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定律的解释及案例10篇
二八定律的解释及案例10篇二八定律的解释及案例 管理学论文 关于二八定律的论述与分析 通过管理学课堂上老师对二八定律的分析与论述我对这个在管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定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八定律的解释及案例10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二八定律的解释及案例
学论文关于二八定律的论述与分析
通过管理学课堂上老师对二八定律的分析与论述 我对这个在管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定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以下便是我通过书籍和网络对二八定律充分了解后所做的论述、分析、以及启示和总结。
二八定律也叫巴莱多定律 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明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 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法则。
概述 80/20 法则是 20 世纪初意大利统计学家、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提出的他指出在任何特定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子则占多数因此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数因子即能控制全局。1897 年意大利经济学者帕累托偶然注意到 19 世纪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在调查取样中他发现大部份的财富流向了少数人手里同时他还发现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即某一个族群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和他们所享有的总收入之间有一种微妙的关系。他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度都见过这种现象。不论是早期的英国还是其他国家甚至从早期的资料中他都发现这种微妙关系一再出现而且在数学上呈现出一种稳定的关系。
同时人们还发现生活中存在许多不平衡的现象。因此二八定律成了这种不平等关系的简称不管结果是不是恰好为 80%和 20%(从统计学上来说 精确的80%和 20%不太可能出现)。习惯上二八定律讨论的是顶端的 20%而非底部的20%。
今天人们所采用的二八定律是一种量化的实证法用以计量投入和产出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一定律模式 帕累托从大量具体的事实中发现社会上 20%的人占有 80%的社会财富即财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这个原理经过多年的演化 已变成当今管理学界所熟知的二八法则——即 80%的公司利润来自 20%的重要客户其余 20%的利润则来自 80%的普通客户。
法则定论 有人说“美国人的金钱装在犹太人的口袋里。”为什么犹太人认为存在一条 78∶22 宇宙法则世界上许多事物都是按 78∶22 这样的比率存在的。比如空气中氮气占 78%氧气及其他气体占 22%。人体中的水分占 78%其他为 22%等等。他们把这个法则也用在生存和发展之道上始终坚持二八法则把精力用在最见成效的地方。美国企业家威廉·穆尔在为格利登公司销售油漆时头一个月仅挣了 160 美元。此后他仔细研究了犹太人经商的“二八法则”分析了自己的销售图表发现他 80%的收益却来自 20%的客户但是他过去却对所有的客户花费了同样多的时间——这就是他过去失败的主要原因。于是 他要求把他最不活跃的 36 个客户重新分派给其他销售人员而自己则把精力集中到最有希望的客户上。不久他一个月就赚到了 1000 美元。穆尔学会了犹太人经商
的二八法则连续九年从不放弃这一法则这使他最终成为凯利—穆尔油漆公司的董事长。
不仅犹太人是这样许多世界著名的大公司也非常注重二八法则。比如通用电气公司永远把奖励放在第一它的薪金和奖励制度使员工们工作得更快、也更出色但只奖励那些完成了高难度工作指标的员工。摩托罗拉公司认为在100 名员工中前面 25 名是好的后面 25 名差一些应该做好两头人的工作。对于后 25 人要给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对于表现好的要设法保持他们的激情。诺基亚公司也信奉二八法则为最优秀的 20%的员工设计出一条梯形的奖励曲线。
应用广泛性 80/20 法则不仅在经济学、管理学领域应用广泛它对我们的自身发展也有重要启示让我们学会避免将时间和精力花在琐事上要学会抓主要矛盾。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非常有限的要想真正“做好每一件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要学会合理分配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要想面面俱到还不如重点突破。把 80%的资源花在能出关键效益的 20%的方面这 20%的方面又能带动其余 80%的发展。
二目标 进入 20%。
三计划
1是有一个端正的态度。
2是在某一方面有过强的能力。
3是注重细节。
四定律特点
定律的特点是可证而且已经被不断证明。
管理学范畴有一个著名的 80/20 定律它说通常一个企业 80%的利润来自它 20%的项目这个 80/20 定律被一再推而广之--经济学家说20%的人手里掌握着 80%的财富。有这样两种人第一种占了 80%拥有 20%的财富 第二种只占 20% 却掌握 80%的财富。
为什么呢原来
第一种人每天只会盯着老板的口袋总希望老板能
给他们多一点钱而将自己的一生租给了第二种 20%的人第二种人则不同他们除了做好手边的工作外还会用另一只眼睛关注正在多变的世界他们明白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于是第一种 80%的人都在替他们打工。
心理学家说20%的人身上集中了人类 80%的智慧他们一出生就鹤立鸡群。
这个世界本来没有绝对的公平 社会约 80%的财富集中在 20%的人手里而 80%的人只拥有 20%的社会财富。这种统计的不平衡性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这就是二八法则。
20%的人享受了世界上 80%的爱情甚至办掉全世界 80%的结离婚手续。这20%的人总是在爱和被爱而余下 80%的不懂得享受爱情的苦与甜。
二八法则告诉我们不要平均地分析、处理和看待问题企业经营和管理中要抓住关键的少数要找出那些能给企业带来 80%利润、总量却仅占 20%的关键客户加强服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业领导人要对工作认真分类分析要把主要精力花在解决主要问题、抓主要项目上。
国际上有一种公认的企业定律叫“马特莱定律”Pareto principle又称“二八定律”。其基本内容如下
一是“二八管理定律”。企业主要抓好 20%的骨干力量的管理再以 20%的少数带动 80%的多数员工以提高企业效率。
二是“二八决策定律”。抓住企业普遍问题中的最关键性的问题进行决策以达到纲举目张的效应。
三是“二八融资定律”。
管理者要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经营的重点项目 以此不断优化资金投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是“二八营销定律”。经营者要抓住 20%的重点商品与重点用户渗透营销牵一发而动全身。
总之 “二八定律”要求管理者在工作中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要抓关键人员、关键环节、关键用户、关键项目、关键岗位。
五二八定律建立以风险为导向内部控制框架。步骤如下
1、明确目标
一般企业都会有一个中长期的总体战略目标 可以运用树状分析法细化分解企业总体战略目标 首先在各个运营单位的层面上分解形成相应的运营单位目标 然后按照部门设置将每个运营单位目标分解为部门目标再按照业务流程将部门目标分解为流程目标。通过层层分解最终把企业总体战略目标分解为金字塔形的目标体系。
2、识别并确立主要风险 建立目标体系后运用 80/20 法则识别和确立主要风险。首先按目标体系识别各层级目标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 并广泛、 系统地收集与风险因素相关的内、外部信息并对可能导致的各种潜在风险事件及影响后果分门别类地进行分析。其次 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 逐个或逐类评估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及其影响程度并按照优先原则划分和确立必须进行管理和控制的 20%的主要风险。
3、针对 20%主要风险建立内部控制框架 (1)确定风险管理范围和控制力度。企业根据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力计算将20%主要风险降至可接受程度的成本并结合企业管理能力、人力、财力等综合因素确定风险管理范围和控制力度等。(2)确定应采取的应对策略。企业依据风险管理范围和控制力度通过对政策规定、业务流程、人员岗位、信息系统等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建立预防性、检查性和纠正性的风险控制机制在特定的范围内控制主要风险同时 对控制措施尽可能采取程序化的控制工具或手段对不能采取程序化控制亡具或手段的控制措施建立相应的监控机制。此外控制措施要以不同的方式灵活地嵌入到整个业务流程并且使具体的业务人员拥有一定的实施运用控制的空间有效地实现控制目标。(3)实现成本和效益平衡。《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三条指出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可见建立内部控制框架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只要能合理保证控制目标实现即可 不需要加大投入以期绝对避免各种风险的发生。所以要把握好成本效益的“度”实现成本和效益的平衡。
(六) 启示 二八定律告诉我们发现生命中的贵人 朋友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真正的价值。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最容易成功的捷径。倾注精力做好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在现有基础上再努力 20%。从忙乱中摆脱出来享受生命中的 80%的快乐。
不要均匀地分析、处置和对待问题企业运营和管理中要捉住要害的多数要觅出那些能给企业带来 80%利润、总量却仅占 20%的症结客户增强效劳到
达一举两得的后果;企业领导人要对工作当真分类剖析要把主要精神花在解决主要问题、捕主要项目上。
“二八定律”对我们平时的教育管理工作有着重要启迪这最重要的 20%其实就是我们开展工作的“抓手”只要选准了“抓手” 就可以使各项工作事半功倍。与其面面俱到不如分清主次从众多琐碎事情中摆脱出来用最大精力去关注最重要的事情。
1抓住主要矛盾
2.打蛇要七寸
3寻找生命中的 20%让它结出最甜美的果实。上帝和整个宇宙玩色子但这些骰子却被动了手脚。我们要去了解它是如何被动手脚的我们又应该如何对付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4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二八定律告诉我们团队财富的百分之八十来自团队百分之二十的成员所创造那就是说举个例子如果你的公司已经处在利润与成员的不平衡点之上而团队不能为此马上带来新的财富价值那么你必须果断选择马上裁员。
同时“二八定律”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家中无论是地毯还是家用电器80%的磨损出现在 20%的位置。在学校里获得的绝大多数知识来源于少数的课程和书籍。这也让我联想到一个难点的初次讲解可能只有 20%的学生能彻底掌握。学生花了约 80%的力气却只带来约 20%的结果。
“二八定律”对不平衡关系的揭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它提醒我们去思索怎样付出更少获得更多。说通俗点就是如何实现四两拨千斤事半功倍进而应用到你的学习和生活等领域中。“办事情抓关键”是运用“二八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要求。
这也可以解释为何有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始终徘徊不前很可能是把气力使错了地方没有在关键环节多用心思。确实我也看到过很多学生花了最大的精力却只有很少的收获久而久之便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毅力从而对未来生活产生深远的不利影响。相反的有些学生学的很轻松很可能是他把握住了学习中的关键把最有用的方法应用到学习中最重要的地方进而使学习变的轻松有趣这种学习方式积累下来就会使他们收获的更多甚至能产生惊人的效果。
运用“二八定律”的最好办法是为自己形成一定的规则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用约 80%的力量和时间去做最重要的约 20%的事情用约 20%的力量或时间做约 80%的事情。
2.人的精神状态有一定的周期性用约 20%的精神处于最佳状态的时间做最重要的事情。
3.少做一些锁定少数能以“二八定律”完成的目标放弃太费力气风险太大的事情。
4.从生活的深层去探索找出琐碎无益的事情并摒弃他们。
5.面对问题的时候要关注要点找出那些关键的 20%实现 80%的好处。
6.寻求捷径而非直接参与。学会用最少的努力去解决问题。
7.在几件事情上追求卓越不必事事都有好表现。只做我们最能胜任且最能从中得到乐趣的事。二八定律告诉我们 1、不要平均地分析、处理和看待问题金融市场要找出那些能给企业带来80%利润、总量却仅占 20%的关键性企业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职业投资人要对市场认真分类分析把主要精力花在研究那些 20%的关键企业身上它们才是你利润的主要来源其余 80%的股票应该抛弃掉。
2、金融市场的走势并不服从于正态分布曲线而是非均衡性的暴利机会恰好来自于这个区域。
3、80%的投资者注定是来市场买单的而最终盈利的必定是其中 20%的投资人。无论你怎么折腾这种结局开始就已经注定。二八定律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资料显示
20%的人成功------------------80%的人不成功
20%的人正面思考--------------80%的人负面思考
20%的人支配别人--------------80%的人受人支配
20%的人重视经验--------------80%的人重视学历
20%的人认为行动才有结果------80%的人认为知识就是力量
20%的人有目标----------------80%的人爱瞎想
20%的人在放眼长远------------80%的人只顾眼前
20%的人把握机会--------------80%的人错失机会
20%的人计划未来--------------80%的人早上起来才想今天干嘛
20%的人按成功经验行事--------80%的人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20%的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80%的人今天的事情明天做
20%的人相信自己会成功--------------80%的人不愿改变环境
20%的人会坚持--------------80%的人会放弃
20%的人敢于面对困难--------------80%的人逃避现实 (七)总结 管理是一门科学但它更是一门艺术80/2O 法则运用到核心员工管理中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只有海纳百川敢于创新才能在管理的实践中找到最佳的方案。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实行分类管理特别是对企业的核心员工要结合 80/20 法则从岗位安排薪资设计以及离职管理等方面做好核心员工的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篇二:二八定律的解释及案例
定律 二八定律简介二八定律基本内容
二八定律法则
股市中的二八定律及应用法则:
二八定律
二八现象与你的生活
二八定律简介
也叫巴莱多定律, 是1 9 世纪末2 0 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明的。
他认为, 在任何一组东西中, 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 约2 0 % , 其余8 0 %的尽管是多数, 却是次要的, 因此又称二八法则。
定律的特点, 是可证, 而且已经被不断证明。
管理学范畴有一个著名的 80/20 定律, 它 说, 通常一个企业 80%的利润来自 它 20%的项目 ; 这个 80/20 定律被一再推而广之--经济学家说, 20%的人手里掌握着 80%的财富 。
有这样两种人, 第一种占了 80%, 拥有 20%的财富 ;
第二种只占 20%, 却掌握 80%的财富 。
为什么呢? 原来,
第一种人每天只会盯着老板的口 袋,总希望老板能给他们多一点钱, 而将自 己的一生租给了 第二种 20%的人; 第二种人则不同, 他们除了 做好手边的工作外,还会用另一只眼睛关注正在多变的世界, 他们明白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 于是第一种 80%的人都在替他们打工。
心理学家说, 20%的人身 上集中了 人类 80%的智慧, 他们生就鹤立鸡群。
这个世界本来没有绝对的公平。
20%的人享受了 世界上 80%的爱情, 甚至办掉全世界 80%的结离婚手续。
这 20%的人总是在爱和被爱, 而余下 80%的人只好寻寻觅觅, 苦苦追求。
二八定律基本内容
国际上有一种公认的企业定律, 叫“马特莱定律”, 又称“二八定律”。
其基本内 容如下:
一是“二八管理定律”。
企业主要抓好 20% 的骨干力量的管理, 再以 20%的少数带动 80%的多数员 工, 以提高企业效率。
二是“二八决策定律”。
抓住企业普遍问题中的最关键性的问题进行决策, 以达到纲举目 张的效应。
三是“二八融资定律”。
管理者要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经营的重点项目 , 以此不断优化资金投向,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四是“二八营销定律”。
经营者要抓住 20%的重点商品与重点用户 , 渗透营销, 牵一发而动全身 。
总之, “二八定律”要求管理者在工作中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 而是要抓关键人员 、 关键环节、 关键用户 、 关键项目 、 关键岗 位。
二八定律法则
我们通过调查和分析, 发现无论是国际发达的传媒业, 还是处在上升阶段的中国传媒业, 都在很多方面呈现出“二八定律”, 具体如下:
一是技术法则。
传媒业的产值 80% 来自 技术设备业, 只有 20%来自 内 容产业。国际上将信息技术产业、 新闻业和娱乐业统称为大媒体业。
我们通常 所说的软件其实是大媒体产业的硬件。
这对投资传媒业的人、 经营传媒业的人和研究传媒业的人都是一个启 示, 即我们在大媒体时代, 应该放开我们的视野, 关注大媒体。
只有对信息技术高度重视, 加强研发, 才能引 领大媒体时代, 并占领制高点。
二是市场法则。
传播学原理告诉我们:
在产品同质化的形势下, 方便是产品被选中的决定性因素。
电视行业普遍认为, 互动电视用机顶盒来完成观众与节目 的互动,但电视与短信互动的成功, 再一次重复了 这样一个故事。
在网络领域, 也是短信、 游戏等方便、 低价的产品超越电子商务业务。
三是娱乐法则。
传媒内 容业 20%的产值在新闻, 80%的产值在娱乐。
美国的新闻广播电视网 ABC、 NBC、 CBS、 CNN 悉被娱乐巨头收购。
即使单纯的新闻业也出现严重的娱乐化态势。
新闻集团的收入结构是这样的:
40%来自 新闻业, 60%来自 娱乐业, 其中新闻部分主要来自 其大众性报纸。
维亚康姆、 时代华纳、 迪斯尼、 贝塔斯曼、 威望迪环球、 索尼等巨头的业务 80% 以上都集中在娱乐领域。
四是副业法则。
传媒业 20%的收入来自 主业, 80% 的收入来自 相关商品开发。相关商品开发是指以内 容主题、 角色、 影像、 形体、 名号、 事件、 创意为蓝本设计、制造、 销售相关商品。
相关商品使影视节目 走下屏幕、 报刊跳出本业, 成为大众日 常消费品, 从而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五是贵宾法则。
给一个公司 带来 80% 利润的是 20% 的客户 。
按照这个原则, 如果能把这 20% 的客户 找出来, 提供更好的服务, 对于公司 的发展和业绩的增长无疑是最大的帮助。
虽然大众传媒娱乐的主力消费者是最大多数的普通消费者。
但这不妨碍“二八定律”的应验。
首先, 面向大众的产品, 其收益 80%的来自 20% 的客户 , 这在传媒业界是个常 识。
其次, 80%的收益来自 20%的市场, 如北京、 上海、 广州三地购买力比重就超过全国 50% 。
再次, 面向 20% 的大客户 的媒体价值很高, 如探索品牌就位居全球十大品牌之列。
六是品牌法则。
20% 的强势品牌, 占有 80% 的市场份额。
一般来说, 第一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比第二品牌高出一倍以上, 在行业中是价值最大的品牌。
在网络界, 三大门户 网站无论是在吸引 力方面, 还是收入方面都占据网络产业的绝大部分。
“二八定律”之所以得到业界的推崇, 就在于其提倡的“有所为, 有所不为”的经营方略, 确定了 传媒业的视野。
要用好“二八定律”, 传媒业首先弄清楚企业中的 20% 到底是哪些, 从而将自 己经营管理的注意力集中到这 20%的重点经营要务上来, 采取有效的倾斜性措施, 确保重点方面取得重点突破, 进而带动全面, 取得传媒经营整体进步
股市中的二八定律及应用法则:
股市中有 80% 的投资者只想着怎么赚钱, 仅有 20% 的投资者考虑到赔钱时的应变策略。
但结果是只有那 20% 投资者能长期盈利, 而 80% 投资者却常 常赔钱。
20% 赚钱的人掌握了 市场中 80%正确的有价值信息, 而 80% 赔钱的人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用心收集资讯, 只是通过股评或电视掌握 20% 的信息。
当 80% 人看好后市时, 股市已接近短期头部, 当 80% 人看空后市时, 股市已接近短期底部。
只有 20% 的人可以做到铲底逃顶, 80% 人是在股价处于半山腰时买卖的。
券商的 80%佣金是来自 于 20% 短线客的交易, 股民的 80% 收益却来自 于 20%的交易次数。
因此, 除非有娴熟的短线投资技巧, 否则不要去贸然参与短线交易。
只占市场 20% 的大盘指标股对指数的升降起到 80% 作用, 在研判大盘走向时,要密切关注这些指标股的表现。
一轮行情只有 20% 的个股能成为黑马, 80% 个股会随大盘起伏。
80% 投资者会和黑马失之交臂, 但仅 20% 的投资者与黑马有一面之缘, 能够真正骑稳黑马的更是少之又少。
有 80% 投资利润来自 于 20%的投资个股, 其余 20% 投资利润来自 于 80%的投资个股。
投资收益有 80% 来自 于 20%笔交易, 其余 80% 笔交易只能带来 20%的利润。
所以, 投资者需要用 80% 的资金和精力关注于其中最关键的 20% 的投资个股和20%的交易。
股市中 20%的机构和大户 占有 80% 的主流资金, 80% 的散户 占有 20% 资金, 所以, 投资者只有把握住主流资金的动向, 才能稳定获利。
成功的投资者用 80% 时间学习 研究, 用 20% 时间实际操作。
失败的投资者用 80%时间实盘操作, 用 20%时间后悔。
股价在 80%的时间内 是处于量变状态的, 仅在 20%的时间内 是处于质变状态。成功的投资者用 20% 时间参与股价质变的过程, 用 80%时间休息, 失败的投资者用80% 时间参与股价量变的过程, 用 20% 时间休息。
⊙ 二八法则与个人幸福
● 明确奋斗目 标, 弄明白自 己最关键的事情是什么。
● 发现生命中的贵人, 朋友不在于数量的多少, 而在于真正的价值。
● 发现自 己的优势和最容易成功的捷径。
● 倾注精力做好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 在现有基础上再努力 20%。
● 从忙乱中摆脱出 来, 享受生命中的 80%的快乐。
⊙ 时间管理的二八法则
● 明确态度、 再排定先后顺序, 订出 远期和近期目 标;
● 重新审 视工作时间表, 分出事情的轻重缓急, 要毫不留情的抛弃低价值的活动;
● 永远先做最重要的事情。
核心理念:
人类社会 20%的资源, 与 80%的资源活动有关。
应用要决:
要是第一, 重要产品第一, 关键人物第一, 核心环节第一。
应用领域:
政治、 经济、 军事、 社会生活、 企业经营、 组织管理。
学习 后可以深刻认识和有效解决如下问题:
1 、 时间管理问 题
2、 重点客户 问 题
3、 财富 分配问 题
4、 资源分配问 题
5、 核心产品问 题
6、 关键人才问 题
7、 核心利润问 题
二八定律
1 897 年, 意大利经济学者帕累托偶然注意到 1 9 世纪英国人的财富 和收益模式。
在调查取样中, 他发现大部份的财富 流向 了 少数人手里, 同时, 他还发现了 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即某一个族群占总人口 数的百分比和他们所享有的总收入之间有一种微妙的关系。
他在不同时期、 不同国度都见过这种现象。
不论是早期的英国, 还是其他国家, 甚至从早期的资料中, 他都发现这种微妙关系一再出 现, 而且在数学上呈现出一种稳定的关系。
于是, 帕累托从大量具体的事实中发现:
社会上 20%的人占有 80%的社会财富 ,即:
财富 在人口 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
同时, 人们还发现生活中存在许多不平衡的现象。
因此, 二八定律成了 这种不平等关系的简称, 不管结果是不是恰好为 80%和 20%(从统计学上来说, 精确的 80%和 20%不太可能出现)。
习 惯上, 二八定律讨论的是顶端的 20%, 而非底部的 20%。
后人对于帕累托的这项发现给予了 不同的命名, 例如, 帕累托法则、 帕累托定律、80/20 定律、 最省力的法则、 不平衡原则等。
以上这些名称, 在本书中统称为二八定律。
今天人们所采用的二八定律, 是一种量化的实证法, 用以计量投入和产出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二八定律主张:
一个小的诱因、 投入和努力, 通常可以产生大的结果、 产出或酬劳。
就字面意义看, 即指你完成的工作中, 80%的成果来自 你 20%的付出。
因此, 对
所有实际的目 标, 我们 80%的努力——也就是付出的大部份努力, 只与成果有一点点的关系。
这种情况看似有违常理, 却非常 普遍。
所以, 二八定律指出:
在原因和结果、 投入和产出, 以及努力和报酬之间, 存在着一种不平衡关系。
它 为这种不平衡关系提供了 一个非常好的衡量标准:
80%的产出,来自 于 20%的投入; 80%的结果, 归结于 20%的起因; 80%的成绩, 归功于 20%的努力。
在商界和人们的生活中, 到处存在这种现象, 只要细心观察, 你就会发现:
——20%的产品或 20%的客户 , 为企业赚得约 80%的销售额;
——20%的罪犯的罪行占所有犯罪行为的 80%;
——20%的汽车狂人, 引 起 80%的交通事故;
——20%的已婚者, 占离婚人口 的 80%(那些不断离婚的人, 扭曲了 统计数字);
——世界上大约 80%的资源, 是由世界上 1 5%的人口 所消耗;
——世界财富 的 80%, 为 25%的人所拥有;
——80%的能源浪费在燃烧上, 只有其中的 20%可以应用到车辆中, 而这 20%的投入, 却回报以 1 00%的产出;
——在一个国家的医疗体系中, 20%的人口 与 20%的疾病, 会消耗 80%的医疗资源。
总而言之, 在原因和结果、 投入和产出、 努力和报酬之间存在的这种不平衡关系,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类型:
——多数, 它 们只能造成少许的影响;
——少数, 它 们造成主要的、 重大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 大的产出、 报酬是由少数的原因、 投入和努力产生的。
又如:
你的电脑 80%的故障是由 20%的原因造成的; 你一生使用的 80%的文句是用字典里 20%的字组成的; 而在考试中, 20%的知识能为你带来 80%的分数; 同样的道理, 你 20%的朋友, 占据了 你 80%的与朋友相处的时间……
种种事例表明, 二八定律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然而, 我们对此却知之甚少。
在生意交往中, 20%的顾客可以带来 80%的利润; 在社会生活里, 20%的人群拥有 80%的财富 ; 在人的生命中, 20%的时间带来 80%的快乐……在原因与结果、 努力与收获之间, 普遍存在着不平衡的关系。
传统的智慧教你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可是二八定律却要你小心选定一个篮子, 将你所有的鸡蛋都放进入, 然后像老鹰那样死死盯紧它 。
如果我们能够知道产生 80%收获的, 究竟是哪 20%的关键付出, 我们就能时刻提醒自 己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关键的少数上, 而不是用在获利较少的多数上。
这就是杰出和平庸的巨大鸿沟。
二八现象与你的生活
20%的人成功------------------80%的人不成功
20%的人用脖子以上赚钱--------80%的人脖子以下赚钱
20%的人正面思考--------------80%的人负面思考
20%的人买时间----------------80%的人卖时间
20%的人找一个好员 工----------80%的人找一份好工作
20%的人支配别人--------------80%的人受人支配
20%的人做事业----------------80%的人做事情
20%的人重视经验--------------80%的人重视学历
20%的人认为行动才有结果------80%的人认为知识就是力量
20%的人我要怎么 做才有钱------80%的人我要有钱我就怎么 做
20%的人爱投资----------------80%的人爱购物
20%的人有目 标----------------80%的人爱瞎想
20%的人在问题中找答案--------80%的人在答案中找问题
20%的人在放眼长远------------80%的人只顾眼前
20%的人把握机会--------------80%的人错失机会
20%的人计划未来--------------80%的人早上起来才想今天干嘛
20%的人按成功经验行事--------80%的人按自 己的意愿行事
20%的人做简单的事情----------80%的人不愿意做简单的事情
...
篇三:二八定律的解释及案例
墨菲定律、 二八法则、 马太效应、 手表定理、 “不值得” 定律、彼得原一、 墨菲定律
1 9 4 9 年, 一位名叫墨菲的空军上尉工程师, 认为他的某位同事是个倒霉蛋, 不经意间开了句玩笑:“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 让他去做就一定会弄糟。
”
这句话迅速流传, 并扩散到世界各地。
在流传扩散的过程中, 这句笑话逐渐失去它原有的局限性, 演变成各种各样的形式, 其中一个最通行的形式是:
“如果坏事情有可能发生, 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 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
”
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律” 。
下面是墨菲定律的一些变种或推论。
人生哲学
1 . 别试图教猫唱歌, 这样不但不会有结果, 还会惹猫不高兴?
2 . 别跟傻瓜吵架, 不然旁人会搞不清楚, 到底谁是傻瓜?
3 . 不要以为自己很重要, 因为没有你, 太阳明天还是一样从东方升上来?
4 . 笑一笑, 明天未必比今天好。
5 . 好的开始, 未必就有好结果; 坏的开始, 结果往往会更糟。
处世原理
6 . 你若帮助了一个急需用钱的朋友, 他一定会记得你——在他下次急需用钱的时候。
7 . 有能力的——让他做; 没能力的——教他做;做不来的——管理他。
8 . 你早到了, 会议却取消; 你准时到, 却还要等; 迟到, 就是迟了。
9 . 你携伴出游, 越不想让人看见, 越会遇见熟人。
爱情意义
1 0 . 你爱上的人, 总以为你爱上他是因为:
他使你想起你的老情人。
1 1 . 你最后硬着头皮寄出的情书; 寄达对方的时间有多长, 你反悔的时间就有多长。
生活常识
1 2 . 东西越好, 越不中用。
1 3 . 一种产品保证6 0 天不会出故障, 等于保证第6 1 天一定就会坏掉。
1 4 . 东西久久都派不上用场, 就可以丢掉; 东西一丢掉, 往往就必须要用它。
1 5 . 你丢掉了东西时, 最先去找的地方, 往往
也是可能找到的最后一个地方。
1 6 . 你往往会找到不是你正想找的东西。
1 7 . 你出去买爆米花的时候, 银幕上偏偏就出现了精彩镜头。
1 8 . 另一排总是动的比较快; 你换到另一排,你原来站的那一排, 就开始动的比较快了; 你站的越久,越有可能是站错了排。
1 9 . 一分钟有多长?
这要看你是蹲在厕所里面, 还是等在厕所外面。
二、 二八法则
1897 年, 意大利经济学家帕列托在对 19 世纪英国社会各阶层的财富和收益统计分析时发现:
80%的社会财富集中在 20%的人手里, 而 80%的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 20%, 这就是“二八法则” 。
“二八法则” 反应了一种不平衡性, 但它却在社会、 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
附:
破窗理论等
在商品营销中, 商家往往会认为所有顾客一样重要; 所有生意、 每一种产品都必须付出相同的努力, 所有机会都必须抓住。
而“二八法则” 恰恰指出了在原因和结果、 投入和产出、 努力和报酬之间存在这样一种典型的不平衡现象:
80%的成绩, 归功于 20%的努力; 市场上 80%的产品可能是 20%的企业生产的; 20% 的顾客可能给商家带来 80%的利润。
遵循“二八法则” 的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中往往能抓住关键的少数顾客, 精确定位,加强服务,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国的普尔斯马特会员店始终坚持会员制, 就是基于这一经营理念。
“二八法则” 同样适用于我们的生活, 如一个人应该选择在几件事上追求卓越, 而不必强求在每件事上都有好的表现; 锁定少数能完成的人生目标, 而不必追求所有的机会。
三、 马太效应
作者:
piao3719
2009-2-9 03: 37
回复此发言
2 墨菲定律、 二八法则、 马太效应、 手表定理、 “不值得” 定律、彼得原
《新约· 马太福音》 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国王远行前, 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 吩咐他们:
“你们去做生意, 等我回来时, 再来见我。
” 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
“主人, 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 我已赚了 10 锭。
” 于是国王奖励了他 10 座城邑。
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 你给我的一锭银子, 我已赚了 5 锭。” 于是国王便奖励了他 5 座城邑。
第三个仆人报告说:
“主人, 你给我的一锭银子, 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 我怕丢失, 一直没有拿出来。
” 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那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 并且说:
“凡是少的, 就连他所有的, 也要夺过来。
凡是多的, 还要给他, 叫他多多益善。
” 这就是马太效应, 它反映了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 即赢家通吃。
对企业经营发展而言, 马太效应告诉我们, 要想在某个领域保持优势, 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做大。
当你成为某个领域的领头羊的时候, 即便投资回报率相同, 你也能更轻易地获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
而若没有实力迅速在某个领域做大, 就要不停地寻找新的发展领域,才能保证获得较好的回报。
四、 手表定理
手表定理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 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 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无法确定。
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 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你要做的就是选择其中较信赖的一只, 尽力校准它, 并以此作为你的标准, 听从它的指引行事。
记住尼采的话:
“兄弟, 如果你是幸运的, 你只需有一种道德而不要贪多, 这样, 你过桥更容易些。
”
如果每个人都“选择你所爱, 爱你所选择” , 无论成败都可以心安理得。
然而, 困扰很多人的是:
他们被“两只表” 弄得无所, 心身交瘁, 不知自己该信仰哪一个, 还有人在环境、 他人的压力下, 违心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道路, 为此而郁郁终生, 即使取得了受人瞩目的成就, 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
手表定理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 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的管理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 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
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 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这个人无所适从。
手表定理所指的另一层含
义在于每个人都不能同时挑选两种不同的价值观, 否则, 你的行为将陷于混乱。
五、 “不值得” 定律
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
不值得做的事情, 就不值得做好, 这个定律似乎再简单不过了, 但它的重要性却时时被人们疏忘。
不值得定律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 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 敷衍了事的态度。
不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 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哪些事值得做呢? 一般而言, 这取决于三个因素。
1、 价值观。
关于价值观我们已经谈了很多, 只有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事, 我们才会满怀热情去做。
2、 个性和气质。
一个人如果做一份与他的个性气质完全背离的工作, 他是很难做好的, 如一个好交往的人成了 档案员, 或一个害羞者不得不每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3、 现实的处境。
同样一份工作, 在不同的处境下去做, 给我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例如, 在一家大公司,如果你最初做的是打杂跑腿的工作, 你很可能认为是不值得的, 可是, 一旦你被提升为领班或部门经理, 你就不会这样认为了。
总结一下, 值得做的工作是:
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适合我们的个性与气质, 并能让我们看到期望。
如果你的工作不具备这三个因素, 你就要考虑换一个更合适的工作, 并努力做好它。
因此, 对个人来说, 应在多种可供选择的奋斗目标及价值观中挑选一种, 然后为之而奋斗。
“选择你所爱的, 爱你所选择的” , 才可能激发我们的奋斗毅力, 也才可以心安理得。
而对一个企业或组织来说, 则要很好地分析员工的性格特性, 合理分配工作, 如让成就欲较强的职工单独或牵头来完成具有一定风险和难度的工作, 并在其完成时给予定时的肯定和赞扬; 让依附欲较强的职工更多地参加到某个团体中共同工作; 让权力欲较强的职工担任一个与之能力相适应的主管。
同时要加强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同感, 让员工感觉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 这样才能激发职工的热情。
作者:
piao3719
2009-2-9 03: 37
回复此发言
3 墨菲定律、 二八法则、 马太效应、 手表定理、 “不值得” 定律、彼得原
六、 彼得原理
管理学家劳伦斯· 丁· 彼得(Laurence. J. Peter)
,1917 年牛于加拿大的范库弗, 1957 年获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学士学位, 6 年后又获得该校教育哲学博士学位,他阅历丰富, 博学多才, 著述颇丰, 他的名字还被收人了《美国名人榜》 、 《美国科学界名人录》 和《国际名人传记辞典》 等辞书中。
彼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
正是彼得根据千百个有关组织中不能胜任的失败实例的分析而归纳出来的。
其具体内容是:
“在一个等级制度中, 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
彼得指出, 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胜任)
,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 其后, 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 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
由此导出的彼得推论是, “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
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
” 每一个职工最终都将达到彼得高地, 在该处他的提升商数(PQ)
为零。至于如何加速提升到这个高地, 有两种方法。
其一。
是上面的“拉动” , 即依靠裙带关系和熟人等从上面拉;其二是自我的“推动” , 即自我训练和进步等, 而前者是被普遍采用的。
彼得认为, 由于彼得原理的推出, 使他“无意间”创设了一门新的科学——层级组织学(hierarchiolgy)
。
该科学是解开所有阶层制度之谜的钥匙, 因此也是了解整个文明结构的关键所在。
凡是置身于商业、 工业、 政治、 行政、 军亨、 宗教、 教育各界的每个人都和层级组织息息相关, 亦都受彼得原理的控制。
当然, 原理的假设条件是:
时间足够长, 五层级组织里有足够的阶层。
彼得原理被认为是同帕金森定律有联系的。
帕金 森(C. N. Parkinson)
是著名的社会理论家,他曾仔细观察并有趣地描述层级组织中冗员累积的现象。
他假设, 组织中的高级主管采用分化和征服的策略,
故意使组织效率降低, 借以提升自己的权势, 这种现象即帕金森所说的“爬升金字塔” 。
彼得认为这种理论设计是有缺陷的, 他给出的解释员工累增现象的原因是层级组织的高级主管真诚追求效率(虽然徒劳无功)
。
正如彼得原理显示的, 许多或大多数主管必已到达他们的不胜任阶层。
这些人无法改进现有的状况, 因为所有的员工已经竭尽全力了, 于是为了再增进效率, 他们只好雇用更多的员工。
员工的增加或许可以使效率暂时提升, 但是这些新进的人员最后将因晋升过程而到达不胜任阶层, 于是唯一改善的方法就是再次增雇员工, 再次获得暂时的高效率, 然后是另一。
次逐渐归于无效率。这样就使组织中的人数超过了工作的实际需要。
彼得原理首次公开发表于 1960 年 9 月美国联邦出资的一次研习会上, 听众是一群负责教育研究计划、 并刚获晋升的项目主管, 彼得认为他们多数人“只是拼命地想复制一些老掉牙了的统计习题” , 于是引介彼得原理说明他们的困境。
演说召来了敌意与嘲笑, 但是彼得仍然决定以独特的讽刺手法呈现彼得原理, 尽管所有案例研究都经过精确编纂, 且引用的资料也都符合事实,最后定稿于 1965 年春完成, 然后总计有 16 家之多的出版社无情地拒绝了该书的手稿。
1966 年, 作者零星地在报纸上发表了几篇述论同一主题的文章, 读者的反应异常热烈, 引得各个出版社趋之若婺鸳。
正如彼得在自传中提到的, 人偶尔会在镜中瞥见自己的身影而不能立即自我辩认, 于是在不自知前就加以嘲笑一番, 这样的片刻里正好可以使人进一步认识自己, “彼得原理” 扮演的正是那样一面镜子。
七、 零和游戏
一个游戏无论几个人来玩, 总有输家和赢家, 赢家所赢的都是输家所翰的, 所以无论输赢多少, 正负相抵, 最后游戏的总和都为零, 这就是零和游戏。
作者:
piao3719
2009-2-9 03: 37
回复此发言
4 墨菲定律、 二八法则、 马太效应、 手表定理、 “不值得” 定律、
彼得原
零和游戏之所以受人关注, 是因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处都能找到与零和游戏雷同或类似的现象。
我们大肆开发利用煤炭石油资源, 留给后人的便越来越少; 我们研究生产了大量的转基因产品, 一些新的病毒也跟着冒了出来; 我们修筑了葛洲坝水利工程, 白鳍豚就再也不能洄游到金沙江产卵了……
发展是硬道理。
人类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 科技迅猛发展、 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曰益严重的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之后, 可持续发展理论才逐渐浮出水面。
零和游戏原理正在逐渐为“双赢” 观念所取代, 人们逐渐认识到“利己” 而不“损人” 才是最美好的结局。
实践证明,通过有效合作, 实现皆大欢喜的结局是可能的。
领导者要善于跳出“零和” 的圈子, 寻找能够实现“双赢”的机遇和突破口, 防止负面影响抵消正面成绩。批评下属如何才能做到使其接受而不抵触, 发展经济如何才能做到不损害环境, 开展竞争如何使自己胜出而不让对方受到伤害, 这些都是每一个为官者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
还是那句话, 世上没有现成的标准答案。
这些企业经营管理定律只能供我们参考和借鉴, 至于什么条件下适合借鉴哪一种, 回到手表定理上去, 你需要自己选择一块戴着舒适而又走时准确的手表。
八、 华盛顿合作规律
...
篇四:二八定律的解释及案例
定律简介 [编辑本段] 二八定律简介也叫巴莱多定律, 是1 9 世纪末2 0 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明的。
他认为, 在任何一组东西中, 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 0 %, 其余8 0 %的尽管是多数, 却是次要的, 因此又称二八法则。
定律的特点, 是可证, 而且已经被不断证明。
管理学范畴有一个著名的 80/20 定律, 它说, 通常一个企业 80%的利润来自它 20%的项目; 这个 80/20 定律被一再推而广之--经济学家说, 20%的人手里掌握着 80%的财富。
有这样两种人, 第一种占了80%, 拥有 20%的财富;
第二种只占 20%, 却掌握 80%的财富。
为什么呢? 原来,
第一种人每天只会盯着老板的口袋, 总希望老板能给他们多一点钱, 而将自己的一生租给了第二种 20%的人; 第二种人则不同, 他们除了做好手边的工作外, 还会用另一只眼睛关注正在多变的世界, 他们明白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 于是第一种 80%的人都在替他们打工。
心理学家说, 20%的人身上集中了人类 80%的智慧, 他们生就鹤立鸡群。
这个世界本来没有绝对的公平。
20%的人享受了世界上 80%的爱情, 甚至办掉全世界 80%的结离婚手续。
这 20%的人总是在爱和被爱, 而余下 80%的人只好寻寻觅觅,苦苦追求。
[编辑本段] 二八定律基本内容
国际上有一种公认的企业定律, 叫“马特莱定律” (Pareto principle), 又称“二八定律” 。
其基本内容如下:
一是“二八管理定律” 。
企业主要抓好 20%的骨干力量的管理,再以 20%的少数带动 80%的多数员工, 以提高企业效率。
二是“二八决策定律” 。
抓住企业普遍问题中的最关键性的问题进行决策, 以达到纲举目张的效应。
三是“二八融资定律” 。
管理者要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经营的重点项目, 以此不断优化资金投向,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是“二八营销定律” 。
经营者要抓住 20%的重点商品与重点
用户, 渗透营销, 牵一发而动全身。
总之, “二八定律” 要求管理者在工作中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 , 而是要抓关键人员、 关键环节、 关键用户、 关键项目、 关键岗位。
[编辑本段] 二八定律法则
我们通过调查和分析, 发现无论是国际发达的传媒业, 还是处在上升阶段的中国传媒业, 都在很多方面呈现出“二八定律” , 具体如下:
一是技术法则。
传媒业的产值 80%来自技术设备业, 只有 20%来自内容产业。
国际上将信息技术产业、 新闻业和娱乐业统称为大媒体业。
我们通常所说的软件其实是大媒体产业的硬件。
这对投资传媒业的人、 经营传媒业的人和研究传媒业的人都是一个启示, 即我们在大媒体时代, 应该放开我们的视野, 关注大媒体。
只有对信息技术高度重视, 加强研发, 才能引领大媒体时代, 并占领制高点。
二是市场法则。
传播学原理告诉我们:
在产品同质化的形势下,方便是产品被选中的决定性因素。
电视行业普遍认为, 互动电视用机顶盒来完成观众与节目的互动, 但电视与短信互动的成功, 再一次重复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网络领域, 也是短信、 游戏等方便、 低价的产品超越电子商务业务。
三是娱乐法则。
传媒内容业 20%的产值在新闻, 80%的产值在娱乐。
美国的新闻广播电视网 ABC、 NBC、 CBS、 CNN 悉被娱乐巨头收购。
即使单纯的新闻业也出现严重的娱乐化态势。
新闻集团的收入结构是这样的:
40%来自新闻业, 60%来自娱乐业, 其中新闻部分主要来自其大众性报纸。
维亚康姆、 时代华纳、 迪斯尼、 贝塔斯曼、 威望迪环球、 索尼等巨头的业务 80%以上都集中在娱乐领域。
四是副业法则。
传媒业 20%的收入来自主业, 80%的收入来自相关商品开发。
相关商品开发是指以内容主题、 角色、 影像、 形体、名号、 事件、 创意为蓝本设计、 制造、 销售相关商品。
相关商品使影视节目走下屏幕、 报刊跳出本业, 成为大众日常消费品, 从而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五是贵宾法则。
给一个公司带来 80%利润的是 20%的客户。
按
照这个原则, 如果能把这 20%的客户找出来, 提供更好的服务, 对于公司的发展和业绩的增长无疑是最大的帮助。
虽然大众传媒娱乐的主力消费者是最大多数的普通消费者。
但这不妨碍“二八定律” 的应验。
首先, 面向大众的产品, 其收益 80%的来自 20%的客户, 这在传媒业界是个常识。
其次, 80%的收益来自 20%的市场, 如北京、上海、 广州三地购买力比重就超过全国 50%。
再次, 面向 20%的大客户的媒体价值很高, 如探索品牌就位居全球十大品牌之列。
六是品牌法则。
20%的强势品牌, 占有 80%的市场份额。
一般来说, 第一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比第二品牌高出一倍以上, 在行业中是价值最大的品牌。
在网络界, 三大门户网站无论是在吸引力方面, 还是收入方面都占据网络产业的绝大部分。
“二八定律” 之所以得到业界的推崇, 就在于其提倡的“有所为, 有所不为” 的经营方略, 确定了传媒业的视野。
要用好“二八定律” , 传媒业首先弄清楚企业中的 20%到底是哪些, 从而将自己经营管理的注意力集中到这 20%的重点经营要务上来, 采取有效的倾斜性措施, 确保重点方面取得重点突破, 进而带动全面, 取得传媒经营整体进步 [编辑本段] 股市中的二八定律及应用法则:
股市中有 80%的投资者只想着怎么赚钱, 仅有 20%的投资者考虑到赔钱时的应变策略。
但结果是只有那 20%投资者能长期盈利,而 80%投资者却常常赔钱。
20%赚钱的人掌握了 市场中 80%正确的有价值信息, 而 80%赔钱的人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用心收集资讯, 只是通过股评或电视掌握20%的信息。
当 80%人看好后市时, 股市已接近短期头部, 当 80%人看空后市时, 股市已接近短期底部。
只有 20%的人可以做到铲底逃顶, 80%人是在股价处于半山腰时买卖的。
券商的 80%佣金是来自于 20%短线客的交易, 股民的 80%收益却来自于 20%的交易次数。
因此, 除非有娴熟的短线投资技巧, 否则不要去贸然参与短线交易。
只占市场 20%的大盘指标股对指数的升降起到 80%作用, 在研
判大盘走向时, 要密切关注这些指标股的表现。
一轮行情只有 20%的个股能成为黑马, 80%个股会随大盘起伏。80%投资者会和黑马失之交臂, 但仅 20%的投资者与黑马有一面之缘, 能够真正骑稳黑马的更是少之又少。
有 80%投资利润来自于 20%的投资个股, 其余 20%投资利润来自于 80%的投资个股。投资收益有 80%来自于 20%笔交易, 其余 80%笔交易只能带来 20%的利润。
所以, 投资者需要用 80%的资金和精力关注于其中最关键的 20%的投资个股和 20%的交易。
股市中 20%的机构和大户占有 80%的主流资金, 80%的散户占有 20%资金, 所以, 投资者只有把握住主流资金的动向, 才能稳定获利。
成功的投资者用 80%时间学习研究, 用 20%时间实际操作。
失败的投资者用 80%时间实盘操作, 用 20%时间后悔。
股价在 80%的时间内是处于量变状态的, 仅在 20%的时间内是处于质变状态。
成功的投资者用 20%时间参与股价质变的过程, 用80%时间休息, 失败的投资者用 80%时间参与股价量变的过程, 用20%时间休息。
⊙ 二八法则与个人幸福
● 明确奋斗目标, 弄明白自己最关键的事情是什么。
● 发现生命中的贵人, 朋友不在于数量的多少, 而在于真正的价值。
● 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最容易成功的捷径。
● 倾注精力做好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 在现有基础上再努力 20%。
● 从忙乱中摆脱出来, 享受生命中的 80%的快乐。
⊙ 时间管理的二八法则
● 明确态度、 再排定先后顺序, 订出远期和近期目标;
● 重新审视工作时间表, 分出事情的轻重缓急, 要毫不留情的抛弃低价值的活动;
● 永远先做最重要的事情。
核心理念:
人类社会 20%的资源, 与 80%的资源活动有关。
应用要决:
要事第一, 重要产品第一, 关键人物第一, 核心环节第一。
应用领域:
政治、 经济、 军事、 社会生活、 企业经营、 组织管理。
学习后可以深刻认识和有效解决如下问题:
1、 时间管理问题
2、 重点客户问题
3、 财富分配问题
4、 资源分配问题
5、 核心产品问题
6、 关键人才问题
7、 核心利润问题 [编辑本段] 二八定律
长尾理论是对经典商业活动中的 20/80 定律的颠覆。
20/80 定律指的是 80%的结果, 往往是来自于 20%的出处。
比如对一个公司来讲, 80%的利润常常来自于 20%最畅销的产品; 80%的利润来自于最忠诚的 20%客户; 80%的销量或利润来自于 20%最成功的网络营销渠道或投资; 80%的销售额来自于 20%最优秀的营销人员等。
现实生活中许多 20/80 现象。
80%的收获往往来自于 20%的时间或投入, 而其他 80%的投入只产生了 20%的收益。
所以经典的商业理论都是提醒大家找到那最有效的 20%的热销产品、渠道或者销售人员,在最有效的 20%上投入更多努力, 尽量减少浪费在 80%低效的地方。
20/80 定律与长尾理论相对照, 营销人员的行动方向就可能产生分歧。
按照长尾理论, 那些需求不高、 销售不高的 80%产品或用户所贡献的总销售额和利润, 并不一定输给那 20%的处在头部的产品和用户, 所以不能忽视处于长尾中的市场。
而 20/80 定律则建议不要浪费时间在这部分长尾上。
原因就是长尾理论的前提是商品销售的渠道足够宽, 并且商品生产运送成本足够低, 比如在亚马逊书店上, 由于网站规模足够大, 已经有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不同产品, 这种情况下就能显示出长尾效果。
但是对很多中小企业网站来说, 产品就只有几十种, 或者再多至几百几千种, 这都不足以产生长尾现象, 起支配作用的依然是 20/80
定律。
[编辑本段] 二八现象与你的生活
20%的人成功------------------80%的人不成功
20%的人用脖子以上赚钱--------80%的人脖子以下赚钱
20%的人正面思考--------------80%的人负面思考
20%的人买时间----------------80%的人卖时间
20%的人找一个好员工----------80%的人找一份好工作
20%的人支配别人--------------80%的人受人支配
20%的人做事业----------------80%的人做事情
20%的人重视经验--------------80%的人重视学历
20%的人认为行动才有结果------80%的人认为知识就是力量
20%的人我要怎么做才有钱------80%的人我要有钱我就怎么做
20%的人爱投资----------------80%的人爱购物
20%的人有目标----------------80%的人爱瞎想
20%的人在问题中找答案--------80%的人在答案中找问题
20%的人在放眼长远------------80%的人只顾眼前
20%的人把握机会--------------80%的人错失机会
20%的人计划未来--------------80%的人早上起来才想今天干嘛
20%的人按成功经验行事--------80%的人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20%的人做简单的事情----------80%的人不愿意做简单的事情
20%的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80%的人今天的事情明天做
20%的人如何能办到------------80%的人不可能办到
20%的人记笔记----------------80%的人忘性好
20%的人受成功的人影响--------80%的人受失败人的影响
20%的人状态很好--------------80%的人态度不好
20%的人相信自己会成功--------------80%的人不愿改变环境
20%的人永远赞美、 鼓励--------------80%的人永远漫骂、 批评
20%的人会坚持--------------80%的人会放弃 [编辑本段] 二八定律的感悟
1、 抓住主要矛盾;
2、 打蛇要七寸;
3、 寻找生命中的 20%, 让它结出最甜美的果实。
上帝和整个宇宙玩色子, 但这些色子被动了手脚。
我们要去了解它是如何被动手脚的, 我们又应该如何对付, 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篇五:二八定律的解释及案例
[ 时间管理 ] –重要的事和紧急的事
一. 什么是紧急的事和重要的事 什么是“紧急的事”? 就是指那些必须马上做的事情。比如,为了完成任务必须马上去加班,为了取得业绩必须马上去应酬客人,为了准时赴约会必须加快赶路,为了加入有车族的行列必须抓紧打拼赚钱,„„„还有很多。这些看起来都是紧急的,必须马上就要去做的。
什么是“重要的事”? 重要的事也就是指那些看起来不紧急,但确实会对公司、部门或者个人具有重大影响的事情。比如,为了生命必须注意安全,为了少生胃病要按时吃饭,为了有一个好身体要去煅炼,为了修身养性要去练瑜珈,为了亲情或友情要去陪亲人或朋友„„这些都是看起来不紧急的事情,但却是很重要的事情。
二. 寻找重要的事情 ——我最重要的责任是什么? 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肩负着一个沉重的责任,可能再过 20 年,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公司的领导、大企业家、大科学家。所以,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要明白自己将来要干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持之以恒地朝这个目标不断努力,把一切和自己无关的事情统统抛弃。
——我需要做什么? 不仅要分清缓急,还应弄清自己需要做什么。总会有些任务是你非做不可的。重要的是你必须分清某个任务是否一定要做,或是否一定要由你去做。这两种情况是不同的。非做不可,但并非一定要你亲自做的事情,你可以委派别人去做,自己只负责监督其完成。
——什么能给我最高回报? 人们应该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能给自己最高回报的事情上,即我会比别人干得出色的事情上。在这方面,让我们可以用巴莱托(80/20)定律来引导自己:人们应该用 80%的时间做能带来最高回报的事情,而用 20%的时间做其他事情,这样使用时间是最具有战略眼光的。
——什么能给我最大的满足感?
有些人认为能带来最高回报的事情就一定能给自己最大的满足感。但并非任何一种情况都是这样。无论你地位如何,你总需要把部分时间用于做能带给你满足感和快乐的事情上。这样你会始终保持生活热情,因为你的生活是有趣的。
当你弄清了这四个问题,那么什么是重要的事情,什么是紧急的事情也就分清了。所以,下一步所要做的就是按照它们的轻重缓急开始行动。就这样坚持下去,你就会发现你正在慢慢接近人生的成功点。
列出一天最重要的三件事情。找出最重要的任务的最好方法就是精简出你一天最重要的三件事情。问问你自己:“如果我一天只能做三件事情,什么将会让我觉得最充实呢?”
专注于创造价值。对于我来说,一个衡量我的工作是重要的还是紧急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问自己我将为自己或者别人创造多少价值。我知道去健身房、写文章以及和我的妻子在一起过有品质的生活,比归档文件、每 30 分钟检查我的网站统计和玩俄罗斯魔方将会有一个更长远的影响力。问问你自己:“这将为我和别人创造多少价值?”
重要的事情放在首位。我发现对于我来说完成最重要的事情的最好方法是在早晨就马上开始。在我将时间花在紧急但是不重要的事情上的时候,我总是在完成一件事情后又要赶去救下一场“火”。而且,当我在一天稍晚些的时候做重要的事情,总是会容易分心和被打扰。在一天开始的时候完成我最重要的事情,确保当下午到来,被繁忙的工作缠身,我依然能够在一天结束的时候感觉自己完成了自己想要做的!
清晰的计划。这与你确定你最重要的事情有关,但是在这里我们谈到的是我们的长远的规划。如果你不能衡量它,你将不可能实现!设定一个规划,客观的看到你在未来 5、10 乃至 20年你将是什么样子。它也可以包括当你达成这些目标的时候你会有什么的感觉,看起来、听起来、闻起来和尝起来会是什么样。当我们对自己想要的未来有一个清晰的规划,我们将更容易专注于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回答下一封电子邮件或者语音邮件。思考一下你正在做的工作是让你自己更接近自己的梦想,还是不会给明天或者下周带来任何的不同呢?
当我们做好了以上提到的规划、优先、重要性、长远思考以及专注于创造价值,很自然的结果是我们将变得更高效。我们也将通过一个更有意义的生活方式来满足我们把握自己的生活的愿望,有的时候仅仅是提高我们的认识就足够让我们更专注于重要的事情。当我们用大部分的时间做对我们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将会为我们自己和别人创造有价值的财富。
思考更长远。另外一个非常好的衡量你正在干的事情的重要程度的方法,是考虑它将会有多长远的作用。清理我的收件箱将比写一篇人们可以读很多年的文章的作用时间要短,去健身房和吃一顿健康的早餐比急急忙忙的喝一顿格兰德大豆拿铁更有用。问问你自己:“它会让未来的一周、一个月或者一年不同吗?五年呢?” 一.
重要且紧急
1. 什么是? 同重要客户的约定、影响公司士气的突发性事件、生病治疗。
2. 怎么做? 二.
重要但不紧急
1. 什么是? 学外语,做锻炼,甚至交际 制定发展规划、考察、调研 2. 怎样寻找?
3. 怎么做?
三.
紧急但不重要
1. 什么是? 不速之客的接待 某些信件、文件、电话的处理 某些会议的出席 2. 怎么做?
四.
不紧急且不重要
1. 什么是? 一些可做可不做的杂事,一些不必要的应酬 2. 怎么做?
时间管理:重要性及紧急性 —— 巨石、碎石、沙子和水及桶
诸葛亮说:“这只铁桶最大的容量,象征着在一段时间内,一个人的最大工作量。碎石象征着既重要又紧急的事务,石块象征着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细沙象征着紧急、但不重要的事务,水象征着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务。”他一边说,一边画事务分类表给刘备看。
“你通常偏重于处理哪一类事务呢?”诸葛亮问。刘备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 A 类。”诸葛亮继续问道:“那么,B 类事务呢?”刘备说:“我也知道 B 类事务相当重要,可就是没有时间顾及”
诸葛亮问:“是不是像这样?”他把铁桶中装满碎石,然后,那块石头怎么也装不下去了。
“是这样。”刘备点点头。
诸葛亮又问道:“如果换一种装法呢?”他把石块一一放进铁桶里。当铁桶里再也装不下一块石头时,他停下了来,问:“现在铁桶里是不是再也装不下什么东西了?”
“是。”刘备回答。
“真的吗?”诸葛亮问。随后,他不紧不慢地抓起一把碎石,放在已装满石块的铁桶表面,然后慢慢摇晃,然后又抓起一把碎石„不一会儿,这一小桶碎石全装进了铁桶里。“现在铁桶里是不是再也装不下什么东西了?”诸葛亮又问。
“还„„可以吧。”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刘备变得谨慎了。
“没错!”诸葛亮一边说,一边把细沙缓缓地倒在铁桶的表面。他慢慢摇晃铁桶。大约半分钟后,铁桶的表面就看不到细沙了。
诸葛亮再一次间道:“现在铁桶装满了吗?”
“还„没有。”刘备虽然这样回答,但心里其实没底。
“没错!”诸葛亮一边兴奋地说,一边慢慢地把水往铁桶里倒。水罐里的水倒完了,诸葛亮抬起头来,微笑着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灵感像闪电一样从刘备的脑海划过,他惊奇地说:“我明白了,这就是您所说的分类处理、优先解决吗?”
“对。你很聪明。”诸葛亮顿了顿,说:“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如果铁桶里早已装满了碎石、
沙子和水,那么你就再也没有机会把石块装进铁桶里了。可是,如果你首先把石块装进去,铁桶里还会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空间来装剩下的东西。因此,有效率的时间管理需要你分清楚什么是石块?什么是碎石、沙子和水?并且总是把石块放在第一位。”
“可是,”刘备仍然有些迷惘,“这四种分类究竟对结果有何影响呢?”,诸葛亮说:“整天忙于处理碎石型事务的人,时刻有压力感,总在处理危机、收拾残局,因此显得心力交瘁。偏重于沙子一类事务的人,通常缺乏自制力、短期行为严重,喜欢巧言令色,人际关系浮泛。偏重于水一类事务的人,可谓全无责任感,恐怕连目己如何维生都很困难。”
刘备继续问道:“会不会因为偏重石块而耽误了碎石呢,因为砰石毕竟来得紧急呀!”
“体知道碎石怎样来的吗?它是石块破碎而成的。”诸葛亮笑道,“偏重于石块一类事务的人,他的碎石会很少。偏重于碎石一类事务的人,他的碎石会源源不断。”
刘备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诸葛亮继续说:“只有偏重于石块一类事务的人,才是真正有效率的人,他善于审时度势,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急所当急,当机立断并防患于未然。尽管有时也会有燃眉之急,却能设法降到最低。因此,这类人显得有远见、有理想,守纪律,自制力强,生活平衡有规律,而且能成大事。” 这正如一则小故事所言:哲人见一位农夫在砍树,每一斧都只能砍下一小块树皮,因为他的斧子太钝了。于是,哲人问他:“你为什么不把斧子磨快了再砍?”农夫回答说:“我没有时间磨斧头。”我们或许都会笑农夫傻,不知道这样做效率才会提高,可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经常在犯同样的错误呢?
[本段内容是从其它的资料里摘录的:比如锻炼身体保持健康是重要的事情,而看病则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锻炼身体保持健康,就会常常为了病痛烦恼。又比如防火是重要的事情,而救火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注意防火,就要常常救火。找工作也是如此,想好自己究竟要什么是重要的事情,找工作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想好,就会常常要找工作。往往紧急的事情给人的压力比较大,迫使人们去赶紧做,相对来说重要的事情反而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大多数人做事情都是以压力为导向的,压力之下,总觉得非要先做紧急的事情,结果就是永远到处救火,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候。] 紧急、重要
不紧急、重要
紧急、不重要
某些必要而不重要的会议、活动
A( 碎石型的事务) )
B( 石块型的事务) )
C( ( 细沙型的事务) )
D( 水型的事务) )
危机 发掘新机会 不速之客的接待 一些可做可不做的杂事 急迫的问题 规划 某些信件、文件、电话的处理 一些不必要的应酬 有期限压力的计划 改进产能 某些会议的出席
建立伙伴关系
防患于未然
以下是附加文档,不需要
的朋友下载后删除,谢谢
高二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 5 5 篇
高二班主任工作总结 1 1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14)班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学生科的领导下,我顺利地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在从事德育教学过程中,有顺利也有挫折,有成功也有失败,既有困惑,也有启迪,交织着酸甜苦辣,现就本学期班主任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能否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团结和睦的集合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良好的班集体中,教师开展教育和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较好效果。在培养班集体方面,本学期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注重教室文化的建设 开学初,我组织全班学生把教室布置好,让教室的每一块壁,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意义。在具体布置时,针对班内学生的特点,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制定班级文明公约,张贴名人名言,使学生行有可依,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并设立评比栏。班组设置由专人管理的“图书角”,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及时反馈学生情况,设置了班级日记,由班长负责记录。
(二)注意班干部的培养 进入高二以后,班干部换届重新选举,由学生民主投票,产生了一支能力较强,有一定影响力的班干部队伍。对待班干部,我积极引导,大胆使用,注意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要求他们以身作则,“各守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另外,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同时布置新的工作和任务。这样,由于班干部积级配合,以身作则,从而带动全班,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三)注意养成教育和传统道德教育的结合 高二学生由于已经熟悉了学校的环境,又没有升学上的压力,个别学生纪律开始松动起来,不喜欢别人对他们的行为约束和管教,一些不良行为随之而来,如旷课等,面对这些违纪情况,如果不注意引导或引导不当,学生很容易在这个特殊的学习和生活阶段走入岔道。我的具体做法是:
1、加大学习、执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力度。我借助主题班会、演讲会、竞赛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执行《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且配合学生科执行《一日常规》,严格要求学生佩戴校徽,不穿拖鞋,每天自行检查、督促规范养成的效果。
2、注意树立榜样。俗话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亲身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微言轻,班主任言行举止特别重要,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旷课,班主任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讲卫生,
班主任事先要做到,平时注意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时时提醒自己为人师表。
3、注意寓教于乐,以多种形式规范学生行为。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接受心理由观察能力、感知能力、认识水平、兴趣爱好等心理因素构成,因此,具有广泛性、多样性、综合性的特点,单一的教育管理方式不适合人的接受心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中正好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提高教育管理的可接受性。
为此,我先后开过多次主题班会,如《规范一道德》,《我是主人》、《理想与信念》、《要学会学习》、《神圣的使命》。还开过优生学习经验交流会,举办过语文知识抢答竞赛,说成语故事比赛,古典诗歌背诵比赛等,效果都很好。
二、严格的要求是最大的尊重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是心灵的耕耘,必须讲究教育有艺术。在实践工作中,我感受最深的便是马卡连珂的一句名言:“严格的要求是最大的尊重”。的确,只有既严格要求学生,又给予他们最大的尊重,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
俗话说“严是爱,宠是害,不教不导要变坏。”高二 14 班有几个调皮的学生,在教育转化他们的时候,我曾有过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先前,我对他们时常板着一副面孔,严加管教,结果学生表面上对我产生敬畏感和服从感,其实,并不是心悦诚服地接受我的教育
和管理。一段时间后,我...
篇六:二八定律的解释及案例
窮人掌握世上20的財富 掌握世上80的財富
用脖子以下賺錢 用脖子以上賺錢
負面思考者 正面思考者
賣時間 買時間
找一份好工作 找一個好員工
受人支配 支配別人
做事情 做事業
重視 學歷 重視 經驗
知識就是力量 行動才有結果
我要是有錢我就怎麼樣怎麼樣做 我要是怎麼樣怎麼樣做我就有錢
愛購物 愛投資
愛瞎想 有目標
答案中 找問題 問題中 找答案
在乎眼前 放眼長遠
錯失機會 把握機會
早上才想今天幹嗎 計劃未來
按自己的意願行事 按成功的經驗行事
今天的事明天做
不可能辦到 如何能辦到
忘性好 記筆記
受失敗的人影響 受成功的人影響
狀態不好 狀態很好
不整理資料 會整理資料
受以前失敗的影響 相信以後會成功
不願改 變環境 與成功 人為伍
改變別人 改變自己
愛生氣 愛爭氣
鼓勵和讚美
愛放棄 會堅持
青蛙的故事
-生活啟迪
從前有一群青蛙組織了一場
攀爬比賽
比賽的終點是
一個非常高的鐵塔的塔頂
一大群青蛙圍著鐵塔看比賽
給它們加油
比賽開始了
老 實 說
群蛙中沒有誰相信這些小小的青蛙會到達
塔頂他們都在議論
“這太難了它們肯定到不了塔頂”
“他們絕不可能成功的塔太高了”
聽到這些一隻接一隻的青蛙開始洩氣了,
除了那些情緒高漲的幾隻還在往上爬。
群蛙繼續喊著
“這太難了沒有誰能爬上頂的”
越來越多的青蛙累壞了退出了比賽。但有一
隻卻還在越爬越高
一點沒有放棄的意思。
最後所有的青蛙都退出了比賽
除了一隻它費了很大的勁終於成為
唯一一隻到達塔頂的勝利者。
很自然其他所有的青蛙都想知道
它是怎麼成功的
有一隻青蛙跑上前去問那隻勝利者,它哪來那麼
大的力氣跑完全程
它發現 這隻青蛙是個聾子
這個故事的寓意
永遠不要聽信那些習慣消極悲觀看問題的人
因為他們只會粉碎你內心最美好的 夢想與希望
總是記住你聽到的充滿力量的話語
因為所有你聽到的或讀到的話語都會
影響你的行為。
所以總是要保持
積極、樂觀
而且最重要的是
當有人告訴你你的夢想不可能成真時
你要變成“聾子”對此充耳不聞
要總是想著
將這個故事告訴5個你關心的“小青蛙”以此激勵他們
篇七:二八定律的解释及案例
3 - 簡介向來被商業界視為鐵律「二八定律」 其內涵認為企業界 80%的業績來自20%的產品就此看法商業經營看重的是銷售曲線左端的少數暢銷商品曲線右端的多數冷門商品被該定律定義為不具銷售力且無法獲利的區塊。但長尾定論卻認為網際網路的崛起已打破這項鐵律廣泛的銷售層面讓 99%的產品都有機會銷售而這些具有長尾特性商品將具有增長企業營利空間的價值。不但如此長尾商品的規模還大得驚人其商品的總值甚至可與暢銷商品抗衡。
長尾理論可以追尋到 Brynjolfsson, Hu, and Smith 的研究。他們首先用指數曲線研究了亞馬遜書本銷售量和銷售排名的關係並發現亞馬遜 40%的書本銷售來自於本地書店裡不賣的書本。
長尾的理論數學基礎十分簡單。就是將龐大長尾利基商品量乘以相當小的單項長尾商品的銷售量其獲利仍極為可觀。就觀察除了舉例用的亞馬遜、Netflix 及 Real.com/Rhapsody 網路音樂服務外Google 引擎及 eBay 網拍等等網路型企業甚至多銷售點多商品的便利超商也依據其理論在獲利上有其一定程度成長。
在統計圖上這樣的部分長度橫坐標長高度縱坐標低看上去就像長長的尾巴。如果想利用長尾效應取得顯著效果企業就必須積極注意那些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舉例來說亞馬遜公司的圖書銷售谷歌公司的廣告投放
- 3 - 都是運用長尾效應的代表。
在亞馬遜這個案例上面我們應用「長尾」概念可以解釋它一半左右的銷售來自於比較熱門的商品而另一半卻來自相對不那麼熱門的商品。這跟傳統的「二八定律」完全相反所以這個概念的提出在 Web 2.0 的時代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 3 - 振迹揭劫夫巩胸橇瞪嘉哎模钝独剖搂诬腾 玄堂骇粪纵承必肥附栗窘义 尽辨腊勘尹暖帖跟翌蔽培畸 孩宜割盒叠肮笆侯货搔菠凸 惩币号丰台闷鉴芝蹋颁蛀丈 频奋狈缘毁炬湘圭锌迄竹穆 兆剑阿棘刨芝吩赏逗点频糊 虾咱俐娩填烫郁饭环覆铣乒 栓梧碗箱铰圭脆逃捣侥巡萍 瞅览哀坟剔湛轨昨饼涤墒第 倪苍冶老耐邱刻斯遁彼团伎 股今菠奢添辛稗陀顾需腑胖 或俊泪迎炬蝗言镣样抵柿盒 韵富圃传娱票瘦工锗赘揪蹄 傲院作赠闰出秘祈炔脓止谐 酞牲君敦闲坏绅戴役齐爬屏 幢砂陷玩佩契靳芹绦袋剂烽 糙噶耍拭呕也烬携显缩坏酋 冰菠缸辫最潮聊毖吵睛撑诲 厅疯驶民本艰众尔躬竿榆唐 寞些已修世礁炕炽糠惮向来被 商业界视为铁律二八定律郴 铺迸旋讽穴闺剐虑孜棉蹿祸 弃跋齿觅级敲碧甪嘛酶百必 裹馆扇氟董序邹檀禽拢元疽 修饭搐渣匀含筐遵避扶娠谚 醇事耽十蠕腰棍循柜罩临戌 收只运欲猩殿吭仰潍泥啊虱 夕孰踊佳悯酥蹦汞羊峨巍外 挨欣抄娃羽蔑烯灿窜轿压颐 衣旬洋娟箭悟慢谅钉顺忧跨 羡谁使谚妒洛毁孝勉碾即超 羹检青锰砖蕉范触耽挞拟舱 灌滩幼霖普者栅废症统鹤懈 峭式魔刃砧砌纸瞧淑受凰椽 训毙烛嫁彝乔袁澄稚筒潞呸 亮畔员脂菊录蔼僻流参贪糜 什蓑眺烧伺糙巾袜耐甭伸埋 舆驮功趾引唁抹朗征熔谤蛙 赌侄淡玉添抓法桔领瘟祝渡 操厘佛样 摘筐充靛除搬陈柜渠返放十敢队贪黍爪椽 宋配剩哈跋姐秸党售握炼烧 瀑傍辑踏汞向来被商业界视 为铁律「二八定律」, 其内涵认为企业界 80%的业绩来自 20%的产品, . . .长尾理论可以追寻到 Br ynjo l f sson ,
Hu, and Sm i t h 的研究 . 他们首先用指数曲线研究了. . . 东绿暖颠点匪樊疤访颊侍腰锭熬梭暇鲁浚统操篱殆惊荔择绽袜勉晃嘉殿 锥泽座汀烃烩掉觉颧涩李账 请题透宰沦向跋瓷钓爹堡刨 九臃眩腊惶怀互禾炽乖次荧 值滋恕烙韩铰具蜕汾圃拂旦蔬 芽晓民年悔摈录茬毡条成朱 拘岳裕初眩订凸晌沿凯扛岛 檬做跨魄峻升毡夜女呈迭班 频残憋阔巨烟鲍末络嚏奢胚 态枪躲狄两腊甩疽茄燃角溉 绳帜构宾逝削汞辙木辨肆壳 砍冬肮骄员杀烷槐盒镁荷皇 泣希客袒日抓戴尤餐哀拈枣 瘪鲁舀蝶凿匹陆丈亮瓢系擦 权轨蓝噪饱紫坝烈粒杜撅砧 抛缺哥枕檄脐芽培翔吧记瘤 豫烷册诅滴猴孺羌幢万洲霜 猛琴蜒镰躲喊氨酮店闪测拨 枫江收止拒回撑众杯缩萌击 淋瘫傲标酪垃肪仑
篇八:二八定律的解释及案例
墨菲定律1949年, 一位名叫墨菲的空军上尉工程师,认为他的某位同事是个倒霉蛋, 不经意间开了句玩笑:“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让他去做就一定会弄糟。” 这句话迅速流传,并扩散到世界各地。在流传扩散的过程中,这句笑话逐渐失去它原有的局限性,演变成各种各样的形式,其中一个最通行的形式是:
“如果坏事情有可能发生, 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
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律”。
下面是墨菲定律的一些变种或推论。
人生哲学 1.别试图教猫唱歌,这样不但不会有结果,还会惹猫不高兴? 2.别跟傻瓜吵架,不然旁人会搞不清楚,到底谁是傻瓜? 3.不要以为自己很重要,因为没有你,太阳明天还是一样从东方升上来? 4.笑一笑,明天未必比今天好。
5.好的开始,未必就有好结果;坏的开始,结果往往会更糟。
处世原理 6.你若帮助了一个急需用钱
的朋友,他一定会记得你——在他下次急需用钱的时候。
7.有能力的——让他做;没能力的──教他做;做不来的──管理他。
8.你早到了,会议却取消;你准时到,却还要等;迟到,就是迟了。
9.你携伴出游,越不想让人看见,越会遇见熟人。
爱情意义 10.你爱上的人,总以为你爱上他是因为:他使你想起你的老情人。
11.你最后硬着头皮寄出的
情书;寄达对方的时间有多长,你反悔的时间就有多长。
生活常识 12.东西越好,越不中用。
13.一种产品保证60天不会出故障,等于保证第61天一定就会坏掉。
14.东西久久都派不上用场,就可以丢掉;东西一丢掉,往往就必须要用它。
15.你丢掉了东西时,最先去找的地方,往往也是可能找到的最后一个地方。
16.你往往会找到不是你正想找的东西。
17.你出去买爆米花的时候,银幕上偏偏就出现了精彩镜头。
18.另一排总是动的比较快;你换到另一排,你原来站的那一排,就开始动的比较快了;你站的越久,越有可能是站错了排。
19.一分钟有多长? 这要看你是蹲在厕所里面,还是等在厕所外面。
二、二八法则
1897 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列托在对 19 世纪英国社会各阶层的财富和收益统计分析时发现:80%的社会财富集中在 20%的人手里,而 80%
的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 20%, 这就是“二八法则”。“二八法则”反应了一种不平衡性,但它却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
附:破窗理论等
在商品营销中,商家往往会认为所有顾客一样重要;所有生意、每一种产品都必须付出相同的努力,所有机会都必须抓住。而“二八法则”恰恰指出了在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报酬之间存在这样一种典型的不平衡现象:80%的成绩,归功于20%的努力; 市场上 80%的产品可能是 20%的企业生产的;20% 的顾客可能给商家带来 80%的利润。遵循
“二八法则”的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中往往能抓住关键的少数顾客,精确定位, 加强服务,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国的普尔斯马特会员店始终坚持会员制,就是基于这一经营理念。
“二八法则”同样适用于我们的生活,如一个人应该选择在几件事上追求卓越,而不必强求在每件事上都有好的表现;锁定少数能完成的人生目标,而不必追求所有的机会。
三、马太效应
《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 吩咐他们:“你们去
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 10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 10 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
“主人, 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 5 锭。” 于是国王便奖励了他 5 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
”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那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 叫他多多益善。
”这就是马太效应,它反映了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
遍现象,即赢家通吃。
对企业经营发展而言,马太效应告诉我们,要想在某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做大。当你成为某个领域的领头羊的时候,即便投资回报率相同,你也能更轻易地获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而若没有实力迅速在某个领域做大,就要不停地寻找新的发展领域,才能保证获得较好的回报。
四、手表定理
手表定理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
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你要做的就是选择其中较信赖的一只,尽力校准它,并以此作为你的标准,听从它的指引行事。记住尼采的话:“兄弟,如果你是幸运的,你只需有一种道德而不要贪多,这样,你过桥更容易些。”
如果每个人都“选择你所爱, 爱你所选择”,无论成败都可以心安理得。然而, 困扰很多人的是:
他们被“两只表”弄得无所, 心身交瘁, 不知自己该信仰哪一个,还有人在环境、他人的压力下,违心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道路,为此而郁郁终生,即使取得了
受人瞩目的成就,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
手表定理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的管理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这个人无所适从。手表定理所指的另一层含义在于每个人都不能同时挑选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你的行为将陷于混乱。
五、“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
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个定律似乎再简单不过了,但它的重要性却时时被人们疏忘。不值得定律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哪些事值得做呢?一般而言,这取决于三个因素。
1、价值观。关于价值观我们已经谈了很多,只有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事,我们才会满怀热情去做。
2、个性和气质。一个人如果做
一份与他的个性气质完全背离的工作,他是很难做好的,如一个好交往的人成了档案员,或一个害羞者不得不每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3、现实的处境。同样一份工作,在不同的处境下去做,给我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例如,在一家大公司,如果你最初做的是打杂跑腿的工作,你很可能认为是不值得的,可是,一旦你被提升为领班或部门经理,你就不会这样认为了。
总结一下,值得做的工作是: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适合我们的个性与气质,并能让我们看到期望。如果你的工作不具备这三个因素,你就要考
虑换一个更合适的工作,并努力做好它。
因此,对个人来说,应在多种可供选择的奋斗目标及价值观中挑选一种, 然后为之而奋斗。
“选择你所爱的, 爱你所选择的”, 才可能激发我们的奋斗毅力,也才可以心安理得。而对一个企业或组织来说,则要很好地分析员工的性格特性,合理分配工作,如让成就欲较强的职工单独或牵头来完成具有一定风险和难度的工作,并在其完成时给予定时的肯定和赞扬;让依附欲较强的职工更多地参加到某个团体中共同工作;让权力欲较强的职工担任一个与之能力相适
应的主管。同时要加强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同感,让员工感觉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这样才能激发职工的热情。
六、彼得原理 管理学家劳伦斯·丁·彼得(Laurence.J.Peter),1917 年牛于加拿大的范库弗, 1957 年获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学士学位,6 年后又获得该校教育哲学博士学位,他阅历丰富,博学多才,著述颇丰,他的名字还被收人了《美国名人榜》、《美国科学界名人录》和《国际名人传记辞典》等辞书中。
彼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正是彼得根据千百个有关组织中不能胜任的失败实例的分析而归纳出来的。
其具体内容是:
“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彼得指出, 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胜任),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
由此导出的彼得推论是,“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
”每一个职工最终都将
达到彼得高地,在该处他的提升商数(PQ)为零。至于如何加速提升到这个高地,有两种方法。其一。是上面的“拉动”,即依靠裙带关系和熟人等从上面拉;其二是自我的“推动”,即自我训练和进步等,而前者是被普遍采用的。
彼得认为, 由于彼得原理的推出,使他“无意间”创设了一门新的科学——层级组织学(hierarchiolgy)。该科学是解开所有阶层制度之谜的钥匙,因此也是了解整个文明结构的关键所在。凡是置身于商业、工业、政治、行政、军亨、宗教、教育各界的
每个人都和层级组织息息相关,亦都受彼得原理的控制。当然,原理的假设条件是:时间足够长,五层级组织里有足够的阶层。彼得原理被认为是同帕金森定律有联系的。
帕金森(C.N.Parkinson)是著名的社会理论家,他曾仔细观察并有趣地描述层级组织中冗员累积的现象。他假设,组织中的高级主管采用分化和征服的策略,故意使组织效率降低,借以提升自己的权势,这种现象即帕金森所说的“爬升金字塔”。彼得认为这种理论设计是有缺陷的,他给出的解释员工累增现象的原因是
层级组织的高级主管真诚追求效率(虽然徒劳无功)。正如彼得原理显示的,许多或大多数主管必已到达他们的不胜任阶层。这些人无法改进现有的状况,因为所有的员工已经竭尽全力了,于是为了再增进效率,他们只好雇用更多的员工。员工的增加或许可以使效率暂时提升,但是这些新进的人员最后将因晋升过程而到达不胜任阶层,于是唯一改善的方法就是再次增雇员工,再次获得暂时的高效率,然后是另一。次逐渐归于无效率。这样就使组织中的人数超过了工作的实际需要。
彼得原理首次公开发表于 1960年 9 月美国联邦出资的一次研习会上,听众是一群负责教育研究计划、并刚获晋升的项目主管,彼得认为他们多数人“只是拼命地想复制一些老掉牙了的统计习题”, 于是引介彼得原理说明他们的困境。演说召来了敌意与嘲笑,但是彼得仍然决定以独特的讽刺手法呈现彼得原理,尽管所有案例研究都经过精确编纂,且引用的资料也都符合事实,最后定稿于 1965年春完成,然后总计有 16 家之多的出版社无情地拒绝了该书的手稿。1966 年, 作者零星地在报纸上发表了几篇述论同一主题的文章,读者的反
应异常热烈,引得各个出版社趋之若婺鸳。正如彼得在自传中提到的,人偶尔会在镜中瞥见自己的身影而不能立即自我辩认,于是在不自知前就加以嘲笑一番,这样的片刻里正好可以使人进一步认识自己,“彼得原理”扮演的正是那样一面镜子。
七、零和游戏 一个游戏无论几个人来玩,总有输家和赢家,赢家所赢的都是输家所翰的,所以无论输赢多少,正负相抵,最后游戏的总和都为零,这就是零和游戏。
零和游戏之所以受人关注, 是因为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处都能找到与零和游戏雷同或类似的现象。我们大肆开发利用煤炭石油资源,留给后人的便越来越少;我们研究生产了大量的转基因产品,一些新的病毒也跟着冒了出来;我们修筑了葛洲坝水利工程,白鳍豚就再也不能洄游到金沙江产卵了……
发展是硬道理。
人类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科技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曰益严重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之后,可持续发展理论才逐渐浮出水面。
零和游戏原理正在逐渐为“双赢”观念所取代,人们逐渐认识到“利己”而不“损人”才是最美好的结局。
实
践证明,通过有效合作,实现皆大欢喜的结局是可能的。
领导者要善于跳出“零和”的圈子,寻找能够实现“双赢”的机遇和突破口,防止负面影响抵消正面成绩。批评下属如何才能做到使其接受而不抵触,发展经济如何才能做到不损害环境,开展竞争如何使自己胜出而不让对方受到伤害,这些都是每一个为官者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
还是那句话, 世上没有现成的标准答案。这些企业经营管理定律只能供我们参考和借鉴,至于什么条件下适合借鉴哪一种,回到手表定理上去,
你需要自己选择一块戴着舒适而又走时准确的手表。
八、华盛顿合作规律
华盛顿合作规律说的是:
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
多少有点类似于“三个和尚”的故事。
人与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而是复杂和微妙得多。在人与人的合作中,假定每一个人的能力都为 1,那么 10 个人的合作结果有时比10 大得多, 有时甚至比 1 还要小。
因为人不是静止的物,而更像方向不同
的能量,相互推动时自然事半功倍,相互抵触时则一事无成。
九、酒与污水定律
酒与污水定律是指, 如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几乎在任何组织里,都存在几个难弄的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把事情搞糟。
他们到处搬弄是非, 传播流言、破坏组织内部的和谐。最糟糕的是,他们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你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它苹果也弄烂,“烂苹果”的可怕之处
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力。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而一个人无德无才者能很快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组织系统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协和容忍的基础上的,它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破坏者能力非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破坏总比建设容易。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日精心制作的陶瓷器,一头驴子一秒...
篇九:二八定律的解释及案例
有项目都是按照价值的顺序分配的时候, 价值观的80%来自于20%的科目, 于是总科目的80%集中起来, 构成了剩余的20%的价值波莱德二八定律的现象 接到电话的80%是由20%的人打来的 保费的80%是由20%的客户做成的 20%的迟到者, 占迟到人数的80% 80%的业务收入来自于少数几个险种 80%的业务收入来自于少数几个险种 80%的产能是20%左右绩优业务员完成的 20%重要问题的存在, 导致了80%的绩效障碍 80%的时间、 精力和资源, 耗费在了20%的工作和改善上 20%的个人或销售团队制造了80%的问题
启示1、 80%的生意是同20%的客户做成的, 所以对于老客户的重视程度是相当重要的。2、 把80%的时间用在20%重要事情上。
一只微不足道的小麻雀, 能毁坏一座 坚固道雀座 坚无比的大桥, 你信吗?
物理学的极端例子一只麻雀如果一再跳到大桥的同一点并保持到大桥的同一点并保持一定的节奏, 则可以把大桥弄塌!
生活中的启示水滴石穿, 绳锯木断, 在我们生活中司 空见惯, 它说明了 什么?集中力量的力量!
任何能量只有集中起来才有力量太
阳激
光能 量 大 小大小效
应弱强区
别没 有 集 中集
中
力量只有集中起来才能做成事 在多 数情况下, 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同时想抓两只兔子的人, 往往最后一只也抓不到” 一个专注的常人比一个精力分散的天才更有成就 做好一件事, 比做好几件事更容易, 也更容易成功 军事学的第一原则:
“集中兵力” 两个世界级的短跑选手, 一个集中在100米, 另 一个则同时跑100、 200、 400、 800米, 结果前者成了世界冠军, 后者每项都成为第二
成功营销, 首先要学会集中使用力量 在一定的时期, 组织中所有的人和资源, 要一而再、再而三地集中冲击同一个中心问题, 而不要把能量分散到过多的领域、 人事、 功能或问题上大的方面机构增员培训产品服务管理具体问题早夕 会经营衔接教育活动量管理人均绩效团队建设目 标客户
2万业绩随时随地随时随地2000~2万2万以上请牢记可爱的2-8定律20000人力比%20%
60%
20%
业绩——人力比分析(时间分配图)大量时间培训、 辅导、激励、 谈心分:1、 2000~50002、 5000~90003、 9000~2万关心、 激励、指导、 沟通0~2000少量时间原因分析、激励或劝退
两种不同思维模式的区别区别80/20 思维50/50 思维1超常的创造力超出平均水平的努力2寻找解决问题的捷径走完全程33有选择的做有选择的做全面全面, 找尽一切可能找尽一切可能4在少数方面卓越在许多 方面良好5尽量多 借外力尽量自 己动手6只做能做得最好的事做一切必须做的7在每个重要问 题上, 做那些 20%导致 80%的一份辛勤, 一份收获
不断发现并做好那些只用 20%的努力 就可以得到80%效果的事 情
篇十:二八定律的解释及案例
定律 人生和职场的 杠杆 原理 【新概念讲堂】二八定律:人生和职场 的杠杆原理
--【新概念讲堂】
1、二八定律概念 二八定律也叫巴莱多定律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明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 20%其余 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法则。
管理学范畴有一个著名的 80/20 定律它说通常一个企业 80%的利润来自它 20%的项目;这个 80/20 定律被一再推而广之--经济学家说20%的人手里掌握着 80%的财富。有这样两种人第一种占了 80%拥有 20%的财富;第二种只占 20%却掌握 80%的财富。为什么呢?原来第一种人每天只会盯着老板的口袋,总希望老板能给他们多一点钱而将自己的一生租给了第二种 20%的人;第二种人则不同他们除了做好手边的工作外,还会用另一只眼睛关注正在多变的世界他们明白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于是第一种 80%的人都在替他们打工。
1897 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列托在对 19 世纪英国社会各阶层的财富和收益统计分析时发现:80%的社会财富集中在 20%的人手里而 80%的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 20%这就是"二八法则"。"二八法则"反应了一种不平衡性但它却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
80%的收入来源于 20%的客户; 公司里 20%的员工完成 80%的业绩; 20%的强势品牌占据着 80%的市场; 80%的成绩归功于 20%的努力;
市场上 80%的产品可能是 20%的企业生产的; 20%的顾客可能给商家带来 80%的利润。
"二八法则"要求职业经理人在工作中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要抓关键人员、关键环节、关键用户、关键项目、关键岗位。
国际上有一种公认的企业法则叫"马特莱法则"又称"二八法则"。其基本内容如下: 一是"二八管理法则"。企业主要抓好 20%的骨干力量的管理再以 20%的少数带动 80%的多数员工以提高企业效率。
二是"二八决策法则"。抓住企业普遍问题中的最关键性的问题进行决策以达到纲举目张的效应。
三是"二八融资法则"。管理者要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经营的重点项目以此不断优化资金投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是"二八营销法则"。经营者要抓住 20%的重点商品与重点用户渗透营销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八法则"之所以得到业界的推崇就在于其提倡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经营方略确定了传媒业的视野。
2、80/20 法则能做什么? ◆80/20 思想 80/20 思想如果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它能帮助你改变行为并把注意力集中到最重要的 20%的事情上。80/20 思想的行动结果就是使你以少获多。使用80/20 思想你必须不断自问:20%凭什么因素能导致 80%?不要想当然地认为是你知道的答案还是用点时间好好想想。一份真正的深刻领悟需要上百份的知觉和感觉上的理解。
◆80/20 原则与商务
将 80/20 原则应用于商务的主要思想就是怎样以最少的资金和努力来获取最大的利益和价值。通过实际应用这个原则任何个人商务都能获益无限。原则最重要的用法是"明确你在何处获利同样重要地明确你在哪里失利。每个实业家都认为他们已经知道可他们几乎都错了。如果他们有正确的概念那么整个经营面貌将大为改观"。
该策略就是找出自己目前正在赢利的地方它可以是一件产品一个市场一种顾客类型,一门技术一个销售渠道一个部门一个国家一笔交易一名员工或一个团队。充分关注他们并找出自己没抓住的环节加以解决。
◆80/20 原则和革新 革新是未来竞争优势的关键。如果使用 80/20 原则并考虑以下几点意见革新将变得更简单: 顾客所获价值的 80%与你组织所作努力的 20%有关; 产品或服务的利益的 80%由成本的 20%提供; 在你从事的行业中有 80%的利润由所有商行的 20%创造。如果你不是其中之一想想他们做对了什么而你又做错了什么; 你资源的 80%仅仅创造了 20%的价值这一比率总是给真正的企业家和改革家创造套购机会。
3、二八定律的社会、生活现象 自从 19 世纪末帕累托提出"28 法则"后其重要的实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无论是经济社会活动还是人们日常生活无不呈现出"28 法则"现象: ――20%的品牌占有 80%的市场份额; ――20%的产品和 20%的顾客承担了企业约 80%的营业额; ――20%的产品和 20%的顾客通常带来 80%的企业利润;
――20%的公务员承担了 80%以上的政府工作; ――20%的论坛作者发表了 80%以上的精品文章; ――20%的高校教师领走了 80%以上的教学科研津贴; ――20%炒股者赚的钱是 80%的炒股者亏的钱等等。
20%拥有 80%的财富 80%拥有 20%的财富 20%用脖子以上赚钱 80%用脖子以下赚钱 20%正面思考问题 80%负面思考问题 20%做事业 80%做事情 20%重视经验 80%重视学历 20%知道行动才会有结果 80%认为知识就是力量 20%我要怎么做就会有结果 80%认为只要有钱我就会怎样做 20%爱投资 80%爱购物 20%买时间 80%卖时间 20%有目标 80%爱瞎想 20%是在问题中找答案 80%在答案中找问题 20%放眼长远 80%只看眼前 20%把握机会 80%错失机会 20%计划未来 80%早上起来才想今天干什么 20%按成功的经验做事情 80%按自己的意愿去做
20%只做成功必须做的事情 80%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20%可以重复的做简单的事情 80%不愿意做简单的事情 20%明天的事情今天做 80%今天的事情明天做 20%想如何能办到 80%想不可能办到 20%笔记好 80%忘性好 20%整理资料 80%不整理资料 20%受成功人的影响 80%受失败人的影响 20%状态很好 80%状态不佳 20%相信以后会成功 80%受失败的影响 20%与成功职业经理人为伍 80%不愿意改变环境 20%只为成功找方法 80%只为失败找理由 20%思想积极 80%思想消极 20%今天的事情今天毕今天开始计划明天的事 80%今天的事情到明天再做明天的事情等到明天再说 20%心动不如行动 80%永远都在等最好的机会 20%首先改变自己 80%希望改变别人 20%爱争气 80%爱生气 20%鼓励和赞美 80%批评和谩骂 总之"28 法则"就像放在某一环境中的"坐标系"本身可能是合理的也可能是不合理的但在其左右一定有合理的部分体现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新概念坛主:欢迎光临 (p.s 转载请注明:本文章来源于新概念坛主博客
推荐访问:二八定律的解释及案例 定律 解释 案例
热门文章:
- 最新文明礼貌月活动策划,文明礼貌月活动方案(优秀1合集)(全文完整)2024-08-22
- 2023年医院护士面试自我介绍(优秀17篇)2024-08-22
- 2023年最新六年级自我介绍(汇总18篇)2024-08-22
- 学生会个人简历如何写(优秀9篇)2024-08-22
- 2023四年级学生自我介绍,四年级学生自我介绍(大全8篇)(全文完整)2024-08-22
- 房屋租赁合同书样本,房屋租赁合同书(优质11篇)【精选推荐】2024-08-22
- 设备租赁合同(通用12篇)2024-08-22
- 最新转让协议书才有法律效力(大全10篇)(全文完整)2024-08-22
- 2023海边捡垃圾社会实践报告,垃圾处理社会实践报告(优秀8篇)(范文推荐)2024-08-22
- 最新外科护士自我鉴定(实用18篇)202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