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故宫著名诗句(形容故宫经典诗句)4篇
关于故宫著名诗句(形容故宫经典诗句)4篇关于故宫著名诗句(形容故宫经典诗句) 文史杂志¤二○○九年第一期总第一三九期¤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我把它视为心灵实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故宫著名诗句(形容故宫经典诗句)4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关于故宫著名诗句(形容故宫经典诗句)
杂志¤ 二○○九年第一期总第一三九期 ¤参观台北 “故宫博物院” , 我把它视为心灵实施的 “文化摄珍之旅” , 因为我心驰神往在 7000 年中华历史文化的时空高速通道中。台北 “故宫博物院” 位于外双溪至善路。它依山临溪, 融于青山绿茵之中。
它依山而筑, 外表为传统的中国宫廷式建筑, 庄严典雅, 十分气派, 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伫立广场前的迎宾大道, 看结伴而来和高谈古今的游客, 侧望如翼斯飞的建筑, 放目近山叠翠, 我不禁由衷喟叹:
壮哉, 故宫!美哉, 故宫!拾阶而上, 迎面的是气势磅礴的牌坊。牌坊正中上额是孙中山先生手书的 “天下为公” 匾, 让人想到这位毕生为民主共和鞠躬尽瘁的先驱者所做的一切努力。
他是属于诗人臧克家说的那一种人———“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的人。
因此, 人们永远纪念—这位民主共和的先驱与中华文化的守望者。他——穿过牌坊, 两尊童稚化的铜狮左右而立, 护惜着故宫这座艺术殿堂, 让人感到中国文化伟大而不可亵读玷污,让人体验到中华文明神圣不可侵犯。至于铜狮两侧的华表, 则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尊严和高贵。步重阶而上, 迎面是蒋介石先生的铜像。沿内院广场, 便可以步入故宫堂奥了。
我知道, 这里是一部凝固的华夏文明史。我知道, 我就要登堂入室去翻阅这一部瑰丽的文明史了。激动的心, 顿让我想到晋代赋家陆机 《文赋》 中的 “观古今于须臾, 抚四海于一瞬” 。与我同行的李再钤先生系福建仙游人, 其祖父心 读 故 宫台北“故宫博物院”牌坊(汪毅摄影︶汪 毅艺术长廊40
¤ 二○○九年第一期总第一三九期 ¤文史杂志李霞系当地名流、 著名画家, 享誉中国近现代画坛。李先生饱浸中国传统文华菁华, 故我向他请益如何欣赏故宫的珍藏。他笑了笑, 以佛家语示我:“一切唯心” 。是的, 故宫是中华文化巨著, 攻读它只能用心; 是的, 故宫是民族文化高地, 攀援它只能奋力。在李先生的导览下,我开始用心奋力读故宫了。我们来到多媒体放映室,听看 7000 年华夏文化演变发展的进程, 了解故宫所藏珍物, 熟悉陈展布局。原来,“故宫博物院” 收藏品来源, 竟如同其名, 系归纳一千余年来, 宋、 元、 明、 清宫廷的旧藏。1924 年, 溥仪迁出北京故宫; 1925 年, 成立故宫博物院, 从此, 原为累世承继的皇家文物成为公器。
抗战期间, 国民政府将文物由北平 (1928 年起北京改为北平, 1949 年再改北京 )
迁南京, 再迁四川。抗战胜利后,文物重迁南京, 1948 年由南京迁至台湾,藏库于台中雾峰北沟山洞(真巧,我手中有一张1951 年张大千先生与门人张效义、 孙云生、 唐鸿等在台中雾峰北沟山洞外的合影, 可见当时情景之一斑, 弥显珍贵 )
。1954 年 10 月, 台北 “故宫博物院”正馆大楼盖毕。1966 年与 1969 年,“故宫博物院”分别进行了扩建, 1982 年新建了行政大楼。总之,台湾 “故宫博物院” 的发展亦是一个不易的过程。
这些, 我们可以从 “故宫博物院” 出版的 《故宫胜迹》 中看到。台北 “故宫博物院” 收藏之富, 可谓举世公认。其藏品竟达近 70 万件, 文物以陶瓷、 书画、 青铜器最为完整; 此外, 有玉器、 漆器、 多宝格、 琺瑯器、 文具、 雕刻、 织绣、 善本图书、 满蒙档案文献等。
其繁多的种类与精致的品质, 奠定了它跻身世界四大博物馆之列的地位, 即与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 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齐名, 无愧于东方文化的代表, 影响和感动了世界。我们首先巡礼了一楼的 3 个主题性展示室。
这里, 琳琅满目的器物与图版资料, 从思想、 艺术、 科技等方面, 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演变与成就, 并通过与世界各国远古文化进行对照, 凸现了中华文化在人类文化演变进程中的地位, 纷呈了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让我们感到中华文明的力量, 更让我们心摹意追先贤的伟大创造, 喟叹其巧夺天工的奉献, 以创造更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
是的, 中华文化需要代代赓续, 需要更璀璨的星空。此外, 一楼展示室还辟有 3 个商周青铜时代陈列室与 1 个近代文物陈列室。我知道,中国青铜时代的青铜器,纪年已逾3000 年, 是科技与审美的结晶; 特别是商代早期至战国晚期的礼器, 是礼乐时代的文化象征。在故宫偌大的商周青铜时代陈列室里, 我们欣赏了商周的青铜礼器, 商晚期的兽面纹贯耳壶、 诸姆方尊、 蟠龙纹盘, 西周的颂壶、 鼎壶、 服方尊、 师汤父鼎、 凫叔匜, 春秋时期的编钟、 编磬, 战国时期的狩猎纹壶、鸟首兽身尊, 以及青铜工艺复兴时代的代表作———战国镶嵌器, 从而感到中国在商周时期已纷呈 “郁郁乎文” 的景象。至于这些青铜器物, 我以为, 多属于中原青铜器文化的范畴,与我们四川三星堆、 金沙遗址出土的青铜器物有较大区别, 与我曾在湖北省博物馆看到的编钟亦有较大区别。
但其类似面貌及风格的器物, 却在河南洛阳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可以看到。感叹了商周青铜时代陈列室的各种器物, 我们来到近代文物陈列室。踏进门厅, 便可以看到我所熟悉的 “故宫博物院” 院长秦孝仪手书的 6 个大字:“从传统中创新” 。这 6 个字是智慧的总结, 使观众感到创新、 再创新, 而止于至善之境是中华民族的灵魂。这里陈展的器物有:
皮塑 《竹林七贤》 、 木雕《公孙大娘舞剑器》 、 编织、 结晶釉瓶等, 让我看到近代中国艺术传承与发展的面貌, 让我憬悟到创新的魅力与力量。从一楼出来登临二楼。
步入门厅, 墙面的 “现展文物图示” 即明白告诉我, 当前可以看到的展品精华 ( “故宫博物院” 展品繁多, 3 个月更换一次)
。我蜻蜓点水了一圈, 发现这里的展品是分别以永久性展览与专题性展览两种方式进行的。
永久性的展览有:
传统陶业制作展示室、 中国历代陶器陈列室、 书画陈列室、 玉器陈列室。
专题性的展览有若干类型。此外, 还有特展。特展具有较强的象征意义或鲜明的主题性, 即 “图必有意, 意必吉祥” , 如我看到的《太平有象特展》 , 便精选了宋、 明、 清一系列太平祥瑞的画作, 有人物、 山水、 花鸟等, 其中包括 《四瑞就登图》 、 《仙姝献瑞》 等。我们驻足于传统陶业制作展示室, 细观古登窑窑场模型与景德镇蛋式窑模型, 感到其工艺流程的艺术长廊41
文史杂志¤ 二○○九年第一期总第一三九期 ¤不凡。如果说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是怜农的话, 那么引申出来对陶艺工的辛勤劳作又应该写下什么诗句呢?我仰天长问古往今来的诗人。唏嘘罢传统陶业制作, 我们移步至中国历代陶瓷陈列室。
这里的陶瓷品让人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既有 5000 年前的彩陶,又有 3000 年前的青釉陶片; 既有秦汉的绿釉陶器, 又有六朝的青瓷, 更有宋代单色釉高温瓷与元以降的青花、 彩瓷等, 把数千年的一部陶瓷发展史写在观众面前。
特别是历代的官窑瓷器经典, 如用 “青如天, 明如镜; 薄如纸, 声如磬” 等美妙词句来形容, 我以为是不为过的。从陶瓷陈列室的海洋畅游出来, 我们来到书画陈列室。
“故宫博物院” 珍藏的书画作品, 无论数量或质量, 均是令人震撼的。
就书法作品而言, 这里有3000 年前的甲骨文, 有长篇重要金文, 有堪称神品的东晋王羲之的 《快雪时晴帖》 , 有唐、 宋、 元、 明、 清各家名迹。至于绘画作品, 包括了隋以降的历代名作, 感觉其挥洒自如真乃笔有江山之助。由于中国书画是超越视觉效果而诉诸心灵与情感的艺术, 亦是东方文化的表征, 故在这里驻足留步寄情丹青并啧啧称道的观众很多。玉器陈列室亦是 “故宫博物院” 的一个亮点。
这里浓缩了山川之精英,既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璧、琮、 玉、 圭, 又有商代的鸟纹佩, 以及汉代的玉辟邪、宋代的黄玉荷叶笔洗、 明代的白玉角杯, 简直是数不胜数, 只能用唐代诗人辛洪的诗句 “皎皎无瑕玷,锵锵有佩声” 来形容和概括了。至于陈展在翠玉雕刻陈列柜中的清代翠玉白菜, 是故宫藏品的招牌之一, 我在台湾出版的邮票与邮政明信片上, 早已目睹过其神采。
观其实物, 颇为亲切, 感到其形其神其品堪称举世无双。
在此面前, 我自叹江郎才尽, 无言以对其瑰丽和精美,只好采取拿来主义的办法, 借用元代诗人张翥的 “中有美璞凝寒晶, 唯有鬼工能琢成” 诗句来描绘和概括了。三楼陈列展示的物品依然十分精彩,有琺瑯、服饰、 漆器、 多宝格、 象牙雕、 缂绣、 图书文献等珍宝,只是我实在无法一一细读了, 因为闭馆时间在即。为减少一点遗憾而多饱一分眼福, 借离闭馆还有几分钟的时间, 我们快步来到四楼三希堂。这里古朴典雅, 正壁 “三希堂” 横匾下挂有对联 “集颜谢于一堂, 领豪素于百代” , 读来深感其艺可撼千秋。三希堂古典茶艺是非常不错和有名响的, 但无缘啜品, 因为我们已是最后离开的游人了。建筑与园林, 往往是一个整体, 就像红花绿叶之间的呼应。其实 “故宫博物院” 除主体建筑外, 还包括正门侧下面的后乐园、 至善园, 以及距此约 1公里的外双溪张大千先生纪念馆, 只是一般游人没有注意罢了。
(其实, 张大千先生纪念馆也是一处极好的旅游观光景点, 值得深度旅游, 特别是对于搞书画艺术、 建筑艺术、 园林艺术的。至于四川的游客,更应该去好好看一看我们的这一位为四川、 为中国、 为世界争得殊荣的艺术家。
因为在这里, 我们既可以欣赏到建筑之美、 园林之美、 书画之美、 文化之美, 又将体验到 “五百年来第一人” ———张大千的艺术魁力, 从而感慨中华文明的伟大。
)
后乐园古意盎然, 颇有 “万树绿低迷, 一庭红扑簌” 的妙景。
至于至善园,它是一座仿宋明时代建筑风格的庭园, 以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 —唐三彩(汪毅摄影︶艺术长廊42
¤ 二○○九年第一期总第一三九期 ¤文史杂志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所著的 《天下第一行书》 设计, 规划有碧桥溪、 洗笔池、 笼鹅、 招鹤、 松风阁、 兰亭等景点, 以纪念这位伟大的书圣。其间, 花锦木疏, 水懈楼阁, 水禽鸣塘, 曲水流觞, 不乏江南园林之美, 可观可游可叹。至于张大千先生纪念馆, 原为张大千先生生前的住宅, 叫摩耶精舍, 是一座美丽而富有创意的园林人文建筑 (张大千堪称园林人文建筑的大手笔, 其巴西八德园被誉为 “东方名园” , 更有 “到了巴西不到八德园, 等于未到巴西” 之说)
, 饮誉台湾园林建筑界, 是一个颇有特色的景点, 值得深度一游。由此可以说, 后乐园、 至善园、 张大千先生纪念馆这三处园林, 堪称 “故宫博物院” 的绿色明珠和美丽花园。掠影撷胜后乐园、 至善园, 步出 “故宫博物院”大门, 李先生问我感想如何。我冲口作答:
伟大, 中华文化!
言及我的冀盼:
一是, 四川省博物馆与台湾“故宫博物院”能早日将张大千捐赠的临摹敦煌壁画作品在成都和台北分别联展,让我们看到 20 世纪曾有的 “唤起中国的文艺复兴” (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曾经著有专文 )
的壮举; 一是, 北京故宫博物院与台北 “故宫博物院” 各挑精品 100 件巡展世界各地,扬我中华文明, 因为两岸同文同种, 诚如一首歌里所唱:“我们是相同的血缘, 共有一支歌。黄皮肤的旗帜上, 写着中国……” 是的, 中国的力量将震撼世界, 中华的文明将美丽世界!作者单位: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都)!!!!!!!!!!!!!!!!!!!!!!!!!!!!!!!!!!!!!!!!!!!!"!!!!!!!!!!!!!!!!!!!!!!!!!!!!!!!!!!!!!!!!!"!!!!!!!!!!!!!!!!!!!!!!!!!!!!!!!!!!!!!!!!!!!!"!!!!!!!!!!!!!!!!!!!!!!!!!!!!!!!!!!!!!!!!!"成语“身无长物”(也作“别无长物”)由 4 个字组成,这 4 个字的字面义相加同整个成语的含义是完全一致的。
“身”,名词,表人的本身;“无”,动词,没有;“长”,读音 zhàng(古音),形容词,表多余;“物”,名词,物品(东西)。
合起来的语义就是身上没有多余的物品 (东西), 形容极端贫穷, 与 “一贫如洗”、“一无所有”、“不名一文”义近,可合用。该成语典出 《晋书 ·王恭传》(《世说新语·德行》篇也有记载):“忱访之,见恭所坐六尺簟(竹席),忱谓其有余,因求之。
恭辄以送焉,遂坐荐(草席)上。忱闻而大惊。恭曰:‘吾平生无长物。’”说的是东晋时期孝武帝(373~396 年在位)的大臣中书令王恭(? ~398),生活非常简朴,为官清廉,正直敢言。
有一次,他随老父光禄大夫王蕴(330~384)从盛产竹子的会稽(今浙江绍兴)来到东晋都城建康(今南京)。
他的同族王忱(? ~392)去拜访他,两人同坐在一张六尺长的竹席上交谈。
王忱很喜欢这领竹席,心想,王恭在会稽做官,随老父前来京都,一定带了不少这样的竹席,于是便开口向他索取。王恭二话没说就慨然相赠。后来,王忱听说王恭从此就坐在粗陋的草席上吃饭、读书、接见来访的人,十分内疚,就主动登门赔礼道歉说:“我原以为你一定有好几张这样的竹席,才开口向你讨,没想到你只有这么一张。
”王恭不以为然,若无其事地说:“我平生没有多余的财物。
”据此,人们便以“长物”指称多余的物品(东西)。元末明初诗人高启(1336~1374)在其所作的《临顿里》(诗之六)里写道:“长物元无有,何劳犬护扉。
”明末清初大学者黄宗羲(1610~1695)的《申自然传》中也说:“匡床布被之外,更无长物。
”引文中的“长物”,前边加上“无”,都是言没有多余的东西(财物),表达生活清贫、俭朴,也用以赞誉为官之清正廉明,绝不徇私舞弊,多拿多占。
作为成语,在读音上,“长”字应读古音 zhàng 才规范,不应读 cháng 或 zhǎng。######论######语######说######文“身无长物” 溯源浙江倪培森艺术长廊43
篇二:关于故宫著名诗句(形容故宫经典诗句)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medium;">篇三:关于故宫著名诗句(形容故宫经典诗句)
城是故宫在其主人仍是皇帝时的名称。这座将近六百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落虽历尽星霜与沧桑但经过故宫人的保护与修缮仿佛仍焕发着盛世皇宫时宏伟壮丽的神采令人感叹“琼楼玉宇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故宫是一座丰富得难以穷尽的历史遗迹宝库宫阙殿宇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似乎都在引人弔古遐思举目驻足间观众们不禁会想像昔日帝王家的喜怒哀怨、荣辱尊卑、生老病死与衣食住行数百年来的兴衰真令人感慨万千。中国古代天文学说根据对太空天体的长期观察认为紫微星垣居于中天位置永恒不变因此成了代表天帝的星座。是天帝所居。因而把天帝所居的天宫谓之紫宫有“紫微正中”之说。而【禁】则更为人理解意指皇宫乃是皇家重地闲杂人等不得来此。封建皇帝 自称是天帝的儿子自认为是真龙天子而他们所居住的皇宫被比喻为天上的紫宫。他们更希望自己身居紫宫可以施政以德四方归化八面来朝达到江山永固以维护长期统治的目的。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初名奉天殿明嘉靖时改名皇极殿清顺治时始称太和殿。
• 在太和殿天花顶蓬内共供奉符牌五座。这五座符牌的供奉极有规律以太和殿正中悬轩辕镜正上方的藻井平台中央所供符牌为中心东西南北四方分别朝向正中各供奉一座。符牌由于雕刻着镇宅神符故又称为“符板”。可谓是一道镇宅灵符。
• 曾历经三次火灾殿初名华盖殿后改中极殿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始称中和殿。每逢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典礼前先在此休息接受官员的跪拜礼。每年春季祭先农坛也先在这里阅视祭文。祭祀地坛、太庙、社稷坛的祝版也在此阅视。
保和殿• 每年除夕皇帝在此宴请少数民族王公大臣。自乾隆后期这里便成为举行“殿试”的场所。“殿试”是科举制度最高一级的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被录取者称“进士”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明代至清代康熙年间此宫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雍正皇帝即位后将寝宫移至养心殿这里就成为举行内廷典礼活动和引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臣的场所。自雍正以后采取秘密建储的方式即将选定的皇位继承人名封存在建储匣内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的后面待皇帝死后取下匣子由秘密指定的皇子即位。乾清宫
•凡遇元旦千秋皇后生日等重大节日皇后在这里接受朝贺。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把象征皇权的二十五玺收存于此遂为储印场所。
坤宁宫• 明代属皇后的寝宫。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仿盛京清宁宫的式样重修。西端四间辟为萨满教祭神的场所东端二间是皇帝大婚的洞房年幼登极的康熙、同治、光绪三位皇帝均在此成婚。
养心殿• 养心殿建成于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清雍正年重修作“工”字形建筑分前后两殿。自清雍正以后皇帝寝宫移至后殿前殿成为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接见臣工的地方。• 前殿正中明间设屏风宝座上悬雍正帝御笔“中正仁和”匾这里是皇帝接见大臣举行常朝的所在。• 东暖阁是同治、光绪皇帝年幼时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地方。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溥仪在此召开“御前会议”作出退位决定。• 西暖阁正中设坐榻上悬雍正帝御笔“勤政亲贤”匾这里是清代皇帝批阅奏章或与亲近大臣密商之处。• 西暖阁西侧另一小室为乾隆皇帝最著名的书房一——“三希堂”。
储秀宫•储秀宫是明清两代后妃居住的地方。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慈禧刚进宫被封为兰贵人时曾在这里居住。咸丰六年三月升为懿嫔的慈禧在这里生下同治皇帝。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已居长春宫的慈禧太后为庆祝五十岁生日移居此宫并重修宫室耗费白银六十三万两。院内游廊墙壁上的题词即当时大臣为慈禧祝寿的万寿无疆赋。
延禧宫• 延禧宫在东六宫区域初名长寿宫。• 道光25年被焚毁。• 明嘉靖年16世纪中更名延祺宫清代改名延禧宫。延禧意为迎福请喜之意。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在紫禁城中进行大肆掠夺。掠夺中许多匪徒用刺刀刮削鎏金铜缸上的鎏金致使太和殿两侧的大缸上留下了累累刀痕。
• 承乾宫在东六宫区域初名永宁宫崇祯五年1623年改为今名即取敬奉天意的含义对应于西六宫的翊坤宫名。
明清两代此宫都做为后妃的居所其中著名的有清顺治帝宠爱的董鄂妃以及咸丰帝的生母道光帝的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
永和宫• 永和宫在东六宫区域初名永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名永和宫为长久和谐之意对应于西六宫的长春宫名。
• 漱芳斋原为乾西五所之头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皇帝即位后改乾西二所为重华宫遂将头所改为漱芳斋并建戏台作为重华宫宴集演戏之所。• 目前漱芳斋建筑及内装修均完好为故宫博物院贵宾接待处。
• 宝月楼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传说是乾隆为他的一位回族妃子香妃所建。
经过一百多年的变迁已经成为现在的中南海正门——新华门。
太子宫• 太子宫殿区在各朝各代使用情况不尽相同总体来看明代的文华殿还有现在南三所区域、清代的毓庆宫都曾被正式做为皇太子的宫殿另外重华宫因乾隆皇帝做为皇子时居住而升为宫。
皇子居所• 明清各朝皇帝的子嗣数量大不相同当皇子众多时就需要供他们居住的院落区域。紫禁城东部的南三所、东西六宫北面的五所以及东北角的兆祥所都曾做为皇子居住生活的院落。
太妃太后• 皇帝一旦驾崩他的后妃就要搬家。故宫中现存曾做为太后、太妃居住的宫殿区基本分布在后寝的外西路包括有慈宁宫区、寿康宫区、寿安宫区等。
太上皇宫• 太上皇宫殿区是清代乾隆皇帝为自己退位后准备的太上皇宫殿这一宫殿区域以宁寿命名包括前朝、后寝等区域俨然是紫禁城中东部的一个微缩版朝廷。
畅音阁•畅音阁在宁寿宫区的中部是紫禁城中最大的戏楼。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建成嘉庆年19世纪初又增建扮戏楼。阁高20余米从城墙外也能望见楼阁的绿琉璃瓦顶。“畅音”即尽情赏乐音之意。• 高阁分上、中、下三层分别为福、禄、寿台。。
珍妃井•珍妃井在宁寿宫北端贞顺门内原只是宫中一眼普通的无名水井。慈禧太后仓惶出逃前指使太监将珍妃推入井中淹死。次年回銮后打捞出遗体并追封为贵妃。此井遂不再使用井眼上置井口石石两侧凿小洞用以穿入铁棍上锁。后来珍妃的姐姐瑾妃在井的南侧设怀远堂供珍妃神位以申哀悼。
By:湘玉
篇四:关于故宫著名诗句(形容故宫经典诗句)
故宫, 又名紫禁城, 位于北京市中心, 今天人们称它为故宫, 意为过去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 世界现存最大、 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故宫始建于公元1 406年, 1 420年基本竣工, 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
故宫南北长961 米, 东西宽753米, 面积约为723,600平方米。
建筑面积1 5.5万平方米。
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 紫微垣(即北极星)
位于中天, 乃天帝所居, 天人对应, 是以故宫又称紫禁城。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 乾清门以南为外朝, 以北为内廷。
故宫外朝、 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1 961 年, 国务院宣布故宫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标志着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 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推荐访问:关于故宫著名诗句(形容故宫经典诗句) 故宫 诗句 形容
热门文章:
- 最新文明礼貌月活动策划,文明礼貌月活动方案(优秀1合集)(全文完整)2024-08-22
- 2023年医院护士面试自我介绍(优秀17篇)2024-08-22
- 2023年最新六年级自我介绍(汇总18篇)2024-08-22
- 学生会个人简历如何写(优秀9篇)2024-08-22
- 2023四年级学生自我介绍,四年级学生自我介绍(大全8篇)(全文完整)2024-08-22
- 房屋租赁合同书样本,房屋租赁合同书(优质11篇)【精选推荐】2024-08-22
- 设备租赁合同(通用12篇)2024-08-22
- 最新转让协议书才有法律效力(大全10篇)(全文完整)2024-08-22
- 2023海边捡垃圾社会实践报告,垃圾处理社会实践报告(优秀8篇)(范文推荐)2024-08-22
- 最新外科护士自我鉴定(实用18篇)202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