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菁选3篇(完整)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1 第十六条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公民,可以命名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 (一)通晓本民族或者本区域某种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形式、内涵、活动程序; (二)熟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菁选3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1
第十六条 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公民,可以命名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
(一)通晓本民族或者本区域某种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形式、内涵、活动程序;
(二)熟练掌握某种民族民间传统技艺,在本区域内有较大影响;
(三)掌握和保存重要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原始文献和其他资料、实物,并对其有一定研究。
第十七条 对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可以命名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单位:
(一)以弘扬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为宗旨,经常开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
(二)掌握某种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形式,并在研究、传播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三)有效保存该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形式的资料或者实物。
第十八条 命名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传承单位,由符合条件的公民、单位向其所在地县级人民*提出申请,经设区的市人民*组织专家评审后,自治区人民*文化行政部门对评审结果进行确认并予以公告,公告期为六十日。公告期内无异议或者经审核异议不成立的,由自治区人民*文化行政部门报自治区人民*核定公布。
第十九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县(市)、乡(镇),可以命名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一)具有悠久历史、民族或者地方特色鲜明、世代传承的传统文化艺术表现形式;
(二)该文化艺术在当地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三)当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第二十条 具有代表性的、集中反映原生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民族聚居区域,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设立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一)居住相对集中,居民语言相通;
(二)建筑风格独特,并具有一定的规模,或者自然环境独特;
(三)生产、生活习俗特点突出,保持较好,有研究价值和传承意义。
第二十一条 命名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设立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由所在地县级人民*申报,经设区的市人民*组织专家评审后,由自治区人民*文化行政部门报自治区人民*核定公布。
命名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设立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应当尊重当地各民族的意愿,正确处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关系,倡导健康、文明、进步的生活方式。
第二十二条 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经核定公布后,由自治区人民*划定必要的保护范围,作出标志说明,建立记录档案。
在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内建设其他工程项目的,应当有利于保护该保护区的文化生态与自然生态;建设单位在进行选址和工程设计时,应当根据自治区人民*文化行政部门的意见制定保护方案,并将保护方案列入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设计任务书。
第二十三条 传承人、传承单位和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丧失命名条件的,其命名由自治区人民*予以取消。
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丧失设立条件的,由自治区人民*予以取消。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2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应当组织有关部门依法做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管理与利用工作,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结合本地实际,在依法保护的"前提下发掘和利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二十五条 自治区人民*文化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民族、城乡规划、旅游、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林业、水利、交通等有关部门编制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利用的总体规划,报自治区人民*批准后组织实施。
设区的市、县人民*文化行政部门根据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利用的总体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保护利用规划,经本级人民*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备案。
第二十六条 编制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利用规划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抢救和保护、开发和利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法律、法规,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二)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规划应当与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规划等相衔接;
(三)必须保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原有风貌,突出当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特色。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应当结合当地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鼓励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和经济价值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产品,拓展民族民间文化旅游服务,促进民族民间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文化行政部门应当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展演和其他展示活动;挖掘、开发健康、有本地特色的民俗活动表演项目,增强其艺术性和观赏性。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应当在保持原有风貌特色的前提下,对列入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名录的建筑、设施、标识、场所等进行维护、修缮。
第三十条 公开使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形式时,涉及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三十一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收藏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料、实物,其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将其收藏的资料、实物捐赠给国家收藏、研究机构的,受赠单位应当发给证书;捐赠有重要价值的资料、实物,受赠单位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奖励。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文化行政部门征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收藏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料和实物时,应当以自愿为原则,合理作价,并发给证书。
第三十三条 外国团体或者个人到本自治区进行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学术性考察活动,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条例的规定,并接受考察活动所在地人民*文化行政部门的管理。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3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 五条第三款规定,截留、挪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经费的,由上级主管机关责令限期归还,有非法所得的,没收非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还应当由有关主管机关或者其所在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有违反本条例第 十四条规定行为的,按下列规定进行处罚:
(一)未经批准经营自治区人民*限制经营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原始资料和实物的,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该资料,实物及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非法经营额3倍以下的罚款;非法经营额难以计算的,可以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未经批准将自治区人民*限制出境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原始资料和实物邮寄、运输或者携带出境的,由海关没收该资料和实物。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海关按前款规定没收的资料和实物,应当移交自治区人民*文化行政部门。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 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在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范围内进行工程建设,建设单位在进行选址和工程设计时未根据自治区人民*文化行政部门的意见制定保护方案的,由县级以上人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施工、采取补救措施;对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已经造成损害的,由建设单位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七条 在进行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考察、搜集、采访、整理或者研究过程中,不尊重民族风俗习惯,造成不良影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文化行政部门责令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还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八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营私舞弊,致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原始资料和实物遭受损坏或者遗失的,由有关主管机关或者其所在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推荐访问:广西壮族自治区 传统文化 保护条例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 菁选3篇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1 广西壮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民间文化 广西壮族文化的保护和利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明礼貌月活动策划,文明礼貌月活动方案(优秀1合集)(全文完整)2024-08-22
- 2023年医院护士面试自我介绍(优秀17篇)2024-08-22
- 2023年最新六年级自我介绍(汇总18篇)2024-08-22
- 学生会个人简历如何写(优秀9篇)2024-08-22
- 2023四年级学生自我介绍,四年级学生自我介绍(大全8篇)(全文完整)2024-08-22
- 房屋租赁合同书样本,房屋租赁合同书(优质11篇)【精选推荐】2024-08-22
- 设备租赁合同(通用12篇)2024-08-22
- 最新转让协议书才有法律效力(大全10篇)(全文完整)2024-08-22
- 2023海边捡垃圾社会实践报告,垃圾处理社会实践报告(优秀8篇)(范文推荐)2024-08-22
- 最新外科护士自我鉴定(实用18篇)202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