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哥范文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10篇

时间:2022-09-03 09:10:04 来源:网友投稿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10篇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在最近几年里,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10篇,供大家参考。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10篇

篇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ull;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在最近几年里,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

 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 中国移动互联网企业已经在产业链四个重要环节做到全球第一。第一,在手机制造领域, 2009 年中国手机以 6.2 亿部的产量跃居世界第一,接近全球手机总产量的 50% ;第二,在运营商领域,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分别以 5.39 亿用户 1.48 亿用户排名全球移动运营商的第一和第六;第三,手机用户市场,中国的手机网民数目已经达到了 2.77 亿,排名全球第一;第四,在手机应用软件领域,中国也做到了全球第一。腾讯的手机 QQ 已经超过了2 2亿用户, UC 浏览器在手机上也已经超过1 1 亿用户, ,成为全球使用量最大的手机浏览器。

 • 显然,在移动互联网开局之初,中国就处于领先地位。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 1 1 )终端移动性:移动互联网业务使得用户可以在移动状态下接入和使用互联网服务,移动的终端便于用户随身携带和随时使用。

 (2 2 )终端和网络的局限性:移动互联网业务在便携的同时,也受到了来自网络能力和终端能力的限制:在网络能力方面,受到无线网络传输环境、技术能力等因素限制;在终端能力方面,受到终端大小、处理能力、电池容量等的限制。

 (3 3 )业务与终端、网络的强关联性:由于移动互联网业务受到了网络及终端能力的限制,因此,其业务内容和形式也需要适合特定的网络技术规格和终端类型。

 (4 4 )业务使用的私密性:在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时,所使用的内容和服务更私密,如手机支付业务等。

 移动互联网未来发展的三大方向

 •

  第一,以 RFID 和二维码为基础的商务、生活应用即物联网的应用开始普及。很快,就能看见越来越多的人在本来需要使用诸如门禁卡、车票卡、会员卡的地方,掏出手机来 “ 哔 ” 的一声 ......当然,在需要的地方,同时也实现了扣费。类似这种在一些需要支付或者资格凭证的地方,将能看见越来越多的人掏出手机,将上面显示的二维码图片在识读器前面扫描,就能将那些优惠券,会员打折卡,积分卡识别出来,并且可以打印出来…… 等等,传统的卡片将陆续被这种方式所替代。这将带动一系列与互联网相结合的软件、硬件、电信领域的变化与发展。

 、 • 第二是移动商城,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电子商务也在迅速的崛起。传统的电子商务,必须基于电脑的基础上,在时间、地点上有所限制。而未来的移动商城必将是一种完全不同的表现方式。随着移动系统速度和网络瓶颈的突破,全新界面的移动商城,必将开始兴起。很多城市都用二维码,在户外广告上,开启了墙上商城,这也是移动商城的一种形式,另一种形式是基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应用。通过手机来浏览商城里的物品,并且下单购买。

 、

 • 第三,移动支付。一种可以在地面上象信用卡那样随处应用、当然在网络上同样可以在线支付的“移动支付宝”将开始横空出世。今年上半年,支付宝就采用了二维码技术,力推手机二维码移动支付,它将容纳一堆信用卡、“交通一卡通”那样的专用支付卡,随时随地,随身携带,随处应用。

 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分析

  • 实现技术多样化 移动互联网是电信、互联网、媒体、娱乐等产业融合的汇聚点,各种宽带无线通信、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都在移动互联网业务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从长远来看,移动互联网的实现技术多样化是一个重要趋势。

 • 1 1 ,网络接入技术多元化

 • 2 2 ,移动终端解决方案多样化

 • 3 3 ,网关技术推动内容制作的多元化

 • 4 4 ,商业模式多元化

 • 5 5 ,参与主体的多样性

 • 互联网未来10 年的发展趋势将是移动互联网

  ----- 孙正义

篇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TTJuly 2009eatrues技术专题F····························国内外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卢 赫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泰尔管理研究所高级咨询师摘要:

 首先分别 对美国、日 本和韩国 移动互联网发展较快的三国 的情况进行了 介绍, 接着对国内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移动互联网 的发展阶段、特色业务、商业模式和市场竞争的应对措施等进行了 分析, 指出 了 发展中的问题, 并提出了 自 己的建议。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发展, 问题, 建议Abstract: Firstly, the mobile Internet developmentstatus in USA, Japan and South Korea have beenintroduced. Then, the development step, characte-ristic applications, business model and relevantstrategies for market competition by the three tele原com operators have been introduced. At last, aimedat the issues during development course, severalsuggestions have been put forward.Key Words: mobile Internet, development, issues,suggestion移动互联网是一个新型的融合型网络, 在该环境下,用户可以用手机、PDA 或者其他手执 (车载)终端通过移动网接入互联网,随时随地享用公众互联网上的服务。

 目前除文本浏览、图铃下载等基本应用外, 移动互联网所提供的音乐、移动 TV、视频、游戏、即时通信、位置服务、移动广告等应用增长迅速,并仍在继续衍生出移动通信与互联网业务深度融合的其他应用,移动数据业务已经成为 3G 运营商业务收入的主要增长来源。

 AT 互联网研究所的最新研究显示, 自 2008 年以来全球互联网流量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但移动互联网的使用量却呈现大幅上升趋势, 未来移动互联网将以移动通信服务和互联网技术两大基石为依托不断成长,演变为移动运营商的新业务蓝海。1 国外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现状1.1 美国美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已进入高速成长期, 在 2007 年11 月 至 2008 年 11 月 的一年间, 使用移动终端浏览新闻、获取信息以及进行娱乐的人数上升了 52%, 高于欧洲国家 42%的发展速度, 且呈现出不断加速的趋势。

 根据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 ComScore 公布的 2009 年 1 月 统计数据, 该用户数已经上升至 6 320 万, 比 2008 年上涨71% (图 1)。该机构公布的数字还显示, 每周至少一次和每天至少28

 2009 年 7 月第 7 期现代电信科技ODERN SCIENCE & TECHNOLOGY OF TELECOMMUNICATIONS现代电信科技M····························表 1 日 本移动互联网用户数的增长情况运营商移动用户 数 (万)3G 用户 数 (万)移动互联网用户 数 (万)DoCoMo5 475.174 993.644 856.4KDDI3 095.223 064.782 626.49Softbank2 084.331 921.321 659.12合计10 654.729 979.749 142.012005 年2006 年2007 年2008 年2009 年 5 月12 00010 0008 0006 0004 0002 0000移动用户数 (万)移动互联网用户 数 (万)图 2 日本 2005耀2009.05 移动用户数与移动互联网用户数USEU545 000 00040 000 00035 000 00030 000 00025 000 00020 000 00015 000 000图 1 美国 2007.11耀2008.1 1 移动互联网用户数与欧洲五国对比( 欧洲五国为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一次使用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分别同比增长 87%和 107%, 达 1 930 万和 2 240 万人。

 其中每日 用手机上网用户最常使用的是登录 Facebook、MySpace等移动社交网站以及博客, 用户数同比大幅上升427%, 达 930 万人, 用户的其他主要活动包括浏览一般新闻和娱乐新闻。在终端方面, 苹果 iPhone 手机目前已占据了美国智能手机上网流量的 50%, 而谷歌的 Android 手机自 上市以来已争夺了手机上网流量 5%的份额,两款手机在网络流量方面的强势充分反映出用户对浏览器的性能和丰富的网络应用程序需求强烈。

 美国目前已有两个城市开通 4G 网络, 为用户提供更高速的上网服务。从美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前景来看, 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 Tellabs 市场调查数据,约有 71%的美国手机用户有意于今后两年内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使用移动互联网及其他移动数据服务。因此可预期,在网站平台设计的开放战略影响下, 随着终端设备的持续创新、数据计划的不断推广以及网络基础服务的更好提供, 美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将获得进一步迅速发展, 今后 12个月 内, 美国市场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将可能大幅增长。1.2 日本日 本移动互联网市场启动时间较早,自 1999 年 2 月 NTT DoCoMo 推出 i-mode服务以来, 移动互联网业务种类不断推陈出 新,Wireless Watch Janpan 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日 本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稳步扩大 (图 2)。截至 2009 年 5 月 的数据显示,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占移动用户数的 85.8%,具体数据如表 1 所示。日本移动运营商不断推动移动互联网和固定互联网的互通与融合,业务种类日 益丰富,形成了以搜索、电子商务和社交网站为主的成熟的商业模式。根据 VRI 调查公司的调查结果, 日 本移动互联网的搜索、电子商务、SNS 已经成为主流媒体平台 和 盈利 模式。

 DoCoMo 公司 采用 的i-mode 模式, 使用通用 HTML 格式,对手机终端实行免费且由运营商控制, 与内容提供商建立合作开发内容服务, 针对不同业务制定合理资费以及创新营销理念等, 为日 本乃至全球移动互联网的成功运营提供了很好的的借鉴。

 日 本本土15 岁~ 35 岁的主流用户群成长也正在不断催生日 本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繁荣。29

 MSTTJuly 2009eatrues技术专题F····························1.3 韩国韩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始于 2002 年韩国移动运 营 商把 CDMA 网 络全面 升级到 cdma2000 1xEV-DO, 此后 SKT 和 KTF 分别推出了包括一系列高端移动多媒体应用和下载服务在内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在 KTF 的市场调查结果中,2008 年数据显示,韩国平均 2.75 个手机用户中就有一个用户使用高速互联网。

 目前韩国年轻人群中有 80%以上使用过移动互联网的服务,平均每人每天的访问次数在 2.5次左右,每次访问的时间为 7.7 分钟左右。韩国移动互联网的成功发展得益于很多因素,如统一的技术标准、由政府促进与监督,同时还包括提供优质化的网络服务等。

 根据 KTF 公司的统计,3G 网络目前的数据流量是以前的 7 倍, 整个服务ARPU 值比 CDMA 时期提高了 1 倍, 可见基础网络的发展对于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促进效果明显。

 除此之外, 具有开放式操作系统与扩展能力的智能手机意味着丰富多样的应用, 对不断发展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支撑作用明显, 新一轮智能手机的开发还将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同时, 日 益丰富的多媒体内容也是韩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动力之一。

 KRNIC 的一项调查显示, 目前有超过 30.7%的韩国移动互联网使用者表示, 个性化图片、音乐和动画是他们最喜欢的应用;第二大流行的应用是移动游戏,占被调查者总数的 20.5%;发送电子邮件位列第三,占 14.6%。

 其余业务如视频点播、移动音乐、手机装饰、多媒体短信服务、彩铃等,也都极具发展潜力。2 国内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现状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始于 2005 年,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期,以 WAP 为主要方式。根据 CNNIC 发布的中国手机上网行为研究报告, 截至 2008 年 12月 31 日 , 中国手机上网网民规模达到 1.176 亿人,较 2007 年的 5 054 万人上涨了 133%。

 每天多次使用手机上网的活跃用户接近 4 000 万, 占总用户的34%左右。

 2008 年度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 96.6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54.5%,其中用户支付的流量费和信息费是创收的主要来源, 广告主付费及游戏道具购买等创收占总收入比例比较少。

 手机用户的渗透率仅有 6.8%, 尚不及美国的一半, 说明未来的市场前景广阔。目前中国移动互联网应用产品不断完善, 用户上网粘度快速提高。

 在移动互联网应用产品中, 应用率最高的为即时通信类, 娱乐应用依然是移动互联网用户选择的主流,交友社区类产品在 2008 年取得了巨大的市场突破。

 手机音乐仍保持较高的应用率,活跃用户约 660 万。

 手机电视、手机博客等吸引了更多用户的眼球,活跃用户数量约 250 万。商务与学习类的产品, 正在快速发展, 特别是手机 WAP 邮箱业务,活跃用户总量已达到约 240 万。当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以 3G 牌照发放为契机,着力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争夺市场份额。2.1 中国移动中国移动正在逐步加大移动互联网方面的投入和建设, 与沃达丰和软银共同成立的联合创新实验室已将研究重点放在移动互联网上。

 2009 年 5 月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和一三九移动互联公司联合打造的互联网服务 139.com 率先在广东上线, 并独家推出诸如 “i 联系”、 “关系雷达”以及 “短信珍藏”等具有移动特色的互联网原创产品, 给手机用户提供可以信赖的网上家园。

 同时为改变 TD 制式手机终端匮乏 的 局 面, 自 主研 发 了 以 OMS 为 操 作 系 统 的oPhone 智能手机,以对抗 iPhone 等成熟高端手机对市场的抢占和冲击。2.2 中国电信中国电信推出 “天翼”品牌, 主打 “互联网手机”的概念进行品 牌推广, 并在定制机菜单中 预设MSN、Google/ 百度、Gmail/Hotmail 等按钮, 以 “传统互联网上的热门免费网站 + 热门免费客户端软件”模式吸引传统互联网上的商务用户。

 未来三年内中国电信将陆续投资 800 亿元用于升级、 改造、 优化CDMA 网络, 意在以基础网络优质服务推动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

 目前中国电信 3G 网手机的上网30

 2009 年 7 月第 7 期现代电信科技ODERN SCIENCE & TECHNOLOGY OF TELECOMMUNICATIONS现代电信科技M····························速度最快为 3.1Mbit/s, 比 2G 时代提高了近 20 倍。在终端方面,电信与联想、惠普、华硕等 11 家 PC 厂商合作推出了基于 CDMA 技术的 3G 上网卡, 并与多普达深度定制智能高端新品 S900C, 为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3 中国联通中国联通确定 2009 年发展战略为 “以全业务经营为主线, 以宽带移动互联网业务为重点”, 中国联通还表示未来 3G 网络将以数据业务为主, 并要在3G 手机上尽早解决适配问题, 以便让 3G 手机实现一键输入,使 3G 真正成为移动互联网,2009 年将成为中国联通进军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关键一年。3 问题及发展建议纵观国内外移动互联网发展和演变的历史, 并分析各主要运营商在运营移动互联网业务时的成败得失, 可以看到这一新兴的融合领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或制约着发展速度, 比较显著的问题点包括带宽、终端及平台、应用、产业链、监管、商业模式等。3.1 带宽用户比较感兴趣的和创收较多的互联网业务如铃声 / 图片下载、视频下载、网络游戏、SNS、基于位置的服务等, 能否在移动环境下迅速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当前的移动互联网带宽是否能承载这些业务的大规模数据流量。同时用户体验和感知对速度、流畅性等方面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

 根据日 韩提供的经验,高带宽是确保移动互联网用户体验的基础,也是移动互联网能够确保用户规模、 不断扩大业务收入的基本前提。3.2 终端及平台从终端角度来看,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依托于手持(或车载)设备, 终端设备属性及操作界面将对用户体验产生直接影响。该类设备普遍存在屏幕小、输入不便、电池容量小、数据处理能力不如 PC 机等问题, 影响用户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直接体验。

 同时智能手机价位偏高的现状也阻碍更大规模的用户群体接受并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从平台角度来看,当前全球范围内的手机操作系统多达 30 多个,基于各类操作系统形成了不同的终端平台, 这使得移动互联网业务应用开发的难度加大, 需要更多的时间适配系统,且很难达成各终端一致的用户体验,由此导致的业务推新速度变缓进一步影响了移动互联网对用户需求的满足。综上所述,终端性能的改善和平台操作系统标准的统一, 应成为未来移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关注的重点。3.3 应用在日 韩欧美等国家,已经形成了以移动搜索、移动音乐、移动社交、移动支付、移动电视、基于位置的服务以及移动广告等 “杀手级”业务为核心产品的移动互联网业务体系。但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移动互联网应用和服务还较为匮乏,体系性并不明显,而移动互联网恰恰需要通过不断的应用创新吸引客户并满足客户需求才能获得进一步发展。

 根据市场调查结果, 中国用户更加偏好娱乐类和多媒体类的应用,因此应从用户的需求角度出发, 开发和推广 (或者从 PC 互联网迁移)

 适合移动终端特点的内容及应用,以加速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提升用户粘性。3.4 产业链移动互联网尚在起步阶段, 并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各方力量仍处于整合期。

 移动互联网欲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需要打造一个整合硬件芯片开发商、操作系统开发商、应用软件开发商、电信运营商、移动互联网应用提供商、 终端制造商等多方力量共同作用的产业生态系统。

 该系统应能实现端到端业务开发与创新, 依靠上下游的协同发展能力和聚合效应提升移动互联网能力, 打造共赢发展的良性发展局面。3.5 移动互联网监管在移动互联网开始同互联网、 移动通讯业务一样逐步深入人们生活的时候, 其不断扩大的影响力也在产生着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以不良信息为代表31

 的网络秩序混乱现象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再度发生,因此对合法公正科学的监管...

篇三: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1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及竞争本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及竞争本质移动联网的发展及竞争本质移动联网的发展及竞争本质2目录目录把握移动互联网发展机遇把握移动互联网发展机遇3

 移动互联网的定义及分类移动互联网的定义及分类广义的移动互联网定义:

 以手持设备(手机、 PDA等)

 为终端种网络(W‐LAN, WiMAX, GPRS, CDMA等)接入互联网 。以无线方式通过多狭义的移动互联网定义:

 以手机为终端议 。以无线通信网络为接入方式 WAP通信协传统互联网业务延伸媒体资讯移动社区移动互联网服务分类移动互联网固有业务创新型业务移动IM移动搜索LBS下载类业务手机游戏其他手机证券移动商务手机支付其他

 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现状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现状狭义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在产业链各方合力以及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多元化的利好因素驱动下, 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及应用服务规模将实现稳步持续增长;无论是官方WAP还是独立WAP均加大了无线互联网的持续投入, 多元化业务拓展使WAP流量得到迅速提升。

 移动互联网将成移动互联网将成3G3G增值市场新亮点增值市场新亮点语音业务仍是移动运营商营收主体, 增值业务市场及用户规模的双高增长将进一步分流语音业务的收入。随着短信及其他传统增值业务增长空间受限, WAP市场占比将得到持续提升, 移动互联网将成为3G增值市场的新亮点。

 多元化的多元化的WAPWAP广告将成盈收主力广告将成盈收主力固定文字链广告WAP广告形式分类广告搜索广告借机奥运赛事, 用户对无线互联网即时、 互动等优势认知加速 。

 WAP广告的多元化及高性价比已得到广告主的广泛认知;2008年WAP广告市场增幅达1 33.3%; 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不断成熟将使WAP广告成为盈收主力。视频广告品牌图形

 移动互联网各细分市场规模移动互联网各细分市场规模手机网游——盈利模式逐渐成熟移动搜索 — 娱乐搜索备受关注手机游戏市场规模增势强劲预计2009年中国手机游戏市场规模将达到18亿达到18亿移动搜索市场规模稳步增长预计2009年中国移动搜索市场规模将达到8 2亿达到8.2亿移动IM——运营商推广成增长动力手机社区交友——服务产品多元化手机社区交友用户规模稳步提升预计2009年中国手机交友用户规模将达到约2500万预计2009年中国移动即时通讯用户规模将超过2亿

 中国手机网民渗透率增长潜力巨大中国手机网民渗透率增长潜力巨大庞大的手机用户资源为移动增值服务渗透率的提高奠定基础;中国手机网民渗透率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手机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以及用户黏性的增大将加速3G时代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突破性增长。

 3G3G主要细分行业投资情况主要细分行业投资情况手机游戏、 移动搜索已成为中国无线应用领域的热点投资行业, 得到投资者的广泛关注;未来以手机流媒体为代表的3G新应用将会成为下一个投资热点。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1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及竞争本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及竞争本质移动联网的发展及竞争本质移动联网的发展及竞争本质2目录目录把握移动互联网发展机遇把握移动互联网发展机遇3

 移动互联网的用户特征移动互联网的用户特征据工信部数据显示, 2008年手机用户达6.4亿;手机用户手机网民其他移动终端设备终端设备使用者据数据显示据CNNIC数据显示, 2008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达2.98亿。使用手机的互联网网民据CNNIC数据显示, 2008年手机网民规模达1.17亿;

 移动互联网用户需求发展趋势移动互联网用户需求发展趋势现阶段移动互联网用户分布呈两极化特征, 高端商务人士、 学生/工人成为典型代表, 后者成为主体部分决定网络应用以娱乐化为导向;未来移动互联网用户将由两极化向大众人群辐射, 大众人群将成用户主体, 网络应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以白领、 商务人士向普通大众渗透;大众渗透;PC & 手机互联网接入主要方式白领、 商务人士为代表;式信息交流现阶段用户特征未来用户特征将移动互联网作为互联网必要补充;移动互联网用户手机手机 & MIDMIDPC & MID无缝式信息交流欲求强烈;有成熟的互联网使用习惯;低龄化、 学历、 收入水平偏低;手机成为其重要信息来源及与外界沟通的主要渠道;无成熟的互联网使用习惯;年轻群体、 娱乐内容诉求强烈;拥有较高消费能力或较强消费支持;对互联网有所接触;年轻、 时尚群体对休闲娱乐内容需求依旧强劲;需求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手机网民年龄、 学历、 收入层次逐步提升;规模持续扩大, 但在移动互联网用户中占比下降;

 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终端对比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终端对比小屏幕和触摸屏终端屏幕最小为1 5英寸显示屏配鼠标和键盘标准化的浏览器标准化的浏览器用户界面友好可定制传统互联网非标准化浏览器需通过保存收藏夹实现个需通过保存收藏夹实现个性化功能 用户界面不够友好的移动互联网便携性广告点击率用户体验不足1 %2%至5%便携性偏弱分众、 及时、 互动性强

 运营商内部展开激烈的用户争夺战运营商内部展开激烈的用户争夺战移动、 联通、 电信的移动用户及现有固网用户互相进入目标客户范围, 在重叠处形成激烈竞争;运营商相互渗透对方领域价格移动电信C联通G固网用户高低低三足鼎立运营商需要明确的差异化策略来巩固和提升在重点市场的竞争力保持领先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重点竞争市场竞争战线一竞争战线二低ARPU高厂商执行力存量市场增量市场用户价值高低2015‐1‐1414

 传统互联网厂商移动运营商终端厂商新角色加入引发用户服务竞争升级新角色加入引发用户服务竞争升级移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移动互联网服务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变革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变革代理商服务提供商移动运营商广告广告主用户渠道采购供应支撑平台提供商解决方案提供商技术应用提供商内容提供商数字版权管理系统传统媒体内容二次开发新兴媒体应用平台提供互联网厂商有实力的终端厂商现有移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谁会成为新的赢家?终端厂商

 操作系统成为移动互联网竞争切入点操作系统成为移动互联网竞争切入点基于开放的手机操作系统平台的竞争将成为移动互联网市场参与者争夺用户资源的重要途径。SymbianLinuxWindowsMobile中国移动 OMSiPhoneOSXPLAMGoogleAndroid33.0%WindowsMobileMobile其他Windows其他LinuxLinuxSymbianSymbian中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份额手机深层定制已成为运营商进行差异化竞争和开拓新用户市场的重要营销模式。

 通过对操作系统的介入, 中国移动进一步加强了其对手机用户在业务使用及终端选择层面的把控。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1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及竞争本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及竞争本质移动联网的发展及竞争本质移动联网的发展及竞争本质2目录目录把握移动互联网发展机遇把握移动互联网发展机遇3

 从用户兴趣爱好、终端具备的功能、终端具备的功能电信运营商:

 把控移动互联网营销三要素电信运营商:

 把控移动互联网营销三要素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发掘产品需求, 实发掘产品需求, 实不断优化营销规则实施整合营销施整合营销。

 实时分实时分营销时机更加精确营销内容更加精确营销对象更加精确业务产品设计目标用户选择营销规则设计产品关联库等层面进行深度挖掘, 为定位目标客户、 实施交叉销售提供有效支撑。现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 通过业务的有效整合, 将合适的业务内容包推荐给客户。析客户在特定时段和场景下需求和兴趣的最大点, 第一时间把握最佳营销时机。移动互联网营销规划应从客户需求出发, 把握“用户、 产品、 时机” 三要素开展精

 互联网运营商:

 丰富业务移动化的用户体验互联网运营商:

 丰富业务移动化的用户体验内容资源精品化•整合线上线下营销资源, 在提升现有品牌效应的同时, 有效把控终端厂商的合作界面, 实现精准营销。•开拓更多精品内容合作资源, 以差异化的内容优势提升用户体验•服务界面及服务界面及业务设置应充分考虑手机用户的体验营销策略多元化界面设置移动化

 终端厂商:

 加强业务和终端的融合终端厂商:

 加强业务和终端的融合1业务和终端业务和终端的融合的融合加强对用户业务需求的深度挖掘与分析, 增强业务与终端的融合度, 提高终端适配率及使用便利性。融合度, 提高终端适配率及使用便利性。加强对用户业务需求的深度挖掘与分析, 增强业务与终端的23营销环节加强用户体验强用户体验营销环节加争取更多运营商合作资源商合作资源争取更多运营在营销环节, 给用户更多的试用机会, 充分引导用户,有助于培养用户对业务的认知, 且能提高终端带来的用户体验。用户体验。在营销环节, 给用户更多的试用机会, 充分引导用户,有助于培养用户对业务的认知, 且能提高终端带来的在手机市场利润逐渐走低的形势下, 终端厂商应争取更多的运营商定制终端的合作, 力求以定制终端的规模化有效提升利润空间。提升利润空间。在手机市场利润逐渐走低的形势下, 终端厂商应争取更多的运营商定制终端的合作, 力求以定制终端的规模化有效

 商务类及媒体类长 期投资商:

 移动互联网投资投资商:

 移动互联网投资“ “三步曲三步曲” ”• 位置服务• 位置服务• 手机搜索• 手机社区• •电子商务电子商务• •移动办公移动办公• •手机阅读手机阅读• •手机电视手机电视生活类业务娱乐类业务中 期短 期• •音乐音乐• •图片图片• •游戏游戏• •动漫动漫

篇四: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近六年中,移动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无论老少都开始熟练运用互联网技术,移动终端成为了移动互联网的节点,无论是人与人,还是人与物,物与物都建立了联系,增加了互动。人们的工作方式,沟通方式,消费方式也开始向共享方向发展,这也加速了信息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移动终端技术

 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与通讯技术相融合的产物,从广义上讲,是用户能够通过手机、PDA 或者其他手持终端接入互联网。利用移动互联网,人们可以使用手持终端访问 Internet,通过各种移动应用进行在线搜索、在线聊天、在线阅读、在线观看视频、在线收听音乐、在线购物等。相对于传统互联网来说,移动互联网的本质在于更广泛的连接,连接人与人(社交平台)、人与物(电子商务、智能设备、传感器)、物与物(物联网)。

  一、中国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现状

  与传统互联网不同,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构成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终端技术、通信技术和应用技术。

  1 移动终端技术特点及现状

  移动终端设备是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接入网络的终端设备,其主要功能是移動上网,其次是便携性。随着用户对移动智能终端的需求增多,高效能处理器、快捷的操作系统、高清触屏显示屏、高像素摄像头、外放音质技术等相应技术都囊括在移动终端技术范畴中。2015

 年和 2016 年是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标志性年份,与以往高歌猛进的发展态势不同,2015 年以来我国移动互联网进入平稳发展的状态。2011-2014 年我国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已达到饱和状态,2015 年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 4341 亿部,与 2014 年相比增速放缓。[1]智能手机在满足了基本的入网速度、大屏、待机、性价比之后,需要满足用户体验以实现转型。2016 年我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 47 亿台[2],其中华为以 139 亿台智能手机的出货量领跑了中国手机品牌。

  2 通信技术特点及现状

  为人所熟知的移动互联网接入网主要有 GPRS、EDGE、Wi-Fi、3G、4G 等。我国目前广泛应用的是 3G 网络,它能够满足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的信息服务。同时,在 4G 网络建设发展方面我国具有巨大的规模潜力。2015 年我国移动市场逐渐饱和,用户规模增速放缓,但 4G 移动用户呈现爆炸式增长态势,“据工业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15 年我国是全球 4G 发展的主要动力,我国 4G 用户在全球占比 34%,成为全球最大的 4G 用户市场,2014 至 2015 年我国 4G 用户发展水平就达到了美国和日本 3 年的发展水平”[4]。同时得益于我国 4G 网络基础建设的完善和普及以及提速降费等政策的执行,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潜在需求被充分调动和激发出来。

  3 应用技术特点及应用

  在移动终端和通信网络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运用最多的就是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程序,IPhone 的 APP store 和 Android 系统的应用商城中含有各种用途的应有软件:电子阅读、手机游戏、视频观看、手机

 购物、手机支付、旅游服务、交通服务等。据 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情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 2016 年 12 月份,我国移动互联网应用使用率最高的 APP 是即时通信、网络新闻、网络搜索等,具体 APP为微信、QQ、淘宝、手机百度。

  不同种类的应用服务具有不同特点,社交应用具有分享性、时间碎片性、关联性的特征。使用户能够通过及时分享更新共享信息,随时随地利用时间间隙开展互动,以微信、QQ 等为代表的社交应用能够实现与手机通讯录相关联的方式扩展熟人社交圈,通过定位、“扫一扫”“摇一摇”等功能打破空间界限、扩展交际范围。位置类应用,如滴滴打车、高德地图等能够实现应用服务的实效性和实地化,利用移动终端所具有的便携性、移动性和即时性,为位置应用提供优先的线上线下互动。

  视频、音频类应用则具有内容丰富、来源多样、使用时间碎片化、黏着性强、盈利性等特点,根据用户需求,在视频和音乐应用服务方面,更具人性化,用户通过对不同的应用运营商服务的体验满意度来判定使用哪种应用软件,同时 SP 也会根据广大用户的体验反馈改进应用服务从而提高自身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最后是电子商务类应用,2013 年其移动互联网为购物、支付、娱乐、出行、订餐、酒店预订等服务提供了移动端服务,消费者逐渐习惯并大量运用移动端进行消费。电子商务应用具有灵活访问和支付的便捷性、根据 SIM 卡能够有效识别用户身份的统一性、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发展机遇性。其中发展较为成熟的移动终端是以天猫和支付宝为首的购物和支付终端。

 2016 年中国 B2C 市场中,天猫的市场份额占 561 位居第一,京东占 248 位居第二。天猫等主流网络购物交易平台在终端处理上更突出主体化、个性化,根据用户的个人兴趣提供实时优惠信息、近期浏览商品的相关推送,以用户为主题以增强商家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提高了用户购买的兴趣和可能性。

  2016 年第一季度我国第三方支付交易市场份额比例中,支付宝占有半壁江山,支付宝凭借其强大的客户端优势与应用场景的快速拓展能力,在第三方支付交易平台方面拥有较大竞争力,其他三方支付平台也根据不同服务侧重点,针对 B 端、C 端人群提供专项理财、支付服务。支付宝提供的手势密码、数字密码、实名验证和指纹识别等安全打开、支付方式为第三方支付应用提高安全性;生活缴费、滴滴出行、信用卡还款、加油服务、城市服务、快递信息等生活化功能,简化繁琐的缴费流程,为用户日常生活提供便捷服务转账、AA 收款、亲密付、红包等个性化资金往来,将社交与支付紧密连接在一起,形成了虚拟世界的社交资金流转方式,满足社交化的消费需求。

  二、中国移动互联网技术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转折期,截至 2015 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智能手机出货量、移动互联网融资增速由高速向中速转变。中国移动互联网规模性扩张的发展模式一去不回,取而代之的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精细化、互动性、深度性的发展模式。竞争中心不再是谁做得早、谁做得广、谁做得快,而是谁做得精、谁做的细、谁做的贴心。

 1.移动终端:以国内智能手机为例

  2015 年,我国连续多年大幅增长的智能手机市场呈现饱和状态,甚至 2015 年第一季度,国内智能手机市场首次出现负增长状态。[8]国内智能手机品牌之争异常激烈,但竞争的焦点有所转变。数据显示,2016 年第一季度国内智能手机品牌市场份额中,华为、OPPO、小米分列前三[9]。在国内市场范围内,国产智能手机的竞争力不明显,产品同质化竞争现象普遍,国产智能品牌中除却华为的高端产品具有一定竞争力,其他同等价格品牌的利益空间与发展空间减少。面对国产智能手机竞争乏力的状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首先是硬件升级,如电池续航、虹膜解锁、4K、双曲面屏幕等,其次是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从华为自主研发的麒麟芯片能看出,在生产研发能力方面领先于其他品牌具有绝对影响力,而小米通过对粉丝生态圈、饥饿营销等模式的模仿,在竞争后期难仔发力。因此,移动终端的发展最终需要自主创新技术的发展才得以实现。

  2.通信技术:寻求通信网络运营新模式

  随着我国宽带网络向社会各领域渗透,其地位和基础性作用已经为国家所重视。2015 年以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多个场合提出“提速降費”的要求。而“开展提速降费行动”也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被列入《中共中央关于定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速降费成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10]我国 4G 网络基础的建设与我国 4G 用户数量增长和用户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网速和资费两方面:网速方面,全光纤网络和 4G 网络基

 建尚未完善、骨干网容量、宽带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网络流量承载和分散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资费方面主要依靠三大运营商的营销政策和国家政策扶植,可以打破区域壁垒,引入市场竞争,逐步降低网络资费消费。

  商业化的网络运营模式是提升用户网络行为体验的合理化尝试。目前我国商业 Wi-Fi 运营商已超过 500 家,通过在人员聚集或流动性大的场景搭建商业 Wi-Fi,能够为用户提供免费的网络接入方式和良好的使用环境,同时吸引用户在指定区域停留,以达到运营商的营销目的实现双赢。

  3.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指导下的智能应用

  移动互联网中移动应用服务的升级离不开大数据技术的支持,通过大数据处理,能够利用移动应用 APP 运营过程中留存数据、第三方应用提供的数据访问接口以及社会化网络数据[11]对移动用户行为进行处理,从而达到对用户网络行为的预判和便利服务。

  大数据与移动应用相结合在用户体验方面有以下集中情况:在交通方面,高德地图能够提供路况实时监控查询、导航计算最优路线功能;在阅读方面,能够根据你选读某一类别信息的频率自动筛选同类信息为用户优先选择推送;在智能生活管理方面,通过穿戴设备等可感终端与移动应用进行数据连接,从而帮助用户管理自己的生活作息、运动方式、健康情况。“移动+应用+大数据”等同于智能化。

  在社会生产和经济领域方面,大数据技术指导下的应用服务能够真正得以突破。我们设想这样一种社会,通过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相结

 合,智能能够完全取代人工,仓储、物流、交通管理、建筑施工、农林牧渔、旅游等产业都能自动运行,人们可以充分利用智能应用,足不出户的完成日常生活的各项任务,构建一个完善的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网。

  三、结语

  中国移动互联网技术正以稳健的步调向前迈进,移动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但它的发展前景不止于此。未来的社会是信息化、智能化的社会,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是主要动力。只有突破自主技术研发的瓶颈,我国才能真正掌握好、利用好移动互联网这股“东风”,在信息时代迅猛发展。

  参考文献:

  [1]2015 年国内手机出货 518 亿部,

  [2]199IT 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中心:Canalys:2016 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 47 亿台增幅位居全球之首,

  [3]199IT 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中心:IHS:2016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华为居首 达 139 亿台,

  [4][10]潘峰,付有奇.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及业务发展[A].官建文.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20-134.

  [5]2016 年中国网络购物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6]2016 年 1 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市场份额统计分析.

 [7][8]王健.国产智能手机产业发展及困境评析[A].官建文.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35-147.

  [9]2016 年一季度中国各品牌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排名

  [11]杜璞.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应用现状与趋势[A].官建文.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48-159.

篇五: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加快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比较方便和快捷,在移动通信技术中加快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提高移动互联网技术促进其它领域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现在市场移动互联网产品非常多,必须对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技术不断更新,以适应社会发展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研究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对社会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更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 移动互联网概述在互联网 + 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了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具有移动性、多样性、便捷性、开放性、多样性及融合性等特点。根据其特点是把互联网与网络服务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型的网络。其发展经历一个过程从 2G、3G、4G、5G 等发展过程,每个发展阶段都需要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提高移动网络的发展过程,符合现代网络发展需要,智能手机的普及,对移动互联网提出新要求,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提升,对需要加强网络的发展与应用提高其实际性能,实现社会的多元化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其它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2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2.1 当前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经历一个历史过程,每个过程都有其代表的移动产品,国外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比我国早,在有些技术领先与我国移动互联网技术,但我国最近几年,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比较快,为其它领域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当前在全球范围内,都对于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了有效的开发和应用,通过对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们的交流和通信更加的方便,移动互联网将全世界连接成为了一个整体。但是当前在国内外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过程之中,仍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比如说传输时延较大和传输误码率较高的问题。正是由于传输距离较远以及传输的误码率较高,所以就十分容易使得移动互联网中的数据链路资源十分容易流失,从而使得移动网络通信的时延较大,并且对于移动互联网的空间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使得传输协议的可靠性以及完整性遭到破坏。虽然在当前人们对于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了有效的应用,但是这些问题的存在仍然会对于用户的正常使用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有效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移动互联网技术是一种新型产物,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合理的引进移动互联网技术,其目标是提高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完善社会的发展需要。2.2 我国移动互联网技术存在的瓶颈互联网技术需要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完善与发展,需要提升其实际的应用能力,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让其成为互联网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虽然当前在我国移动互联网技术得到了有效的应用,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仍然存在着一些瓶颈,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和进一步发展都受到了阻碍。在现阶段,移动互联网技术对于的利用率并不是很高,所以说在移动互联网正常运行过程中,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所以如何提高能源利用率是当前移动互联网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移动互联网技术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与提高,适应现在社会发展对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需要,为其它行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3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3.1 安全性能的进一步提高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关注群众切身利益,网络安全的提高是技术的保障,安全性能的提升是保障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关键因素,必须提高移动互联网的安全性能,满足为其它行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现在网络安全问题很多,但必须提高网络安全性能,减少网络安全问题发生,通过先进技术,利用科学手段,提高其科技水平,促进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完善与发展。3.2 金融化发展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实现了与金融的融合,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移动互联网也进一步地实现了与金融业务的融合,所以在将来的发展之中,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就是金融化。当前手机银行、网上支付等都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金融化的发展为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方向,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业务的进一步融合,也将带给人们更多的便利,所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金融化发展也是其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总之,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关系到其它产业的发展必须提升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性能,能满足其它行业的发展,为其它行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影响其它产业的发展,研究移动互联网技术未来发展是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与应用价值。参考文献[1]黄天笑.智能手机 APP 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5(20).[2]张书铭,马亮.论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安全防御[J].通讯世界,2016(3).[3]李卓.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新通信,2016(15).[4]吕桦.论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J].中国新通信,2015(14).[5]张环宇,殷新兵.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平台[J].科技创新导报,2014(19).[6]文军,张思峰,李涛柱.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综述[J].通信技术,2014(9).[7]张扬军,宋健,崔勇移动互联网的技术优化与发展[J].中兴通讯技术,2013(6).[8]孟凡宁,丛中昌,黄志兴,贺楚瑜.移动互联网应用跨平台开发研究[J].移动通信,2013(13).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刘顺益(黑龙江省青年农场电业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0)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移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并且在各个领域中应用,为其它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为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保障,移动互联网技术是我国网络未来发展的主导地位,为其它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与保障。本论文主要从移动互联网概述、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移动互联网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进行阐述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希望能为研究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专家与学者提供理论参考。关键词:互联网技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167 · ·

篇六: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设计(论文)

  题目:

  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学生姓名:

 xxx 学

 号:

  班

 级:

 专

 业:

  指导教师:

  2012 年6 月

  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学 生姓名 :

 学

  号:

 班

 级:

 所在院(系) :

 指导 教师:

 完 成日 期:2012 -06-06

 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摘要

 从传统互联网过渡到移动互联网, 中国网络服务从“资源稀缺”走向“经济富足”时代,移动互联网这一新兴事物蓬勃发展, 移动平台正式进入大众市场, 成为了互联网企业掘金的又一大目标。

 但是目前来看, 尽管移动互联网领域内各种新领域不断被挖掘, 吸引了大量创业者和投资人, 但是其盈利模式仍然在摸索中。

 如何有效整合现有资源, 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 以创新的技术为依托, 通力协作, 打造新时代的移动互联网, 形成新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模式, 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之一。

 本文从背景、 现状及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对移动互联网进行分析, 研究如何更好的整合电信运营商、 内容提供商、 终端厂商等资源, 随时随地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 为用户提供便捷、 高效、 丰富的应用。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发展现状; 商业模式; 趋势

 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SPECT OF MOBILE INTERNET IN CHINA

 ABSTRACT

 Making the 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al Internet to Mobile Internet, China’s Internet service walks from “scarcity of resources” to “abundance of economics”. Mobile Internet, the newly sprouted thing, is flourishing. Mobile platform is entering mass market formally and becomes another large goal where Internet corporate believes the nugget lies. But for now, though all kinds of new field in Mobile Internet are dug, attracting plenty of entrepreneurs and investors, its profit model is under grope. How to integrate the existing resources, through user demand orientation, innovative technology and cooperation, forge the new age of Mobile Internet and form new development model of Mobile Internet, is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in this proje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Mobile Internet from the background, the status quo and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and studies how to better integrate the resources, such as Telecom Operators, Content Provider and terminal manufacturers. The diversified needs of the users can be satisfied whenever and wherever. The users are provided applications that are convenience, efficient and abundant.

 Key words:

 Mobile Internet; Development Status; business model; tendency

 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2 1.3 研究内容........................................................................................................................2 2

 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与趋势 ..............................................................................................3 2.1 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3 2.2 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分析............................................................................................4 3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分析 ..................................................................................................6 3.1 中国移动互联网业务模式分析....................................................................................6 3.2 中国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分析....................................................................................7 3.2.1 主要盈利模式......................................................................................................7 3.2.2 面临的问题..........................................................................................................7 3.2.3 应对的措施..........................................................................................................7 4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策略 ..................................................................................................9 4.1 技术策略........................................................................................................................9 4.1.1 网络接入的技术逐渐多元化..............................................................................9 4.1.2 移动终端的解决方案逐渐多样化......................................................................9 4.1.3 内容的制作更加多元化.......................................................................................9 4.1.4

 云计算布局出现..............................................................................................10 4.2 产品服务策略 .......................................................................................................................... 10 5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第 1 页 共 21 页

 1

 绪论

 伴随着全球 3G网络的商务用途的不断推进, 移动数据业务开始快速的增长。

 尤其是最近两年, 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竞争的加快以及日趋饱和的形势, 全球主要的移动运营商都已经开始重点推进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发展。

 传统的互联网业务在移动运营商等产业各方的积极推动下, 正在加速与移动通信网络融合, 形成移动互联网 。

 移动互联网可以在任何时间、 地方以无线方式接入, 从而通过移动终端实现在互联网上的数据共享和传输。

 3G网络的商用规模不断扩大以及 4G网络的研发, 会给移动互联网提供包括手机电视、 高速上网、 可视电话等多种服务和更高的移动传输速率。

 未来十年, 互联网的主题是把分立的不同的功能重新融合在一起, 实现社会化、 人性化、 个人化的要求。

 移动互联网由于移动终端的专属性和私密性, 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和迅速, 基于用户的平台融合将是大势所趋。

 [1]在移动互联网被普遍看好的今天, 大量创业者、 互联网从业者甚至是传统领域的企业都在积极进入, 激烈的竞争将在带来成功者的同时, 也将伴随着大量失败企业的陨落。在投资热度的背后, 必要的风险和一定的泡沫仍然存在, 行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移动互联网不是在原有生态系统中引入一个新的竞争者, 而是创造了一个新的生态系统。

 1.1 研究背景 2009 年中国步入 3G网络新时代,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 中国第三代通信网络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通信条件。

 终端方面, 苹果公司的iPad 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无限联想和憧憬, 而从模拟制式通信手机到搭载操作系统和宽大屏幕的智能手机, 终端性能在整体上不断提升, 在价格上却更加经济, 终端的快速发展似乎预示移动互联网时代真的已经触手可及 。

 近几年来, 中国移动互联网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这不仅体现在用户规模持续地快速增长, 也体现为移动互联网产品和应用服务类型不断丰富。

 更为重要的是, 移动互联网企业已经开始进行区别于传统互联网的运营模式探索, 产业链和产业格局均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这些变化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发[2]

 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第 2 页 共 21 页 展意味深远。

 我们有理由相信,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正在发生着令人激动的变化, 而这些变化最终将推动移动互联网产业健康、 快速发展。

  然而与此同时, 有一点重要的事实我们不能否认, 那就是移动互联网产业格局的变化具有深刻的创新型意义, 但格局的变化同时还具有创造性毁灭的特点。

 对于已经、 正在和正准备进入这一高速增长经济发展领域的企业而言, 对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进行宏观层面的概览, 理解整个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逻辑, 并对移动互联网业务体系、 产业竞争格局进行掌握, 对于企业更好地进行产业价值发现、 制定贴合产业实际的发展策略,并最后在产业发展中成长壮大, 具有重要作用。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虽然移动互联网发展非常迅速, 但移动互联网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在网络技术、 应用技术等方面还不太成熟, 带宽和应用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运营力不高, 部分增值服务商利用移动互联网传播不良信息现象特别突出, 严重影响了产业的健康、 持续发展, 本文针对诸如此类的问题展开研究, 通过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趋势以及商业模式的研究, 探讨如何整合电信运营商、 内容提供商、 终端厂商等资源, 满足用户需求, 以及未来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上的各方, 到底应该怎么走?

 通过对中国移动互联网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的研究, 目前中国移动互联网最关键的问题是商业模式不够清晰, 也没有一个比较规范的解决思路, 因此要求产业链上的各方,必须以用户需求为导向、 以创新的技术为依托, 通力协作, 为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开创一条独特的商业模式, 对打造新时代的移动互联网具有重要意义。

 1.3 研究内容 出于对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需要以冷静的头脑去思考这个新兴产业未来到底应该走向何方? 将采用何种商业盈利模式以及发展战略, 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大道, 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其次对其未来的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最后对未来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展望, 从这些方面找出最适合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道路, 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第 3 页 共 21 页

 2

 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与趋势

 2.1 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 2011 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 393.1 亿元, 同比增长 97.5%。

 艾瑞咨询分析认为, 2011 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快速增长主要受益于移动电子商务的大力推动。

 在外部环境上, 移动互联网网络环境有所改善, 手机用户规模快速增长, “无线城市”正在积极打造; 在内部因素上, 移动互联网的参与者众多, 移动营销、 移动游戏等细分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细分领域之间相互促进, 共同增长。从增长率上看, 2012 年的增长率将达到 148.3%, 移动互联网将迎来一个爆发点, 而主要的刺激因素仍然是移动电子商务。

 中国移动互联网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这不仅体现在用户规模持续地快速增长, 也体现为移动互联网产品和应用服务类型不断丰富上。

 除此之外, 借助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 一些以前用途并不广泛的技术开始大派用场, 比如说二维码技术及 AR 技术。从应用的类型来看, 很多服务为传统互联网相关应用服务在移动互联网的延伸, 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移动互联网的特有应用, 移动互联网创新应用层出不穷。

 (1)

 目前移动互联网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商业模式不清晰。

 “终端+应用”成为产业链各参与方较认可的一种运营模式, 主要包括付费下载和“免费+广告”两种, 由于中国消费者在互联网时代形成的消费理念与免费习惯, 导致在欧美发达国家以下载收费或应用收费为主要盈利模式在中国本土化的进程中却遭遇到了尴尬。

 在这种背景下, 移动应用免费下载+广告植入模式, 就成为解决商业模式的利器。

 移动广告会在未来两年进入井喷阶段, 并对传统互联网形成强有力的冲击。

 当然移动广告面临很多挑战:

 表现形式还需要不断创新; 优质媒体数量不够; 核心价值不清晰; 没有盈利; 广告平台同质化严重;行业分工开始出现。

 (2)

 智能终端普及范围不够和渗透率低...

篇七: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动互联网——未来十年的 ICT 增长点

 发布时间:

 2011. 07. 28 11: 05

 来源:

 赛迪网-赛迪顾问

  作者:

 赛迪网-赛迪顾问

 【赛迪网讯】

 发轫于 2000 年, 从 wap 应用起步的移动互联网,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 随着 2009 年我国移动通信 3G 网络的应用和互联网 Web2. 0 时代的到来, 未来十年, 移动互联网将会在 ICT产业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本文拟从移动互联网的规模和现状、 趋势与发展以及预测及建言等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1.

 移动互联网的规模和现状

 近年来, 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 首先体现在用户数目和收入规模持续增加。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发布的《第 26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表明, 到 2010 年 6 月份止, 我国手机上网用户数达 2. 77 亿, 占全部手机用户数近四成; 半年内新增手机上网用户数 4334 万, 增幅为 18. 6%。

 移动互联网的收入规模继 2009 年达到 112 亿的基础上, 2010 年的收入会超过 150 亿元。

  其次, 在业务方面, 表现出商务化程度有所提高、 娱乐化优势继续保持、 沟通和信息工具价值加深和应用商店模式开始风行的特点。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移动电子商务在 2010 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随着央行于 6 月 21 日颁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 , 明确

  了第三方支付的身份和准入门槛, 运营商、 银行机构和第三方支付厂商各自动作频频。

 中国移动入股上海浦发银行, 获得进入支付领域的资格; 中国银联联合 18 家商业银行、 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和手机制造商等成立移动支付产业联盟; 国内第三方支付巨头 YeePay 易宝并购位于成都的西部支付网拉开了行业洗牌的帷幕……而音乐、 文学和游戏为代表的移动娱乐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 四川的中国移动音乐基地 2009 一年为中国移动贡献了 220 亿的收入; 继汉王之后, 盛大挟其在网络文学的优势也推出了电纸书, 三大运营商也已推出或者准备出其电子阅读产品。

 即时通信(IM)

 、 移动社区、 位置服务等沟通和信息工具日益普及, 目前移动 IM 活跃用户已达 1. 62 亿人, 手机浏览器用户数也逾亿人, GPS 手机也越来越多。

 应用商店(Appstore)

 这种业务模式越来越受到青睐, 中国移动去年发布的 MM(Mobile Market)

 平台, 2010 年预期用户超 1000 万人, 产业链价值过百亿。思凯、 诺基亚等平台和手机厂商都有自己的 Appstore。

 总之, 业务种类丰富化、 服务内容深入化已成为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主要特征。

  另外, 在平台方面, 随着 2009 年 3G 通信网络建设的展开, 带宽状况大为改善; 以手机为主体的硬件终端保持了增长势头, 2009 一年生产手机 6. 19 亿部, 占全球产量的 50%; 智能手机和功能手机各放其彩, 其中智能手机所占比重逐渐上升, 但是功能手机由于其价格低廉、 简单易用依然得到市场青睐。

 目前主流的手机操作系统有基于MTK 的 Java 平台、 Symbian、 Windows Mobile、 Linux、 Android、 OMS、

  Mac OS 和 Brew 等, Java 平台由于功能手机的巨大存量占据操作系统份额首位; Symbian 借诺基亚占得第二位; Brew 平台则凭借高通在 C网市场的垄断优势名列第三。

  虽然移动互联网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 但是仍然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目前移动互联网应用主要是在包括 2. 5G、 2. 75G 的 2G 网络上运行的。

 只有不到 10%的用户使用 3G 网络上网; 智能终端昂贵, 大量应用是功能手机加 wap 上网, 用户群低龄、 低学历、 低收入现象明显, 七成用户 ARPU 值低于百元; 盈利模式尚不成熟, 很多企业处于“赔本赚吆喝” 的状态, 例如主推基于 MTK 操作平台的思凯在 08 年以前都处于亏损状态。

  2.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趋势

 今年年初, 著名的科技博客 Techcrunch 预测了 2010 年十大重要ICT 技术, 大部分涉及到移动互联网领域。

 在未来两三年, 我国将生产占世界总产量 70%左右的手机, 手机用户将接近 10 亿。

 面对如此规模巨大的市场, 随着技术的演进, 移动互联网必然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从而成为未来 ICT 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平台。

 针对网络平台, 随着 3G 网络的进一步优化和未来TD-LTE 和 WiMax 等 4G 技术和标准的完善, 未来移动通信的带宽将比现在大很多, 目前基于 wap 应用的移动互联网模式将不存在, 进入基

  于 www 的真正移动互联网时代。

 针对硬件平台, 目前的智能手机大都在 1500 元以上, 高昂的价格限制了其普及应用; 随着未来单芯片解决方案等技术的发展, 有望在一两年内出现只有几百元的智能手机,这将极大地刺激用户从功能手机向智能手机过渡; 至于操作系统平台, 去年谷歌推出的 android 手机操作系统, 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希望胜出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 而中国移动也推出了基于 android 内核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 OMS。目前主要厂商的手机操作系统有近十种之多,除了苹果 MacOS 是封闭的外, 几乎其他所有的操作系统都是开放的,开放性已经成为操作系统平台的共性。

 开放性不仅体现在操作系统上, 很多传统的互联网厂商, 例如百度、 谷歌、 腾讯 QQ、 开心网等,都开放了自己的平台产品; 这种开放性将平滑移植到其移动互联网产品中。

  其次是业务。

 在未来带宽变宽的形势下, 视频下载和视频通话类应用必然将得到普及, 尤其是目前在互联网上非常流行的视频下载类内容将在移动互联网风光再现。

 软件商店、 应用仓库这种模式将变得非常普及, 百度、 google、 腾讯、 思凯、 沃勤等都在搭建第三方应用平台, 而中国移动对其应用商店 MM 商城更是提出了“100 万个开发者、 1000 万个用户使用、 1 亿次下载量” 宏伟年度目标; 随着软件商店的发展。

 “先试用, 后收费” 的本土化软件商店计费模式逐渐显示其生命力。

 而移动电子商务方面, 不同于运营商控制的日本模式和appstore 主导的美国模式, 将会出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模式——这一模式将厘清运营商、 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商的分工和角色, 从

  而使得移动支付变得普及, 未来无论是手机话费充值、 信用卡还款、缴水电费、 订机船车票, 还是坐公车、 看电影, 或者购物, 一部手机将全部搞定。

  随着带宽、 智能终端和电池续航力的持续优化和未来移动应用程序的极大丰富, 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必将到来。

 下面试举几个未来有生命力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加以说明:

  云存储。

 谷歌等大鳄针对企业级存储市场已经布局已定; 但是针对个人用户的云存储服务, 进入门槛不高, 收费模式也较成熟。

  网络即时通信(IM)

 。

 可植入式 Web IM 突破了了浏览器和 IM 的局限性, 继承了传统 IM 的优点, 同时又在开放的网络人际传播上做出了创新的贡献, 为网站本身带来流量价值。

  云曲库。

 220 亿元的中国移动音乐基地年收入让大家意识到了网络音乐的威力。

 随着资费下降、 用户增多, 云曲库模式值得关注。

  移动购物。

 以日本为例, 日本的大型电子商务公司 Rekuten 移动电子商务收入已占全部电子商务总收入近两成。

 未来的移动购物, 值得期待。

  位置信息服务。

 定位服务用途广泛, 几乎和其他每种移动应用都有关联, 位置信息服务蕴藏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3.

 移动互联网的预测及建言

  工信部副部长奚国华的在 2010 互联网大会上的讲话指出; “随着 3G 的发展和移动通信及 WEB2. 0 技术的提升, 移动互联网必将成为一个更大的新兴市场。

 ”

 UC 科技 CEO 俞永福提出, 未来十年将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黄金十年。

 而前谷歌中国总裁、 创新工场总裁和著名华裔科学家李开复更用其投资动向证明了他对移动互联网的深切认知:

 李在迄今所投资的全部 9 个项目中, 移动互联网项目占了 7 个,剩下 2 个则为和移动互联关系密切的电子商务。

  未来十年巨大的 ICT 发展机会就在眼前, 那么作为行业管理者、地方政府以及相关企业该有何种动作呢?

  作为行业管理者, 应该制定出指导性建议、 规范性文件, 以明确产业格局, 从而保证移动互联网这个新兴的 ICT 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对于地方政府而言, 应该首先了解移动互联网的产业链生态, 把握产业链的增长点和赢利点, 瞅准产业发展机会, 根据地方优势突入产业链分工, 为移动互联网厂商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从而为一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作为未来有志于逐鹿移动互联网这一蓝海的企业, 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把握动态, 掌握先机。

 作为未来新兴的 ICT 增长点, 移动互联网产业局势变化多端, 盈利模式千差万别, 曾经的王者可能成为吴下阿蒙, 以往的无名小辈更有可能独领风骚。

 在产业变动和迁移的过程中,

  相关企业时应时追踪产业发展动态, 深刻理解产业格局, 最后形成对产业发展和细分业务发展前瞻性的预测和判断, 这样才能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中占得先机。

  勇于创新, 适时切入。

 创新是移动互联网的生命, 没有创新势必无法在这一波产业增长中站稳脚跟。

 但是创新并不意味着完全只是标新立异, 也并不只是高科技创新。

 本地化创新就是一种有生命力的创新模式:

 针对本地用户的应用特点, 开发出适用本地的有生命力的新业务类型和产品形态也是创新。

 例如, 一般认为山寨机完全是低成本复制品, 和创新无关, 但是针对其主要应用于嘈杂的户外工作环境的特点, 设计出 8 喇叭超大音量的手机产品, 并得到用户喜爱和认可,这种创新就是典型的本地化创新。

 另外, 融合也是创新, 融合后所催生的新应用将是一大类创新的来源。

 在操作系统、 客户端、 甚至是输入法内集成各种应用, 提升用户体验从增加用户黏性, 也是一种创新。有了创新产品后, 把握时机适时切入就变得重要, 移动互联网时代必将是快节奏的, 时机稍纵即逝, 容不得“一慢二看三通过” 。

  找好方向, 合纵连横。

 移动互联网企业的业务发展方式大致有两种:

 一种是掌握平台, 门户为王。

 任何能够运行第三方应用的软件都可以成为平台和门户:

 浏览器、 操作系统、 IM 客户端、 移动支付客户端、 输入法, 不一而足; 抓住了平台就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的入口。第二种是细分市场, 精准营销。日本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 NTTDoCoMo将其移动互联网业务品牌 i-mode 细分为 i-appli、i-area、i-motion、

  i-shot、 i-motional、 i-channel 等 6 个子品牌, 分别提供不同的服务; 中国移动八大业务基地多少也有些 i-mode 的影子。

 瞄准目标人群, 做精做深入业务, 也是移动互联时代的发展良方。

 合纵连横的主要方式是联盟和产业链延伸。

 产业联盟可以较快地帮助企业借力联盟伙伴进入角色, 谷歌借助摩托罗拉和 HTC 炒热 Android 手机操作系统就是成功的例子。

 产业链延伸既可以用来发展当前主业, 也可以进行产业迁移。

 “模仿大师” 腾讯就是产业链延伸的典范。

  未来十年将是移动互联网大发展的十年, 机不可失, 时不我待,面对如此巨大的移动互联网机会, 相信每个有准备的参与者都会拿到属于自己的那块奶酪!

篇八: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研究 ·168· 分析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柳昊彤 辽宁科技大学,辽宁 鞍山 114051

  摘要:我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便利与丰富了人们的网络生活。但是就我国当下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来说,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文章就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724.6;F832.33

 文献标识码:A

 1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

 1.1 业务形式不明显

 为了使得网络服务所具有的特殊性能够得到保证,固定网络的移动化成为了发展的主要方向,PC 业主也开始投入到移动互联网的建设中。在现阶段,移动互联网呈现出的主要性质是娱乐,而且显得较为单一。市场发展的速度持续加快,娱乐产业所具有的特殊性是一定要重点关注的,同时要对移动互联网将来的发展趋势有清晰的认知,进而将固定应用程序予以明确。当然,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娱乐性也会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1.2 区域发展形势差异比较大

 在不同的地区中,经济、政治、社会等因素均是有一定差异的,而这对移动互联网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其发展也出现了差异。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中,网络技术有着很多的类型,而且应用范围也是较大的,而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中,互联网技术则未能得到合理应用,这样一来,地区间就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比方说,我们国家的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出现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

 1.3 功能型需求亟需发展

 移动互联网、固定互联网在本质方面是有一定区别的,但服务内容是大致相同的,所以从网络需求角度来看,不是存在差异的。当然,主流服务的类型是多样的,若想能够使得服务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就必须要依据固定体验模式来展开实践,否则就会使得功能出现显著的差异。因此说,必须要对应用背景予以优化,要对服务类型进行更新,确保文化需求能够得到切实满足。

 2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行业应用现状

 2.1 资讯传播

 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能够使得新闻传播真正实现即时性,社会中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能够在第一时间为大众知晓。将大数据筛选技术所具有的辅助作用发挥出来,新闻订阅就能够更符合用户的阅读需求,新闻信息与用户的兴趣点真正吻合,这样一来,新闻传播就能够呈现出定向式特征。另外来说,在得到移动互利网技术的支持后,还能够将对各个地方的交通信息进行有效的传送,广大用户只要通过车载导航系统就能够对实时路况有清晰的了解,这样就能够在出行前完成好路线规划,如此一来,行驶效率也就能够有大幅提升。

 2.2 娱乐服务

 移动网络升级后,人们可通过移动终端设备来享受更为多元的媒体服务,除了可以在线阅读、播放视频之外,还可通过微信、QQ 等和外界进行信息交流。

 2.3 生活服务

 在人们的生活中,移动互联网技术得到了普遍应用,并使得生活方式出现了很大的改变。通过移动互联网,我们能够对一些与生活相关的信息进行查询,这样就使得生活的便捷性有大幅提升。另外来说,我们国家已经建成了交通网络购票系统,这样一来,人们只需要利用移动客户端就能够通过网络对日期、车次、价格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查询,并按照自己的实际需要从网上购买车票,如此就使得购票变得更为容易。除此以外,移动互联网技术越发成熟时,各种智能 APP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利用 APP 就能够在线进行学习、工作、购物等,生活的多元化、智能化切实提升,人们各方面的生活需要得到了切实满足。

 3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3.1 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智能化技术的结合

 如果想要互联网技术能够更好的发展,就要把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智能化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发展,现在科技发展的速度太快,对于机械设备和网络信息技术来说,自动化和高度集成化这些代名词已经不能满足,还要加上智能化技术。这样的结果已以说明一个问题,就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结合必将成为以后发展的主流趋势。随着现在的科技水平逐渐上升,对于以前的信息传输来说就是全方位的服务,而对于现在来说,就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的相关工作人员,就只能是把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智能化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进行发展,对于信息传输来说,也一定要在保留原有的技术特点在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进一步的扩大互联网的结构,这样就可以让数据的安全性得到提高。

 3.2 移动互联网技术与精确定位技术的结合

 对于移互联网技术以后的发展来说,我们也一定要把互联网技术与精确定位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进行发展,因为,经过我们多方面的调查得知,对于以后来说,移动互联网所具有的追踪功能、定位功能必然能够得到切实的完善,准确性能够有大幅提升,而且应用的实效性也会得到提高,所以说,必须要将移动互联网技术与精确定位技术予以有机整合,这样方可使得互联网技术所呈现出的准确度得到切实的加强,而且还可使得互联网的技术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在现阶段,很多的专业人员正对精准定位技术展开深入的探究,从研究所得的结果来看,很多的定位技术都会在某种程度上进行重叠,所以,我们一定要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感知定位能力进行有效的加强,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要把网络定位技术与网络的信息技术进行结合,与此同时,还要保证用户得到的信息是准确的和安全的,这样的发展不仅可以把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交流方式提高,还可以让定位技术更上一层楼。

 3.3 移动互联网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

 想要让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将来更好的发展,还有一点是我们必须要做的,那就是要把移动互联网技术与物联网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发展,把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然后形成一种物联网技术,这也是现在 IT 行业将来要重点发展的,不断把物联网技术进行加强,对其进行不断完善,不仅是以后发展的趋势,也是符合目前人们新需求的一种手段,物联网技术不仅仅是要对网络信息进行采集,对移动终端进行识别,还要对主要的环节进行不断优化,从而达到其综合配置的科学运用。

 结语:总之,移动互联网技术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我国当下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未来发展趋势大好。因此,我们要看清问题,找准发展方向,促进我国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凌云.刍议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发展[J].科技风,2018(17):77. [2]杨晓锐.浅谈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热点业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8):91. [3]张书铭,马亮.论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安全防御[J].通讯世界,2016(03):88.

篇九: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10日消息, VAS 2009“第八届电信业务暨绿色移动应用高峰论坛” 于2009年6月10日——11日在北京京都信苑酒店召开。

 本次论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主办,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增值服务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绿色手机文化建设联盟联合承办, 中国电信、 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以及Tom、 空中网、 掌上灵通、 因特瑞思等为特别支持单位。

 以下是艾瑞咨询集团行业研究部经理陈东演讲实录:

 陈东:

 从08年开始移动互联网领域成为我们重点研究的领域之一。

 今天的话题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是结合过去一年我们从咨询的角度搜集一些数据, 与大家分析一下现在发展的现状。

 大家都清楚从09年初, 3G牌照发放了, 这标志着3G时代到来, 我们是研究传统互联网的, 我们会用百度的指数和Google, 从09年到现在, 这些关键词的搜索量来看, 已经成为目前最关注一个主流。

 我们09年我们与互联网相关的企业沟通和交流, 大家普通对移动互联网领域比较乐观, 同时又一些疑问, 有一些疑问是共性的。

 比如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的差异在那里, 比如这些主要参与者竞争关系怎么样, 未来向什么方向发展,未来移动互联网中的那些环节是主导了发展。

 在短期内我们没有明确的方案, 至少有一点是比较清晰的。

 比如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各个环节, 内容信息服务提供商和终端厂商, 大家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大背景下有优势。

 我们看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概况, 这是艾瑞对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定义。

 我们定义分两部分, 一个是广义层面, 是指用户可以使用手机、 笔记本等移动终端通过协议接入互联网, 狭义上是用户使用手机终端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访问采用Wap的网站。

 下面这个图是描述了大致的背景, 目 前有三大主体是材料主要部分, 一个是运营商, 另外是信息服务提供商, 还有新的一块是终端厂商。

 我们看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这个概念叫门户模式, 这是怎么理解的呢? 我们发现从传统互联网的发展来看, 传统互联网发展的早期有许多的因素是阻碍中国互联网的发展。

 比如我们当时带宽是有限的, 应用服务比较单一的, 但是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 包括网络需求在向多元化发展, 作为传统的互联企业, 不断进行网络应用的创新和尝试, 在众多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尝试前提下, 对这种门户的模式已经成为目 前中国传统互联网市场的主流商业模式。

 对于移动互联网而言, 我们也在思考, 我们在早期对传统的互联网市场研究比较透, 传统互联网的研究方法是可以应用到移动互联网上的。

 我们发现门户类的模式也同样适用于移动互联网各个层级, 这个门户模式是更加广义的概念, 这就是我们传统理解的门户模式。

 这是基于多元化的用户需求所整合的多产品线的矩阵模式, 是这样的方式。我们简单地梳理了一下目前移动互联网市场可能产生的商业模式来看。

 我们大致

 简单分三类, 这三类正好对应目前市场上三个主要的参与者。

 对移动运营商而言, 对现阶段互联网的价值链有很强的控制力, 对他来说是目前采用平台加服务的模式。

 比如像日本的DoCoMo, 以及移动梦网都是向这个模式发展。

 对终端厂商而言, 从某种意义来讲, 终端厂商相对其他的参与者更贴近用户,他对整体需求的把握感觉更好, 对他来说采用是终端加应用的方式, 代表是如iPhone等。

 另外一种是软件加服务, 一些传统的老牌互联网企业, 像腾讯等, 同时也包括新兴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像UCweb, 以及3G门户等等。

 接下来与大家分享艾瑞在移动互联网方面的数据, 让大家有直观的认识。

 我们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发布中国移动互联网研究市场的报告, 我们用两个数据。

 通过行业访谈和内部的数据测算, 初步计算一下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08年达到84亿规模, 如果我们剖析一下构成, 目 前是以流量费和信息费为主, 像Wap网站和游戏新模式, 这种占比比较低。

 我相信随着3G的发展, 这种业务在未来会逐年增加。

 我们再从用户的角度再看一眼, 不同的厂商对移动互联网的定义不同, 我们的定义是指在一个季度之内至少登录一次无线互联网, 08年在9800万, 并且未来几年的复合增长率应该在30%以上。

 换句话说, 无论从市场规模的角度还是从用户规模的角度来说, 我们都会发现其增速是在远远高于传统的互联网。

 接下来我们从运营商的角度来看一下运营商理念的营收构成的变化, 我们可以看到从04年到08年以来, 目前语音业务依然是运营商的主题业务, 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对增值业务, 实际上得到快速的发展, 现在也是运营商提高自身用户贡献值的要素。

 我们看具体增值业务这块的比例构成怎么样? 我们发现一个特点, 短信等传统的增值业务成长受限, 像Wap网站未来可能成为一个大的亮点。

 运营商增值业务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另外我们看几个细分行业, 也与大家分享一下, 分享一个观点, 娱乐休闲仍然是移动互联网的主流需求。

 这与传统互联网发展需求演变是一致的。

 手机网、 移动搜索、 电子商务, 预期我们都是比较乐观的。

 手机网络在09年达到18亿等, 与传统网络购物120亿相比, 我们的道路比较漫长, 但是我们的预期是相对比较乐观的。

 另外无线营销这块, 艾瑞一直在关注新媒体营销这块, 我们从08到09年与许多的广告主市场部门沟通, 我们发现手机作为新的营销载体, 已经逐渐纳入这些品牌广告主的视野中, 并且在未来的几年内很可能会成为这些品牌广告主进行新媒体整合营销的重要模块。

 我们相信随着广告主的认知度不断提升, 包括无线营销的手法, 包括技术的不断升级和推进, 无线营销市场在未来几年可能有快速的增长, 可能也是爆发式的增长。

 我们从商业模式地角度看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 我们也是研究机构

 做了调查, 我们从用户的角度看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的态势怎么样。

 我们根据最新的数据调研, 相比传统的结构, 目 前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呈现非典型的特征, 年龄、 学历呈现双低局面, 无收入群体和低端群体是目前的主流群体, 目前男女性别分别比例是不均衡的, 地域分布也不平衡。

 所以对移动互联网的从业人士来讲,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拓宽用户市场, 如何能够使我们的用户由认知、 尝试到最终产生黏性, 如何挖掘细分用户的习惯, 这是我们当前要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

 另外我们从手机上网网民行为特点上看, 有什么趋势呢?

 第一个手机网民上网频率非常高, 黏性非常大, 接近七成网民平均每周手机上网的天次是5到7天。

 从对用户需求的角度来看, 我们发现手机网民对新闻资讯需求高, 68. 3%的网民察看新闻资讯是其访问移动互联网的主要驱动因素。

 这是现阶段的。

 我们明显发现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网民需求发展阶段不一样的, 传统互联网经历早期发展的阶段以后, 网民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比如对游戏、 视频的需求比较高, 但是目前移动互联网的网络需求相对来说比较单一。

 另外, 我们从人群属性的角度来看, 我们也发现和不得不承认, 目 前手机用户网民的主体网民呈现三低的特征。

 从年龄的角度来说, 大家看到蓝色和绿色的部分是代表移动互联网的上网主体, 这部分对应的年龄是24岁以下的人, 从收入的角度来说, 绿色、 蓝色、 黄色的部分是代表了上网的主体, 但是其对应的收入是代表没有收入, 一个是1000以下, 还有一个是1000到2000元。

 另外从学历的角度来讲, 这三个属性也有逻辑关系, 绿色和黄色的部分是指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

 我们不得不总结的是。

 从现阶段如何关注用户需求主体的同时, 挖掘潜在消费群体, 他们上网的原因, 使用的习惯, 以及细分消费者对手机上网的态度, 这是我们需要探讨的, 以及参与者需要看到的问题。

 最后, 与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从报告里面提炼几个趋势, 这是未来几年移动互联网可能发展的趋势。

 第一个趋势是移动互联网要先阶段性增长。

 移动互联网发展由窄带想宽带演进的过程中有若干个阶段, 不同的阶段网民的增长速率是不一样的。

 现在随着3G普及率的进一步提升, 包括3G终端价格进一步下降, 运营商开始有意识将2G用户向3G进行平滑过度, 在这个阶段, 我们认为这两年市场规模会出现阶段性平滑增长。

 到后期随着资费的下调和宽带进一步提升, 我们预计在未来几年会有爆发式增长。

 在4G的时候网民相对比较成熟, 从市场的渗透率和黏性角度来说市场是比较成熟的。

 第二个以用户为中心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方向。

 与传统互联网研究一样, 用户的需求决定了 未来的商业模式, 包括业务模式的变化, 你不是在教育用户, 而是要根据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更好地服务, 所以我们预期在未来几年之内, 移动互联网的市场可能由以运营商为中心, 逐渐过度到以用户为中心。

 第三个移动互联网形成三者竞争格局, 比如平台运营商包括内容信息服务提供商、 终端厂商, 尤其是终端厂商作为服务提供商, 在产业中的地位和角色将会凸显, 未来会形成三者竞争的局势。

 第四个是营收分享成为主要的模式。

 这需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有效竞争, 同时共同搭建和谐的产业生态系统, 这样的市场才能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能够共同把市场的盘子做大。

 第五个趋势是移动互联网业务呈现多元化和差异化的趋势, 这与我们刚才谈到第二点, 用户的需求决定未来业务发展的模式一样。

 无线营销市场这块在未来的三到四年可能会有一个突破性的增长。

 总结起来就是下面几个关键词与大家分享, 一个是渗透, 一个是竞争, 一个是融合。

 这是我今天与大家分享的主要内容, 谢谢大家。

篇十: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国互联网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一)互联网更加开放 1、企业之间联系更加紧密 随着我国互联网不断发展壮大,互联网开放趋势逐步加大。各大互联网公司之间开始交叉发展,每一个公司都不再是垄断发展。一是流量互换。大型互联网公司开始以平台自居,遵循流量交换的原则。以腾讯公司和京东公司为例,腾讯公司在与京东合作入股的时候,携带自身大量流量,开放了腾讯的滴滴、艺龙、微信流量入口,从而实现两个公司的双赢合作。滴滴融入微信和支付宝端口,从而获得了两个超级 APP 流量支持。二是内容扶持。以腾讯媒体平台、凤凰自媒体和今日头条这些公司为例,坚持以内容扶持为主的原则,以现金奖励和优先选送的方式引导发布者撰写优质文字,这种双赢模式同样获得了内容生产者的高度认可。

 2、互联网形成了产业链条 互联网具有加强的带动作用。一方面,互联网帮助政府梳理公共服务能力和公共治理水平,推动政府政务公开化。另一方面,互联网带动了新业态发展,帮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物流、交通等相关行业发展。互联网在利他的同时,也带动了运营商与基础网络建设之间的发展。

 3、国内外联系更加密切 随着我国互联网发展,国内外联系日益密切,我国互联网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正在逐步与国际对接。其中互联网核心技术、传输技术

  等开始有条件的进行共享,对我国互联网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二)网商日益主流化 1、网商成为新业态 2003 年网商社会认可度不是很高,处于发展初期。2004 年到 2007年我国网商发展速度迅猛,从边缘化向主流化迈进,在这一阶段,网商被小一部分网民所认可。2007 年以后,网商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新的销售模式。在经过原始积累之后,大量电子商务企业百花竞放,传统企业也大量开始涉足电子商务领域。随着电子商务当量的增加,最终成为了行业主流。

 2、电商格局确定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市场份额的划分,我国电商市场格局基本形成。其中以淘宝、天猫、京东为代表的综合电商,凡客、唯品会为代表的垂直电商,饿了么、美团网为代表的外卖电商,以优信、瓜子二手车为代表的专业卖车网站,以汽车之家、易车网为代表的汽车资讯网站,以 58 同城、百姓网为代表的当地生活服务类网站等,大多数电商企业明确了自身定位。

 3、电商体量增加 随着电子商务市场爆炸式增长,电子商务外包行业也开始崭露头角。根据 2017 年中国电商研究报告显示,电子商务总体当量已经开始实现有十万亿向数十万亿的增长,伴随着电商行业的迅猛发展,电商服务商开始走到前面,形成了新兴的行业群体,既可以为商家提供装修、托管服务,也可以提供数据分析、物流统计等专业服务。

  (三)网络日益娱乐化和实用化 网络娱乐化和实用化倾向越发明显。一是网络文学和网络游戏不断增加。我国互联网网络文学和网络游戏公司层出不穷,部分网络文学公司和网络游戏公司盈利大幅增加。通过电脑客户端和手机客户端阅读小说和玩游戏的网民不断增加。二是网络视频娱乐化。随着众多网络视频公司购买视频版权,通过互联网观看电影、电视剧、动漫等网民不断增多。三是网络娱乐资讯传播快。我国网民通过互联网了解娱乐资讯人数增加。四是纯娱乐性软件增多。电脑客户端和手机客户端娱乐性软件增多,以南抖音北快手为例,观看人数不断增加。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网络娱乐性将是网络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五是智能设备开始大量应用。智能设备开辟互联网新市场。首先是智能电视开始发力。电视领域过去几十年一直被传统黑色家电厂商垄断。在技术进步、政策限制变动的背景下,互联网公司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智能电视的发展中来,为过去制造商主导的市场带来了新的思维,从产品、营销等角度促进了智能电视的发展。2013 年,以小米电视为代表的智能电视已开始抢占传统电视市场。其次是可穿戴式设备闪亮登场,软硬件一体化趋势显现。可穿戴设备,又称穿戴式智能设备,指经过智能化开发的穿戴物品,如具有拍照、摄像、录音、监测或者移动终端等功能的眼镜、手表、手链、鞋帽等。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高性能低功耗芯片成本的降低,可穿戴设备商用程度越来越高。2013 年,中国互联网公司开始商业化开发可穿戴设备市场:果壳电子发布了智能手表、智能戒指等四款产品;百度云联合

  第三方公司陆续发布了咕咚手环、inWatch 智能手表、MUMU 智能血压计和 Latin 体脂测量仪;360 则推出了儿童卫士手环等。

 网络实用化主要体现在网络对现实生活中的改变。第一,网络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共享单车的出现、共享汽车的出现、滴滴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对于坐火车出行的人们来说,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购票,不再限于火车站或者其他售票窗口。第二,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各种外卖软件解决了人们一日三餐的问题,各种便民软件解决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比如说支付宝的生活缴费功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第三,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微信、陌陌等多种社交软件的出现,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社交需求,不再局限于地域。第四,网络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过去人们习惯逛商场,现在热衷于网络购物,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第五,网络改变了人们的资讯方式。电子传媒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纸质传媒的依赖,人们了解资讯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四)风险投资注重盈利 随着电商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电商投资越来越大。网络风投更加注重资本的回收和盈利性,不再一味烧钱。尤其以 2015 年团购网站竞相烧钱为例,大部分团购网站在经历烧钱之后,处于瘫痪状态。2016年网络直播年,大批直播软件上马,风投蜂拥而至,最终只留下部分直播软件。随着投资者越来越理性,盲目烧钱模式将一去不复返。

  (五)互联网金融服务凸显

 互联网阶段一,主要改变信息连接,提供商情咨询。百度最初提供单一的搜索服务,腾讯 QQ 最初仅是一款聊天工具,门户网站网易、搜狐、新浪每日更新新闻资讯,慧聪网提供会议、工商业目录及黄页目录、市场研究及分析等信息服务,汽车之家提供经销商订购及服务。商业模式基本是通过广告、流量变现、竞价排名等方式实现盈利。互联网阶段二,开始切入交易场景,提供交易服务。阿里、京东进入 B2C 行业切入线上购物交易,新一批的互联网 B2C 新贵企业,如饿了么、滴滴、房多多、瓜子二手车、摩拜等创业伊始,便直接介入日常生活的交易场景,汽车之家、搜房网从 1.0 阶段进阶至 2.0 阶段,到 2.0 后汽车之家开始卖车,搜房网开始做房地产金融。第二阶段的互联网模式直接关联到金融,打通资金流,归属为支付型的金融模式。盈利模式通过交易收取佣金、资金沉淀形成收益等方式实现。

 互联网阶段三,围绕交易的线下供应链整合,在这个阶段,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结合更为紧密,互联网企业开始着重于改变一个产业的效率与成本。B2C 消费金融、B2B 供应链金融开始爆发,围绕的链条是场景、交易、支付、金融服务。因为涉及到后金融服务,风险控制成为 3.0 阶段的重要基石。2013 年,余额宝诞生,微信 50 支付功能推出,百度百发理财上线,这些新的金融形态,催生了“互联网金融元年”。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技术和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新兴的互联网技术以及“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与传统金融业态相结合,使传统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

  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具备互联网精神的金融业态统称为互联网金融。通过 2013 年发生在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的大事件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分为四种模式,第一种是人们最早熟知的、涉及银行体系的第三方支付模式,支付宝就是这种模式的代表。第二种是以阿里巴巴、京东为代表的电商介入金融领域所形成的金融模式。第三种是在线 P2P 模式,这种模式以拍拍贷为代表。第四种是服务金融机构的互联网企业。B2C 消费金融领域,拥有巨大流量,形成大数据征信优势的企业脱颖而出,蚂蚁金服的蚂蚁花呗、借呗,京东金融的白条、金条迅猛发展。B2B 供应链金融领域,拥有巨大撮合交易流量的平台企业,结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天然具备风控基因,在提供后金融服务方面优势明显,在 B2B 产业互联网蓬勃发展之时业务爆发,钢银电商、找钢网在钢铁电商领域快速发展。

推荐访问: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发展 现状及 互联网技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