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陈独秀的“右”倾主义2篇
浅析陈独秀的“右”倾主义2篇浅析陈独秀的“右”倾主义 浅议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 张卓 内容提要陈独秀及当时中共中央虽应为大革命的失败负一定的责任但主要是执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析陈独秀的“右”倾主义2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浅析陈独秀的“右”倾主义
议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张 卓
内容提要陈独秀及当时中共中央虽应为大革命的失败负一定的责任但主要是执行者的责任错误的根子在莫斯科所以新党史中“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提法值得商榷。
关 键 词陈独秀 右倾机会主义 共产国际 作者简介贵州民族学院民族文化学院 2002 级民族学学生
张卓
陈独秀 1879-1942 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大革命失败后中央政治局改组他离开中央领导岗位。1929 年 11 月他在中东铁路问题上发表对中共中央的公开信随后被开除党籍。
陈独秀去世半个多世纪对于他的评价经常随着政治气候的需要而变化因此他的政治结论迟迟定不下来。
关于陈独秀的评价我们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1 从大革命失败到建国后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在这个漫长的时期内对陈独秀的评价基本上是否定的。从批判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到批判“托陈”取消派再到开除陈的党籍陈独秀的政治问题不断升级政治帽子越戴越多越戴越沉重甚至成为阶级敌人。
“文化大革命”时期对陈独秀更是全盘否定。
2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到八十年代中后期。在这期间全党全国开展了真理问题大讨论理论上弄清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使我们党逐步回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来。我国理论界学术界和党史界对陈独秀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有新突破。1984 年胡耀邦同志对陈独秀的问题有一段很好的讲话 “陈独秀复杂的一生应当根据详尽确实的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得出正确结论。过去很长时间对陈予以全盘否定是不公正的。陈在本世纪的最初二十几年为中国革命建立了很大的功劳后来犯了错误但也不能将大革命的失败完全归咎于陈。
”又说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陈独秀很难不犯错误的。
”[1] 这一时期虽然对研究和解决陈独秀政治问题的指导思想比较明确但没 1
有重大事件的“详尽确实的材料” 以致难以“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恢复其本来面目。
” 3 八十年代后期到现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更加深入思想政治领域也进一步开放这有利于陈独秀问题的研究。国际上1988 年苏联共产党为托洛茨基问题平反1991 年苏联解体接着俄罗斯公布了苏联共产党历史档案公开了《共产国际和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 。这些对于恢复事实本来面目提供了“详尽确实的资料” 。现在的《中国共产党历史》 虽然肯定陈独秀从建党直到大革命运动前期都有巨大功劳并说这是基本方面但还是保留了“右倾机会主义”这顶帽子。
人人都说“盖棺定论” 为什么陈独秀“盖棺”而长久难以定论呢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有五个方面其一陈独秀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上一方面是有功之臣他对推动中国历史的进步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时至今日有目共睹。另一方面他在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上犯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中国大革命的失败他是有一定责任的。问题是过去只看重错误的一面而且将错误无限上纲甚至斥之为敌人这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实事求是的。其二大革命的失败我们的党处在幼年时期马列主义水平不高客观上敌我力量悬殊斗争情况又十分复杂党内有些同志戴着“左倾眼镜”对待陈独秀的错误。其三大量历史真实材料属于绝密档案难见天日以致没有形成较为正确的结论没有事实证据不能定论。其四陈独秀在大革命失败后所写的检查是实事求是的他检查的要害是执行了“共产国际”和“联共布 ”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他和党内的一些同志虽然抵制过但无能为力。在那种情况下他的检查当然通不过而且加深了“共产国际”和“联共布 ”对他的不满。其五前苏联在我们党创建时期和新中国建国初期确实给了我们很多重大帮助我们也不应该忘记。但另一方面 “共产国际”和“联共布 ”不了解中国革命斗争的复杂性他们远在天边发了许多不切实际的错误指令他们派驻中国的代表在几起重大的历史事件中绕开中共直接同国民党蒋介石谈判达成让步协议更重要的是苏联“老大哥”从自己的需要国际政治、外交、环境出发对国民党右派做出退让。很多因素造成大革命失败事后将全部责任推到中共和陈独秀头上。
现在关于陈独秀的评价中共中央党史出版社 2002 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又有了新的说法。
2002 年 10 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同志在介绍新出版的《中国共产党 2
历史》第一卷中关于陈独秀的新评说时说 “要肯定陈独秀从建党直到大革命运动前期都是有巨大功劳的。
” “他是我们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而且从党的‘一大’到‘五大’一直是党的主要领袖。他那时的威望盖过了其他任何人。
”石仲泉说新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把陈独秀在大革命失败中的错误从“右倾投降主义” 改成为“右倾机会主义” 。为什么抠掉了“投降”两个关键性的字呢石仲泉说 “被看作陈独秀犯严重右倾错误标志的对国民党‘二大’ 、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等问题上的让步即所谓‘三次大退让’ 还有对蒋介石、汪精卫等的依赖以及不重视党直接掌握武装的思想等都是受共产国际的重大影响。
”为什么会都是受联共布领导的共产国际的重大影响呢石仲泉说 “由于那时的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年幼的党对共产国际的指示在组织上有服从的义务同时又缺乏判断的能力。
” “因此共产国际、联共布及其驻华代表对中国大革命遭受的严重挫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陈独秀有没有责任呢石仲泉说 “一些重要的决策尽管是人家提出的但都是经过中共中央或党的主要领导人这个系统来贯彻执行的” 。[2] 原来陈独秀犯的是没有识别和抵制住来自莫斯科制定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错误的性质是执行者的错误错误的根子在莫斯科。
中国共产党一直强调要把错误路线的制定者和下级执行者严格区分开来错误路线的制定者应是错误责任的主要承担者。也就是说共产国际和联共布才应是大革命失败主要责任的承担者。
既是这样的话那新党史[3]中的措辞“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就值得商榷了。既为代表那就是应负主要责任者前面我们已经明确了主要责任承担者应是共产国际及联共布 而不是陈独秀那为什么还用“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这一表述方式呢 新党史还用了一小节来论述“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形成” 。
第一个论据是谭平山向共产国际请示共产党员是否可以参加政府在共产国际没有回答时中共就向全党发出指示禁止参加政府。新党史认为这是“在野党态度” 。其实规定中共在野党地位的是共产国际而不是陈独秀。
“党内联合”路线已经规定了中共在野党的地位。
“党内联合‘规定了大革命领导权在资产阶级国民党手中。凡加入国民党就是服从国民党领导。孙中山在联合之前就说“国民党是个大圈子 共产党是个小圈子 小圈子钻进大圈子 只能在大圈子里活动。
” [4] “共产党既已加如了国民党便应服从党纪不应再公开批评国民党。共产党如不服从国民党 3
我便开除他们苏俄若袒护他们我便要反对苏俄。
”[5]共产党在国民党中也就是在统一战线中不可能获得领导权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的总领导权。没有领导权就是在野。
共产国际和联共的指导思想就是国民党领导革命中共处于服从地位。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说中国国民党是中国唯一强大的革命集团。国民党的本质就是领导国民运动只要孙中山能接受反对帝国主义口号什么东西都可以归国民党。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的达林到中国时说 “共产国际不应面向共产党而应面向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党 ” “在中国应依靠国民党。
”[6]共产国际这种中共在野的思想是一贯的。直到 1926 年“三二”事件后鲍罗廷还说 “现在是共产国际应为国民党当苦力的时代。
”[7]所谓当苦力就是在野受支配无权力只出力工作。
我们要真正理解共产国际、联共为什么把革命领导权交给资产阶级国民党而规定中共处于在野地位还必须搞懂二十世纪初联共的外交政策。
苏俄社会主义国家一诞生就面临国外十四个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和国内白伪匪帮的叛乱政治、经济全面危机。在东方日本是苏俄的劲敌而且还占据苏俄库页岛日苏矛盾是东方主要矛盾。国际环境迫切要求苏俄寻找东方战略伙伴。苏俄选择了孙中山国民党为什么因为日本是敌人不可能成为伙伴朝鲜是日本殖民地服从日本统治也不可能当伙伴。东南亚各国除中国外几乎都处于殖民地状态。只有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刚刚觉醒孙中山国民党推翻满清建立共和震惊世界。孙中山政党有枪、有权、有军队、有钱。而中国共产党刚成立钱、军、权、枪什么都没有。只要扶助一下孙中山国民党就会成为强有力的战略伙伴。重视国民党轻视共产党 “党内联合”就这样形成了。这是二十世纪初东方主要矛盾和苏联外交政策的产物。当不当在野党陈独秀无权选择。
陈独秀其实很不满中共这一在野党的地位几次提出退出国民党改变这种状况却都遭受拒绝和批评。
“五卅运动”中无产阶级一抬头便惊醒了资产阶级戴季陶的反共小册子便应运而生了。在陈独秀看来“戴季陶的小册子不是他个人的偶然的事乃是资产阶级希图巩固自己阶级的势力以控制无产阶级而走向反动的表现。
”[8]于是在这年十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提议“即时退出国民党而独立始能保持自己的政治面貌领导群众而不为国民党政策所牵制。
” [9]但当时的国际代表和中共中央负责人却一致反对他的提议 说 “这是暗示中共党员群众走向反对国民党的道路。
”而陈独秀也因尊重国际纪律和中央多数同志意见而未能坚持他自己的提议。
4
1926 年蒋介石发动三二 0 政变大捕共产党员围剿省港罢工委员会苏俄视察团以及苏俄顾问的卫队枪械。国民党中央还决议共产党分子退出国民党最高总部禁止共产党分子批评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共产党及青年团须将加入国民党的党员、团员名册缴存国民党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指示下都一一接受。这一时期在陈独秀看来“是资产阶级的国民党公开的强迫无产阶级服从它的领导与指挥的时期是无产阶级自己正式宣告投降资产阶级服从资产阶级甘心做它的附属品的时期” 。[10]他在三二 0 事变后对共产国际的报告中便主张由党内合作改为党外联盟。但国际见了他的报告后严厉的批评了中共有退出国民党的意见陈独秀再次遵守了国际的纪律。
1927 年 4 月陈独秀第一次会见汪精卫便觉察出汪精卫有一定的反动倾向。于是他在共产党的政治局会议上报告两党联席会议时说 “我们和国民党的合作日益入于危险他们和我们所争的表面上好象是这样或那样的小问题实际上他们所要的是整个的领导权。现在只有两条路摆在我们的面前放弃领导权或是和他们决裂。
”[11]马日事变后他又两次在政治局会议上提议退出国民党。他和瞿秋白谈论此事瞿秋白的回答是 “宁可让国民党开除我们我们不可由自己退出。
”他又和鲍罗廷商量鲍罗廷说 “你这个意见我很赞成但是我知道莫斯科必不容许。
”这一次陈独秀仍然未能坚持自己的提议。
前前后后不论国共之间有多大摩擦共产国际就是不改既定方针而陈独秀一次又一次的提议退出也更加加深了国际对他的不满。
事实表明中共不退出国民党继续实行党内联合就没有可能得到革命领导权只有继续当在野党力量也就得不到迅速壮大。一旦国民党反动派对其盟友——中共进行屠杀时中共便毫无还手之力大革命必然失败而陈独秀个人的悲剧也注定上演。
第二个论据是陈独秀和多数中共领导对建立直接领导的武装没有足够的重视并引用少派党员到黄埔军校的中共指示加以证明。
在指导大革命中莫斯科是不许中共独立成立武装的所有军队、枪支、物资都由国民党支配。成立黄埔军校组建军队派司令员和党代表都由共产国际、联共、国民党说了算。在军队中往往政治部主任由中共党员担任。难道中共可以通过政治部主任活动在北伐军中暗暗组成共产党的军队吗这样不说国民党不准许就连共产国际、联共也决不会答应的。国民党右派还会攻击中共破坏北伐统一战线呢。北伐是革命大局压倒一切任务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并配合北伐迫切需要党员做工农运动骨干。少往黄埔派党员是中央正确的决定怎么可以抓来充当右倾机会主义的证据呢 1926 年蒋介石三二 0 政变后陈独秀及党中央领导同志主张准备独立的军事势力和蒋 5
介石对抗派彭述之代表中央到广州和国际代表面商计划要求把供给蒋介石、李济深的枪支匀出五千支武装广东农民。共产国际代表却以“武装农民不能去打陈迥明...
篇二:浅析陈独秀的“右”倾主义
学刊2003年第5期 i关子陈独秀“右 倾机会主义”问 题 的若干浅见 口 李桂 兰 孙其如 (中共 南京 市江宁区委 党校 ,江 苏 南京 211100) 摘 要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复杂的人物 ,史学界对他进行了多角度 、多层面的研究 ,特别着重对其右倾错 误的研究。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的产生有其主客观原因,既与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势有关 ,也与他个人的主观因素密不可 分 ,但需 要 强 调 的是 ,陈独秀 右倾 机会 主 义不 等 于陈独 秀个 人 的右倾 机会 主义 ,它 是一个 历 史性 的政 治 范畴 。
关键 词 :陈独 秀 ;右倾机 会主 义 ;问题 中图分 类 号 :K09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000—2987(2003)05—0067—05 一、 陈 独 秀 “右 倾 机 会主 义 ”问题 的研 究 现 状 陈 独 秀 是 一 位 复杂 的人 物 ,也 是 中国 近代 史 上 最 有 争 议 的人 物之 一 ,史学 界 对 他 的评 价 历来 众 说 不 一 。大 革命 失 败后 ,他 被 定 为 右倾 机 会 主 义 分 子 ,后 来 又说 成 是 右倾 投 降 主 义分 子 ,曾被 扣 上 “混进 党 内的叛 徒 ”、“汉 奸 ”等 罪 名 ,文 革 期 间 ,更 是作 为一 个 反 面人 物 而 加 以 批 判 。十 一 届 三 中全会 以后 ,由于解 除 了思 想 禁锢 ,学 术 界 本 着 实事 求 是 、尊 重 历史 ,对 历史 负 责 的态 度 ,开 始 重新 研 究 评价 陈 独秀 ,已经 取 得 了可 喜 的成 绩 。1979年初 ,北 京 召开 陈 独 秀 等 历 史 人 物 讨 论 会 ,1980年 底 举 行 了 陈 独 秀 问题 研 讨 会 ,有 些 院校 还 开设 了 “陈 独 秀 专 题研 究 ”课 程 ,在 短短 的几 年 内 ,各种 报 刊 发 表 的有 关 陈独 秀 的研 究评 论 文 章 及 回忆 资 料 ,即 达 200多篇 。关 于 陈独 秀 的记 载 、评 论 ,从 数 量 上 看 ,从 “五 ·四 ”运 动 至 1980年公 开 发 表 的 专 著 、评 论 、通 信等 近 800篇 (部 ),特别 是 进 入 90年 代 ,史 学 界 对 陈 独 秀 进 行 了 多 角 度 多 层 面 的研 究 ,不 仅 从 内容 上拓 展 了研 究 范 围 ,而 且 对 某些 问 题 的 看法 有 一致 的趋 势 。表 明陈 独 秀研 究 已取 得 突 破性 进 展 。其 中关 于 其右 倾 机 会 主 义 问题 的 研 究 现 状 可 以 归 纳 为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
关 于 陈独 秀 “右倾 ”机 会 主 义 占统 治 地 位 的 时 间及 其性 质 问题 ,大体 有 两 种 意 见 :一 ,混 入 党 内的 同路 人 。二 ,1923年 2月初 至 1926年 3月犯 右倾 投 降 主 义错 误 ;1926年 3月 至 1927 年初 ,错 误继 续 发展 ,并 使 错误 理论 贯 彻 到 党 的 方针 政 策 中 ;1927年初 至 同年 7月 右 倾投 降 主 义错 误 在 中 国共产 党 机 关 占领 导 地 位 ,给 党 造成 严 重损 失 。
也有 人认 为 大革 命 失 败 ,不仅 陈 独秀 个人 有 责 任 ,也与 党 处 于 幼年 有关 。
关 于 陈 独 秀 右 倾 机 会 主 义 错 误 与 共 产 国 际 的关 系 大体 有 三种 看 法 :一 ,是 陈 独 秀违 反 共产 国际对 中国革命 的一系列 正确指 示的结 果 。二 ,陈 独 秀 的错误 实 质 上 是 共 产 国 际 的错 误 。三 ,陈独 秀 的错 误 有 其 主 观 上 的 原 因 ,但 同共 产 国 际及 其代 表 的 某 些 错 误 指 导 也 很有 关 系 。
关 于 陈 独 秀 右 倾 机 会 主 义 与 第 一 次 大 革 命 失 败 的原 因也 有 三种 论 点 :一 ,大 革 命失 败 由陈 独 秀 的错误 造 成 ,应 负 全责 。二 ,由陈 独 秀 个 人 负 责不 符合 历 史 事 实 :第 一 ,全 党 多 数 同 志 对 统一 战线 中坚 持 无产 阶级 领 导 权 问题 、武 装 斗争 和 土地 革命 等 问题 认 识 不 清 ;第 二 ,当 时敌 强 我 弱 ,即 使党 不 犯 错 误 ,失 败 也难 以避 收稿 日期 :2003—04—06 c_. Z 一< Z O × C m Z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c-. Z 一< > Z × C m Z 免 ;第 三 ,共 产 国际 的错 误 指 导 。三 ,陈 独 秀对 国民 党“二 大 ”、“三 ·二 0事 件 ”、五卅 运 动 、农 民运 动等 态 度 问题 ,尚需 根 据 历 史 事 实 ,认 真 加 以研究 ⋯ 。
近几 年来 ,中共 中 央对 陈 独 秀 的 问题有 重 要 指 示 ,认 为对 陈 独 秀 的评 价 ,毛 泽东 同志早 有 结 论 ,邓小 平 同志 也有 指 示 ,对 陈独 秀 问题 已有 共识 ,它不 是 一个 人 的问 题 ,而是 历史 问 题 1。中共 中 央党 史研 究 室 第 一 研 究部 主任黄 修荣 主持大革命时期 党史修改工作 ,决定在 目 录 上 拿 下 “陈 独 秀 右倾 投 降 主 义 路 线 ” 的标 题 。他主持翻译 的《共产国际、联共 (布 )与中国 革命档案资料丛书》,对于中国人 民转变对大 革命 时期党及陈独 秀印象 的传统 观念起 了重 要 作 用 ,为 研究 陈 独 秀 的 “右倾 ”错 误提 供 了大 量 的历史 资 料 ¨ 。
二 、陈独 秀右 倾 机 会 主 义错 误 产 生 的主 客 观 原 因 陈独秀在大革命时期 ,尤其在其后期犯 了 严 重 的 “右 倾 ”错 误 ,对 陈 独 秀 “右倾 ”错误 产 生 的 主 客观 原 因 ,我们 要 用 辩 证 的 和历 史 的观 点 加 以分析 ,如对 “二 次革 命 论 ”问题 ,无 产 阶级 领 导权 思 想 ,北 伐 革命 的 问题 ,农 民运 动 和农 民革 命 的思 想 ,国共 党 内合 作 问 题 和关 于三大 让 步 的责 任 问题 ,都需 要 进 行 客 观 的论 证 和辨 析 。
第 一 、陈 独 秀无 产 阶级 领 导 权 思 想经 历 了 初步 形 成 和发 展演 变 阶段 。陈独 秀并 没有 主动 放 弃对 革命 的领 导权 ,而 是 始终 坚持 无 产 阶级 领导权和进行争夺领导权 的斗争 ,陈独秀的无 产 阶级 领 导 权 思 想 是 在 巨 大 的 曲 折 反 复 过 程 中形 成 的 ,存 在 着缺 陷 和 不足 ,但 他 对无 产 阶 级 在革命 中的重要地 位及 阶级 分析都有 正确 的 认识 。
第二、陈独秀对农民运动的态度是反对农 民运动中的“过 火”行为 ,从来不否认 农民及农 晋阳学刊2003年第5期 民运 动 在革 命 中 的伟 大作 用 。他 认为 农 民 的政 治 觉 悟 及 其 在 政 治 生 活 中地 位 的发 展 将 成 为 民族 解 放 运 动 中 的主 要势 力 ,同时要 求取 得 对 农 民运 动 的 领导 权 。
第 三 、对 国 民党 右 派 分 子 的三 次 重 大 让 步 ,主 要 责任 应 由共 产 国 际 和苏俄 承 担 。对 国 民党 “二 大 ”的让 步 责 任 应 由维 经斯 基 承担 ,对 “中山舰事件”的让步是布勃诺夫作 出的 ,对 “整理党务案”的让 步从酝酿到通过都是 由鲍 罗 廷所 造 成 的 ,陈 独 秀不 应 对三 大让 步 负 主要 责 任 。
第 四 、二 次革 命 论 是 特 定环 境 下 的产 物 , 有特定的 内涵 ,它代表了当时多数人对 中国革 命 进 程 中 的 阶段 性认 识 ,同时 包 含着 中 国革命 分 阶 段 进 行 的 合理 内 容 。在二 次革 命 论 中蕴 含 着无产阶级 领导权思想 ,二次革命论虽然与新 民 主主 义 革命 理 论 还 有相 当的 距 离 ,但它 突 破 了 旧 民主 主 义革 命 的 理论 范 畴 ,这 一 思想 在 当 时具 有 积 极 意 义 。
第五 、国共合作揭开了大革命的序幕 ,为 中 国革 命 打 下 了基础 ,但 是 党 内合作 形式 是 共 产 国 际 的 主张 ,是共 产 国际 强加 给 中共 的 一条 路线 ,是 苏俄 寻求 战略 伙 伴 的需 要 ,其 弊端 是 国共 合作 破 裂 的根本 原 因 ,国 共合作 的破裂 又 是 大革 命 失 败 的直接 原 因 ,陈独 秀 曾经试 图改 变党 内合 作 形式 ,但 他 的尝 试 失败 了 ,没 能挽 回革 命 形 势 。
第六 、就在广州 国民政府决定进行北伐的 前两 天 ,陈独 秀在 中央机 关 刊 物 《向导 》上 发表 《论 国民政府之北伐》一文 ,此文被认 为是 陈独 秀反对北伐 的主要依据 。实际上陈独秀从来没 有反对北伐 ,他有 自己的北伐观 ,即认为北伐 必须代表 中国民族革命 之全部意义,是全 民族 经济解放 ,在 内有坚 固的 民众基础 ,在外有和 敌人对抗 的实力 ,只有这些条件成熟 ,方能够 以革命 的北伐完成国 民革命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晋阳学刊2003年第5期 = l|
墓蠹
一 。
l。薯 暑 囊 叠 毒 蔓 誊 董 =
i。。≯ 从 以上 六 个 方 面 看 ,陈 独 秀 虽 然犯 了 “右 倾 ”机 会 主 义错 误 ,但 这 些 错 误 与 当 时 中国 共 产 党处 于幼 年 时 期 不 成熟 有 直 接 关 系 ,也 与 共 产 国 际 的 领 导 分 不 开 ,既 有 他 个 人 的 主 观 原 因 ,客观 原 因也 不 可 忽视 。
三 、陈 独 秀 “右 倾”机 会 主 义是 历 史 性 的政 治 范畴 在近代 中 国人 物中,遭 到最不公正评价 的 莫 过 于陈 独 秀 。
在 国 民党 统 治下 ,胡适 以文 学 革 命 提倡 白话 文 而 闻名 ,数 十年 被 尊 为 自由主 义 的大 师 ;在 共 产党 领导 下 ,李 大 钊 被誉 为 中 国 马克思 主 义先 驱 者 ,与 陈独 秀 同 为 中 国共 产 党 的创 始人 ,在 党 内具 有崇 高 地 位 。而在 中国 近代思 想界 及文化界 有最大影 响的陈独 秀反 倒 不 及 二人 被推 崇 。凡对 中 国近 代 史稍 有 修 养 的人 都 知 道 胡 李 二 人 之 立 言成 说 多 赖 陈 之 奖 掖与赞助 ⋯。建 国后 的一段时间内 ,史学研 究 与 教学 中 ,对 陈 独 秀 的评 价 基本 上统 一 于 胡 乔 木 《中 国共 产 党 的三 十 年 》一 书 的基 本 观点 。但 是 1959年庐 山会议 以后 ,有些文章和讲 义中 便 出现 了陈独 秀 “从来不 是马克思 主义者 ”, “至多是革命 的同路人”之类的说法 ,到了 “文 化大革命 ”时期 ,陈独秀的一生便完全被否定 , 如说他 是“投机革命 ”、“混入党 内”、“窃取 了党 的总书记 ”,说他 是 “尊孔 派”、“改 良派”、“蒋 介 石 的 帮 凶 ”、“从 头 到尾 每 一 个 毛 孔都 沾 满 人 民的鲜血”等等。由此 ,甚 至许多过去对陈独秀 前期功绩有 所肯定 的同志 ,也被加上了 “为机 会 主义分子翻案”、“为叛徒树 碑”等罪名 ,进行 批 斗,这就给史学评论造成 了史无前例的大混 乱 。
陈 独 秀 切 实 领 导 中 国共 产 党 达 7年 之 久 ,
使 中国共产党从数十人而至数万人 ,其发展速 度之快 ,固然 与时势分不开 ,但 也与陈独 秀过 去的革命经验 ,在思想界之先驱地位 ,以及青 年人对他 的信仰不无关系 ,毛泽东受 陈独秀的 影响而接受共 产主义便 是一例 。1915年 当时 正在 湖南 一 师 求 学 的 毛 泽 东 对 陈 独 秀 非 常推 崇 ,并深 受 陈独 秀 的影 响 。正 如 毛泽 东 自己所 说 的那 样 ,“我 们 是 他 们 那 一 代 人 的学 生 ”。
1918年 8月 毛 泽 东 来 到 北 京 第 一 次 见 到 陈 独 秀 ,因受陈 的影 响 ,“回到 长 沙 以后 ,就 更 直接 地投 身 到政 治 中去 ”¨1。
1920年 毛泽 东 去 上海 向陈独秀汇报读书体会 ,陈独秀谈 了 自己对 马 克思 主义 的 信 仰 ,毛泽东 曾 回忆 说 :陈 独 秀谈 他 自己的信仰的那些话 ,在我一生 中可能是关 键 性 的这 个 时期 ,对 我 产生 了深 刻 的 印 象 ,正 是 这 样 ,毛泽 东 确 立 了 马克 思 主 义信 仰 ,成 为 了一 位 马克 思 主 义者 。“故 此 可 以给 陈 独 秀 一 个 称号 ,即毛泽 东 的马 克 思 主义 启 蒙 师 ”【6】。但 革命 毕竟是惊涛骇浪 ,瞬息万变 ,深受共产 国 际及斯大林之 限制 ,陈独秀 的领 导工作无法 自 主进行 ,加上 陈 独 秀 毕竟 是 近代 中 国一 位 传 统 之 鸿 儒 ,缺 乏 职业 革 命 家 之 冷 酷 果 断 和 敏锐 , 当蒋介石 、汪精卫叛变革命 ,陈则不知所措 ,任 敌宰割 ,致使无数有为的热血革命青 年死于敌 人屠杀之下 ,使轰轰烈烈 的中国共产 主义运动 几乎陷于瓦解 ,大革命惨遭失败 。
大革命失败了 ,陈独秀 由“人民英雄”一夜 之 间 就变 成 了 “坏 蛋 ”、“叛 徒 ”⋯ ,被 指 为 “罪 魁 祸 首 ”。联共 (布 )认 为 ,共 产 国际 的 策 略是 正 确 的 ,中 国共产 党 领 导 集 团违 背共 产 国 际 的指 示 而陷人右倾 ,导致 中国工农运 动失败 ⋯。布哈 林认为 :在检查我们对中国革命 采取的策略的 经验时 ,必须 承认我们存在某些 局部性错误 , 但 平 心而 论 ,我 认 为 总 的 来说 ,共 产 国际和 联 共 (布 )中央 的策略路线 是唯一正 确 的路线 。
中国共产 党就 大革命 失败 的原 因也进行 了反省 ,从不同的时期党 内对大 革命失败之原 因概括的不 同提法 ,我们不难看 出对 陈独秀右 倾机会主义与大革命 失败之间 的关系 ,实质上 有 个逐 步 认 识 的过 程 。1928年 7月 ,中共 “六 c_I Z _< > Z 0 × C m > Z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c-I Z 一< > Z 0 × C m > Z 大”政治决议案指出 :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就是 当时无产 阶级先锋—— 共产党 指导机关 的“机 会 主义 政 策 ”。1929年 10月 15 日中央 在 一份 反对 党 内机会 主 义 的决 议 中说 :“在 中国 革 命 中 的机 会 主 义 的错 误 是 由 于 中 国共 产 党 的指导机关违反 共产 国际的指示 ⋯⋯独秀同 志 不 去认 识 历 史 的教 训 ,只图避 免 责 任 ”。1944 年 和 1981年 中共 中 央先 后 作 出两 个 关 于党 的 基 本 历 史 问题 的决 议 ,对 大 革命 失败 的原 因 , 都 认 为 主 要 是 陈独 秀 右 倾 投 降 主 义 错 误 领 导 的结 果 。六 大后 的一 段 时 间 内 ,“中 央机 会 主 义 ”概 括 了大 革命 失 败 的主 要原 因 ,在 中 央正 式 文献 中 ,这 一 提法 后 来 并...
推荐访问:浅析陈独秀的“右”倾主义 浅析 陈独秀 主义
热门文章:
- 最新文明礼貌月活动策划,文明礼貌月活动方案(优秀1合集)(全文完整)2024-08-22
- 2023年医院护士面试自我介绍(优秀17篇)2024-08-22
- 2023年最新六年级自我介绍(汇总18篇)2024-08-22
- 学生会个人简历如何写(优秀9篇)2024-08-22
- 2023四年级学生自我介绍,四年级学生自我介绍(大全8篇)(全文完整)2024-08-22
- 房屋租赁合同书样本,房屋租赁合同书(优质11篇)【精选推荐】2024-08-22
- 设备租赁合同(通用12篇)2024-08-22
- 最新转让协议书才有法律效力(大全10篇)(全文完整)2024-08-22
- 2023海边捡垃圾社会实践报告,垃圾处理社会实践报告(优秀8篇)(范文推荐)2024-08-22
- 最新外科护士自我鉴定(实用18篇)202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