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购买会计审计相关服务绩效管理研究5篇
政府购买会计审计相关服务绩效管理研究5篇政府购买会计审计相关服务绩效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密 级: UDC: 本校编号: 10652 审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政府购买社会审计服务的风险控制研究&mda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政府购买会计审计相关服务绩效管理研究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政府购买会计审计相关服务绩效管理研究
图分类号:密
级:
UDC:
本校编号:
10652
审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政府购买社会审计服务的风险控制研究——以 x 审计局为例
研究生姓名:
青慧莲
学号:
20180257001336
校内指导教师姓名:
刘建民
职称:
教授
校外指导教师姓名:
职务职称:
申请学位等级:
硕
士
专业方向:
审计
学习形式:
全日制 论文提交日期:
2020. 5.4
论文答辩日期:
2020. 6.13
万方数据
论文独创性的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西南政法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于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西南政法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所送交的论文,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论文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以向有关部门和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复印件和电子版本。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万方数据
审 审
计
硕 士 专 业 学 位 论 文
政府购买社会审计服务的风险控制研究 —— 以x x 审计局为例
Research on the Risk Control of Government"s Purchase of Social Auditing Services ——Taking X Auditing Bureau as an Example
作 者 姓 名:
青慧莲
指 导 教 师:
刘建民
西
南
政
法
大
学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万方数据
1 内容摘要 新时期新背景下,我国审计工作正进入全覆盖的时代,全覆盖背景下要求审计工作力争全面准确,要求对国有资产、国家公共资金以及国有资源的使用情况及其涉及的组织和机构,以及各部门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审计。这不仅意味着国家对政府审计的要求越来越高,还意味着政府审计承担的审计责任也越来越重。然而,政府审计力量严重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受到限制等因素严重影响了政府审计的工作效率及质量,由此我国政府审计资源严重不足与审计任务日益繁重两者之间的矛盾日趋凸显。为此,政府审计部门积极探索运用社会审计服务。社会审计人员参与政府审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了政府审计资源不足和任务繁重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审计效率,使得审计部门在国家监督体系方面发挥了更好的作用。
随着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审计部门购买服务模式日趋常态化,尽管政府通过购买审计服务综合利用了社会审计资源,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审计局力量不足的缺陷,但是购买社会审计服务这一模式的过程及其结果的风险也逐渐显现出来。如缺少政府购买社会审计服务的相关指南和规章,如何选择社会审计机构并有效衡量审计质量,在社会审计人员参与政府审计的过程中如何监督其审计行为并保证审计目标不偏离等问题。因此,如何防范购买服务产生的审计风险显得尤为重要。完善政府购买社会审计服务这一行为模式,需要审计部门谨慎选择社会审计机构,加强对审计过程的监督,完善购买审计服务的相关具体条例。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的梳理,对政府购买社会审计服务的风险及成因进行了探讨,并以 X 审计部门为例,梳理了该审计部门通过购买社会审计服务,引导社会审计人员积极参与政府审计项目。在案例研究中,本文采集了审计中产生的原始资料来完成数据的搜集,并查阅了 X 审计部门颁布的购买社会审计服务的相关政策和制度规范,构成了案例分析的基础性资料。通过对项目独立、深入的分析,可以完善实务中政府购买社会审计服务产生的过程,及查找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关风险防范的对策。
关键词:政府审计;审计风险;购买服务;社会审计
万方数据
1 Abstract
Under the new period and new background, China"s audit work is entering an era of full coverage. Under the full coverage background, audit work is required to be comprehensive and accurate. It requires the use of state public funds, state assets, organizations and institutions involved in state resources, and leading cadres Perform audits on the performance of economic responsibilities. This not only means that the country"s requirements for government audits are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but also that the audit responsibilities undertaken by government audits are becoming heavier. However, the serious shortage of government auditing power, unreasonable personnel structure, and limited professional skills have seriously affected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government auditing.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serious shortage of government auditing resources and the increasing burden of auditing task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o this end, government audit departments actively explore the use of social audit services. The participation of social auditors in government audits can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insufficient government audit resources and heavy tasks, improve audit efficiency, and make audit departments play a better role in the national supervision system.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government"s purchase of audit services, the purchase service model of audit departments has become more normalized. Although the government comprehensively utilized social audit resources through the purchase of audit services, and to a certain extent made up for the lack of strength of the audit bureau, The process of the social audit service model and the risks of its results have gradually emerged. For example, the lack of relevant guidelines and regulations for the government to purchase social audit services, how to select social audit institutions and effectively measure audit quality, and how to supervise their audit behaviors and ensure that the audit objectives do not deviate from social audit personnel in the process of government audit. Therefore, how to prevent the audit risk arising from the purchase of service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government"s behavior model for purchasing social audit services, the audit department needs to carefully select social audit institutions,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the audi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specific regulations for purchasing audit service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isks and causes of the government"s purchase of social audit 万方数据
2 services by comb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taking the X audit department as an example, it combs the audit department to purchase social audit services to guide social auditor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government audits project. In the case study, the author collected the original data generated during the audit to complete the data collection, and consulted the relevant policies and system regulations issued by the X audit department to purchase social audit services, which constituted the basic data for the case analysis. Through independent and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project, the process of the government"s purchase of social audit services in practice can be improved, and the existing risks can be found an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for risk prevention can be proposed.
Keywords: government audit;audit risk; purchase of services; social audit
万方数据
1 目录
内容摘要
................................ ................................
1 1
Abstract
................................ ................................
1 1
一、绪论
................................ ................................
1 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1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3 (三)文献综述 ........................................................ 5 (四)研究创新点 ...................................................... 9 二、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
9 9
(一)相关概念 ........................................................ 9 (二)理论基础 ....................................................... 13 三、政府购买社会审计服务的风险及成因
................................ ...
16
(一)政府购买社会审计服务的风险 ..................................... 16 (二)政府购买社会审计服务风险的成因 ................................. 19 四、X X 审计局购买社会审计服务风险案例分析
................................
21
(一)审计背景 ....................................................... 21 (二)审计计划阶段 ................................................... 22 (三)审计实施阶段 ................................................... 26 (四)审计报告阶段 ................................................... 29 (五)案例中存在的风险分析 ........................................... 29 五、防范政府购买社会审计服务风险的措施 ................................ ..
31
(一)完善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流程 ..................................... 31 (二)提高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加强审计监督 ........................... 33 (三)完善绩效评价机制、建立追责机制 ................................. 34 (四)完善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规章制度 ................................. 35 六、结论及展望. .
................................ ........................
36
(一)结论 ........................................................... 36 (二)展望 ........................................................... 37 参考文献
................................ ...............................
38
致谢
................................ ................................ ...
4 42 2
万方数据
政府购买社会审计服务的风险控制研究——以 X 审计局为例
1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国家审计部门是对国家财政经济活动以及公共资源进行审计、监督的重要部门,其在保障国家重大政策贯彻落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确保公共资源合理使用及预防腐败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14 年 10 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公布的全国性审计工作意见,标志我国审计进入全覆盖时代,由此引发审计覆盖面增加,并本着“有深度、有重点、有步骤、有成效”的原则全面开展工作。审计全覆盖的背景下,政府审计部门的业务范围、内容和工作重点都发生了变化。国家对政府审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部门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重。受到审计力量和人员素质的影响,审计部门还远未达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其在党和国家体系中的监督作用,国家审计部门开始向社会审计机构购买服务,以缓解审计压力。
为了充分履行审计职责,规范聘请外部人员参与审计工作的行为,2006 年 6 月经审计长会议审计署颁布了《审计署聘请外部人员参与审计工作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各地方审计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当审计部门审计力量不足、相关审计、金融、财务等专业知识受到限制等情形时,可以严格从审计中...
篇二:政府购买会计审计相关服务绩效管理研究
购买服务绩效管理研究初探—— 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
2018 年 03 月 12 日 摘要 :自 2013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以来,政府购买服务如火如荼地推进,购买范围不断扩大,购买内容不断丰富,购买机制不断完善,但对于“加强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绩效管理,严格绩效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由购买主体、服务对象及第三方组成的综合性评审机制,对购买服务项目数量、质量和资金使用绩效等进行考核评价”这一绩效管理要求,仅有部分地区进行了尝试,尚未形成比较完善的体制机制。从江苏省常州市情况来看,政府购买服务工作自 2013 年以来不断推进,政府购买服务领域不断扩大,采购金额也连年翻番,但政府购买服务的绩效管理也未有实质性推进。本文拟结合常州市绩效管理发展实际,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绩效管理的常州方法。
关键词 :公共服务,购买服务,绩效管理,评价机制 一 、 江苏省常州市政府购买服务绩效管理现状 (一)政府购买服务现状 一是初步建立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政策体系。政府层,江苏省常州市先后出台《关于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的实施意见》、《常州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指导目录(暂行)》、《常州市首批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事项目录的通知》等系列政策,顶层设计常州市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监管层,出台了《常州市市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操作办法(暂行)》等办法,规范政府购买服务监管措施;执行层,相关主管部门从市政府文件要求出发,制定了专项购买服务实施办法,如《常州市规划专项资金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操作办法》、《常州市政府购买棚改服务实施办法(暂行)》和《常州市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实施办法(暂行)》等。
二是政府购买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全面梳理市级各部门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事业单位的服务事项,确立第一批职能转移清单 33 项,涉及行业管理与服务、社会事务管理与服务、专项技术管理与服务等三类职能;组织对承接主体的资质认定,确立 85 家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资质的市级社会组织,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时优先选择,出台了关于支持行业协会商会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五点意见等相关政策,落实常州市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方案;结合部门预算编制,及时梳理政府各部门及预算单位全年政府购买服务计划,合理确定购买方式,科学安排购买时间,保障全年政府购买服务计划的完成,财政部门全程配合和监督项目的采购,有关部门还采用项目征集、推荐发布、集体采购的形式组织政府采购标准以下的购买服务,扩大了政府购买服务的影响力。积极开展调查研究,针对政府购买服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研究分析,组织对先进地区先进做法进行学习调研,结合本地实际出台办法加以解决;优化采购程序,提高政府采购限额标准。简化采购计划申报采购资金支付流程,实行采购计划与预算指标分离,合同网上备案、见证,资金采购人按合同直接支付,大大提升效率。在《常州市 2017-
2018 年政府采购目录》中将服务类项目采购起点提高到 15 万元,目录外购买服务限额标准提高到 30 万元,增加了采购单位购买服务的自主权,提高了政府采购的效率。
三是全面加强政府购买服务监管工作。出台了《常州市财政局关于变更政府采购方式的通知》,规范达到公开招标的政府购买服务转变采购方式的监管审核,并针对大型的政府购买服务采用单一来源方式采购进行进一步的审核。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信息管理,强化政府购买服务征求意见、合同、验收信息公开,提高政府信息透明度。配合国家与社会资本合作购买大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政策方向,出台常州市 PPP 项目政府采购流程,加大对大型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监管;强化对代理机构监管,提升政府购买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通过每年两次对代理机构执业情况检查、处置信访、办理投诉举报等,规范政府购买服务的政策执行和实际操作,纠正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集中采购机构、社会代理机构的考核管理,通过对制度建设、信息管理、专家管理、投诉处理、信息统计等方面的工作考核,不断强化政府采购政策功能,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体系逐步完善,规模不断扩大,效率和质量不断优化。
(二)预算绩效管理现状 一是构建了较为完备的“1+N”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其中“1”即常州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进的纲领性文件《关于颁布〈常州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常政规[2010]10 号);“N”分为三个层次,制定了《市级预算绩效管理目标申报工作的通知》、《常州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跟踪管理暂行办法》、《财政绩效评价操作规程》,规范绩效管理工作程序;制定了《市级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优化绩效管理模式;制定了《关于规范预算绩效管理第三方机构库使用管理的通知》等制度,强化绩效管理智力支撑。
二是形成了规范有序的绩效管理流程体系。全力打造绩效管理模式为主,绩效目标管理为辅,部门整体评价为重要补充的预算绩效管理新机制。年初,与部门预算同布置同编制绩效目标,历经部门申报、财政审核、专家评审等程序后,与部门预算同步批复专项资金绩效目标。年中,二、三季度末开展绩效跟踪,采用部门填报、财政业务处室审核的流程,发现与预期目标的偏差,分析偏差原因,督促预算部门及时采取措施纠偏。年末,进行绩效评价,预算部门先进行满意度调查和自评价,在此基础上,财政部门选聘第三方机构对部分重点项目实施数据复核或财政重点评价,并逐步形成了评价结果的反馈机制、通报机制、公开机制,推进结果运用。
三是培育了一批参与绩效管理的第三方机构。2014 年,通过政府采购,建立了绩效管理第三方机构库,制定了第三方机构开展工作的标准程序,确立了相应的付费标准及惩罚措施,全面规范第三方机构管理,更好地发挥绩效管理智库作用,同时要求市级预算部门需要聘请第三方机构的,一律从市财政局绩效管理第三方机构库中选择,经过了三年的培育和实践,在库第三方机构大多数能独立完成有一定质量的绩效评价报告。
(三)政府购买服务绩效管理现状
2015 年,在编制 2016 年部门预算时,按照预算绩效管理的统一部署,对 300 万元以上的政府采购公共服务项目纳入预算绩效管理范围,编制绩效目标;第二年,要求对单项 300万元以上的政府采购项目实行绩效管理。但在实际操作中,仅对 500 万元以上的政府专项中涉及的政府采购行为作为一个子表的形式编制绩效目标、进行跟踪和绩效评价,未作为单独的项目实施绩效管理。
二 、 推进政府采购服务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常州市政府购买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不断优化,为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绩效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从实质推进上看,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国内现有对政府购买服务提出明确规范的法律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其对政府购买服务的购买主体、承接主体、购买内容、购买机制、资金管理进一步的明确,并对其提出了绩效管理的要求,国家层面后续的细化措施中,对绩效管理也只是提出了大概的要求,而没有细化的措施;对于预算绩效管理来说,主要的依据来自于《预算法》,也缺乏具体的实施意见。对常州市来说,2010 年出台《常州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暂行办法》,推进了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但对于政府购买服务这一特殊的形式并没有相应的绩效管理规定,对开展政府购买服务的指导尚有欠缺。
二是缺乏科学完善的指标体系。现有的预算绩效管理指标体系是针对专项资金而设计的,分为投入、管理、产出和效果四个方面,重点关注政府层面预算的科学合理性、管理健全规范性、资金使用的成效,辅之以公众满意程度;而对于政府购买服务来说,除了政府层面的购买主体要求外,还有对社会组织这一承接主体的评价要求,重点更应偏重于政府购买的合法合规性,购买主体的监管职责落实情况、承接主体服务的质量以及社会公众主体地位的综合评价。
三是缺乏独立的绩效管理程序。现有的政府购买服务绩效管理是从属于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虽然其也历经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跟踪和绩效评价等绩效管理的基本流程,但其必然存在目标设定过于简单、跟踪过于粗放、评价不够深入的问题,同时也难以全面反映出政府购买服务对于购买主体的职责落实情况,承接主体的服务提供情况和公众对于服务的满意程度。
四是缺乏有效的结果运用机制。现有的结果反馈、结果通报、结果公开,以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管理依据的运用机制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绩效评价的作用,但相对于政府购买服务来说,绩效评价没有对承接主体的结果运用机制,另外与预算挂钩的机制中规定,对于绩效评价结果差的,予以通报、依法调整甚至撤销该专项资金,而对于政府购买服务来说,服务是政府所必须提供的,调整、撤销的运用模式是不现实也是不可取的。
三 、 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绩效管理机制的建议 一是要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绩效管理制度。结合常州市实际,制定《常州市市级政府购买服务绩效管理暂行办法》,理清财政部门、购买主体、承接主体和第三方机构各自的职责,明确绩效管理的对象、方式、原则、内容、程序及其结果运用的要求,确保该市政府购买
服务绩效管理工作推进有章可循,将绩效评价融入到政府行政工作日常,切实发挥其价值,促进提供公共服务优质化,社会效益最大化。
二是要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绩效管理流程。首先,加强政府购买服务绩效目标管理。政府购买服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供符合公众需求的公共服务,体现政府管理中的以人为本。因此,需要从政府购买和监管、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公众满意程度等方面,设定相应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绩效目标,作为后续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其次,落实政府购买服务过程中的绩效跟踪。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和管理,重视项目实施的过程效果,而非单纯的结果导向。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民意调查等方式,发现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及时与承接主体沟通协调,确保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益。同时,细致收集、整理相应的绩效信息,建立绩效信息数据库。最后,实施政府购买服务绩效评价。自行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就政府购买服务行为、承接主体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社会公众的满意程度等年初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评价。
三是要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绩效指标体系。从项目决策、项目管理、产出和效果四个维度出发,建立涵盖购买主体、承接主体、受益主体三方的绩效评价体系,综合评价政府购买服务的成效。项目决策从政府购买主体出发,设定与部门职能的匹配性、购买范围吻合度以及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三个评价方向,从而确定政府购买服务是否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预算是否合理有据,项目决策指标见表 1:
表 1
项目决策指标 指标内容 指标解释 评价标准 部门职能匹配度 用于考察购买的服务内容是否属于部门职能范围 是否符合《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财综〔2014〕96 号)第二条第二款、第十二条的相关规定 购买范围吻合度 用于考察购买的服务内容是否属于政府指导目录及本部门本行业购买服务目录 是否符合《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财综〔2014〕96 号)第十二条、第十五条的相关规定 预算合理性 用于政府购买服务的预算是否按要求编制 是否符合《政府采购法》第三十三条的相关规定 项目管理从监管的角度出发,从购买方式、购买程序、承接主体合法合规三个角度,评价政府购买服务“购买”过程是否有理有据,从项目管理制度、管理过程、验收三个方面,审视购买主体的监管职责落实情况,项目管理类指标如表 2 所示:
表 2
项目管理类指标 指标内容 指标解释 评价标准 购买方式合规性 用于考察购买方式的合法合规性 1.常办发〔2013〕63 号三、主要内容(三)购买方式根据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特点和要求,选择不同的采购方式,包括政府采购制、直接资助制、项目申请制:政府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
2.常财购〔2015〕6 号文要求,办理相关方式变更审批手续 购买程序正当性 用于考察购买程序的正当性,是否采取了符合项目内容特点的购买程序 项目采购审批、签订代理协议、公告、标书科学规范、评审过程规范、合同签订符合标书要求等 承接主体合法合规性 承接主体是否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是否符合《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财综〔2014〕96 号)第六条、《江苏省事业单位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苏财购〔2017〕35 号)的相关规定 项目管理制度健全性 用于考察是否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 是否符合《关于加强政府采购活动内部控制管理的指导意见》(财库〔2016〕99 号)、《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常办发〔2013〕63 号)的相关规定 项目管理过程规范性 是否建立日常监管机制,以及监管机制是否按规定运转 是否符合《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财综〔2014〕96 号)第三十五条的相关规定 项目验收完备性 是否建立验收机制,以及验收机制是否足以对合同约定内容进行验收 是否符合(转发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需求和履约验收管理的指导意见》(苏财购〔2017〕14 号)的相关规定 产出指标从承接主体的角度出发,通过数量、质量和时效三个维度,综合评判承接主体提供服务的质量,产出类指标见表 3:
表 3
产出类评价指标 指标...
篇三:政府购买会计审计相关服务绩效管理研究
苏省政府购买服务 第三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一、指标设计原则 相关性原则、重要性原则、不重复原则、客观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有实践指导意义原则。
二、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1.目标导向原则。
2.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原则。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性指标占指标体系数量比例原则上不超过20%)。
4.稳定性与前瞻性相结合。
5.兼顾绩效性与合规性,但绩效性指标占比一般不低于50%。
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参考)
(一)基本指标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
指标
指标解释
指标说明
投 入 资金 落实 资金 到位 率 实际到位资金与计划投入资金的比率。
资金到位率=(实际到位资金/计划投入资金)×100%。
到位 及时 率 及时到位资金与应到位资金的比率。
到位及时率=(及时到位资金/应到位资金)×100%。
过
程 业务 管理 管理 制度 健全 性 项目实施单位的业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指标要点:
①是否已制定或具有相应的业务管理制度; ②业务管理制度是否合法、合规、完整。
制度 执行 有效 性 项目实施是否符合相关业务管理规定。
指标要点:
①项目调整及支出调整手续是否完备; ②项目合同书、验收报告、技术鉴定等资料是否齐全并及时归档。
财务 管理 管理 制度 健全 性 项目实施单位的财务制度是否健全。
指标要点:
是否已制定或具有相应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资金 使用 合规 性 项目资金使用是否符合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规定。
指标要点:
①资金的拨付是否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 ②项目的重大开支是否经过评估认证; ③是否符合项目预算批复或合同规定的用途; ④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虚列支出等情况。
产
出 项目 产出 数量 指标 反映与投入相关的产出数量指标 指标要点:
①设置的数量指标与投入相关; ②应以设置增长率的数量指标为主。
质量 指标 反映与投入相关的产出质量指标 指标要点:
①设置的质量指标与投入相关; ②反映质量的自身认定包括合格、验收通过、达标等内容; ③反映质量的外界认定包括专利、标准、品牌、获奖等内容。
效
果 项目 效益 经济 效益 项目实施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情况。
此二项指标为设置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时必须考虑的共性要素,可根据项目实际并结合绩效目标设立情况进行设置,并将其细化为相应的个性化指标。
社会 效益 项目实施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情况。
(二)可选指标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
指标
指标解释
指标说明
投
入 项目 立项 项目 立项 规范 性 项目的申请、设立过程是否符合相关要求,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立项的规范情况。
指标要点:
①项目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申请设立; ②所提交的文件、材料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③事前是否已经过必要的可行性研究、专家论证、风险评估、集体决策等。
绩效 目标 合理 性 项目所设定的绩效目标是否依据充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指标要点:
①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党委政府决策; ②是否与项目实施单位或委托单位职责密切相关; ③项目是否为促进事业发展所必需; ④项目预期产出效益和效果是否符合正常的业绩水平。
绩效 指标 明确 性 依据绩效目标设定的绩效指标是否清晰、细化、可衡量等。
指标要点:
①是否将项目绩效目标细化分解为具体的绩效指标; ②是否通过清晰、可衡量的指标值予以体现; ③是否与项目年度任务数或计划数相对应; ④是否与预算确定的项目投资额或资金量相匹配。
过
程 业务 管理 项目 质量 可控 性 项目实施单位是否为达到项目质量要求而采取了必需的措施。
指标要点:
①是否已制定或具有相应的项目质量要求或标准; ②是否采取了相应的项目质量检查、验收等必需的控制措施或手段。
财务 管理 财务 监控 有效 性 项目实施单位是否为保障资金的安全、规范运行而采取了必要的监控措施。
指标要点:
①是否已制定或具有相应的监控机制; ②是否采取了相应的财务检查等必要的监控措施或手段。
产
出 项目 产出 完成 提前 率 项目实际提前完成时间与计划完成时间的比率。
完成提前率=[(计划完成时间-实际完成时间)/计划完成时间]×100%。
成本 节约 率 完成项目计划工作目标的实际节约成本与计划成本的比率。
成本节约率=[(计划成本-实际成本)/计划成本]×100%。
效
果 项目 效益 生态 效益 项目实施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情况。
适用于与生态环境有关的评价项目。
可持 续影 响 项目后续运行及成效发挥的可持续影响情况。
包括经济发展可持续影响、社会发展可持续影响、生态环境可持续影响等。
满意度 社会 公众 满意 度 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对项目实施效果的满意程度。
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是指因该项目实施而受到影响的部门(单位)、群体或个人。一般采取社会调查的方式。
服务 对象 满意 度
篇四:政府购买会计审计相关服务绩效管理研究
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协同研究朱雅婷摘要: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面对日益复杂与开放的审计环境,不同审计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正确处理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以及内部审计之间的关系,如何把三大审计主体两两之间或者三者之间有机结合,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话题。本文从三大审计主体的定义和特点出发,分析当前不同主体之间的协同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关键词:三大审计主体;资源整合;协同效应引言我国的三大审计主体分别是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在这三大主体的关系之中,政府审计居于主导地位,指导和监督其他两类审计主体。这三者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共同推进和完善我国的审计监督体系。在新时代的条件之下,为了更好地提升审计效率,运用审计成果,需要进一步探究三大审计主体之间的协同发展,最终使得国家审计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治理的总目标。一、不同审计主体的含义与特点(一)政府审计。政府审计也称为国家审计,国家审计作为行政监督的一种类型,是指审计署(包括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以及地方各级审计厅(局)依法对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等进行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工具,通过自身的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来更好的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国家审计主要具有强制性、权威性、综合性等特点。(二)注册会计师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也称为社会审计或者独立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人的委托,依据委托人的要求对被审计单位提供有偿服务的活动。此类审计业务一般由具有专业执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承担。注册会计师审计主要具有独立性、规范性、公正性等特征。(三)内部审计。相关审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都强调了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协调合作的必要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411 号—利用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提到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可以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或者利用内部审计人员提供直接协助。”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10 号—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也指出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工作底稿进行探讨,在具体程序和方法上相互沟通,促进双方合作。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进行审计时,需要了解和测试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以确定后续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而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自然是注册会计师关注的重点。由于二者在审计方法、审计内容上都有一致性,这为注册会计师利用内审工作提供了条件,注册会计师在评价内部审计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利用内部审计的部分或者全部工作成果,能够有效提高审计效率。针对注册会计师发现的舞弊现象或者指出的管理漏洞,内部审计可以依据线索确定重点审计领域,进行跟踪调查并向管理层提出改进建议。二、三种主体之间的协作发展模式及发展现状(一)政府审计购买注册会计师审计服务。由于当前政府审计机关的审计资源有限,难以实现审计全覆盖的需求,而我国的社会审计行业吸纳了众多具有职业证书的审计从业人员,人力资源充足,所以购买社会审计服务的需求就越来越紧迫。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独立的第三方,相较于政府审计机关具有更高的独立性,更加能够客观公正地开展审计工作。同时,社会审计人员具有良好的业务拓展能力,在审计机关的委托之下,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相关业务。(二)政府审计利用内部审计成果。内部审计与政府审计之间在审计内容和审计方法等方面都存在共通之处且由于国家审计资源非常有限,政府审计可以直接利用内部审计的专项审计结果或者内部控制的审计结论,也可以借鉴内部审计的技术和方法以直接切入审计主题。政府审计针对内部审计还应当进行业务上的指导和监督,依据《审计法》第二十九条,接受审计机关审计监督的单位,其内部审计工作也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指导和监督。同时,对于政府审计机关掌握和提供的审计资料以及出具的审计结果,内部审计部门可以考虑具体情况加以利用,从而增强对企业内部的监督效果,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三)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相互协同合作。相关审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都强调了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协调合作的必要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411号—利用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提到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可以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或者利用内部审计人员提供直接协助。”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10 号—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也指出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可以在178。。. .。
。
一定程度上对于工作底稿进行探讨,在具体程序和方法上相互沟通,促进双方合作。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进行审计时,需要了解和测试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以确定后续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而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自然是注册会计师关注的重点。由于二者在审计方法、审计内容上都有一致性,这为注册会计师利用内审工作提供了条件,注册会计师在评价内部审计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利用内部审计的部分或者全部工作成果,能够有效提高审计效率。针对注册会计师发现的舞弊现象或者指出的管理漏洞,内部审计可以依据线索确定重点审计领域,进行跟踪调查并向管理层提出改进建议。由于内审部门是企业的内设机构,其独立性十分有限。在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内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或者与纪检监察合署受主管财务的副总领导,只有极少数的上市公司内审部门直接隶属于审计委员会,这使得内审部门在履行自身的监督评价职能时,往往有所顾虑,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受到损害,以至于实行的审计程序,出具的审计报告难以被注册会计师所信赖。此外,一部分内部审计人员与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不高,部分内审人员对于查出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提供的信息也缺乏真实性和可靠性,加上一些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知识与职业判断能力不足,导致审计质量得不到保证,问题得不到解决,也就无法实现审计的最终目标。三、促进不同审计主体协同的政策建议(一)推进协同制度建设,完善监督评价机制。制度建设是推进三大审计主体之间两两协同或者三者协同审计的基础保障,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使得协同审计有法可依。通过建立协同机制,协同开展审计项目,不同主体之间加强业务沟通与协作,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监督合力,减少审计盲区,提高审计水平。针对具体审计主体之间的相互协同合作,不仅要明确各方的具体职责,也要落实监督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政府审计依法对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进行指导和监督,同时也要针对具体审计主体的履职情况建立统一的绩效评价方法,提高审计质量。审计署以及行业协会等相关部门在出台具体的规范文件或者指导意见时,除了对协同审计内容或者审计方法做出总体规定外,也要考虑各地区之间的审计资源等差异,完善指导细则。地方审计机关也应当出具相关的制度实施意见,完善配套措施,协调和解决协同审计中出现的困难问题,提升三大审计主体的审计水平。(二)构建信息共享平台,促进成果相互运用。在大数据环境下,构建智能化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多样化的审计信息共享。通过建立关联数据库,采集跨系统、跨平台、跨数据结构的有效数据信息,对不同性质、不同格式、不同级别的数据进行分级存储以及统一维护管理,利用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技术,对于多角度的数据信息进行关联分析,确定审计重点与难点。比如在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协同合作中,审计机关可以要求内审人员将相关业务和财务数据导入信息共享平台,政府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实时跟踪数据变化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提出针对性审计建议,同时也可以依据平台数据了解到审计建议的落实情况。审计署、中国内审协会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可以联合建立全国审计案例数据库,将一些具有代表性,或者涉及创新审计技术方法的审计案例上传到案例数据库,不仅可以实现成果共享,也能够促进各审计主体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多主体审计良性发展。(三)健全人才管理体系,提供审计质量保障。加强审计从业人员的准入要求,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养,促进审计实践水平。政府审计机关可以牵头整合内部审计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各自的人才资源优势,汇总专业人才的信息,依据不同的专业背景或者项目类别建立人才资源库,在面对具体的审计项目时,可以有计划有针对地从人才资源库中安排人员参与不同的审计项目。同时,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都隶属于不同的行业主管部门,在审计实践过程中也各自遵循不同的审计准则,在协同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各主体之间的理论和实践沟通。政府审计人员的审计理论水平较高,而内部审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则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由政府审计机关组织对内审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定期的理论指导,内审人员、注册会计师也可以和审计机关人员分享实践领域的前沿做法。结论在新时代的环境之下,我国的审计事业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无论是政治层面还是法律层面,都体现了国家对审计监督的重视。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三大审计主体也积极开展了相互之间的协作与互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当前审计主体之间协同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推进协同制度建设、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和健全人才管理体系三个角度提出建议,发挥协同作用,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形成监督合力,完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地实现国家治理。课题名称:本文系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协同视角下土壤污染防治审计研究—— — 以江苏省为例》(项目编号:SJCX20_0636)阶段性研究成果。参考文献:[1]阮哈建,刘西友.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协同推动中央部门单位职能履行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2(12):55-59.[2]和秀星,凌思凡.新时代背景下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协同方式研究[J].经营与管理,2019(12):27-31.[3]何惕.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联动机制构建探讨[J].财会通讯,2018(28):89-92.(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大学 / 政府审计学院)179。
。. .。
。
篇五:政府购买会计审计相关服务绩效管理研究
要: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向社会供给公共服务,已成为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制度安排,其绩效评估问题是学术界研究的前沿重点。
本文对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问题研究成果进行收集整理,归纳总结目前学术界有代表性的研究观点,发现现有研究存在较大空白。
在以后的研究中,应重点结合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发展现状,合理选择绩效评估方法,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加快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分析结果的实践应用。关键词: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效率;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D630;F812.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107(2016)06-0114-06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问题研究综述罗瑜亭,鲁志国( 深圳大学 经济学院,深圳 518060 )收稿日期:
2016-11-05作者简介:
罗瑜亭 ( 1981 —), 男, 广东东莞人,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市场经济理论; 鲁志国 ( 1964—), 男, 浙江舟山人, 经济学博士,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西方经济学。Overview of the Performance Issues in Chinese GovernmentPurchasing Public ServiceLUO Yu-ting, LU Zhi-guo( CollegeofEconomics,ShenzhenUniversity,Shenzhen,Guangdong,518060 )Abstract :
As that governments purchase services to provide the society with public servic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ystemarrangement for public service supply, the issue of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n such purchase becomes one of the latest importantresearch topics. The paper sorts out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performance issue in Chinese government purchasing public service,analyzes current typical research viewpoints in the academic world, and finds a big gap in existing researches. Therefore, in the futureresearches,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government purchasing public service should b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Reasonableperformance assessment methods should be selected. A scientific assessment indicator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accelerate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performance analysis results of Chinese government purchasing public service.Key words :
government purchase ; public service ; performance; overview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政府支出行为, 是政府发挥和延伸固有职能, 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方式。
在政府绩效评价研究理论与实践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研究也得到较快发展。
特别是近 10 年来,政府购买服务绩效研究成为政府和学术界研究探索的热点, 开展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 形成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多。一、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研究总体概况在期刊发表的学术文章, 大多都被收录在中国 知 网 ( CNKI )
数 据 库 。因 此 , 中 国 知 网( CNKI )
数据库对相关主题论文的收录情况, 基本可以体现该领域学术界研究成果的总体情况及研究的总体进展水平。
以“ 政府购买 + 绩效” 为主题 , 收 录 时 间 截 至 2015 年 底 , 在 中 国 知 网( CNKI )
数据库中进行检索, 共检索到相关论文共194 篇。
以“ 政府 + 绩效” 为主题进行检索, 收录时间截至 2015 年底, 共检索到相关论文共 18360篇, 各年度相关论文收录情况如表 1 所示。
总的来看, 政府购买服务绩效研究作为政府绩效研究的延伸, 近 10 多年来研究成果保持较快增长, 从第 23 卷 第 6 期2016 年 12 月湖南商学院学报( 双月刊)JOURNALOFHUNANUNIVERSITYOFCOMMERCEVol.23NO.6Dec.2016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16 年2004 年的 1 篇增加到 2015 年的 78 篇。
但政府购买服务绩效研究作为新兴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视角,在学术上还没有得到传统政府绩效研究学者的大量关注, 与政府绩效研究成果之比为 1:95 , 研究成果在数量上还较为有限。
目前, 政府购买服务绩效研究的成果主要归属于赵要军、 吴建、 谢双保、 张萌、 张亮、 王浩林、 周兰萍、 闫海、 王家耀、 储亚萍、 黄春蕾、 张翔、 王春婷等学者, 他们以 45 岁以内的年轻学者居多, 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行政管理、 财政、 政府行为等领域。从研究层次来看, 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以基础类研究为主, 其中基础研究类论文 87 篇, 占比44.85% 。
此外, 政策应用领域的研究成果也不断增加, 有政策研究类论文 48 篇、 行业指导类 21篇、 职业指导类 7 篇、 其他类 30 篇。
研究成果的研究层次如图 1 :表 1 政府购买服务绩效研究与政府绩效研究成果年份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政府购买服务绩效研究成果( 篇)
78 46 20 19 915 3 2 1 0 0 1政府绩效研究成果( 篇)
2126 2053 19571769 1675 1632 1625 1484 1260 910 724 432图 1 研究成果的研究层次图 2 研究成果的学科结构116
从学科结构来看, 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分布在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 ( 69 篇)
、 财政与税收( 48 篇)
、 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 ( 16 篇)
、 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 10 篇)
、 社会学及统计学( 8 篇)
、 会计学 ( 6篇)等学科领域, 其中约 60%的成果集中在行政管理学和财政税收学, 占比分别为 35.57% 、 24.74% 。
可见, 在有代表行的研究成果中, 大部分学者把政府购买服务绩效问题归为行政管理、 财政税收等学科类别。
研究成果的学科结构如图 2 :从研究基金资助情况来看, 目前的研究成果中, 获得国家和省级研究基金资助的有 51 篇, 占比 26.29% , 其中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有28 篇, 占比 14.43% 。
相比之下, 政府绩效的研究成果中, 获得国家和省级研究基金资助的有 3485篇, 占比 18.98% , 其中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有 1361 篇, 占比 7.41% 。
政府购买服务绩效研究获得国家和省级研究基金资助的比重, 特别是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比重明显高于政府绩效研究, 表明近年来国家和省十分关注和支持政府购买服务绩效研究, 将其摆在比政府绩效研究更重要的位置。二、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研究最新进展( 一)
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研究的内容和范围由于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研究起步相对较晚, 因此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近 5年, 但研究对象的内容项目覆盖面却不断扩展,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影响力逐步增强。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研究的发展状况可以较直观地体现在其研究内容项目的覆盖面上。
比如, 国内的钱海燕 ( 2014 )
、 包国宪 ( 2012)
等对政府购买居家 养 老 服 务 问 题 进 行 绩 效 评 价 研 究 , 张 锦 珠( 2013 )
、 王洪兵 ( 2013 )
等围绕政府购买教育服务 绩 效 问 题 开 展 探 讨 , 张 萌 ( 2011 )
、 吴 建( 2010 )
、 谢双保 ( 2010 )
等对政府购买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绩效问题开展研究, 黄春蕾 ( 2013 )
等对绩效视角下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优化问题开展研究, 张学研 ( 2015 )
、 王萍萍 ( 2015 )等对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估问题开展研究, 胡穗 ( 2015 )
、 马良 ( 2012 )等对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绩效评估问题开展研究, 张璇 ( 2015 )等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开展研究, 周锦程 ( 2015 )
等对政府购买公共气象服务的效率和效益提升问题进行探索, 卢会河 ( 2014 )等对政府购买法律服务问题开展实证研究, 等等。此外, 有些学者还结合实践中遇到的前沿问题开展大胆探索, 在研究视角上另辟蹊径, 不断拓展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研究范围。
比如,周俊 ( 2010 )[1]从风险防范的角度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开展研究, 李海平 ( 2011 )[2]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法律规制问题进行研究, 赵全军 ( 2011 )[3] 对公共服务外包中的政府角色定位进行研究,宁靓、 茅杰 ( 2015 )[4]等以准市场机制作为切入点, 从准市场机制带来的政府角色转变、 购买服务模式的创新、 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重构和政府购买服务的绩效提升四个方面开展研究。
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模式的选取和运用上,近年来许多学者也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比如, 朱利安 ? 勒 ? 格兰德 ( 2010 )[5]深入研究了信任模式、绩效管理模式、 “发言权” 模式、 选择与竞争模式等四种公共服务模式。
陈伟明、 王骏 ( 2014 )[6]分析了现行统一的评价模式评价对各种不同需求类型的政府购买服务的局限, 并政府购买自身所需服务绩效评价重点应放在评价政府与第三方所签订合约的完备性上。(二)
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开展绩效评价的重要基础。
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成为政府绩效评价问题研究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叶托、 胡税根 ( 2015 )[7]以 Martin 的社会服务绩效评估模型为模板, 从投入、 过程、 产出、 品质、 成效、 政治 6 个维度, 构建起了一套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及分析框架。
张学研、 楚继军( 2015 )[8]基于为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提供监测工具的视角, 结合 “投入—过程—产出 ( 结果 ) ” 的逻辑框架, 建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张璇 ( 2015 )[9]基于平衡计分卡( BSC )
的评价理念, 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为政策维度 (学习与成长)、 资金维度 (财罗瑜亭,鲁志国: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问题研究综述 第 6 期117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16 年务)、 服务流程维度 (内部流程)、 社会公民维度(客户)
等 4 个评价维度。
吉鹏、 李放 ( 2013)[10]认为, 政府通过向第三方购买获取的居家养老服务作为一种社会公共服务, 其绩效不仅要考虑投入、 产出的效率, 同时还要考虑效果、 公平性、及时性 (时间), 以及公众的满意度。
他们从效率性评价指标、 满意度评价指标两个层面构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
包国宪、刘红芹 ( 2012 )[11]认为, 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绩效由居家养老服务购买的效率和养老服务的质量两部分组成, 他们从有形性、 可靠性、 响应性、信任感、 人性化等 5 个维度设计了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三)
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方法政府绩效评价理论在经过多年持续发展后,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绩效评价方法体系。
近年的研究成果中, 应用较多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有数据包络分析法 ( DEA )、 平衡计分析法 (RSC) 、 模糊数学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关键绩效指标法 (KPI) 、360 度效率评价法、 因子分析法等, 这些方法的广泛运用, 不断拓展着政府绩效评价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外延。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既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供给方式, 又是政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目前学术界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方法的选取上, 也主要以主流的政府绩效评价方法为主。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 随着近年来评价指标设计的不断丰富, 尤其是自 E.Revilla 、 JSarkis.And A Modrego ( 2003 )
将 DEA 方 法 (DataEnvelopmentAnalysis , 简称 DEA) 应用于公私合作评价标准之后, 数据包络分析法越来越成为研究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行为的有力工具。
比如, 钱海燕、 沈飞 ( 2014 )[22]运用 DEA 模型, 以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财政支出作为输入指标, 以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数量、 享受服务人员数量和服务满意度等 3 个指标作为输出指标, 对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财政支出效率进行评价。
何平林、 兰风云 ( 2007 )[23]以军工上市公司为考察对象, 通过设计研究变量、 样本归集及模型计算, 运用 DEA对于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进行全面评价。在近年政府绩效评价研究的基础上, 有的学者还尝试根据政府购买服务的特点, 在绩效评价方法上积极进行探索、 创新和开拓, 其中魏中龙、王小艺等学者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
比如, 魏中龙等学者 ( 2014 )[24]采用系统工程中的 DELPHI 方法构建了政府购买服务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并创造性地把在语音识别、 图像识别、 数据压缩等领域被广泛使用的 SOM 神经网络模型利用到政府购买服务绩效评价研究。
此外, 也有学者利用社会调查的研究方法, 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评价进行研究, 不断拓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研究视野, 其中王春婷等学者 ( 2013 )[25]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他们采用文献分析法、 深度访谈法等定性研究方法以及因素分析等定量研究方法, 从效率和效果两个维度出发, 提出假设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由政府成本、 效率、 社会公正度和公众满意度四个变量构成, 据此以建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结构概念模型。(四)
关于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管理体制机制开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目的, 就是要通过绩效评价规范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管理,带动提升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层次和水平。
国外针对公共服务合同外包开展了许多经验性的分析研究, 大多数研究成果认为, 私营部门操作下的单位运营成本更低。
比如, Domberger 和 Jensen( 1997 )
整合了 203 项有关合同外包的独立研究成果后发现, 大约 20% 的成本节约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导致服务质量的任何损失; Tang ( 1997 )
对多个公共服务外包合同项目进行研究后发现, 私营部门在垃圾收集、 消防、 清洁服务以及资本密集型的污水处理中更有效率, 但是自来水提供与铁路服务的效果却并不确定。
大量研究得出同一个研宄结论:
大多数合同外包的效率收益源于竞争范围的扩大, 而非源自于是由一个私营承包商提供的这一事...
推荐访问:政府购买会计审计相关服务绩效管理研究 绩效管理 审计 购买
热门文章:
- 最新文明礼貌月活动策划,文明礼貌月活动方案(优秀1合集)(全文完整)2024-08-22
- 2023年医院护士面试自我介绍(优秀17篇)2024-08-22
- 2023年最新六年级自我介绍(汇总18篇)2024-08-22
- 学生会个人简历如何写(优秀9篇)2024-08-22
- 2023四年级学生自我介绍,四年级学生自我介绍(大全8篇)(全文完整)2024-08-22
- 房屋租赁合同书样本,房屋租赁合同书(优质11篇)【精选推荐】2024-08-22
- 设备租赁合同(通用12篇)2024-08-22
- 最新转让协议书才有法律效力(大全10篇)(全文完整)2024-08-22
- 2023海边捡垃圾社会实践报告,垃圾处理社会实践报告(优秀8篇)(范文推荐)2024-08-22
- 最新外科护士自我鉴定(实用18篇)202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