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形科花特点外形特征3篇
唇形科花的特点外形特征1 1.草本或亚灌木,通常被芳香之毛茸。 2.茎通常四方形。 3.单叶,通常十字对生,无托叶。 4.花两性;萼片5,合生,不整齐;花瓣5,合生,通常二唇;雄蕊2或4,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唇形科花特点外形特征3篇,供大家参考。
唇形科花的特点外形特征1
1. 草本或亚灌木,通常被芳香之毛茸。
2. 茎通常四方形。
3. 单叶,通常十字对生,无托叶。
4. 花两性;萼片5,合生,不整齐;花 瓣5,合生,通常二唇;雄蕊2或4,瓣上著生;心皮2,合生,子房上位,通常4裂,花柱通常基生。
5. 4小坚果。
初生结构(primary structure)植物的胚、茎端或根端的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经过分裂、分化和生长形成的结构。由表皮、薄壁组织和维管组织组成。初生结构是低等维管植物和草本种子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吸收、光合、蒸腾和生殖等重要功能。具有次生生长的植物,由于次生结构的产生使根和茎不断增粗。但是,它们的茎端和根端的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始终保持着周期性的分裂活动,不断形成新的初生结构。
次生结构 secondary structure 裸子植物,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某些蕨类植物中,由根和茎的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产生的结构。次生结构可增强植物体的支持、输导和贮藏等功能。在植物演化过程中,对种子植物征服陆地起了重要作用。
唇形科花的特点外形特征2
唇形科植物大部分为陆生,陆生中多为草本或灌木,少数为藤本或小乔木,生活环境自热带雨林〔锥花属(Gomphostemma)〕至荒漠〔兔唇花属(Lagochilus)、脓疮草属(Panzeria)等〕,有不少种类适应于高山或高山风化流石滩环境〔绵参属(Eriophyton)、菱叶元宝草属(Alajja)〕,也有一些种类为杂草〔鼬瓣花属(Galeopsis)、绣球防风属(Leucas)〕。潮湿地区如沼泽地上也有一些种类〔薄荷属(Mentha)、地笋属(Lycopus)等〕。
唇形科植物为世界性分布,约有220属6000余种,有近1/2种产于地中海及近东中亚。*有99属800余种,遍布南北各地。
唇形科花的特点外形特征3篇扩展阅读
唇形科花的特点外形特征3篇(扩展1)
——宝石花的特点外形特征是什么3篇
宝石花的特点外形特征是什么1
石莲花,为景天科石莲花属多肉植物的总称,是多年生肉质草本,有匍匐茎。叶丛紧密,直立成莲座状,叶楔状倒卵形,顶端短、锐尖,无毛、粉蓝色。花茎柔软,有苞片,具白霜。8--24朵花成聚伞花序,花冠红色,花瓣披针形不开张。花期7—10月。可治肝病、尿酸、痛风。
多年生草本。多数品种植株呈矮小的莲座状,也有少量品种植株有短的直立茎或分枝。 月影 Echeveria elegans叶片肉质化程度不一,形状有匙形、圆形、圆筒形、船形、披针形、倒披针形等多种,部分品种叶片被有白粉或白毛。叶色有绿、紫黑、红、褐、白等,有些叶面上还有美丽的花纹、叶尖或叶缘呈红色。根据品种的不同,有总状花序、穗状花序、聚伞花序,花小型,瓶状或钟状。
宝石花叶似玉石,集聚枝顶,排成莲座状。是美丽的观叶植物。适宜作盆花、盆景,也可配作插花用。
其叶片厚实有棱,具有光泽,形状恰如宝石一般,多枝叶片重叠簇生在一起,成莲花座形,故名宝石花和石莲花。看到莲花座自然使人联想到观音菩萨的宝座,即带有了神秘色彩。其叶厚实,几乎无叶柄。人们之所以喜爱它,是因其植株小巧,形如莲花,玲珑翠艳,不是鲜花而胜于鲜花,极有观赏价值。
宝石花的特点外形特征是什么2
多年生草本。
叶
叶全部基生,莲座状,外层叶具长柄,内层叶无柄;叶片革质,宽倒卵 形、扇形,稀近卵形,长1-2.5厘米,宽1-2厘米,顶端圆形,基部楔形,边缘具细圆齿,上面密被白色稀淡褐色长柔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或淡褐色绵毛,侧脉每边3-4条,上面下凹,下面隆起;叶柄扁*,长1-2厘米,上面被长柔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或淡褐色绵毛。聚伞花序2-3次分枝,2-5条,每花序具5-12花;花序梗长8-17厘米,幼时密被淡褐色绵毛,老时逐渐稀疏至近无毛;苞片不存在。
花
花梗长310毫米,被淡褐色长柔毛至近无毛。花萼钟状,5裂至近基 部,裂片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1.6-3毫米,宽0.7-1毫米,顶端钝,外面被淡褐色长柔毛,内面无毛,具3(-4)脉。花冠筒状,蓝色、紫蓝色,长6.5-11毫米,外面无毛,内面下唇一侧具髯毛和斑纹;筒部长5.5-8毫米,直径3.2-5毫米;上唇2裂,裂片长约0.6毫米,下唇3裂,裂片圆倒卵形,长2-2.2毫米。
雄蕊4,上雄蕊长2- 3.5毫米,着生于距花冠基部1.5-2.5毫米处,下雄蕊长2-5毫米,着生于距花冠基部2-2.5毫米处,花丝无毛,呈弧状,有时卷曲,花药长圆形,长0.7毫米,药室汇合,基部极*;退化雄蕊长约0.7毫米,着生于距花冠基部0.4毫米处。花盘高约0.4毫米。雌蕊无毛,子房长圆形,长约2.3毫米,花柱与子房等长或稍长于子房,柱头头状,微凹。蒴果长圆形,长1-2厘米,直径2-3毫米。花期6-7月,果期8月。
唇形科花的特点外形特征3篇(扩展2)
——灯笼花的特点外形特征 (菁选2篇)
灯笼花的特点外形特征1
灯笼花半灌木或小灌木,株高30-150 cm,茎近光滑,枝细长稍下垂,常带粉红或紫红色,老枝木质化明显。叶对生或三叶轮生,卵形至卵状披针形,边缘具疏齿,花单生于枝上部叶腋,具长梗而下垂。萼筒长圆形,萼片4裂,翻卷。花瓣4枚,自萼筒伸出,常抱合状或略开展,也有半重瓣。萼筒状,特别发达,4裂,质厚;雄蕊8,伸出于花瓣之外,花瓣有红、白、紫色等,花萼也有红、白之分。灯笼花的花期4月-7月。
灯笼花的特点外形特征2
灯笼花又名拱手花篮、花篮花、风铃扶桑等,在植物分类属于锦葵科木槿属,与扶桑同一科属,原产于热带非洲,对于温度的要求相对严格,我国的北方栽培较少。通过几年的栽培驯化抗寒力也增强,冬季里室内10℃左右可安全越冬。
灯笼花为常绿灌木,露天栽培株高可达2米,盆栽也保持1米~1.5米,枝叶繁茂,枝条细软拱形垂下,树型树姿美观。花柄细长,高高垂下,花蕊伸出花冠之外,花朵如宫灯高挂,观赏价值大。由于过去栽培较少,市场销售看好。
灯笼花的适应性强,繁殖和养护管理也容易,多用插条的`方法。苗床以素沙为主,排水良好,插条新枝老枝都能成活,但以1年~2年*枝条较好,4 月~6月均可扦插,生根的适宜温度20℃~25℃。灯笼花的节间比扶桑长,因此插条也要比扶桑长,每一插条要保持2个~3个叶芽,一般应保持12厘米,下部剪成马蹄形,为的是增大发根面积。扦插深度2厘米~3厘米,扦插后在遮荫保温条件下一个月后即*新根。45天后移植入盆,仍要在荫蔽条件下养护待根系发育好以后再转换到阳光下正常管理。
灯笼花生长快,要求充足的养分,因此盆土要富有腐植质的沙壤土。还要加入20%~30%的充分腐熟的畜粪。进入发棵的生长旺季还要追施液肥,前 3年每年的春季都要翻盆换土,补充养分。定植以后,管理得好第二年即可开花。因枝叶繁茂,要及时打顶,保持适当的株高和株型,由于垂下开花,枝条要疏密相当。
唇形科花的特点外形特征3篇(扩展3)
——蝴蝶花的特点外形特征
蝴蝶花的特点外形特征1
蝴蝶花的特点
蝴蝶花原产我国西南和华东地区。喜阳光充足,湿润而排水好的各类土壤,适应性和耐寒性强。春季生长期要充分浇水,每月施肥一次,可使蝴蝶花叶茂花大。
蝴蝶花是茑尾科中一种很有趣的花,大多形似蝴蝶,有白、黄、紫、蓝、红等色,并有美丽的斑点或斑纹。我们常见的蝴蝶花的花形,颜色与众不同。这种花既像蝴蝶,又似精心描绘的脸谱。形形色色的花瓣上有宛若关公、张飞、曹操、程咬金、十三太保之类的人物形象。
蝴蝶花又名“三色堇”,因花中有三种颜色组成。最引人入胜的则是花形,花形像只蝴蝶,而花中心又有一只蝴蝶,蝶中有蝶,故称蝴蝶花。蝴蝶花有一特点,花瓣有一种茸毛质的感觉,金丝绒般的光泽闪闪生辉,在艳阳下显得格外娇媚,逗人喜爱。据传蝴蝶花曾经救过六世纪一位国王的性命——当时他看到蝴蝶花生长在莱茵河中,于是推测河水很浅,可以穿过去,从而逃脱了敌人的追捕。
蝴蝶花的形态特征
茎高10-40cm,全株光滑。地上茎较粗,直立或稍倾斜,有棱,单一或多分枝。基生叶叶片长卵形或披针形,具长柄;茎生叶叶片卵形、长圆状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圆或钝,基部圆,边缘具稀疏的圆齿或钝锯齿,上部叶叶柄较长,下部者较短;托叶大型,叶状,羽状深裂,长1-4cm。
花大,直径约3.5-6cm,每个茎上有3-10朵,通常每花有紫、白、黄三色;花梗稍粗,单生叶腋,上部具2枚对生的小苞片;小苞片极小,卵状三角形;萼片绿色,长圆状披针形,长1.2-2.2cm,宽3-5mm,先端尖,边缘狭膜质,基部附属物发达,长3-6mm,边缘不整齐;上方花瓣深紫堇色,侧方及下方花瓣均为三色,有紫色条纹,侧方花瓣里面基部密被须毛,下方花瓣距较细,长5-8mm;子房无毛,花柱短,基部明显膝曲,柱头膨大,呈球状,前方具较大的柱头孔。
蒴果椭圆形,长8-12mm。无毛。染色体数目不定,2n=20,26,42,46。
蝴蝶花的花语
红色三色堇:美丽的红色花卉,花语是“思虑、思念”,属性火。
黄色三色堇:有着黄色花瓣的三色堇,花语是“忧喜参半”,属性土。
紫色三色堇:有着紫色花瓣的三色堇,花语是“沉默不语”、“无条件的爱”,属性暗。
大型三色堇:束缚。
三色堇常用花语:沉思,快乐,请思念我。
唇形科花的特点外形特征3篇(扩展4)
——刺桐花的特点是什么特征3篇
刺桐花的特点是什么特征1
总体特征
刺桐花为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 。树皮灰褐色,枝有叶痕及短圆锥形的黑色直刺,髓部疏松,颓废部分成空腔。
叶子特征
羽状复叶具3小叶,常密集枝端;托叶披针形,早落;叶柄长10-15厘米,通常无刺;小叶膜质,宽卵形或菱状卵形,长宽15-30厘米,先端渐尖而钝,基部宽楔形或截形;基脉3条,侧脉5对;小叶柄基部有一对腺体状的托叶。
花的特征
总状花序顶生,长10-16厘米,上有密集、成对着生的花;总花梗木质,粗壮,长7-10厘米,花梗长约厘米,具短绒毛;花萼佛焰苞状,长2-3厘米,口部偏斜,一边开裂;花冠红色,长6-7毫米,旗瓣椭圆形,长5-6厘米,宽约2.5厘米,先端圆,瓣柄短;翼瓣与龙骨瓣近等长;龙骨瓣2片离生,雄蕊10,单体;子房被微柔毛;花柱无毛。
果实特征
荚果黑色,肥厚,种子间略缢缩,长15-30厘米,宽2-3厘米,稍弯曲,先端不育;种子1-8颗,肾形,长约1.5厘米,宽约1厘米,暗红色,花期12-3月,果期9月。
刺桐花的特点是什么特征2
盆栽管理较为粗放,但出房前应隔年翻盆一次,盆土宜用塘泥2份、堆肥和荟糠灰各1份混合使用。植株需要进行重剪,对直径l厘米以下的一年生枝仅留1-2个芽,直径1厘米以上的可留2-3个芽。重截后,会刺激隐芽和腋芽抽出强壮的新梢,长大后可使满树着花繁茂。对根部的桑枝及弱枝要及时剥除。出房后要给予充足的光照。盛夏可稍遮荫。浇水以问干间湿为原则,抽出新梢后,每10天施一次饼肥水。花后,除正常施肥外,再追施2次磷钾肥,以促进枝条发育充实。10月以后逐渐停止施肥。10月底入室后,放阳光充足处,保持盆土稍湿润。
繁殖以扦插为主,也可播种。扦插,于4月间选择1-2年生,生长充实、健壮的枝条剪成12~20cm的枝段作插穗,插入砂土中。插后要注意浇水保湿,极易生根成活。苗应置于半阴处,经常保持盆土湿润。当插穗上长出红色的小芽时,即表示已经生根。扦插成活的幼苗,可在翌春分枝定植。
唇形科花的特点外形特征3篇(扩展5)
——宝石花的外形特征和种植技巧3篇
宝石花的外形特征和种植技巧1
石莲花,为景天科石莲花属多肉植物的总称,是多年生肉质草本,有匍匐茎。叶丛紧密,直立成莲座状,叶楔状倒卵形,顶端短、锐尖,无毛、粉蓝色。花茎柔软,有苞片,具白霜。8--24朵花成聚伞花序,花冠红色,花瓣披针形不开张。花期7—10月。可治肝病、尿酸、痛风。
多年生草本。多数品种植株呈矮小的莲座状,也有少量品种植株有短的直立茎或分枝。 月影 Echeveria elegans叶片肉质化程度不一,形状有匙形、圆形、圆筒形、船形、披针形、倒披针形等多种,部分品种叶片被有白粉或白毛。叶色有绿、紫黑、红、褐、白等,有些叶面上还有美丽的花纹、叶尖或叶缘呈红色。根据品种的不同,有总状花序、穗状花序、聚伞花序,花小型,瓶状或钟状。
宝石花叶似玉石,集聚枝顶,排成莲座状。是美丽的观叶植物。适宜作盆花、盆景,也可配作插花用。
其叶片厚实有棱,具有光泽,形状恰如宝石一般,多枝叶片重叠簇生在一起,成莲花座形,故名宝石花和石莲花。看到莲花座自然使人联想到观音菩萨的宝座,即带有了神秘色彩。其叶厚实,几乎无叶柄。人们之所以喜爱它,是因其植株小巧,形如莲花,玲珑翠艳,不是鲜花而胜于鲜花,极有观赏价值。
宝石花的外形特征和种植技巧2
1、春季:宝石花春初气温较低时处于半休眠状态,应严格控制浇水,使盆土处于偏干至干燥状态春季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换盆,亦可在9~10月进行,盆土最好使用疏松、排水好的沙质壤土,土壤配好后最好高温消毒后使用,亦可在太阳下曝晒杀菌,一般2年换盆1次。保证充足的光照,生长旺季注意可少量施肥,雨水较多的天气应减少浇水次数。
2、夏季:宝石花耐高温烈日,但光照过强叶片易老化,影响观赏效果,因此气温炎热时应布置于早晚有光照的阳台或窗台上培养,气温较高时生长减缓,应注意控水,防止高温多湿引起烂根,夏末气温凉爽后移至光照下培养,并增加浇水量。
3、秋季:宝石花秋季适合布置在东、南、西朝向阳台上,气温凉爽后,停止施肥。天气渐凉时可逐步减少浇水量,使盆土偏干至干燥,直至休眠,当气温降至5℃左右时,应防冻伤。
4、冬季:石花不耐寒,冬季阳台内气温应保持在5。C以上,此时宝石花处于半休眠状态,应严格控制浇水,使盆土处于偏于至干燥状态,保证充足的光照,阳台内气温在10℃以上时,可缓慢生长,此时应适当浇水。
唇形科花的特点外形特征3篇(扩展6)
——柳树的特点有什么外形特征 (菁选2篇)
柳树的特点有什么外形特征1
柳枝比较柔软,而且很长,很多是能垂到地上的,但是别的树枝都是向上长的,春末夏初的时候会有柳絮飘得到处都是,恩,还有,柳树是隋炀帝赐姓杨 ,故曰杨柳。
柳属的形态特征如下:乔木或匍匐状、垫状、直立灌木。枝圆柱形,髓心近圆形。无顶芽,侧芽通常紧贴枝上,芽鳞单一。叶互生,稀对生,通常狭而长,多为披针形,羽状脉,有锯齿或全缘;叶柄短;具托叶,多有锯齿,常早落,稀宿存。葇荑花序直立或斜展,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稀后叶开放;苞片全缘,有毛或无毛,宿存,稀早落;雄蕊2-多数,花丝离生或部分或全部合;腺体1-2(位于花序轴与花丝之间者为腹腺,近苞片者为背腺);雌蕊由2心皮组成,子房无柄或有柄,花柱长短不一,或缺,单1或分裂,柱头1-2,分裂或不裂。蒴果2瓣裂;种子小。多暗褐色。
柳树的特点有什么外形特征2
据古代传奇小说《开河记》记述,隋炀帝登基后,下令开凿通济渠,虞世基建议在堤岸种柳,隋炀帝认为这个建议不错,就下令在新开的大运河*种柳,并亲自栽植,御书赐柳树姓杨,享受与帝王同姓之殊荣,从此柳树便有了“杨柳”之美称。
柳树的得名源自柳树的头木头作业法。木材仍是人们不可缺少的材料,古代工具简陋,伐取粗大树干非常困难,而用伐取两寸来粗的树枝则比较方便。因此,先民所用木材主要是两寸来粗的枝干。在长期使用中,人们会发现,柳树伐过枝干后,茬口处能够萌生新枝条,而且新枝通直,更利于使用。在我国乡土树种中,柳树萌枝能力最突出。因此便形成了对柳树的头木作业,在一定高度截去树冠,促进新枝萌生,每隔几年伐取枝条利用。头木作业的结果是保留树干,以便持续利用枝条。这就柳树得名的所在。“柳”字与“留”字读音相同,“柳树”就是“留树”,表示保留树干以便再次利用的一类树。
唇形科花的特点外形特征3篇(扩展7)
——豹的特点有哪些外形特征 (菁选2篇)
豹的特点有哪些外形特征1
豹子喜欢夜间活动。在月光下,豹子肚皮下那一条白色的轮廓线显得格外清晰,就是这条线,经常使它的进攻计划受挫。在阳光下,豹子身上的斑点和玫瑰花形图案形成了一层华丽的伪装层。阳光透过森林,洒在它金色的皮毛上。如果此时它站立不动。即使在几米之外,也难以发现它的存在。豹子全身只有两处没有保护色:一处是尾巴下面,另一处是耳朵后面,这些白色斑纹使小豹子夜间森林中行走时能够跟上它的父母。
豹子有一种相当奇特的习惯,它总是把猎物拖上一棵树,把它悬挂在树枝上。由此,那棵树就成了豹子的食品贮藏室。豹子可以在它想进食的任何时候,回来享受它的猎物。高悬在树上的食物可以有效地防止其它食肉动物和食腐动物的偷窃。狮子和猎豹只是偶然爬到树枝上,为的是更好地观察周围的情况。而只有豹子是唯一把树作为家的大型猫科动物。豹子最常吃的猎物是羚羊和鸟。
一只雌豹重约70多公斤,雄豹体重可达90公斤。但是它们力大无比,豹子可以把一只比自身体重三倍的猎物带到20英尺高的树上去。除了人之外,成年的豹子所向无敌。
豹子约有24个品种。各种豹子的差别不大,只是轮廓线和皮毛的颜色稍有差别。每一只豹子的斑点都有它自己的独特的图案。
豹子每隔20米就离开巡视的原路到树林中去施放些气味。这样孤独的动物竟然也如此强烈地需要与自己的同伴保持联系,真是令人惊异。气味标志着领地界限,警告其它的同伴认清它的活动领域,当然,其中也有求偶和交配的成份。
豹的特点有哪些外形特征2
体长1-1.7米,尾长0.7-1.0米,健康体重60-100公斤左右,最重可达130公斤。躯体细长,四肢粗短有力,爪强锐。
头圆较大,颈稍短,四肢强壮,前肢较后肢略宽大,前足5趾,后足4趾,趾上均具灰白色锐爪。趾间、趾掌垫间长有浓密的短毛。
毛色:头部毛短,鼻端裸露呈肉色。鼻部毛极短,为黄色,上无黑斑点。嘴的侧上方各有5排斜形白色胡须。额部、眼间、眼下及颊部均布满小黑斑点。耳背黑色,耳尖黄色,耳的基部也为黄色,并具稀疏的小黑点。颈背部黄色稍深,上具黑斑点和黑环圈,常常在颈背中央有毛旋。颈下为浅黄色,有数块不成形的黑斑,毛略长。前肢外侧棕黄、内侧乳白,肩部有黑环圈,腿部内外均有黑斑点。上部斑点较大而疏,下部斑点较小而密。背部黄色最深,背脊中央黑环不清晰,长形的黑斑排列似纵线状,背脊两侧的黑环圈多为椭圆形,胸侧、腹侧的黑圈似圆形和梅花状。胸腹部毛长,色乳白或淡黄,上具少量的、较大的黑块斑。后肢外侧黄色,内侧淡黄,股部黑环圈和黑色斑相间,胫部内侧为黑褐色。尾背部毛色深黄,靠近基部的黑斑成条状,中部黑斑较大,有的黑斑形成圈状,端部为黑色,上有2~4道窄白环。尾下乳白色,具黑斑。尾顶端为白色。眼上有十余根白色眉须。
眼虹膜呈黄色。强光照射下瞳孔缩为圆形。夜晚眼睛可有磷光闪耀。
舌表面长有许多角质化小刺,倒生。腹下有3对乳头。
*褶皱部有一对腺体孔。
头骨:颅形略长。吻部短。鼻骨较长,鼻骨额突与上颌骨额突几等长。额骨面较*,眶后突比颧骨眶突钝、眼窝似圆形。成兽的人字嵴、矢状嵴发达。上枕骨中央有一较明显的枕突。枕部呈一等边三角形。听泡长而高,翼骨的突起向后伸出如钩状。下颌下缘略呈弧形。
牙齿:门齿横列,最中央的一对门齿较小,第二门齿稍大,最外侧的门齿大而尖。犬齿发达、锋锐,呈圆锥状。上颌第一前臼齿缺如,第二前臼齿最小,个别的缺如。第三前臼齿呈“山”字形,中央齿尖高大,前后各有一小齿尖。第四前臼齿(上裂齿)最大,具5个齿尖,其中4个齿尖纵列一线,第二齿尖高大,靠近内侧还有一较低齿尖。臼齿较小,仅一枚,位置横列。下颌前臼齿仅2枚,均呈“山”字形,3个齿尖,中间齿尖最大。臼齿一枚形大,呈“凹”字形,前后各有一几乎等大的齿尖。
唇形科花的特点外形特征3篇(扩展8)
——黄瓜的花有什么特点特征 (菁选2篇)
黄瓜的花有什么特点特征1
雌雄同株。雄花:常数朵在叶腋簇生;花梗纤细,长0.5-1.5厘米,被微柔毛;花萼筒狭钟状或近圆筒状,长8-10毫米,密被白色的长柔毛,花萼裂片钻形,开展,与花萼筒近等长;花冠黄白色,长约2厘米,花冠裂片长圆状披针形,急尖;雄蕊3,花丝近无,花药长3-4毫米,药隔伸出,长约1毫米。
雌花:单生或稀簇生;花梗粗壮,被柔毛,长1-2厘米;子房纺锤形,粗糙,有小刺状突起。
黄瓜的花有什么特点特征2
露地
整地
整地、施肥腐熟的有机肥5立方米,过磷酸钙25-30公斤或磷酸二铵10-15公斤(过磷酸钙5-5公斤每立方米,磷酸二铵2-3每立方米)。定植前翻耕作畦,畦宽1.2米,高15厘米以上,并地膜覆盖。
定植
定植期的确定:在确保定植后不受冻的前提下尽早定植,承德地区一般在4月末五月初定植。温度指标要求:最低夜温高于5℃,0-10厘米处土壤温度高于12℃。秋露地黄瓜采用直播的方法。
定植密度:4000-4500株/亩,大小行定植,小行距40厘米,大行距80厘米,株距25-30厘米,用暗水法定植。
管理
插架。定植后及早插架,防风抽苗,插架可采用花架或人字形架,距离根部8-10厘米左右。
绑蔓。采用“8”字方法绑蔓,防治磨伤茎蔓和茎蔓下垂。每2-3节绑一次,应在下午进行,上午茎蔓易折断,绑蔓的松紧度应抑强扶弱,对于生长势强的植株适当绑得紧一点,并使生长点高矮一致。
整枝与掐尖。主蔓结瓜的应去掉所有的侧枝,侧蔓结瓜的在结瓜后留一至两片叶掐尖,并打掉所有的卷须。当茎超过架头时要及时掐尖,促进下部瓜的生长,也可以采取扭尖的方法抑制上部生长。
肥水管理。及时浇水与中耕,水量多少及次数依天气、生育期而定。缓苗水在植后5-7天浇;坐瓜前控水、中耕、蹲苗;根瓜长10-12厘米时浇催瓜水;结果期浇水每5-7天浇一次。追肥的原则是前轻后重、少量多次,催瓜肥在根瓜坐住后追施,盛瓜肥在根瓜采收后进行。提倡使用有机肥追肥。
大棚
整地
提早扣棚、烤地,定植前20-30天扣盖棚膜,旧棚要进行消毒处理,可用磷酸三钠或次氯酸钠喷立柱和棚膜,也可用百菌清等烟剂进行熏蒸。化冻后及时翻耕土地并施足底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高畦栽培并覆盖地膜。
定植
在确保幼苗不受冻害的前提下尽早定植,棚内10厘米地温大于12℃,最低夜温不低于5℃。适度密植,每亩4000株左右,要适度浅栽。
管理
温度管理:早春栽培的黄瓜前期主要是保温防寒,一般缓苗期前不放风加强夜间防寒,缓苗大约需要7天左右,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夜温促进缓苗。缓苗后到根瓜坐瓜阶段大约20天,要适当控制温度,白天20-25℃,夜间12-16℃,防治徒长。盛果期要适当控温白天25-30℃,夜间16-18℃。
肥水管理及中耕:早春栽培地温较低,定植水要适当的小,缓苗后浇缓苗水,浇水后进行中耕,并进行蹲苗。采收根瓜后进行浇水,以后每隔5天浇水一次,浇水最好在晴天早上进行,夏季暴雨忽晴后要浇一次水。浇水后及时通风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定植至根瓜采收可追肥1-2次,结瓜盛期7-10天一次。磷酸二铵和硝酸铵交替使用,也可用冲施肥随浇水冲施。
吊蔓及整枝:黄瓜长到5节时及时吊秧或插架,以后每2-3天绕秧或绑秧一次,并及时去除所有的侧枝和卷须,瓜秧接近棚膜时掐尖或把尖扭一下。及时打掉下部的病老叶。
温室
定植前的准备
覆盖棚膜及棚室消毒,定植前一个月把棚膜覆盖好,并进行棚室消毒,消毒可使用敌敌畏200毫升,加入硫磺1.5-2公斤,与锯末混匀点燃,闷棚1-2天,可有效地杀死棚内的病虫卵。对于根结线虫较厉害的的棚室,还可以亩施石灰氮80公斤,充分混匀。
整地与施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亩施充分腐熟好的有机肥10000公斤,深翻40厘米混匀。也可以连年施入发酵腐烂的碎草、麦秸、稻壳等有机物。最好的措施就是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既可有效提高地温,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环境,又可减轻病害发生,改善产品品质,而且增产效果突出。
做床与覆地膜:冬季温室栽培黄瓜应起高床,并采取滴灌或膜下暗灌的方法,床宽1.2米,高15厘米左右,并采取地膜覆盖。也可以先定植后覆膜。
定植期的确定:冬春茬黄瓜一般在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定植。
定植方法、密度:每亩栽培3500株左右。定植苗要严格筛选,剔除病苗、弱苗及嫁接不合格的苗,按28-30厘米株距开好定植穴,将苗植入穴内,浇好水,然后覆地膜。
定植后的管理
前期管理:从定植到瓜条开始采收,这段时间的管理称为前期管理,前期管理的中心是以促根控秧为主。这个时期的气温和光照虽已明显降低,但还未到达最低点。要充分利用这个时期有利气候条件,加强管理,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株对低温、弱光及特殊天气的"适应能力。前期管理的技术水*高低,对中后期的植株生长、抗病、耐寒能力以及产量有重要的影响。
浇好前三水:先要浇好定植水,防止土坨和周围土壤分层,影响缓苗。在定植后10-15天,浇好缓苗水,这一水要浇足浇透,从畦中间的暗沟浇入,水位要顶到定植孔。根瓜采收后晴天上午浇第三水,也叫催瓜水。
促根控秧:定植后一周内为促进缓苗,白天25-32℃,夜间15-17℃。缓苗后要加大放风量,晴天中午最高不超过30℃,夜间15-12℃,早晨揭帘前维持在10℃即可,加大昼夜温差,控制地上部的生长。若温度管理偏高,植株长势过旺,到最严寒的1、2月份抵御低温寒流的能力下降,同时叶片过大,地面严重遮阴,也会影响地温的升高及根系的发育。
植株吊蔓与调整:当植株长到6-7片叶后开始甩蔓时,及时拉线吊蔓。随着茎蔓的生长,茎蔓往吊绳上缠绕,以后每2-3天一次。
中期管理:从根瓜采收至3月上旬的管理称之为中期管理,这段时间在冬茬黄瓜生产中温度最低,光照最弱的时候,是管理的难的时候,同时也是产量产值形成的高峰。
温度管理:此时期温度管理是核心,白天要尽可能延长光照时间,在不影响室内温度的前提下草帘尽量早揭晚盖,并实行四段变温管理,上午8:00-13:00,温度控制在25-32℃之间,超过32℃时开始放风。下午13:00-15:30光合能力明显下降,温度维持在20-30℃之间,盖帘后室内气温下降*缓,前半夜温度维持在20-15℃,后半夜12-10℃,即有利于养分输送,又能抑制呼吸消耗。地温应保持在15℃以上。进入2月中下旬,随着气温的增高,日照时数的增长和光照强度的增加,植株制造的养分增多,夜间的温度也应提高,前半夜22-16℃,后半夜15-12℃,有利于养分的输送和瓜条生长。
湿度管理:由于冬季气温低,室内放风量小,极易形成高湿环境,发生各种病害,针对这一特点,应实行低温、低湿的管理措施。白天空气湿度控制在60-80%,夜间维持在85-90%之间,早晨叶片尽量不结水滴。应尽量减少浇水次数,不旱不浇水,水后要大放风,用药时尽量选择烟雾剂和粉尘。
追肥:随着采瓜量的增加,及时补充养分。根据采收量和植株表现,确定追肥的品种和数量,一般在第四水开始随水追肥,如果叶片、瓜条颜色较深,追肥以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并注意钙镁和其他微量元素的补充。施用时先将肥料溶解随水追肥。若植株颜色较浅,叶片较大,则以追磷钾肥为主。追肥量应遵循“少吃多餐”的原则,避免一次追肥量过大。3月份以后,可结合浇水追施稀粪和沼液沼渣,但要注意必须充分腐熟发酵。
落蔓摘叶:随着植株的生长和瓜条的陆续采收,生长点接近屋面时要采取落蔓。方法是,在落蔓的上方把拴在铁线上的塑料绳解开,使黄瓜生长点下落至合适的高度后再重新拴好,落蔓前将下部的老叶、病叶及时摘掉,可减少养分消耗,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避免病害传播。
加强水肥管理,延长采收期:进入4月以后,为防止植株衰老、脱肥,尽量延长采收期,此时应注意加强肥水的管理,一般5-7天浇一次水,7-10天追一次肥,并确保冲施肥的质量。若出现花打顶,呈萎缩状时,可采取闷尖摘心,促生回头瓜。为提高瓜条的商品率,应及时疏掉弯瓜、病瓜和多余的小瓜。采收一定要及时,不可延迟采收而影响瓜条的商品率及总产量。
特殊天气的管理:在遇寒流、阴雪、连阴天的特殊恶劣天气的情况下,要实施特殊的管理措施,以减少或避免灾害性天气给生产造成损失。在强寒流到来时,严密防寒保温,增加纸被,草帘等覆盖物,室内采取临时加温,生火炉、点灯泡等措施下雪时要及时清扫,防止棚面积雪而增加骨架负荷过重导致温室骨架倒塌。连阴天时及早采收瓜条,减少瓜条对养分的消耗,在不明显影响室内温度下降的情况下,尽量揭开草帘争取一定时间的散射光。天气骤晴后进行叶面追肥,以迅速补充养分和增加棚内湿度,若叶片出现严重萎蔫时,可适当进行临时回苫。
采收
黄瓜适于早采,单瓜重前期100-150克,中后期150-250克,尤其根瓜必须早采,使上部的瓜和蔓同时生长。前期连阴天应当及时早采,防治植株早衰或得病。
推荐访问:外形 特征 唇形 唇形科花特点外形特征3篇 唇形科花的特点外形特征1 唇形科花的主要特征
热门文章:
- 最新文明礼貌月活动策划,文明礼貌月活动方案(优秀1合集)(全文完整)2024-08-22
- 2023年医院护士面试自我介绍(优秀17篇)2024-08-22
- 2023年最新六年级自我介绍(汇总18篇)2024-08-22
- 学生会个人简历如何写(优秀9篇)2024-08-22
- 2023四年级学生自我介绍,四年级学生自我介绍(大全8篇)(全文完整)2024-08-22
- 房屋租赁合同书样本,房屋租赁合同书(优质11篇)【精选推荐】2024-08-22
- 设备租赁合同(通用12篇)2024-08-22
- 最新转让协议书才有法律效力(大全10篇)(全文完整)2024-08-22
- 2023海边捡垃圾社会实践报告,垃圾处理社会实践报告(优秀8篇)(范文推荐)2024-08-22
- 最新外科护士自我鉴定(实用18篇)202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