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4篇
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4篇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复习专题(按章节整理) 绪论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4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
想道德与法律基础》 复习专题(按章节整理)绪论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 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 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 有利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的教育和人民 3 有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全社会的凝聚力 4 有利于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昂扬斗志 5 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三、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1 继往开来,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 勇于创新,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 积极努力, 为和平发展, 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做出贡献
四、 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之间的相互关系 1 二者的区别:
道德规范人们的行为应当如何做; 法律规范人们行为必须如何做 2 两者的密切联系:
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密不可分、 相互结合、 相互补充、 协同发挥作用。道德是维护法律的基础, 法律为道德提供法律保障。
第一章
一、 什么是理想, 什么是信念, 它们的关系 1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是人们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信念是人的认识、 情感、 意志的统一体或“合金” 。
3(1)
联系:
理想和信念是密切联系的, 它们是同一种人类精神现象即信仰现象的两个侧面。
任何信仰都包含信念和理想两个基本方面, 它们分别是这一信仰的基本信条和这些信条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
(2)
区别:
人们对世界和自身及其关系的把握相信, 就是信念。
而他们对自身未来发展设想和想象, 就是理想。
二、 理想信念在人生中具有哪些方面重要作用?
1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 2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 3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三、 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有哪些特点?
1 现实性
2 科学性
3 崇高性
4 健全性
四、 理想信念是哪些基本特征? 理想信念有哪些基本类型?
1 特征:
(1)
是相信和实践性
(2)
时代性和阶级性
(3)
多样性与共同性 2 类型:
(1)
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
(2)
职业利于的理想信念
(3)
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
(4)
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
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1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2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 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
六、 为什么说追求理想必须艰苦奋斗? 1 理想的追求和实现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过程 2 艰苦奋斗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的过程 3 艰苦奋斗不是一种孤立的自我奋斗, 而是相互配合, 共同奋斗的过程
七、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是一对矛盾, 既对立的统一 1 对立:
理想是主观的, 现实是客观的, 理想是完美的, 现实是有缺陷的; 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 等等。
2 统一:
现实中孕育着理想, 形成着理想, 包含着理想实现的条件和因素。
理想来源于现实,包含着现实的因素, 并且将会变成新的现实。
第二章
一、 怎样全面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 是对自己祖国的一份责任, 是将个人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调整个人与国家, 个人与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 是一种重大的政治原则, 是鼓舞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
二、 简述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 1 对祖国的忠诚于热爱是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 2 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3 热爱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 4 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三、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 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统一 2 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领导的统一 3 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 4 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 5 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
四、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 维护祖国统一, 促进民族团结 2 抵御外来侵略, 捍卫国家主权 3 开发祖国山河, 创造中华文明 4 心系民生苦乐, 推动历史进步
五、 简述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 1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2 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 3 爱国主义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
六、 在新时期, 怎样做一个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1 培育爱国感情, 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 2 维护民族团结, 促进祖国统一 3 努力学习和工作, 以实际行动和贡献履行爱国义务 1 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本领 2 确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 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定, 团结和统一 3 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逐步从爱国主义走向共产主义
第三章
一、 人生目标在人生观众的核心地位 核心地位:
人生目的一经确定, 就居于人生观的核心, 对人生道路, 人生态度, 人生价值等具有决定作用。
1 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2 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3 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二、 如何正确认识并处理个人与他人,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
遵循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
1 平等原则
2 诚信原则
3 宽容原则
4 互助原则 (2)
掌握成功交往的方法和艺术
1 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2 注意交往的第一印象 3 运用适当的沟通方法 (3)
1 科学把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质
2 在社会发展中认识自我, 调整和充实自我
3 在个人发展中承担社会责任, 履行社会义务
三、 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意义 1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促进人生目的达到 2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 3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调整人生道理的方向
四、 实现人生价值观的条件和根本途径 1 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 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 2 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义素质和能力, 是实现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的主观条件
3 进行有意识, 有目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五、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 如何理解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
(1)
1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互相区别, 又密切联系。
共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2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也是人的社会价值存在的必要条件
3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基础 (2)
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 是一项重要的人生实践活动
1 进行有意识, 有目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2 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真正的原头活水, 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3 在当代中国, 最重要的社会实践, 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四章
一、 道德的来源及其本质是什么?
(1)
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1 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2 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3 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2)
道德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是由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并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
二、 道德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作用是什么?
(1)
1 调节功能(最主要)
2 认识功能(主要)
(2)
1 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 巩固加发展 2 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3 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4 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稳定, 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 5 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三、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何作用?
1 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2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优势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作用
3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
四、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人民服务为核心?
1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 2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3 为人民服务体现着先进性要求的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五、 如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 重视荣辱, 树立荣辱意识 2 明荣辨耻, 掌握科学内涵 3 趋荣避耻, 贵在践行
六、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和意义是什么?
(1)
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荣辱观, 是社会主义社会中, 对什么是光荣, 什么是耻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
(2)
意义:
1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很强的文化传承性, 现实针对性和历史指引性
3 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道德的鲜明指向, 引领风尚
七、 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结合 2 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当建立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 反映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为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服务。
3 因此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当与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要求, 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
八、 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是相辅相成的,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1 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相互联系, 相互补充 2 社会主义的质和社会主义法制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3 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在内容上互相衔接, 互相协调, 在作用上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第五章
一、 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意义 1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 2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 3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二、 多选题
公民生活的特点 1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2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3 活动结果的相关性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1 文明礼貌
2 助人为乐
3 爱护公物
4 保护环境
5 遵纪守法
6 文明上网
职业道德的特点及基本要求 1 特点:
(1)
规范性和专业性
(2)
可操作性与准强制性
(3)
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 2 基本要求:
(1)
爱岗敬业 (2)
诚实守信 (3)
办事公道
(4)
服务群众(5)
奉献社会
爱情特征 1 平等互爱性
2 专一排他性
3 强烈持久性
4 纯洁严肃性
男女恋爱中的基本道德要求
1 真诚负责
2 平等互尊
3 文明相爱
家庭美德内容
1 尊老爱幼
2 男女平等
3 夫妻和睦
4 勤俭持家
5 邻里团结
四、 公共秩序队公共生活有何重要意义 1 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序,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2 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人们社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3 有序的公共生活为人们创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是提高社会生活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特征。
4 有序的公共生活体现出人们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的提高, 是国家现代化和社会文明程度
的重要标志。
五、 怎样努力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1 要努力学习, 提高职业道德认识, 增强职业道德意识。
2 努力塑造优良的职业品质 3 努力锻炼实际履行职业道德规范的能力
六、 形成个人品德的意义 1 良好的个人品德的形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 2 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夯实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 3 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个体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七、 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 1 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2 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3 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八、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1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2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的重要手段 3 加强建设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从业者素质的重要途径 4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六章
一、 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 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 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 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二、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 1 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 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
三、 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四、 依法治国与人治的区别 1“ 法治” 与“人治” 相对称, 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 原则、 理念和方法, 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人治因为强调“具有高尚道德人的统治” 因此在有的场合也与“德治”
相通用。“法治” 强调把社会关系纳入法...
篇二: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
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代码 3706)(2学分)
绪论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P2 [C] 二、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P3 [B] 三、 人的责任和使命 P4[C] 四、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P5 [B] 第一章
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 什么是理想? 什么是信念? P12[C] 二、 理想与信念是紧密联系的 P14[B] 三、 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 P14[C] 理想信念是相对稳定的, 但不是一成不变的[B] 人们的理想信念既是多样化的, 又可以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B] 四、 理想信念的基本类型 P15[C] 五、 人生需要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在人生中具有的重要作用)
P18[B] 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包含那些基本内容? )
P22[C] 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 P27[B] 八、 大学生在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 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P29[C] 九、 正确认识和处理追求理想过程中的问题 P32[A] 1、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B] 2、 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走出片面性的误区[B] 第二章
倾注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一、 什么是爱国主义? P36 [C] 二、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怎样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
P37[C] 三、 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主要包括那些内容? )
P39[B] 四、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P44[C] 五、 爱国主义的历史做用 P41[B] 六、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
P47[BA] 1、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B] 2、 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
[B] 3、 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
[A] 4、 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
[B 七、 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在新时期, 怎样做一个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P2 [A] 1、 培育爱国情感, 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
[B] 2、 维护民族团结, 促进祖国统一。
[B] 3、 努力学习和工作, 以实际行动和贡献履行爱国义务。[B] 第三章
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 一、 人的本质与人生观的含义 P59 [C] 二、 人生目的及其在人生观中的核心地位 P61 [B] 三、 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 的指引人生方向 P63 [A] 四、 人生态度的含义 P65[C] 五、 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P66 [B] 六、 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境遇 P66 [A]
七、 人生价值的含义 P69 [C] 八、 什么是人生的社会价值 P70 [C] 九、 什么是人生的自 我价值 P72 [C] 十、 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区别与联系 P71 [B ] 十一、 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 P73 [A] 十二、 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 P75 [B] 十三、 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 P76 [B] 十四、 可持续发展观的含义 P77 [C] 十五、 身心健康的标准 P78 [C] 十六、 保持身心健康的途径和方法(怎样科学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
P79 [B] 十七、 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 P80 [C] 十八、 掌握成功交往的方法和艺术 P81 [B] 十九、 正确认识并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P82 [A] 第四章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一、 道德的含义 P85 [C] 二、 道德的科学起源 P88 [C] 三、 道德起源的科学解释 P88 [B] 四、 道德的本质 P88 [C] 五、 道德对现实生活的调节方式区别于政治、 法律等其他意识形态的规范体系,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P89 [B] 六、 道德的主要功能 P91 [A] 七、 道德的社会作用 P91 [A] 八、 道德的历史演变 P93[B] 九、 道德的发展规律 P94[C] 十、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 P95[A] 1、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为什么? )
[B] 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为什么? )
[B] 3、 社会主义首先建设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为什么? )
[B] 十一、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P99[C] 十二、 人民的含义 P104[C] 十三、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 人民服务为核心含义P104[B] 十四、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为什么? )
P104[B]
十五、 集体的含义 P107[C] 十六、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 以集体主义为 原则P107[B] 十七、 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 P108[C] 十八、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 P109[C] 十九、 诚实守信的含义 P110[C] 二十、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P110[B] 二十一、 荣辱与荣辱观的含义 P112[C] 二十二、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含义 P112[C] 二十三、“八荣八耻” 的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P113[C] 二十四、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 P112[B] 二十五、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 努力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如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
P117[A]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涵养良好品德 一、 公民基本道德的(内容)
含义 P120[C] 二、 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意义 P121[B] 三、 公共生活的含义 P122[C] 四、 公共生活的特点 P122[C] 五、 公共秩序的含义 P123[C] 六、 公共秩序对于公共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P124[B] 七、 社会公德的含义和特点 P124[C] 八、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P125[C] 九、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是什么? )P128[A] 十、 职业和职业道德的(内容)
含义 P131 P133[C] 十一、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P135[C] 十二、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P138[B] 十三、 培养职业道德素质 P139[A] 十四、 爱情的含义 P142[C] 十五、 爱情的特征 P142[B] 十六、 恋爱的道德要求 P143[C] 十七、 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P148[C] 十八、 加强美德建设对个体人生的重要意义 P150[B] (遵守家庭美德的意义是什么? 将十八, 十九两题合并回答)
十九、 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对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P151[B] 二十、 个人品德的含义 P154[C] 二十一、 个人品德的形成 P156[C] 二十二、 良好个人品德形成的意义 P159[B] 二十三、 道德修养的含义 P160[C] 二十四、 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P160[B] 二十五、 省察克治的含义 P162[C] 二十六、 慎独自律的含义 P163[C] 第六章
弘扬社会主义法制精神 一、 依法治国的概念 P165 [C] 二、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P166 [B] 三、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内涵 P167 [C] 四、 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的要求 P168[B] 五、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P168[A] 六、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P169[A] 七、 法治与法制的异同(区别与联系)
P171[C] 八、“法治” 与“人治” 的区别 P172[B] 九、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 P172[C] 十、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 P173[B] 十一、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 P174[A] 十二、 法律思维 P178[C] 十三、 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的内容 P178[A] 十四、 证据的概念与特征 P180[B] 十五、 法律程序 P180[C] 十六、 法律程序的价值(法律程序的重要性)
P180[B] 十七、 国家安全的概念 P181[C] 十八、 传统国家安全观的内容 P181[C] 十九、 全新国家安全观的内容 P182[B] 二十、 公民和组织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P182[A] 第七章
学好法学基础理论 一、 法的概念 P184[C] 二、 法的本质和特征 P184[B] 三、 法的作用 P185[A] 四、 法律规范的含义 P187[C] 五、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P193[C] 六、 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P197[BA] (一)
实体法 (二)
程序法 七、 法律文件的完善方式 P201[B] 八、 法律实施 P202[C] 九、 法律适用 P202[C] 十、 法律遵守 P204[B] 十一、 过错责任 P205[A] 十二、 无过错责任 P205[A] 第八章
熟悉我国基本法律制度 一、 宪法的特征 P209[C] 二、 宪法的基本原则 P211[C] 三、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P211[B] 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P212[B] 五、 中 国 共产 党 领 导 的 多 党 合 作和 政 治 协 商 制度P213[B] 六、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P213[B] 七、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含义 P214[B] 八、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概念和内容 P217[C] 九、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的概念和内容 P218[C]
十、 行政法的概念及基本原则 P222[C] 十一、 行政行为 P223[B] 十二、 经济法的概念及基本原则 P231[C] 十三、 经济法主体 P232[B] 十四、 民商法的概念 P235[C] 十五、 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P235[C] 十六、 民事权利 P237[B] 十七、 商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P240[C] 十八、 知识产权法的概念 P241[C] 十九、 著作权概念 P242[B] 二十、 专利权概念 P242[B] 二十一、 商标权概念 P243[B] 二十二、 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P243[C] 二十三、 犯罪构成要件 P244[B] 二十四、 行政诉讼法律制度概念 P245[C] 二十五、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P246[B] 二十六、 行政诉讼程序 P246[B] 二十七、 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P248[C] 二十八、 民事诉讼主体 P248[B] 二十九、 民事诉讼法律受案范围 P248[B] 三十、 民事诉讼程序 P249[B] 三十一、 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概念 P249[C] 三十二、 刑事诉讼管辖 P250[B] 三十三、 刑事诉讼强制措施 P250[B] 三十四、 刑事诉讼程序 P251[B] 三十五、 仲裁法基本原则 P253[C] 三十六、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内容 P221[C]——第二节目录 三十七、 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内容 P245[C]——第三节目录
绪论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P2 [C] 包括四个方面:
1、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
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P3 [B] 1、 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 有利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 3、 有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全社会的凝聚力量 4、 有利于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昂扬斗志 5、 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三、 人的责任和使命 P4[C] 责任就是分内应该做的事。
使命被喻为重大的责任。
四、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P5 [B] 其一, 继往开来,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其二, 勇于创新,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三, 积极努力, 为世界和平发展、 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作贡献
第一章
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 什么是理想? 什么是信念? P12[C]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是人们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二、 理想与信念是紧密联系的 P14[B] 理想与信念是密切联系的, 它们是同一种人类精神现象即信仰现象的两个侧面, 任何信仰都包含着信念和理想两个基本方面, 它们分别是这一信仰的基本信条和这些信条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
三、 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 P14[C] 1、 理想信念具有思想性和实践性 理想信念是相对稳定的, 但不是一成不变的[B]
人们的理想信念从根本上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不同时代的人们会有不同的理想和信念。
理想在现实变化的考验中变得更加完善、 更加坚强。
僵化不变、 脱离现实的理想信念往往是最脆弱的, 它经不起现实变化的冲击。因此坚定自己信念的过程是一个与现实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2、 理想信念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 人们的理想信念既是多样化的, 又可以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B] 面对理想信念的多样性, 一方面, 我们要承认这是正常的现象, 不强求一致; 另一方面, 又要看到, 在一定的社会中, 人们各自 的理想信念有相同之处, 从而形成共同的理想体系。
事实上, 一个人所拥有的许多理想信念在大小和层次上是不同, 有的处于最高的层次, 有的处于中间层, 还有的处于最低层。
它们各安其位, 形成有序的系统, 其中, 高层次的理想信念决定着低层次的理想信念。
3、 理想信念具有多样性与共同性 四、 理想信念的基本类型 P15[C] 首先是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 其次是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 再次是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 最后是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 五、 人生需要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在人生中具有的重要作用)
P18[B] 1、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 2、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 3、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包含那些基本内容? )
P22[C] 基本内容就是: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2、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
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 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 P27[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着内在的联系, 它们是阶段性理想与最终理想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共产主义指明前进的方向。
社会主义事业是向着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前进的运动。
八、 大学生在确立自 己的理想信念时, 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P29[C] 1、 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 2、 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 3、 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 九、 正确认识和处理追求理想过程中的问题 P32[A] 1、 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 曲折性和艰巨性[B] 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
理...
篇三: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
绪论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意义 ① 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摆正“德”与“才”的关系,加强思想修养,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 ② 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知识和法律知识,为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打下知识基础 ③ 能够帮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明确自己担负的历史使命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方法 ① 认真学习理论知识 ② 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③ 身体力行,切实践履
什么是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
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人们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的素养和能力,在人的各种素质中,它是最重要的素质。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水平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 法律素质是人们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素养和能力。
法律与道德的不同作用及相互关系 个体自助、自由的实现必须要有一定的规范来制约,这样的规范便是道德和法律。
道德规范着人们应当如何行为,它主要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是一种纯粹精神的力量。
法律规范着人们必须如何行为,它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是一种精神的力量,但更是一种物质的力量。
二者的关系表现在:人生需要道德,也需要法律。二者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协同发挥作用。一方面,法律是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的有力保证和依靠。另一方面,道德是执行法律的基础,遵守道德规范,对预防违法犯罪有着积极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根本的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各具功能、各有侧重、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 24 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完全可以成为沪银两当代大学生做人成才的根本指针,成为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中心环节。
如何理解当代大学生担负的历史使命 人们担负的重大历史任务和责任就是历史使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自然要继承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自觉把人生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勇做 21 世纪中国的脊梁,责无旁贷的担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要担负起这样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需要对当今世界和中国正在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有个清醒的人士,以便在显示的基础上迎接挑战。从国际来看,一方面,科技竞争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另一方面,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2 第一章 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 什么是理想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① 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理想正是人们的要求和期望最集中最直观的表达,理想总是指向未来的,是现实生活中尚未实现的东西 ② 理想作为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想象和设想,与无法实现的臆想和空想有根本的区别,那些违背客观规律从而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想象是空想
什么是信念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信念是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的统一体或“合金” ① 信念伴随着炽热的感情,总要向外表现出来,表现为行为和实践意志 ② 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信念与人格密切相关,信念的稳定是人格可靠的表现,一个随意改变自己人生信念的人,是没有原则的、不可信赖的人。
理想信念的关系 理想和信念是密切联系的,它们是同一种人类精神现象即信仰现象的两个侧面。任何信仰都包含着信念和理想两个基本方面,分别是这一信仰的基本信条和这些信条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其中,人们对世界和自身及其关系的把握和相信,就是昔年,而他们对自身未来发展的设想和想象,就是理想。理想与信念是联系在一起的。理想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体中体现,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人的信念,就是人们所相信的观念和秉持的理念。
理想信念的特点 思想性与实践性、时代性和阶级性、多样性与共同性
理想信念的类型 ① 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日益成为人们追求的生活理想和信念。在建构生活理想、确立生活信念方面,要把赋予的物质生活与高尚的精神生活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构筑美好的未来。
② 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包括一是人们希望自己能选择一种理想的职业,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二是希望自己在工作和职业活动中达到理想的境界,取得理想的成绩 ③ 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一个人认为自己应具有什么样的道德品质,形成什么样的人格形象,学习什么样的理想人格,就是人们在道德修养方面的信念品质和理想追求 ④ 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它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方面所持的基本理念和对于理想的社会制度的向往和追求
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三个方面的作用 ①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理想信念是人生的定向机制,为人生指明奋斗的方向。
②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推动人生自觉活动最根本最持久的是来自于人生的理想和信念,是人生内部恒久的洞里系统 ③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特点 ① 现实性 ② 科学性 ③ 崇高性,追求人类解放
什么是科学的理想信念 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就是现时代科学的理想信念 ①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信念 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 ③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境界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基本内容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基本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它集中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克服任何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具体包括 ①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②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③ 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颁布了党政部门廉洁自律的“八项规定”,掀起了反腐风暴并取得重大战果,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赏和信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 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着内在联系,它们是阶段性理想与最终理想的关系。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我们现阶段的奋斗纲领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现阶段共产党人的理想,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② 离开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什么就说不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没有离开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没有离开共产主义的大方向。只要我们时时记住这个大方向,弄清这个纵坐标,便不会迷失方向 ③ 我们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在这个过程中,当代大学生应该科学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追求崇高理想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如何确立和践行科学的理想信念 ① 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② 把理想信念化为追求的行动 ③ 正确认识和处理追求理想过程中的问题
如何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确立理想信念是人生各个阶段都可能遇到的问题,作为当代中国大学生,应该自觉的确立起崇高的理想和鉴定的信念 确立理想信念离不开读书学习。理想信念的确立不单纯是一个读书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亲身实践的过程。
大学生在确立理想信念的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 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 ② 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 ③ 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
如何理解追求和实现理想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① 理想的追求和实现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过程 ② 艰苦奋斗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的过程,正是在为追求理想而艰苦奋斗的过程中,人的理想和信念经受了考验,得到了磨练,从而变的更加坚定了 ③ 艰苦奋斗不是一种孤立的自我奋斗,而是相互配合、共同奋斗的过程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① 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主要是个人理想,是微观的,而社会理想则是宏观的。社会理想往往比个人理想更为宏大和高远,它为个人理想的形成、确定提供社会理想的背景,并对个人理想的性质、内容以及实现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② 个人理想是以社会理想为背景的,其实现往往以社会共同理想的实现为基础条件。
当代大学生应该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去,在不懈的奋斗中把美好的理想变成现实。
4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追求理想过程中的问题 ① 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② 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走出片面性的误区
理想的追求和实现具有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① 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理想变为现实是一个过程。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是对人们耐心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② 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通向理想境界的道路不是笔直的,而是充满了曲折。正由于曲折,追求理想的道路才更加漫长 ③ 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因为理想的超越性决定了它不是现实状态的简单延伸,而是要对自我和现实做出较大的改变才能实现,而这种改变必然会遇到各种障碍和困难
如何走出理想追求中的两个误区 ① 要走出 “以理想否定现实”的误区 有的人用理想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现实,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极为不满 ② 要走出 “以现实否定理想”的误区 当他们发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时,不加分析的全盘认同当下的现实,对于现实中一些消极乃至丑恶的现象不愤怒、不斗争,甚至与之同流合污。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误区,是由于不能辩证地看待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与现实本来就是一对矛盾,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他们是对立的,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是有缺陷的;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等等。另一方面,它们又是统一的。现实中孕育着理想,形成着理想,包含着理想实现的条件和因素。理想来源于现实。不仅要看到理想与现实矛盾冲突的以免,还要看它们相一致的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的把握二者的关系,不因为现实中遇到这一矛盾而产生偏颇的思想认识和态度。
单选:
1. 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 理想就如引航的灯塔, 信念就像推进的风帆。
2. 信念之所以能巩固成为一种推动人生时间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力量,就是由于它具有 实践性。它不是停留于主观领域,而是进入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化为人们行动的热情和意志,成为一种实践的力量。
3. 德国哲学家...
篇四: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
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应考技巧 对该科考试的预测与分析:每章每节都会有考题。
对于前五章思想道德修养:估计占 55 分左右。
第一章、第二章以选择题和简答题为主。15 分左右。
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是考试的重点,所有的四种题型都会涉及。40 分左右。
对于后三章的法律基础知识:占 45 分到左右。
重点在第六章、第七章,这两章的内容多,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这些知识在考试中的四种题型都会有。35 分左右。
第八章以选择题和简答题为主来进行复习。10 分左右。
绪论 一、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基本内涵有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有利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
3、有利于鼓励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昂扬斗志。
4、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这对于团结、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人生的责任和使命 (一)基本含义:责任就是分内应该做的事。使命被喻为重大的责任。人生的责任就是作为人生应该做的事情。主要是指,在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个人,要对社会、他人和自身做所应做的事,承担所应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不可逃避,不能推卸。这是因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组成的社会。
(二)明确人生的责任和使命:在社会生活中,人生的责任和使命是客观存在的,是每个人都有的。有责任是人性的光辉,是人作为人的自觉,而不是束缚,不是紧箍咒。有意义的人生过程就是一个包括了认识自己的责任、明确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且为之奋斗的过程。良好的教育可以增强个人对自身的责任和使命的意识,以产生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责任的自我要求即责任感,从而自觉地担当起这种责任和使命。
绪论 三、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1、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勇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积极努力,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作贡献。
第一章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 第一节 理想信念及其作用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及其关系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 行的态度。
理想和信念是密切相关的,它们是同一种精神现象即信仰现象的两个侧面。任何信仰都包含着信念和理想两个基本方面,它们分别是这个信仰的基本信条和这些信条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
理想信念是相对稳定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的理想信念既是多样化的,也可以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
二、理想信念的三个基本特点 1、理想信念具有思想性和实践性。
2、理想信念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
3、理想信念具有多样性和共同性。
三、理想信念的四种基本类型 1、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生活理想。
2、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职业理想。
3、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道德理想。
4、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社会理想。
四、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三个方面的作用 1、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导向作用。
2、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动力作用。
3、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支柱作用。
可以简称:向导、动力、支柱三作用。
五、深刻领会理想信念为什么在人生中具有这样重要的作用:
1、人生需要有明确的目的,离不开追求目标和前进方向,理想信念发挥人生的精神向导作用。
2、人生需要克服外部困难,战胜自我,离不开奋斗的动力和毅力,理想信念发挥人生的精神动力作用。
3、人生需要精神意志,支撑自身,离不开奋斗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发挥人生的精神支柱作用。
第一章 第二节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想信念,它有四个主要特点:
1、现实性 2、科学性 3、崇高性 4、健全性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基本要求 (一)基本内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具体内容:
1、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职业理想。
2、追求文明、健康、科学生活方式的生活理想。
3、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道德理想。
4、现代化建设、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社会理想。
(三)基本要求:
1、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
三、共产主义是人类最高的理想境界 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共产主义是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的理想境界,共产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而又空前艰巨的事业,为共产主义而奋斗是当代青年的神圣职责。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就要面向未来,立足现实,积极投身于伟大的实践,为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而斗争。
四、在我国现阶段应把个人理想融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追求之中。
(1)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不仅应该有美好的个人理想,而且要自觉地确立起正确的社会理想,只有确立了正确的社会理想,才能为个人理想的形成、确立和实现提供宏大、高远的社会背景和基础条件。
(2)在我国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体人民共同的社会理想。确立这样共同的社会理想,需要每个公民在思想上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3)把个人理想融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追求中,最终必须落实在行动上,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通过不懈的艰苦奋斗,在社会理想的逐步实现中把美好的个人理想变为现实。
五、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是阶段性理想和最终理想的关系。我们现在阶段的奋斗纲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现阶段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也是全国各 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一理想是迈向共产主义主义最高理想的一个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未来的必由之路。
2、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仍有其现实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共产主义理想指明前进方向。社会主义事业是向着共产主 义远大目标前进的运动。离开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什么就说不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没有离开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没有离开共产主义的大方向。
3、我国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当代大学生应该科学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在追求崇高理想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第一章 第三节确立和践行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确立理想信念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1、把崇高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最科学最崇高的理想信念。
2、把个人的理想信念和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
3、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自觉抵制邪教。
二、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现实上看,一般人们对理想的美好有着充分的想象,对实现理想的艰难往往估计不足。
1、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
理想变为现实是一个过程。一般说来,一个理想目标越小越低,实现它所需要的时间和努力就越少;理想越高实现它需要的时间越长。
2、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
通向理想的道路不是笔直的,而是充满了曲折。
3、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
尽管不同的理想实现的难度程度不同,但总起来看,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
三、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走出片面性的两个误区 (一)理想和现实是辩证统一的矛盾关系理想和现实是一对矛盾,它们是对立同一的关系。
一方面,它们是对立的。理想主观,现实客观;理想完美,现实有缺陷;理想的未来性,现实的当下性。
另一方面,它们是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现实孕育着理想,理想来源于现实。
简单地说,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但这个转化是有条件的,需要经历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二)走出两个片面性误区 如果认识不到理想和现实是辩证统一的矛盾关系,把两者对立起来,就容易产生两种错误认识,一是以理想来否定现实,二是以现实来否定理想。因此要走出两个片面性的误区。
1、走出“以理想来否定现实”的误区。这个误区往往导致对社会现实全盘否定,逃避或反对现实社会。
2、走出“以现实来否定理想”的误区。这个误区导致全盘认同当下的现实,对消极乃至丑恶现象不愤怒、不斗争甚至同流合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应考技巧 对该科考试的预测与分析:
每章每节都会有考题。
对于前五章思想道德修养:估计占 55 分左右。
第一章、第二章以选择题和简答题为主。15 分左右。
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是考试的重点,所有的四种题型都会涉及。40 分左右。
对于后三章的法律基础知识:占 45 分到左右。
重点在第六章、第七章,这两章的内容多,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这些知识在考试中的四种题型都会有。35 分左右。
第八章以选择题和简答题为主来进行复习。10 分左右。
绪论 一、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基本内涵有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有利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
3、有利于鼓励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昂扬斗志。
4、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这对于团结、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人生的责任和使命 (一)基本含义:责任就是分内应该做的事。使命被喻为重大的责任。人生的责任就是作为人生应该做的事情。主要是指,在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个人,要对社会、他人和自身做所应做的事,承担所应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不可逃避,不能推卸。这是因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组成的社会。
(二)明确人生的责任和使命:在社会生活中,人生的责任和使命是客观存在的,是每个人都有的。有责任是人性的光辉,是人作为人的自觉,而不是束缚,不是紧箍咒。有意义的人生过程就是一个包括了认识自己的责任、明确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且为之奋斗的过程。良好的教育可以增强个人对自身的责任和使命的意识,以产生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责任的自我要求即责任感,从而自觉地担当起这种责任和使命。
绪论 三、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1、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勇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积极努力,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作贡献。
第一章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 第一节 理想信念及其作用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及其关系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 行的态度。
理想和信念是密切相关的,它们是同一种精神现象即信仰现象的两个侧面。任何信仰都包含着信念和理想两个基本方面,它们分别是这个信仰的基本信条和这些信条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
理想信念是相对稳定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的理想信念既是多样化的,也可以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
二、理想信念的三个基本特点 1、理想信念具有思想性和实践性。
2、理想信念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
3、理想信念具有多样性和共同性。
三、理想信念的四种基本类型 1、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生活理想。
2、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职业理想。
3、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道德理想。
4、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社会理想。
四、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三个方面的作用 1、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导向作用。
2、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动力作用。
3、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支柱作用。
可以简称:向导、动力、支柱三作用。
五、深刻领会理想信念为什么在人生中具有这样重要的作用:
1、人生需要有明确的目的,离不开追求目标和前进方向,理想信念发挥人生的精神向导作用。
2、人生需要克服外部困难,战胜自我,离不开奋斗的动力和毅力,理想信念发挥人生的精神动力作用。
3、人生需要精神意志,支撑自身,离不开奋斗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发挥人生的精神支柱作用。
第一章 第二节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想信念,它有四个主要特点:
1、现实性 2、科学性 3、崇高性 4、健全性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基本要求 (一)基本内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具体内容:
1、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职业理想。
2、追求文明、健康、科学生活方式的生活理想。
3、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道德理想。
...
推荐访问: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 法律基础 整理 笔记
热门文章:
- 最新文明礼貌月活动策划,文明礼貌月活动方案(优秀1合集)(全文完整)2024-08-22
- 2023年医院护士面试自我介绍(优秀17篇)2024-08-22
- 2023年最新六年级自我介绍(汇总18篇)2024-08-22
- 学生会个人简历如何写(优秀9篇)2024-08-22
- 2023四年级学生自我介绍,四年级学生自我介绍(大全8篇)(全文完整)2024-08-22
- 房屋租赁合同书样本,房屋租赁合同书(优质11篇)【精选推荐】2024-08-22
- 设备租赁合同(通用12篇)2024-08-22
- 最新转让协议书才有法律效力(大全10篇)(全文完整)2024-08-22
- 2023海边捡垃圾社会实践报告,垃圾处理社会实践报告(优秀8篇)(范文推荐)2024-08-22
- 最新外科护士自我鉴定(实用18篇)202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