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围城的800字读后感10篇
读围城的800字读后感10篇
读围城的800字读后感篇1
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所以读书就应该从名著开始。今年暑假我阅读了钱钟书先生写的长篇小说《围城》。
小说描写了三十年代一群知识分子的工作、生活。以妙趣横生的笔调记叙了留学回国后的几位知识青年的社交,生活。
读后让我感到惊异的是作者对素材有着非凡的提炼能力。
按理说,《围城》是一部小说,事件、人物、心理都是虚构的,可是小说向我们呈现的世界却逼人的真实。《围城》里的很多的事情,就像是发生在身边;我们一边阅读一边会从这些虚构人物身上看到真人的影子。小说中人物的心情,就像是从自己胸腔里掏出来,贴切的让人吃惊!仿佛一个苦闷的人一下子被人看破隐秘的一角,有几分难堪,却还有几分佩服。围城中展现的一切,都让人身临其境,历历在目。
围城读后更让人吃惊的是它对人生事理的洞察力。
“围城”取自苏文纨的一句话,“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婚姻、事业,整个生活都似在一个围城之中,人永远逃不出这围城所给予的束缚。
书中方鸿渐陷入与多位女子的感情纠葛,常常因自己的怯懦,难以进展,想要摆脱,却又难以自拔。这座感情的围城,曾经令方鸿渐心向往之,走进之后又深感城中的寂寞。
而三闾大学又是一座事业的围城。这里面充斥着利益纠纷,令方鸿渐无所适从。但当他离开那里,却要面对家庭、事业的社会大围城,让他更加难以忍受。他极力想主宰自己的命运,可是能力有限,意志薄弱,也只能忍辱负重。总之,每个人都深陷自己心中的一座围城。
讽刺人生的丑态,鲁迅也是高手。鲁迅的风格像一把锋利的匕首,一刺见血;钱钟书的风格像灸针,轻松行进,让你感到舒畅,不知不觉中手到病除。两者异曲同工。
《围城》的语言幽默风趣,充满智慧。例如:在讽刺社会的贫富分化,人心冷漠时是这样写的“因为穷人只在大街闹市行乞,不会到财主的幽静住宅区去,只会跟着步行的人要钱,财主坐的流线型汽车是赶不上的。贫民区逐渐蔓延,像市容上生的一块癣。政治性的恐怖事件,几乎天天发生。有志之士被压迫得慢慢像西洋大都市的交通路线,向地下发展,地底下原有的那些阴毒暧昧的人形爬虫,攀附了他们自增声价。鼓吹中日和平的报纸每天发表新参加的同志名单,而这些“和奸”往往同时在另外的报纸上声明不问政治。”
在写苏小姐的相貌时说“她长得婉约如宋词”比喻按理应该是以形象做喻体,而这里却用抽象的宋词来描摹人物的形象,展示出特有的一种魅力风韵。不得不佩服他对比喻的理解的精深,他的语言的创造力,和源自于骨髓的机智、风趣。
特别是描写鲍小姐的形象,“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笑的背后,实际上是在讽刺鲍小姐的不学无术。
作家的创作,多少都有自己的影子。所以书就是人,从作品中我们可以探知作者的性情,思想,精神。围城中,对社会现象讽刺针砭较多。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清高的境界。从另一方面看,也说明他有一颗大爱之心。恨得越深,爱得越切。对现实人生的不满,更能表现出对社会殷切的期待。
《围城》是本深入人心的好书,因为时至今天它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当代社会,竞争激烈:职场、商场、官场处处都是围城。“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是普遍的状况。有的人老是觉得别人的工作如何好,跳槽成瘾。总是在怪圈中循环,长此就会深感苦闷。而这一切,都被钱钟书收在八十年前的这部书中,他以智慧的笔触,指出人类的弱点,让我们反观自省,获得生命的超越。从这个意义上说,好书能够度人,好书的作者就是佛陀。
毫无疑问《围城》的创作是非常成功的。书评家夏玉清说“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这样的评价是当之无愧的。
值得庆幸,在可贵的暑假里能读到这样一部启迪心智的好书。
读围城的800字读后感篇2
曾经在学生时代就一直想借这本书,多番寻找,却一直苦于找不到。现在,终于在越秀图书馆如愿了。当时找到这本书,心中甚是欢喜,“有种梦里寻她千百度,猛然回首,那人却在丛中笑的感觉。”仿佛在他乡遇到了古人。可高兴归高兴,也有些闻名不如见面的感觉,她没有想象中的大气,也没有想象中华丽的包装,甚至是被安置在一个小角落里,像是受气的小媳妇那样不被欣赏。
在书未借回之前,就被那么一句“围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围城外的人想冲进去”所吸引,也正是受这句话的影响,我误以为她通篇讲的都是围城内外的事(当然,现在细想起来也差不多,只是作者更着重笔墨于婚前而已)。
一借回来,我如饥似渴、废寝忘食地捧读。确实,是本很好的小说,我很喜欢。尽管跟想象中的不一样,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她的喜爱。
《围城》的主人公是方鸿渐,一名留洋回来的学生,因在国外并没有好好读书,故最后为应付亲戚,买了一个假的博士文凭。这成了他一直以来觉得羞愧的事,他甚至不愿跟任何人谈起。这说明他是个很诚实的人,最起码,有自己做人的标准,不像同在三闾大学教书的韩学愈,他不仅不以此为耻,不遮遮掩掩,反而拿假的当真的,在那大吹大擂。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话“谎话说多了,说到最后自己都信以为真了”
方鸿渐也爱过,他曾经那么的爱着唐晓芙,他对她,是一见钟情,也曾费尽心思的去追求。但同时,他对苏文纨却又保持暧昧,虽然不是他主动的,但他知道苏文纨的情谊依旧没有拒绝,或者说,他想拒绝,但每次都没有。也许,有个人爱着的感觉也不错。
他对唐晓芙喜欢的程度,我是在他们分手后才看出来的,(其实我也没觉得他们有正式在一起过。)他的撕心裂肺,他的.痛不欲生,他的彻夜难眠让我知道,原来他是如此的爱。可就算是如此的爱,在唐晓芙把他的信件都退还给他时,他也把她的信件退还回去了,没做任何的挽留……难道只因为他觉得她分手的决心很坚定?这让我想到了我的一个朋友,似乎也是这样,男生因为觉得女生分手的决心很强烈,故不做任何挽留的就离开了,殊不知,女生只是一时不高兴发发脾气而已。
分手过后离开,我一直以为作者后面还会安排他们重逢,然后误会消除,喜结良缘……结果一直的看下去,却再也看不到唐晓芙这个人物了,作者甚至吝啬笔墨,不愿让她出来与方鸿渐偶遇一番,这成了我一直的遗憾。
相反,尽管孙柔嘉一再的出现,我也只以为是她的单相思而已。我看不出方鸿渐对她的心动,他们的结婚,着实让我吓了一跳。难道真的是“开玩笑开的心里种了根”?这都可以诱发爱情?不讨厌就可以结婚了?到方鸿渐说结婚,我还以为他是开玩笑的,甚至到他们定了婚,我还觉得后来会分开的,想不到这不是开玩笑,最后和他走入围城的真的是孙柔嘉!!!
一直以来,我都不觉得他喜欢孙柔嘉,但是看他们婚后的那一段甜蜜时光,让人突然困惑,难道最开始他爱恋的那人不叫唐晓芙?他们的亲密,他们的情话,和正常人无异。但我可以感觉到,唐晓芙依然埋藏在他心中最深最宝贵的那一部分。
就是这样,才让我觉得害怕。一直以来都对朋友的那句“男生对初恋都是永远没办法忘记的,过了初恋后,他们都不会那么用心的爱了”心存疑惑。有那么点相信,却又不敢相信。看着方鸿渐的感情纠葛,真让我出一身冷汗,因为知道他的历史,知道他心里面的那个并不是孙柔嘉,才更让我害怕,男生,都可以伪装的这么好么?
那孙柔嘉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运?是应该为嫁到了她想嫁的那个人而高兴还是该伤心她不是他的最爱?
对于他们婚后的生活,我只是站在旁观的角度,远远的看着,因为我一直觉得我不会这么势力,这么小心眼,就算是婚后,也不会容许自己变成这样一个讨厌的人,可是也怕,也许有天自己变成了自己所厌恶的那种人还自我陶醉呢……
夜了,要睡了,《围城》我会再读一遍的,第二次,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么?期待中。
读围城的800字读后感篇3
钱钟书说:“婚姻是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我说:“心灵也是一座围城,生活在自我的阴影中,只会越困越深,只有战胜自我,才能走出围城。”
先哲们曾说过:“外在的敌人纵然强大,但最大的敌人莫过于自我。要征服世界,首先就务必征服自我。”
的确,应对生活,有的人因为曾有过失败,便不敢主动去接触;有的人因为平凡,便以为无能而不想去接触;有的人则因为已经取得过成绩,怕弄不好有损自我的荣誉而不愿去接触。……他们总是生活在自我心灵的阴影中,受到心灵的束缚而不愿去尝试,不愿去拼搏,最终也只能在心灵的围城中越困越深。因而,只有不看自我才能有所突破,才能有所超越。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应对困境与束缚,只有战胜自我,才能取得成功。爱迪生作为美国的发明大王,在他的发明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就如发明灯丝而言,他就历经了1000多次的失败,但他并没有放下,并没有因此止步不前,而是在困境中振作,从失败中奋起,坦然地应对挫折,最终,他取得了成功,成为大名鼎鼎的发明大王
弥尔顿曾说:“人是有意志的动物。”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就是这么一个人,一个真正的人。他很平凡,甚至比平凡人还要平凡。因为他先天残疾。但他并没有就此而放下自我。他坚信“瀑布是江河走投无路时创造的奇迹。”因此,他努力克服着自我的自卑心理,战胜自我并不断尝试,不断奋斗,最终成为意大利首屈一指的小提琴家。被人称为是:“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新一代哲学家们的提法。在世界各国的印象里,中国女排是一个神话。她们以前创造了奥运会的五连冠,她们创造了骄人的战绩,她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她们并没有在成绩面前沾沾自喜,更没有怕有损自我的荣誉而不愿拼搏,她们没有像克拉克那样束缚在心灵的围城里。她们不断地奋斗拼搏,因此她们成功了。她们再次取得了奥运冠军。
的确,“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失败面前,我们不应当气馁;在平凡面前,我们更应当执着;在成功面前,我们更应当拼搏。人生最大的对手莫过于自我,只有走出心灵的围城,才能取得成功。
读围城的800字读后感篇4
我喜欢钱老先生的写作风格,夹叙夹议,语言既讽刺又不失幽默。钱老最厉害的是他的比喻功底,人间百态,儿女情长都在他的笔下变得格外真实。慢慢品味书中的各色人物,确实是一大乐事。钱老先生对人物的塑造很成功,一个人本就是复杂的多样的矛盾体。
小说的背景发生在1937年及以后的若干年,小说的主人公方鸿渐游学归来。说是到海外深造,令人感叹的是他学的不是数学、物理、哲学、心理、经济、法律,而是中国文学,仿佛国文到海外之后会升值似的。方鸿渐的兴趣颇广,却没有一门有什么造诣。为了应付父亲和岳父,他出钱买了个假博士文凭。虽说现在文凭造假困难,但是学术造假确实屡见不鲜。可见,时代进步了,人的某些个劣根性依然没有摆脱。
此外,还有一点是方鸿渐的“学艺不精”,我觉得很适应当下的景。网络世界发达了,人们学习知识应该更加广泛、自由和灵活,却还是难出学术上的奇才。甘心坐冷板凳的人少了,急功近利的人在日渐增多。凡是一门学问,颇受欢迎的是标有某某速成课的字样,去点开一听,莫过于是应付考试的“锦囊妙计”,更劣质的也许是一些空泛的大道理,毫无实质性的东西。曾经红极一时的“成功学”就是的讽刺。最近火爆网络的14岁天才少女,其背后不过又是一个“成功学”陷阱。
反思我自己,也许就是现实版的“方鸿渐”,兴趣颇广,却是一事无成。不过,我的内心又是不愿承认的,因为我不是他。
有趣的是,我明知钱老是在讽刺方鸿渐这类读书人,我对方鸿渐却是谈不上厌恶,而是同情。他在团体中存在感低,用处不大。他性格优柔寡断,容易被他人算计利用。他没有什么远大志向,习惯走一步算一步。以至于他的婚姻和事业都以失败告终。他的懦弱,他的顺从让他注定失败。他又有些单纯,看不清孙柔嘉的计谋,与孙小姐匆匆步入婚姻。最后孙小姐性格完全暴露,他才有所察觉,为时已晚。
读围城的800字读后感篇5
从《围城》发表以来,就有好多人对方鸿渐提出不同的看法。有的报道说,方鸿渐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还怀疑作者的博士学位是否也是虚构的。但无论如何,方鸿渐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这句话是无容置疑的。但正因为他是知识分子,而且是那种带着玩世的态度处世又有点良心的知识分子,才构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围城”。
方鸿渐是有点虚荣的,有点玩世不恭的,但是,他又并不像辛楣一样有真才实学,也不像韩学愈等人一样完全昧着良心。他希望做个大人物,这样的性格,似乎就决定了他的一生。方鸿渐的第二圈“围城”就是给他带来多灾多难的假学位。方鸿渐到底是个知识分子,在买假文凭之前,他也问问良心,他为自己起了的籍口:“父亲是科举中人,要看‘报条’,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据。”假如方鸿渐玩世能够彻底点那也好,可是他没有像韩学愈一样将他的假文凭发扬光大。以他自己的口气,就是“说了谎话,还要讲良心。”说谎就说谎嘛,讲了良心这谎话就变得不伦不类了。既然讲良心,就干脆别买学位了。既然都不讲良心了,就干脆把学位发扬光大吧?害得自己当个副教授忍气吞声的,两头不着岸。方鸿渐一生的第三圈“围城”,我想没有人会反对,是他在处理感情问题时候的玩世态度。苏文纨在归国的轮船上就表现出对方的爱慕了。可是方并没有表达什么。到后来鸿渐的博士学位闹笑话之时,本来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的。苏文纨一点就会破。苏博士不点破,这摆明白了,是因为爱。可是方鸿渐还一头栽下去,当起了一个爱慕苏小姐的角色,与赵辛楣争风吃醋,甚至在月亮底下“一吻定江山”,这都不无是他自己的错误。他以为玩世无所谓,但却不知道是他自己破坏了自己与唐小姐本应美好的感情,流落到三闾大学里去。与孙小姐完婚一起到上海打工后,他是被生活所迫,才抛弃了玩世的态度,如他自己所说:撒谎往往是兴奋快乐的流露,也算得一种创造,好比小孩子游戏里的自骗自。一个人身心愉快,精力充溢,会不把顽强的事实放在眼里,觉得有本领跟现状开玩笑。真到忧患穷困的时候,人穷智短,谎话都讲不好的。这岂不悲哉?也许从第一圈“围城”建立时,就决定了会有第二圈围城,就决定了会有第三圈围城了。
在那个到处是“小人物”的时代,做个大人物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耐的。方就绝对没有。可是他还是希望做个大人物,买文凭时,希望自己能够使家翁感觉光耀门楣;买了文凭,又觉得有损道德;甚至最后娶了孙柔嘉了,还要计较计较她的姨妈给他工作,使他失尊严……要知道,社会上只有两种人能够混得好。一种是真正大写的人,他们有他们独特的才能,他们有他们高尚的情操。他们是因为他们近乎模范的举躁,才赢得别人的尊重。而另一种,则是完全相反的。他们用旁门左道,说谎时,能够令自己都骗过来。他们深有城俯,他们的行为举躁有时真是没有良心可言。而社会上更多的,是后者,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袁世凯用了多少手段才当上大总统?乾隆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就连现在的企业在商场上竞争,也用尽手段,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面对这些时都能够狠下一条心的。多数的人都像方鸿渐一样,有那么一点的良心,有那么一点的虚荣。他们处处做小人,又不得处处提防小人。
他们也知道世道的艰险,可是并没有好好地去接纳它。他们尝试去改变,就似乎方鸿渐想知道韩学愈文凭的真伪,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样。孰不知道,人家早就设定了陷阱等他踩进去。或许《围城》的文学价值也正在此。它写出了人们不愿意正视的,真实的社会环境。这就是我读《围城》从中得到的读后感。
读围城的800字读后感篇6
合上书本的最终一页,久久不能忘怀,满脑子都是方鸿渐与孙柔嘉吵架时的情景。那末了的句号,似乎并没有意味着终结,反而像是在向人们宣告着另一个新故事的开始。
读完《围城》后,总是感觉心中有种莫名的压抑。总是感觉有种难受的感觉,一方面是有太多的人生活在那种虚伪,软弱,优柔寡断的气氛之下,有太多的人都像围城中的方鸿渐一样。终日碌碌无为,消耗家中的钱财,浪费别人的机会,欺骗家中人的感情,可最悲哀的是他们本人却活的毫不知情,恬不知耻。太多的人活在自我封闭的区间中,躲在一边不问世事,他们只明白为了自我的饭碗而努力,却对水深火热的广大人民而无动于衷,身为读书人,作为当时中国思想最为开放理解最先进的理论学习的一部分人,他们还仅仅如此,那其他思想还处于封建中的更广大人民还有出头之日吗作为国家最优秀的人,就应当负担起自身的职责。既然连出国留学的这些人都麻木成这样,那整个中国社会就被外国的殖民统治思想所包围一样,躲在那坚固围城下的一群麻木的人。他们都是那个社会中悲哀的人。一群被困在思想之城的人。
作者在文章中两次提到过“围城”。一次是经过苏小姐说出来的:“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去”,另一次是方鸿渐在甲板上的感慨:“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在本书中,作者所展示的围城现象主要是婚姻和职业,以此证明“人生的愿望大多如此”。这是一种人生哲学的问题。方鸿渐就在不停地进城出城,这似乎多少说明了人总有一种盲目性,不停地奔走反复。这也带给人些许对人生的茫然人的性格是围城,人的经历也是围城……这一堵堵城墙将一个人牢牢地围住,制约他的思想,他的行为,使他演绎出一幕幕的悲喜剧。也使他终究成为一个被堵在城墙之中的鳖。一个仅有生命却无思想的人。
由此,我不得不想到我自我,我是一个学生,我的那座城堡有是什么是学校吧,我是城内的人,拼命地想逃出去,城外的人呢是那些过去的记忆,他们正无比兴奋地期待着进入这座华丽的城堡,就像十几年前的我一样。这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城,在扣留我们十几年后才放我们出来,不,应当说出去,然后,我们再满怀期望地步入下一个城——工作。
人生,围城,我们就在这一个个城堡间,进而出,出而进,周而复始,没有止境。
读围城的800字读后感篇7
《围城》主要是以主人公方鸿渐的生活道路为主线来描写的,刻画了方鸿渐从留学回国后在事业、爱情、家庭中进出围城的故事。
在海外留学期间,方鸿渐一直困在父亲和亲事的围城之中。为了父亲的期望,不惜买假的文凭,但他又不算是一个彻底的坏人,在买了假的文凭之后内心非常的惭愧和挣扎;同时纠结在父亲安排的亲事之中,作为一个现代青年虽然不满意家里安排的亲事,但忌惮父亲的威严,不敢做出反抗。从这一点上来说方鸿渐是一个可怜的人,他不能把控自己的生活,却也没有反抗的勇气。
留学回国后,方鸿渐又陷入自己的爱情围城之中。方的未婚妻不幸重病身亡让他走出了亲事的围城,他却又走进了自己设下的爱情的围城。苏文纨容貌美丽、家庭富裕、高傲的性格、矫情造作,她喜欢上了方,但是方却在无意中爱上了苏文纨的表妹唐晓芙,相比苏文纨,唐晓芙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个比较真实、集美貌、智慧、青春于一身的邻家女孩。由于方鸿渐的优柔寡断和逃避,使得自己与苏文纨破裂的同时也失去了心爱的唐晓芙。在这段故事中,方鸿渐表现的比较懦弱,再被苏文纨玩弄于手掌之中却不敢挑明自己的真爱,面对真爱遇到阻碍却没有坚持,到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终于走出了爱情的围城,接下来他走入的又是哪里呢?
赴邀三闾大学,方鸿渐又走入赵辛楣的围城之中。方鸿渐与赵辛楣从苏文纨的“情敌”变成了知己好友,由赵辛楣推荐,在时局动荡的情况下共同去三闾大学做教授。在赴邀的途中一共有5个人,未来三闾大学的训导长李梅亭,副教授顾尔谦,助教孙柔嘉,再就是赵辛楣和方鸿渐。李梅亭满口仁义道德,虚荣猥亵,荒.唐可笑,不能够称得上一个教授;顾尔谦则是一个攀龙附凤、专事吹捧的势利小人,在途中的表现让人倒尽胃口;而孙柔嘉则是一个表面柔柔弱弱,却是个非常有心机的女人。他们5个人的南下之行也成了文章中非常精彩的一部分。都说要看一个人待人接物、处理事情怎么样,就要和他一块去旅行,看了这部分内容真是把这句话表现的淋漓尽致,五个人的个性特点在旅行中暴漏无疑。
结束了辛苦的旅程,到达三闾大学,方鸿渐也走入了这个更大的事业围城中。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的伪君子、道貌岸然、老奸巨猾,表面维护教育,私下里却对王太太别有情愫;韩学愈和方鸿渐一样购买假的文凭,撒谎和不带眨眼睛的,老谋深算、结党巩固地位,一直也想为韩太太谋个职位;汪处厚凭借自己的政治背景抢走了李梅亭中文系主任的位置,他终究是幸运的,原配离世娶了比自己小20岁的汪太太并宠爱有加;其他的小角色同样也是平淡却会在某一点上崭露头角,让人不齿。三闾大学中的勾心斗角,让方鸿渐虽然疲惫却也无力挣脱出来,他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什么大的用处的人,却也不安于自己只是一个副教授,最终还被人辞退的现状。事业的围城终在赵辛楣因与汪太太的绯事而离开和高松年的道貌岸然中的结束。事业的围城方鸿渐也不能说一无所获,他终究觅得一妻,那就是孙柔嘉,可以说他是“被结婚”,迷迷糊糊的在一些流言中把原本没有的故事变成了现实,他到底爱不爱孙柔嘉可能连他自己也不知道。
走出了事业的围城,方鸿渐最终走进了孙柔嘉为他精心设计的婚姻的围城中。方鸿渐与孙柔嘉在返回上海的途中结了婚,这对双方来说都不能算是令人满意的结合。孙柔嘉思虑周密、心机颇重,对于方鸿渐她想要完全掌控。他们的结合在起初还只是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方鸿渐也会迁就爱妻,但回到上海后两家亲人的介入是的他们的争吵升级而且频繁,双方不再轻易妥协。最终,方鸿渐与孙柔嘉的婚姻在方的辞职后达到巅峰,他们的婚姻生活最终破裂。方鸿渐走出了婚姻的围城,他是不是愿意,他是不是庆幸我们不得而知,但我觉得他婚姻的破裂对他来说也许真的是一种解脱。
下一站,方鸿渐准备去投奔在重庆的赵辛楣,他又将走入怎样的围城之中就要由我们猜想……
《围城》给我们刻画的方鸿渐是一个悲剧的角色,而他的悲剧就是来源于他的性格:逃避退却、优柔寡断、虚无主义、缺乏主见等,性格决定命运,方鸿渐的性格决定了他始终不能走出别人或者自己为他设定的围城。
我们现在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很多人小时候为了父母的期望,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钻进枯燥无聊的课本中,努力学习,考上了好的大学;大学毕业之后又听从父母的决定进入安排好的单位,努力从事着自己并不喜欢的职业,虽然不喜欢但是也没有反抗的勇气;到了一定的年龄又是听从父母的安排不断的相亲,以父母的标准找到一个老公或者老婆,慢慢的更加没有推倒一切重来的勇气了……我们是不是也活在一个围城里面,当有机会走出来的时候我们没有勇气,当一切成定局的时候我们却又不甘心,是我们都忽略了里面的风景还是我们一直在期望围城外的精彩。
也有很多人说《围城》是在讲述我们现实中的婚姻,没有结婚的人想进入婚姻的围城中,而在婚姻围城中的人却想要挣脱出来获得自由。对于婚姻来说,当我们在围城外的时候我们就要享受自由的快乐,当我们进入围城的就要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
读围城的800字读后感篇8
《围城》讲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一群知识分子的故事。小说以从欧洲留学回国的青年方鸿渐为中心,以调侃、幽默和极富讽刺意味的笔触,描绘了一群留学生与大学教授在生活、工作和婚姻恋爱等方面遭遇到的重重矛盾和纠葛,揭示了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知识分子的猥琐灵魂和灰色人生,表现了作者对旧中国西式知识分子的无情嘲弄,以及对中国化了的西方礼貌的精心审视。
小说中方鸿渐这一西式知识分子的形象十分突出。他出身于封建世家,其父亲是前清举人,他靠着其死去的未婚妻(包办婚姻)的父亲(点金银行的周经理)的资助赴欧洲留学,由于他“兴趣颇广、心得全无、生活懒散”,四年中换了几所大学,但却一无所获,没有学到任何专长,眼看着回国在即,最终他不得不从一爱尔兰人手中花40美元骗得一张“克莱登大学”(子虚乌有的大学)的博士文凭。还有,由于他受西方生活的影响,生活放荡,在回国的船上,他挡不住诱惑,与轻佻的鲍小姐偷情,干那苟且之事。虽然方鸿渐的性格中有不求上进、游戏人生的一面,但他的性格中也有正值和热情的一面。在应邀的一次演讲中,他鄙薄西洋礼貌给中国带来的只可是是“鸦片和梅毒”;他拒绝大官僚的千金苏文纨的自作多情的许爱,多次揭穿对方的庸俗、势利和虚伪;在三闾大学任教期间,看不惯那里的黑暗的人事制度和同事之间的勾心斗角;还有,当他从职的华美新闻社被敌伪收买后,他没有顾及自我的生存问题和亲友的反对,毅然离开了报馆。能够说,他是一个具有必须民主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可是他在现实生活中却处处碰壁,处处受到冷遇。方鸿渐的杯具,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那些比较正值的知识分子在黑暗社会这一“围城”中的杯具命运。
小说除了着力塑造方鸿渐这一主要人物形象外,还成功地塑造了其他一些知识分子的形象。如满口仁义道德,但却满腹男盗女娼的封建半旧遗老李梅亭;虚伪庸俗的,以在情场上施展手段而得意的大家闺秀苏文纨;俗不可耐的小胖子“大诗人”曹元朗;外形木讷,内心龌龊卑琐的假洋博士韩学愈;道貌岸然却老奸巨滑的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溜须拍马、浅薄猥琐的势利小人顾尔谦等。这些活跃在新“新儒林”里的各色人物,真实地再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知识分子灵魂的空虚和精神上的病态。
这本书写得很有文学色彩。作者幽默的笔墨使一个性格鲜明的小人物跃然纸上。有人说,方渐鸿是作者本人的影子,无论是真是假,方渐鸿这个人物作者描述得十分到位。作者的笔墨幽默,在几处人物的外貌描述中也得以体现。但更令我佩服的是作者以幽默的语言讽刺嘲弄一些社会现象,文字顺畅,使人读起来易懂。在写作方面这本书也有很多我值得学习的地方。
其实,有时我们也会身陷“围城”,但更多都是我们自我为自我创造的。我以往也有很多烦恼和困扰,此刻看来,也不足为奇了。成功要靠自我努力争取,“如果你失败了,就说明你还不够强大,让自我变得强大起来吧!”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想要成功,只能改变自我。只是我去适应环境,环境并不会来适应我。想要打破自我身边的“围城”很简单,凡事应更多地站在客观的角度去研究,多找找自身的原因。
读围城的800字读后感篇9
读《围城》,跟读一般的小说感觉很不一样。总觉得大师的作品吧肯定是生硬晦涩,至少是我很难读懂的,要想读懂,也要摆上好几本字典在旁边,才能有读下去的勇气,《围城》不是这样,它通俗得可以,从身边琐事娓娓道来,总有那么一处是撞击到你尘世的灵魂。本来觉得40年份的作品,是太公太婆辈的事了,想要找到一丝与现实相关的东西无异于到秦始皇的墓里挖计算机。谁知道读的时候,它竟多次引起我的共鸣,很多的事情就象是发生在身边,人物的心情,就像是从自己记忆中掏出来的东西,贴切的让人吃惊!仿佛去看心理病的人被人一下戳中了心事一样,有几分不可思议,又有几分难堪,却有几分爽快!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说,堪称中国近、当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这是一部读来如嚼橄榄回味无穷的奇书。在妙趣横生,妙喻送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着令人低徊轻叹,令少不更事者怅然若失。因此,它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调侃语调诉说人生无奈的笑面悲剧。
生活本就是一座围城,婚姻与事业,学习与娱乐,发展与落后,成功与失败,都是这座彩城中的一种颜色,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种元素。当一功人和事因为努力和乐观而变得美好,当城中的色彩都均匀和谐时,那么这样围城就不再是一种可怕的束缚和压力,而是一个幸福的乐园。没有人会试图离开她,即使是自怜自哀的方鸿浙也会喜欢。假装丑也会被同化为真善美。也许世界永远不会变得如此美好,但允许我心中永远存在这种美好的理想。
读围城的800字读后感篇10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给了我很多时间来读完手里的这本钱钟书先生的《围城》,说实话,尽管我“尽心尽力”读完了这本书,其实还是一知半解。所以没办法,又去豆瓣、知乎等网站上搜索了其他读书者的精彩见解。
书中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个典型的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留学知识分子形象,整篇小说充满了讽刺的意味,以他为代表,一针见血地揭露出了当时留洋回国后一大批知识分子对生活无所追求,被当时社会风气逐渐消磨菱角,最终被世人所遗忘的普遍现象。这是我理解的围城中的一层意思。
我理解的另一层意思是关于婚姻的围城。简单意思上是推崇的婚姻概念,围城里的人想出去,围城外的人想进来,就如同婚姻一般,结婚的人有时想着离婚,还没有结婚的人盼望着能早日成家,方鸿渐是个超凡脱俗的人,他不适合结婚,婚姻束缚他,在围城内苦不堪言,夫妻矛盾激化,婚姻成了爱情的坟墓,孙柔嘉以前是个文弱不争的女生,结了婚后就变得矫情,锱铢必较的这么个人。像他说的那样,女人是天生的政治家,而男生在婚姻后懂得的政治。
婚姻和人生这两道墙形成了方鸿渐的围城。总的说来,我觉得他婚姻最大的不幸还是由他的经历所决定的。他像个哲学家一样,时常说出的话乍一听起来很有道理,却经不起推敲。他有留学的背景,却没有真才实学和真本事,但却偏偏幻想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出人头地。这种理想主义情怀,让他注定那那个动荡的年代不能适应现实生活和社会,最终落个流落街头的悲惨命运,这样的性格就成了他人生的围城,也是人们不愿意直视的真实的社会环境。
小说中的围城是人们一种求而不得,摆脱不了的一种困境。书中的人物或迂腐、或清高、或保守、或虚伪,他们缺少的是一种强硬、真实、努力的精神,这本小说将人性的缺点刻画的淋漓尽致。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其实也存在这些人,或者某些时刻,我们也会不小心流露出这种软弱黑暗的缺陷,对目前的生活得不到满足,好高骛远,不断地追求想得到的东西,但是当得到之后,又对此感到厌恶。这两者不断地交织、转换,在无形之中形成了一层层的围城。只有战胜人性的弱点,围城里面的人才能解脱。
推荐访问:读后感 围城 围城读后感800字左右 围城读后感700字 关于围城的读后感600字 围城读后感1000字大全 围城读后感八百字 读围城有感500字 围城读后感700字左右 围城读后感1500字左右 围城的读后感1500字 围城读后感1200字左右
热门文章:
- 2023年一个人村庄读后感(优质8篇)【完整版】2024-08-21
- 2023我们去远方读后感(实用10篇)(范例推荐)2024-08-21
- 2023年最新小兵张嘎读后感(11篇)2024-08-21
- 2023年度不跪着教书读后感悟(模板14篇)2024-08-21
- 2023野风车读后感(通用19篇)【完整版】2024-08-20
- 2023年度最新水浒传读后感(模板9篇)2024-08-20
- 2023年度顶碗少年读后感(通用8篇)【通用文档】2024-08-19
- 2023年稻草人读后感三年级(大全14篇)【通用文档】2024-08-19
- 2023年度稻草人读后感(实用9篇)【优秀范文】2024-08-19
- 海底两万里章读后感,海底两万里读后感(模板14篇)(完整)202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