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哥范文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完整文档)

时间:2022-10-14 10:4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完整文档)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摘要】

 当前《新课程标准》 提出, 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积极创造条件, 指导学生多读书, 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 则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

 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 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鉴于此, 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一、 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的途径

 首先, 要选择合适的图书。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选择合适他们而他们亦感兴趣的图书。

 课外阅读益处多多, 但开卷未必有益。

 别林斯基说得好: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 比不读还要坏。

 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 选择最有价值, 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时下出版物众多, 鱼目 混珠, 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

 因此, 要对拟推介予学生的图书加以甄别, 既不能内容较深, 语句枯燥, 又不能简单肤浅, 令学生读之无益。

 总体而言, 应把握以下几方面原则:

 1. 思想健康; 2. 充分考虑学生的各方面差异; 3. 有趣味性; 4. 注意阅读的广度。

 其次, 应在学校内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在美国,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成为了 政府工作的重要部分, 其中一种

 方式是定期邀请著名职业体育明星到学校与学生一起阅读有益的书籍, 较好地利用学生的崇拜心理去提高其阅读兴趣。

 一方面, 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模式, 另一方面, 可通过在学校组织针对阅读的集体活动, 如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 朗诵比赛、 讲故事、 猜谜语、 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 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也让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比较与竞争提高阅读的兴趣; 另外, 也可以采取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的方式, 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 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 编辑、 抄写、 插图, 并能提高其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二、 应适时给予学生合理的辅导

 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 因此, 教师应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 开展课外阅读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 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读物, 自由阅读, 自由写笔记。

 但是, 如何令学生从这种个体的、 自由的阅读提炼为有益的知识, 进而提升语文能力, 则需要老师合理的引导。

 在课外阅读指导中, 教师不能只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而忽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自主性, 又要加强对课外读物选择的指导。

  如何有效地对小学生的阅读提供指导, 就必须了解小学生的特性。

 小学生都是儿童, 儿童的意志、 毅力、 水平与定型的成年人有区别, 要克服小学生常见的好奇心和盲目冒进的心理, 所以要讲究阅读的先后, 阅读要有计划地进行。

 因此, 笔者认为安排学生的课外阅读可从下面三个角度考虑:

  三、 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如今, 社会生活高度开放,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 课本里, 而应该构建开发的教学模式, 拓宽学习的内容、 形式和渠道, 令语文学习通过文字阅读的形式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教学安排时, 我们可以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 特殊的节日, 特殊的事件, 特殊纪念日等, 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活动, 请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资料, 并根据资料, 配合班级或者自己进行各种形式地处理与表达。帮助学生广开信息渠道, 大量储存了 各种信息单元, 使学生初步具备集中与扩散相结合的信息处理能力。

  四、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阅读计划

 首先, 从体裁上, 低年级安排儿歌等浅显的儿童读物, 中年级安排易懂的寓言、 童话、 科学知识短文, 高年级安排有代表性的中、 长篇小说等文学作品及报纸杂志; 其次从时间上, 平时上课时间紧, 安排篇幅小的文章、 书报。

 寒暑假时间长安排篇幅较长读物; 最后, 要注意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

 由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 因此, 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 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 以及其个性、 兴趣、 知识水平以及接受能力等, 令其能阅读与学习相得益彰。

  五、 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

 学会积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

 荀子论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细流, 无以成江海”。

 因此, 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 帮助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 激发其读书兴趣, 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 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 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

 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读书的积极态度, 令其认真投入, 和作者想在一起。

 只有在课

 外阅读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 注意力、 记忆力、 想象力、 创造力,才能有深刻的印象, 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

 另一方面,

 要求学生学会做笔记。

 课外阅读就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

 读到好文章, 摘录好词佳句, 记下心得体会, 日积月累, 潜移默化, 这就是阅读的收获。

  六、 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创新精神

 阅读能让学生积累, 而积累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运用, 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 必须知道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创新精神。

 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 可鼓励学生提出与书中不同的见解, 或者解决书中或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古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一方面, 要引导学生以谦虚的心态从书本中探求所需的知识, 另一方面, 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并不是照单全收, 而是有所选择地扬弃。

 在阅读中, 会对一贯的、 公认的模式、 结论提出异议的阅读能力其实就是学生的一种求异思维的体现。

 经常性地进行这种“过滤” 阅读, 对他们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我们允许孩子在品评、 质疑时的这种超“文本” 的现象。

 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 学生的看法才得到真切地表达, 感悟得到真实地提高, 思维得到真正地发散, 才真正达到阅读的最终目的。

  语文的学习是长期的, 贯穿一生的, 学之有道, 则能事半功倍。

 合理地阅读, 正确地阅读, 能有效地促进学习, 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提高其探索精神以及创新精神。

 也就是说, 阅读让语文学习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就让我们共同努力, 带着学生在书海里畅游吧!

  (编辑:

 龙贤东)

推荐访问: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课外 浅谈 小学语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