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高中历史个人教学教案合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高中历史个人教学教案合集,供大家参考。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小编带来高中历史个人教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历史个人教学教案 篇1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教材,客观描述隋唐统一的过程,了解隋朝时期的成就建树。
2、通过展示史料并进行小组讨论隋朝大运河的历史意义,提高分析归纳能力,养成“论从史出”的意识。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隋唐的.统一有利于政治经济的发展,从而加深对国家统一的重要性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隋朝灭亡的原因。
【难点】
隋朝大运河开通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唐朝诗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并提出问题:此诗中的“河”指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此河指的是隋朝时期开通的大运河。
教师追问: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此运河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建成的?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隋统一的过程
教师讲述:我们都知道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混乱的时期,国家长期处于分裂状态。
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那是谁结束了这一局面,又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杨坚即隋文帝——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近400年的分裂局面。
教师强调:隋朝的统一结束了分裂局面,为后来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
(二)隋朝的各项建设
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正文第二段,提问:隋朝建立后都有哪些成就?
学生分析总结:隋朝时期在长安、洛阳设粮仓;隋炀帝时期修建洛阳城和大运河。
教师总结:隋朝初期建设颇多,其中大运河最为著名。
教师展示《隋唐大运河示意图》并让学生思考:隋朝大运河自北向南都流经哪些地方,沟通了哪些水系?
学生回答: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分成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
教师展示史料,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提问:修建这条大运河有什么好处呢?
小组代表回答:隋朝开通大运河能够加强南北方的政治经济联系,巩固国家统一。
教师总结:运河的开通能够沟通南北方经济交流,大运河沿岸的城市也有所发展,从而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同时也为我们也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产。
教师在多媒体展示史料并设问:结合课前展示《汴河怀古》中所说“尽道隋亡为此河”,想一想隋朝的灭亡和大运河的开通有关么?
学生回答:有一定关系,修建大运河时劳民伤财,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并激增不满,最后发生起义。
教师补充总结:除此之外,隋炀帝还频频发动战争,种种行为导致社会生产下降,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最后导致大规模起义。
(三)唐朝统一
教师播放电视剧《隋唐英雄传》片段提问:隋炀帝最后的下场是什么,又是谁取而代之统一全国的?
学生总结:618年隋炀帝被部下杀死,隋朝贵族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为唐高祖,后来唐军消灭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教师追问:唐朝统一全国有何意义?
学生回答:稳定政局,为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做好铺垫。
教师总结:唐统一后给后面几次唐朝盛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足以使得唐朝在古代成为盛极一时的繁荣强国。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教师结合板书,带领学生系统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
2、作业:课下收集隋朝相关资料,下节课谈谈是如何看待隋炀帝的。
四、板书设计
高中历史个人教学教案 篇2
【教学目辬】
一、知识目辬: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耕作方式的三个时期、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夏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及瓦解的经过、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及发展、特点、屯田制、均田制、封建社会时期的国有土地和私有土地的形式、土地兼并、水利工程修建及翻车、筒车的发明;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对社会的影响、精耕细作技术的表现。
二、能力目辬:
理解生产力的发展是农业耕作方式形成及土地制度演变的根本原因;运用历史理论分析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和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归纳总结、设问探究、演示农业发展过程;明确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是中华文明的经济保障;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农民受到沉重的剥削和压迫,生活困苦;了解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评价的根本辬准,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一、 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思考:
①中国古代农业是怎样完成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的?
②推动整个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中国原始农业
(1)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耕作方式: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一种非常落后而久远的耕作方式
刀耕:用石斧、石锛除草
火种:焚烧杂草,形成木灰肥,再进行播种
人们发现被火烧过的地方,庄稼长势好,于是砍去树木,铲除杂草,晒干后放火焚烧,灰烬成了天然的肥料,即可播种
(3)人们生活: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耕种一两年后,随着肥料耗尽,地力明显下降,只能把它撂荒,另寻新的耕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生活十分艰苦;这种方式也严重破坏环境
2、商周时期的农业
(1)农业工具:出现了青铜农具,但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那时候的农具,都比较粗笨简单。
最早的松土和挖土的耕作农具:
耒:是削尖的木棒,后发展为双尖的木叉。
耜:形状像现在的铲和锹。有木耜、骨耜和石耜
(2)耕作技术提高:已经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这样,土地可以连续耕种,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3)农作物种类: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五谷丰登)
(4)人们生活: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农业生产的根本原因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突出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施肥、灌溉技术的掌握和提高等。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评价历史现象的根本辬准。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耕作工具的进步:铁犁牛耕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铁农具与牛耕并逐渐推广
西汉时:耦犁(西汉赵过)与犁壁,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隋唐时:江东出现曲辕犁,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为后世所沿用。
2、耕作技术的进步:
春秋时期:垄作法
西汉时:代田法
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在同一地块上的田垄隔年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
魏晋南北朝时:北方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3、耕作制度的发展:
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宋朝以后:江南形成了稳定的一年两熟制(稻麦轮作),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
4、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的应用
(1)水利工程:
战国的都江堰
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
(2)灌溉工具:
曹魏时的翻车
唐朝时的筒车
宋朝出现的高转筒车
明清时的风力水车
试从农具进步的角度来说明生产力的进步。
1、从材质方面看,从最初的
石、骨、木、蚌器等到后来的青铜、铁等金属农具;
2、从制造工艺方面看,从打制到磨制再到冶炼、铸造;
3、从牵引动力方面看,从人力操作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牵引。
4、犁耕、播种、灌溉技术的进步
生产工具的进步反映了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提高,反映了我国人民适应改造自然的勇气和智慧。
三、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
设问:我国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1、耕作方式的发展进步
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
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主要耕作方式)
2、形成的条件:
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3、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具有分散性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有交换,具有封闭性
③注重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具有落后性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4、发展的条件:
①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②小农经济之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③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
④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5、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②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朽,每遇灾荒疾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破产,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酝酿、爆发。随着封建王朝的更替,部分田地回到农民手中,封建王朝吸取教训,调整政策,小农经济又开始了一个新的轮回。
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5、小农经济的弊端有哪些?
①自耕农经济脆弱,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非常有限;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很难扩大。
②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激化,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③土地的过度开垦,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教学探究】
A、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2、主要组织方式——男耕女织(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3、主要生产特点——精耕细作
4、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封建土地私有制。
B、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时代——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C、对小农经济的评价:
(1)积极性:
①小农经济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的主要动力;
②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2)局限性:
①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②农民承受沉重的封建剥削,最终阶级矛盾尖锐,导致农民起义爆发。
高中历史个人教学教案 篇3
第一、总体目标
1、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考强调跨学科综合能力要求,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本质特征。因此我在教学进程中,将有目的的将史、政、地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相结合,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风格。
2、建构历史知识体系,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三历史教学应注重与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我在教学中,将强化和突出历史的阶段特征,将具体历史事件放到这种特征中去考察分析,让学生自己去深化认识,受到教育、得出启示、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正确处理全面复习和重点复习的关系
我将采用三段式复习,即基础复习,专题复习和重点复习方法,同时把教学计划作调整,侧重点在后两段上,以增强能力训练的力度。
第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届高二文科共有2个班,共计93人,学生基础相对较弱,学习习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第三、主要教学措施
1、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更新教育思想,认真研究课标、教材、教法、学法,努力提高教学效度。
2、狠抓学风建设,管理好自己的课堂,加强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高三第一轮复习的要求来进行高二历史教学;真正做到常规教学落到实处。
3、关于考试:按照年级组的统一要求,认真组织好每一次阶段考试,做到精心命题,细心阅卷,认真讲评。
4、关于作业:要求学生按进度及时按质、按量完成好所订同步训练资料,;教师平时加强监督,按时、按要求批改好作业。
5、积极推进集体备课:,群策群力。
6、提倡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养成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四、教学内容
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中国古代史》。
第五、教学安排
1、假期补课期间完成《中国古代史》第一至第二章的教学。
2、下学期第1-4周完成文科完成选修I第三章至第四章教学任务。
3、第5-7周文科完成第五章前四节教学任务。
高中历史个人教学教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与安排,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确保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前进,促使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高二历史的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对历史的基本史观有一定的了解,能运用现代化、文明、全球史观理解历史,世界历史能用世界 的眼光来观察。
本学期主要完成《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册的教学任务,以及中国古代史部分教学任务;强化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训练,特别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三、学生情况分析
岳阳县一中届高二文科共7个班,这届学生高一会考采用开卷形式,历史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班级之间和学生之间差异较大;学生学习历史方法较为陈旧。
四、具体教学措施
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课堂争取做到有形式有内容,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很好掌握学习内容。
2、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帮助后进生树立学好历史的信心。
4、注重平时的练习和训练,尤其是要加强对每次测试试卷的分析及解题方法的指导。
5、加强教育教学研究
高中历史个人教学教案 篇5
第一节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重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自由资本主义的概念;“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
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英国工业革命
1.前提和条件
学生阅读66—67页第一自然段回答: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需要哪些条件?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还有什么其他条件?如何解释“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丰厚的资本”是怎样积累的?
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尼德兰,最早开始殖民掠夺的西班牙、葡萄牙没能成为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独立后的尼德兰商业资本发达,大资产阶级和贵族联合执政制约了改革的发展;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掠夺的财富没有转化成资本,封建中央集权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具有条件非常全面,同时,工场手工业时期,国内工业技术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但仍然无法满足扩大了的市场需求,必须进行生产技术的革新。英国的圈地运动有其特殊性,资产阶级颁布法令、动用政权工具来积极推动经济基础的改造,圈地运动促成传统农业社会的瓦解,为大工业的兴起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英国工业革命的独特之处。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是合力的作用。
2.进程和重大发明
学生阅读67—68页有关自然段归纳概括。
教师强调工业革命的概念,并比较与手工工场时期生产方式的不同。
教师帮助学生明确:第一,工业革命最早出现于英国的棉纺织业;第二,“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第三,工业革命的各个环节互相促进。主要发明由学生列举,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图片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兴趣。
3.结果
学生归纳总结,教师强调: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面貌,成为最早的工业国家 ,并逐渐演变成“世界工厂”。
二、工业革命的扩展
学生阅读第68页最后一自然段,思考回答:在工业革命的过程中,为什么是法国成为当时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法国工业革命与英国比较,有那些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
学生阅读第69页二、三、四自然段,分析美国、德意志工业革命发展快慢的原因。
最后,学生讨论总结工业革命的共性。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学生阅读教材69-70页,归纳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并讨论比较:工业革命后的三百年与在此之前的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状况有什么不同?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物质基础”?
教师补充强调: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物质基础是工场手工业,它所创造的资本主义生产力,还不足以摧毁整个世界的旧的、封建的生产关系,因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是不稳固的。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他们提出了自己的经济和政治主张。正是在工业革命影响下,19世纪中期,欧美、日本爆发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改革运动,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巩固确立下来。
教师指导学生回答:什么是“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既是一种理论学说,也是一种社会运动,包括社会和经济两个方面。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家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主义成为资产阶级的经济理论,同时转变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统治思想。自由主义取代了重商主义,从此自由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的代名词。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自由主义”成为资产阶级的统治思想?
机器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资本家开始需要“自由”活动,开始不满国王的干预,开始批判“重商主义”,确立“自由主义”的地位,使之成为资产阶级的统治思想。
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后的“自由主义”与以往的“重商主义”有何不同?资产阶级为什么曾需要它?两者在历的关系如何?
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的经济思想,由君主发动,政府控制工商业的发展。时由于资产阶级的弱小,需要寻求封建政府的保护和扶植, 因此,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盛行。重商主义使资本家积聚了财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工业革命后,重商主义经济思想让位与自由放任政策,这是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政府的决策和经济发展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反对政府干预经济,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发展资本主义。
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究得出结论。对工业革命的原因及影响进行分析;较深入的理解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概念;初步领悟工业革命的现实意义。
热门文章:
- 彩色鱼美术教案,大班彩色教案(优秀13篇)(完整文档)2024-08-18
- 2023最新安全教案大班免费,大班安全教案(模板12篇)【优秀范文】2024-08-16
- 冬至教案中班(汇总8篇)(完整)2024-08-16
-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及反思(优质10篇)(精选文档)2024-08-14
- 2023年度最新中班教案及反思(优秀11篇)(完整)2024-08-12
- 2023年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初中七年级,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汇总14篇)(精选文档)2024-08-12
- 一年级音乐教案湘教版(优质12篇)(完整)2024-08-12
- 最新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通用13篇)(完整)2024-08-10
- 2023年最新沙漠中绿洲教案中班(实用14篇)(范例推荐)2024-08-10
- 会变魔术水教案中班(实用11篇)(范文推荐)2024-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