卓哥范文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谈话记录 >

个别谈话技巧【精选推荐】

时间:2022-10-22 12:40:29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个别谈话技巧【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个别谈话技巧【精选推荐】

 

 浅谈个别谈话的技巧 个别谈话不仅是班主任直接了解学生的重要手段, 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方式, 一些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由于只注重谈话的内容,而忽略谈话的技巧, 故难于收到满意效果, 有时还可能产生副作用。为了提高谈话质量, 笔者试从非言语的交流角度谈谈班主任与学生个别谈话的技巧。

  一、 与学生谈话时的距离

 美国心理学家萨默通过研究发现, 两个人能进行轻松谈话的最佳人际距离不超过 1. 4 米。

 据笔者所知, 不少班主任与学生谈话很少注意到这一点, 如果自己的位置与学生相距甚远, 这种人际距离易造成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失控, 增大了学生获取教师情感信息的难度, 客观上造成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使师生间的双向交流难于形成, 其谈话效果自然较差。

 懂得这个道理, 班主任就应自觉做到和学生谈话要坐得近一些, 最远距离不能超过 1. 4 米, 这种近距离谈话能使学生准确感受到教师的爱生之情, 有利于缩小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为谈话的顺利进行奠定很好的基础。

  二、 与学生谈话时的面部表情

 许多研究的结论告诉我们, 在师生之间相互理解的过程中, 面部表情传递的信息比较真实, 师生双方在交谈过程中, 通过互相观察面部, 尤其是面部不同部位的表情, 就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洞察彼此的内心世界。

 有些班主任由于缺乏上述认识, 加之受“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影响, 似乎和颜悦色有失尊严, 板着面孔才有助于建立

 威信, 因而和学生谈话总是严肃有余, 而活泼不足。

 这不仅使学生感到拘束紧张, 增大压抑感, 而且还可能引起学生对教师的误解,乃至反感, 导致谈话陷入僵局, 难于收到好的效果。

 因此, 班主任在与学生个别谈话时就应让学生感受到目光中饱含着深情, 微笑中流露着热爱, 表情中充满着关怀。

  三、 与学生谈话时的身体方向

 身体的方向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对角度或空间排列。

 有关研究表明, 在两个人的接触中, 如果相互正视就意味着彼此有作深谈的兴趣, 如果有一方他视或身体发生倾斜, 则表明有一种避开的愿望。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 班主任与学生谈话时身体的相对位置, 会直接影响谈话效果。

 有的班主任不太注重自己的姿态, 要么歪靠在椅子上抽着烟与学生谈话; 要么边批改作业边听学生谈话; 要么虽听学生谈话但身子却不时转向一边与其他教师谈天, 诸如此类的例子不在少数。

 这样很有可能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使学生感到不被重视, 觉得教师看不起自己, 因而进行自我心理封锁, 并对教师的教育持否定态度, 其谈话效果如何是可想而知的。

 正因为如此, 教师与学生谈话时要举止得体、 彬彬有礼、 落落大方, 文静潇洒, 要与学生面对面而坐, 目光要始终落在学生身上, 认真倾听学生的言语,更不要在与学生谈话时做其他事情或与他人聊天。

 要始终表现出对学生谈话的兴趣, 不要流露出漫不经心的神态。

  四、 与学生谈话时的“副语言”

  所谓副语言是指伴随着语言出现的语气和语调等。

 班主任在与学

 生谈话时, 语言除了表达确定的意思外, 副语言的变化同时也在表示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潜台词, 有时可以同词义相一致, 有时则可能截然相反。

 例如,“你表现得真好。” 这句话因为副语言的不同而分别具有赞叹、 敷衍, 甚至嘲讽的意思。

 一些班主任与学生谈话不投机或陷入僵局时, 感到有伤尊严, 怒从心头起, 但又碍于教师身份不便直接发泄, 便借用副语言讽刺、 挖苦学生, 以发泄心中之怒气。尽管他们的情绪没有直接反映在语言中, 但并不意味着学生毫不觉察, 学生会通过对副语言的理解感受到教师讲话的真实含义。

  非语言交流在人际交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班主任与学生个别谈话也属于人际交流的一种特殊形式, 为了使之收到预期效果, 笔者认为, 不仅要重视运用语言手段交流思想, 而且要善于运用非言语手段传递各种信息, 并注意二者有机结合, 以达到最佳的谈话效果。

推荐访问:个别谈话技巧 谈话 精选 技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