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哥范文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建立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构想与对策10篇

时间:2022-09-04 11:55:06 来源:网友投稿

建立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构想与对策10篇建立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构想与对策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应急物流特点与保障机制分析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我华夏大地,从2019年12月初武汉出现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立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构想与对策10篇,供大家参考。

建立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构想与对策10篇

篇一:建立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构想与对策

新冠肺炎疫情的应急物流特点与保障机制分析

 2020 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我华夏大地,从 2019 年12 月初武汉出现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人,到 12 月 31 日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抵达武汉开展紧急研究调查;从 1 月 25 日党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到全国各地响应号召,同心协力,抗击疫情;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中国人民的心,对我国的各行各业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我们从各方新闻媒体了解到,在重灾区湖北地区,医用口罩、护目镜、医用帽、橡胶手套等防疫医疗物资库存紧缺,部分一线医生为节省医疗物资,不吃饭、不喝水、不去洗手间,甚至带上了成人尿不湿。顺丰、邮政、京东等快递小哥春节无休,全力投身于派送各类紧缺医疗物资之中。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一时间赶往武汉,负责承担武汉生活物资的供应与配送。全国口罩应急核心仓正式上线,电商企业宣布补货口罩将从核心仓直接发往全国各城市消费者手中。快递企业将去商家仓上门接货,全力保障消费者网购口罩的需求。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挑战,中国物流业能否在第一时间响应各级防控需求,做好应急救援物资的接收、仓储、运输以及派送等关键工作,这些都是物流行业及其工作人员需要切实解决的问题 E。

 1 应急物流的发展与现状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从汶川大地震到玉树大地

 震,从非典到禽流感,再到今年的新冠肺炎,以及难以计数的矿难、火灾、爆炸等,这些严重危害人类人身安全与身体健康的事件接踵而至,不仅显现出人们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所面临的被动局面,也暴露出现行应急机制、法律体系以及物资准备等领域存在的问题,意味着我国应该积极采取措施优化公共卫生设施,积累并研究突发事件的处理经验,有针对性地健全应急物流体系与相关机制。应急物流,泛指为了应对特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军事稳定冲突等性质较为严重的社会安全问题,而对各类需求启动紧急保障机制的物流活动,与常规的物流活动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例如在2003 年非典疫情爆发期间,人们情绪恐慌,超市物资被抢购一空,医药防护物品供不应求,非典疫情重灾区与其他地区道路被人为隔断,物流体系因此遭受巨大冲击。有数据表明,非典疫情给中国经济造成的损失高达 176 亿美元,其中与物流相关的成本至少在 30 亿美元以上,从那时起国内各大学及大型物流企业对应急物流的研究逐渐重视。2006 年底,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这是我国首个专门从事应急物流的专业化组织 根据《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的相关规定,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构建完善的应急物流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国家现有的储备资源,灵活调配社会物流资源,加大对应急物流基地与配送中心的建设力度,合理打造多层

 级的应急物资中转配送网络。在最近几年里,有关应急物流的理论研究虽已步入正轨,但是我国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仍然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组织机制不够健全、应急物流企业发展严重不足、应急物资储备系统不合理、从业人员缺乏专业培训等。国家与民众对于防灾避险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当前正处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怎样实现救援物资的高效与精准配送,已然成为应急物流体系需要直面的一个挑战。

 2 新冠疫情下应急物流的特点 纵观我国当前所实行的应急物流体系,可知此次爆发的疫情属于典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特点可概括如下。

 2.1 需求的急迫性、多样性和特殊性 从 1 月份初疫情爆发至 7 月 1 日,全国一共确诊病例85440 例,其中湖北省 68135 例,武汉市 49752 例。疫情爆发以来,曾一度出现病床、口罩和防护服供应不足,医护人员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16 短时间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内急需求大量的相关物资,例如:N95 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医用防护服、一次性医用乳胶手套、新冠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等医用物资,在重灾区武汉还需要各类的生活物资以及水果蔬菜等。但武汉先前处于“封城’状态,为阻断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交通管制、层层设卡,这刚好与物流的流动性相矛盾。

 2.2 政府与市场共同参与性 此次疫情所需的医疗物资与生活物资由各种方式提供。主要包括各单位自行采购、各地政府免费提供、各类企业公司个人的公益捐助等。面对疫情,中央政府在第一时间采取了“一省包一市”的做法,对症下药,我国充分发挥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天津防疫指挥部紧急处理的“歌诗达赛琳娜号”与日本政府处理“钻石公主”号邮轮的方式方法形成鲜明对比。相关企业在政府的帮助扶持下满负荷甚至是超负荷生产加工所需的医疗物资。政府对相关企业进行政策性补贴与优惠,加快企业的复工复产工作。3月 2 日,发改委将工作重心转移至口罩企业的复工复产上,积极引导并大力支持这些企业扩大产能,实现了我国口罩日产量与日产能的双突破,皆在一亿只以上。同时,通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全国物流行业的积极倡议,全国各地的物流行业、协会、企业都积极响应,为共同打赢打好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而努力。

 此次的应急物流基本是跨地区,甚至跨国界的,其组织涉及多级、多地区、多个管理部门。按照“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的要求,不然应急物流将寸步难行。但是,由于部门“条块分割”、地区“保护主义”,防控“一刀切”、保障“不平衡”的问题依旧存在。自 1 月 30 日起,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卫健委、交通运输部以及公安部多次强调要保

 证公路交通运输的畅通,以便于应急运输车辆能够及时办理通行证,与此同时,还对应急运输保障人员采取了不隔离措施,然而,直至 2 月 12 日,依旧有 13 个省市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违规设置关卡、隔离应急运输人员、关闭物流场地等疫情防控隐患。

 2.3 不确定性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目前还无法估计它的持续时间、影响范围等。例如,潜伏期最长时间最早公布的为 14 天,但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还出现了不同类型的“隐藏传播者”和“超级传播者”;最早公布的人传人,现在又新增了气溶胶传播和消化道传播等等。人类对于新冠病毒的了解仍处于不断深入过程中,同样所需物资的规格和数量也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在紧急情况调度中,物资需求不能及时、准确地提出,无法权威发布和核准,对于需求变化和保障动态也不能实时掌握,无法避免需求重复申请和保障不平衡。现阶段我国疫情虽已基本得到有效控制,但疫情后期会不会造成同 2003 年非典一样的医疗物资大量浪费,仍需要相关领域专家和有关部门进行把控。

 2.4 非常规性 要想节约物资运输时间,应急物流就必须要贯彻落实特事特办的原则,省去部分中间步骤。比如河南省为了保证应急物资与人员的运输畅通无阻,共开通了 781 个绿色通道。

 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组织货运车辆保障“封城”后武汉的物资运输。武汉市的慈善总会、武汉市红十字会也设有专门应急物资仓库,疫情期间一直在接受医疗耗材、防护用品等专项物资捐赠。2 月 2 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针对如何做好进鄂应急物资中转运输等问题下发了明确通知,要求在武汉周边地区设置 5 个物流园区,将其作为运输中转调运站,服务于外省进鄂的物资中转。

 3 新冠疫情下应急物流的保障机制 为了顺利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应急物流保障工作,结合我国现有的应急物流体系,主要的保障机制有以下 5 个方面。

 3.1 技术保障 3.1.1 信息系统 党中央成立了专门的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建立“全力做好新冠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信息技术平台,承担了此次武汉疫情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发布等工作。并且充分利用各个平台进行实时的疫情信息发布、收集与处理,实现政府部门、医疗单位、社会企业及个人等的信息共享,对应急物资保障需求及时的获取提供了重要支撑。

 3.1.2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我国早期建立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其职责包括参

 与国家公共卫生应急准备和应对;指导地方调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合理建设应急机制;开展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调查与危害风险评估;研究制定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干预措施和国家免疫规划并组织实施。在这次抗疫战中,疾病防控体系的确立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3.1.3 应急医疗救治体系 2003 年 9 月 9 日,发改委卫生部发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该规划贯彻落实了“地方负责、统筹兼顾、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基本原则,循序渐进地构建医疗救治体系,其中涉及了急救机构、传染病救治机构等,还表示要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筛选出一所医疗机构,对其进行改建,以形成规模各异的传染病医院,使其作为后备力量收治传染病患者。对于 400 万人口以上城市要求设置病床 600 张。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湖北省武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定点医院,设置床位 900 张,完全符合建设规划要求。1 月 26 日进驻医院的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紧急将医院的综合病房楼完成改造,又新增 96 张床位,这些足以表明应急医疗救治体系的推行极大地保障了此次疫情救援的物资需求 3.2 物资、经费保障 3.2.1 物资储备 自 2003 年发生 SARS 疫情后,医疗物资储备制度已逐步建立了起来,根据我国于 2004 年推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可知,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有责任储备用于

 防治传染病的各种物资,比如药品、医疗设备、器械等。2016年,《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十三五”规划(2016-2020 年)》同样明确指出,要加快健全现有的物资储备机制,各级政府更要加强自身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来调用储备物资。卫生应急储备物资使用后要及时补充。然而,此次疫情爆发突然,正值新春佳节期间,务工人员外出返乡,加上限制外出的应对措施,导致物资的供应和生产出现紧张。有关部门重事后处置、轻事前准备,应急物资储备品种、数量、结构不合理、快速调运配送效率不高等,与所面临的严峻复杂疫情防控形势不适应。这次疫情暴露出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物资储备制度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完善。储备的作用体现在灾害初期第一响应,首发到灾区。后续大量的物资需求,须靠多种渠道解决,如政府采购、政府调拨、机构捐赠、个人捐赠等,其中,政府采购应该是主要渠道。

 3.2.2 经费保障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国务院与各地政府上下联动地筹措救援资金,1 月 25 日,财政部、卫健委联合发布《关于新冠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经费有关保障政策的通知》,积极落实疫情防控经费保障政策,支持各地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中国财政部还紧急下拨湖北省新冠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补助资金 10 亿元人民币,支持湖北省开展疫

 情防控相关工作。2 月 10 日湖北省各级财政已筹集 63.47 亿加强疫情防控经费保障。武汉市慈善总会、武汉市红十字会等也通过互联网建立了资金与物资的募捐平台。慈善组织、爱心企业、志愿者等积极响应,据界面新闻数据,截止到 2020年 2 月 7 日,全国收到累计捐款 167 亿元,截止到 2020 年 3月 4 日,4128 万党员共捐款 47.3 亿元。

 3.3 通信与交通保障 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通信保障是这场战斗的重要支撑。较之 17 年前的非典疫情防控工作,如今的新冠肺炎已然在现代科技的作用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工业部和信息化部紧急建立部省实时指挥通信连接,实时共享各地疫情防控通信保障工作,实现部省联动全国通信保障“一盘棋”。各地通信管理局组织信息通信企业主动为疫情防控重点单位提供通信资源,持续保障政府、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各地定点医院、方舱医院,以及重点企事业单位的语音通信、数据传输、云平台服务等业务畅通,为有效抑制疫情蔓延势头提供信息通信保障。例如,在十天十夜建立的火神山医院中,高速 5G 网络连接可保障高速数据上网、数据采集、远程会诊、远程监护等业务,所有的诊疗数据实现无纸化传递,可以降低纸张传递带来的病菌传播风险。

 新冠肺炎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传染性强,而欲切断新冠肺炎的传播链,首先就是对病毒进行隔离,要减少人员与物

 品的流动性,这与物流系统的流动性特征正好相反。交通运输部应对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机制发出通知,各地方交通运输部门要做好运输管控、重点物资运输、行业人员安全等工作。各级交通部门开辟绿色通道,简化相关检验手续,实行优先运输,保证物资的畅通。截至 2 月 8 日,物流保障办公室受理的各部委、各省提出的应急运输保障工作 59 项,共下达紧急运输指令 57 项,累计运输货物 1.95 万吨。2 月 7 日,各省共受理了 1794 个应急协调物流运输保障事项的电话,解决事项总共有 1789 项皿。多家物流企业也宣布了向武汉运送相关救援物资的通告,顺丰将集中力量为各地政府、慈善组织提供公益运输;德邦快递将在全国范围内开通免费向武汉地区运输配送救援物资的绿色通道服务,直至当地物资紧缺问题得到解决;京东物流将开通全国各地驰援武汉救援物资的特别通道,该通道接受地方政府、公益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医疗器械生产可能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不少物流、电商企业纷纷落地零接触的“无人配送”服务,降低了病毒人际传播的可能性,无疑成为阻断疫情传播的重要“帮手”。

 3.4 法律保障 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新冠肺炎疫情各项防控工作,促进疫情防控以及紧急物流工作依法有序开展,全国普法办编辑了&新冠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有关法律法规汇编》,其中收录的法律法规分别...

篇二:建立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构想与对策

商论 2021.12物联网环境下物流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与发展曹洽瑄1 ,居梦影 2( 1. 江苏科技大学 张家港校区; 2. 江苏科技大学 苏州理工学院,江苏 苏州 215600 )摘 要:物联网时代下,利用大数据平台进行工作与应急情况处理成为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任务。管理会计工作作为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需要与时俱进,以“互联网 + ”的思维去处理企业中的问题。

 本文针对物流企业中管理会计的发展现状,就实际应用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展开研究管理会计的生存现状,帮助其更好地在物流企业中发挥自身价值,提升公司经济效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关键词:管理会计;物流企业;应用与发展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志码:

 A收稿日期:

 2021-10-12作者简介:居梦影( 1992 — ),本文通讯作者,女,会计学硕士,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随着大数据技术、 信息化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互联网 + ”时代已经来临,许多传统行业都与互联网进行挂钩, 在新经济时代中有了全新的发展。物流企业在中国经济主体中占有重要地位,起到带动市场经济,维持社会正常运转,协助国家战略调度的作用。

 管理会计作为物流企业中进行统筹协调与战略管理的重要角色, 需要将自身专业技能转化为企业的实际效益,并审时度势,利用高新技术提升企业定位。

 物流企业的发展与管理会计的发展不可分离, 当管理会计工作可以完美地契合物流企业的实际应用时,才会真正发挥管理会计自身的价值,推动企业全面转型,带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一、管理会计的作用(一)职能与发展现状管理会计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的一种会计职位,管理会计基于传统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与财务分析等职能,具备统筹协调、财务管理与协助战略决策等能力。

 “互联网 + ”环境下,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趋于多元化,各个会计职位之间的区分逐渐模糊,从业人员需要掌握多项技能。

 目前管理会计行业,已经出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发展的趋势。

 如曹岩岩通过分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与区别,研究财务会计在向管理会计转变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出企业应强化在转型发展时期对于管理会计理念的指导和研究、提升财务人员素质与建立财务管理体系的结论 ① 。同时,管理会计的发展也面临着风险与挑战,主要原因为商业环境迅速发展变化,对于管理会计的要求不再与传统会计一样简单,需要管理会计师主动适应。

 其中主要面临的挑战来自组织因素、环境因素和道德因素。

 道德因素主要为伦理困境,即道德决策。因此在新的挑战下, Seán Byrne 对于运营经理期望 (OMS) 的性质和管理会计师 (MAS) 的既定角色,围绕这些期望构建角色,探讨管理会计的角色冲突与模糊及其应对方法 ② 。

 管理会计的发展在不断创新,发展现状也证明管理会计在不断适应时代需要,不断成长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角色。(二)对物流企业的重要影响物流企业对于管理会计的需求十分明显,集中表现在成本管理、决策分析、提升效率等方面。

 成本管理方面,在“互联网 + ”的大背景下,管理会计可以通过构建成本管理模型,分析物流运输中所产生的间接费用, 横向与纵向对比选择最优化运输方式,降低损耗, 制定具体的成本管控及资源分配方案。同时,通过模型分析,可以挖掘在运营过程中所存在的隐藏问题,化解企业运输中存在的矛盾。

 依托“互联网 + ”,管理会计也可以运用 ERP 系统,进行业务流程管理,优化企业决策分析。

 企业的生产和发展通过管理会计对于 ERP 系统的灵活运用,可以构建强大的财务管理体系,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和决策分析一体化。

 如电子账本同步录入,通过财务管理体系,及时传导给管理会计人员,并结合 ERP·现代物流·23DOI:10.13395/j.cnki.issn.1009-0061.2021.12.008

 江苏商论 2021.12系统给出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合理的决策建议,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

 这样就极大地提升了物流企业中财务管理项目效率, 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引导企业向“互联网 + ”的方向前进 ③ 。二、存在的问题(一)突发情况应对能力不足管理会计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可以起到诸多作用,但在突发情况下,管理会计的临场发挥能力不足。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 重点疫情地区应急物流管理处理效果不佳, 尤其在部分县乡镇等物流基础建设不发达的地区应急物流管理协调更加缓慢,应急物资等无法及时送达指定区域, 由此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未能给疫情防控提供及时的帮助 ④ 。

 除帮助政府进行物流管理外, 物流企业自身在疫情期间也出现了大量物流停滞的情况。

 如百世汇通企业在此期间出现应急情况下反应速度不够迅速, 应急预案设计不够合理的问题。根据 SWOT 分析法,在大部分物流企业的劣势中,有来自管理会计的原因,主要是在应急情况下, 没有能够发挥通过分析历史数据,预测未来走势,帮助管理层进行决断 ⑤ 。在企业建立应急预案时管理会计参与过少, 或是在决策提供方面未能统筹规划, 同时在制定过程中没有利用应急物流信息平台,结合多方力量,共同协调社区、政府、通信公司的关系,而是选择单打独斗,利用手头资源解决问题。在实际操作中,许多突发情况的处理也不得当, 管理会计无法就突发情况进行合理的统筹规划, 依然实行原定的应急预案就可能会错失解决突发情况的关键时间,导致事态恶化。(二)运用大数据平台能力不足在“互联网 + ”的大背景下,管理会计需要依托大数据平台帮助物流企业进行管理与发展。

 但实际上,企业大部分管理会计仅仅局限于会计理论体系中管理会计的职能,没有利用更加先进的大数据平台进行企业的规划与管理。

 在“互联网 + ”环境下部分传统企业可以依靠创新技术打造出更多符合时代的产品,物流企业对于大数据的需要集中体现在管理会计利用物联网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等大数据平台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核算与监督,并由此拓展到决策分析, 将业务范围延伸到决策管理中。

 根据SWOT 分析法,在物联网的技术中,大部分管理会计无法熟练掌握以物联网技术与云计算技术为代表的与物流企业相关的大数据技术。

 更多情况下管理会计在运用较为老旧的会计理论体系支撑工作,对于“互联网 + ”环境下的新兴技术了解与掌握过少。这就导致企业在运营管理中出现管理技术老化,理论体系过于陈旧,与“互联网 + ”的经济发展节奏相脱节,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最终导致管理会计被物流企业所淘汰或企业面临衰败的局面。三、解决方案(一)配合调度室完善应急预案并参与突发情况的统筹管理管理会计需要积极配合调度室,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知识,使用 ERP 等系统帮助调度室进行统筹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完善应急预案。

 管理会计需要在其中发挥自身统筹管理的能力,在制订应急预案时,要利用云计算的功能收集有用的资源,设计应急预案模型,并与各部门进行联系,商讨应急预案的合理性。

 在应急预案的制定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管理会计需要结合实际, 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采用物流信息平台联系各方,在应急预案中做到相互关联,信息互通,与政府、社区、通信企业等进行配合,使物流能够正常运转。

 在实施过程中,管理会计需要实地考察,充分掌握即时物流动态,通过一线情报对于预案的实施进行实时的统筹规划,做到合理统筹规划的关键在于能否对形势做出合理的判断。

 因此,对于管理会计的考察和筛选十分重要,同时需要培养管理会计对于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使其能够在突发情况下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二)提高管理会计利用大数据平台的能力“互联网 + ”时代下需要各行各业管理型员工具备熟练掌握使用大数据平台的能力,如本文所提到的物联网技术与云计算技术。

 管理会计也需要利用这些大数据技术进行日常工作分析,提升企业成本管控与运营管理能力,减少企业在日常活动中不必要的成本损耗,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管理会计应将大数据的应用拓展到企业的其他管理层面,使企业管理工作智能化,降低管理层工作负荷,使管理会计与管理层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更大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应当结合大数据平台和管理会计理论,为物流公司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物流公司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能够帮助管理层分析、识别公司的价值创造曲线,采集并分析用于经营生产的数据信息,提升物流企业决策质量和企业的经济价值 ⑥ 。(三)采用定期考核制度大部分管理会计物联网相关技术掌握程度低的原因来自企业的考核力度过小, 管理会计局限于日常的传统会计工作, 部分专业知识未能在实际工作·现代物流·24

 江苏商论 2021.12投稿须知一、请作者遵守出版法规,请勿一稿多投,并在稿件上注明。稿件请从网上邮箱发送到编辑部。凡投稿者视同一、同意中国知网等无偿转载、优先出版,不愿请注明。

 本刊投稿信箱:

 jsslwb@163.com二、编辑部在接到稿件后将在 1 个月内向作者发出用稿通知。

 若逾期不联系,作者可自行处理。三、来稿请注明作者全部信息,并请放在稿件中。四、来稿文字和图片请统一用 word 默认格式以 5 号宋体(请勿自行排版),标明具体联系地址、电话。五、来稿中的内容、图片均须符合国家著作权法,责任自负。

 本刊不负连(联)带责任。六、对文稿和图片,本刊有权审改。七、本刊已经加入“中国知网学术不端审查系统”和“一稿多投查询平台”,凡上必检。本刊编辑部中加以运用,逐渐被淡忘,从而导致管理会计工作能力退化。

 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应当对管理会计进行定期考核,推进管理会计学习“互联网 + ”新知识,掌握大数据技术。

 考核的内容主要是对于大数据技术的掌握以及在企业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管理会计对于企业发展现状的了解程度。通过考核,让管理会计能针对企业发展现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并给出合理决策。通过定期考核的模式,也可以筛选掉理论体系老旧的管理会计,使企业财务管理层充满活力,管理会计岗位可以保持不断学习与前进的趋势。(四)培养针对物流企业的管理会计人才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过于单一,并且部分管理会计没有实际的物流企业工作经验,这就导致管理会计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在管理会计的培养中,进行物流企业管理人才的针对性培养。

 让他们熟练地掌握物流业管理会计知识, 了解物流企业中的各项业务,掌握必要的技能,如大数据分析能力、云计算分析能力等。管理会计在物流企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物联网环境下,管理会计的作用更加显现,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也意味着管理会计的责任变得更重。

 物流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主体,物流企业的发展壮大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物联网环境下管理会计在物流企业中的不断发展,将会给物流企业的未来创新提供新的突破与影响。注释:① 曹岩岩 . 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 [J]. 现代营销 ( 下月刊 ),2020(2):197-199.②Seán Byrne, Bernard Pierce. Exploring management accoun-tants ’ role conflicts and ambiguities and how they cope with them[J].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Accounting & Management, 2018(4):410-436.③ 袁强 , 张静晓 , 陈迎 . 建立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构想与对策——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经验教训 [J]. 开放导报 ,2020(3):86-92.④ 陈荣生 , 大数据时代企业提升管理会计应用水平探索 [J]. 商讯 ,2020(16):41-41+43.⑤ 唐綝 , 互联网环境下企业管理会计改进分析—— — 以重庆旺三角物流管理有限公司为例 [J]. 当代经济 ,2017(29):128-129.⑥ 郭静 . 浅析管理会计在企业内部的应用与发展 [J]. 商讯 ,2020(16):48-49.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in the Environment of Internet of ThingsCAO Qia-xuan 1 , JU Meng-ying 2(1. School of Business, Zhangjiagang Campus,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 School of Business,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uzhou, Jiangsu 215600)Abstract: In the era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he use of big data platforms for work and emergency handl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task for maintaining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enterprises. 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corporate management, management accountingneeds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and deal with corporate problems with the “ Internet + ” thinking.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in logistics enterprises, analyzes the problems arising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and launchesresearch on the status quo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to help it better play its own value in logistics enterprises, enhance the compa-ny ’ s economic benefits, and promot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Key words: management accounting; logistics enterprises;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现代物流·25

篇三:建立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构想与对策

一、疫情期间湖北省形势分析国家统计局发布的 2020 年 1-3 月公路货物运输量统计数据:自年初全国货物量累计 528831 万吨,同比增速 -22.2%,各省市货物量同比增速均为负数,其中疫情“重灾区”湖北以 -87.2% 的同比增速排名最后;货物周转量全国累计 92279434 万吨公里,同比增速 -22.3%,其中湖北省增速为 -93.4%,曾经的“九省通衢”如今货物周转停滞不前。湖北省统计局发布的 2018Q1—2020Q3 生产总值及同比增值如图 1 所示,疫情前湖北省 GDP 稳步发展,但新冠肺炎的突袭,导致湖北省 2020 年第一季度 GDP 同比增长为 -39.2%,第二季度同比增长 -19.3%。除此之外,如图 2 所示,湖北省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疫情期间降幅明显。由此可见,新冠肺炎疫情给湖北省的经济带来了极大冲击,交通运输业和制造业遭受强烈冲击,新冠疫情的负面影响必须引起重视。图 1 湖北省 2018Q1-2020Q3 生产总值及同比增值图 2 湖北省 2018Q1-2020Q3 城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及同比增值二、湖北省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分析(一)缺乏应急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统计,2020 年全国仅安全监督、安全服务、安全技术应用人才的缺口就高达 43 万,设置应急物流专业学科的高校以及专门研究应急物流的人员均很少。再者,由于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疫情期间,湖北地区“红十字会”出现了捐赠物资分配不公、仓库物品积压、分发速度缓慢等问题,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后“红十字会”将仓库交至专业民营物流企业运营后,物资仓储、分配速度都得以提高。这一情况也说明了应急物流管理没有“专人专事”地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培养力度、科研投入明显不足,从业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甚至无专业背景上岗现象普遍,应急物流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二)城市社会资源整合能力弱新冠疫情下的应急物流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湖北省为例张梦霞,张雯欣(江苏科技大学 苏州理工学院,江苏 苏州 215600)摘要:疫情期间,湖北省应急物资的供应存在诸多问题。文章研究了疫情期间湖北省应急物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构建应急物流运行平台提高应急物流运转效率,并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助力城市应急预案制定和应急演练以提升城市应急响应能力。关键词:应急物流;区块链;物联网;数字孪生收稿日期:2021-03-23作者简介:

 张梦霞(1988—),女,助理实验师,硕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物流设施布局、仓储管理。

 46 财经观察noitavresbo laicnaniF商业观察  2021.5 (下)2020 年 3 月,湖北武汉多地被曝使用环卫车运输生鲜猪肉。一时间,垃圾车运输猪肉事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微博话题热度破亿。为了使鲜肉及时送达,政府部门、物资配送管理人员并未重视生鲜运输过程中的环境要求,这一错误举措暴露了我国应急物流末端城市物资配送的症结。一是在疫情管控期间,未充分调动社区司机、可用车辆造成社区闲置的车辆和司机没有途径进行城市民用物资配送,配送车辆稀少。二是没有专门的信息平台公布疫情期间设施设备需求,导致社会的闲置资源拥有者无法响应。三是,应急管理者缺乏相关经验,工作范围、责任划分、部门权利使用等问题尚未明确,导致应急物资配送效率低。(三)应急物资供需不协同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袭,使全国的医疗资源需求大于供给的局面迅速扩大,各地医院不得不向社会求助。但由于捐赠者事先未了解医用产品的标准,从而导致部分物资不能满足防疫标准。在捐赠物资发放阶段,物资流动信息无法实时准确掌握并向社会公布,又因部分物资未达到医疗防疫标准,管理部门无法下发需求物资,导致红十字协会应急物资库存严重积压,当地医院的防疫物资却仍处于短缺状态。这一现象反映了应急物资供需不协同,供需信息不对称,物资匹配效率低、准确度差等问题。(四)物资运输通道不畅2020 年 1 月 30 日起,交通运输部、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就多次发文强调,务必保证各交通道路通畅、方便办理应急运输车辆的通行证、不对应急运输保障人员实行隔离等。但截止到 2020 年 2 月 12 日,仍有至少 13 个省市不同程度地存在关停物流场地、隔离人员、违规设卡设障等问题。三、应急物流对策(一)构建“物联网 + 区块链”应急物流运行平台利用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传感器等物联网感知设备获取物体的属性和状态信息,实现数据的标准化采集、数据处理和识别、数据交换和传递等功能。通过智能技术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实现监测与控制的智能化。区块链能够保证物联网系统中的每个参与主体都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在系统的权限范围内直接获取信息、共享数据和共同维护数据资源,系统的运行不再以某一中心环节为基本运行条件。在企业、机构、组织、政府部门、个人之间部署区块链节点,将极大地帮助应急物资捐赠信息的公开透明,保证上级行政部门实施有效监督和应急方案的管理,确保各方之间信息数据的稳定性、真实性和可追溯,使信息传递公开透明,信息流完整与通畅,完成应急物资全程监控和应急方案的统筹规划。“物联网 + 区块链”应急物流运行平台如图 3 所示。图 3 “物联网 + 区块链”应急物流运行平台疫情爆发时,需求方制订需求计划,发布需求信息,应急物流平台实时自动响应,启动应急预案后再根据疫情影响范围和后期发展对应急物流作出动态调整。在此基础上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制定高效的供应计划并将其上传至应急物流平台,由各主体在权限内访问计划信息,进行应急物资的捐赠和供应。在物资的捐赠和供应过程中,利用 RFID、传感器、网络通信等物联网技术采集供应方物资运输信息、城市应急网点信息和物资配送信息,借助于区块链技术手段使上传至应急物流平台中的数据信息实现去中心化、防篡改、永久储存、可追溯、对称透明的功能,各级政府、企业组织和个人协作,将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提高应急物流的效率。借助“物联网 + 区块链”应急物流运行平台将助力应急物流达到以下三个目的:1. 提高社会资源整合能力将应急物流的主体(供需方、企业、政府部门、个人等)接入“物联网 + 区块链”平台中,依赖物联网技术采集应急物资在供应端、仓储端、运输和配送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分析应急物资相关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再根据挖掘分析结果自动规划应急物资运输路线和优化配送路径。各参与方依照“规定”将各自运行信息实时上传至平台,再根据平台“公示”的可用物资、人员、场地、设施设备等资源进行调配,使政府、市场、民生共同参与应急物流中,提高社会资源的整合能力,保障应急物流各环作业高效协同,加快其智慧化、信息化运行。2. 应急物资供需协同,高效匹配多个需求方通过“物联网 + 区块链”应急物流运行平台发布物资名称、标准、数量、需求地址等需求信息,多个供

 47应方(可以是企业、组织、个人)在系统权限范围内获取物资需求。就社会捐赠者而言,捐赠方上传符合需求标准的捐助物资信息(包含名称、标准、数量、供应地址),随后平台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划分物资需求等级,依据就近、路径最优、优先次序等原则,对物资实现供需自动匹配,指导捐赠者按照平台匹配的信息精准、快速捐赠以提高应急效率。在物联网和区块链基础上引入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需求方与生产企业以某种商定的标准自动处理信息结构,加之区块链自动执行合约功能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可以实现生产企业自动生成订单和生产计划,简化订货、生产和存货过程,全程实现无纸化,提高物资从生成需求到订货再到生产最后到仓储运输过程的信息交换和物资流动效率,促进应急物流自动化发展。3. 捐赠去向真实透明社会各界可依靠“物联网 + 区块链”应急物流运行平台实时获取物联网采集、区块链平台发布的应急物资信息。然而,即使信息公开,依然有部分人怀疑信息是否被篡改。传统认识下,“人”编写出信息数据,当信息不利于自身时,信息可被人为删除、篡改、编辑。一旦大众有此想法,物资信息公示便失去意义,信任出现危机。该平台基于区块链实现只要物资数据一旦被物联网自动采集至平台,便无法篡改、删除,虽然记录内容允许编辑,但编辑人员、编辑时间等编辑过程信息仍然被永久保留,无法更改。如此一来便能够保证平台所有内容的真实性,解决信任问题;信息可追溯能够帮助应急物流运行过程相关部门的有效追责,提高应急物流组织管理能力。(二)数字孪生技术助力应急预案制定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快速获取城市各个数据,包括基础设施的运行状态、市政资源的调配情况、人员密度等,在短时间内实现车流、物流、人流的控制和管理。实时的交互让“城市”在“数字孪生”的世界里,能够提前“感知”城市面临的困境。此外,通过建设虚拟仿真环境,实现城市应急演练,实时监测城市交通运营,寻求各种应急状况下的物流最优解决方案,如应急资源部署计划、重点目标、行动路线等。若应急事件到来时,直接启动应急预案,应用数字孪生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对应急物资的流向进行监控和对运输方案进行改进。数字孪生技术将打造智能化、实时化、数字化的城市管理手段,帮助城市实现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极大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三)数字孪生技术助力城市资源整合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数字化的“虚拟武汉”,在应急期间实时把握停车库状态等城市运行态势,利用信息模型、物联网感知传感器、北斗定位等数据实现可视化紧急物资调运车辆的远程监督和高效配送。例如,“虚拟武汉”通过监控自主发现停车场的某辆较为符合运输要求的车辆(调动社会闲置资源),再通过城市大数据联系到车主本人(如车牌号、停车库位号等与车主关联的信息),征得使用同意后进行物资配送,提高城市资源的整合能力。(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2019 年 11 月 29 日,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对应急管理工作做了系统论述,强调要大力培养应急管理人才,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加大应急物流教育的投入,搭建应急物流校企合作平台,培育更多专业人才。如增加“校企合作”项目,学校为企业提供针对性的应急解决方案,提高应急物流专业的实践性。四、总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不会对城市的建筑、网络通信、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造成实质性的影响,在此前提下构建应急物流管理模式,如图 4 所示。在平时状态下,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建设虚拟城市,依靠城市基础设施,寻求各应急状况下的物流最优解决方案,实现城市应急演练、应急预案制定和应急物流运行过程的管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区块链、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的应用,拓宽应急物流系统的信息来源,帮助应急物流各个环节的高效运行。?????????????????????????????????????????????????????????????? ???????????? ??? ??? ?????? ??? ???? ??图 4 “平时”与“疫情发生时”应急物流管理示意图五、展望目前,数字孪生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还不具备可以将物理实体数据传输至虚拟世界中的“桥梁”和容纳城市大量数据的平台。若想实现物联网、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技术在应急物流中的应用,还需要增强城市相关硬件设施的配备。参考文献:[1] 宋雨屏,刘娟,洪飞翔 . 突发疫情下应急物流问题与对策研究 [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 上旬刊 ),2020(7):122-123.[2] 姜旭著 . 日本物流 [M]. 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8.[3]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物联网 + 区块链”应用与发展白皮书 (2019)[R/OL]. 北京: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2019.[4] 左小德,梁云,张蕾 . 应急物流管理 [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5] 管浩 . 新型智慧城市的起点 : 数字孪生城市 [J]. 华东科技,2020(11):58-61.[6] 李旭东,王耀球,王芳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基于区块链应用的应急物流完善研究 [J]. 当代经济管理,2020,42(4):57-63.

篇四:建立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构想与对策

鹤, 等:

 论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及其运作管理论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及其运作管理D isc u ssio n o n th e C o n str u c tio n a n dO p e r a tin g M a n a g e m e n to fE m e r g e n c y L o g istic s S y ste m谢如鹤1’ 2, 邱祝强2X I ER u - h e, Q IU Z h u —q ia n g( 1. 广州大学物流与运输研究所, 广东广州510 0 9 1;2. 中南大学物流工程研究所, 湖南长沙4 10 0 7 5)门. Institu tef o r£o g isticsa n dT r a n sp o r t S tu d ie s, G u a n g Z h o u U n iv e r sity , G u a n g z h o u 510 0 9 1;2. In stitu tef o r L o g istics S tu d ie s, C e n tr d S o u thU n iv e r sity , C h a n g sh a 4 10 0 7 5,C h in a )[ 摘要】

 对应急物流的产生、 涵义和特点做了简要介绍,提出应从保障机制到救灾款项、 技术平台与物流中心的建设以及应急物资的采购、 运输与储备等方面来构建应急物流体系; 建立了应急物流运作流程基本枢架, 指出应急物流成功运作的关键是加强政府在应急物流缎织保障工作中的作用、 加强应急物流信息保障系统和交通运输缳跨体幕钓建设。【关键词】

 物流; 应急物流; 运作管理i物流审磷【中图分类号]F 253. 4 :

 X 4 3【文献标识码弛( 文章编号]10 0 5. 152X ( 20 0 5)10 '0 0 7 8 _ _ _ _ _ 0 3A b str a c t:

 T h isp a p e rd iscu sses th eo r ig in ,c o n c e p t a n dch a ra cteristicso f e m e r g e n c ylo g istics a n d p r e se n tss o n t e a s -p ectsf o r co n str u ctin ge m e r g e n c y lo g isticssy ste m ,su c h 静m a n a g e m e n to r g a n iz a tio n a n dm e c h a n isin ,r e sc u in g ?f u n d s,tech n ica lsu p p o r t p la tf o rm ,c o n str u c tio no flo g istiesc e n te r ,p u rch a se, tra n sp a rta tio n 舭d sto r a g eo fe m e r g e n c ym a teria ls,e tc . T h e n , th e b a sic f r a m e f o r th eope戚ono fe m e r g e n c ylO - -g isticsis c o n str u c te d . T h ep a p e r p u ts f o r w a r dth a t, ino r d e rtog u a r a n te e th e su ccessf u lo p era tio n 越em erg en eylo g istics,th e ro le o fg o v e r n m e n t so f d if f eren tlevels,蛹constructiono fin f o r m a tio nsy ste m sa n dtra n sp o rta tio n :

 in f ra stru ctu rem u stb estren g th en ed .K ey w o rd s:

 lo g istics; em erg en cy lo g istic8; o p era tio nm a n -a g em en t; lo g istics c e n t e r1应急物流的产生灾害可以分为人为和自然灾害两类, 人为造成的灾害一般是不可预测的, 大多数自然灾害也是很难预测的, 如地震、 火山爆发、 山洪、 泥石流、 大面积食物中毒、 突发性传染病等等, 即使有时可以预测, 因为预报时问和发生时间相隔太短, 用于赈灾的应急物资难于实现其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 物流过程难于实7 8——现。在世界范围内, 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已经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9 7 6 年我国的唐山大地震, 造成数以万计的人身伤亡, 给城市以毁灭性的打击。

 19 9 8 年在长江沿岸许多城市爆发的洪涝灾害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 大量沿岸人们流离失所。

 20 0 3年非典型性肺炎( 简称S A R S )的迅速蔓延, 带来了长时问混乱的医疗物资市场秩序。

 20 0 5年初在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爆发的海啸夺取了十几万人的生命, 同时也造成了数以亿计的财产损失。

 如何预防、 预警以及灾后快速及时和有效处理成为重中之重。在战争时期, 战斗和战役打响前后勤保障物资已有充足的储备, 而且有一套完善周密的物流系统和物流计划。

 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 必然需要大量的应急物资, 以解决或处理死者安葬、 伤者救助、 卫生防疫、 灾后重建、 恢复生产、恢复秩序等问题, 否则受灾面积、 人员、 损失将会扩大, 灾害有可能会演化为灾难” 1。为使突发性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损失极小化,亟需对应急物流的规律、 保障机制、 运作管理及实现途径等进行研究。2应急物流的涵义和内容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 以追求时问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

 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一样, 由流体、 载体、 流向、 流量、 流程、 流速等要素构成, 具有空问效用、 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

 普通物流既强调物流的效率,又强调物流的效益, 而应急物流在许爹隋况下是通过物流效率来完成其物流效益的实现。

 L o g istic sT e c h n o lo g yN 0 10 , 2 0 0 5物流技术20 0 5年第10 期应急物流具有突发性、 不确定性、 弱经济性和非常规性四个突出的特点口I。应急物流体系的建设内容可分别从信息流、 资金流、 物流和工作流等方面来着手。2. 1应急物流的保障机制建立应急物流保障机制的目的在于使应急物流的流体充裕、 载体畅通、 流向正确、 流量理想、 流程简洁、 流速快捷, 使应急物资能快速、 及时、 准确地到达事发地。各级政府应在应急物流保障机制中起到领导和协调作用,从中央政府到地方自上而下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分工明确,协调和管理应急物资的储存和运输, 以实现对应急物流的高效运作。政府应不断完善与自然灾害相关的法律, 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出台新的法律和法规, 以保障灾后社会秩序的稳定, 并强制性地动员全民参与到救灾中去; 同时, 规定政府有权在灾害发生时, 无条件征用土地、 交通运输设施、 相关商用和民用建筑, 为救灾工作提供时间和空问上的便利, 保障救灾物资畅通无阻地运抵事发地。2. 2技术支持平台的构建应急物流技术支持平台的构建是发挥处理机构职能的基础和关键。

 应急物流技术平台包括通信平台、 信息平台、 电子商务技术平台, 应急物流包装技术, 装卸运输技术和物资养护技术等, 从而有效缩短应急物资的采购和供应时问。

 应急物流包装技术、 装卸运输技术和物资养护技术要充分体现简洁、 快速、稳妥、 实用、 方便的原则。此外, 针对不同的突发事件的性质, 还必须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来参与和指导, 保证应急物流的运作过程安全、高效、 有序地进行。2. 3救灾款项的调拨和筹集救灾款项的筹集是应急物资采购等应急物流关键环节的前提条件。

 灾难发生前, 各级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救灾款项的筹集和调拨办法, 并储备一定的资金以备突发性灾害时使用。

 灾害发生时应当动用一切力量, 通过各种途径筹集救灾款项; 同时, 应当成立专门的监督部门, 督察救灾款的使用情况, 保障款项用到实处。

 救灾款主要来自政府的直接拨款, 也可以通过企业捐助和个人捐款的方式筹集。2. 4 应急物资的采购应急物资一般用于防止灾害的蔓延和灾后重建工作, 也包括灾区民众基本生活物资的及时补充。

 它的采购量一般相当大, 时间上要求比较高。

 在进行应急物资采购时, 应当开辟多种渠道, 主要面向国内企业, 必要时通过海外市场采购, 保证物资的质量。2. 5应急物资的运输与配送应急物资对于物资的流动速度要求比较高, 通常选择运输途径时节约运输成本的原则已不重要, 有效压缩应急物资的运输时间则是关键。

 应根据物资的价值、 数量和对运输条件的要求, 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尽量实现直达运输和联合运输。

 在灾难发生时, 可以考虑开辟一定的绿色通道, 保证物资的畅通, 比如可以简化海关检验检疫的手续和实行优先运输等。

 如果时间允许, 可以采取相关的辅助或优化措施, 以节约物流成本。

 民用应急物资应该给予和军事物资同等的优先待遇, 保障应急物流的畅通、 高效运作。2. 6 应急物资的储备众所周知, 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很重视粮食的储备, 主要是应对突发性的饥荒等灾害。

 应急物资的储备关键在于储存仓库的合理布局、 修建的数量和容量、 物资的种类、 长期和中期的储备量以及储备物资的合理维护和有效管理。针对常见的各种自然灾害对救灾物资的要求, 应当在灾害发生前做好各种物资的储备。

 大量的有效物资储备可以大大压缩从灾害发生到救灾完成的间隔时间, 减少采购和运输量, 大大减少相关成本。

 我国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与西方发达国家具有相当的差距, 近些年才加大了储备力度。

 20 0 3年的非典型性肺炎反映了我国在医疗物资储备方面的许多不足。

 因此, 应当根据各地区频发灾害的实际情况, 储备救灾物资, 关键是要合理, 过多的储备会浪费大量人力物力, 但是, 过少的物资很可能会使灾害变成灾难。2. 7 应急物流中心的建立突发性的自然灾害一般扩展比较迅速, 通常是区域性的。为了使各类物资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送达灾区和救灾机构中去,应该充分做好物资的有效调配工作。

 因此, 合理设置物流中心就显得尤为必要, 在物流中心可以将物资进行分拣、 包装, 甚至简单的加工, 将救灾物资有效的分类, 在最短的时间内配送到目的地。应急物流中心具有相当的特殊性, 专门建设应急物流中一tS ,将占用大量的成本, 一般地, 各级政府灾害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所辖地区的一些物流中心作为备用应急物流中心, 在灾害发生时, 或者预知灾害时, 可以将一些大型的区域物流中心暂时作为应急物流中心进行物资的中转。3应急物流的运作流程与管理如图1所示, 应急物流协调指挥中心下设采购、 运输保障和物流中心管理等部门, 并通过物流信息平台进行协调指挥。指挥中心控制和管理各部门的作业, 中心向各部门发送指令信——79——

 谢如鹤, 等:

 论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及其运作管理印一r篓囊气埘哆殴…甲…乒r乏嘉翥‰磊秦当I些璺竺鲨塑塑!!兰!:

 !I图1应急物流的运作流程\~~~—_ 广———/I…2息流▲思瓶L主・…一◆息, 同时各部门实时回馈信息, 各部门间实现信息的双向传递。物资采购业务主要由采购部门负责, 物资在途运输由运输部门负责, 物资在物流中心的分拣、 加工和包装有物流中心管理部门负责, 物资配送由管理部门和运输部门共同负责。4 应急物流成功运作的关键4 . 1加强政府在应急物流组织保障工作中的作用应急物流的组织指挥工作,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职能的发挥, 务实、 高效的政府部门是应急物流组织指挥成功的关键, 要搞好应急物流的组织指挥工作。( 1)要适时地出台保障应急物流运作的法律法规, 充分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 2)应该及时地出台有效的应急预案, 适时地组织人力和物力进行应急救灾演练。( 3)必须纠正地方政府部门中一些工作人员的模糊认识,认真总结处理突发性灾害正反两方面经验, 树立务实、 高效的政府形象, 加强公信力。( 4 )建立和健全实现应急物流的职能部门, 使应急物流体系中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 高效运作;( 5)组织相关部门加强突发性灾害的预测, 依托先进的科技手段, 加强灾害的预防能力。4 . 2加强应急物流信息保障系统的建设工作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满足系统化的原则, 现代物流的最终目标是要达到人流、 物流、 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最佳融合, 应急物流作为一类特殊物流, 单一化的系统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应该将信息系统建设与指挥、 采购、 配送、 仓储等作为一个系统来通盘考虑, 以达到信息的无缝链接【3】

 。4 . 3做好交通运输保障体系的建设交通运输保障是应急物流有效运作的关键所在, 应完善应80——急物流交通运输动员法规体系, 使全社会的物流交通保障部门“有法可依” 、 “有法必依” ;应当发挥部队的先锋作用, 充分动员全民抗灾, 在统一指挥下, 加强相关人员的救灾专业化培训工作, 不断扩大和增强应急保障力量;要抓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确保应急物流运输的通畅州。5 结论( 1)应尽快建立我国的应急物流体系。

 迅速、 准确的信息流依靠先进的通信与信息平台和信息流转机制来保证; 高效、 有序的工作流则靠健全、 严格的保障机制及相关规章制度来保证; 充足、 快捷的资金流则需严格的救灾专项基金等救灾款项的筹集与管理办法以及电子商务平台来保证; 快速、 及时的物流则要有赖于物资的采购、 储备、 运输以及物流中心等环节的协调运作来保证。( 2)应急物流成功运作的关键是加强政府在应急物流组织保障体系中的作用、 加强应急物流信息保障系统和交通运输保障体系的建设。( 3)作为一种特殊物流, 应急物流系统的建立、 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应急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许多学科, 应当从战略的角度出发, 不断研究其发展规律、 特性和运作模式, 使其日趋完善。

 同时, 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的应急物流管理体制和应急物流保障体系。【参考文献】[ 1】

 欧忠文, 王会云, 等. 应急物流[ J]重庆大学学报, 20 0 4 , 27 ( 3):

 164 —16 5[ 2】

 高东椰, 刘新华. 浅论应急物流[ 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3( 23):

 22—23.[ 3】

 王文亮. 应急物流中的信息系统建设【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3, ( 23):30.[ 4 ]刘海军, 龚卫锋. 应急物流中的交通运输保障[ 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 23):

 25.【收稿日期]2005—07 —07f 作者简介]谢如鹤( 19 6 3- ), 男, 博士, 广州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从事物流与运输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5项, 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 项; 发表论文8 0 余篇, 主编出版专著教材6 本。邱祝强( 19 7 9 - ), 男, 山东潍坊人, 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0 0 4 级博士生; 研究方向:

 物流系统工程和逆向物流管理。

 ...

篇五:建立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构想与对策

12年第 04 期 专 题研 究 我国应急物流的文献综述 一 谢蕊蕊 摘要:丈章主要通过整理并综合国内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应急物流各方面的研究,对应急物流的内涵、特点、分类,以及 应急物流体系构建方式、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应急物流;应 急物流体 系;保障机制 现实生活 中,无论是 SARS 和禽流感这样的公共卫生事 件,还是汶川地震 、玉树地震这样的突发性的重大自然灾 害,都会造成具体 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必然需要大量的 应急物资 。而应急物 资的运送迫切需要社会 的物流体系发 挥其应急功能。应急物流体系的完善可以保障我国国民经 济持续稳定地谜康发展,因此研究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具 有一定的意义。

 1.应急物 流的 内涵 关于应急物流的内涵 ,最初 由欧忠文 (2003) 等人于 2003 年提出,所谓应急物流,就是指以提供突发性 自然灾 害 、突发性公共卫 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 物资为 口 的 ,以追求时问效益最 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 化为 目标 的特 种物 流活动 。之后 ,许多学者相应 的提 了自己的概念 ,如 何 明坷 (2003)认为应急物流指 由于突发性因素导致 的物流 活动 ,包括 由突发性因素产生的应急物流需求 和满足这些 物流需求而进行 的应急物流供给活动。雷玲(2004)认 为,应 急物流则是指为应对重大疫情、严重 自然灾苦、军事冲突等 突发事件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 特殊物流活动。

 由以上学者对应急物流给出的定义 以看出应急物流 虽然也是 物流 的一种 ,但是有其 臼身 的特性 ,首先 它是在 紧 急情况下必须采取的一种社 会保障活动 ,其 次不 以 利 为 目的 ,而是 以灾害损失 最小 化为 目的 ,再次它是由于突发性 冈素导致的物流活动,其服务对象也仅限于突发性事件涉 及的地区,最后应急物流对时间要求很严格,有更高的速度 要求。

 2.应 急物流的特 点和分类 高东椰 、刘 新华 ( 2003) 总结 了理论界对 应急物流 阐述 的四个特点:突发性、不确定性 、弱经济性和非常规性。刘志 学(2002)提出了应急物流形质效用的特点。曾文琦(2004) 认为应急物流的一般特点包括非预见性、需求的急迫性与 多样性、政府与市场共同的参与性、应急物流供应的非经济 性等四方面。

 作者简介:谢蕊蕊,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2 01 0级博士生。

 对 于应急物流的分类 ,王旭 坪 、傅克俊和胡祥培(2005) 三人根据突发事件所发生的领域 ,将应急物流分为突发 自 然灾害应急物流 、突发疫情应急物流和突发社 会危 害应 急 物流。突发 自然灾害包括地震 、洪涝 ,飓 风、泥石流等。突发 社会危害包括重大交通事故 、生产事故和恐怖分子袭击等。

 谢如鹤 和宗 岩(2005)在此基础上 ,又进行 了更 为详细 的分 类 ,他们将 应急物流大致地分为军事应急物流和非军事应 急物流两种 。非军事应急物流还可以细分为灾害应急物流 和疫情应 急物流 ;灾害 (含险情 )应急物流又可分为 自然 灾 害应急物流和人为灾害应急物流 ,前者如 台风 、海 啸 、地震 、 洪水等 ,后者如人为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 、矿难 、火灾等 ;疫 情应急物流可分 为人群疫情 和动物疫情 ,前者 如 SARS 、流 行脑炎 、急性 甲型肝炎 、霍乱等 ,后者如禽流感 、疯牛病 、口 蹄疫等 。目前 ,对这一分类引用的比较多。

 以 上是学者讨论 比较多的一些方面 ,另外还有一些学 者从其他角度对应急物流进行了研究 ,如谢如鹤和宗岩讨 论 了应急物流与军事物流 、普通物流的区别 ,研究 了应急物 流体系的建立。王旭坪、傅克俊和胡祥培三人对应急物流系 统进行 了较全面的研究 ,包括物流系统 的定义 、要素 、特点 、

 没计原则 、层次等。沈建 国和熊坚提 出了应急物流系统模型 和应急物流的战略框架 。

 3.应急物流体 系的构建 2003年非典疫情的爆发使我国学术界开始注重 对应急 物流的研究 。此后 ,我国经历了 200 4 年 和 2006 年 禽流感疫 情,以及 2008 年我国南部地区雪灾 、汶川大地震等自然灾 害 ,政府等部门逐渐重视并采取措施 ,建立 了相关 的应急物 流体系。然而,我国的应急物流体系中仍然存在一些重要的 问题。对于我国目前应急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雷岭(2004) 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①我国现行的应急物 流保障机制具有以行政命令为主要手段、不计物流运作成 本和代价高昂的特点。②应急物流配送指标体系不健全,配 送方式欠灵活.交通运输存在较大问题。③应急物流信息化 程度偏低难以满足应对紧急状态的要求。④应急物流指挥

 专题研 究 2012 年第 04期 体系不完善,军地物流服务保障自成体系、各 自为政。除此 之外,薛志杰,邓伟和王卫国(2004)主要从应急物流指挥这 一角度分析了我国应急物流组织指挥中存在以下四个 问 题 :缺乏一个统一的应急物流组织机构,组织指挥绩效低;

 各级物流部门没有建立完备的应急预案;在进行紧急救援 时,海上、空中救护力量的申请和派遣程序相对复杂,没有 建立精简的派出程序,没有以紧急救援任务为核心来形成 强大合力,而致使紧急处置的时效性非常差,没有体现出运 载工具应急的特点;信息系统不够完善,信息报告不及时。

 由于没有建立一个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无法准确掌握紧 急情况详细资料以及所需物资的生产和分布情况,对运力 的数量和状况不清楚,分析判断不准确,就无法制定出正确 的应急物流决策。

 要 实现应急物流时间效益 的最大化 ,还必须有相应的 应急机制作基础。只有建立 良好的应急物流保障机制才可 能真正实现应急物流的流体充裕 、载体畅通 、流向正确、流 程简洁、流速快捷 ,使应急物资能及时、快速、准确地到达目 的地。对于这方面的研究,邓伟和王卫国(2003)强调发挥政 府 的职能作用构建应急物流体系 ,应对紧急灾害。提出政府 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要增强各类突发性灾害 的预测预防 能力;建立和完善各类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制定各类突发性 灾 害的应急预案并 组织 演练 。欧忠文 ,李科 .姜玉宏 等 ( 2005 )通过逐一阐述应急物流应该包含 的监测预警及应急 预案机制、全民动员机制、政府协调机制、法律保障机制 、 “ 绿色通道”机制 、应急报告与信息公布机制 、应急基金储备 机制的内容、作用和意义,最终提出了应急物流保障机构的 构建方案 。刘海军 和龚卫锋 (2003)从交通运输保障方面论 述了我国应急物流面临和存在的问题:保障体制不健全,指 挥体系不完善,运载工具不先进,交通网络欠发达。孙统超 (2008)在总结我国汶川大地震中紧急救灾 的实践经验基础 上,从保障机制 、技术平台与物流中心的建设以及应急物资 的采购、运输与储备等方面研究构建物流应急体系的基本 要 素 ,提出了建立应急物流运作流程基本框架 ,指出应急物 流成功运作的关 键是加强政府在应急物流组织保障工作中 的作用 、加强应急物流信息保障系统和交通运输保障体系 的建设。王旭坪、傅克俊和胡祥培(2005)提出了应急物流系 统 的结构和快速反应机制 ,包括应急物流系统 的 目标 ,信息 约束 、时间约束 、资源约束 、运载能力约束和运输基础设施 约束等系统的约束条件,社会公共应急机制、法律保障机制 和应急物流系统的技术支持平台等支撑环境和系统结构的 四个层次 、系统 的功能和反馈控制机制。姜玉宏 、邱清和 、 欧忠文 (200 4 )提出了建立 以网络公 司(包括众 多的普通商 业物流 中心 、企业 )构成的 、平时和灾 时工作职能不同的 、政 府工作机构——应急物流中心,它是~个信息网络中心,由 领导机构、协调委员会、情报部门、信息网络管理中心、专项 物资主管部门、各加盟物流中心、物流企业、救灾物资储备 中 t5 8个职能部门组成,各司其职,应对紧急灾情。姜玉宏 、 颜华、欧忠文等(2007)则侧重研究了应急物流中应急物资 的分类、特点以及应急物资的管理要求和管理流程,阐述了 应急物流信息系统 的组成及主要功能。应急 物资管理 的全 过程就是应急指挥机构和应急物流中心在应急物流信息系 统的基础上对应急物资的信息进行搜集 、分析、反馈并得出 决策的过程,其中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和应急物资装备在应 急物资的管理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 的作用 。

 参考文献 【U-- Y-旭坪,傅克俊,胡祥培.应急物流系统及其快速反应机制 研究fJ1.中国软科学,2005(6).

 【2】欧 忠文 ,王 会云 ,姜大立 ,等 .应急物流『J 1.重庆大学学报 ,

 2004( 3) .

 【3】何 明坷 .应 急物流 的成本损失 【J].中 国物 流与采 购 ,2003 ( 23) .

 【4]雷玲 . 应 急物流初探lJ 】.企业天地 ,2004(6).

 【5】高东椰 ,刘新华 .浅论应急物流 [J】_中 国物流与采 购 ,2003 ( 23). f6j刘志学.现代物流[MI. 北京 :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2. 【7]曾文琦.对应急物流系统特 点的再认识【 中国西部科技 ,

 2004( 1o).

 【8】谢如鹤 ,宗岩.论我 国应急物要实现应急物流体系的建立 IJ 1.广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 11 ).

 【9衅 志杰,邓伟,王卫国.应急物流的组织指挥【JJ_物流技术 与应用 ,200 4 (5 ). 11O】邓伟 ,王卫 国.政府职能在应急物流组织指挥 中应发挥的 作用【J I_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23).

 【11】欧忠 文 ,李科 ,姜玉宏 ,等 .应急物流 保障机制研究[J 1_物 流科技 ,2005(9):93—95. 【12]刘海军 ,龚卫锋.应急物流交通运输保障lJ I.中国物流与 采 购,2003( 23) .

 【13yel~统超.应急物流系统的建立【JJ_商场现代化,2008( 12).

 【14]姜玉宏 ,邱清和,欧忠文.应急物流中心 的构建思路[J 1.经 济物流,200 4 (9).

 【15]姜玉宏,颜华,欧忠文,等. 应急物流中应急物资的管理研 究【J ].物流技术,2007(6). (编辑:姚鑫 ) 孽

篇六:建立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构想与对策

23 卷第 3 期2020 年 9 月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BEI

 POLYTECHNIC

 INSTITUTENO.

 3

 VOL.

 23SEP.

 2020[ 文章编号 ] 1671 — 8178(

 2020)

 03 — 0089 — 04新冠肺炎疫情下应急物流体系构建研究高峰(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江苏

 扬州 225000 )[ 摘要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暴露了我国应急物流系统在组织机制 、 仓库规划 、 物资储备 、 运作流程 、 保

 障体系 、 信息化水平等方面的短板 。

 提高我国应急物流能力 , 必须从管理 、 运作和环境三个层面着手 , 构建

 新型应急物流体系 。[ 关键词 ] 应急物流;体系构建;管理;运作 ; 环境[ 中图分类号 ] F259.22

 [ 文献标识码 ] A2020 年 1 月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恰逢我国农历

 新年,密集的人口流动加速了疫情的快速蔓延 。

 党

 和政府采取多项措施 , 如减少人民群众外出 、 工厂延

 期复工 、 学生延期复学等来降低疫情的传播风险 , 一

 批批党员干部 、 医护人员 、 志愿者奋不顾身 , 冲在抗

 疫前线 ,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

 撑 。

 与此同时,应急医疗物资及居民生活用品流通

 中出现了干线运输紧张 、 应急物资分配与调度不合

 理 、 保障体系不强等问题 , 暴露出我国物流业制度标

 准不完善 、 不健全 , 如何补短板 、 强弱项是完善应急

 物流体系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 、 应急物流及其重要性( 一 )

 应急物流的含义及特点应急物流是指在发生突发事件的情况下 , 以降

 低灾害损失和不利影响为目标 , 实现时间效益最大

 化和物流费用最小化的特殊物流活动 。

 ⑴传统意义上的物流是从供应地向接收地实体流

 动过程的物流活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 , 追求物流

 效率来实现效益的提升 。

 而应急物流由于供需双方

 信息不对称以及短时间内物流量急速增加 , 加上需

 求时间的紧迫 , 使得物流全过程呈现出突发性 、 不确

 定性 、 时效性以及多主体性等特点 。( 二 )

 应急物流的重要性在突发公共事件中 , 应急物流作为应急响应过

 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保障救援活动得以有效开

 展的基础 。

 大规模应急物资联动调运保障了受灾群

 众的基本生活 , 救援设备的到达让应急处置方案得

 以及时 、 准确的实施 。

 ⑵因此,完善的应急物流体系

 是提高我国应对突发事件效率的关键举措 , 也是建

 设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环节 , 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

 财产安全 ,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 推动经济建设高质量

 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

 二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就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

 系作出了重要部署 , 从建立健全国家储备体系及应

 急物资采购供应体系 , 到把应急物资保障作为国家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 为健全应急物资保

 障体系 、 推进应急物流管理体系以及应急物流管理

 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

 物流行业必须高度重视,

 加强顶层设计 , 构建高效有力的应急物流体系 , 以更

 好地防患于未然 。二 、 当前我国应急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收稿日期 ] 2020-06-19[ 作者简介 ] 高峰 ( 1989

 - )

 , 男 , 江苏南通人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助理讲师 , 主要研究物流管理・ 89 ・ ・

 高峰:新冠肺炎疫情下应急物流体系构建研究( 一 )

 应急组织机制不够完善目前 , 应急物流指挥部人员大部分是从各单位

 临时抽调的 , 专业性不足 , 团队缺乏系统性和联动

 性 , 组织制度和队伍建设不够稳定 , 容易导致管理体

 制 、 工作机制等方面出现衔接不紧等问题 。

 信息预

 测不准确 、 信息发布不及时 , 使得指挥部难以做出准

 确决策 , 内部容易出现沟通障碍和混乱状况 , 物流的

 及时性 、 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 。

 ⑶( 二 )

 应急仓库规划不够科学受限于仓库建设资金以及缺乏合理规划 , 应急

 仓库存在面积小 、 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

 目前应急仓

 库仍为传统的机械化仓库 , 作业效率较低 , 在突发事

 件中无法短时间接纳大量应急物资 , 物资调运能力

 不足 , 应急物资的流动性较差 , 难以满足各地对物

 资的多样化需求 。( 三 )

 物资储备不够合理由于灾情预测难度较大,应急仓储管理人员在

 制定物资储备计划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 应急物资

 保障难以具备时效性和针对性 。

 同时 , 国家对应急

 仓库储备物资品种没有统一标准 , 各应急仓库物资

 的种类 、 品种和数量不尽相同 , 部分应急物资的储备

 量甚至空白 。

 物资管理尚未实现信息化 , 缺少对应

 急物资储备的动态管理与跟踪 , 难以开展应急物资

 储备的监管和预警工作 。

 仓储中应急物资不合理堆

 放以及仓储设备简陋 , 使得机械化作业覆盖面低 。( 四 )

 物流运作流程不够规范目前我国物流行业尚未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和

 设备标准 , 应急物资的包装 、 仓储 、 装卸与运输等环

 节未能按照应急要求进行科学规划与设计 , 应急物

 资的包装标识和信息不统一 , 应急车辆的运输调度

 和路径行驶安排上达不到快速 、 安全与经济的要求 。

 此外 , 交通网络和运载工具先进度不高 , 基础设施建

 设相对滞后 , 临时形成的调运路线之间缺乏联动协

 作机制 , 运力浪费的同时也降低了保障物资送达灾

 害发生地的时效性 。( 五 )

 物流保障体系不够健全我国目前应急物流基地 、 应急物流园区等专业

 型应急物流企业规模不够 , 难以在应急环境下迅速

 开展物流作业 。

 尚未完成应急物流法律制度的编

 制 , 无法从法律层面保护应急物流的实施 。

 区域间

 应急物资的调运联动机制 、 应急处置与救援机制不

 够完善 , 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平台建设仍需加强 。( 六 )

 应急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我国的应急物流发展起步较晚,应急物流的现

 代化信息管理还处于较低水平 , 应急物资的需求和

 供应仍停留在发布文字信息的单一层面上 , 尚未形

 成统一的应急物流信息共享平台 。

 由于信息在整个

 物流链上的共享存在障碍 , 无法准确掌握供需两端

 应急物资的数量 、 品种 、 分布等信息 ; 需求分散且不

 确定性使得应急物资供应与需求信息不能准确对

 接 , 加剧了突发事件下物流运作的难度 。

 只有提高

 应急物流的信息化水平 , 形成统一 、 协调 、 有效的运

 作模式 , 才能保障应急物流的高效运行 。三 、 新型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应急物流体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可分为管理 、

 运作和环境三个层面 。

 加强组织管控层面体系构

 建 , 是提升应急物流管理能力和完善应急物流组织

 的重要基石 , 其包括组织体系和管理体系 。

 加强运

 作执行层面体系构建 , 能保障应急物流活动的针对

 性 , 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 其包括运作体系及运作机

 制 。

 在环境层面,要研究制订应对计划和方案 , 对应

 急物流进行预案和保障管理 , 对应急物流的法律进

 行补充优化 , 为应急物流的发展提供保障 。

 各种体

 系之间应形成统一指挥 、 相互合作 、 协调发展的有机

 整体 , 形成一种科学的新型应急物流体系 。

 新型应

 急物流体系如图 1 所示.图 1 新型应急物流体系示意图.( 一 )

 优化管理架构 , 提升管理效能1

 •完善组织体系精益的应急物流组织体系 , 应该是在政府的统

 — 领导下 , 以应急物流指挥中心为核心 , 相关部门和

 社会组织共同构成的组织结构,具有分工明确 、 共同

 ・ 90 ・ ・

 第 23 卷第 3 期2020 年 9 月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BEI

 POLYTECHNIC

 INSTITUTENO.

 3

 VOL.

 23SEP.

 2020参与 、 快速响应等特点 。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由领导 、 指挥和决策三个部

 分组成 , 对应的主体分别为政府 、 国家安全委员会及

 地方安全局 、 物流行业专业技术人员 ( 专家 )

 。

 该中

 心对应急物流全过程进行组织 、 领导 , 对物流运作过

 程进行监督和管理 , 分析和鉴别反馈信息 , 制定运作

 方案 , 是应急中心的神经中枢 。

 物流行业专业技术

 人员负责建立和完善应急体系 , 指导应急日常管理

 工作开展 , 提供专业化 、 系统化服务 。

 运行部门负责

 应急物流运作 , 保证整体运行效率 , 是应急物流运作

 体系工作的主要实施部门 。

 ⑷现场指挥机构负责现

 场应急物流管理 、 突发事件预警与协调物流运作 , 及

 时将运作情况反馈给指挥中心 。由于企业 、 志愿组织 、 团体等社会组织具有反应

 速度快 、 动员能力强等特点 , 政府应积极动员和吸纳

 这些潜在应急组织 , 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 形成社会整

 体的应对网络 。2. 优化管理体系构建系统化 、 标准化 、 科学化的 “ 一体化 ” 框架管

 理体系 , 制定完善相关标准 , 推动应急管理科学化,

 降低灾害对社会的影响 , 全面提升我国应急管理能

 力 。

 开展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 , 进一步提高专业化

 水平 , 通过建立标准化应急物资管理平台来整合应

 急资源 , 提高工作效率和应急能力 。

 研究制定应急

 流程 , 采用科学手段对风险隐患进行识别评估 , 提高

 应急管理水平。

 以应急管理标准化研究为依托 , 积

 极参与国际应急管理标准制定 , 推动应急管理能力

 提升 , 促进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化和应急技术装备标

 准化 。

 强化应急管理装备技术支撑 , 优化整合各类

 科技资源 , 充分利用物联网 、 云计算 、 人工智能等技

 术 , 提高对风险因素的感知 、 预测 、 防范能力,提高应

 急管理的科学化 、 智能化 、 精细化水平 。

 提升政府应

 急管理能力 , 从整体上强化各级政府部门应急管理

 职责,协调好各级政府部门之间权责关系 , 加强应急

 管理部门与政府其他职能部门之间协作 , 形成权责

 明确 、 运转顺畅的应急管理机制 。( 二 )

 精准规划实施 , 强化运作职能1

 •构建科学的运作体系运作体系包括应急仓储 、 运输 、 配送 、 回收等体

 系 。

 应急物资仓储体系是国家物资储备的需要 , 要

 科学规划仓储位置 , 合理规划仓储内部结构 , 构建仓

 储网络体系 。

 要根据地域性 、 气候特征 , 完善应急物

 资的品名目录 , 增加重要物资的储备,从战略角度对

 储备物资的种类 、 布局等进行规划设计 , 提高仓储运

 作的反应能力 。

 健全应急物资调度机制 , 采用数据

 库管理等信息技术设备,实现仓储管理自动化 、 信息

 化和动态化 , 保障应急物资的及时供应 。

 ⑸应急运输配送体系要根据应急情况 , 遵循时间

 成本最低 、 协同联动的理念 , 整合现有社会资源 , 满

 足目标群体需求 。

 通过共建运输会员单位,储备动

 态运力 , 保障物流运输的高效完成;通过建立物资配

 送等级 , 实施有效配送 , 保障不同物品能及时送至灾

 区 ; 构建服务质量激励机制 , 建立配送评价体系 , 保

 证应急物流配送的高效运营 。

 还要对未使用的物资

 采取逆向物流管理 , 建立物品数量动态跟踪,提高应

 急物资的回收水平 。2. 创新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机制 , 建立

 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应急事件处置能力建设 , 将

 各级领导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 , 增强领

 导干部应急管理责任心 , 提高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

 力 。

 制定风险防范机制 , 根据风险研判结果 , 依据国

 家标准 、 规范及相关规定 , 完善风险防范措施 , 实现

 风险可控 ; 针对不同风险点可能发生的后果 , 建立风

 险处理机制 , 采取科学有效措施 , 实行风险差异化处

 理 , 确保处理准 、 处理快 、 处理好 。

 形成以政府负责

 组织管控 , 社会组织负责完成储备 、 需求信息匹配 、

 募集 、 配送等功能的政府和民间协同机制 , 实现应急

 物流信息共享 , 形成组合优势 。

 构建信息报告机制 、

 应急联动机制 、 信息监测与预警 、 应急处置与救援 、

 恢复重建以及应急评估机制 , 总结应急管理工作中

 的新经验 , 增强社会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 三 )

 完善运营环境 , 夯实保障基础1

 •健全预案体系应急预案体系是应急物流体系中重要组成部

 分 , 由风险评估 、 预案构建 、 预案演练以及演练评估

 构成 。

 建设具有针对性 、 有效性的预案体系 , 有利于

 提高应急物流有序运作的成效 。由于运作环境的不确定性 , 应急物流首先要进

 行风险辨识 , 了解运作过程中相关影响因素,考察研

 究后辨识并记录所有风险 。

 通过风险评估体系保证

 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 确保预案的质量 。采用情景构建的方法编制应急物流预案 , 全程

 参与编制部门的沟通协调 , 使应急物流从总体预案

 ・ 91 ・ ・

 高峰:新冠肺炎疫情下应急物流体系构建研究到专项预案 、 部门预案全覆盖 , 实现预案的整体化 。

 在涉及衔接问题时 , 充分考虑运作过程中部门之间

 的沟通问题 , 将交通运输 、 社会服务 、 公共卫生与医

 疗服务 、 后勤物资保障 、 公共安全及安保等内容纳入

 编制范围 , 以解决应急处置中横向沟通不畅的问题 。将应急演练作为预案管理的一项经常性工作,

 定期组织开展桌面推演 、 实战演练 、 规模化联合的应

 急物流演练,积累丰富经验 , 提升组织指挥 、 协调响

 应能力和水平 。

 演练结束后及时评估效果,发现问

 题及时查找短板 , 推进应急预案持续改进与优化 。2. 建立保障体系加强应急物流基地和配送中心建设 , 完善应急

 交通运输体系 , 建立系统 、 完善 、 共享 、 互补的应急物

 流网络 , 形成共享联动的应急物流保障大数据平台 。

 实施铁路 、 公路 、 航空 、 水路等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 ,

 科学规划空间布局 , 保障应急物资合理储备 、 ...

篇七:建立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构想与对策

军事物流 Military Logistics摘 要:为适应新形势下军事变革对军事物流提出的新要求,阐述构建现代军事物流体系的意义和原则,梳理当前军事物流存在的主要矛盾,提出构建现代军事物流体系的对策,以提高现代军事后勤保障能力。关键词:军事物流;物流体系建设;后勤保障DOI :

 10. 16807/j. cnki. 12-1372/e. 2019. 11. 014中图分类号:

 E2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 2192 ( 2019 )

 11- 0058- 04构建现代军事物流体系的思考王薇薇1 ,胡靖2( 1. 陆军勤务学院 研究生大队,重庆 401331 ; 2. 联勤保障部队 勤务保障队,武汉 430010 )Consideration on Construction of Modern Military Logistics SystemWANG Weiwei 1 , HU Jing 2( 1. Postgraduate Training Brigade , Army Logistics University , Chongqing 401331 , China ;2. Service Support Team , Joint Service Support Force , Wuhan 430010 , China )Abstract :

 In order to meet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military logistic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 this paper firstly expounds thesignificance and principles of building a modern military logistics system. Then , it rationalizes the main exisiting contradic-tions. Finally , it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for building a modern military logistics system , so as to improve the supportcapacity of modern military logistics.Keywords :

 military logistics ; logistics system construction ; logistics support军事物流体系是指为平战时军队提供物流服务,由筹措采购、仓储保管、运输配送、包装加工、信息管理以及技术标准、法规制度等多个层次、多种类别的子系统构成的综合集成系统,涉及后勤乃至军队建设与保障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对国防和军队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1 ] 。

 军队改革对现代后勤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是:引入和创新先进的物流理念、技术与手段,依托国家物流体系和社会保障资源,逐步建成集采购、仓储、运输、配送于一体的现代军事物流体系。军事物流作为现代军事保障的重要环节,是现代军事后勤保障体系的关键,是提升部队备战打仗能力的重要基础。

 加快推进现代军事物流体系建设,是适应新时代军事斗争、军队建设及战争准备的现实需要和必然要求。1 构建现代军事物流体系的意义1 )提升备战打仗能力的根本需要。

 现代军事物流被视为战争的生命线,它控制着战争的进程。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仅用几天的时间就占据了绝对优势,究其缘由,与其高度信息化的军事物流体系密不可分。

 21 世纪以来, 美军大幅度调整军事基收稿日期:

 2019-09-10 ;修回日期:

 2019-10-10.作者简介:王薇薇( 1989 —),女,硕士研究生 .Vol. 21 No. 11November 2019第 21 卷 第 11 期2019 年 11 月军 事 交 通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University

 2019 年 11 月地,其军事物流网在全球布控,形成了战略、战区及部队(军、师)三个层次的“三级储备”物资保障体系 [ 2 ] 。

 当前,我军物资保障水平仍滞后于现代战争新兴领域和新质战斗力的蓬勃发展水平,不适应快速反应、高强消耗、高效保障的要求,达不到体系对抗、联合作战、精确保障的目标层次。

 因此,以作战需求为牵引,加快推进军事物流体系建设,提高后勤对战斗力生成的贡献率,是适应新军事变革和信息化战争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能打仗、打胜仗”强军目标的根本要求。2 )推进后勤转型重塑的迫切需要。我军当前正经历新一轮军事改革, 旨在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后勤建设要以保障打赢为根本遵循, 聚焦备战打仗,融入先进理念,让部队得到最可靠、最快捷、最经济的供应保障。

 结合我军实际情况,各类物资由不同部门多头管理、层层筹措、分散保障,物流不顺畅、仓库摊子大、库存物资多、保障效益低,与现代后勤科学决策、集约保障、精确高效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世界军事强国还存有一定差距。

 当今世界形势复杂多变,局部地区动荡不安,面对强敌军事干预带来的新挑战、战争形态向智能化转变带来的新威胁、多维多域精确作战给后勤保障带来的新压力,必须紧紧抓住我军整体性、革命性变革的战略机遇,加快重塑我军传统后勤保障模式,构建与新时代、新方针、新体制相适应的军民深度融合现代军事物流体系, 最大限度地释放深化改革效能,确保后勤全时能用、全维参战、全程保障。3 )贯彻军民融合战略的现实需要。

 2015 年 3 月12 日,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习主席第一次明确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在物流领域开展军民融合,有利于后勤保障缩小范围、减轻负担、降低成本,继而提高军地物流保障水平, 提升物流资源综合效益, 确保军队始终能够集中精力聚焦备战打仗 [ 3 ] 。目前,我军各级部队物流军民融合总体表现为自发和零散状态,基本处于民营企业参与军事物流体系建设的初始阶段。考虑平时多、着眼战时少,缺乏体系性、稳定性、持续性,与未来大国战略竞争、全民动员、融合保障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必须加快构建现代军事物流体系, 统筹物流军民融合发展,切实提高联合作战、联合保障质量效能。4 )破解既往建设问题的客观需要。

 我军从 20世纪 90 年代就开始关注军事物流, 2007 年军委颁发的《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纲要》明确提出要“构建军民结合的军事物流体系”。但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军事物流建设迟迟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当前,不论是信息化战争,还是军事演习、抗震救灾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等非作战行动,传统的物流保障模式都难以满足新军事变革下对军事物流提出的新要求。这就要求军地双方凝心聚力、破解难题,共同推进军事物流体系建设。2 构建现代军事物流体系的指导原则当前,对标保障打赢和改革重塑要求,对比地方物流和外军特别是强敌物流发展水平,我军军事物流保障水平不高,主要存在顶层统筹不力、标准规范缺乏、信息平台欠缺、军民融合不够 4 个方面的矛盾问题。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军事战略思想和军委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按照重心在战、多域一体、军民融合、精确高效的要求,重塑保障模式,形成以军队物流资源为骨干、国家物流资源为依托的新型保障格局,全面提升保障能力。1 )着眼于战,平战结合。

 军事物流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战时“保障有力”服务,必须从战略高度对军事物流的发展进行规划与论证。要处理好平时建设和战时保障之间的关系,以应急应战保障需求为根本牵引,兼顾平时供应保障需要,盯紧强敌,深化军事斗争后勤准备, 加快推进军事物流体系建设,为打赢未来战争提供有力支撑。2 )顶层设计,体系完备。

 通过近几年体制编制调整,我军的作战指挥更加高效和现代化,但也对军事物流保障提出新的要求。

 联勤保障部队的成立,就是为重塑再造后勤保障体系,按照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总原则,以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联勤保障体制为目标,梳理指挥关系,提高保障能力,促进联勤保障整体效益的提升。

 新的后勤指挥体系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现代军事物流体系来为之服务,应从国家和全军层面统筹规划,通过转变管理方式和更新制度机制,使军事物流发展能够适应改革后的体制编制, 融入联合作战体系,贯通供应保障全链路,提升整体保障效能,做到层次适当、要素齐全、力量均衡、结构完整。3 )创新发展,信息牵引。

 从近年来的几场局部战争来看,现代化战争节奏快,物流保障随部队机动而延伸,必须以信息作为牵引,实现军事物流的王薇薇等:构建现代军事物流体系的思考59

 第 21 卷 第 11 期 军 事 交 通 学 院 学 报精确保障。

 要综合运用国内外、军内外先进的供应链理论, 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军事物流体系。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平台的聚合作用,调整优化职能机制,创新保障模式手段,实现集约高效保障。4 )军民一体,资源整合。

 以国家的总体战略目标为出发点,将军事物流目标和地方物流目标进行对焦,统一安全与发展两种利益指向,使其各有侧重又齐头并进。打破军地现有资源与管理孤立封闭的现状,建立健全物流军民融合常态运行机制。

 提高物流设施、运载工具、装卸设备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适用效率,实现军地物流资源共享,加强信息互通,拓宽军转民、民参军、民建军用等渠道,促进军事物流体系建设跨越式发展 [ 4 ] 。3 构建现代军事物流体系的对策1 )夯实理论研究基础。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用以推动和指导实践。要推进现代军事物流的建设和发展,必须在理论研究和创新上下功夫。

 21 世纪以来,美国开始推进战略转型,对军事物流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创新,总结出大量的先进军事物流理论,对世界军事物流的发展方向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三级储备理论”和“感知与响应”两大理论 [ 5 ] ,使美军的物流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此,我军在现代军事物流领域的理论研究不容忽视。

 特别是后勤力量调整改革之后,联勤保障部队编制大量精简,新成立的储供基地和战役仓库只编设综合保障队, 面对联勤保障部队首长提出“从保障实体到保障主体, 从后勤体系到军事力量体系,从部队后勤向后勤部队角色转换”的新要求,现有编配力量很难完成越来越繁重的保障任务。为解决联勤保障部队在编制、设备、技术等方面的现实困难, 必须在当前任务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着眼未来战争积极探索研究,探索符合我军军事物流发展特色的理论, 为构建现代军事物流体系作支撑。2 )规范体系运行机制。为保证现代军事物流体系内部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联系和职能发挥,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加强组织指挥,注重优化供应计划、采购订购、运输配送、仓储管理、经费保障等环节的工作流程;要建立健全法规制度,使得物流体系运行有法可依;要设立奖励机制,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民用物流企业一定的帮扶和支持,鼓励和吸引地方物流参与到部队后勤保障中来;要加强国防动员机制,搞好平战转换,建立民间物流资源征用制度,国家基础物流设施设备建造兼顾军地两用, 确保战斗力的迅速转化生成;要发挥市场作用,规范军地协作平台,保证参与军事物流保障的各方平等自愿地开展合作。3 )创新体系保障模式。军民融合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内涵丰富,潜力巨大。当今世界的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一些军事强国积极探索军民融合的物流保障模式,将民用物流运用到军队后勤保障和军事斗争准备中来,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和综合效益,且在处置突发紧急事件和部分局部战争中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我军当前军事物流的保障理念和方法手段相对落后,单纯依靠自我保障已不能全面满足军队建设发展的需求,必须加紧转变现代后勤保障模式,着手构建基于军民融合的现代军事物流体系,实现体系结构优化、资源共享、技术互通。创新保障模式必须兼顾军队平时建设和战时需求。平时,部队所需各项物资(武器弹药等特种物资除外),尽可能采用社会化保障方式,由地方物流力量直接配送到基层部队,最大限度地减少中转环节和部队库存。战时,分别从战略、战役和战术 3 个层次实施保障。

 战略层次,军地通用物资主要基于国家社会资源, 尽可能利用地方物流力量实施保障;军事专用物资则主要基于军队自身,通过军地联运按战区方向实施预置预储。

 战役层次,将储供基地和战役仓库基地保障,与联勤保障旅和战区军种力量机动保障相结合,必要时辅以地方物流力量联合开设野外综合保障基地,将物资分拨配送至旅营作战部队。战术层次,主要依靠队属后勤力量,将物资分拣配送至作战分队、单兵单装。4 )打造信息网络平台。军事物流信息贯穿军事物流活动的整个过程, 关系着军事物流资源的整合。

 要完善网络运行环境,将军事物流所有要素环节串联起来,实现物流保障全程网络化、可视化、可控化; 研发军事物流综合信息平台, 推进军队、政府、企业的信息集成,实现军事物流全业务常态上线运行、协同作业 [ 5 ] ;加快后勤数据中心建设,规划充实各类军事物流核心数据并加以分析设计,逐渐积累建立起军事物流大数据,开展需求预测、任务规划、库存预警、效能效益评估等应用;注重强化平台系统安全保密力量建设,确保军事物流信息安全。60

 2019 年 11 月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为防范和惩处学术不端行为, 本刊启用军事科研学术文献检测系统对稿件进行检测。

 军事科研学术文献检测系统是军队“ 2110 工程”三期建设项目,目前已在全军几十家学术期刊单位投入使用。该系统将清华同方公司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比对资源镜像到军网,并补充军内发行的绝大部分学术期刊论文和部分会议论文、部分学位论文等文献资源,组成包括公开出版物和军内出版物的文献比对资源库,通过检测软件进行文献比对。

 该系统以军网为依托提供自助服务,解决了军内发行期刊稿件不能上互联网检测、互联网检测系统无军内文献数据的难题,为防范和惩处抄袭剽窃、重复发表等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若发现稿件存在严重学术不端现象,本刊将对其作者作出退稿撤稿、公开谴责、不再受理稿件等处理。

 本刊已与军内兄弟期刊单位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联合打击学术不端行为,请作者务必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本刊编辑部本刊启用“军事科研学术文献检测系统”的公告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现代军事物流的建设发展,离不开人才这个根本。

 军事物流领域高新技术...

篇八:建立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构想与对策

rdquo;醢。2012年第04期专题研究我国应急物流的文献综述● 谢蕊蕊摘要:支章主要通过整理并综合国内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应急物流各方面的研究,对应急物流的内涵.特点,分类,以及应急物流体系构建方式、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篡略等方面进行综述.关键词:应急物流:应急物流体系;保障机制现实生活中,无论是SARS和禽流感这样的公共卫-牛事件,还是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这样的突发性的重大自然灾害,都会造成具体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必然需要大量的应急物资。而应急物资的运送迫切需要社会的物流体系发挥其应急功能。应急物流体系的完善可以保障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健康发展,因此研究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意义。1.应急物流的内涵关于应急物流的内涵,最初由欧忠文( 2003J 等人于2003年提出.所谓瘟急物流.就是指以提供突发性f1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口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t:l 标的特种物漉活动。之后.许多学者相应的提出了自己的概念.如何明坷( 2003) 认为麻急物流指fh于突发性冈素导致的物流活动,包括南突发{,}! 因素产牛的应急物流需求和满足这磐物流需求而进行的应急物流供给活动。雷玲( 2004) 认为.应急物流则是指为应对重大疫情、严重F{然灾X、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由以I:学者对应急物流给{I{的定义可以看ff:应急物流虽然也足物流的一种.但是有其自身的特性.首先它是在紧急情况下必须采取的一种社会保障活动,其次不以盈利为目的,}l l j 是以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的,再次它是由于突发性因素导致的物流活动.其服务对象也仅限于突发性事件涉及的地区,最后应急物流对时间要求很严格.有史高的速度要求。2.应急物流的特点和分类高东椰、刘新华( 2003) 总结了理论界对应急物流阐述的四个特点:突发性、不确定性、弱经济性和非常规性。刘志学( 2002}提出了应急物流形质效用的特点。曾文琦( 2004)认为应急物流的一般特点包括非预见性.需求的急迫性与多样性、政府与市场共同的参与性,应急物流供应的非经济性等四方面。作者简介:谢蕊蕊,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10级博士生.D对于应急物流的分类,王旭坪、傅克俊和胡祥培( 2005)三人根据突发事件所发生的领域.将应急物流分为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突发疫情应急物流和突发社会危害应急物流。突发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涝,飓风、泥石流等。突发杜会危害包括重大交通事故、生产事故和恐怖分子袭击等。谢如鹤和宗岩( 2005) 在此摹础卜.义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分类,他们将庖急物流大致地分为军事应急物流和非军事应急物流两种。非军事应急物流还ar以细分为灾害应急物流和疫情应急物流;灾害( 含险情) 应急物流义可分为£l 然灾害应急物流和人为灾害应急物流.前者如台风.海啸、地震、洪水等.后者如人为冈素造成的交通事故、矿难、火灾等;疫情应急物i Ifcur分为人群疫情和动物疫情,前者如SAXS、流行脑炎、急件甲型肝炎、霍乱等.后者如禽流感、疯牛病、口蹄疫等。目前.对这一分类引用的比较多。以f:是学者讨论比较多的一些方而。另外还有一些学者从其他角度对应急物流进行了研究,如谢如鹌和宗岩讨论了应急物施与军事物流.普通物流的区别.研究了应急物流体系的建立。王旭坪、博克俊和胡祥堵三人对麻急物流系统进行了较伞而的研究.包括物流系统的定义、要素,特点、设计原则、层次等:沈建国和熊坚提fI:了应急物漉系统模型和麻急物流的战略框架。3.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2003年非典痰情的爆发使我国学术界开始注重对应急物流的研究。此后.我罔经历了2004年和2006年禽流感疫情,以及2008年我国南部地Ⅸ雪灾、汶J Il 大地震等自然灾害,政府等部门逐渐重视并采取措施.建奇‘ 了相关的应急物流体系。然而.我固的应急物流体系中仍然存在一些重要的问题。对于我国目前麻急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雷岭( 2004)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①我国现行的应急物流保障机制具有以行政命令为主要手段、不计物流运作成本和代价商昂的特点。②应急物演配送指标体系小健全.配送方式欠灵活.交通运输存在较大问题。③应急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难以满足应对紧急状态的要求。④应急物流指挥万方数据

 专题研究2012年第04髑体系不完善.军地物流服务保障自成体系、各自为政。除此之外,薛志杰,邓伟和王卫闰( 2004) 主要从应急物流指挥这一角度分析了我目应急物流组织指挥中存在以下四个问题:缺乏一个统一的应急物流组织机构,组织指挥绩效低;各级物流部门没有建立完备的应急预案;在进行紧急救援时,海I二、空中救护力鬣的申请和派遣程序相对复杂.没有建立精简的派出程序.没有以紧急救援任务为核心来形成强大合力,而致使紧急处置的时效性非常差,没有体现f}:运载工具应急的特点;信息系统不够完善.信息报告不及时.由于没有建立一个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无法准确掌握紧急情况详细资料以及所需物资的生产和分布情况,对运力的数艇和状况不清楚,分析判断不准确,就无法制定出正确的应急物流决策。要实现麻急物流时间效益的最大化.还必须有相应的应急机制作基础。只有建直良好的应急物流保障机制才可能真正实现应急物流的流体充裕,载体畅通、流向正确、流程简洁.流速快捷.使应急物资能及时、快速、准确地到达目的地。对于这方面的研究.邓伟和王卫图( 2003) 强调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构建应急物流体系,应对紧急灾害。提:f{政府要做好以下三项.L作:要增强各类突发性灾省的预测预防能力;建立和完善各类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制定各类突发性灾害的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欧忠文.李科.姜玉宏等( 2005) 通过逐一阐述应急物流应该包含的监测预警及应急预案机制、全民动员机制、政府协i I爿机制、法律保障机制、“ 绿色通道” 机制、府急报告与信息公布机制、应急基金储备机制的内容、作用和意义,最终提fi :了应急物流保障机构的构建方案。刘海军和龚卫锋( 2003 I从交通运输保障方面论述了我同麻急物流面临和存在的问题:保障体制不健全。指拌体系不完善.运载Ij 具不先进.交通网络欠发达。孙统超《2008) 在总结我国汶川大地宸中紧急救灾的实践经验基础上.从保障机制、技术平台与物流【l l 心的建设以及应急物资的采购、运输与储备等方面研究构建物流府急体系的基本要素。提i f{了建口应急物流运作流程幕小框架,指I}{:应急物流成功运作的关键是加强政府在应急物流组织保障T作中的作用、加强廊急物流信息保障系统和交通运输保障体系的建设。王fI! i 坪、傅克俊和胡祥培f2讯)5)挺出了庇急物流系统的结构和快速反应机制,包括应急物流系统的F{标.信息约束、时间约! 壬f.资源约求,运载能力约嫩和运输基础设施约.}牝等系统的约来条件.社会公共麻急机制、法律保障机制和麻急物流系统的技术支持平台等支撑环境和系统结构的l ! 11个层次.系统的功能和反馈控制机制。姜玉宏、邱清和、欧忠文( 2004) 挺出了建立以网络公司( 包括众多的普通商业物流中心、企业)构成的、平时和灾时工作职能不f_】的、政府工作机构——应急物流中心.它是一个信息网络中心,由领导机构、协调委员会、情报部门、信息网络管理中心、专项物资主管部门、各加盟物流中心、物流企业、救灾物资储备中心8个职能部门组成,各司其职,麻对紧急灾情。姜玉宏、颜华、欧忠文等( 2007) 则侧重研究了应急物流中应急物资的分类、特点以及庵急物资的管理要求和管理流程,阐述了应急物游信息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应急物资管理的全过程就是应急指挥机构和应急物流中心在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对戊急物资的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反馈并得出决策的过程,其中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和应急物资装备在应急物资的管理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l l 】王旭坪.傅克俊,胡祥培.应急物流系统及其快速反应机制研究|J l 中国软科学,2005(6).121欧忠文,王会云,姜大立,等.应急物流IJ l 重庆大学学报,2004(3).【3】何明坷.应急物流的成本损失【J 1.中曰物流与采购,2003(23).【4l 雷玲.应急物流初探IJ l .企业天地.2004(6).【5】商东鄙.刘新华.浅论应急物流【J 】r}I国物流与采购,2003(23).161刘志学.现代物流IM I.北京:中国物资f}{版社,2002.f7】曾文琦.对麻急物流系统特点的再认识【J 】.中国两部科技.2004( 10) .18嘲如鹤,宗岩.论我国应急物要实现应急物流体系的建立叭J -.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9】薛志杰.邓伟.王卫围.应急物流的组织指挥fJ 】.物流技术与应用.2004(5).1l o邴伟。王n国.政府职能在应急物流组织指挥中应发挥的作用l J I.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23).⋯J 欧忠文.李科,姜玉宏.等.应急物流保障机制研究【J 】.物流科技.2005(9):93—95.112I刘海军。龚卫锋.应急物流交通运输保障l J l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23).【13】孙统超.应急物流系统的建立【J I商场现代化,2008(12).114I姜土宏.邱清和,欧忠文.应急物流中心的构建思路l J |.经济物流.2004(9).【15膳玉宏.颜华.欧忠文.等.廊急物流中应急物资的管理研究|J 1.物流技术。2007(6).《编辑:姚鑫)@ 。.■ 强万方数据

篇九:建立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构想与对策

STUDY70中国物流与采购

 2021年第13期浅析重大疫情下应急物流的现状及对策■文/丁芳草(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415)摘要:随着后疫情时代到来,应急物流的发展亟需不断更新,而相关理论起步较晚,因此通过分析当前现状,找出关键问题所在,从而对症下药,优化应急物流的管理策略,在新业态下实现应急物流的跨越式发展。关键词:应急物流;疫情1、国内外应急物流的发展现状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扩张,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问题所引发的矛盾随之增加,因此,世界各国高度重视重大疫情和突发事件下应急物流的管理,为了减少损失维护社会的稳定有序。国外为应对重大疫情和突发事件,都制定了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比如: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应急仓库储备物资,日本设立不同预案替代运输方式,德国鼓励和呼吁民间组织展开协助,同时做好动态监测。国内在面对重大疫情、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时进行紧急救援的应急物流管理主要现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国土面积较大,疫情下需求物资的多样性特点,和普通的快递物流区别较大,医疗物资的物流运输考虑到多重因素,受化学性质和低温冷藏的特性,物流配送难度大于普通物流;另一方面,应急物流的时间紧迫性和弱经济性,对于物流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在面对重大疫情的应急物流操作分工不明确,协调运作程度不高,缺乏完善的硬件设施。各类医护人员从全国各地抽调,各类医疗物资从四面八方支援,组织效率不高。比如面对新冠疫情,武汉“封城”物资告急,专业人员不足等情况,全国组织救援上下一心,建立雷神山火神山等医院和方舱;石家庄、通化等地疫情反扑,通过物流运输生活物资和医疗物资将疫情控制下来。因此,应急物流现状亟需优化,通过配送、信息网络、大数据等物流技术为支撑,不断完善应急物流管理的各项活动,使得各个要素之间配合更加默契高效。2、目前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2.1 应急物流体系不健全应急物流体系覆盖学科包括物流学、信息系统、社会科学、灾害等相关要素,其中还涉及5 G 、GPS、信息网络规划、供应链等技术结构。目前,应急物流的体系不完善,缺乏相应的软件和硬件支持,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未完全落地。应急组织的构建不完善,协作配合度不高,影响工作效率。2.2 管理人员专业程度较低随着自贸区、保税区、物流园区在全国建立,物流专业也随之扩张,但是应急物流的管理人员,大多数都是从其他物流行业转入,缺乏应急管理的相关工作经验。而面对重大疫情时,应急物流所需的专业性极强,其救灾物资需求量大、物资更具多样性。我国地形复杂,面积辽阔,物流运输规划调度难,涉及省市贯穿南北,且频率较高。目前我国缺乏应急物流的管理制度,也没有统一的专业队伍的建设。在面临重大疫情时未建立各省市的应急物流中心基地,没有专业队伍的建立,就错过了当地的自救的黄金期。2.3 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针对应急物流的管理机制整体秩序比较混乱,面对重大疫情时不考虑作业成本,从全国各地抽调资源,耗时长且效率较低。而对于应急物流的相关法律法规并未形成完整系统落地,因此在操作层面上缺少依据和支撑。在面对重大疫情时,除了依靠政府的支持外,也需要团结行业协会、物流企业和媒体平台等多方协作。同时应急预案也应该以区为单位编制,如今预案编制工作普遍缺少科学性和针对性,实操性和规范性不强。2.4 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国外的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都升级了应急物流系统,通过信息网络平台的搭建优化数据的处理。国内的应急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交通网络密度不均,西部地区较为稀疏,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铁路网络、民航支线机场结构不合理,所以在应急物资的分布和配送时影响工作的时效性。DOI:10.16079/j.cnki.issn1671-6663.2021.13.036

 学术 STUDY71中国物流与采购

 2021年第13期2.5 应急物流运作模式单一传统应急物流系统在运作中存在信息闭塞等问题,在响应物流运输时又因为物流交通网络地域差异大,道路网通达度与衔接程度不高,航空运输机场数量不足等问题使得资源利用率较低。应急物流主要以防疫及医疗专用物资为主,但是疫区、非疫区的疫情发生社区的医用废弃物和社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也是应急物流的重点。3、疫情下应急物流的优化策略3.1 建立健全供应链体系构建物流供应链体系,需要从不同阶段出发。前期做好物资储备系统,在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调拨物资,节省配送时间;疫情发生时,对重点区域进行隔离防疫,非重点区域进行复工复产。从干线运输考量,省际城际运输应以铁路物流和航空物流为主,而公路货运由于响应快、服务灵活、成本低廉。高频次、零延迟的电商企业、快递企业等成为了应急的主力,应急物流离不开商业民营企业的参与。疫情后除了做好各种应急预案,还应构建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应急物资采购供应体系、应急物资保障体系。3.2 人才队伍专业化应急物流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是应对突发疫情的关键,在突发情况时应对指挥,提高物流效率。在完善供应链体系和交通网络建设,同时相关部门还需要为应急物流配备高素质的运输团队并其配备高度专业的GPS系统提高应急物流运输效率,还便于有关部门对其进行管理与调度。在高校开设应急管理专业课程,为社会输送人才。在物流运输部门招聘时岗位职责重点聚焦早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各方面,并对工作人员进行运输技巧的专业化培训,方便工作人员应对突发性事件。3.3 “互联网+”应急物流管理系统传统的物流管理系统缺乏信息共享导致分工不均,或者重复工作,资源未得到优化,物流成本偏高。如今的大数据时代,将5G等网络信息技术运用到应急系统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将互联网和应急物流结合,将弥补不足从而快速高效的应对突发状况,将信息互通有无,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宣传使得民众获悉疫情状况配合政府工作,全民参与搭建救援和捐款通道。同时加强媒体合作,避免出现恐慌,及时辟谣并规范社会舆论,加强对信息真假的甄别。比如疫情每日通报的确诊人数,通过有效管控和媒体合作,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3.4 完善应急物流基础设施重大疫情都具有突发性,因此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和健全基础设施十分必要。根据设立的应急中心,结合各领域专家的的预警建议进行风险评估,并在疫情爆发时有效指挥各项工作。目前各项专业技术较落后,因此加强物流中GPS、GIS、5G等先进技术的运用,为保证突发物流行业的信息畅通,为专家提供指挥决策作用。同时,也要引进吸收国外的先进科技设备,根据应急物资的实际需求制定科学完善的物资存储数据信息,并及时对紧缺的物资进行补充。完善物流设施设备有利于提高紧急运输能力,保障物资及时到达。3.5 现代技术优化物流系统通过现代技术进行运输物资更加高效省时,疫情地区较为封闭,因此主要通道采用多式联运为主,运输至隔离区后进行消杀配送,在末端配送则需要尽可能利用自动化分拣、自动化立体仓库、无人机、无人车、AGV等先进模式、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实现无接触配送,发挥共享仓库、共享配送点和共享智能快递柜的作用。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和产品在应急供应链各环节精准对接、无接触式移动支付、电子仓单、全程溯源等服务上给与有效支撑。4、结语在目前大数据背景下,应急物流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不断完善供应链体系,并且优化物流系统,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实现物流无人化发展。同时,通过网络和媒体宣传全民参与各项应急工作,将电商直播企业拉动经济的发展,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物流模式带来深刻影响。参考文献[1]刘大成.如何构建重大疫情下的物流供应链体系[N].现代物流报,2020-03-09(A06).[2]宋泽蕙,白华.“互联网+”背景下应急资源管理和救援能力提升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8(03):65-69.

篇十:建立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构想与对策

企业管理与科技Management & Technology of SME1 引言2020 年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新冠疫情席卷全国,各地防控疫情形势严峻。疫情不仅造成了人员的伤亡、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还给国家的经济建设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虽然我国建立了国家应急物流体系,但在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还存在亟待完善之处。2 突发疫情下应急物流现状分析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 5 月 13 日 24 时,武汉水域累计保障载运重点物资船舶 1191 艘次,保障运输电煤 236.9 万余 t、燃油 64.7 万余 t、粮食 24.1 万余 t。全国经由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快递等运输形式向湖北地区运送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 157.82 万 t,运送电煤、燃油等生产物资 301.65 万 t。疫情初期,装载应急物资的车辆需要通过一道道关卡才能将物资送达所需地,增加了运输时间,增加了防疫困难。2.1 突发疫情下我国应急物流物资存储现状疫情期间暴露出的问题有:疫情初期医疗物资严重匮乏,在疫情中心的武汉协和医院和武汉同济医院都曾因抗疫物资不足先后通过网络向社会求助。此种情况出现,部分原因在于目前我国中央应急物资储备种类不均衡,储备物资主要是帐篷、棉衣等偏向于抗震救灾的物资,满足公共卫生危机需求的 N95 口罩等医疗物资储备少。相关部门对重大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还应更加重视,以防出现缺少部分物资“应储未储”现象。2.2 突发疫情下我国应急物流物资管理现状此次疫情期间,过多的目光被放在医疗物资产能不足和储备不足上,但更关键在于医疗物资分配不及时。在物资告急的同时,国内外的捐赠物资却没有及时运出,导致疫情工作受阻。出现这些现象,一方面在于捐赠和应急采购的物资来自全社会各地甚至海外,数量庞大;另一方面在于机构人员配备不完善和经验不足 [1] 。2.3 突发疫情下我国应急物流指挥调度现状自 2020 年 1 月 30 日以来,交通运输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多次发文,各交通道路必须保通保畅、方便办理应急运输车辆的通行证、不对应急运输保障人员实行隔离等,【基金项目】

 2020 年度常德市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突发情况下应急物流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CSP20YZ28。【作者简介】宋雨屏 (1988-),女,湖南常德人,讲师,从事物流工程与管理研究。突发疫情下应急物流问题与对策研究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mergency LogisticsUnder the Sudden Epidemic Situation宋雨屏,刘娟,洪飞翔(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SONG Yu-ping, LIU Juan, HONG Fei-xiang(HunanAppliedTechnologyUniversity, Changde415000,China)揖摘 要铱 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的频发对灾害救援、事故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对应急物流方面关注度不断提高。论文以突发疫情作为切入点,分析疫情下我国应急物流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最后按照问题给出相应的处理对策。揖Abstract铱 The frequency of natural disasters and public health incidents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disaster relief and accidentmanagement, and people"s attention to emergency logistics is increasing. The paper takes the sudden epidemic situ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mergency logistics in China under the epidemic situation, find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inally givesthe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accordingtotheproblems.揖关键词铱 突发疫情;应急物流;对策揖Keywords铱 suddenepidemicsituation; emergencylogistics;countermeasures【中图分类号】

 F259.2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7-0122-02122

 服务体系建设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但截止到 2020 年 2 月 12 日,仍有至少 13 个省市不同程度存在关停物流场地、隔离人员、违规设卡设障等问题。当前我国各类应急物资的职能分散在不同部门,只有在灾害发生时才会紧急成立应急物流协调组织,所以会缺乏相应的经验,各部门工作范围、责任划分、权利使用等问题不明确,导致救援效率低等现象发生。3 突发疫情下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3.1 突发疫情下物资存储不合理当前我国国家储备仍然以政府储备为主,未重视社会储备和市场储备。应对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储备资金投入不足,储备的防疫物资数量不够,物资不能即时更新。从国家到地方,应急储备物资缺乏统一标准,无法统一调动规划。大多数储备仓库均以实物储备为主,缺乏资金与实物储备相结合的机制。这些问题无不显示建立合理的应急物资存储中心的必要性 [2] 。3.2 突发疫情下应急物流指挥协调较为混乱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多数情况下都是进行临时性的部门协调与指挥,国家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也是非专业化的,没有设立专职、专责、常设的应急物流部门以及员工,来处理灾害发生后的应急物流工作,应急物流的运作也多依赖于现行各级政府的管理体制,没有一个权威部门对其进行整体上的领导与指挥,导致救援力量不够集中,发挥不出最佳效果。3.3 应急物流相关人才缺乏应急物流涉及的专业知识多、覆盖面广。需要全面发展型人才才能胜任,然而当前我国真正熟知并且懂得运用应急管理的人才屈指可数,严重缺乏专业化的应急队伍。从“非典”到“新冠疫情”,在突发事件下得到的宝贵应急经验没有得到继承和发展,另外,没有建立一支急时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物流企业和志愿者队伍。4 突发疫情应急物流解决对策4.1 加强突发疫情下应急物资的储备开展政企合作,保证应急物资在突发事件下的有效供应;合理布局储备中心,构建应急物流网络,能够快速将应急物资运送到指定地点,提高救援的效率;科学管理物资,规范管理库存,能够避免应急物资的浪费;建立多元化的应急采购与储备的模式,调度各种社会力量和资源、全民参与、全民监督、公开透明,达到降低储备成本、资源有效整合的目标。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共享平台,通过这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发布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与应急物资公共信息,使应急信息最大化互联互通,确保应急物资储备部门及生产企业及时了解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应急物资方案 [3] 。4.2 突发疫情下应急物流指挥协调体系的构建首先在中央设立一个常用的应急物流调度部门,再在地方下设分部门,主要职责为对突发事件即时发现、处理和反馈;通过信息共享统一调度应急物资储存和运输。其次要制定一套标准可行的应急物流法律体系,结合当前情况,规范各参与主体权责范围、基础设施使用标准、救援人员执行工作标准、应急物资的存储及配送标准等,更好地保障应急物流体系的运作,使其有法可循,有法可依。4.3 加快培养应急物流人才随着应急物流仓储中心各类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对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日益重要,这就要求专业人员要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以及实际操作技术,保证各作业环节平稳有序。目前应急物流系统人才大多集中在科研院校及企业专家中,需要大量的培训及后备人才的储备 [4] 。要提高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对培养应急物流人才的重视,在高校内开展相应的比赛,投入一定的资金,选拔优秀的人才。也可以开设应急物流专业,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进行实际操作,将在实操中得到的经验留以存档,方便对以后突发事件下的应急物流提供参考借鉴。5 结语总结抗疫物流经验教训,查找应急物流的短板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对完善重大疫情下应急物资储备、物流指挥协调体系的构建、突发情况下应急物流人才队伍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陈昊.新冠肺炎是对医药应急物流的一场大考[J].中国卫生,2020(05):63-64.【2】关为平,赵序海,朱兰舟.抗疫下的应急物资筹措与供应[J].新理财,2020(06):35-36.【3】于圣臣.加快完善突发公卫事件应急物资供给体系建设[J].北京观察,2020(06):31.【4】赵婷婷.应急物流发展的现状与战略[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2):38-40.123

推荐访问:建立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构想与对策 构想 应急 对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