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哥范文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回望百年,世纪辛亥

时间:2022-10-31 18:35:07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回望百年,世纪辛亥,供大家参考。

回望百年,世纪辛亥

 

 回望百年, 世纪辛亥 回望百年……荡气回肠。

 清宣统三年, 帝国飘摇, 列强欺凌, 民不聊生……偌大的一个清王朝岌岌可危, 统治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已渐渐到达灭绝的边缘, 残存的封建毒瘤在社会各个阶层上繁衍滋长, 企图继续蔓延下去。“万紫千红安排著,只待春雷第一声。” 峰回武昌, 辛亥起, 帝制终。

 共和兴, 万民从…… 洋务运动, 维新运动, 都无法阻止腐朽的清政府垮台的命运。

 接着, 走投无路的清政府推动了 立宪运动——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

 目 的是效仿英国, 使大清帝国成为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然而结果却是以失败告终。

 每一个国家都应该有适合他自 己的制度, 而不能去无谓的仿效, 就像我们每个人, 自 己是无法复制的。

 与此同时, 各界爱国人士纷纷组织爱国革命团体, 希望维新自 制,推翻封建帝制, 在中华大地上建立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真正实现自 由、平等、 民主、 共和。

 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兴中会、 华兴会、 光复会等革命团体, 以及后来成立的中国同盟会。

 自 由平等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只有经历过一段血和泪的奋斗才能将其实现, 而为了 实现着伟大的自 由平等民主共和, 先驱们不断地抛头颅洒热血, 只为了 实现心中的那份理想,而现今的我们是否还能像先驱那样为着心中的信念不断奋斗坚持呢?

 孙中山在 1905 年夏, 在日 本成功联合了 兴中会、 华兴会、 光复会等革命团体, 在 8 月 20 日 在东京成立了 中国同盟会, 并提出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纲领, 在《民报》 上阐述了 这一观点。同盟会积极宣传他们的思想, 大力推动群众的觉醒。《民报》 成为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

 在社会各个阶层上, 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从 1895 年至 1911 年间, 兴中会以及后来的同盟会先后发动了 十多次起义——萍浏醴起义、 黄冈起义、 惠州七女湖起义……而其他革命组织自 立军 、 光复会等亦发动多次起义。

 这十多次的起义虽仅仅是昙花一现,但却在全中国种下了 革命的种子, 为接下来的辛亥革命奠定了 深厚的思想和群众基础。

 1912 年 1 月 2 日

 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 并颁布首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宪法的颁布标志着从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正式宣告结束, 中华大地从此迎来了 一个新的纪元!

 但好景不长, 资产阶级固有的软弱性随之暴露了 出来, 临时政府的地方政权多为立宪派和旧官僚所操纵, 身 为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无法行使中央权力, 一系列的正确指令无法执行, 再加上封建残余势力联合外国列强的逼迫, 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所窃取。

  世纪辛亥……无限畅想。

 辛亥革命虽然最终失败了, 但革命在中国乃至世界资产阶级解放运动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治上, 辛亥革命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 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在此之前的中国的历次起义都是以一个朝代代替另一个朝代而结束, 但辛亥革命却彻底推翻帝制, 并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

 尽管后来民主共和的规则受到

 北洋军阀多次不同程度的破坏, 甚至一度有短暂帝制的复辟, 但他们都不能从根本上颠覆众望所归的共和国体。

 当时成功的革命党人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治国方案, 遂按照美国宪法, 实行总统共和制。

 尽管因为现实社会条件的限制和统治者们对约法的蔑视, 民国初年民主共和体制并未真正贯彻实施, 但这毕竟是中国首次试图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的传播, 使民主共和的价值观得到了确立, 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思想上, 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

 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自汉代董仲舒以来的中国思想中, 君臣关系是“三纲五常” 中三纲之首,皇帝不仅是政治上的权威, 也是文化中诸多价值观念的重要依据与合法性的来源。

 辛亥革命推翻了 帝制, 就在打破了 帝制政治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的同时, 也对于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的权威性产生冲击, 致使在其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一度出现打倒孔孟、 “全盘西化” 等民族虚无主义思想。

 文化权威的消失, 也造成这一代知识分子产生前所未有的焦虑感, 因此如无政府主义、 自 由主义、 三民主义、 社会主义(尤以具有明确进程的共产主义) 等具有完整系统的新价值体系, 成为了 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

 一个世纪的光阴犹如弹指一挥间, 历史不容假设, 如果 100 年前, 没有这样一部分人为了心中的信念、 理想, 用抛头颅洒热血的方式追求新的希望,那么如今的中国该是怎样的一种场面? 不过, 既然历史没有留给我们血雨腥风的生活, 和戎马疆场的机会, 那么我们就该以新的方式去开拓进取, 追寻利国利民的道路。

  古人云:

 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我们, 这些生活在安乐世界里的当代大学生, 怎能忘却这段历史? 如今的我们要做的不是享受温室里的安逸与宁静, 而是在现实世界里脚踏实地的去践行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

 要将孙中山先生“博爱” 的思想发扬光大, 即使道路崎岖、 布满荆棘, 也该微笑着握紧拳头, 因为: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信息安全 1 0—1 班

 蔡淼

 1 5852260504

推荐访问:回望百年 世纪辛亥 回望 世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