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学性质,菁选3篇(完整文档)
碳的化学性质1 碳的化学性质之三 教学目的 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碳的化学性质之三。 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通过碳与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碳化学性质,菁选3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碳的化学性质1
碳的化学性质之三
教学目的
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碳的化学性质之三。
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通过碳与氧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不同,渗透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既决定于物质本身的性质,又决定于反应条件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重点难点
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碳与氧化铜、二氧化碳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分析。
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
教学用品
仪器:大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带导管的单孔塞、烧杯。药品:炭粉、氧化铜、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
附1:课堂练习一
1.碳原子的核电荷数是__,核外电子总数是__,最外层电子数是__。
2.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_,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动性__,化学教案《碳的化学性质之三》。
3.碳燃烧可以生成两种氧化物,__和__,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__和__。
4.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
A.O2 B.N
C.2H D.C
5.下列性质中,不属于碳的化学性质的是 [ ]
A.稳定性 B.吸附性 C.可燃烧 D.还原性
6.下列各组物质中,具有可燃性的一组物质是 [ ]
A.H2和O2 B.H2和CO2
C.C和H2 D.C和O2
附2:课堂练习二
7.写出碳分别跟氧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前者说明碳具有____性,后者说明碳具有____性。
8.已知碳的某种氧化物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该氧化物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
9.在C+CO22CO反应中,被氧化的物质是 [ ]
A.C B.CO
C.CO2 D.C和CO
10.试管中装有黑色粉末,加热后变成红色固体,同时有一种无色气体生成,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上述现象判断该黑色粉末可能是 [ ]
A.木炭粉 B.氧化铜粉末
C.二氧化锰 D.炭粉和氧化铜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6 6 4 2.稳定 增强 3.CO CO2 +2 +4 4.D 5.B 6.C
7.2C+O22CO C+CO22CO 可燃 还原
8.1∶2 CO2 9.A 10.D
附4:随堂检测
1.用墨书写和绘制的字画,年深日久也不易褪色,这是因为 [ ]
A.墨是黑色的,颜色深,褪一点色不明显
B.墨跟纸张发生了化学反应
C.字画上的墨迹干后,不易起变化
D.常温下碳(墨的主要成分)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变化
2.碳在氧气中燃烧 [ ]
A.只生成二氧化碳
B.只生成一氧化碳
C.既可能生成二氧化碳又可能生成一氧化碳
D.既不生成二氧化碳也不生成一氧化碳
3.在C+2CuO2Cu+CO2↑反应中,还原剂是 [ ]
A.CuO B.C
C.Cu D.CO2
碳的化学性质2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Ⅱ)
碳的化学性质
教材分析 本节课位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1的第二课时,上一课时已经学习了金刚石、石墨及碳60的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第二单元学生通过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已经知道碳可以和氧气反应,本课题将要对单质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进行更具体的学习,本单元的课题三还要学习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所以学好这一课可为今后的学习做准备,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本节课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稳定,高温下活泼。
⑵通过碳与氧气、氧化铜的反应,理解并掌握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⑶认识还原反应,了解碳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
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⑵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推测出反应产物,并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⑶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使学生养成辨证地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
⑵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
⑶通过对“碳的可燃性”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变化的内外因关系原理”的教育。
⑷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
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和还原性)
三、教学难点
对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探究、碳的还原性
四、教学准备
仪器:试管、酒精灯、网罩,带铁夹的铁架台、单孔橡皮塞、导管。
药品:澄清石灰水、木炭粉、铜粉
其它:火柴
五、教学过程
[引言]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碳的几种单质有不同的物理性质,是由于碳原子排列的不同。但是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碳的化学性质。
【屏幕投影】二幅古代字画和钻石的图片:
[学生活动] 学生欣赏
活动一、讨论与交流
[教师提问]人们用炭黑制成墨,用金刚石做成光彩夺目的钻石饰品。不论是文人的墨宝还是华丽的钻石都能保存多年而不褪色。这些事例说明了什么呢?
[追问]书写重要的文件资料时要求必须有碳素笔书写,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板书:(一)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屏幕投影】碳单质稳定性的应用图片
[讨论]是什么决定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的呢?
【屏幕投影】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过渡]如果升高温度,碳是否会发生反应?烧烤用什么材料?说明碳有什 么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 回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说出反应的现象,写化学方程式:
C+O2
【屏幕投影】煤气中毒的图片
[提出问题 ] 在过去条件不好的时候,冬季人们为了抵御严寒,常常在室内用煤炉烧煤取暖,但如果使用不慎,就会发生“煤气”中毒事件,你们能猜测一下“煤气”是什么吗?“煤气”又是怎样产生的?
[适时点拨]如果氧气的量不充足,碳燃烧就不充分,这时生成一氧化碳,同时放出热量。
点燃 (一同学上台书写化学方程式:2C+O2=====2CO)
板书:(二)高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1与氧气的反应
C + OCO2 ( O2充足)
CO (O2不充足) 2C + O点燃[提问]根据“煤气”中毒事件产生的原因,可采取什么措施预防此类事件发生呢?
[提问]碳能够与单质氧结合,那么碳可不可以与氧化物中的氧结合呢?例如CuO。如果能反应会生成什么物质呢?我们可以看到哪些现象,如何检验生成物呢?做这个实验,我们应该用哪种实验装置?我们需要哪些实验仪器?
活动二:活动与探究
(教师演示教材P107实验6-2木炭粉还原氧化铜。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及实验
现象。)
活动三、讨论与交流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发言
【投影】
(一同学上台书写化学方程式:C + 2CuO
板书:2与某些氧化物反应
C + 2CuO CO2↑) CO2↑
【强调实验注意事项】提问:为什么实验完毕后要先撤出导气管?为什么要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
[教师提问]请学生观察这个化学方程式,并提问。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分析、回答
[教师讲解]像氧化铜这种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氧化铜因失去氧变成铜,我们就说氧化铜被还原。是木炭使氧化铜失去了氧,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我们就说木炭具有还原性。
板书:3.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内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还原性:能夺走含氧化合物里的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教师提问]利用碳的还原性,说明碳具有哪项重要应用?
[学生活动]看教材后回答
请同学们写出焦炭可以在高温下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讲解]单质碳的还原性不仅仅表现在还原金属氧化物,还表现在可以还原非金属氧化物。如: CO2+C
活动四、总结反思。
[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练习:教材P109习题第2题(4)(5)(6),第4题和第6题。
活动五、课外作业《碳单质兄弟们的自述》为题写一篇小文章
板书设计 2CO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二、碳的化学性质
(一)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二)高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1与氧气的反应-----------可燃性
C + OCO2 ( O2充足)
CO (O2不充足) 2C + O点燃2与某些氧化物反应-------还原性
C + 2CuO CO2↑
3.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内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还原性:能夺走含氧化合物里的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碳的化学性质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稳定,高温下活泼。
(2)掌握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和还原性。
(3)初步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知道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性和还原性。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2)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单质碳的可燃性、还原性。
教学难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认识。
三、教学模式:
从常用的“启发——掌握”模式转变为“引导——探究”模式、“激活——同化”模式。
四、教学流程
五、教学工具:
演示实验仪器
六、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我们前面学习了碳的单质,现在我们来回顾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
[引入新课]这节课接着学习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思考]我国古代一些书画家常用墨,墨是由炭黑制成,书写或绘画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为什么呢?
[理论探究]请同学在黑板上写出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从碳的原子结构可以看出,最外层只有4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电子。所以在通常状况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利用这个性质,可以用墨汁或碳素墨水书写或绘制字画,年深日久都不会褪色。
[阅读]在常温时,碳的化学性质是不活泼的。碳受日光照射或空气接触,都不容易起变化。
[板书]
一、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稳定性)
[提问]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如果温度升高,碳的活动性
又如何呢? [板书]
二、碳与氧气的反应(──可燃性)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写出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1、碳的可燃性 C+O2
CO2(氧气充足)
[思考]空气污染物中有一种碳的氧化物,你们知道是什么气体吗?它是怎样产生的呢?
[讲解]当碳在氧气不充足时,燃烧会生成CO 。[板书] 2C+O2 2CO(氧气不足)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看出,当反应物的量不同时,生成物可能不同。例如碳与氧
气充足时,反应生成CO2,碳与氧气充足时,反应生成CO。
[提问]大家思考:
(1)这两个反应是不是氧化反应呢?
(2)这两个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吗?
[提问引入]在温度较高时,碳能够与单质氧结合生成CO2或CO,那么碳可不可以与某些氧化物中的氧结合呢?例如CuO。如果能,反应会生成什么物质呢?
[板书]
三、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 [展示实验仪器]
[演示实验] 氧化铜与木炭混合加热。[提问]我们需要哪些实验仪器?
1、边操作边讨论:气密性的检查、药品的取用、仪器的装配顺序及装配要点等。
2、引导学生反应物是两种固体物质,并需要加热,所以采用固固加热型的实验装置。
3、提示学生观察的重点:①反应物颜色的改变;②石灰水是否变化。
4、实验完成后,向学生展示实验结果。 [提问] 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反应产物是什么?
[学生]反应中看到有红色物质出现,说明有Cu生成;小烧杯中有气泡产生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
[板书] 书写化学方程式:2CuO+C 2Cu+CO2↑
[提问]在反应中,碳与CuO中的氧结合变成CO2。这是什么反应? [学生]氧化反应。
[讲解]CuO失去氧变为Cu,像这种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讲解]那么是什么物质夺取CuO中的氧,促使CuO发生还原反应呢?是碳。因此,
像碳这种能够夺取氧的物质叫做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另一方面,CuO提供氧,被称为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板书]
[讲解]可以看出,反应中如果存在得氧则必定存在失氧,即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必定同时存在。我们称整个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练习]
现代钢铁用焦炭从铁的氧化物矿石里冶炼出铁。即3C +2Fe2O3 4Fe+3CO2↑
工业上运用碳与二氧化碳来制造煤气CO。CO2+C 2CO(吸热反应)
↑C:得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发生氧化反应
CuO:失氧,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发生还原反应
[小结]
碳的化学性质:①常温下不活泼。②高温时活泼,碳具有可燃性与还原性。
[课堂训练]
1、写出由碳生成一氧化碳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和,前者表明碳具 有 性;后者说明碳具有性。
2、下列性质中,不属于碳的化学性质的是
(A)稳定性 (B)吸附性 (C)可燃烧 (D)还原性
3、下面关于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的说法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黑色粉末无变化,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有红色物质出现,石灰水无变化
C、有红色物质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黑色粉末和澄清石灰水都变红色
4、试管中装有黑色粉末,一种单质C和另一种物质D,加热后变成红色固体A,
同时有一种无色气体B生成,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上述现象判断:A B C D
推荐访问:碳化 性质 菁选 碳化学性质 菁选3篇 碳的化学性质1 碳的化学性质1和2 碳的化学性质活泼吗 碳的化学性质有哪三条
热门文章:
- 最新文明礼貌月活动策划,文明礼貌月活动方案(优秀1合集)(全文完整)2024-08-22
- 2023年医院护士面试自我介绍(优秀17篇)2024-08-22
- 2023年最新六年级自我介绍(汇总18篇)2024-08-22
- 学生会个人简历如何写(优秀9篇)2024-08-22
- 2023四年级学生自我介绍,四年级学生自我介绍(大全8篇)(全文完整)2024-08-22
- 房屋租赁合同书样本,房屋租赁合同书(优质11篇)【精选推荐】2024-08-22
- 设备租赁合同(通用12篇)2024-08-22
- 最新转让协议书才有法律效力(大全10篇)(全文完整)2024-08-22
- 2023海边捡垃圾社会实践报告,垃圾处理社会实践报告(优秀8篇)(范文推荐)2024-08-22
- 最新外科护士自我鉴定(实用18篇)202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