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金融支持问题及对策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装备制造业金融支持问题及对策,供大家参考。
1 装备制造业金融支持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装备制造业金融支持取得了较大成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直接融资比例较低,商业银行信贷支持力度有限,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有待加强,自主创新资金需求难以满足,创新金融品种少,融资渠道窄。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例;进一步加大银行信贷支持,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发展新兴融资形式,创新金融供给模式。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 金融支持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623(2012)06-0061-04
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需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满足装备工业的多种金融需求。
一、我国装备制造业金融支持实践
(一)银行信贷支持力度大
商业银行为装备制造业企业制定了专门的信贷扶持政策,支持力度逐年加大。如聘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对不同等级的企业实行差别利率;
积极支持行业龙头大型装备制造企业,择优支持装备制
2 造行业中坚企业,加强对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中小装备制造业企业的信贷支持;
信贷服务的类型有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中长期贷款和贴现等;
制定并开办了专利权质押贷款、煤炭提单、仓单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退税账户托管贷款、创业贷款、票据业务等多个具有特色且可行的贷款新品种,使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相应贷款服务;
针对装备制造业企业的规模和特点,综合运用搭桥贷款、备用贷款,国内信用证及其项下的打包贷款;
以重点项目为依托,稳健发展信贷业务;组织银团贷款,满足大型装备制造业企业兼并重组等重大项目的资金需求。
国家开发银行为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装备工业投入巨额资金,重点支持了东方电气、哈电集团、西电集团、特变电工、一重、二重、大重、大连机床、沈阳机床、振华港机等一大批骨干企业。
(二)形成了较大的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板块
我国证券市场支持装备制造业企业上市,A 股市场的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多达 40 多家,分布在机床、铁路、造船、航空、物流装备、机械基础件等行业,融资额巨大,解决了资金困难。例如,中国重工、中国一重以及中国北车等大型制造企业上市募集资金量均很大,中国一重资金募集达到
3 100 亿以上,中国北车达到 64 亿,中国西电达到 77 亿。
(三)积极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
金融机构逐步加大对中小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制定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优惠政策,最大程度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设立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充实信贷服务队伍,主动与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联系,为企业量身定做服务方案。择优支持为重点装备制造业企业提供配套支持的中小型企业,重点发展针对中小企业现金流、物流的债项融资。
(四)开展租赁、担保、保险等金融创新
融资租赁:融资租赁企业根据业务需要,就一架飞机、一艘轮船注册一家独立的租赁公司,一对一地独立开展业务。业务创新的主要原因是飞机、轮船价格高昂,租赁风险很大,一旦租赁公司资金链出现断裂,其所拥有的固定资产也许就会被拍卖来偿还债务,承租人利益得不到保障,而“单机单船”租赁能够有效规避风险。2010 年,国内首架以单机公司模式完成租赁业务的飞机,以单船公司模式完成的轮船租赁业务,均实现了首航。
投融资服务平台:2008 年,北京市工业促进局和北京市财政局主办了北京高端制造业投融资服务平台,为高端制造业企业提供信用评级、融资推介、信用担保、银行贷款等一条龙专业投融资服务,推出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供
4 应链贷款”、“工业名牌担保直通车”、“技术中心企业担保直通车”等一系列创新融资服务产品,在贷款条件、担保措施、办理时间、融资费率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了更多方便和优惠。
担保代偿资金:担保代偿指被担保人未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由担保人代其履行业务的一种行为。北京市工业促进局、北京市财政局共同设立了北京首个面向高端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担保资金——北京高端制造业企业担保代偿资金。该资金启动规模 5000 万元,由担保公司负责专业化运营,投融资平台负责推荐项目,每年能为企业提供担保贷款 5 亿元;资金担保费率不超过 1.5%,首台(套)设备保险:2011 年,中关村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国产首台(套)设备保险机制,有质量保证保险、产品责任保险、运输保险、安装工程及第三者责任保险等七种保险险种,基本上覆盖了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的各个环节。
二、我国装备制造业金融支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融资过程中,企业内部的体制问题,外部的融资渠道过于狭窄,直接融资市场不完善等都是融资的瓶颈问题,资金短缺的问题依旧无法解决。
(一)直接融资比例较低
我国的直接融资市场不发达,市场不规范并且限制条件
5 众多,尤其是债券市场发展缓慢,使装备制造业企业很难在直接融资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获得所需资金。在美英等资本市场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外部资金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直接融资比例较低,尤其是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比例更低,这使装备企业不能以低成本获得资金支持,企业扩张资金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加大了企业成长的压力。直接融资的成本要低于金融机构的贷款利息,通过直接融资获得的资金可以使企业比较容易扩大规模,实现企业产值的快速增长或通过兼并重组实现企业爆发式扩张。
(二)商业银行信贷支持力度有限
银行信贷仍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商业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时,往往并不会对装备制造业项目给予特殊的信贷安排,与对待一般项目没有实质区别。虽然国家出台了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但商业银行总行在对分支机构的考核中,并没有在其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等实质性方面进行支持,分支机构一线信贷人员并没有额外动力进行项目融资。此外,很多装备制造企业在银行有大量不良贷款,很难继续获得贷款。
(三)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银行对装备制造企业的信贷支持主要体现在龙头企业
6 上,中小装备制造业企业获得信贷支持的难度则比较大。主要原因一是中小企业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关键信息披露不真实等问题,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的可能性较大,金融交易成本较高。二是银行倾向有抵押(质押)的客户,保证贷款的占比一般较小,信用贷款往往集中于一些实力较强或较为熟悉的客户。
(四)自主创新资金需求难以满足
目前装备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小,研发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高端产品研发与产业化的不确定性形成的高风险,不符合银行贷款对融资项目低风险的要求。金融机构对装备制造业企业信贷中仅有7.7%是用于企业技术创新与改造方面的中长期信贷支持,而大部分的信贷投向还是短期的流动资金贷款和原材料采购贷款。企业很难将有限的资金大量投入到研发中,并且研发资金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回报。
(五)创新金融品种少,融资渠道窄
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融资金融工具单一,到目前为止主要融资方式仍然是银行贷款和股票融资。而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融资租赁等新兴融资方式发挥作用有限,利用率非常低。例如,200 亿元规模的辽宁装备制造产业投资基金,在 2009 年被国家发改委批复后,由于各种原因,至今搁浅。由于国内市场并购资金有限,导致国有资产重组进展缓慢,
7 已经进行的重组质量不高。
三、推进我国装备制造业金融支持的若干措施
(一)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例
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进一步完善创业板市场制度,推进场外证券交易市场建设,加速资产证券化,拓宽多元化直接融资渠道。鼓励企业通过主板、创业板、中小企业板上市,乃至在境外上市,降低融资成本。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应加强合作,帮助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改组上市,推动企业实现从产业运作到资本运作的转变。国内装备制造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状况,考虑海外各主要资本市场上的债券、股票融资业务。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加大企业债券的发行力度,扩大公司债、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发行规模。
(二)进一步加大银行信贷支持力度
装备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以及一些专项贷款都依赖于银行信贷。根据《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和《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重要行业发展政策,商业银行应将装备制造业作为重点行业予以倾斜,在传统信贷业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和规模,根据装备制造业客户和业务特征,合理明确信贷投向和业务重点,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积极匹配和满足客户业务需求。加强银行
8 间债券市场的金融支持,发行高收益票据,以及有利于企业并购重组的金融产品,促使企业的科技创新加速产业化,做大做强。企业还可利用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等海外融资方式,在海外市场融资。
(三)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支持
中小企业是装备制造业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专业化生产的基础。要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银行业应根据对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中核心大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综合评估,将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良好信用延伸到上下游及配套企业。以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存货、预付账款等动产为质押物,依靠产业链核心企业的承诺付款、购买存货、回购产品、承担连带责任等条件,积极开展应收账款质押和保理、存货质押、预付账款融资等金融信贷业务,有效降低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最终赢得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支持。
(四)进一步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
尽快设立装备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是以股权的形式为没有达到上市条件的企业提供融资,将成为银行贷款、企业上市融资以外第三个有效的融资工具。产业投资基金募集各类社会资金,用于解决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债务负担、推动企业重组和自主创新,激活存量资产,实现装备制
9 造业与金融业的紧密结合,促进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2007 年,国家发改委重大技术装备办与国家开发银行联合主导完成的政策性课题报告提出,我国将建立支持装备制造业振兴的产业基金。由于我国金融的分业经营限制,使得国家开发银行通过投资的形式,短期持有装备制造业股份进行战略扶持,然后择机退出的方式不能实现,产业基金到现在还没有推出。因此。应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国家开发银行提供的软贷款具有规模大、期限长、利率低等特点,非常适合装备制造业企业的长期发展。国家开发银行虽然已对装备制造业的贷款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如加快装备制造业企业评审的进度,适度放宽,甚至对有些企业特开快速通道等,但是还应进一步加大力度。
(五)积极发展新兴融资形式,创新金融供给模式
加快推进融资租赁。融资租赁作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重要金融工具,是商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在发达国家,租赁业是综合性的金融产业,是衡量金融服务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据不完全统计,欧美发达国家机械设备 80%以上的产品都采取了融资租赁方式销售。全球近 1/3 的投融资是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完成的。就租赁渗透率来看,美国高达 25%以上,德国为 20%左右,日本为 15%左右,而同期我国的租
10 赁渗透率只有 3.1%。我国融资租赁现状远不能满足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促进融资租赁业的发展。
积极发展创业投资。创业投资适应了传统产业改造对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制度创新的要求,加快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提升。创业投资可以获取全社会各类人才、资金、资源,引导民资直接投资于装备业自主创新,提高社会资金配置效率。
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应不断完善自身体制机制改革,适应融资市场的发展状况。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应给予装备制造业企业融资更多支持。只有国家、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努力,才能为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
推荐访问:装备制造业金融支持问题及对策 对策 装备制造业 支持
热门文章:
- 最新文明礼貌月活动策划,文明礼貌月活动方案(优秀1合集)(全文完整)2024-08-22
- 2023年医院护士面试自我介绍(优秀17篇)2024-08-22
- 2023年最新六年级自我介绍(汇总18篇)2024-08-22
- 学生会个人简历如何写(优秀9篇)2024-08-22
- 2023四年级学生自我介绍,四年级学生自我介绍(大全8篇)(全文完整)2024-08-22
- 房屋租赁合同书样本,房屋租赁合同书(优质11篇)【精选推荐】2024-08-22
- 设备租赁合同(通用12篇)2024-08-22
- 最新转让协议书才有法律效力(大全10篇)(全文完整)2024-08-22
- 2023海边捡垃圾社会实践报告,垃圾处理社会实践报告(优秀8篇)(范文推荐)2024-08-22
- 最新外科护士自我鉴定(实用18篇)202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