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哥范文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浅谈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前景10篇

时间:2022-08-20 17:15:23 来源:网友投稿

浅谈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前景10篇浅谈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前景 TheScienceEducationArticleCollectsTotal.464July2019(B)总第464期2019年7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前景10篇,供大家参考。

浅谈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前景10篇

篇一:浅谈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前景

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Total.464July 2019(B)总第 464 期2019年7月(中)摘 要 新工科专业需要根据专业特点及高校类型分类建设。本文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新工科专业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基于专业的典型特征以及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特点,从建设理念、办学资源、师资力量、生源质量、体制机制、协同办学等方面分析了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对策,以期为相应高校专业的新工科建设提供参考。关键词 新工科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新建本科院校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the New Engineering Major of Optoelectronic Information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Newly Established Under原graduate Colleges // Zhou Yuan,Chen Ying,Sun Liping,ZhangZhuxianAbstract New engineering majors need to be classified accordingto their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yp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engineering major of opto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newly established undergraduatecolleges. Based on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jor and thecharacteristics of newly establish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hechallenges are analyzed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from the aspects of construction concept, school resources, teach-er resources, student quality,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and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construction of new engineering majors in the correspond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Key words new engineering;opto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and engineering;newly establish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1 引言教育部发布了 410 个项目支持新工科专业建设改革,旨在培养大批新型工程科技人才,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1] 。不同工科专业新工科建设的内涵、内容、方式、路径都各不相同 [2] ,不同高校新工科建设的侧重点各异 [3] ,各高校工科专业需按照自身定位和特点来建设和发展具有各自特色的新工科。本文从新工科的角度分析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典型特征,针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特点分析了该专业建设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应对思路。2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新工科专业建设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由教育部于 2012 年将原有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等五个专业整合而成。目前全国已有 230 所高校开设该专业。该专业是光电子学和信息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具有新工科专业的典型特征,即引领性、交融性、创新性、跨界性和发展性。2.1 专业的引领性专业所涉及的光电信息技术以其响应快、频带宽、信息容量大等优势正推动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提升。随着各种新概念的光电材料、器件及相应应用模式不断涌现,光电信息技术与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趋向纵深,其学科分支和技术增长点不断涌现,将有潜力孕育出新的技术,形成新产业。2.2 专业的交融性该专业的鲜明特点是知识的广泛交叉性。专业涉及光学、光子学、电子、机械、信息、材料、控制、计算机等学科领域。随着光电信息技术应用向通信、传感检测、仪器仪表、工业制造、空间探测、国防科技、生命科学、新型农业等领域拓展,专业的学科交叉范围将变得更广泛,交叉趋势将变得更明显。2.3 专业的创新性该专业创新性强,涉及光信息辐射、传输、处理、显示、存储等,在尖端科研、航空航天、军事装备、生物医学等前沿领域有广泛应用,属于高精尖领域。近年 5G 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的突飞猛进更是对上游光电器件和芯片提出了更高的创新要求,促使光电信息技术得到前所未有的应用和发展。2.4 专业的跨界性新建本科院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新工科专业建设挑战与对策周 远 陈 英 孙利平 张竹娴(长沙学院 湖南·长沙 410022)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871/j.cnki.kjwhb.2019.07.035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信息化时代地方本科高校理工科课程 O2O(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探讨”(XJK18BGD019);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型发展背景下‘工程光学’课程建设” (201801193046);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虚拟仿真技术在新工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 以光电信息工程专业为例” (2017-480)。作者简介:周远(1976—),男,湖南长沙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扫描成像。79

 教改教法该专业能持续不断与其他学科结合产生新的理论和应用。对应的光电产业涉及集成电路、5G 通信、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这些领域已被纳入近年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光电行业已成为一项国家战略产业。因此,该专业在自身构成和建设中围绕以上产业链整合需要具有跨越产业和行业界限的特征。2.5 专业的发展性新型光电技术、材料、器件及应用模式不断更新,将会衍生出更多面向未来的新的技术和产业形态。该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将依从技术的更新突破以及产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专业内涵、要素。3 新建本科院校建设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新工科专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思路目前,在全国 230 所开设有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高校中,有超过 80 所属于新建本科院校。该类学校办学基础较薄弱,新工科建设难以找到统一的成熟经验予以借鉴,在专业建设理念、办学资源、师资力量、生源质量、体制机制、协同办学等方面面临挑战。3.1 专业建设理念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办学思路往往趋向于仿效研究型高校走学术型人才培养之路,办学效果出现低水平的同质化。一要走应用型发展之路。以地方新产业对光电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高素质光电应用工程技术人才。二要走差异化、特色化、内涵式发展之路。对比自身与同区域其他高校光电类专业办学现状,找出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做出特色。三是走交叉融合之路。以光学、光电子学为主线,大力加强与微电子学、机械、材料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四是走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之路,各方面的建设都需紧扣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升这一目标。3.2 办学资源新建本科院校经费来源单一,获取社会资源能力有限,且原有的办学条件多是按学术型教育需要建立。而光电专业建设所需的教学科研平台搭建相对昂贵,办学资源创建为该专业新工科建设带来了挑战。应对思路是要面向地方产业需求,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从而获得地方政府、行业部门在政策、经费和其他教育资源的支持。积极面向地方光电产业企业实施校企合作,通过差异化发展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多种形式的服务,从而获得企业支持共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等平台。3.3 师资力量新建本科院校原有教师大多为学术型理科教师且较高层次师资缺乏。在新工科改革中,该类学校需要建立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工程实践经验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可以多途径提升现有教师的工程能力,如选派教师到光电类企业挂职工作,支持青年博士入企业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光电类工程研发,或者聘请光电类企业中工程经验丰富的专家来校培训教师等。另一方面可解除人事制度的制约,加大投入从企业、产业部门引进工程经验丰富的光电类人才充实教师队伍。3.4 生源质量新建本科院校大多高考录取线较低,学生综合素质偏弱 [4] 。为吸引优质生源,一要顺应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光电工程技术人才,提高就业质量,增强吸引力。二要找准自身优势,建设特色鲜明的专业,扩大专业影响力和知名度。三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专业宣传,使社会了解本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前景,扩大专业的社会认知度。3.5 体制机制新建本科院校大多形成了类似“学校-院部-系部-教研室”的垂直管理模式,专业团队在教师聘用、职称评定、平台建设、校企合作、教学科研管理等诸多问题上话语权不足。需要调整各级部门责权利关系,构建专业建设单位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自负其责、竞争发展的运行机制,让其获得更多人事、财务、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自主权力,拓宽专业自我设计、自我发展空间。3.6 协同办学新建本科院校社会声誉不高,科技研发能力偏弱,在与综合性大学开展校企合作竞争中处于劣势。要解决这些问题,专业建设要紧密对接地方光电相关产业,利用区域优势,强化服务企业功能,形成专业办学优势特色,增强专业吸引力。深入分析本地光电类企业,尤其龙头企业的工程技术开发及人才需求,主动有针对性地为企业进行人才的订单式培养或提供科技攻关服务,为企业带来更多利益,提高企业协同办学的积极性。4 结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具有引领性、交融性、创新性、跨界性、发展性等新工科专业的典型特征。新建本科院校建设该专业应注意学科交叉融合,走差异化、特色化、内涵式发展之路,培养重实践、强能力的应用型工程人才。需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产业部门及相关企业的合作,多渠道争取办学资源。需要提升教师工程能力,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需要打造专业特色,培养应用型光电工程技术人才以吸引优质生源,提高企业协同办学的积极性。需要构建专业建设单位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竞争发展的运行机制,拓宽专业自我发展空间。参考文献[1] 林健.深入扎实推进新工科建设—— — 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组织和实施[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5):18-31.[2] 林健.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下的传统工科专业转型升级[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4):1-10.[3] 夏建国,赵军.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刍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21-25.[4] 吴红斌,郭建如.高等教育分层系统中的地方本科院校:困境、优势与出路—— — 基于全国本科学生调查数据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8(2):75-82.编辑 李金枝80

篇二:浅谈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前景

素质教育 2020 年 12 月第 6 卷第 24 期光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进一步以计算机和微电子器件为依托,从电子信息技术向光信息技术全面过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教育部于 2012 年 9 月下发文件,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科学、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光电信息工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五个专业融合在一起,统一整合后形成的本科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以光信息产生、传输、获取、显示及处理为主线,把光信息与电子技术、信息科学相融合的新专业。作为新的本科专业,它的发展前景与规划无疑会引起大家的关注 [1-2] 。同时,由于专业渊源不同、办学定位不同,不同高校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各具特色,专业建设思路存在较大差异,很多高校的专家都提出了各自的专业建设思路与历程 [3-14] 。为了适应玉林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应用型高校建设的转型需要及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理念,我校对光信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进行了多方面深入的研讨和论证,于 2015 年在应用物理学专业(光电方向)的基础上成功申报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并于 2015 年 9 月正式开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招生。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这一新专业如何建设、人才如何培养等问题始终贯穿专业建设过程。一、应用型高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必要性(一)定位准确,符合学校办学理念与发展规划我校作为广西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五所试点高校之一,是广西唯一的应用型本科试点高校。学校为了顺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进一步明确了“建成国内知名、区内领先、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办学定位。在我校“十三五”规划中,明确将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作为实现我校“建成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总目标的首要任务。同时,根据桂东南地区的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布局,提出将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成我校的优势特色应用型学科专业群,将电子信息类专业之一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特色专业发展,这符合我校办学定位及发展规划。(二)办学经验丰富,具有区域优势我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前身是应用物理学专业光电方向,其从 2006 年起就开始培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方面的专业人才,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建成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形成了日趋完善的培养体系,建设了一批满足教学与实践需求的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在此基础上,2015 年,我校正式开设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广西较早开设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高等院校。此外,我校地处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布局的桂东南地区,具有一定的区域优势。(三)坚持特色发展,引领电子信息专业群建设我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以桂东南地区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实际需求为背景,逐渐建成以光、机、电一体化工程技术为核心的应用技术型专业,逐步形成以光电技术为引领的,由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物联网工程等专业构成的电子信息专业群,逐渐形成服务玉林、辐射广西的应用技术型特色专业。(四)立足桂东南地区,服务广西的经济发展我校坐落在广西桂东南地区中素有“丝路驿站,岭南DOI:10.16681/j.cnki.wcqe.202024003作者简介:易施光(1973— ),男,苗族,湖南城步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太阳电池理论。注:本文系 2020 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编号:2020JGA281)。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应用型高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必要性,然后阐述了应用型高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包括多方共同参与,优化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模式,使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以教改项目驱动培养模式改革;以学科竞赛为手段,以能力提升为目的;校企合作共建全新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训平台。关键词: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应用型高校;学科竞赛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401(2020)24-0007-03应用型高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易施光,张文杰,罗志荣,罗有焕,郑容森(玉林师范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广西 玉林,537000)

 都会”之称的玉林市。玉林市是华南地区极为重要的商贸集散、生产基地,东接广东,南临东盟,位于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延伸区,成为广西连接“双核”、衔接“一路一带”的重要通道和关键节点。玉林市拥有玉柴集团、玉林制药、三环陶瓷、南方食品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中金公司、银亿集团、燕京啤酒、旺旺食品等大企业集团先后到玉林投资发展,形成了机械制造、有色金属、健康食品、新能源新材料、再生资源、陶瓷、电子信息、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是中国最大的内燃机生产基地、日用陶瓷生产出口基地、国家级建材生产出口基地、皮革服装基地、食品加工基地,以及进出口中药材最大的集散地和中转站。而机械制造、制药、新能源开发、陶瓷生产、食品检测等领域的产业升级需要有先进的人工智能、机器视觉与识别、光电检测、光学定位等光电技术,以及掌握光电技术的专业人才。建设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有助于培养大批应用型光电专业人才,可有效促进桂东南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满足迫切的社会需求。二、应用型高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从高校层次来说,所谓“专业”是指按照社会对不同领域和岗位的专门人才的需要而设置的学业门类,它是课程的组织形式,即密切相关的课程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专业。所谓“专业建设”指的是调整专业结构,深化专业内涵,实施课程建设,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和实习基地建设,其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本科层次人才,为研究生教育培养后备力量。近几年,随着我校“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转型工作的推进,通过对社会与岗位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行,坚持以遵循技术岗位所必需的知识、素质和能力为依据,以校企合作为培养途径,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和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一)多方共同参与,优化培养方案为使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适应不同工作岗位对人才的不同需求,近 5 年来,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历经三次调整优化。第一次是细化专业课程,增加相应实训课程的课时与学分。第二次是结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学校相关文件对培养方案中课程的逻辑结构进行了优化,并增设了符合地方经济需要的相关课程,如“光电图像处理”“机器视觉”等课程。第三次是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玉林师范学院关于制定 2020 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并结合政府经济发展远景规划、适应企业人才需求、听取行业专家建议、考虑优秀毕业生和高年级在校生反馈信息,进一步梳理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素养的内涵,使专业培养目标与国家标准和学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保持一致,进而凝练核心课程,优化课程体系。(二)改革教学模式,使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改革教学模式,推进以教带研、以研促教的教学模式。部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向项目教学模式转变,通过项目式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相关资料的能力、项目方案的设计能力及在实施过程中团队合作、克服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一方面,教师将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使之互相促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拓展授课内容,及时把当今专业领域内的先进知识与技术融入教学过程,调整教学形式,提高了整体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研项目和科技活动,巩固、加深、拓展学生在课堂上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造性地从事科研和其他科学技术工作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项目教学模式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关作品多次在全国机械设计大赛、华南区光电设计大赛中获奖。同时,我校建设了智能微电网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实训平台,开设创新基地、大创项目及学科竞赛项目,开展项目教学。近 3 年来,本专业的学生(包括原来应用物理学光电方向)在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广西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设计与制作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挑战杯”等学科竞赛中都取得了良好成绩,其中获国家级奖共 8 人次,区级一等奖 26 人次、二等奖 66 人次、三等奖21 人次,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共有 137 人次,学生发表学术论文 10 篇,申请发明专利 2 项。(三)以教改项目驱动培养模式改革教改项目驱动培养模式改革是指教师借助教改项目的拓展进行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实例驱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由此实现对学生实践技能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改项目的驱动下,教师可以增加学生自主式、团队式、研究式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同时,在教改项目的驱动下,教师可利用项目经费完善实验资源,优化实验条件。我校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西部素质教育 2020 年 12 月第 6 卷第 24 期

 西部素质教育 2020 年 12 月第 6 卷第 24 期索过程中,对培养模式、培养手段、课程体系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相关研究得到了自治区教改项目的资助,如《转型背景下师范院校“三创一体”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转型背景下应用型科研对“四创”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等。通过一系列深入研究,能加深教师对人才培养各环节的认识,强化教师对不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掌握,进而优化人才培养环节、课程安排、教学手段,有效保障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四)以学科竞赛为手段,以能力提升为目的我校在实施竞赛培训计划过程中,鼓励多专业学生相互合作,自主创新设计,参与电子类、机械类、光电类学科竞赛,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在学校和学院两级领导的关怀下,我校成立了全开放性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占地面积约 500 平方米,各种设备总价值几百万,能够同时容纳 80 多名学生进行实验实训学习、开展科研和创新活动。学院成立专门的学科竞赛指导小组,副院长负责主抓学科竞赛,并由学校提供专项学科竞赛经费。指导教师利用休息时间给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补习学科竞赛相关知识和应用软件,同时,我校会按照一定折算方式给指导教师劳务费,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科竞赛的指导。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我校每年为寒暑假期间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提供一切其所需的后勤服务。为了保证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质量,我校每年从大一学生中,通过自愿报名、指导教师把关,选拔一批学生作为学科竞赛的预备力量。大一是打基础阶段,大二作为参与者和大三的学生组队参加学科竞赛,大三作为主力军参加学科竞赛,大四以专业实习、毕业设计、找工作为主,不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通过分析这几年统计数据,笔者发现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就业率是 100%,而且在就业单位有明显的优势,深受好评,这表明以学科竞赛为手段、以能力提升为目的的培养模式是行之有效的。(五)校企合作共建全新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训平台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新兴的本科专业,其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训平台的建设还处于持续探索阶段。对此,学校应该以培养掌握光电信息科学领域专业实践知识且具备综合应用能力的人才为目的,依托企业的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与企业共同构建由基础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及综合实践教学三大板块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主要设置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物理仿真试验训练、科学研究训练等模块,旨在满足光电人才的培养需求。同时,学校还要与专业对口的企业合作,共同运用人力、物力资源,建设符合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需求的实验室、实训中心,用以支持该专业开展的生产实习、科技竞赛等实训活动。比如,我校先后与陆川中设国联新能源有限公司、中国电信玉林市分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玉林分公司、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逐步健全学生到企业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实践机制,实现实践基地的校企共享,建设了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我校与企业合作搭建校内部分实训平台,如 2018 年我校与东莞绿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我校出资金,该公司提供设计方案、技术支持,共建了智能微电网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实训平台。三、结语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专业建设实践中,我校积累了一些经验,努力培养光电企业真正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我们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参考文献:[1] 齐沛良.浅谈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前景[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2):16-17.[2] 陈世禄,赵伊健,李文胜.浅谈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前景和规划[J].南方农机,2017,48(7):99.[2] 刘志敏,于运飞,徐雪萌,等. “大交通”背景下光电信息科学与...

篇三:浅谈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前景

技术 信息工程

 9 2019 年 年 7 7 月· 205 ·

 电子信息工程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赵珊珊

  北京印刷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2017 级电子信息工程,北京 102600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工程渐渐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且在电子信息工程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各种新兴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今天在这里浅谈一下电子信息工程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现状;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F426.63

 文献标识码:A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Zhao Shanshan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Beijing Printing Institute 2017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Beijing 10260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gradually integrated into all aspects of our lives, so that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And on the basis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erived from a variety of emerging professionals, such as: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formation security, etc. gradually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society. Here today to talk ab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Keywords: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tatus,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引言

 得益于电子信息领域的激烈碰撞,电子信息工程在近几年发展迅速,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给大众的益处是有目共睹的,如高速路上的 ETC 减少了拥堵的路况,节省了旅客的时间;人们利用京东,淘宝等应用软件进行网上购物,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货比三家的愿望,还节省了店家的成本等。本文主要就电子信息工程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1 1

 电子信息工程的现状

 1 1 .1 学习内容广泛并且难度高,造成人才流失

 电子信息工程学习的科目特别多,如: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信号处理,通信原理,C 语言以及 JAVA 语言等包含硬件与软件,涵盖内容广泛,并且每一门专业课都需要大量的精力去研究,除此之外还要拥有丰富的数学储备,导致大学生的基础打的不扎实,不能很好为电子信息工程相关行业做出贡献。

 另外现在的社会更倾向于软件开发等编程方面的能力,不仅是成为硬件工程师的条件相对软件工程师苛刻,需要同时精通硬件与软件,还是因为即使在以后进一步深造的工程中完全研究硬件,但归集到最后还是要编程。但编程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需要先锻炼思维能力,接着进行大量的实践,然后经过不断的调试清除漏洞,最后生产产品,投入市场。但很多学生往往在选择的专业时候看到所学课程就对其望而却步了。

 1 1 .2 创新度不够,缺乏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如计算机网络在其中的应用,人脸识别系统,各种应用软件的开发。但对一些核心技术还是需要从外国引进,加上相关人员只知道机械地开发生产,不能很好得自主思考,另外进入社会的大学动手实践的经验不足,不能很好的填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空缺,为电子信息工程注入新鲜血液,种种因素结合起来,致使其创新度不够,进一步导致我国在国际上一些领域的竞争力相对较差。

 2 2

 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前景

 2 2 .1 科学地制定发展目标

 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发展迅速。明确目标是有效发展的前提,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要明确两点。首先是电子信息工程与人民日常生活的关系。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另外就是电子信息工程与社会经济和国家需求之间的关系。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国家的稳定,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电子信息工程作为科技发展的主力军,不仅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而且对国家安全防护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电子信息工程要科学地制定好发展方向和目标,紧跟时代的步伐,当前迎来的是人工智能的潮流,电子信息工程可以在该方面做具体的计划。

 2 2 .2 积极开拓发展相关领域

 电子信息工程应用领域范围广泛,如农业,医疗器械,航天等。在政府颁布的政策下,我国应该积极开拓发展电子信息工程相关领域,对电子信息工程在相关领域的应用进行不断的创新。为了促进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相关领域的持续发展,必须强化技术创新。政府有关部门应该鼓励创新,并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2 2 .3 高校加大企业合作力度,共建人才培养基地

 为了使高校更好地为电子信息工程为企业输出人才,高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高校定期带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去共建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同时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到校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积累经验和了解当前社会所需人才类型,积累相关经验,为以后的就业提供更多的可能。

 除此之外,高校也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时地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查漏补缺。并且国家要加大在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为电子信息工程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2 2 .4 加大网络安全维护力度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起来,但随之而来的是安全问题。上网查询资料,登录大部分的应用软件基本上都需要注册,这就可能导致用户信息泄露,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给用户带来损失,所以不仅用户要加强安全防护意识,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维护,确保用户的信息和财产安全。

 除此之外,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还需要用户增强信息识别能力,坚定自己的立场,不人云亦云。同时需要相

 · 206 ·9 2019 年 年 7 7 月 信息工程

 工程技术

 关部门增大力度监督,排查网上信息,杜绝不实信息传播。

 3 3

 结束语

 综上,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与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其他领域的发展以及国家安全的防护息息相关。在未来的发展中,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要科学地设定发展目标,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增加国际竞争力,还要增加在相关领域的应用,除同时还需要培养高素质,技术过硬并且创新能力强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志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及未来发展[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13):249-250. [2]杜玉良.简析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及未来发展[J].南方农机,2019,50(11):205. [3]宋洪波.解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和未来发展[J].数字通信世界,2019(04):62. [4]林启明.探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发展前景[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2):63. [5]孙昱.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及前景[J].通讯世界,2018, 25(12):65. [6]白书铭.浅谈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与未来发展趋势[J].科技资讯,2018,16(20):7.

  (上接第 202 页)

 性,所以可用到理论指导中,保证线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光缆的建设过程中,通过对通信光纤线路中节点的功率进行测试,可相应计算出对应节点的损耗情况。在现阶段的通信线路施工过程中,可采用专业的设备对光纤线路的衰耗情况进行精确检测,并对其赋值。对测量工作要有着足够的重视,尽量保证测量的精确程度。

 4.2 持续性衰耗的处理对策

 在通信传输线路光缆衰耗测试中,持续性衰耗是一项非常严重的问题,不仅影响网络质量,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因此,针对这类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第一在设计、维护网络传输线路光纤以及在光纤施工作业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光纤的质量,保证光纤材料的性能优良,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第二光纤在熔接时端口的处理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光纤的质量,因此要重视光纤熔接技术,对接头处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尽量避免出现因人为原因而产生光缆信号衰耗的情况。第三光纤界面对其衰耗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要从光纤结构出发,对光缆衰耗情况进行预防,加强对光纤界面的完整度、平整度的控制,同时注意其表面的洁净度,避免出现因污染而产生信号衰减的问题。

 4.3 非持续性衰耗的处理方法

 非持续性衰耗没有持续性衰耗造成的影响大,但是在通信中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可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制定科学化的施工方案。根据通信传输线路周围环境和干扰因素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选取一条最佳线路,选择一种最佳方式进行铺设作业。第二选择人才。相关部门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和施工团队的整体建设,对专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保证光纤的施工质量。第三在光纤设计和维护过程中,要对光缆的线路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不仅要重视光缆铺设时的天气和周围环境的变化,更要重视后期的防护措施。第四铺设光缆时,一定要注意操作方法,避免出现缠绕、扭曲等现象。另外还要对其铺设的进度进行有效控制,且光缆铺设的操作速度也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5 结束语

 光缆的类型较多,使用的范围也不尽相同,由于引起光缆故障的因素较多,需要维修人员采取合理的故障诊断技术,快速地确定故障位置并进行抢修,从而保证通信的正常运行。故障位置一般都存在于接线盒内,还有施工作业导致的光缆切断,通信光缆使用范围广,环境复杂,除外力影响以外,光缆接头处的故障较多,所以要严把工程施工质量,对通信传输线路光缆进行衰耗测试,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光缆衰耗对人们用网质量造成的影响,提高通信传输的速度与质量。

 参考文献

 [1]聂娟.通信光缆线路中的故障点定位和有效检测技术探讨[J].电子世界,2019(06):143-144. [2]张居卫,李力厚.通信光缆故障点判断与定位的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17):145-147. [3]刘利军.通讯光纤传输衰减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信息技术,2011(36):20. 作者简介:白龙飞(1987,12—),男,汉族,山东兖州,工程硕士,工程师,传输网络优化。

篇四:浅谈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前景

电 信 息 科 学 与 工 程 专 业 ( 光 学 工 程 方 向 )

 本 科 生 培 养 方案

 一、培养目 标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习与发展成效驱动”的教育理念,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领导能力,具有坚实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能够引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相关领域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

 二、培养要 求

 1. 工程知识: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民用或军用中涉及的应用光学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 问题分析:具有分析、分解科学与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复杂工程问题,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光电仪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光学工程领域用户需求的系统,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光电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和科学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光电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光电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光电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等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 沟通:能够就光电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等学科环境中应用。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主干学 科

 光学工程。

 四、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 程

 专业基础课程:信号与系统 B、理论力学C、材料力学C、工程制图基础、精密机械设计基础、激光原理。

 专业核心课程:物理光学、应用光学、傅里叶光学、光电测试技术、红外技术与系统、光学仪器与设计A、光电信号探测。

 五、学制、授予学位及毕业学分要 求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修满 173 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 78 学分,专业教育课程 85 学分,个性化发展课程 10 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六、学年教 学 进 程 表

 光 电 信 息 科 学 与 工 程 专 业 ( 光 学 工 程 方 向 )

 第 一 学 年 教 学进 程 表

 学 时 分 配 开课学期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分 学时 讲课 实验 上机 习题 课外 考核方式

 MA21003 微积分 B(1) 5.5 88 80

 8

 考试

 MA21012 代数与几何 B 4.0 64 54

 10

 考试

 FL12001 大学外语 1.5 36 32

  4 考试

 CS14002 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导论B 2.5 40 40

 考查

 秋季 MX11021 PE13001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体育 2.5 1.0 40 32 40 32

 考查 考查

 CS31901 C 语言程序设计A 3.0 48 24 16 8

 AD15001 军训及军事理论 3.0 3 周

  考查

  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 1.0 16 16

  考查

 24.0 364+3 周 318 16

 26 12

  MA21004 微积分 B(2) 5.5 88 80

 8

 考试

 FL12002 大学外语 1.5 36 32

  4 考试

 PH21003 大学物理B(1) 5.5 88 88

 考试

  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 1.0 16 16

 考查

 ME31006 工程制图基础 4.0 64 64

 考查 春季 MX1102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40 40

 考试

 PE13002 体育 1.0 32 32

 考查

 MX11025 形式与政策(1) 0.5 8 8

 考查

 AD14001 文献检索 0.5 12 8 4

  考查

 AD110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课 0.5 8

  8 考查

 22.5 392 368

 4

 8

 12

  AS31701 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 1.5 24 24 考查

 夏季

 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 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 1.0 1.0 16 16 16 16

  考查 考查

 3.5 56 40

 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和文化素质核心课的选修学期为建议学期,学生可在各个学期选修,只需在毕业前文化素质选修课选够 5 个学分,文化素质核心课选够 4 学分即可。备注

 光 电 信 息 科 学 与 工 程 专 业 ( 光 学 工 程 方 向 )

 第 二 学 年 教 学 进程 表

 学 时 分 配 开课学期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分 学时 讲课 实验 上机 习题 课外 考核方式

 MX11023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4.0 64 64

  考试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PH21004 大学物理B(2) 4.0 64 64

  考试

 PH21009 大学物理实验A(1) 1.5 33 3 30

 考查

 MA2101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 3.0 48 48

  考试

 MA21020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3.0 48 48

  考查

 FL12003 大学外语 1.5 36 32

 4 考试 秋季 EE31022 电工技术B 2.5 40 40

  考试

 AS31203 理论力学C 2.0 32 32

  考查

 PE13003 体育 0.5 16 16

  考查

 ME34008 工程训练(金工实习)C 2.0 2 周

 考查

  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 1.0 16 16

  考查

 AD1101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课 0.5 8

  8 考查

 25.5 397+2 周 355 30

  12

  MX11024 基本原理概论 3.0 48 48

  考试

 MA21022 数理方程 2.5 40 40

  考试

 EE31024 电子技术B 2.5 40 40

  考查

 EE31121 电工学实验 1.5 36

 36

 考查

 PH21010 大学物理实验A(2) 1.0 27

 27

 考查

 春季 FL12004 AS32901 大学外语 物理光学A 1.5 3.0 36 48 32 48

 4 考试 考试

 AS32902 应用光学 2.5 40 40

  考试

 AS31207 材料力学C 2.0 32 30 2

 考查

 PE13004 体育 0.5 16 16

  考查

 MX11026 形势与政策(2)

 0.5 8 8

  考查

 20.5 371 302 65

  4

 1.0 1.0 16 16 16 8

  8

  考查 考查

 夏季 AS33901 AS43901 专业前沿专题讲座创新训练课 A 2.0 32 24

 8

 1. 文化素质核心课的选修学期为建议学期,学生可在各个学期选修,只需在毕业前选够 4 学分即可。2. 专业前沿专题讲座(1 学分)将被计入个性化发展课程中的本专业选修课程学分中。可在其他学期选修其他课程修得此个性化学分。备注

 光 电 信 息 科 学 与 工 程 专 业 ( 光 学 工 程 方 向 )

 第 三 学 年 教 学 进程 表

 学 时 分 配 开课学期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分 学时 讲课 实验 上机 习题 课外 考核方式

 AS33902 红外辐射与计量 2.0 32 32

  考查

 EE31209 精密机械设计基础 4.0 64 58 6

 考试

 AS32707 激光原理 3.5 56 56

  考查

 EE31202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A 2.0 32 24 8

 考试

 AS32903 傅里叶光学 2.5 40 40

  考试

 秋季 EI31012 MX11027 信号与系统 B 形势与政策(3)(新时代中 3.0 0.5 48 8 40 8 8

 考查 考查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辅导1)

  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 2.0 32 32

  考查

 AD11013 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 1.0 16

  16 考查

  义思想概论实践课

 20.5 328 290 22

  16

  EI31011 数字信号处理 3.0 48 38

 10 考查

 AS32904 光学仪器与设计 A 2.5 40 24

 16 考试

 AS32905B 光电信号探测(双语)

 2.0 32 24 8

 考试

 AS33903 光机系统设计 2.5 40 20 20

 考查

 AS32906 光电测试技术 2.5 40 30 10

 考试 春季 ME34009 工程训练(电子工艺实习) 2.0 2 周

 考查

 AS43902 创新训练课 B 1.0 16 4

 12 考查

 AS33904 目标图像检测与识别 1.5 24 12 12

 考查

 AS32907 红外技术与系统 1.5 24 24

  考试

  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 1.0 16 16

  19.5 280+2 周 192 50 38

  AS34901 光学系统CAD 课程设计 2.0 2 周 考查

 夏季 AS34902 AS34903 认识实习 生产实习 1.0 1.0 1 周 1 周

 考查 考查

 4.0 4 周

 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的选修学期为建议学期,学生可在各个学期选修,只需在毕业前选够 5个学分即可。备注

 光 电 信 息 科 学 与 工 程 专 业 ( 光 学 工 程 方 向 )

 第 四 学 年 教 学 进程 表

 学 时 分 配 开课学期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分 学时 讲课 实验 上机 习题 课外 考核方式

 MX11028 形势与政策(4)(新时代中国 0.5 8 8

 考查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辅导 2)

  AS34904 光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 2.0 2 周

  考试

 AS32908 薄膜光学(双语)

 1.5 24 24

 考试

 AS33905 光电图像处理(双语)

 2.0 32 22

 10

 考查

 GE12003 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 1.0 16 16

  以下专业选修课 ( 至少选修5 学 分 )

 5.0

 80

 80

 AS33906 光学遥感技术 1.5 24 24

 考查

 AS33907 计算成像 1.0 16 16

 考查

 AS33908 光纤技术及应用 2.0 32 32

  6 考查 秋季 AS33909 光谱成像技术 1.0 16 16

 考查

 AS33729 激光成像雷达图像处理技术 1.0 16 16

 考查

 AS33723 激光成像技术及应用 1.0 16 16

 考查

 AS33724 激光遥感技术 1.0 16 16

 考查

  跨专业与拔高类 ( 选一 )

  AS31103 自动控制原理C 3.5 56 46 10

  考查

 CS31953 微机原理与接口 C 2.5 40 32 8

  考查

 AS64001 光学系统设计 2.0 32 32

  考查

 14.0 192+2 周 182

 10

 15.0 1.0 1.0 15 周 16

 16

  考试考查 考查

  春季 AS34905 毕业设计(论文)

 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 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8 次)

 17.0 16+15 周 16

 1. 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的选修学期为建议学期,学生可在各个学期选修,只需在毕业前选够5 个学分即可。2. 跨专业选修课的选修学期为建议学期,学生可在各个学期选修。选修的课程也为建议,学生也可以选修其他外专业的基础课和核心课。外专业课程的选修学分应在 2 个学分以上。备注

 七、课程类别及学分比 例 表

  类别 课程类别 学分 % 学分合计 % 公共基础课程 32.5 18.8 文理通识课程—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35.5 20.5

 通识教育 文理通识课程—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10.0 5.8

  78.0

  45.0 专业基础课程 39.0 22.5 专业核心课程 17.0 9.8 专业选修课程 4.0 2.3 课程设计 4.0 2.3 实习实训 6.0 3.5

 专业教育 毕业设计(论文)

 15.0 8.7

  85

  49.3

 个性化发展课程 10.0 5.8 10.0 5.7 合

 计 173.0 100 173.0 100

 八、实践教学环节学分 要 求

  课程类别/名称 学时/周 学分 思政课外实践 32 学时 2.0 军训及军事理论 3 周 3.0 课程实验 99 学时 5.0 课程设计 4 周 4.0 实习实训 6 周 6.0 毕业设计(论文)

 15 周 15.0 创新创业课程/实践

 4.0 合

 计 131 学时+28 周 39.0

 九、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学 分 要 求

  课

 程

 类

 别 学 分 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 4.0 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 5.0 文化素质教育讲座(8 次)

 1.0 合

 计 10.0 备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包括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共计 10 学分。其中,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 4 学分,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 5 学分,文 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选听 8 次,计 1 学分。建议选修学期参见教学进程表,建议选修环境、科技与社会以及工程方法与系统的相关课程,也可考虑法律(含知识产权)、写作(特别是科技论

 文写作)等方面课程。

 十、个性化发展课程学分要 求

  课

 程

 类

 别 学 分 外专业基础课程 外专业核心课程

 2.0 本专业选修课程 研究生课程

 4.0 创新创业课程 创新创业实践

 4.0 合

 计 10.0 备注:个性化发展课程包括本专业选修课和研究生课程 4 学分、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 至少 2 学分、创新创业课程及创新创业实践 4 学分,共计 10 学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包括:创新研修课,创新实验课,创新思维课,创新方法课,创业课,创新创业教育开放课程,创新创业讲座等。创新创业实践可从以下途径获得:项目学习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创业竞赛,创业实践,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等,修读办法参考《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学分修读管理办法》。专业开设的专业前沿专题讲座可记为本专业选修课程学分,创新训练课可记为创新创业课程学分,也可以选择其他课程进行修读。

篇五:浅谈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前景

/p>

 录

 一、 课程的性质、 目的与任务 ....................................................................................................... 3 一、 课程的性质、 目的与任务 ....................................................................................................... 3 二、 课程特点 ................................................................................................................................... 3 1................................................................................................................................................. 3 2................................................................................................................................................. 3 3.

 ............................................................................................................................................. 3 三、 教学总体要求 ........................................................................................................................... 3 四、 应用电子方向:

 ....................................................................................................................... 3 1、 电子测量技术 ..................................................................................................................... 3 2、 EDA 技术 ........................................................................................................................... 4 3、 广播电视接收技术 ............................................................................................................. 4 4、 智能仪器及仪表 ................................................................................................................. 4 五、 信号处理方向 ........................................................................................................................... 4 1、 信号检测与处理 ................................................................................................................. 4 2、 随机信号分析 ..................................................................................................................... 5 3、 数据库技术 ......................................................................................................................... 5 4、 数字通信 ............................................................................................................................. 5 六、 课程分类介绍:

 ....................................................................................................................... 5 1、 数学:

 ................................................................................................................................. 5 2、 理论:

 ................................................................................................................................. 5 3、 电路:

 ................................................................................................................................. 6 4、 计算机:

 ............................................................................................................................. 6 5、 c 语言 .................................................................................................................................. 6 6、 数字电路 ............................................................................................................................. 6 7、 模拟电子电路 ..................................................................................................................... 7 七、 未来展望 ................................................................................................................................... 7

 一、 课程的性质、 目的与任务

 模拟电子电路是中央电大理工科开放专科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该课程不仅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解决电子技术入门的问题, 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 为深入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有关电子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二、 课程特点

 1 . 知识理论系统性较强。

 学习本课程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理论、 知识作铺垫且又是学习有关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

  2. 基础理论比较成熟。

 虽然电子技术发展很快, 新的器件、 电路日新月异, 但其基本理论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体系。

 有限的学校教学不可能包罗万象、 面面俱到, 要把学习重点放在学习、 掌握基本概念、 基本分析、 设计方法上。

  3.实践应用综合性较强。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 讨论的许多电子电路都是实用电路, 均可做成实际的装置。

  三、 教学总体要求

 正确理解以下基本概念和术语

 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 正向偏置和反向偏置, 静态与动态, 工作点, 负载线,非线性失真, 放大倍数, 输入电阻, 输出电阻, 频率特性, 正反馈和负反馈,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 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 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 开环与闭环, 自激, 零点漂移, 差模与共模, 共模抑制比, 恒流源, 互补对称, 输出功率与效率, 理想运放, 虚短、 虚地, 噪声与干扰等。

  四、 应用电子方向 1 、 电子测量技术

  现代化的电子测量是本专业学生必备的技术素质。

 《电子测量技术》 课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技术基础课, 其主要任务和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现代电子测量实践中所遇到的电子学量的基本测量原理和方法, 具备一定的测量误差分析和理测量数据的能力。

 对现代新技术在电子测量中的应用有一定的了解。

 通

 过该课程处的学习, 对于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解决现代生产和科研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 都是很重要的。

 也是为后续的生产实习, 毕业设计和专业课实践, 打下一个良好的技能基础。

 2、 EDA 技术

  本课程是电子类和电子信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 EDA 技术的基本内容, 掌握 EDA 的基本过程, 能够运用 EDA 软件和硬件描述语言 VHDL 设计实用的数字电路, 并能用大规模可编程器件组成实际电路, 同时配合实验, 加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为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理论讲授为 30 学时, 实践训练为 30 学时。

 本课程应在学习了电子线路、数字电路及计算机操作课程后进行本课程的学习。

 3、 广播电视接收技术

  《广播电视技术》 是一门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实践性课程。

 作为理论学习部分, 通过有关知识的学习, 能使学生以已学的电子学理论、 电磁学理论为基础, 在分析、 理解电视信号的产生、 发送和接收过程中, 将这些知识融为贯通,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各类电器的维护能力。

 结合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4、 智能仪器及仪表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课, 它介绍了智能仪器的基本组成、 功能特点、 发展趋势, 重点讲解如何利用微处理器系统使电子仪器实现智能化,包括有关原理及具体软硬件设计方法。

 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理解智能仪器的功能特点、 构成形式及发展, 掌握智能仪器设计中常用的软硬件技术。

 掌握三类(电压、 频率、 示波器)

 最具代表性的智能仪器的原理及设计方法, 从而建立起智能仪器的整机概念。

 熟悉基于图形编程的虚拟仪器的基本设计思想及方法。

 五、 信号处理方向 1 、 信号检测与处理

  《信号检测与处理》 是本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动态测试与信号处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培养正确选用分析测试装置及系统的能力, 为进一步学习、 研究和解决工程中的动态测试问题打下基础。

 学完本课程之后, 学生应对动态测试中的基本概念、 问题、 理论、 方法、环节、 手段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并能初步运用于常见动态机械量的测试。

 2、 随机信号分析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应能掌握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 其统计特性的描述、随机信号通过系统分析以及电子系统中常见的窄带、 正态随机信号的分析, 而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离散随机信号分析成为本课程的重点要求掌握内容。

 3、 数据库技术

  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原理和方法, 熟练掌握 SQL; 培养学生学会使用关系数据库方法和 SQL 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后台数据库的能力。

 4、 数字通信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 它是通信原理等课程的后续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够掌握有关数字通信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解决通信中的一些共性问题, 为进一步学习、 掌握和了解各种通信和电子系统的知识奠定基础。

  六、 课程分类介绍

 1、 数学

 高等数学 ----(数学系的数学分析+空间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

 讲的主要是微积分, 对学电路的人来说, 微积分(一元、 多元)

 、 曲线曲面积分、 级数、常微分方程在后续理论课中经常遇到。

  概率统计 ---- 凡是跟通信、 信号处理有关的课程都要用到概率论。

  数学物理方法 ---- 有些学校研究生才学, 有些学校分成复变函数(+积分变换)和数学物理方程(就是偏微分方程)

 。

 学习电磁场、 微波的数学基础。

  还可能会开设随机过程(需要概率作基础)

 乃至泛函分析。

  2、 理论

 电路原理 ---- 基础的课程。

  信号与系统 ---- 连续与离散信号的时域、 频域分析, 很重要但也很难

 数字信号处理 ----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分析、 信号的数字变换、 数字滤波器之类。

 基本上这两门都需要大量的算法和编程。

  通信原理 ---- 通信的数学理论。

 信息论 ---- 信息论的应用范围很广, 但电子工程专业常把这门课讲成编码理论。

  电磁场与电磁波 ---- 天书般的课程, 基本上是物理系的电动力学的翻版, 用数学去研究磁场(恒定电磁场、 时变电磁场)

 。

  3、 电路

 模拟电路 ---- 晶体管、 运放、 电源、 A/D、 D/A。

  数字电路 ---- 门电路、 触发器、 组合电路、 时序电路、 可编程器件, 数字电子系统的基础(包括计算机)

 。

  高频电路 ---- 无线电电路, 放大、 调制、 解调、 混频, 比模拟电路难

 微波技术 ---- 处理方法跟前面几种电路完全不同, 需要电磁场理论作基础。

  4、 计算机

 微机原理 ---- 80x86 硬件工作原理。

  汇编语言 ---- 直接对应 CPU 指令的程序设计语言。

 5、 c 语言

 c 语言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计算机语言, 是计算机应用人员应掌握的一种程序设计工具。

  c 语言功能丰富, 表达能力强, 使用灵活方便, 应用面广, 目标程序效率高,可移至性好, 既具有高级语言的有点, 有具有低级语言的许多特点。

 因此, c语言特别适合于编写系统软件。

  c 语言诞生后, 许多原来用汇编语言编写的软件, 现在可以用 c 语言编写了。

  初学是切忌过早的滥用 c 的某些容易引起错误的细节, 如不适当的使用++和--的副作用。

 学习程序设计, 一定要雪活用活, 不要死学不会用, 要举一反三, 在以后的需要时能很快的掌握一种新语言。

  6、 数字电路

 数字电路基础教程从最基本的门电路讲起, 直到各类常见的触发器、 编码器、译码器、 存储器、 时序电路等等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

 教程耐心的阐述了各类数字逻辑电路的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 比如什么真值表、 什么是竞争冒险现象、 各种进制中为什么计算机要采用 2 进制, 为什么我们常用的是 1 6 进制等等基础的知识, 直到让我们可以海阔天空, 看了这些之后我们就可以明白数字电路的由来, 发现它并不神秘, 甚至要比模拟电路更简单!

 有了这些基础性的认识, 我们就可以自学和分析其他高深的复杂数字电路知识。

 7、 模拟电子电路

 七、 未来展望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 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 开发、应用和集成。

 现在, 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 像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 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 我们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 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技术。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认识这些东西,并能够应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 各行业...

篇六:浅谈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前景

21年 11月第 40卷第 11期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JournalofHeilongjiangInstituteofTeacherDevelopmentNov.2021Vol.40No.11doi:10.3969/j.issn.20968531.2021.11.019  收稿日期:20201021基金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光电教指分委 2019年“一流课程与一流专业建设”教育教学研究项目(gdyljs53)、“新工科建设与实践”教育教学研究项目(gdxgk44)作者简介:蒋青松(1987—),男,安徽明光人,副教授,博士,从事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设计构筑研究。应用型新设专业的建设思路与探索———以淮阴工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蒋青松,季仁东,曹苏群(淮阴工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摘 要:依托于江苏省淮安市半导体信息产业优势和淮阴工学院江苏省湖泊环境遥感技术工程实验室研究特色,秉承“自主学习、团结协作、课题驱动、科技创新”理念,淮阴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申请获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自 2017年该专业招生以来,在专业发展理念、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不间断、持续性的探索,寻找适应于新工科形势下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专业建设与发展途径,期望培养出满足苏北乃至江苏省光电产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关键词: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理念;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8531(2021)11006203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重点发展领域。同时,所需的大量专业人才则是由电子信息类专业进行培养。为了满足各种新概念的光电信息技术研发、新型光电材料与器件开发以及光电类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教育部在 2012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明确整合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且隶属于电子信息类 [1]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最初来源于全国第一批设立(1952年)的专业之一“光学仪器”专业。经过近 70年的快速发展,该专业包括了属于工学的“光电信息工程”“信息工程”(光电信息工程方向)、“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方向)、“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方向)、“光电子技术科学”,以及属于理学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物理学”(光电信息方向)等若干专业(2006—2010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征求意见稿),20100310)。由此可见,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既是新兴专业,也是高度交叉融合的专业。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推进部分地方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及财政部于 2015年 10月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2] 。该指导意见清晰提出坚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坚持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同时,江苏省淮安市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加快发展中高端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关联产业,形成半导体产业集群;加快深入培育光电子、应用电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了加大力度深入推动校城融合,服务地方发展,淮阴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在淮安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结合江苏省湖泊环境遥感技术工程实验室研究特色,申请获批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并于 2017年9月正式招生。目前,浙江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上具有丰富经验;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等 8所高校已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常熟理工学院、宁波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中北大学等 6所高校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请已被受理。通过学习上述高校的成功办学经验,结合淮阴工学院自身发展定位,在专业发展理念、人才培养、教师队伍、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入反思、探讨与完善,努力为苏北乃至江苏省光电产业培养出应用型复合人才。   一、专业发展理念全新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类高度交叉融合的、理工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新工科专业。淮阴工学院作为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首先需要确立合理的专业发展思路,坚持以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为专业建设导向。既— 2 6 —。

 。. .。

 。

 要立足苏北,面向长三角,全面深入分析光电检测、光信息处理、光通信、光照明、太阳能光伏、激光技术等产业发展需求,也要预测人工智能、信号处理与传输、光子芯片以及生物医学等新型产业领域对光电技术的需求。因此,围绕这些光电产业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实践创新能力、素质能力的要求,完善与优化以光谱探测与成像、图像与信息处理、激光技术、光电材料与器件等相关领域为发展特色的专业建设思路。其次,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应深入推进校城融合,坚持实施产教融合,走产学研合作发展道路。加强与苏北地区淮安澳洋顺昌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纳沛斯半导体有限公司、江苏时代芯存半导体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在产品升级与研发方面的合作,深化与长三角区域晶品光电(常州)有限公司、绿尚太阳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在校企联合育人方面的合作。最后,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也要结合校内科研平台,培养学生项目攻关与创新能力。依托于江苏省湖泊环境遥感技术工程实验室,结合江苏省特色资源开发与药用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凹土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等校内科研平台,强化学生团结合作、项目攻关、实践创新等能力。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建设过程中,秉承“自主学习、团结协作、课题驱动、科技创新”理念,始终坚持面向地方光电产业,深化校企合作,以科学研究带动教学改革。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求真务实、实践创新创业、精益求精的精神,具有踏实严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强烈社会责任感等优秀品质,具有健全的身心人格、扎实的专业技能、宽广的知识视野,掌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工程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职业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中复杂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特别是能在光谱探测与成像、图像与信息处理、激光技术、光电材料与器件等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设计、开发、制造、检测、管理等工作,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且具有现代科学意识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人才培养近年来,淮阴工学院加大本科专业建设力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淮工振兴”,努力实现“一流专业、一流人才”的建设目标。学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立足于电子信息类行业发展需求,优化人才培养理念,充分发挥自身特有的优势,全面提升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于苏北乃至江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始终秉承“自主学习、团结协作、课题驱动、科技创新”专业发展理念,坚持融入课程思政,优化出“基础—竞赛—实践”培养路径,构建出“442”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三大教育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坚持服务地方、打造特色。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评估”通用标准,努力培养出在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以及终身学习等 12个方面符合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在本科一年级至二年级期间,采用“班主任—班助—辅导员”模式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磨炼学生集体荣誉感与团结精神。同时,加强外语、计算机以及自然科学类基础知识学习。在本科二年级至三年级期间,深入学习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强化实施多学科竞赛,以赛促学。从竞赛中寻找自我不足之处,自我完善知识面,从而提升创新创业等多方面能力。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多种科研项目参与度,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锻炼学生项目攻关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在本科三年级至四年级期间,以实习实践为主,专业拓展课程为辅,进一步深入强化学生某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并能充分理解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同时,在专业课程中引入课程思政,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经过四年特色化培养,使得毕业生能够锤炼出优秀的品德,从而取得了 40%的升学率、40%的高新技术企业就业率、20%的事业单位及公务员录取率。   三、课程体系在“自主学习、团结协作、课题驱动、科技创新”理念下,以“基础—竞赛—实践”培养路径为指导,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与完善,努力实现“442”多样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深化 OBE(OutcomeBasedEducation)理念,统领人才培养”“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融合专业认证”“突出课程思政,厚实德育素养”“强化实践教学,推进协同育人”“注重专业复合,促进学科交叉”“推进专创融合,提升双创能力”等基本原则下,以服务光电产业为宗旨,按照“平台—模块—课程群”的形式,设置通识、学科基础、专业三大平台,每个平台由相应模块组成,每个模块由若干课程群组成 [3] 。通识平台含有公共基础和素质拓展两个模块,其中公共基础包含思想政治类、军事体育类、外国语言类、计算机基础类、创新创业类等课程群,素质拓展包含劳动实践、人文素养类、社会科学类等课程群。学科基础平台含有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与管理两个模块,其中自然科学模块包含数学类、物理类等课程群,工程技术与管理模块包含技术类、管理类等课程群。专业平台含有专业和拓展两个模块,其中专业模块包含专业基础、专业核心等课程群,拓展模块包含光电信息、光电子等课程群。另外,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有效体现出三个方面特色。特色之一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会贯通,贯穿本科生四年的素质教育。不仅开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以及特有的“风华淮安”“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而且在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平台的课程中也含有思政元素。特色之二是专业拓展模块与科研、高新技术企业高度融合。专业拓展模块中每门课程的一半学分用于理论课外教学,即把课程中最前沿、最实用— 3 6 —。

 。. .。

 。

 的教学内容转移到科研实验室、高新技术企业中实施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更加直观了解实际产品与应用,能够做到有所教、有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色之三是竞赛—大创—实践实习一体化培养。以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竞赛为依托,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多种科研项目为载体,强化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并与实践实习相结合,充分体现学以致用。   四、师资队伍组建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高水平专业建设的关键所在。淮阴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非常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大力推进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近年来,采用“引进来、走出去”战略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打造出了一支具有博士化、国际化、团队化、工程化特色的师资队伍。目前,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任教师共计 15人,其中 35岁以下年轻教师 6人,36—45岁的中青年教师 7人,46岁以上教师 2人,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导的年龄分布合理的师资队伍。在职称结构上,教授 2人,高级工程师 1人,副教授 4人,高级职称比例达 46.7%。在学位结构上,具有博士学位 14人,具有硕士学位 1人。同时,该专业聘用 2名具有工程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者作为兼职教师。近年来,该专业专任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53篇,授权专利 12项,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 11项,市厅级及横向课题多项。另外,有多位教师分别荣获江苏省“333工程”、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及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双创博士”科技副总、淮安市“533英才工程”培养对象等荣誉称号。一支优秀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专任教师队伍还需要在教学团队、“双师双能”型、校企共建等方面进行持续性自我提升。以专业发展理念为纲领,构建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拓展教学团队,组建光电信息与光电子科研团队。首先,各教学团队需要定期商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以便做到与时俱进,走在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前沿。同时,各个教学团队还需要根据每学期教学内容进行相互深入探讨,确保避免基础课程、核心课程以及拓展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重复。此外,两个科研团队要以竞赛、科研项目为有效培养路径,深入紧跟国际前沿,紧紧加深与企业合作,实时调整实践实习内容。其次,优化“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加强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合作,不仅在企业建立本科生实习基地,也要建立教师访学/培训基地,时时了解企业技术需求,提升服务区域发展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最后,深入校企共建,真正走在校企共生共赢的协同育人的道路上。邀请光电类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人员、管理者真正参与到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当中,不仅需要提供实习实践机会,更是要参与拓展课程群的建设,形成有效的教、学、用的协同效应。   结束语通过几年的不懈探索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淮阴工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办学成效是较为...

篇七:浅谈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前景

Experience ExchangeD IGITCW经验256 DIGITCW 2019.072012年,教育部将五个专业结合在一起,加以改造,增设了一个新的专业,即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具有操作性强,创新性强的特点,目的是培育出一批熟识科学知识,敢于创新,对光电信息技术有热情的人才。1

 简析我国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发展状况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发展仍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较为落后,并且在技术运用等领域也有诸多不足之处。导致我国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发展比较落后的因素众多,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阻碍了其发展。其一,我国高水平技术人才少,且思维上跟不上国际潮流。我国的技术人员储量虽多,但是人员质量上还有待提高,存在着人多但是技术水平不高的情况。大部分技术人员的能力水平有限,难以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方面进行自助探究和创新,这导致了高素质人才的短缺。许多技术人员的知识面比较窄,对于一些基本的知识掌握的还不够到位,学术层面上存在一些缺陷。此外,在思维层面上,一些技术人员的思维比较守旧落后,不能很好的接受新的科学理论知识,做到与国际接轨。思维层面的落后是阻碍致使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二,国家对于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科研工作的开展条件有限,例如缺乏足够的资金,科研环境比较落后,这导致了研究人员难以开展长期有效的科学研究。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是一门需要巨大投入且产出较小的科学,其成果发挥效用要经历一段较长的时间,由于这门科学的特性,国家的不够重视导致了其发展较慢。2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前景展望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与众多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影响着他们的发展和创新。下文将以运用范围广的领域为例,展望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前景。(1)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在军事方面的运用极其广泛。在开展军事行动时,通讯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实际通讯情况并没有那么理想化,通讯常常受到天气、连接情况等元素的影响。并且依赖电力通讯这一方式存在着易泄露消息的隐患,极易被对放监听。这时候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就能发挥巨大作用了。运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可以有效的防止通讯信息泄露,同时还提升了通讯的效率,十分有利于军队作战,大大提升了作战的水平。(2)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在日常生产中也有重要地位。在实际生产中,尤其是在生产工业机械等高要求高标准的精密器械时,常常会运用到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运用这项技术,有利于机械的设计,从而提升机械的灵敏度,有效避免了材料的损耗,还可以将光电材料替代掉原本材料,这可以有效提升工业生产效率,加大产出,还可以更换升级工业生产器械,十分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3)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也常运用在医学领域。在医学领域,最令人熟知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便是激光电子技术。这项技术用于清除皮肤上的斑点,有效改善患者的皮肤状况。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将在医学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探究出更符合人体构造的技术,推动医学的发展与创新。3

 对策通过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的简要分析,应该要从三个方面着手,改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发展情况。首先,国家要重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将其摆在重要发展位置,保障研究项目的开展有充足的资金,使其能够持久的开展科研项目。其次,研究人员要有开阔长远的眼光,不能仅局限于当前技术的研究上,还要着眼于世界范围内的研究,以积极包容的心态看待一些新的技术,并加以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促使自己不断进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当然,要正确看待我国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发展中的一些缺陷,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反思不足,随着我国发展步入新时期阶段,国家间的竞争愈加激烈,人才和科技是影响竞争的重要因素。所以要与时俱进,了解外国科技的发展情况,跟上国际的潮流。与此同时要重视创新这一关键环节,加强技术手段的创新,提升发展水平。最后,高校有关专业的设置,要做到精益求精,与时俱进。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的人才很大一部分来源于高校的培养,因此要把控好高校这一环节。在培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时,设置的相关专业要符合时代需求,适当的进行细分。这是由于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包含了众多研究方向,较为复杂,细分后有利于学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站在教师的层面思考,细分后教学工作也能更好的展开,有利于抓住教学重点,更好的指引学生系统科学的学习相关知识,为人才的输送打下坚实基础。还可以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摒弃落后的教学观念,带东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专业欣欣向荣发展,更好的为社会做出贡献。4

 结束语本文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做出分析,并对其发展前景做了展望。发掘出现阶段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提供一点思考。参考文献[1]

 徐送宁,岱钦,黄月,等 . 基于光电产业需求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改革与实践 [J]. 高教学刊,2016(3):232-233,235.[2]

 程荣龙,李宜德,王莉,等 . 地方高校应用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 [J]. 教育教学论坛,2017(11):167-168.[3]

 陈世禄,赵伊健,李文胜 . 浅谈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前景和规划 [J].南方农机,2017,48(7):99.[4]

 傅院霞,王莉,徐丽,等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18):240-242.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现状分析及对策郑雅洁(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桂林

 541004)摘要: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简析我国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发展状况,并做出展望,提出相应对策,为培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高素质人才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关键词: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人才培养 ;现状分析 ;对策doi:10.3969/J.ISSN.1672-7274.2019.07.210中图分类号:TN2-4 ;G642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码:1672-7274(2019)07-0256-01

篇八:浅谈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前景

旦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复旦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复旦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2016-06-18 浏览:分享人:严明珊手机版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属于理科专业,强调理论学习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要求学习者有坚实的物理、数学基础和缜密的思维能力。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熟悉光学、电子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具备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应用光学、光电子学及相关的电子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特别是光机电算一体化产业)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在科研院所、相关公司、企业从事产品研发、质量管理工作的光电子和光信息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中等专业学校、技校、高等职业学校教师;各相关企事业单位技术及管理人员和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公务员及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毕业生主要担任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光电仪器、精密仪器的设计、制造,光学零件

 的加工、镀膜、刻划,以及生产组织、经营等工作;也可在高校、科研单位、部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光学工程等工作。

 光电信息技术是由光学、光电子、微电子等技术结合而成的多学科综合技术,涉及光信息的辐射、传输、探测以及光电信息的转换、存储、处理与显示等众多的内容。光电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各行各业。近年来,随着光电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对从业人员和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多,因而对光电信息技术 基本知识的需求量也在增加。光电信息技术以其极快的响应速度、极宽的频宽、极大的信息容量以及极高的信息效率和分辨率推动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从而使光电信息产业在市场的份额逐年增加。在技术发达国家,与光电信息技术相关产业的产值已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一半以上,从业人员逐年增多,竞争力也越来越强。

 据统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地区有:1、上海、2、西安、3、北京、4、武汉、5、深圳、6、汕头、7、东莞、8、南京、9、杭州、10、苏州,平均薪酬在 4966 元。

篇九:浅谈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前景

142 -第16期2017年8月No.16August,2017无线互联科技Wireless Internet Technology1

 光电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光电信息技术是一门集合了光学、光电子、微电子等技术的综合性学科技术,涉及范围较广,如光信息的辐射、传输、探测以及光信息的转换、储存、处理、显示等内容。在我国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门槛比较高,很少能对光电信息技术进行推广,且普通民众对光电信息技术的认知度不太高,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很难获得社会大众的关注与熟知。光电信息技术在我国多被应用在国防科技、应用医学、武器制造以及航天航空等领域中。近些年来,随着发达国家对光电信息技术的深入挖掘,光电市场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国内开始奋起直追,已经拓展到了通信技术、信息、军事、医疗、生物工程等科技领域中,光电信息技术在我国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光电信息技术在生物与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涉及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监护、治疗、保健、康复等多个环节。光电信息技术被应用在武器领域中,能推动轻武器领域的发展,传统轻武器是通过配备光学与光电瞄准具等来实现设计进度与杀伤力能力提高的目的。近些年来,我国光电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使得光电信息技术的产值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光电信息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研究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能给国家发展带来巨大的效益,且光电信息技术又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大量的人才作为支撑,来实现光电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2

 光电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2.1

 光电信息技术在特种设备上的应用自20世纪以来,以光电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光电子产业有迅速的发展,在电子材料、器件、工艺、特种设备等方面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应用。光子与电子是未来信息社会的两个重要微观信息载体,光电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结合起来,同特种设备技术交叉渗透,发展成为特种设备使用的核心技术。在特种设备中应用光电信息技术,使用单位要充分了解作业流程与步骤,各个行业对特种设备的使用也给各应用单位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特种设备的应用安全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解决了安全问题才能提高设备的应用效率。在医疗行业中光电信息技术在特种设备上的应用,医疗行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许多领域中会用到特种设备,如胶囊型内窥镜,一种带有摄像机的胶囊型内窥镜,其直径是0.9 cm,长是2.3 cm,病人在吞下之后可以在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等位置进行图像拍摄,胶囊型内窥镜与一般内窥镜相比,能避免病人的检查痛苦。胶囊型内窥镜在完成摄像任务之后,会随着排泄物被排到体外,胶囊型内窥镜会使用电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摄像机,需要的电能由自身电池或者是直接从体外用微波的形式来进行输送,其运行速度、方向等都可以从体外进行控制。通过其拍摄出来的图像可以使用微波,传送到体外的控制装置中,使得记录、显示系统呈现出来,或者是直接通过打印机来获取图像信息。由此可见,光电信息技术在特种设备上应用为医学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2.2

 光电信息技术在条形码识别系统中的应用现阶段,条形码系统应用了多种技术,像计算机技术、网络计算,光电信息技术在条形码识别系统中的应用有光电检测、整形电路。其中,光电检测中的应用,针对不同颜色的物体来说,受到每种颜色的发射光与物体本身材质等因素影响,物体发射的可见光波长有着的明显的差异。如黑色物体对各种波长的可见光是吸收的;而白色物体对各种波长可见光是反射的。由此,条形码识别系统中应用光电信息技术,条形码扫描器光源发出光之后,利用光阑、凸透镜的作用照射到黑白相间的条形码上,再经过另一个凸透镜来进行聚焦,照射到光电转换器上。由此光电转换器接收到信息之后,就能进行转换,将信号输送出去,显示并放大到整形电路中。在整形电路中的应用,一般情况下,白条、黑条宽度不一样时,电信号持续的时间有着明显的差异,光电转换器输出的电信号约10 MV,不能直接投入使用。由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将光电转换器的输出电信号放大。当条形码中出现污点、疵点式,可能会导致信号出现错输,放大电路后需要额外加一个整形电路,转换模拟信号,采用数字信号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得计算机系统能有效地进行判读。在整形电路中,脉冲数字信号不能直接传达,借助译码器,将其转化成数字或者是字符信息。经过识别起始、终止字符信息,整形电路可以将条形码中符号的扫描方向进行判别,并研制出一定方法。具体来说,可以将实施一定应用机制,将测量脉冲数字电信号0,1的数目,判别条和空的数目;通过测量0,1的信号持续时间,识别条与空的宽度,这样说来,根据码制对应的编码规律,转换成数字和字符信息,在接口电路的作用之下,输送到计算机系统中,处理与管理有关信息,完成有效辨读条形码的作业。2.3

 光电信息技术在空间探测中的应用光电信息技术是一种新型技术,很多领域中需要不断开光电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分析李

 珣(中南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摘

  要:光电信息技术被应用在轻武器、医学、生物医药、深海探测等领域中,给各个领域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光学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文章就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其应用状况和发展前景。关键词:光电信息技术;应用策略;发展前景作者简介:李珣(1997— ),男,湖北阳新人,本科;研究方向:光电技术及应用。万方数据

 - 143 -第16期2017年8月No.16August,2017无线互联科技·技术应用发。在深空领域中光电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一望无际、深不可测的宇宙需要探测才能进行方向识别与天体识别,为宇宙空间探测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光电信息技术在深空探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光电处理技术就有了一定发展,利用光电信息技术设计深空探测系统的技术也逐渐发展起来。当时深空还是一个人类未涉足的净土,其中蕴含着许多宝藏备受人们的觊觎,直到现在广电信息技术仍是人们进行深空探测使用的重要技术。军用技术发展对深空探测用途是光电设备发展的重要参考依据,光电信息技术代表了现今探测技术的较高水平,体现出光电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途径,光电信息探测技术可以利用可见光、激光、红外进行探测。光电探测技术有很多种类,如利用光电技术进行侦查、反侦察、抵御干扰等,就是以功能和技术进行分类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般是根据接受频率坡段来对坡段特点进行分类和提取的,结合较为完整的光电对抗技术可以给波段分析带来有用的信息,继而保证不可见的深空能得到探测。光电侦察是利用光电器件信号的侧向与定位来搜索不可见的物体存在,并对不可见物体进行测量、分析与识别,为科学家的分析整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3

 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3.1

 光电信息技术在特种设备上的日常化应用传统制造业中在特种设备上应用光电信息技术是会用到锅炉,其实锅炉是一种比较危险的特种设备,近些年来因锅炉特种设备的使用安全事故频发,大部分事故是因水位计的失灵导致的。光电信息技术中双通道比色温度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双通道比色温度计就是利用了光电器件、适当电路,通过引入这两个波段,测量出两个光波段中的内辐射能量比值,再经过运算一定关系之后,就能获得被测物体的温度值。在实际使用中,选择两个波段时,需要进行高温测量由于辐射能量比较大,可以选择波段比较窄的位置来靠近;而进行低温测量时,因辐射能量比较小,可以选择两个较宽的、尽量靠近的、有部分重叠的波,尽量避免黑度系数的不良影响。双通道比色温度计有两个通道与两个光电器件,其优点是很容易测量到物体的真实温度,且准确性高、稳定性好。测量距离的远近,中间介质存在与否,热体大小等众多因素都会对温度产生一定影响,这个影响不是特别明显。总之,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使采用锅炉时可以采用双通道比色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判断温度是否超标。光电信息技术在特种设备上的应用也逐渐日常化,对安全事故的减少作出一定贡献。3.2

 条形码识别系统中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电信息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备受社会各界的重视与关注。现如今,条形码识别系统中光电信息技术中的应用使得产品的更新换代变得更快。光电子器械的发展有着良好的状态,在光电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光电子器械会变得愈加集成化与廉价化,这样光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就会变得更快,也能更好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优质的服务。另外,光电信息技术在条形识别系统中的应用也逐渐与多种技术结合在一起,为棘手的问题解决提供了更多有效的方案,也实现了技术的不断更新,促使新技术的产生,相对应的一些新领域被不断开拓出来。在光电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中,光电信息技术结合其他技术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条形码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商品上,能明确标出商品的各项基本信息,如商品的制造厂商、生产日期、名称、价格等内容,与此同时,条形码还被应用在邮电、图书管理的领域中,光电信息技术在条形码上的应用也愈加普及。3.3

 空间探测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现阶段,世界范围内各国都为深空探测系统配备了高科技深空探测装置,如各种多用的宇宙飞船探测器。这些探测器的类型主要有深空激光探测装置、深空红外探测装置、深空无线电探测装置以及深空生命探测装置等。我国只有拥有更强大的探测系统,提高不可见深空探测与测量的能力,才能在光电探测领域中有更大的突破。毫无疑问,利用光电信息技术探测系统,能全天候、智能化地进行监控,并扩大监测范围,光电技术探测系统传输更加高效,信息传递更加安全。4

 结语光电信息技术的应用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企业在应用时要注意安全控制以及风险规避的工作。光电信息技术是一个新兴产业,有着无法预估的巨大潜能,能为我国企业发展带来不可预估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因此要加大对光电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推广。Analysis of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opto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Li Xun(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Abstract: The opto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applied in the fi elds of light weapons, medicine, biomedicine and deep sea exploration, which has brought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to various fi elds. The application of opto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a measure of national comprehensive strengt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opto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tudies its applica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Key words:

 opto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strategy; development prospect[参考文献][1]爱孟斯坦.光电信息技术在特种设备上的应用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5):133-134.[2]郭志伟.条形码识别系统中光电信息技术的应用探讨[J].电子世界,2015(22):99-100.[3]邹昀哲.中国的空间探测光电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6(2):85.[4]栾帝,吕和鑫,蔡宇晨.光电信息技术在特种设备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17(3):148.[5]王华.光电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12):248.万方数据

篇十:浅谈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前景

信息科学与工程实验室 项目可行性报告 一、 项目概况 (一)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实验室 项目类别:

 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教学试验平台 建设项目 □√    科研平台和专业能力实践基地建设项目 □  公共服务体建设项目 □       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项目 □  项目实施周期:

   1年     (二)

 项目建设内容与目标 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 使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建立起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 能培养具有较高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修养、 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具备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宽基础、 高素质、 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可开设电子技术及单片机、 光电子技术、 光电信息技术及技术光学等等方面的实验课程; 能开展“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与 C A D ”、“C语言课程设计”、“工程光学课程设计”、“光电信息课程设计” 等课程设计; 可提供“光网络 O X C实训”、“光纤光缆工程实训”、“L E D封装与测试应用实训” 等工程实训; 能满足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应用物理(光电子方向)

 及物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需求。

  建设完成后, 能使长江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实验室仪器设备达到同类学校先进水平,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开出率达到 9 8% 以上, 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比率超过 50% ; 有相关的实验教材(讲义)、 教学指导书及课程设计软件; 建设成资源共享、 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 有一支能满足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教学队伍; 有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 仪器完好率达到 9 7 % 以上。

  建设依据:

  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 “全国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

  建设内容: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实验室主要从以下二方面进行建设:

  (1)

 实验室硬件建设。

 建设的实验室平台主要是:

 电子技术及单片机、 光电子原理与技术、 光电信息原理及技术、 技术光学等实验室, 学生课外科技实践与创新平台。

  电子技术及单片机实验建设。

 电子技术及单片机是工科类大学生必需掌握的内容, 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基础, 通过电子技术及单片机实验的学习, 使学生能掌握电子技术及单片机基本器件、 仪器的调节与使用, 掌握电子技术及单片机基本实验技能。主要建设内容有:

 电子技术及电路分析实验、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 单片机原理及 C语言程序设计等实验,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与 C A D 。

  光电子原理与技术实验建设。

 使学生能理解光电器件测量原理, 掌握其性能测试方法, 掌握光学信号采集与处理方法; 理解激光器基本原理, 掌握激光器基本参数的测量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 能设计简单的激光器。

 主要建设内容有:

 光电倍增管的特性测量、 C C D信号采集与处理、 微通道板(M C P )

 特性测量、 光学图像信息处理、 激光器的特性测量、 激光器的模式分析、 激光器的设计及装调等。 光电信息原理及技术实验建设。

 使学生能理解及掌握 L D / L E D 、 等离子体显示、 液晶显示的原理及技术; 理解光通信的原理, 掌握光通信器件及系统的参数测试方法及实验操作技能、 数字光纤通信编译码技术; 理解及掌握光信号存储的原理及测试方法。

 主要建设内容有:

 L D / L E D参数测量与研究, 等离子体显示 (P D P )及液晶显示(L C D )

 的特性研究, 光纤传感器特性研究, 光纤与光源的耦合方法研究, 光纤无源器件参数测量, 数字光纤通信编译码技术, 掺铒光纤放大, 磁光克尔效应与磁光存储, 相变光存储介质材料特性测量等。

  技术光学实验建设。

 使学生能理解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 理想光学系统、 光能及其传播计算、 典型光学系统、 像差概论、 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光的电磁理论基础、 傅里叶光学、 光的偏振和晶体光学。

 主要建设内容有:

 基础光学实验、 工程光学实验、 光度学基础、 光源与调制、 光电探测器、 图像传感器、光电检测原理、 典型光电检测系统等。

  学生课外科技实践与创新平台建设。

 搭建学生科研实践平台 , 激发学生的创 新热情, 增强其创 新意识。

 创新平台 活动内容主要有:

 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训练; 光电信息学科研究方法的训练;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 大学生创业训

 练。

 结合本专业的科学与工程技术实际问题, 选择规模适当、 相对独立的题目,或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的实践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 科研项目、 课外制作、 技能培训、 发表论文(文献综述)、 申报科技成果等。

  (2)

 实验室软件建设。

 软件建设的主要内容有:

 探讨适合于本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实验课的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 构建多层次、 多方向的、 能培养具有实际工程能力的应用技术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 编写适用于本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实验课程及实训的教学大纲、 教材、 教学指导书等, 设计出适合本校的光学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课程设计软件; 建立一支素质高、 教科研能力强的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队伍; 实现实验仪器设备的网络化管理,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及其场所等对学生的全面开放。

  二、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一)

 背景分析 (1)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类专业及培养要求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类专业最早源于 19 52年全国高校大调整时第一批设立的专业之一“光学仪器” 专业 (当时全国高等学校共设置本科专业 215种)

 ,即浙江大学于 19 52年建立的“光学仪器” 专业, 以及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 19 53年建立的“军用光学仪器” 专业。

  上世纪 9 0年代后期以后, 随着信息产业新技术的诞生与发展, 光作为最主要的信息载体, 迎来了迅速发展的时期, 出现了许多新的科学分支和技术增长点,国家建设需要大批具有信息工程知识背景、 宽基础、 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

 为了适应这种发展和需求形势, 经过反复的调研和酝酿, 借鉴众多的国内外大学经验, 部分高校将本校原专业更名为“信息工程( 光电信息方向)” 、 “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方向)

 ” 、 “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 、 “应用物理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光电信息工程” 或“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等专业。

 但不管这些专业的名称是什么, 主要学习的内容都是光电信息技术中信息的产生、 传输、 处理、 应用等。

 到目前为止,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类专业已发展到全国一百多所高校, 充分反映出该专业发展态势良好, 且正在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类专业所涉及的技术处于当前信息技术最活跃领域, 随着理论、 材料、 工艺、 处理技术等的不断发展, 使得光电信息应用波段不

 断扩展、 光谱分辨更精细, 应用模式不断推陈出新, 各种新概念的光电材料和探测器不断涌现, 由此促进了新型光电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同时, 光电信息技术与生命科学、 空间和海洋探测、 新型农业等学科领域是当前最活跃的交叉领域,由此不断产生许多新的概念、 研究方向和创新技术。

  “光电信息产业是 21世纪最具魅力的朝阳产业, 它将成为 21世纪的高科技主导产业” 这一观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肯定和认同, 国家发展光电技术和产业的一系列战略决策不断出台, 国内重点建立了多个“光谷” 中心, 各种光电高新技术企业得到迅速发展, 特别是光通信、 计算机外围光电器件、 计算机内外部互连、传感智能化、 民用航天等一大批光电信息领域的技术和产业相继出现, 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促进就业需求的重要因素。

 同时, 光电信息技术能满足国防重大需求, 在远程战略侦察, 精确制导, 战场侦察、 夜视观瞄、 光电稳像、 定向定位,航空航天、 光信息处理、 传输与显示等武器装备中大量采用了现代光电信息技术。因此, 建设“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类专业实验室对于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发展、 高新技术创新研究和产业发展的后备力量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适应国内外光电信息技术和产业迅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教育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类专业的发展战略和专业规范。

  在 “全国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中明确指示:学生主要学习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接受光电信息系统分析、 设计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应具有研究、 设计、 开发、 集成及应用光电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学生应具有较强的综合实验能力、 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新实践能力、科技开发能力、 科学研究能力和跟踪掌握该领域新理论、 新知识、 新技术的能力。 (2)

 长江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实验室”  长江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实验室是湖北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长江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为光电子、 光电信息及技术光学等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具有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方面知识和实际工程能力的应用技术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实践教学基地。

 实验室现具有仪器设备可达到 218 多台(套), 总价值约 300万元。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实验室服务的本科专业主要有: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应用物理学(光电子技术方向)、 物理学、 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等。

 同时,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实验室还对全校其它理工科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全面开放。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实验室依托于我院的省级重点学科(特色学科)

 ——物理学和节能照明光源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实验室还具有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 《力学》 (双语);湖北省省级精品课程——《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光学》、《力学》(双语); 校级精品课程——《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电探测与信号处理》、《电动力学》、《理论力学》、《热学》, 作为教学支撑。

  经过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创新意识, 深受社会和市场欢迎。“十一五” 期间我院考研率平均为 30.2% , 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考取“9 85”、“211” 等国内知名高校, 考研率名列全校前茅。

 学生科技活动取得丰硕成果, 我院学生获批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 13项, 获国家发明专利 1项, 实用新型专利 11项。

 学生共发表论文 38篇, 其中有 3篇文章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 有 4篇文章在核心期刊上发表。

 共获得省部级大学生科技成果奖 7项, 其中一等奖 1项, 二等奖 4项, 在省级以上的竞赛中获奖 56项, 其中一等奖 9项。

 近年来, 我校以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实验室为基础, 形成了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纤通信、 光电子学与光显示等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方向, 在国内相关的研究领域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激光技术的研究方面, 积极与中山大学开展合作科研,填补了我省在小型光泵亚毫米波激光方向理论研究的空白; 在激光动力学非线性系统随机过程研究方向上开展了与华中科技大学物理系和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激光重点实验室的合作科研, 取得了一系列国内有影响的成果; 在光电子学与光纤通信研究方向上, 在光网络与系统、 新型光电子器件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研究特色, 在光电子器件设计、 制作、 测试以及数值模拟等方面上开展了与美国亚尼桑大光学中心的合作科研, 该方面的研究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 在光电材料方面, 开展了有机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调制机理与设计应用、 纳米材料器件发光性能的改进及低维纳米材料光电功能特性等领域的研究; 在激光雷达、 卫星通信等光电系统中激光波前检测研究方向, 与电子科技大学也开展了合作科研, 并取得了“一种准直偏转光束波前测试

 仪及其测试方法(2009 10216634 .X )” 等国家发明专利。

  (二)

 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分析 近年来, 伴随着光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 在激光器件、 光纤通信、 光电检测及光显示等领域出现了很多新成果。

 然而, 由于受经费的的困扰, 我校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实验仪器设备比较欠缺, 开设的实验项目有些落后, 这种情况影响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也影响了相关学科的发展。

  (三)

 预期效益及持久性分析 项目完成后,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可开设电子技术及单片机、 光电子技术、 光电信息技术及技术光学等方面的实验课程; 能开展“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与 C A D ”、“C语言课程设计”、“工程光学课程设计”、“光电信息课程设计” 等课程设计; 可提供“光网络 O X C实训”、“光纤光缆工程实训”、“L E D封装与测试应用实训” 等工程实训; 能进行相关专业的毕业设计;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实验能开出 59项, 其中基础实验 15项, 综合设计及创新性实验 4 4项, 具体实验项目见表 1; 编写相关的实验教材(讲义)

 1本, 开发 1套课程设计软件。

 项目的完成将极大改善我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条件, 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 可取得以下成果及绩效:

  (1)

 实验室硬件条件得以改善。

 项目拟购置实验仪器 29 2台(套), 包括电子技术及单片机、 基础光学、 激光及光纤技术、 光学信息处理技术、 光电技术及光显示等光学及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实验仪器。

 完成电子技术及单片机、 光电子原理与技术、 光电信息原理及技术、 技术光学等实验室...

推荐访问:浅谈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前景 发展前景 浅谈 光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