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知识问答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知识问答,供大家参考。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知识问答 1、 什么是麻疹?
麻疹是严重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传染病之一。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 起的急性、 全身性、 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
麻疹传染性极强, 要超过甲流, 在大规模使用麻疹疫苗之前儿童是主要易感人群, 目 前, 青壮年和小于 8 月 龄的婴幼儿已成为麻疹发病的主要人群。
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喷嚏、 咳嗽和说话等途径, 由飞沫传播。
麻疹的潜伏期一般为 10~ 14 天, 亦有短至 1 周左右的情况。
通常病人在出疹前 4 天到出疹后 4 天均有传染性。
麻疹发病早期症状有发热、 结膜炎、 流涕、 咳嗽等, 红色斑丘状皮疹首先见于面部, 而后遍及全身,大约持续 4~ 7 天, 皮疹消退后有时会伴有脱屑现象。
麻疹危害严重, 常见并发症包括中耳炎、 喉气管支气管炎、 肺炎, 罕见并发症有腹泻和脑炎等, 特别当儿童营养不良时, 常常引 起并发症死亡, 病死率可高达 10%。
2、 麻疹在我国的流行情况?
麻疹在我国的流行情况与疫苗接种情况密切相关。
在麻疹疫苗使用 以前, 我国麻疹发病水平很高。
根据卫生部的统计资料, 1950~ 1965 年, 未进行麻疹疫苗大规模接种前, 我国年平均麻疹发病率为 590/10 万。
我国过去民间一直有“孩子出过疹和痘, 才算解了 阎王扣” 的俗语, 这里的痘指天花, 疹就是指麻疹。
如在 1959 年发生了 全国范围内的麻疹大流行,报告发病数约 1000 万, 报告死亡人数约 30 万, 年报告发病率高达 1432/10 万, 病死率约为3 %。
1965 年我国开始使用液体剂型麻疹疫苗, 此后发病率不断下降, 至上世纪 70 年代中 期, 发病率在200/10 万~ 600/10 万之间波动, 报告发病数在 150 万例 至 500 万例之间。
1978 年我国实施计划免疫, 并开始建立冷链系统, 麻疹发病下降更为显著, 实施麻疹计划免疫之后, 我国的麻疹发病率下降了 近 99%。
1986 年, 麻疹疫苗改为有效期较长的冻干疫苗, 并对儿童执行 8 月 龄和 7 周岁两剂次免疫方案, 此后报告发病率在 4/10 万~ 12/10 万之间波动。
2006 年, 我国所在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确定了 到 2012 年实现消除麻疹目 标, 将麻疹发病率降到 0. 1/10 万以下, 消除本土麻疹病毒传播。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我国麻疹报告发病率接近 10/10万, 与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消除麻疹目 标尚有较大差距。
为实现该目 标, 更为了 有效保护我国民众特别是儿童和青壮年的健康与生命,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 我国制定了 《2006~ 2012 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 提出了 综合性消除麻疹策略, 其中包括在做好儿童常规免疫的基础上, 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以提高人群免疫力; 同时开展疾病监测、 加强疫情控制、控制风疹、 控制医院感染、 加强健康促进等。
实施综合性消除麻疹策略之后, 2009 年全国麻疹发病大幅下降, 报告病例 52461 例, 发病率达到 3. 9/10 万, 每 10000 例病例 中仅有 7 例死亡, 为 历史最低水平, 但距离世界卫生组织确立的将麻疹发病率降至 0. 1/10 万以下的目 标还有一定距离。
3、 为什么能够消除麻疹?
消除麻疹从技术上可行。
因为虽然麻疹病毒有多 个基因型, 但血清型只 有一个, 且抗原性稳定。
人是麻疹病毒的唯一宿主, 目 前我们有可靠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 疫苗接种后所产生的血清抗体可以保护各种基因型麻疹病毒的感染。
消除麻疹从操作层面也是可行的。
国际经验证明, 消除麻疹是可以实现的, 如美洲区从 2002 年 11月 起就实现了 消除麻疹目 标; 国内消灭天花和脊灰的经验也证明, 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是可以控制、 消除、甚至消灭的。
4、 什么是麻疹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最经济、 最有效的手段。
麻疹病毒有多种基因型, 但血清型只 有一个, 我国与其它国家一样, 使用的麻疹疫苗株均为 A 基因型麻疹病毒制成的减毒活疫苗, 疫苗接种后所产生的血清抗体可以保护各种基因型麻疹病毒的感染。
我国的麻疹疫苗研发与其他国家几乎是同步的。
目 前我国麻疹疫苗主要使用 沪 191 麻疹减毒活疫苗株。
沪 191 株是在 1960 年上海麻疹流行期间, 从一名 2 岁男 孩血液分离, 在原代人胚肾细胞传 33 代, 人
羊膜细胞传 39 代, 鸡胚细胞传 10 代后, 经过临床试验后, 1965 年卫生部批准生产, 到 1985 年全部改为冻干剂型, 1991 年建立纯化毒株。
我国为了 提高麻疹疫苗的免疫效果, 对麻疹疫苗的剂型和剂量进行了 改进。
80 年代我国将麻疹疫苗剂型从液体疫苗改为 冻干疫苗, 提高了 疫苗的稳定性; 2005 年将接种剂量从 0. 2ml 增加到 0. 5ml, 进一步提高了 麻疹疫苗的免疫效果
我国曾对国内外麻疹减毒活疫苗进行了 为期 25 年的免疫持久性对比研究观察, 结果表明, 我国生产的疫苗与国外生产的疫苗在免疫原性及免疫持久性方面没有任何差别。
5、 为何要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麻疹的传染性很强。
通常认为人群免疫力至少达到 95% 以上, 才能阻断麻疹病毒传播, 实现消除麻疹的目 标。
我国通过近 50 年的麻疹疫苗接种, 目 前麻疹的发病呈现出小年龄组( <1 岁)
和 20 岁-40 岁成人发病数比例 大的流行态势。
主要原因是 20-40 岁人群麻疹疫苗接种率低, 易感人群比例多。
且该人群为主要劳动力, 外出务工、 上学一旦接触传染源极易造成传播流行。
为提高该年龄段人群麻疹免疫屏障, 防止麻疹暴发流行, 故本次强化免疫活动的对象均为大年龄组人群。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麻疹疫苗的立场文件中明确提到, 在制定消除麻疹目 标的国家, 应通过强化免疫提高人群免疫力。
强化免疫活动对象无论既往患病史及免疫史, 只要无接种禁忌症, 均接种 1 剂麻疹疫苗。
6、 非选择性的强化免疫接种, 跟所说的“知情、 同意” 的原则有无矛盾的地方?
本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实行“知情、 同意、 免费” 的原则。
实行“知情、 同意” 的原则 与非选择性的强化免疫策略不矛盾。
所有疫苗接种必须“知情、 同意”, 不可能未经本人或监护人允许, 而“强制” 为受种者接种疫苗。
本次强化免疫为山东省根据我国控制、 消除麻疹需要而决定实施的群体性预防接种活动, 疫苗和注射器经费由上级财政解决, 宣传等工作经费和接种工作补助由地方政府承担, 不向受种者收取任何费用 。
按照《2011 年山东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方案》, 以居住地管理为原则, 所有的受种对象无论是否麻疹免疫史、 无论是否本地户 口 , 如果没有禁忌证, 都应该接种一剂次麻疹疫苗。
尽管是“知情、 同意”, 但麻疹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传染性强, 容易引 起暴发或流行。
此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 是政府在充分考虑个体及群体疾病控制效果的基础上为解决公共卫生问题采取的利民举措。
对于群体来说, 只有更多 的人集中接种才能迅速建立免疫屏障, 更好的降低麻疹的危害。
从控制、 消除传染病角度讲, 人人都有权利让自 己得到预防麻疹的机会, 同时也有义务为建立全人群免疫屏障、 保护我国儿童、 青壮年人群不受麻疹疾病的侵扰作出贡献。
当然, 疫苗接种需要受种者知情同意, 如有发热等身 体不适情况可暂缓接种麻疹疫苗。
所以鼓励大家积极接种疫苗。
因为这不但能保护受种者自 己, 也能保护周围的人群。
7、 麻疹疫苗的接种禁忌有哪些?
预防接种前, 受种者要将自 身身体健康状态并如实告知接种医生。
如果您有以下情况, 不能接种麻疹疫苗:
( 1)
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 包括辅料以及抗生素过敏者( 如对硫酸庆大霉素或硫酸卡那霉素过 敏 );
( 2)
曾 患过敏性喉头水肿、 过敏性休克、 阿瑟氏反应、 过敏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严重过敏性疾病;
( 3)
正患急性疾病, 严重慢性疾病, 或处于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
( 4)
有免疫缺陷、 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
( 5)
曾 患或正患多发性神经炎、 格林巴利综合征、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脑病、 癫痫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 或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
如果有以下情况, 暂时不能接种麻疹疫苗, 可在以后条件适宜时予以补种:
( 1)
3 个月 内接种过免疫球蛋白;
( 2)
近期注射过麻疹疫苗或其他减毒活疫苗, 需间隔 1 个月 后补种;
( 3)
强化免疫期间有感冒、 发热等症状, 待恢复健康后进行补种。
8、 鸡蛋过敏者是否需要接种麻疹疫苗?
麻疹疫苗是由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制备的, 而不是鸡胚培养制备的, 麻疹疫苗中并不含有鸡蛋卵清蛋白成分, 而鸡蛋过敏者主要是对卵清蛋白过敏 , 目 前国内外学者均认为, 鸡蛋过敏者不是麻疹疫苗的接种禁忌。
我国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 年版)》 已剔除了 旧版《药典》 将鸡蛋过敏者作为麻疹疫苗的接种禁忌的说明。
所以, 对鸡蛋过敏者不是麻疹疫苗禁忌症。
9、 接种后可能出现哪些反应? 为什么疫苗接种后会产生不良反应? 发生不良反应后如何处理?
同所有药物一样, 疫苗对人体而言毕竟是一种异物, 绝大多数健康人接种后不发生任何不良反应, 只有极少数因个体差异在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 麻疹疫苗也是如此。
少数人接种麻疹疫苗后可能会发生不良反 应 。( 1)
常见不良反应:
接种疫苗后 24 小时内, 在注射部位可出现疼痛和触痛, 多数情况下于 2~ 3 天内自 行消失; 接种疫苗后 1~ 2 周内, 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 其中大多数为 轻度发热反应, 一般持续 1~2 天后自 行缓解; 接种疫苗后 6~ 12 天内, 少数儿童可能出现一过性皮疹, 一般不超过 2 天可自 行缓解。( 2)
罕见不良反应:
重度发热反应。( 3)
极罕见不良反应:
过敏性皮疹, 一般接种疫苗后 72 小时内出现;过敏性休克, 一般注射疫苗后 1 小时内发生; 过敏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如果接种后, 出现发热在 37. 1℃~ 37. 5℃时( 腋温), 应加强观察, 适当 休息, 多饮水, 防止继发其它疾病; 当发热超过 37. 5℃, 或 37. 5℃以下并伴有其它全身症状、 异常烦躁等情况, 应及时到医院诊治;对于红肿直径小于 1. 5 厘米的局部反应, 一般不需任何处理; 对于红肿直径 1. 5 厘米至 3 厘米的局部反应,可用干净的毛巾热敷, 每日 数次, 每次 10~ 15 分钟; 对于红肿直径大于 3 厘米的局部反应, 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是一项公共卫生措施, 在保护人群健康的同时, 极个别 人因个体差异承担了 发生异常反应的风险。
对麻疹疫苗接种后出现的严重疑似异常反应, 遵照“先临床救治、 后调查诊断” 的原则,做到早期、 正规、 系 统的治疗。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经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调查诊断后, 如果认定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将按照山东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 对受种者给予一次性补偿。
10、 为 什么接种完后要留观半个小时?
接种疫苗以后, 由于个人体质原因, 会发生过敏反应, 监测数据表明, 过敏性休克大多 发生在半小时之内, 发生过敏性休克之后, 如果不在医务人员 监护范围之内就容易发生危险, 所以接种现场必须配有医生和急救药品, 主要是防止意外发生。
如果受种者怀疑自 己接种麻疹疫苗发生了 不良反应, 就应该及时向接种人员 或疾控中心咨询或报告。
11、 多 次接种麻疹疫苗, 会不会对受种者身体健康有影响? 会不会增大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
国家卫生部明确表示, 多次接种麻疹疫苗, 不会对受种者的身 体健康有负面影响, 不会增大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也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
12、 如果我对接种人员 的服务态度/服务水平/资质不满意, 我可以向哪一机构投诉?
可向当 地卫生行政部门投诉。
13、 当 前网络谣言传“接种疫苗可引 起不孕不育”、“接种的是进口 疫苗, 不安全” 等等, 是真有其事吗 网传谣言, 纯属忽悠, 是别 有用心之人所为, 接种疫苗引 起不孕不育毫无根据。
请大家不要相信这些危言耸听的谣言。
本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所用疫苗均系国产疫苗, 不用 进口 疫苗强化免疫。
宣传口 号: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利国利民利后代 接种麻疹疫苗 保护身体健康 主动接种麻疹疫苗 为消除麻疹做贡献
实现消除麻疹 需要您的参与
推荐访问: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知识问答 麻疹 疫苗 免疫
热门文章:
- 最新文明礼貌月活动策划,文明礼貌月活动方案(优秀1合集)(全文完整)2024-08-22
- 2023年医院护士面试自我介绍(优秀17篇)2024-08-22
- 2023年最新六年级自我介绍(汇总18篇)2024-08-22
- 学生会个人简历如何写(优秀9篇)2024-08-22
- 2023四年级学生自我介绍,四年级学生自我介绍(大全8篇)(全文完整)2024-08-22
- 房屋租赁合同书样本,房屋租赁合同书(优质11篇)【精选推荐】2024-08-22
- 设备租赁合同(通用12篇)2024-08-22
- 最新转让协议书才有法律效力(大全10篇)(全文完整)2024-08-22
- 2023海边捡垃圾社会实践报告,垃圾处理社会实践报告(优秀8篇)(范文推荐)2024-08-22
- 最新外科护士自我鉴定(实用18篇)202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