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哥范文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4篇

时间:2022-09-07 12:20:06 来源:网友投稿

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4篇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院系名称 继续教育学院 2013年 4 月 12 日 设计题目 新辉环保科技生产办公楼设计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业班级土木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4篇,供大家参考。

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4篇

篇一: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

业 设 计

 院系名称

  继续教育学院

 2013 年

 4

 月

 12

 日

 设计题目

 新辉环保科技生产办公楼设计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业班级 土木工程( 专升本)

 2011 级滁州站

 指导教师

 1

  新辉环保科技生产办公楼设计 摘要:

 本设计为新辉环保科技生产办公楼由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两部分组成。

 本办公楼的建筑面积为 6032.76m2, 层数 6 层(局部 7 层)

 , 结构体系为框架结构。

 办公楼形状采用的是比较常用的矩形形状, 在平面布置时采用的是内走廊。

 建筑设计包括建筑设计总说明、 建筑平面设计、 立面设计和剖面设计; 结构设计包括结构平面布置及计算简图确定, 计算简图选取一榀框架进行荷载计算、 内力计算、 内力组合、 框架梁、 柱截面设计和配筋计算、楼板和屋面设计、 楼梯设计, 基础设计等。

 关键词:

 办公楼、 框架结构、 建筑设计、 结构设计。

  Design of production and office building of Xinhu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mpany

 Student major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Deng Li Guo

 Tutor

 Name

  Huang Shen Jiang

 2

  Abstract: Design of production and office building of Xinhu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mpany was designed by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structural design two parts. Construction area of this office building was 6032.76m2 and layers was six layers(part seven layers)

 , Structure system was frame structure. The office building shape is relatively commonly used the rectangular shape, in layout when used is the internal corridor. Architecture design includ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always explain, building the plane design, the vertical design and profile design; Structural design includes structure layout and calculation diagram sure, calculation diagram investigated. one selecting a load calculation, internal force calculation, internal force combination, beam and column section design and reinforcement calculation, floor and the roof design, stair design, basic design, etc. Key words:

 Office building, Framework, Architectural design, Structural design.

 新辉环保科技生产办公楼设计

 目

 录

 摘要 ......................................................................................................................................... 1 Abstract.................................................................................................................................... 2 引言……………………………………………………………………………………….4

 3

 第一章

 建筑设计部分 ........................................................................................................ 5 1.1 工程概况................................................................................................................... 5 1.2 办公楼的建筑说明 .................................................................................................. 6 1.3 建筑构造说明 .......................................................................................................... 9 第二章 结构设计部分 ........................................................................................................ 13 2.1 工程概况................................................................................................................. 13 2.2 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2.3 荷载计算 ................................................................................................................. 18 ............................................................................................ 13 2.4.内力计算................................................................................................................. 22 2.5.横向框架内力组合 ................................................................................................ 57 2.6 截面设计与配筋计算 ............................................................................................ 64 2.7 基础设计 ............................................................................................................... 79 2.7.1 基地尺寸确定(内柱基础)

 ............................................................................ 79 总 结 ..................................................................................................................................... 83 致 谢 ..................................................................................................................................... 84 参考文献 ............................................................................................................................... 85 毕业设计图纸目 录 .............................................................................................................. 86

 4 引

 言

 本设计是按合肥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土木工程(专升本)

 2011 级滁州站(2012 ~2013 学年)

 毕业设计(论文)

 任务书要求编写的毕业设计, 内容包括建筑设计、 结构设计两部份。

 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阶段, 是毕业前的综合学习阶段, 是深化、 拓宽、 综合教和学的重要过程, 是对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知识的全面总结。

 按老师的布置本人的毕业设计题目为《新辉环保科技生产办公楼设计》 。

 在毕业设计前期, 我温习了《结构力学》 、 《钢筋混凝土》 、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等知识, 并查阅了 :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67-2006、 《结构抗震规范》 、 《混凝土规范》 、 《荷载规范》 等规范。

 在毕业设计中期, 我们通过所学的基本理论、 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建筑、 结构设计。

 在毕业设计后期, 主要进行设计手稿的电子排版整理, 并得到合肥工业大学黄慎江老师的审批和指正, 使圆满地完成了设计任务, 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毕业设计的这段日子里, 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 经过资料查阅、 设计计算、 论文撰写, 使我加深了 对规范、 规程、 手册等相关内容的理解。

 巩固了专业知识, 提高了综合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绘图时熟练掌握了 AutoCAD, 天正建筑制图软件, 结构设计软件。

 以上所有这些从不同方面达到了毕业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近年, 特别是“汶川大地震” 以后, 框架结构的设计形式采用较为普遍, 其结构建筑平面布置灵活、 使用空间大、 延性较好, 其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 能满足其较大的使用面积要求, 对生产办公楼有重要要求的建筑结构形式非常适用, 因此本工程也采用的是框架结构形式。

 框架结构设计的计算工作量很大, 在计算过程中以手算为主, 辅以一些计算软件的校正。

  这次设计是在合肥工业大学黄慎江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在此向尊敬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鉴于水平有限, 设计书中还存在不少缺点甚至错误, 敬请老师批评和指正。

 5

 第一章

 建筑设计部分

 1.1 工程概况 1.1.1 工程名称及概况 本工程为新辉环保科技生产办公楼, 工程所在地处某市中心主干道侧。

 根据建筑物功能使用、 经济性能要求及该地区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 该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在方案的设计过程中考虑建筑物功能与形式的关系、 建筑与地形的关系, 从建筑物功能与形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设计主要依据有关国家建筑、 结构设计规范, 根据该地区工程地质条件、 地震设防烈度、 气象资料等有关资料进行设计。

 工程名称:

 新辉环保科技生产办公楼设计 建设地点:

 安徽省合肥市 建筑面积:

 6032.76 平方米, 其中:

 一层:

 1191.51m2、 二层:

 826.50m2、 三层:

 998.69m2、 四层:

 998.69m2、 五层:

 998.69m2、 六层:

 910.42m2、 七层:

 108.16m2。

 建筑类型:

 框架结构 层数:

 6 层(局部 7 层)

 1. 1. 2 工程设计的相关资料 (1)

 地层特性 层序 地层名称 状态 地层包含物 层厚(M)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akf (Kpa)

 a 杂填土 可塑 黑灰色

 含少量碎砖 1. 1~1. 4 70 b 粉质粘土 可塑 黄灰色

 含氧化铁 0. 8~1. 1 140 c 粘土 硬塑 褐黄色

 含氧化铁、 铁锰结核 10. 0 260 d 强风化砂岩 坚硬 棕红色 含风化砂岩颗粒 未钻穿 350 (2)

 地下水:

 季节性上层滞水, 主要分布于上部填土层中, 水量中等, 对砼无侵蚀性。

 (3)

 拟建场地地面平坦。

 6 (4)

 工程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 建筑场地类别为 II 类, 场地特征周期为 0.35s。

 基本风压 0.35kN/m2, 基本雪压0.4kN/m2。

 (5)

 拟建物基础建议均可埋置于 c 层粘土层内,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260Kpa,压缩模量为 15Kpa。

 (6)

 基础开挖时, 严禁坑底土被水浸泡或曝晒。

 (7)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结构设计正常使用年限为 50 年, 耐火等级:二级。

 (8)

 屋面荷载:

 屋面为屋顶花园设计, 屋面荷载的取值标准应考虑相关荷载,同时屋面防水等级要求较高。

 1.2 办公楼的建筑说明 建筑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67-2006。

 1.2.1 设计思路

 我的毕业设计的选题是新辉环保科技生产办公楼的设计, 新辉环保科技生产办公楼可以向公司员工和客户提供一个良好的办公、 交 流 场 所 , 让职工的办公更加轻松和愉快,会议及技术交流更加方便, 在生产办公楼的设计中, 更加突出对办公环境的关注, 同时可以更充分的利用现有的空间。

 新辉环保科技生产办公楼的设计应该更加注重使用功能, 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办公的场所, 而且考虑了公司产品的销售展示及公司员工的生活必须品的采购, 因而设置了底层营业大厅及营业管理用房, 能员工既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工作, 也能愉快的生活。

 1.2.2 建筑功能空间 主要功能空间如下:

 (1)

 办公室 55 个; (2)

 会议室 3 个会议准备间 2 个,其中:

 5 层设置了面积约 1 80m2 的多功能会议室一个, 3 层设大、 小会议室各一个;(3)

 接待室 4 个 (4)

 档案室 2 个(5)

 底层商场营业大厅:

 约 665m2 , 商场仓库办公室 6 间, 消防控制室 1 间; (6)

 每层设男女厕所、 电梯间、 楼梯间(5)

 顶层设置休息、 休闲区及屋顶花园。

 功能空间布置原则如下:

 为了使办公环境达到改善的目标, 我准备利用动静分区的原则, 将建筑平面进行灵活的安排, 将商场营业大厅及仓库、 管理用房消防控制室安排的一层, 将档案室和多功能会议室这些利用率偏低的放置在顶层或较高层次上, 将最常利用的办公室, 工作中常用的大、 小会议安排的 2 到 4 层, 4 层还设

 7 置了接待室 4 间, 可以部门之间或与客户之间进行的简短的交流, 方便快捷。

 如果部门之间或与客户之间需要长时间轻松讨论的时候, 可以去 6 层休息、 休闲区。

 在建筑外墙的窗户使用上采用大面积的玻璃窗, 保证采光, 并且给人轻快地感觉。

 以上功能空间基本可以满足办公楼的使用功能, 且更加注重办公的环境上的舒适和便利性, 屋顶花园的设置也可以体现“环保” 的风格。

 1.2.3 建筑平面设计 本节设计内容包括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和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1.2.3.1 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根据建筑使用性质、 建设规模与标准的不同, 确定各类用房。

 由营业用房、 仓储用房、 办公用房、 会议用房和会议服务用房、 休闲场所等组成。

 办公楼内各种房间的具体设置、 层次和位置, 根据使用要求和具体条件确定。

 办公建筑根据使用要求, 结合基地面积、 结构选型等情况按建筑模数确定开间和进深, 并为今后改造和灵活分隔创造条件。

 办公楼中主要的房间有底层营业用房及仓库、 值班室、 办公室、 会议室、 接待室、 消防控制室、 厕所等, 还有一些辅助房间, 办公室分为大型办公室和小型办公室, 多功能会议室及大小会议室, 所有房间均为矩形。

 1.2.3.2 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本建筑坐北向南有利与采光, 并在根据各功能空间对采光的要求布置各个房间的平面位置。

 本建筑平面设计中为了 有机地组合内部使用空间, 合理划分使用分区, 考虑各功能空间使用要求的不同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合理布置各房间, 以方便各房间的交通联系同时满足各功能空间的合理使用。

 楼梯、 电梯厅与门厅临近, 满足防火疏散要求。

 楼梯 楼梯是建筑物内各个不同楼层之间上下联系的主要交通设施, 楼梯应做到上下通行方便, 首先有足够的通行宽度, 其次为了 能够满足防火和安全的疏散要求要有足够的疏散能力, 并应满足坚固、 耐久和一定的审美要求。

 本...

篇二: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

      本文由jo tm w p8080贡献        本文由zf g 112贡献        d o c文档可能在W A P 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 X T , 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建筑中的结构设计及建筑材料        建筑师必须从一种全局的角度出发去处理建筑设计中应该考虑到的  实用活动, 物质及象征性的需求。

 因此, 他或他试图将有相互有关的空  间形式分体系组成的总体系形成一个建筑环境。

 这是一种复杂的挑战,   为适应这一挑战, 建筑师需要有一个分阶段的设计过程, 其至少要分三  个“反馈” 考虑阶段:

 方案阶段, 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这样的分阶段涉及是必需的,   它可使设计者避免受很多细节的困惑,   而这些细节往往会干扰设计者的基本思路。

 实际上, 我们可以说一个成  功的建筑设计师应该具备一种从很多细节中分辨出更为基本的内容的能  力。

   概念构思阶段的任务时提出和斟酌全局场地规划, 活动相互作用及  房屋形式方案。

 为实现这些, 建筑师必须注意场地各部分的基本使用,   空间组织, 并应用象征手法确定其具体形式。

 这就要求建筑师首先按照  基本功能和空间关系对一项建筑设计首先构思并模拟出一个抽象的建筑  物, 然后再对这一抽象的总体空间进行深入探究。

 在开始勾画具体的建  筑形似时, 应考虑基本的场所跳进加以修改。

   在方案阶段, 如果设计者能够形象的预见所作方案的结构整体性,   并要考虑施工阶段可行性及经济性, 那将是非常有帮助的。

 这就要求建  筑师或者过问工程是能够从主要分体系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从构建细节去  构思总体结构方案。

 这种能够易于反馈以改进空间形式方案。

   在初步设计阶段, 建筑师的重点工作应是详细化可能成为最终方案  的设计, 这是建筑师对结构的要求业转移到做分体系具体方案的粗略设  计上。

 在这一阶段应该完成对结构布置的中等程度的确定, 重点论证和  设计主要分体系已确定它们的主要几何尺寸, 构件和相互关系。

 这样就  可以依据全局设计方案,   确定并解决各分体系的相互影响以及设计难题。

   顾问工程师在这一过程中作用重大, 但各细部的考虑还留有选择余地。

   当然, 这些初步设计阶段所作的决定仍可以反馈回取使方案概念进一步        1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改善, 或甚至可能有重大变化。

   当设计者和顾问工程师对初始阶段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满意时, 就意  味着全部设计的基本问题已经解决,   不会再因细节问题而发生大的变化。

   这是工作重点将再次转移, 进入细部设计。

 在这一阶段将重点完善各分  体系的细节设计。

 此时包括结构工程在内的各个领域的专家的作用将十  分突出, 应为所有施工的细节都必须设计出来。

 这一阶段的决定, 可能  会反馈到第二阶段并导致一些变化。

 如果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设计做  的深入, 那么在最初两个阶段所得到的总体结论和最后阶段的细节的重  新设计不再是问题。

 当然, 整个实际过程应该是逐步发展的过程, 从创  造和细化(改进)

 总体设计概念直到做出精确的结构设计和细部构造。

   综上所述:

 在第一阶段, 建筑师必须首先用概念的方式来确定基本  方案的全部空间形式的可行性。

 在第一阶段, 专业人员的合作是有意义  的, 但仅限于行程总的构思方面; 在第二阶段, 建筑师应该能够用图形  来确定各分体系的需求, 并且通过估计关键构件的性能来证明其相互作  用的可行性。

 也就是说, 主要分体系的性能只须做到一定深度, 需要验  证他们的基本形式和相互关系是协调一致的。

 这需要与工程师进行更加  详细与明确的合作; 在第三阶段, 建筑师和专业人员必须继续合作完成  所有构件的设计细节, 并制定良好的施工文件。

   当然, 这些设计的成功来源于建筑材料的发展与革新。

   早期的建筑材料主要是木材和砌块, 如砖块、   石材或瓦片及其它类似  的材料。

 砖和砖之间是由砂浆或者焦油状的沥青或其它粘合物粘结在一  起。

 希腊人和罗马人有时利用铁棒或夹钳来加固他们的建筑。

 例如, 在雅  典的帕台农神庙的柱子, 就是由在水中也能变得如石材般坚硬的火山灰  建成的。

   钢材和水泥─现代最重要的两种建筑材料, 在  19  世纪得到了推广。

   钢材( 从根本上说, 是以铁为主要成分并含有少量碳元素的合金), 直到出  现能够限制其特殊用途( 如制造刀刃)的费劳力的铸造方法, 才被铸造出  来。

 在  185 6  年贝塞麦炼钢法出现之后, 钢材就以较低的价格大量供应。

   钢材最大的优点就是它的抗拉强度非常高, 这也就是说, 当它在我们已知pag e  1

         2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的能拉断许多材料的一定拉力作用下, 钢材不会丧失它的强度。

   新的合金  元素的加入, 大大增加了钢材的强度, 并消除的它的一些缺点。

   例如, 钢材  在应力不断变化时所表现出的疲劳强度有所见减小的倾向。

   现代的水泥( 也叫波特兰水泥), 发明于  1824   年。

 它是一种由石灰石  和粘土加热后碾成粉末的混合物。

   它是在施工现场与砂子、   骨料( 小石块、   碎石、 砾石)及水, 拌制成混凝土。

 各成分含量的不同,   拌制出的混凝土  强度和重量也不同。

 混凝土应用十分广泛, 它可以浇筑、 泵送甚至喷射成  所有形状。

   而钢材有很高的抗拉强度和混凝土具有很高的抗压强度, 因此,   这两种材料相互弥补了各自的不足。

   钢筋和混凝土也在以另一种方式互补, 就是它们几乎有着相同的收  缩率和膨胀率。

   因此它们可以在拉力与压力同时存在的条件下共同工作。

   混凝土中加入钢筋, 可以制成钢筋混凝土梁或其它钢筋混凝土构件以抵  抗出现的拉力。

   混凝土和钢筋之间形成一种使它们粘结在一起的粘结力,   这个力使钢筋在混凝土中不会产生滑移。

   酸会腐蚀钢筋, 而混凝土会产生  与酸相反的碱性化学反应。

   结构钢和混凝土的使用是传统的施工方式产生的主要变化。

 它使人  们在建造多层建筑时, 不再必须使用以石材或砖砌筑的厚墙了, 并且也使  建造一个防火地面变得简单多了。

 这些变化都有利于降低施工的费用,   而且这使建造更高更大的结构变成可能。

   现代建筑物的重量由钢或混凝土框架来承受, 因此墙体不再做承重  墙。

 它们已经变成能够抵挡风雨并进行采光的幕墙了。

 在早期的钢或混  凝土框架建筑中, 幕墙一般由砌块建成, 这些砌块有着和承重墙一样坚实  的外观。

 但是现在,   幕墙则一般由诸如玻璃、 铝、 塑料或各种混合材料  等轻质材料建成的。

   在钢材建造中的另一种优点是梁之间的连接方法。

   多年来, 传统的连  接方法是铆接。

 铆钉是一种有一头看起来像没有螺纹的圆头螺丝钉。

 在  现场施工时, 铆钉被加热, 穿过刚片间的孔洞, 在另一端靠锤击形成另一  个头以使之固定就位。

   现在铆接大多已经被焊接取代, 焊接是一种通过在  高温下钢材使它们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方式。        3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预应力混凝土是钢筋混凝土的一种改良方式。

   将钢筋弯成各种形状,   使钢筋具有一定的拉应力。

   然后它们被用于预应力混凝土, 这种施工方法  有两种。

   一种方法是在混凝土中预留与钢筋形状相同的孔道, 当钢筋穿过  孔道后, 通过向孔道灌注砂浆或粘结剂使钢筋和混凝土粘结在一起。

   另一  种更常用的方法是将钢筋置于与成品构件外形相符的模板底部, 然后在  钢筋周围浇注混凝土。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量和用混凝土量都比较少。

 由  于它的这个显著的经济性,   预应力混凝土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材料。

   预应力混凝土使建造特殊形状的建筑物成为可能, 如一些具有不受  任何支撑物阻挡视线的大空间的现代体育竞技场。

 这种相对较新的结构  方法的利用正在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4        11pag e  2

篇三: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设计)说明书

  论静压预应力管桩工程质量控制

  学 生 姓 名 小周 专 业 名 称 土木工程 指 导 教 师

 太空科技大学

 2 2012 年 年 11 月

 0 20 日

 学

 号:

  太原科技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论静压预应力管桩工程质量控制

  指导教师:

 太原科技大学

  专业名称:

 土木工程

 论文提交日期:2012-11-20

  论文答辩日期:

 论文评阅人:

 太原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

 专业大专生毕业论文开题情况表

 指导教师姓名

 学生姓名

 范富明

 学号

 论文题目

 论静压预应力管桩工程质量控制

 简介:(选题依据、研究内容、研究意义)

 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控制是贯穿于整个项目建设施工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着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行业得到迅猛发展,各种新型施工工艺也不断涌现,在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方面,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以其桩身混凝土强度高、适应性广、耐冲击性能好、穿透力强、承载力高、抗弯抗裂性能好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中、高建筑基础施工中,因此,对桩基础施工的掌握及其施工质量的监控就显得更加必要。

 要想很好地对桩基础中静压预应力管桩各环节的施工质量加以控制,在掌握它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同时,还要按照国家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针,做到“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将之与现场实际情况有机结合,真正做到全方位、规范化控制,同时从建设过程中各施工阶段的管理着手,在施工前做好质量预防工作,施工中认真自检自查,动态控制,施工后严格验收,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控制建筑工程桩基础中静压预应力管桩工程的施工质量,从而,服务于社会和人民,为整个国家经济建设打下坚定基础。

 论

 文

 提

 纳

 一、概述 二、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勘察 三、预应力管桩施工前准备工作 四、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 五、出现问题与事故处理 六、静压桩质量控制要点 七、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实例简介 指导教师意见:

 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意见:

 要求:

 1 1、 、 选题合理,有研究价值与实际意义。

 2 2、 、 结合本人工作实际和专业知识要撰写不少于 0 300 字的开题报告,包括:论文选题的意义和论文主要内容及工作安排等。

 3 3、 、 论文题目选定后,原则上不能改题,有特殊原因者须上报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同意。

 4 4、 、 学生填写此开题情况表交网络教育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存档。

  目

 录

 摘 要 ······························· I 第一章

 概 述 ··························· 1 1.1

 简

 介 ...................................................... 1 1.2

 桩基础的概念 ................................................ 1 第二章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勘察 ··················· 5 2.1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 .......................................... 5 2.2

 各阶段勘查的内容 ............................................ 5 2.3

 持力层的选择 ................................................ 6 第三章

 预应力管桩施工前准备工作 ················· 7 3.1

 预应力管桩的制作 ............................................ 7 3.2

 预应力管桩施工前准备 ........................................ 7 3.2.1 预应力管桩进场施工前审批程序 ........................... 7 3.3

 管桩起吊及堆放 .............................................. 8 3.4

 桩放线定位和确定打桩顺序 .................................... 8 3.5

 试桩 ........................................................ 9 第四章

 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 ···················· 11 4.1

 预应力管桩沉桩机理 ......................................... 11 4.2

 预应力管桩静压施工 ......................................... 12 4.2.1

 静压桩施工特点:

 ..................................... 12 4.2.2

 静压管桩施工方法 ..................................... 12 4.2.3

 压桩施工要点 ......................................... 14 第五章

 出现问题与事故处理 ···················· 17 5.1

 桩身断裂 ................................................... 17 5.2

 沉桩达不到设计要求 ......................................... 18 5.3

 桩顶位移及桩身上浮 ......................................... 18 5.4

 引孔压桩的问题 ............................................. 19 5.5

 桩端封口不实 ............................................... 19 5.6

 桩身倾斜 ................................................... 19

 5.7

 接桩处开裂 ................................................. 19 5.8

 桩顶(底)开裂 ............................................. 20 5.9

 地质构造带 ................................................. 20 5.10

 基坑开挖 .................................................. 20 第六章

 静压桩质量控制要点 ···················· 21 6.1

 质量预控 ................................................... 21 6.2

 过程质量控制 ............................................... 21 6.3

 预应力桩检测 ............................................... 22 6.4

 桩终压力与极限承载力 ....................................... 22 第七章

 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实例简介 ················ 24 7.1

 工程概况 ................................................... 24 7.2

 施工组织 ................................................... 24 7.2.1 组织管理 .............................................. 24 7.2.2 施工前准备 ............................................ 24 7.2.3 施工进度计划 .......................................... 25 7.3 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 25 7.3.1 预制桩施工 ............................................ 25 7.3.2 测量放线 .............................................. 26 7.3.3 预制桩质量验收及堆放。

 ................................ 26 7.3.4 桩机就位及起吊插桩 .................................... 27 7.3.5 压桩 .................................................. 27 7.4

 质量验收标准 ............................................... 28 7.5

 质量通病及预控对策 ......................................... 30 7.6

 质量保证措施 ............................................... 31 7.7

 成品保护 ................................................... 31 7.8

 安全技术措施 ............................................... 32 参考文献 ····························· 34 致

 谢 ······························ 35

 摘 要 本文首先对桩基础工程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及桩基的概念、特点作了具体概述,其次重点阐述了现阶段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常用的静压预应力管桩基础施工的施工工艺及在施工全过程中按国家规范和设计要求对其施工质量实施的具体监控,其中监控内容包括:施工前期地质勘察、预制桩的制作、运输、起吊、堆放、测量、定位、压桩施工等多方面监控,而且还就如何实行质量控制和各道工序中质量控制的要点作出了具体的数字说明;其次又进一步细致的讲述了,各道施工工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质量的管理及施工中常规问题与事故的处理方法和施工中在安全方面采取的措施;最后例举工程实例,并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了桩基础工程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实施的质量控制方法。

 关键词:建筑;管桩;质量控制

 第一章

 概 述 1.1

 简

 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行业得到迅猛发展,各种新型施工工艺也不断涌现,在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方面,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以其桩身混凝土强度高、适应性广、耐冲击性能好、穿透力强、承载力高、抗弯抗裂性能好、施工快捷、方便、质量稳定可靠、耐久性好、经济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中、高层建筑基础施工中,因此,对桩基础施工的掌握及其施工质量的监控就显得更加必要。

 由文献[1]、[2]可得:

 1.2

 桩基础的概念 1. 桩基础,简称桩基,通常由桩体与连接桩顶的承台组成,当承台底面低于地面以下时,承台称为低桩承台,相应的桩基础称为低承台桩基础。当承台底面高于地面时,承台称为高桩承台,相应的桩基础称为高承台桩基础,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多用于低承台桩基础。

 2. 桩基础是目前建筑基础选择中常用的一种基础形式,当建筑场地浅层地基土比较软弱,不能满足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又不宜采取地基处理措施时,可考虑选择桩基础,以下部坚实土层或岩层作为持力层。作为基础结构的桩,是将承台荷载(竖向和水平的)全部或部分传递给地基土(或岩层)的具有一定刚度和抗弯能力的杆件。

 3.

 桩基础通过承台把若干根桩的顶部连接成整体,共同承受荷载,其结构形式根据上部结构的特点和地质条件选用:在框架结构的承重柱下,或桥梁墩台下,通常借助承台设置若干根桩,构成独立的桩基础;若上部为剪力墙结构,可在墙下设置排桩,因为桩径一般大于剪力墙厚度,故设置构造性的过渡梁;若承台采用筏板,则在筏板下满堂布桩,或按柱网轴线布桩,使板不承受桩的冲剪,只承受水浮力和有限的土反力;当地下室由具有底板、顶板、外墙和若干纵横内隔墙构成空箱结构时,宜可满堂布桩,或按桩网轴线布桩,由于箱体结构刚度很大,能有效地调整不均匀沉降,因此这种桩基础适用于任何软弱、复杂的地质条件下的任何结构形式的建筑物。

 4. 桩基主要功能就是将上部结构的荷载传至地下一定深度处密实岩土层,以满足

 承载力、稳定性和变形的要求。由于桩基能够承受比较大而且复杂的荷载形式,适宜各种地质条件,因而在对基础沉降有严格要求的高层建筑、重型工业厂房、高耸的构筑物等情况下成为比较理想的基础选型。

 5. 桩基础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是减少建筑物沉降与不均匀沉降的良好措施,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且布置灵活,对结构体系、范围及荷载变化等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特别是静压管桩基础施工,克服了传统打入桩存在的振动、噪声等环境问题(桩基础详见图1-1、图1-2、图1-3)。

 6. 桩按不同的施工工艺分为多种,如:预制桩、灌注桩等,下面主要介绍:预制桩(预制桩:是在工厂或现场预制成桩的混凝土桩,有实心或空心方桩、管桩之分。一般为提高预制桩的抗裂性能和节约钢材可做成预应力桩,为减小沉桩挤土效应可做成敞口式预应力管桩。)的其中一种类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桩”(简称预应力桩):是将钢筋混凝土桩的部分或全部主筋作为预应力张拉钢筋,采用先张法或后张法对桩身混凝土施加预压应力,提高桩的抗冲(锤)击能力和抗弯能力。预应力桩的特点是:强度高、抗裂性好。其施工工艺包括制桩与沉桩两部分,沉桩工艺又随沉桩机械而变,分三种:捶击、静压式、振动式(PHC管桩详见图1-4)。

 本文主论“静压式”,静压式:是采用液压或机械方法对桩顶施加静压力而将桩压入土中并达到设计标高。施工过程中无振动和噪声、无冲击力等优点,适宜在软土地带或城区内施工,从而更好的适应今后对绿色岩土工程的要求。但应注意,其挤土效应仍不可忽略,亦应采取防挤措施。静力压桩机压桩力一般约为800~5000KN,最大压桩力已达8000KN。同时该类型桩基础具有“工艺简明、质量可靠”,“造价低、检测方便”的特性。诸多优点的结合便大大推动了静压预应力管桩在当今建筑工程上的应用,并使之有望成为今后桩基础发展的主打产品。

 桩基础图 1-1

  桩基础图 1-2

 桩基础图 1-3

  PHC 管桩图 1-4

 第二章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勘察

  由文献[1]、[2]可得:

 2.1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 建筑场地勘查应广泛研究整个工程在建设施工和使用期间,场地内可能发生的各种岩土、土体的失稳、自然地质及工程地质灾害等问题。

 建筑场地的岩土工程勘查,应在搜集建筑物或构筑物上部荷载、功能特点、结构类型、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和变形限制等方面资料的基础上进行。

 工程地基勘查的目的在于使用各种勘查手段和方法,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建筑场地和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

 建筑场地地形平坦,地表土坚实,并不证地基土均匀与坚实。优良的设计方案,必须以准确的工程地质资料为依据,...

篇四: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

士 学 位 设 计(论 文)

 :

 二级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

 专业班级:

  2013 级土木 13 班

 :

 学

 号:

  1384000068

  :

 姓

 名:

  凌照云

  指导教师:

 卫

 娇

 云南工商学院 2017 年

 3 月

 学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学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法律意义上已属于他人的任何形式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已用于其他学位申请的论文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表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本毕业设计(论文)成果归云南工商学院所有。

 作者签名:

 日期:

  1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设计)题目 元江棚户改造 44#楼施工组织设计 学生姓名 凌照云 学号 13384000068 专业 土木工程 班级 13 班 指导教师 卫娇 选题目的、价值和意义

 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是组织工程施工总的指导性文件,应在正式开工前编制并审批完毕。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该根据业主的工期要求,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针对主要工序制定先进的施工方法和工程质量目标、安全目标、环境保护目标,并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以求实现优质、安全、环保、高效、低耗,取得最大的经营效果,全面地完成施工任务。价值:施工企业可以提前掌握人力、材料和机具使用上的先后顺序,全面安排资源的供应与消耗;可以合理地确定临时设施的数量、规模和用途;以及临时设施、材料和机具在施工场地上的布置方案。

 意义: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是对拟建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可以全面考虑拟建工程的各种具体施工条件,扬长避短地拟定合理的施工方案,确定施工顺序、施工方法、劳动组织和技术经济的组织措施,合理地统筹安排拟定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拟件工程按期投产或交付使用;也为拟建工程的设计方案在经济上编制基本建设计划和施工企业编制施工计划提供依据。施工企业可以提前掌握人力、材料和机具使用上的先后顺序,全面安排资源的供应与消耗;可以合理地确定临时设施的数量、规模和用途;以及临时设施、材料和机具在施工场地上的布置方案。

 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1.国外研究及发展趋势:

 国际工程投标时,一般要求投标人连同投标书一起提交一份施工初步进度计划,这个计划实际就是我们国内所称的投标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这些资料对评标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尤其是为了证实投标人已正确认识到为保证工程竣工工期和质量所

  2应做的工作。在国际工程合同签定后,一个准确的、最新修订过的进度计划有助于有关方面采购和分配物品,从而有助于合同的有效履行和工程顺利实施。外部市场现状来说,目前建安市场竞争激烈,施工企业众多,国营、私营并存,体质不同存在着恶意竞争。从建设者角度来讲,本着少花钱早见效益的原则,还存在着最低价、最短工期,有时甚至是不合理的工期和不合理的价格来发包工程,各种条件苛刻,因而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在工程建设中的工期压力往往是很大的,也就是说为了按合同工期完成施工任务,考虑施工重点往往是工期如何保证,对于成本也只是在投标时简单地估算一下报价和工程结束后进行一下收支对比,由于各种原因工程结算的滞后和拖欠款等,使得即使工程结束时也很难及时出准确的成本分析。因而对于质量、成本的控制往往停留在口号上,无合适的方法、手段制定详细的能指导现场施工的质量、成本计划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控制的。

 2.国内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在国内,我们工程开工前好多的工程虽然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但实际执行却不太正规,有的根本无法实施,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忽施工组织设计时考虑的不到位,有的是执行时教条主义严重,不懂得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变通。甚至有的施工组织设计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根本不是以本工程为对象进行编制的,好多单位不重视,没有专业的施工组织设计人员。因此在一些与国外建设单位合作时,我们总是被工程索赔的问题缠绕,付出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国内外对于施工组织设计研究主要在于一下几个方面:

 (1)怎样根据工程的前期资料,选择适当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2)施工组织设计中应该添加那些更实际的内容。

 (3)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中怎样处理工期、质量和造价三者之间的关系。

 (4)怎样保证施工组织计方案的实际执行力和变通机制。

 主要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元江户棚改造 44#楼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解决好各工序、各工种之间的衔接配合,合理组织平行流水和交叉作业并且能够随施工条件发生变化而随着进行修改和补充,及着重对重要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合理施工安排组织设计内容。

 实验设计计划(内容简介)

 1.2016 年 11 月 1 日确定工程项目,选题

 2.2016 年 11 月 11 日,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开题选题进行检查 ; 3. 2016 年 11 月 27 日,经评审及修改后,最终确定并提交开题报告内容和毕业设计选题;4. 2016 年 12 月 23 日,提交毕业设计初稿;指导老师第一次对毕业设计(论文)指导;

  35.2017 年 1 月 15 日,提交毕业设计二稿;指导老师第二次对毕业设计(论文)指导;6.2017 年 2 月 28 日,提交毕业设计三稿;指导老师第三次对毕业设计(论文)指导;7. 2017 年 3 月 23 日,提交毕业设计四稿;指导老师第四次对毕业设计(论文)指导;8.2017 年 3 月 31 日,最终完成并提交对毕业设计(论文)

 9.2017 年 4 月 14 日前,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完成设计(论文)的条件、方法及措施 条件:利用相关的工具书:《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筑法》,,《安全技术规范》,《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建筑装饰工程》,各种相关标准图集、各种施工组织设计手册,以及本专业的各类专业课程教材。

 方法:可以利用毕业设计经费购置一些资料,部分通过毕业实习搜索,部分通过网络查询。措施:主要通过网络下载相关案列总结经验,向指导教师请教。

 设计(论文)拟定提纲

  前言 1、工程概况 2、施工方案 3、施工进度计划 4、施工准备工作和各项资源需求量计划 5、施工现场布置 6、主要技术组织措施 7、技术经济指标 8、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各项保证措施

 主要参考文献(研究综述:作者、题目、杂志、卷号、页码)

 [1]徐晋仙.建筑施工中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性[J].科技向导,2010,(26):73. [2]李润成.编制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的几点建议[J].山西建筑,2012,(6):74-75. [3]李海涛.工程投标中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J].技术市场,2011,(6):295. [4]王革新.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与编制[J].甘肃科技纵横,2007,(1):54. [5]聂迎春.浅谈施工组织设计在工程施工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创新指导, 2010,(2): 29.[6]林瑞.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确定工程造价[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07,(3):25.

  4[7]宋玮.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07,(2):41. [8]吴永昌.简述安全、质量、进度、投资之间的关系[J].经济师,2010,(6):233. [9]陈兵.浅谈建筑施工组织设计[J].企业研究,2011,(20):183. [10]齐新红.浅谈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及其重要性[J].建工论坛,2010,(23):181. [11] Th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The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contract,Thomas Telford.London,2004 [12]Harold Kerzner Strategic planning for project management using a project management maturity model[M] . New York : New Yor Press,2001

 指导教师意见及建议

 签字:

 年

  月

  日分院院长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注:此表由学生本人填写后交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各分院(教研室)院长签字同意后方可开题,否则不得开题。此表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之 一。

  1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中期质量检查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中期质量检查 分院 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 土木工程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元江棚户改造 44#楼施工组织设计 学生姓名 凌照云 学号 13384000068 指导教师 卫娇 专业技术职务

 期中按计划完成情况

  学生签字:

  年

 月

 日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督导处抽查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小组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1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师工作检查表 论文(设计)题目 元江棚户改造 44#楼施工组织设计 学生姓名 凌照云 分院 建筑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卫娇 论文字数 19513 开题报告审核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初稿审核指导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2二稿审核指导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三稿审核指导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实验方法、技术审核指导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评定等级

  3指导教师评语级成绩评定等级

 签字:

 年

 月

 日项 目 评 价 调查论证

 实践能力

 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工作态度

 质量

 创新

 交叉评阅人评语及成绩评定等级

 交叉评阅人签字:

 年

 月

 日项目 评价 翻译资料综述材料

 论文(设计)质量

 工作量及难度

 创新

 成绩

 答辩小组意见及成绩评定等级 答辩小组长签字:

 年

  月

 日项目 评价 报告内容

 报告时间

 答辩

 创新

 成绩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最终成绩:

  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元江棚户改造 44#楼施工组织设计 元江棚户改造 44#楼施工组织设计

  :

 二级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

 专业班级:

  2013 级土木 13 班

 :

 学

 号:

  1384000068

  :

 姓

 名:

  凌照云

  指导教师:

 卫

 娇

 云南工商学院 2017 年

 3 月

 摘要

 摘要

 本次毕业论文为棚户区改造工程。占地面积 729m2 ,建筑面积 1344.75m 2 。主要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项目建设的特点,结合具体项目的自然环境条件、技术经济条件和现场施工条件,研究和确定施工项目的组织方式、施工方案、进度计划、资源配置、施工平面设计等施工组织规划设计方案,主要阐述了各分项工程的主要施工工艺和方法,旨在确定适合实际情况的施工方法,以高效低耗地完成建设项目的施工任务为目的,确保施工项目的质量、工期、造价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进度计划;施工平面设计

 ABSTRACT

 The design for the government office building. Covers an area of 729 square meters, construction area of 1344.75 square meters.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i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project of natural conditions, technic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site conditions, to study and determine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scheme, construction schedule, resource allocation, graphic design and other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mainly expounds the mai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methods sub project, aimed at determining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the actual situation,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cost to complete the construction task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to ensure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schedule and cost to achieve the goal of. Key words:

 :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construction plan; scheduled plan; Construction plane design

 目录 前言

 ....................................................................... 1 第 1 章 施工组织编制说明及工程概况

 ..................................... 2 1.1 总述 ................................................................ 2 1.2 编制依据 ............................................................ 2 1.3 工程概况 ............................................................ 2 第 2 章 施工方案

 .......................................................... 4 2.1 施工程序 ............................................................ 4 2.2 施工组织目标 ........................................................ 4 2.3 组织措施 ............................................................ 4 2.3.1 组织机构体系 .................................................. 4 2.3.2 组织机构要点说明 .............................................. 5 第 3 章 施工进度计划

 ..............................

推荐访问: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 土木工程 毕业论文 本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