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哥范文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早春诗》原文及赏析,菁选3篇【完整版】

时间:2023-06-15 15:05:08 来源:网友投稿

《早春诗》原文及赏析1  长安早春  开国维东井,城池起北辰。  咸歌太*日,共乐建寅春。  雪尽黄山树,冰开黑水津。  草迎金埒马,花伴玉楼人。  鸿渐看无数,莺歌听欲频。  何当桂枝擢,还及柳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早春诗》原文及赏析,菁选3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早春诗》原文及赏析,菁选3篇【完整版】

《早春诗》原文及赏析1

  长安早春

  开国维东井,城池起北辰。

  咸歌太*日,共乐建寅春。

  雪尽黄山树,冰开黑水津。

  草迎金埒马,花伴玉楼人。

  鸿渐看无数,莺歌听欲频。

  何当桂枝擢,还及柳条新。

  翻译

  建国立都对应着东井星宿,城池从北辰处开始延伸。

  百姓们都在歌颂太*盛世,共同沉浸于正月欢乐春。

  黄山树上的冬雪已经化尽,黑水渡口坚冰也已消融。

  金沟边青草丛生如迎春到,香花开放陪伴玉楼美人。

  眼前无数鸿鸟在空中飞翔,黄莺频频传来美妙歌声。

  什么时候能在科举中登第,回家还赶得上柳条清新。

  注释

  开国:指建国立都。

  维:连结。一作“移”。

  东井:星宿名,位处银河之东,也称井宿。维东井,指唐都长安与东井对应。

  起:一作“对”。

  北辰:指北极星。

  咸:全,都。

  建寅:指夏历正月。

  雪:一作“云”。

  黄:一作“青”。

  黑水:此指渭水。

  津:渡口。一作“滨”。

  金埒:指用金堆成的矮墙。

  伴:一作“醉”。

  玉楼:华丽的楼。

  鸿渐:谓鸿鹄飞翔从低到高,循序渐进。

  歌:一作“声”。

  桂枝擢:喻指科举及第。

  还:指归家。

  创作背景

  此诗《文苑英华》卷一八一编入“省试”类,是作者参加科举考试时所作的试律诗。考作者生*,可知此诗为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春作者在长安应进士举时所作。

  赏析

  此诗是命题写景之作,亦是试律诗的主要题材之一。首二联从正面破题,但并非直接点破,而是以“东井”“北辰”破“长安”,以“建寅春”破“早春”,且同时总起全诗。三联承写诗题中的“早春”二字,描写冰消雪融之景。四联具体描摹的是早春时节,草长花开之景,且又加入了人们游春的活动。“迎”“伴”二字都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花草以人格色彩,使它们显得如此有情、可爱。相对于四联主要描写植物,五联描写的却是春天动物的活动。此联上句是远景的描述,下句由视觉转入听觉,描写了黄莺的啼鸣。末联表面上仍写春色,实际上是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早日登第出仕,以有所作为的理想和抱负,也表现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早春诗》原文及赏析2

  零陵早春

  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

  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

  翻译

  请问春天从这去,何时才进长安门。

  托付给你还乡梦,恳请带我回家园。

  注释

  秦原:秦地原野,这里是指长安城周围,即长安。春秋战国时属秦国领地。

  凭寄:托寄,托付。

  殷勤:恳切;深厚。

  鉴赏

  永州地处江南,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春天的到来,自然要比长安早,“南楚春候早,余寒已滋荣”。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地季节,带给人们的是勃勃的活力,盎然的生机。作者写早春,用早春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希望,对未来的希望。然而“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春天是美好的,可惜作者被贬在永州,有家也回不成,是“软禁”在这里,是一个“不自由”之身,因此,他借春风来寄付自己的思乡情,借春风来把希望带回故乡,恳切希望春风把自己带回故乡。然而这只是一个“梦”,是一场“春梦”啊。再美好的春梦,也会破灭的。作者写“思乡”是写在早春里,这是这首诗构思最新颖之处。这种思乡之情,不是在夜深人静,是由寂寞引起,也不是在“佳节”因孤独涌现的思念,他是在大地复苏,春意浓浓,热闹忙碌的早春中“思乡”,这种思乡之情就更浓更深了。

  这首诗最后一句“殷勤入故园”,“殷勤”一词,它写出了作者浓烈的思乡情,写出了作者殷切的期盼,写出了作者的怨愤,它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中心所在。爱与思,期盼与厚望交织在一起,这种复杂的感情,大概是他到永州之初最强烈地一种情感。作者的这首五绝诗情味蕴藉,构思新颖,目景入情,笔随意到,语言通俗明白,主题单纯,但是表达的情是复杂的,在浓浓的思乡情中,也表达了作者不可释怀的心态,爱怨交织的复杂感情,有着浓烈的诗趣,堪称以少胜多的杰作。所以读者欣赏这首诗时,一定理解把握这种复杂的"感情,理解早春中的思乡是别有一番情意。这也是柳宗元文中所特有的“淡泊中的至味”。

  创作背景

  作者生于长安,长于长安;在长安有他的庄园,有他的家,有他的理想;长安是他施展才华,实现理想的地方。然而一场恶运,把他贬在远离朝廷的“*之地”。家乡的一切是那么美好而遥远,他要“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早春诗》原文及赏析3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翻译

  早春的清新景色,正是诗人的最爱。绿柳枝头嫩叶初萌,鹅黄之色尚未均匀。

  若是到了京城花开之际,那将满城便是赏花之人。

  注释

  诗家:诗人的统称,并不仅指作者自己。

  清景:清秀美丽的景色。

  清:一作“新”。

  新春:即早春。

  才黄:刚刚露出嫩黄的柳眼。

  匀:均匀,匀称。

  上林: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汉武帝时加以扩充,为汉宫苑。诗中用来代指唐朝京城长安。

  锦:五色织成的绸绫。

  俱:全,都。

  看花人:此处双关进士及第者。唐时举进士及第者有在长安城中看花的风俗。

  赏析

  此诗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前两句突出诗题中的“早春”之意。首句是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这里有两层意思,既是表明,为诗家所喜爱的清新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同时也表明,这清新的早春景色,最能激发诗家的诗情。一个“清”字用得贴切。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喜人,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显得很清幽。

  第二句紧接第一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绘。早春时,柳叶新萌,其色嫩黄,俗称“柳眼”。“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如果只笼统地写柳叶初生,虽也是写“早春”,但总觉得*淡无味。诗人抓住了“半未匀”这种境界,使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宜人。这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勾画得非常逼真。生动的笔触蕴含着作者极其欢悦和赞美之情。早春时节,气候寒冷,百花尚未绽开,唯柳枝新叶,冲寒而出,最富有生机,最早为人们带来春天的消息。写新柳,恰好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征。

  前两句已将早春之神写出,如再作具体描绘,必成赘言。后两句用“若待”两字一转,改从对面着笔,用芳春的艳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上林苑繁花似锦,写景色的秾艳已极;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如市。这后两句与前两句,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反衬出诗人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同时这也是比喻之笔,“俱是看花人”不仅仅是说锦绣满地,观赏花的人多,更是说人已功成名就,人们争趋共仰。因此,此诗的深层意旨是:求贤助国、选拔人才,应在他们地位卑微、功绩未显之际,犹如嫩柳初黄、色彩未浓之时。这时若能善于识别、大胆扶持,他们就会迅速成材,担当大用;如果等到他们功成志得、誉满名高,犹如花开锦绣、红映枝头,人们争趋共仰,就不用人去发现和帮助了。

  全诗将清幽、秾艳之景并列而出,对比鲜明,色调明快;同时含蕴深刻,耐人寻味,堪称佳篇。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写作年份难以考证。从诗的第三句看,题中的“城”当指唐代京城长安。杨巨源曾在长安任职多年,历任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此诗当是他在京任职期间所作。

  赏析二

  诗的大意是说,诗人的最好时光是新春之际,——是在那柳树刚刚抽出黄色嫩芽的时候,要是等到*里已经繁花似锦,那时刻到处都是来看花的人了,吟诗作赋已索然了。表面上看,这首诗不过**,但如透过纸背,却包含着另一番深刻哲理,——暗喻着人才的及早培养发掘。

  在尘世间,对于成功者,人们总是仰慕有加的。即使是那些满怀妒意之人,也不过是仰慕之情的一种畸形反映而已。所以,当一个人获得成功,特别是重大成功之后,无不大有门庭若市之患。在前往朝贺的人们当中,少不了那么一种人:大言不惭地声称“我早就看出这小子有出息”,以显示他的慧眼金睛。这的确是非常容易不过的事。上林已经“花似锦”,大家趋而观赏,说说“这种花真漂亮”,“那种花多好瞧”的话儿,多么自在!多么高雅!然而,这是三岁小孩都可以办到的,——亦可指指这,点点那,或对爹,或对妈,或对爷爷奶奶学舌道:“朵朵,好看!”一副行家模样。但,这是真本事么?花开得好,是因为阳光雨露充足,选种培植良好。一株花型秀美的水仙,不是颇令人心旷神怡么?可要知道,那单在选种之时就有着诸多学问。因此,世间最堪称道的实在应该是那些发掘培养人才在“早”的人们,即“伯乐”是也。成功之前的人才,往往是幼稚的,甚至是可笑的,然培养者绝不会因为这种幼稚可笑而否定他们的未来,从而放弃自己的责任。他们十分清楚,人才的培养“在新春”,在“绿柳才黄半未匀”。这时候虽然没有“花似锦”那样诱人,但却蕴含着“花似锦”的远大前景。这自然不大容易。要知道,我们祖国的美好未来的实现,是多么需要这样的人,而且是“多多亦善”。

  及早地发掘培养人才,不要等到别人已经做出成绩才去称赞夸耀于他。故,《千家诗》在入选此诗时特别点明:“言宰相求贤助国,识拔贤才当在侧微卑陋之中,如初春柳色才黄而未匀也”。这应该是这首诗给我们深一层的启迪吧!

推荐访问:早春 赏析 原文 《早春诗》原文及赏析 菁选3篇 《早春诗》原文及赏析1 早春古诗原文 古诗《早春》译文 早春这首诗说明了作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