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角色扮演法“历史教学看法—教育论文【教学研究】(范文推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于”角色扮演法“历史教学看法—教育论文【教学研究】(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角色扮演法”打造历史课堂利弊谈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参与性,改变过去死记硬背和被动学习知识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而“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参与者、体验者,无疑是一种历史课堂教学新的方式,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较多,本文试图探讨。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角色扮演”
学生参与
存在问题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让学生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即通过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让学生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积极性、参与性,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死记硬背和“填鸭式”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作为站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广大教师,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用理论指导行动,将新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我们日常的教学上来,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就我们整个初中历史教学来说,“角色扮演法”在公开课和示范课中屡见不鲜。
所谓的“角色扮演”,一般都是有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依据教材,在课前有目的性的指导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模拟历史场景、人物、演绎历史对话,再现历史情境。相对于以往老师的一言堂,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参与者、体验者,在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表演展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这样,能提升学生的能力和把握历史的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角色扮演”体现了教与学的开放性,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获取历史知识
的能力及处理信息的能力有积极作用。笔者根据教学经验认为,“角色扮演”作为一种时下“流行”的教学方式,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过于追求教学方式的改变而淡化了课程目标意识,流于外在“哗众取宠”的外在形式,不注重历史课程的内涵。下面,本人从具体的教学实例入手,谈谈自己对历史课堂教学如何将形式与内容相结合、提升课程目标意识的理解与思考。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认识到,在历史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法具有以下优点: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十分明确地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对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师生基本关系的最新论述,更何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角色扮演法中的角色扮演者是学生,即在课堂中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根据图画或情景提供的材料,自编自演,这样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讲到《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川教版,以下同)时,我先给学生提供了一段罗斯福的就职演说词,然后又给了学生几幅经济危机时期的美国的图片和几段有关经济危机时期的美国的材料。之后,请学生根据图片和材料自编台词,自己演出。学生创造性地运用了召开记者见面会的形式。一位同学扮演罗斯福,几位同学扮演记者。在整个表演过程中,采取了答记者问的形式。先由扮演罗斯福的同学声情并茂的宣读就职演说词。之后,台下的记
者向新总统提出问题。有同学提问:“作为新一任总统,你对这场危机有何看法?”;有同学提问:“尊敬的总统先生,面对金融危机,你将采取什么措施来调整?”;有同学提问:“面对工业危机和广大工人失业,你将如何来整顿?”;有同学提问:“总统先生,您对农业所面临的困难将如何调整?”
……表演完毕,同学们开始进行热烈的讨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什么?”“罗斯福新政对美国以及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应当怎样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这一案例中,学生编台词,演故事,积极参与讨论,真正认识到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所产生的重大影响。而且学生敢于自我表现,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教学效果较好。
二、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以人为本”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注重课堂气氛的营造,关注学生身心的解放,课堂气氛要宽松而自由。由于角色扮演法采用的类似游戏的方式,将表演艺术引进历史教学活动中,在表演中教师不再是主角,而是充当了配角,师生配合默契,这样在无形中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置身于表演当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起来减轻了心理压力,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中掌握了知识,明白了是非,懂得了道理。例如,在讲到《宋代的社会生活》时,我课前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上课以后我给了学生一段材料《王小二东京生活的一天》,而在材料中我又故意设置了几处错误,并且明
确告诉学生要在观看表演以后能够找出错误。之后,我鼓励学生自行配对进行表演,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情境。表演完毕,学生轻松的找出了错误。这样,无论是表演的同学还是观看的同学都融入到了课堂中,学生在表演和观看的同时有在进行问题的思考,不是纯粹为表演而表演,可谓是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三、激发参与意识,培养多种能力
新的历史课程倡导参与式学习,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新的知识观认为,无论是新知识的获得还是现成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人的积极参与,离不开认识主体的活动。当前的表演理论认为,人类是会表演的物种,从这种表演中可以得到发展。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置一些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表演。在我的激发下同学们的热情高涨,表演欲特别强烈,就连那些平时性格内向的同学也愿意登台演出。演出为学生的自主探究留下广阔空间,他们可以自设情景、自编台词,用眼观察,用脑思考,动手操作、用口表达,他们从中也体会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这样他们的思考、动手、观察、想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激发爱国热情,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角色扮演法可以纠正学生的不良思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进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从而完成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学生扮演某一特定的角色,模仿显示生活情境,以戏剧演出的形式深入到某些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排除心理困
扰和心理障碍的目的,纠正了自己思想上的错误观点。如在讲到《戊戌变法》时,我让学生搜集有关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的资料,并且能够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再现那段历史。学生自编自演活灵活现地再现了那段历史。通过表演,学生对谭嗣同产生了崇高的敬意,并且纷纷表明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努力报效祖国,从而完成了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但是,在当下如火如荼的教法改革下,以下几点值得商榷和探讨。
一、“角色扮演”与如何合理性达成课程目标
历史课堂“角色扮演”要重视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实现,体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个很大误区:教师涉及“角色扮演”的出发点是为了突出教学方式的改变,而不是为了更好的实现三维目标。如在学习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这一课时,教师对“三顾茅庐”这一史实,创设情境、进行课堂角色扮演。课前老师在班级中挑选了若干同学,分别扮演诸葛亮、张飞、关羽、刘备,外加一个旁白;然后根据教材内容指导学生写台词,分角色进行排练。一切“角色”都在课前准备就绪,课堂上老师在上到这部分内容时,请学生上台,简约再现“三顾茅庐”的过程。
从课程现场来看,“角色扮演”模拟再现了“三顾茅庐”的历史场景,学生在“体验和经历”中,对刘备求贤若渴形成更加直观的认识和感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表演的投入,听课的学生看得入戏。然而,我们抛开表面的繁华后,有几个问题值得讨论,本课的课程目标是什么?这个表演所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与其用讲故事、借助影像资料
所获得的知识相比是否成正比?基于这些,笔者认为有以下两点值得商榷和思考。
首先,教师设计与历史课堂的“角色扮演”要紧紧围绕课程目标,做到“言之有物”。课程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判断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通过教学力争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即让学生获得本课程的知识、能力的发展。过程与方法的体验,情感与价值观的滋养。具体到本课,课标设定为:以三国鼎立形成相关的史实及相关的历史人物为认知目标,既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等史实、三国统治者采取的各方面措施等,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相关的著名历史人物如曹操、诸葛亮等。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及课程目标要求,我们又可确定这一课的能力目标,即通过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的分析与比较,提高分析历史现象、评价历史人物、评价重大事件的能力:情感态度目标,即通过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步统一局面的形成,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理解三国鼎立的历史进步性以及历史人物在关键历史阶段的作为的主要性。因此,笔者认为这节课“角色扮演”不恰当。
其次,教师设计历史课堂“角色扮演”要重视学习过程和结果。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在同样的教学效果下,最简单的就是最好的。对绝大多数同学来说“三顾茅庐”的故事耳熟能详,让学生去演绎这段历史,效能不大。也就是说,“角色扮演”应该为课程目
标服务。
二、学生参与历史课堂“角色扮演”的意义
历史课堂“角色扮演”应该重在诱导学生围绕课程目标主动学习,但时间则是“角色扮演”更侧重学生的课堂表演,特别是公开课,每个老师唯恐演砸了,下功夫指导学生一遍一遍彩排;而且,为了增加真实性,还费时费力制作一些道具。这样,参与表演的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演好自己的角色而非课程内容上,其他学生将注意力放在了看表演效果上而无暇思考相关的历史问题。
笔者认为,“角色扮演”作为一种情景式教学方式,最根本的目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情境,让学生以某个角色的身份“身临其境”,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更好地激发学生思考历史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心理学家加涅根据学生身心和学习活动的情况,提出了八种形态的学习方式,并把学生解决问题作为最高层次的学习形式,提倡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意识,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会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能探究出解决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历史新课程教学也要求学生能够钻研问题,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所以,教师设计历史课堂“角色扮演”要重视学生的学习。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学习《新中国成立》这节课时,根据对课程目标的理解,结合教学实际,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角色扮演”:假设你们是新中国成立的筹备委员会成员,那么在开国大典之际,要做
哪些准备?请结合民主革命的历史,围绕人民共和国政府力量(阶层或团体)组成进行相关主题讨论。这样,学生为了完成筹备委员会成员这一角色扮演的任务,需要认真学习与思考教材内容,加深了对《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学习与理解。同时,为了“组建好政府”,他们积极上网查找资料,拓展学习内容,主动学习、了解中国革命的这段历史,并对新中国为什么会取得胜利的原因有了更多的理解,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代表人民利益、得到各个正义力量支持有了更多的体会。事实证明,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所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思考是评判历史课堂“角色扮演”是否必要、如何实施的主要指标。
综合上述,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检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依据,无论教师在历史课堂中采用什么教学方式,都要增强课堂目标意识、提升实施课程目标的能力,最大限度地为实现课程目标服务。
【作者简介】
赵正林,甘肃积石中学教师,邮编 731700 ,手机号:
18393905907
感谢 您的支持 祝您生活愉快
热门文章:
- 最新文明礼貌月活动策划,文明礼貌月活动方案(优秀1合集)(全文完整)2024-08-22
- 2023年医院护士面试自我介绍(优秀17篇)2024-08-22
- 2023年最新六年级自我介绍(汇总18篇)2024-08-22
- 学生会个人简历如何写(优秀9篇)2024-08-22
- 2023四年级学生自我介绍,四年级学生自我介绍(大全8篇)(全文完整)2024-08-22
- 房屋租赁合同书样本,房屋租赁合同书(优质11篇)【精选推荐】2024-08-22
- 设备租赁合同(通用12篇)2024-08-22
- 最新转让协议书才有法律效力(大全10篇)(全文完整)2024-08-22
- 2023海边捡垃圾社会实践报告,垃圾处理社会实践报告(优秀8篇)(范文推荐)2024-08-22
- 最新外科护士自我鉴定(实用18篇)202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