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优质公开课说课稿2篇
《七律·长征》优质公开课说课稿2篇《七律·长征》优质公开课说课稿 《七律长征》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七律长征》是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律·长征》优质公开课说课稿2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七律·长征》优质公开课说课稿
律长征》说课稿一、 说教材
《七律长征》是语文 A 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表现了红军藐视困难、勇敢战斗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阅读要求和本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三个维度”来考虑,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能正确读写“逶迤”、“磅礴”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3.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三个目标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的难点是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在确定了学习目标和重难点之后,我谈谈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
在这堂课中,我主要采用朗读体会法,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诗意,在读中感受毛主席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另外,利用创设情境法,让学生在历史情景中去诵读去理解。
三、说学法
在研读诗句,体会情感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长征的艰辛和红军战士藐视困难的精神;通过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影像资料感受长征的艰辛和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结合时代背景理解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下面我重点谈谈本课的教学设计 四、说教学设计:
(第一步)歌曲导入,交流资料
这篇文章是关于红军长征时的故事,因此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长征不过是一个遥远的故事。他们没办法真实地体会到长征时艰险的情景,因此我选择了用视频的方法去导入,让学生看一段关于长征时期的图片,听《长征》歌曲,使他们直观地去感受这长征带来的冲激。这样为学生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第二步)长征简介,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进入历史背景:“你都知道哪些有关长征的事?” 学生介绍有关长征的历史事实。
最后,教师边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边与本课相结合为学生介绍长征,这样利用课件讲解长征路线图,使学生对长征有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 。
(第三步)、初读诗歌,指导朗读 在朗读和背诵方面,首先要求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注意语速的变化。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传达出作者寄寓的情感。最后进行有感情的背诵。
(第四步)、画中读诗,突破难点 给下面的图片配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诗句, 并说说你的理解。
研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句诗
教师首先出示图片让学生配诗,从视觉上感受五岭、这乌蒙是什么样的山再配上板书(老师边讲边画简笔画。)
“细浪”、“泥丸”又是什么样的呢?让学生明确把 “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比作“起伏的微波细浪”、“滚动的小小泥丸” 使学生了解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接着引导学生朗读感受。
研读.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句诗 “云崖暖”和“铁索寒”,这一“暖”一“寒”形成了对比,较难理解, 首先要求学生说说自己对这句诗的理解,然后播放《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录像。帮助学生体会诗人对红军所向披靡的自豪和赞誉。抓住“暖“和”寒“让学生感受自然环境的险恶和与敌人战斗的激烈,体会红军的无畏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然后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
研读: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抓住最后一句为什么是“更喜”? 红军喜从何来吗?体会红军胜利的喜悦。
(第四步)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质疑:红军长征仅仅遇到了这五个困难吗?那毛主席为什么只写了五件事呢?引导学生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可以体会到,在这25000 里的长征路上,英勇的红军战士要走过万水千山,要红历千难万险。本诗只是选择了几个典型的画面进行概括。体会高度概括的艺术风格。
这首诗我都是采用画配诗的方法,一联一联的让学生去体会,因此到最后应该有一个感情的回归,去完完整整地体会整首诗的思想。最后再集体朗读全诗,烘托气氛,提升情感。
五、当堂练测:
设计了一些和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目的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六、拓展阅读:学生通过学习了《七律长征》,对毛泽东的诗有了一定的认识,由此希望他们能够有感情的背诵全诗,并且更进一步去了解和体会毛泽东的诗词。对此我安排了抄录一首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诗词的作业,进一步感受其诗歌豪迈奔放的风格。
七、教学反思:
篇二:《七律·长征》优质公开课说课稿
部编小学语文 六 年级上册 《 七律•长征 》 优质课 说课稿 作者:林竹角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 5课《七律•长征》。第二单元教学主题是“革命岁月”。通过学习《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三篇精读课文及《灯光》一篇略读课文,引导学生去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让学生学会“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七律•长征》是第二单元第 1 篇课文,是一首七律诗,作者是毛泽东。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的:
1.会写“崖、渡”两生字,能理解诗中的词语和句子意思; 2.朗读课文,试着读出磅礴的气势,能背诵课文; 3.体会诗人如何写出气势磅礴的场面; 4.能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①能理解诗中的词语和句子意思; ②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③体会诗人如何写出气势磅礴的场面。
2难点:理解诗意,能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正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经过前五年语文的学习,学生的语文素养积累很多,对写现代诗歌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已经掌握,学生喜爱以“革命岁月”为素材的文章。但学生对革命历史事件的了解有限,学习理解起来还是有点困难,对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表现手法不太熟悉。根据以上分析,特制订以下教学方法。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朗读感悟、探究式和启发式 2.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3.教学准备:师制作课件,生课前预习生字词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视频导入 师:同学们,看过这个电视剧吗? 师播放《长征》视频,生认真观看。
师:大家知道这个视频中反映的历史事件吗?它是什么? 生:长征。
2.师导入新课 对。在 80 年前,在我们中国的革命史上,有一个伟大的胜利,这就是长征,就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所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一首诗来重温这段革命岁月!
板书课题:长征 (二)讲授新课。
1.自主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诗句,读通读顺,生字词多读几遍。
(2)解题:体裁、题目。
(3)检测反馈。抽学生读(重点字音:磅、岷)。
(4)指导书写生字。
2.感悟诗句的意思。
(1)生再次自由朗读诗句。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①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②自读理解诗意。
(3)小组内交流。
(4)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5)师指导朗读。
3.感悟诗“情”。
(1)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读出气势。
(2)师出示相关视频、图片,生认真观看,想象。
(3)生自主探究问题:
①你觉得长征怎么样?请选用诗歌中的一个字来表达。(难)
②红军的态度是什么?(不怕、只等闲)
③难在哪里?有哪些困难? 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岷山千里雪 ④又是如何地不怕? 是腾起的细小的浪花,是滚动的泥丸,红军心里也是暖的,铁索再怎么寒光闪闪,也吓不住英勇的工农红军,面对千里雪山,红军没有丝毫畏惧,而且喜笑颜开,开怀大笑。
⑤全诗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⑥诗中体现了哪些革命历史事件?你知道吗? (4)小组合作交流。
(5)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6)师相机指导。
(7)生齐读:读出磅礴气势、红军的无畏、乐观。
(8)生背诵课文。
4.小结:经过学习,你们想对红军说些什么或者用什么词来赞美他们呢? (三)总结、升化主题。
“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百折不挠”。我们人人都需要长征精神。
五、说板书设计。
5
七律.长征 总括:不怕
五岭
万
乌蒙山
只 水
金沙江
等 千
大渡河
闲 山
岷山
推荐访问:《七律·长征》优质公开课说课稿 长征 公开课 说课稿
热门文章:
- 最新文明礼貌月活动策划,文明礼貌月活动方案(优秀1合集)(全文完整)2024-08-22
- 2023年医院护士面试自我介绍(优秀17篇)2024-08-22
- 2023年最新六年级自我介绍(汇总18篇)2024-08-22
- 学生会个人简历如何写(优秀9篇)2024-08-22
- 2023四年级学生自我介绍,四年级学生自我介绍(大全8篇)(全文完整)2024-08-22
- 房屋租赁合同书样本,房屋租赁合同书(优质11篇)【精选推荐】2024-08-22
- 设备租赁合同(通用12篇)2024-08-22
- 最新转让协议书才有法律效力(大全10篇)(全文完整)2024-08-22
- 2023海边捡垃圾社会实践报告,垃圾处理社会实践报告(优秀8篇)(范文推荐)2024-08-22
- 最新外科护士自我鉴定(实用18篇)202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