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4篇(范文推荐)
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视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从课文中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4篇,供大家参考。
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视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课文中体会懂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的朗读。
【教学难点】
学生参考注视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常见的文言警句(幻灯片):
三人行,必有我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1、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警句,再把你理解的意思讲一讲。
(指明读,并讲每句话的意思。)
2、师: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这些警句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总结出文言文的一般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
3、这些警句就是选自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传承古代文明的媒介。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学弈》这篇文言文。板书课题《学弈》(出示课件:插图)师:谁能讲讲这幅图?
课文是怎样讲这个故事的呢,下面同学们的开书。
二、读通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1、师范读课文:
师:老师读的有时么特点?
生:老师读得比较慢。
生:老师读得比平时读课文时停顿较多。
2、总结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出示课件:文章的停顿。)
3、自由练读,读通为止。
(学生自由练读。)
4、检查学生读得是否正确。
师: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学生评价,老师指导)
5、学生边读边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句话。
6、讨论交流。(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读熟课文,读懂故事
1、学生自由反复诵读,重点指导读好“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前一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
2、再联系前后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3、同座互相说说故事的内容。
四、读书明理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
2、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联系实际谈谈,目的是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待学习、工作的重要性。)
生:一次自然实验课上老师讲师验方法我一心想着英语课要做准备,做实验
时我就不会做了,学了这可我懂得了专心听讲的重要。
声:有一次,水开了,妈妈让我灌暖壶,因为心里想着看电视,所以差点烫脚,所以我们做事也要专心致志。
……
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
六、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时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读文言文的方法。
生2:我懂得了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要三心二意。
生3:我学会了参考注视理解古文内容的方法。
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篇2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考点突破
一、理解重点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
(一)重点实词练习。
1.世隶耕 (属于)
2.称前时之闻 (相当)
3.仲永之通悟 (通达聪慧)
4.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
5.泯然众人矣 (消失)
6.环谒于邑人 (四处拜访)
7.卿今当涂掌事 (当道,当权)
8.但当涉猎 (粗略地阅读)
9.刮目相待 (擦)
10.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研究)
11.与蒙论议 (谈论,商议)
12.京中有善口技者 (擅长)
13.会宾客大宴 (恰逢)
14.众妙毕备 (都)
15.虽人有百手 (即使)
16.几欲先走 (跑)
17.群响毕绝 (消失)
18.狼亦黠矣 (狡猾)
19.两狼之并驱如故 (原来)
20.顾野有麦场 (回头看)
21.乃悟前狼假寐 (假装睡觉)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义差别较大的词。
例句 古义 今义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此 判断词
未尝识书具 曾经 尝试
或以钱币乞之 有的 或许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采和道理 表示文章内容或
语句方面的条理
即书诗四句 写 书本
稍稍宾客其父 渐渐 稍微
泯然众人矣 普通人 大家
卷卷有爷名 父亲 爷爷
双兔傍地走
夸父与日逐走 跑 行走
两股战战 大腿 屁股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只是 但是
出郭相扶将 外城 作姓氏
孤岂欲卿治
经为博士邪 古代专门掌管经
学传授的学官 学位的最高一级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当中夹杂着 当中
虽人有百手 即使 虽然
(三)解释下列用法发生变化的词。
1.邑人奇之 (以……为奇)
2.父异焉 (对……感到惊异)
3.父利其然 (以……为利)
4.宾客其父 (用对待宾客的态度来对待)
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每天)
6.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战马)
7.京中有善口技者 (擅长)
8.不能名其一处 (说出)
9.会宾客大宴 (举行宴会)
10.妇手拍儿声 (用手)
11.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一样)
12.一狼洞其中 (打洞)
13.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胁迫)
1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钻洞)
15.狼不敢前 (上前)
(四)解释下列多义词。
1.自:(1)并自为其名 (名词,自己)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介词,从)
2.闻:(1)余闻之也久 (动词,听说)
(2)不能称前时之闻 (名词,名声)
3.然:(1)父利其然也 (代词,这样)
(2)泯然众人矣 (形容词,……的样子)
4.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 (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名词,客人)
5.当:(1)当涂掌事 (动词,掌管,担当)
(2)但当涉猎 (应当)
6.见:(1)见往事耳 (动词,了解)
(2)见渔人,乃大惊 (动词,看见)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动词,认清,识别)
7.指:(1)手有百指 (名词,指头)
(2)不能指其一端 (动词,指出)
8.绝:(1)以为妙绝 (副词,极)
(2)群响毕绝 (动词,消失)
9.名:(1)不能名其一处也 (动词,说出)
(2)自为其名 (名词,姓名)
10.妙:(1)众妙毕备 (名词,妙处)
(2)以为妙绝 (形容词,美妙,奇妙)
11.作:(1)有鼠作作索索 (拟声词)
(2)百千齐作 (动词,指发出声音)
12.间:(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动词,夹杂)
(2)遂与外人间隔 (动词,间断)
13.是:(1)当是时 (介词,这)
(2)问今是何世 (判断动词)
14.止:(1)止有剩骨 (通“只”)
(2)一狼得骨止 (动词,停止)
15.前:(1)其一犬坐于前 (名词,前面)
(2)狼不敢前 (动词,上前)
16.敌:(1)恐前后受其敌 (动词,胁迫,攻击的意思)
(2)盖以诱敌 (名词,敌人)
17.意:(1)意暇甚 (名词,神情态度)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动词,企图,打算)
18.市:(1)东市买骏马 (名词,集市)
(2)愿为市鞍马 (动词,买)
19.将:(1)将军百战死 (名词,高级将领)
(2)出郭相扶将 (动词,搀扶,领,带)
20.帖:(1)昨夜见军帖 (名词,文书告示)
(2)对镜帖花黄 (动词,通“贴”,粘上)
21.机:(1)不闻机杼声 (名词,织布机)
(2)万里赴戎机 (名词,重要的事务)
(五)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2.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粘贴)
3.满坐寂然 (“坐”通“座”)
4.卿今当涂掌事 (“涂”通“途”,“当涂”即“当道”)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
6.止有剩骨 (“止”通“只”)
二、理解重点虚词在句中的含义和用法。
1.以:(1)蒙辞以军中多务 (介词,用)
(2)自以为大有所益 (与“为”组成“以为”,“认为”的意思)
(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连词,可译为“来”)
(4)投以骨 (介词,把)
2.其:(1)恐前后受其敌 (代词,它们,指狼)
(2)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代词,指仲永)
(3)不能指其一端 (代词,其中的)
(4)其一犬坐于前 (代词,其中的)
(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代词,指屠户)
3.之:(1)久之 (助词,补充音节,无义,不译)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的)
(3)又数刀毙之 (代词,指狼)
(4)两狼之并驱如故 (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5)辍耕之垄上 (动词,到,往)
4.乃:(1)乃不知有汉 (竟)
(2)蒙乃始就学 (于是,就)
5.为:(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动词,做)
(2)并自为其名 (动词,题)
6.故:(1)马无故亡而入胡 (原因、缘故)
(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旧,原来)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旧知识,过去的)
(4)故时有物外之趣 (所以)
(5)是故谋闭而不兴 (所以)
(6)广故数言欲亡 (故意)
三、课文重点句子翻译。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县里的人。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道道关隘,越过一座座山峰。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北方的寒气传来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着战士的铠甲。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学官吗?
6.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种声音来啊。
7.其一犬坐于前。
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地蹲在(他)面前。
8.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企图打穿草堆钻过去,从背后来攻击他。
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篇3
孙丕扬,明朝著名大臣,陕西富平县流曲镇南街人。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丙辰进士,历任应天府尹、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大理寺卿、户部右侍郎;诏拜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的《明史·孙丕扬传》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明史·孙丕扬传》文言文阅读原文
孙丕扬,字叔孝,富平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历按畿辅、淮、扬,矫然有风裁。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守诸府。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按行关隘,增置敌楼三百余所,筑边墙万余丈。录功,进右副都御史。中官冯保家在畿内,张居正属为建坊,丕扬拒不应。知二人必怒,五年春引疾归。其冬大计京官,言路希居正指劾之。御史按陕西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知府遣吏报御史,吏为虎噬。及再报,则居正已死,事乃解。起应天府尹。召拜大理卿,进户部右侍郎。十五年,河北大饥。丕扬乡邑及邻县蒲城、同官至采石为食。丕扬伤之,进石数升于帝,因言:今海内困加派,其穷非止啖石之民也。宜宽赋节用,罢额外徵派有诸不急务,损上益下,以培苍生大命。帝感其言,颇有所减罢。寻由左侍郎擢南京右都御史,以病归。召拜刑部尚书。丕扬以狱多滞囚,由公移牵制。议刑部、大理各置籍,凡狱上刑部,次日即详谳大理,大理审允,次日即还刑部,自是囚无淹系。寻奏,帝报从之。已,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帝称善,优诏褒纳。自是刑狱大减。有内监杀人,逃匿禁中。丕扬奏捕,卒论戍。改左都御史。丕扬以白首趋朝,非荐贤无以报国。先后推毂林居耆硕,帝雅意不用旧人,悉寝不报。丕扬齿虽迈,帝重其老成清德,眷遇益隆。而丕扬乞去不已,疏复二十余上。既不得请,则于明年二月拜疏径归。家居二年卒,年八十三。赠太保。天启初,追谥恭介。 (选自《明史孙丕扬传》)
《明史·孙丕扬传》文言文阅读题目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8分)
⑴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 ⑵张居正属为建坊
⑶言路希居正指劾之 ⑷起应天府尹
⑸录功,进右副都御史 ⑹次日即详谳大理
⑺有内监杀人,逃匿禁中 ⑻眷遇益隆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
⑴御史按陕西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5分)
⑵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3分)
⑶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3分)
⑷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4分)
《明史·孙丕扬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15..⑴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提拔,升任)⑵张居正属为建坊(通嘱,嘱咐)
⑶言路希居正指劾之(迎合)⑷起应天府尹(起任)
⑸录功,进右副都御史(记载功勋)⑹次日即详谳大理(详细呈报)
⑺有内监杀人,逃匿禁中(逃跑隐藏)⑻眷遇益隆(眷顾对待)
16.⑴巡视陕西的御史,知道冯保等人对孙丕扬痛恨不已,暗地里劝告西安知府诬陷孙丕扬贪污受贿。(按、憾、讽各1分,句意2分)(5分)
⑵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翻译点:微、无信、亲。)(3分)
⑶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受到侮辱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翻译点:及、负、被动句。)(3分)
⑷我从地面一下子起飞,碰着树枝就停下来,有时或许还飞不到树那么高,就落到地上了,哪里用得着飞到九万里的高度在向南飞去呢?(翻译点:抢、控、南、奚以为。)(4分)
《明史·孙丕扬传》文言文阅读参考译文
孙丕扬,字叔孝,富平人。嘉靖三十五年考中进士。授职为行人。他被提拔为御史。依次巡视京都附近、淮、扬等地,纠正过失雷厉风行。隆庆年间,被提拔为大理丞。因为曾经弹劾高拱,高拱的门徒给事中程文诬陷并弹劾孙丕扬,孙丕扬被革职等候查办。高拱被罢免,事情水落石出,孙丕扬被起用任原官。万历元年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察保定各府。他采用严厉手段治理政事,下属官吏都很恐惧。巡视关隘,增设御敌的城楼三百多所,修筑边防墙一万多丈。记载功勋,升任右副都御史。宦官冯保的家在京城附近,张居正嘱咐孙丕扬替冯保修建牌坊,孙丕扬拒绝不答应。孙丕扬知道他们两人一定会生气,万历五年春天托病辞官回归故里。这年冬天大规模审核京官,言官们迎合张居正的意旨而弹劾孙丕扬。巡视陕西的御史,知道冯保等人对孙丕扬痛恨不已,暗地里劝告西安知府诬陷孙丕扬贪污受贿。知府派遣官吏告知御史,官吏(途中)被老虎咬死了。等再派人去告知,张居正已经死了,事情于是才停止。孙丕扬起任应天府尹。朝廷下诏任命孙丕扬为大理卿,提拔他为户部右侍郎。万历十五年,黄河以北大闹饥荒。孙丕扬的故乡和邻县蒲城、同官的百姓到了采石作为食物的地步。孙丕扬感到哀伤,把数升石头进献给皇帝,趁机对皇帝说:现在全国百姓被额外征收的赋税所困,贫穷的并非只有吃石头的百姓。应该减轻赋税节省开支,罢除那些额外的收税派捐项目和不紧急的事务,减少官方收益而增加百姓的收益,来保护百姓性命。皇帝被他的话感动,很多赋税被减轻或罢除了。不久,孙丕扬由左侍郎升为南京右都御史,因病辞归。后来朝廷又把他召回任命他为刑部尚书。孙丕扬认为监狱里滞留很多囚徒,是由于被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制约。商议刑部、大理寺各添置名册,凡是案子呈上刑部,第二天就详细呈报给大理寺,大理寺审核批准后,次日就反馈到刑部,从此没有长期滞留的囚犯了。不久上奏朝廷,皇帝答复说听从这样的建议。后来分条呈上减免肉刑、死刑和处罚的各三十二件事。皇帝称好,用褒美的诏书来嘉许并采纳了。从此刑部案子大大减少。有个宫内小臣杀了人,逃跑隐藏到帝王所居的宫内。孙丕扬上奏要求逮捕他,最终将其发配边关。孙丕扬改任左都御史。孙丕扬年老还去上朝,认为不是举荐贤能之士就不能用来报效国家。先后举荐隐居山林年高而有德望的人,皇帝素来的意思是不任用旧臣,全搁置不答复。虽然孙丕扬年迈,(但)皇帝推崇他年老持重品德高洁,更加优待他。可孙丕扬不停地乞求辞官,上书二十多次。他知道不能请求辞官退休后,便在第二年二月上奏章后直接回到了故乡。在家居住两年后去世,享年八十三岁。朝廷赠封孙丕扬为太保。天启初年,孙丕扬被追赠恭介的谥号。
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篇4
——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第一范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杨氏入山之大穴的阅读附答案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枲(xǐ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1.区别下列语句中“之”的用法或含义。
入山之大穴 与众共之 杨谢而从之
2.在括号中填写下列句子中省略的部分。
( )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 )与老人同出。
3.杨氏答应了要定居穴中吗?由哪句话可看出来?
4.穴中人为什么不让杨氏“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呢?
参考答案:
1.①的 ②代衣服……之属 ③代穴中人
2.穴中人杨
3.同意;“杨谢而从之”。
4.因为那些东西会引起人们的贪欲,造成分配的不平等,那么这个地方也就不会安居乐业了。
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阅读附答案
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②有声。余问故,阍③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④足发笑。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节选自《雪涛小说》)
【注释】①邮馆:驿站旅馆。②砉(huā)然:象声词。③阍(hūn):守门的人。④良:很。
8、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2分)。
童谓吴俗相传尔耳
9.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不胜惊错(2)鼠何名老虫
10、翻译下列句子(2分)。
城中安得有此兽?
11. “余惊错欲走”是因为。(2分)
12.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阅读附答案:
8、童谓吴俗相传尔耳
9、 (1)能承受(能承担)(2)取名(命名)
10、城里怎么会有这种野兽?
11.方言的差异,而把老鼠当成老虎了。
12.假冒盛名吓唬世人的人。
推荐访问:文言文 小儿 两则 文言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原文 《学弈》《两小儿辩日》翻译 文言文二则学弈 两小儿辩日 学弈 两小儿辩日 学弈的翻译和两小儿辩日的翻译 学弈两小儿辩曰 学弈两小儿辩日课文笔记 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断句 文言文两则学弈和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 文言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ppt
热门文章:
- 最新文明礼貌月活动策划,文明礼貌月活动方案(优秀1合集)(全文完整)2024-08-22
- 2023年医院护士面试自我介绍(优秀17篇)2024-08-22
- 2023年最新六年级自我介绍(汇总18篇)2024-08-22
- 学生会个人简历如何写(优秀9篇)2024-08-22
- 2023四年级学生自我介绍,四年级学生自我介绍(大全8篇)(全文完整)2024-08-22
- 房屋租赁合同书样本,房屋租赁合同书(优质11篇)【精选推荐】2024-08-22
- 设备租赁合同(通用12篇)2024-08-22
- 最新转让协议书才有法律效力(大全10篇)(全文完整)2024-08-22
- 2023海边捡垃圾社会实践报告,垃圾处理社会实践报告(优秀8篇)(范文推荐)2024-08-22
- 最新外科护士自我鉴定(实用18篇)202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