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哥范文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菁选3篇【完整版】

时间:2023-06-13 09:30:10 来源:网友投稿

第一朵杏花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从竺可桢掌握气候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学习他对待科学研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菁选3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菁选3篇【完整版】

第一朵杏花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从竺可桢掌握气候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学习他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从“第二次看花”中,体会竺可桢对科学一丝不苟的态度,并学会练写人物对话片段。

  教学时间:

  两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初识竺可桢

  1、师谈话:

  同学们,在*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你一定了解过一些科学家,谁来说说你最佩服的科学家是谁?佩服他什么?

  2、出示照片,简介竺可桢。

  科学家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他们身上所焕发出的人格魅力,都值得我们去赞叹。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第一朵杏花》,写的也是一位科学家的故事,这位科学家(出示照片)叫竺可桢,他是我国近代地理学、气象学、物候学的开创者。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写了竺可桢爷爷几次看花?分别是什么时间?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这些词语会读了吗?

  一株 泛出 仰起 吹皱 精确

  估计 掌握 绽开 明媚 兴冲冲

  程度 大概 规律 郑重 顷刻间

  指名练读。这里要特别注意“吹皱、郑重、兴冲冲、顷刻间”等词语的读音。重点指导理解“郑重、顷刻间”的意思。

  (2)下面请同学们把这些词语再带到课文中,四人一小组合作读一读,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逐段检查学生朗读情况,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感知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1)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写了竺可桢爷爷几次看杏花?(两次)分别是在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你是怎么知道的?

  相机出示课文第6自然段,指名读。

  教师指出:这里的“转眼又是一年”(相机点红),就告诉我们竺可桢爷爷第二次看杏花是在一年后。

  (2)下面,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课文,思考:哪些自然段叙述的是竺爷爷第一次看杏花?哪些自然段叙述的是竺爷爷第二次看杏花?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根据提示概括课文内容。

  课文主要叙述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前后次向孩子查询并郑重记下,告诉了我们他正是通过,才。

  三、指导写字,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

  (2)熟读课文想想竺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第二课时

  一、课文回顾,导入新课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品词赏句,感悟人物形象

  1。出示探究话题: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说说竺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

  认真读读竺爷爷两次看杏花的部分,边读边圈画出重点词句,细细品味,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并在课文空白处写上简要的批注,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2、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自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交流“第一次看花”部分,体会竺可桢观察的精确、细致。

  (1)同学们,竺可桢爷爷看杏花和别人有什么不同?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1—5自然段。(出示课文)

  (2)组织学生交流:谁来说说你找到的表现竺可桢爷爷看花时特点的词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3)教师相机点拨:“数了数”、“四朵不同程度地”、“又”、“习惯地问”可以体会出竺可桢爷爷坚持长期观察,养成了认真观察的习惯。“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易近人、和蔼可亲。“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体会出他观察的精确、细致。

  (4)分角色练读:一个扮演竺可桢爷爷,另一个扮演孩子,叙述部分老师读,要注意读出竺爷爷看杏花的与众不同。

  (5)同学们,你们在读他们对话的时候注意提示语了吗?一起来看看:

  ①“爷爷,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这里的提示语是“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②“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这里的提示语是“弯下腰来,习惯地问”。

  ③“哪天?今天开的。”孩子有些奇怪。

  这里的提示语是“有些奇怪”,提示我们孩子是用奇怪的语气说的。

  ④“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竺爷爷补充了一句。

  这里的提示语是“补充了一句”。

  ⑤竺爷爷告诉他:“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

  这里的提示语是“告诉他”。

  自由练习朗读以上的几个句子,读好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和神情。

  4、交流“第二次看花”部分,体会竺可桢对科学一丝不苟的态度。

  (1)竺可桢爷爷和孩子相约,明年留心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孩子有了答案。他和竺爷爷展开了一段对话。

  (2)组织学生交流:这一段对话有什么特点?哪些话是孩子说的?哪些是竺可桢爷爷说的?

  (3)下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他们的对话,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 )地说:“刚才。”

  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 )地说。“是。”

  ①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然后同桌讨论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教师相机出示六个提示语,学生选一选。

  ②指名汇报答案,师生评议。(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③根据提示语分角色练读,读出语气。

  (4)同学们,当知道第一朵杏花开了,竺爷爷表现得怎么样?读一读课文第15自然段,画出竺爷爷的动作、神态,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教师相机点拨:“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郑重地记下”可以感受竺爷爷当时兴奋、激动的心情。

  ②说一说:这里的“郑重”是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记下”又体会到了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记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③同学们,竺爷爷就是这样一个一丝不苟的人。(板书:一丝不苟)来,一起再把这一段话读一读,读出竺爷爷的兴奋和一丝不苟。

  三、整体把握,升华情感

  1、同学们,竺可桢爷爷就是这样的一丝不苟,他曾不止一次地说过这样的话。

  出示:竺可桢爷爷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3、相机点拨:

  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

  4、请同学们再把课文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明明写的是竺爷爷的故事,可为什么要以“第一朵杏花”为题呢?以“竺爷爷的故事”为题好吗?为什么?

  (用“第一朵杏花”做题目,点出了时间的精确,更鲜明地突出竺可桢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一些科学家的故事,读一读,去感受他们的严谨、一丝不苟。

  板书设计:

  第一朵杏花

  竺精确观察

  可

  桢一丝不苟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

  《第一朵杏花》主要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篇课文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字里行间一览无遗,所以,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引导分析,是我教学中的主要手段。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们找出描写竺可桢爷爷言行的句子,然后采用表演读、生活体验回忆等方式,感受“弯下腰来、习惯地问”等地方留给我们的感受。通过表演读,学生们能感受到竺可桢爷爷的*易近人,认真观察是长期养成的一种习惯。后面第二段中的“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等语句,通过分角色朗读,想想人物说话的语气和神情,感受到竺可桢爷爷得到准确时间后的激动心情,他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教学本文,讨论充斥着整个课堂,说、思、读等,给整堂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第一朵杏花优秀教学设计2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 16 个生字,掌握9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竺可桢爷爷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他对科学的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想象对话时的情景,从而感悟竺可桢爷爷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们从竺可桢爷爷和小女孩身上受到启发,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地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想象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竺可桢所说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2、通过对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品析,体会人物的内心和品质,

  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可以是竺可桢生*资料、故事或者关于气象学方面的资料)

  教师准备:课件、小黑板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作业:

  1、正确流利地读会7课课文

  2、自学本课生字,要求会读会组词。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展示资料,了解竺可桢,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竺可桢的照片:同学们,你们认识他是谁吗?(竺可桢爷爷)

  2.老师:我知道,同学们在课前已经搜集了不少关于竺可桢爷爷的资料,能拿出来展示给大家看吗?(学生展示搜集到的资料,说中加深对竺可桢爷爷的了解。)

  3.教师:竺可桢爷爷为什么能够成为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第一朵杏花》要告诉我们的正是这个答案。

  (引导学生在搜集、展示资料的过程中,了解竺可桢,体会他在气象学上做出的突出贡献。同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教师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积极兴趣)

  二、出示要求,学生自读

  1、自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围绕“第一朵杏花”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集体反馈,检查自读的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教师强调要点。

  字音:“载”是*舌音,“绽”“皱”是卷舌音;“律”的声母是“l”。

  字形:重点指导“惯”的笔画顺序;注意区别“梢”和“稍”。让学生注意观察“搬”“撒”的字形结构,注意各部分的书写比例。“钓”字右半边是“勺”,不要写成 “勾”。“雁”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写法。

  2、教师再次出示含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大家一起读一读,在读中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帮助把课文读得更好。

  4、指名反馈:课文围绕“第一朵杏花”写了一件什么事?(竺可桢向一个孩子了解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答不上来。于是,竺可桢让孩子留心观察,来年告诉他。第二年,孩子准确地观察到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并立即告诉了竺可桢,竺可桢郑重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学生自读为主,读后交流,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在自读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交流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作者围绕第一朵杏花所叙述的这件事情和竺可桢爷爷成为一名著名的气象学家有什么关系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第一课时课后检测

  1、给下列生字组词

  搬( )( ) 钓( )( ) 雁( )( ) 惯( )(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立即( ) 著名( )

第一朵杏花优秀教学设计3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 16 个生字,掌握9个生字。

  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竺可桢爷爷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他对科学的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想象对话时的情景,从而感悟竺可桢爷爷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们从竺可桢爷爷和小女孩身上受到启发,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地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想象训练。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可以是竺可桢生*资料、故事或者关于气象学方面的资料)

  提前预习课文。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揭课导入:(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可让孩子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2、问:你知道每年第一朵美丽的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 (通过学生的预习回答)

  3、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竺可桢爷爷是用什么办法得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的!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绽开、“吹皱”教师可以问:“什么东西可以绽开呀?”

  “吹皱”找出文中的句子来理解,想象这美丽的景色。

  如:“习惯”、“顷刻间”、“需要”、“搞研究”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

  如:“估计”、“推断”、“规律”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从哪看出来的?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

  a:我明白了竺可桢爷爷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请学生读1——5自然段,并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前后两个同学互相读)

  重点指导读第3自然段,体会这些词句的作用。(“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b:我明白了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请学生读6——15自然段)

  问:“当时他们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来吗?”(学生自由试读)

  在读的时候让学生自由读,想想每一句是谁说的?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并帮它加个提示语。鼓励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一填。

  如1:“爷爷,您又看花来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什么事情啊?“竺爷爷( )。

  “竺爷爷,杏花开啦!”( )。

  如2: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 )地说:“刚才。”

  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 )地说:“是。”

  如3:孩子边跑边叫喊,急切的语气中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竺爷 爷,竺爷爷!”

  竺爷爷( )问:“什么事情呀?”

  孩子( )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问:“什么时候?”

  孩子( ):“刚才。”

  竺爷爷( )问:“是第一朵吗?”

  孩子( ):“是。”

  讨论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填提示语读出语气,指导朗读。从中学生明白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师:引导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有可能问:“竺爷爷为什么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呀?”(让学生读一读15自然段,读后说说自己的看法)

  c:我明白了竺爷爷对待科学研究很认真,从来不使用“大概”和“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师:那大家怎样理解这句话呢?你能用一个成语说说他这个人吗?(一丝不苟、专心致志……)

  师:竺可桢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这样么得来的。

  4、整体回顾全文。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识字:对于本课出现的生字,要求学生尽量自学,识记。

  读准“撒、鳞、嵌、略”几字的读音。

  2、指导书写时,让学生注意观察“搬”“撒”的字形结构,注意各部分的书写比例。“钓”字右半边是“勺”,不要写成 “勾”。“雁”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写法。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说一说从竺可桢爷爷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2、教师还可以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3、鼓励学生交流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节课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

  文本细读:

  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课文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三部分:1——5自然段讲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6——15自然段讲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16——17自然段讲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本课的学习,应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移语言。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自学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是感悟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推荐访问:杏花 一朵 教学设计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菁选3篇 第一朵杏花优秀教学设计1 第一朵杏花优秀教学设计100字 第一朵杏花的教学设计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