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哥范文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采菱》教案,菁选3篇(范例推荐)

时间:2023-05-21 17:55:10 来源:网友投稿

《采菱》教案1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聆听、学唱《采菱》,体验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感受音乐美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  通过感受、体验、启发引导、自主创新,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采菱》教案,菁选3篇(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采菱》教案,菁选3篇(范例推荐)

《采菱》教案1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聆听、学唱《采菱》,体验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感受音乐美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

  通过感受、体验、启发引导、自主创新,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

  【知识与技能】

  能够运用圆润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受、体验歌曲的意境,用歌声表达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特点。

  【难点】

  对节奏准确的掌握,为歌曲配上节奏伴奏。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采茶舞曲》的歌曲视频,欣赏江南水乡采茶的劳动场景以及江南水乡细腻的音乐风格。(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到的是江南水乡姑娘们采茶的劳动场面,那么在这个温柔美丽的水乡,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劳动场景呢?)

  (二)初步感知

  1.初听歌曲,学生结合书上的插图欣赏,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歌曲内容。听后讨论得出:这是水乡的孩子们划着木盆采菱的情景。这里有美丽的南湖、清澈的泉水、甜而爽的水菱,是水乡孩子美丽的家乡。

  .教师提问:谁吃过菱角?知道菱角长在何处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介绍有关菱的知识,并出示菱角的实物图。

  (三)学唱歌曲

  1.复听歌曲,模唱曲调,要求:找出曲调中“do、mi、so、do”各音的位置,试着唱一唱这一乐句。

  2.教师分析乐句,讲解十六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以及它们在歌曲中是如何体现江南水乡音乐风格特点的,演唱时声音要细腻、柔美、婉转,同时把水乡孩子爱水乡的感情表达出来。(教师范唱——学生试唱)

  3.再次聆听歌曲,学生识读歌谱,找出歌曲中“划木盆”的乐句,并唱一唱。“啊~划呀划,啊~划呀划!”教师范唱并指导,标出重音,唱时加入划船的舞蹈动作。

  4.歌词学习,通过师生互动学习歌词,理解歌词表达的内容,教师按曲谱节奏特点拍打节奏,学生跟随节奏熟悉歌词。

  5.歌曲学唱

  (1)跟着录音小声唱。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家分享,学习同学们喜欢的句子。

  (2)随琴分句唱。节奏可放慢,对于出现的问题逐个解决。帮助学生扫清音准、节奏的障碍,使整首歌曲的学习更加完整。(主要抓住“山中的清泉香喷喷,湖里的水菱甜又爽”这句。先让学生感受歌词中“香”和“甜”的味道,再用歌声进行表现,语气中加强“香、甜”美感的体现)

  (3)讲解乐理知识,设置问题:连音线是什么?随后,教师分别演唱带有连音线和不带连音线的歌曲效果。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圆滑线的作用就是使乐曲更加连贯婉转。

  (4)随着音乐伴奏,用和谐的声音、细腻的情感完整演唱歌曲。在唱“划呀划”这句时,加进之前教的“划船”舞蹈动作,丰富歌唱活动,增加歌唱趣味。

  (四)拓展延伸

  1.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为歌曲《采菱》伴奏。

  (1)教师出示节奏型,学生自主选择一种为歌曲伴奏。

  A.0 X 0 X|0 X X X| B.0 X 0 X|0 X X -| C.X X|X -| D.X X|X X|

  a.(写节奏——读节奏——出示乐器试着打节奏——选择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b.节奏在练习后,学生自我探索加入到歌曲中。

  2.分小组完整表演歌曲。将铃鼓、三角铁等乐器分发给乐器组学生,选一种节奏为歌曲伴奏。演唱组学生跟随伴奏唱歌,并配上“划船”的舞蹈动作表演,全班同学相互配合一同演绎歌曲。

  (五)小结作业

  1.课堂结束,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学习、欣赏了江南水乡风格的歌曲,看了采茶姑娘采茶的劳动场景,体验了水乡孩子采菱的快乐,同时也欣赏到了江南的美丽景色。

  2.知道江南还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色和劳动场面吗?请回去仔细寻找一下,下节课和同学、老师一起分享。

  四、板书设计

《采菱》教案2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 学习歌曲《采菱》

  1.设问导入:谁吃过菱角知道菱生成在何处吗介绍有关菱的知识: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叶子浮在水面呈三角形状,花白色,果实的硬壳有角,因此称菱角,果肉可吃,甜而爽(出示挂图,或展出实物)。

  教师引出歌曲,同学读出歌曲名字

  2.请同学认真地听范唱。(教师的范唱要非常投入有情感,去打动同学的心灵。唱得要细腻亲切,在吐字和行腔上要有江南风格。)

  同学回答对歌曲的感受

  教师揭示歌曲主题:这又是一首富有江南水乡色彩的歌曲,用优美的旋律抒发了水乡的小朋友对自身乡土的深厚情感。看江南水乡的图片,加深了解

  3、听歌曲范唱,让同学想象歌曲的情景,跟随录音轻声哼唱,感受水乡的美,小朋友们的快乐。

  4.教师范唱歌谱。(歌谱的范唱要同样的有感情,流畅而动听,有力度起伏。)

  5.以乐句为单位进行学唱曲调。

  6、师生进行接唱练习。

  7、完整听琴演唱歌词。

  三、 扮演歌曲《采菱》

  1、 为歌曲伴奏

  (1)选择节奏,哪一节奏谱,更适合于这首歌曲的伴奏;

  (2)选择打击乐器;为什么这样用?

  (3)在哪里加入铃鼓使歌曲推向高潮。

  教材上的伴奏谱仅是一谱例,让同学创编节奏谱。

  2、 同学用乐器伴奏,选出演奏得好的同学

  3、 分小组用歌舞扮演。评选出的好的"一组

  、小结:这又是水乡一景。从歌声中让我们领会了水乡的美丽,同学们回去后唱给家长听一听,看看你唱得怎么样?

《采菱》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学生能够受到音乐美的熏陶,领略水乡音乐独具的风格和魅力,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聆听和模仿的过程中,能够学会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通过小组合作演唱和表演,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3.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掌握节奏“X X XX”,并能够熟练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熟练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达到背唱的效果。

  三、教学难点:

  掌握节奏“X X XX”,用课本中固定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演唱北方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引导学生探讨音乐特点(北方歌曲粗狂嘹亮)之后,引出不同地域的音乐作品《采菱》。

  (二)教授新课

  1.体验歌曲

  (1)运用多媒体完整播放歌曲,提出问题:“想象一下歌曲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江南水乡的孩子们在划船采菱的画面)

  (2)教师范唱歌曲,提出问题:“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表现了水乡的孩子热爱南湖、热爱家乡的情感)

  2.学唱歌曲

  (1)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再次体会歌曲的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用科尔文手势进行发声练习,提示不要大声撕喊,要合理发声。

  (3)教师弹琴,学生跟琴模唱旋律,并处理歌曲中的难点节奏:X X XX。

  (4)再次完整演唱旋律。

  3.填词演唱

  (1)老师弹琴,学生尝试填词演唱,并讲授正确的演唱顺序,引出反复记号“D.S.”。(表示:从记号“D.S.”处重复至“Fine.”处结束)

  (2)跟随多媒体的伴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注意歌曲所表达的感情。

  (三)音乐活动

  将学生分为两组,根据课本提示,一组用铃鼓二组用响板为歌曲伴奏,学生展演后做点评。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收获,教师情感升华。

  五、板书设计

推荐访问:教案 菁选 《采菱》教案 菁选3篇 《采菱》教案1 《采菱》教学设计 采菱优质教案 采菱优质课教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