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曾国藩传》读后感8篇
《曾国藩传》读后感曾国藩是一个善于反思的人,他一生得力处在一“悔”字,他每天都写日记,还拿出来和大家讨论,接受大家的监督批评建议。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曾国藩传》读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曾国藩传》读后感篇1
曾国藩是一个善于反思的人,他一生得力处在一“悔”字,他每天都写日记,还拿出来和大家讨论,接受大家的监督批评建议。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就是说,笨拙胜过机巧。办事笨拙,才靠得住。
他并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但绝对是一个勤奋努力的人,这跟他内心根深蒂固的儒家文化思想有莫大的关系,是个有信仰的人,常以圣人之心要求自己。
经历了三个皇帝,包括慈禧垂帘听政的同治,从七次科考失败到翰林院,到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天津教案等等,说他的一生是成功的一生,也说不上,毕竟以一人之力,无法挽回传统社会积千百年形成的强大颓势。那不是一个人的失败,是整个政权的腐败。
但他一介书生,创建湘军,统率群雄,带兵打仗,曾两次绝望到自杀被救,到后来力挽狂澜,剿灭捻军,使中国传统文化免遭彻底毁灭的命运,使清王朝的生命又延续了六十年,其功不可没呀。就连毛泽东和蒋介石都称之为偶像。
除了建功立业外,他还成就了很多人,还培养了最得意的弟子李鸿章,李后来的造诣也输于师傅,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成全别人也就是成就自己。
《曾国藩传》读后感篇2
初读曾国藩,让我想起一句话:命运给了你一个低的起点,是希望你用你的一生,去书写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曾国藩的一生跌宕起伏,可谓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他出身卑微,资质平平,却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缔造平凡中透露传奇的一生,在晚清官场中发光发热,成为了一代重臣。曾老在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方面都卓有建树,我也在阅读后收获颇丰。下面一一讨论他的三不朽。
生活给了曾国藩莫大的灾难。这些灾难也激发了他生活的勇气,而他也立功颇多了。他从小努力学习,中了举人,然而却在去京考试之时名落秋山。但对于考试的失败,他并无日馁,更加发奋读书。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最终中了进士,并一路扶摇直上,得到了道光皇帝的赏识,从此开始官场的传奇之路。国家有难时,他一马当先,创立湘军。本着守护华夏、为国奉献的初心,他平定太平天国起义军,立大功一件。不仅如此,作为重臣之时,他辅佐皇帝,处理文件,日理万机。
生活中,我们也理应学习曾老,多多立功。这种立功,不仅仅是单指一定是国家、社会方面的大事上有所成就或有所奉献,其实贯穿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们可以好好学习,这样的立功是在报答父母的生育、养育之恩,更是给自己的未来一个交代。再如,假期时间可以多做做实践活动,多做志愿者,为社会奉献,献出自己一分力的同时也是在立功。
立德方面,曾国藩的道德修养方面无疑是几乎纯粹而完美的。初入官场之时,他几乎就是一个愣头青,他的行事风格不仅得罪了咸丰帝,也得罪了大臣们。这样的打击甚至令他萌生退意。不过好在后来,他改变了自己。任期总督的时候,他的为官风格十分独特,他骨子清廉,生活简朴。但在公事上,他又和光同尘,并不韬光养酶,心存自私。后来,他培育出了李鸿章这样优秀的接班人,立德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他最终以自己的抽身退步,完成湘消淮涨,曾李瓜代的过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生活里时时刻刻透露有礼仪。大到一些公司合作应酬时礼仪为先,小到基本的问好告别。在如今的时代,礼仪问题可谓大众熟知,乃至人人认为基本而简单。但有一个现象是很严重的,那就是在别人不需要的时候强加于人。这就没有德的体现了,强人所难是人们过度“礼仪”的表现,也是扰乱社会和谐的利刃。我们应当学习曾老,在生活中不断改变自己,做到真正的以德服人。
曾老在立言方面也是强调言出必行。我所认为的言出必行,其有二。一在于不说不可企及的话,二在于说出必行,报以诚信。言出,则必行,若是没有绝对的把握,来说一些不可企及的事情,那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免不得受些轻视与嘲讽。既出,在行的过程中,不同的方式结果也是不同的。我们的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当遇到繁琐、令人扩散的事情甚至是巨大的困难时,我们越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和冷静的心。与此同时,全力以赴的前行,脚踏实地,直面困难,咬牙坚持,最后,总能达到言出必行。徐枫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刻苦学习,直面困难,在毕业后刻苦训练,最后成为陆军首批10名女飞行员之一,对于梦想,真正达到了言出,必行。
一个人的逆袭之路往往是要用超越常人的艰辛行走的。古人有困而修德,穷而著书。反击的路上,若能做到“三不朽”伴身,便能磨练心性,强化意志,最终逆袭。
《曾国藩传》读后感篇3
《曾国藩传》,今天我有幸读到这本书,受益匪浅。是什么让中国近代两位历史大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相继把他当做自己的精神偶像与导师?是他天资聪颖?不是。曾国藩资质平庸,每次考试都不能如愿,是他名门之后另有能人?也不是。在曾国藩之前的曾氏家族中,甚至没有出过一个秀才。
立功、立德、立言,曾国藩全做到了。就立功而言,他从一介书生起家。创立湘军,统率群雄,力挽狂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使中国传统文化免遭彻底毁灭的命运,延续清王朝的生命六十余年;就立德而言,时时以圣贤标准要求自己,道德修养基本接近纯粹;就立言这方面来讲,近代中国之大儒非他莫属,对理学研究身体力行,造诣很深!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使命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大志向,民族自强是支撑曾国藩在艰难困苦忠奋力拼搏的精神动力。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认知传统使他从前人、从他人、从自身,学到智慧总结经验,应对复杂的时事和风云动荡的朝堂,至诚待人,用自己的人格力量,使英雄为我所用,终成大业。
在湘军的建立过程中,把训和练完美集合,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思想动员与宣传,树立了湘军不怕牺牲、勇于向前、忠君为民的思想,把一只团练队伍也就是今时今日所说的民兵组织,发展成为后来保家卫国抵抗太平天国运动的中流砥柱。左宗棠、李鸿章都是后清时期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都是曾国藩的得意门生,尤其是左宗棠的以德报怨更是让后辈敬仰。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其弟曾国荃谎报战绩称洪秀全之子,被焚烧致死,曾国藩深信不疑奏报朝廷,朝廷通令嘉奖。然而后来左宗棠发现洪秀全之子踪迹未通过曾国藩而直接上报朝廷,朝野震怒。其时,左宗棠也不想活在其师曾国藩的光环下,因而有此一出,自此师徒不睦。然后来左宗棠出师西北,粮草军饷均需曾国藩筹集相助,左宗棠担心曾国藩会为了以前的事情而报复,然而并非如他所料,曾国藩摒弃前嫌,用心办公,以德报怨,左宗棠终于承认自己的过错承认自己确实不如其师。
说了这么多,曾国藩确实有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至诚待人,在维护民族大义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奋力拼搏。曾国藩在那个年代是为了民族大义,而现在的我们又该为了什么而去拼搏,大概不用我多说了吧。
《曾国藩传》读后感篇4
读完这本书后,我没有急着写书评,停了一天才写的书评,目的是为了以后再回顾的时候有个参照。
原先看书的时候有时写书评,有时没有书评,后来通过看书我喜欢上了看大家的书评,发现一个共同点就是看过的书过一段时间内容情节都忘记了,所以感悟后决定以后哪怕是一句话也要自己反思一下。
以下几点可供自己参考和学习!
1、从现在开始学习记笔记,可以是书写版本的也可以是手机的记录本,做笔记目的是反思自己每一天和回顾人的一生自我成长的轨迹。
2、人聪明和笨是相对的,只要是一个正常人,其实都不笨,重要是有一颗进取的心和不断的坚持。最后可能成功的反倒是笨人!在目前的社会中充满了各种的诱惑,要有一种不畏浮云遮望眼,坚持自己真诚的内心和诚实的人生态度,自己会过的坦然。有时感觉快就是慢,慢就是快,动就是静,静就是动的自然发展规律,把握规律。
3、其实曾国藩刚开始人格是不健全的,自傲,偏见,自负等问题挺多,多次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但是我最想知道这种人格的形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没有写出来,有点遗憾,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但是通过主人公自我反思和听取别人意见中,改正了自己在特定环境下生存的的特点,但是在骨子里的自我个性还是保持了自己的初心,在目前的职场中也是这样的,宁直不弯的人是很难生存的,要学会职场中的人生法则。
4、通过看书,要学会明辨是非,从我的观念中认为八国联军侵华,签订各项不平等的条约,不了解当时的背景下,自己认为清朝末期是非常可怜的,但是从书中我也学到了末期的政治昏庸,不诚信,不负责的国家主要人员的真实做法。
《曾国藩传》读后感篇5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这世界上有谁不向往神仙自由自在的生活?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炼丹修仙?又有几人真正修成正果?凡人想成神仙,却也有不凡之人人一心追求圣贤之道,曾国藩便是其中一个非凡志士,更是极少数终成圣贤的伟人。即使不想成为圣人,纵观他的修圣经历,对于我们的为人处世也有极大启发。
曾国藩有志向。他在无尽的学海行舟时,志向由一心苦读考取功名升华为当圣贤。立志也非简单的事,首先,你不能是一条不想翻身的咸鱼,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井底之蛙,时时当对自己保持不满意,虽然会痛苦,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啊!其次,志向不止是一个想法这么简单,立志不是随便立下一个远大目标就好,需要考虑到实现途中可能经历的一切困难并做足心理准备,怀揣必胜之心。就如“十指连心”是我们想想都害怕的酷刑,然而实现大志的路上经历的大难未必比这轻松。然而“立志”也仅是修得正果路上的第一步而已。
曾国藩很自律。暂不提他在现实为官之中所遇困难,单论他在为人处世上的困难就是极大,他认为自己性情浮躁、为人傲慢、虚伪、好色,于是开始记日记反省自己,定下自我管理的十二条日课严格执行。它通过自律克服了性格上的缺陷,战胜了一大困难。自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难比登天,直到现在这也是一个广泛又持久的话题。就如我们现在锻炼健身,一天跑两千米不难,坚持两天容易,但想要连续一年就真的只有“圣人”才做得到了——没错,圣人不一定多么有学识,圣人应当是做自己想做的,所做的一切自己回想起来都不后悔,这样所达到的从心所欲、淡然的人生境界。然而想达到这样的境界,是必然承受巨大心理困难的。曾国藩承受巨大痛苦戒烟,只因多看了几眼漂亮女人就在日记中痛骂自己为“禽兽”,甚至连宴后多看了几盘棋都要悔恨自己的不自律。正是他如此蹂躏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才成就圣人之名。
曾国藩坚守自我。在晚清浑浊的官场中,官官相护,无人不贪,皇帝昏庸,清官不受待见,他受着同僚们的鄙夷陷害,仍然坚守底线,一心为国,不厌其烦地上书,后来来到湖南,不顾其他贪官,严整土匪流氓,建立了强大的湘军,真正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就算不在晚清时期,想在一个混乱的集合体中保持清白也是难事,尤其是曾国藩保持廉洁正值的代价可能是生命。这正需要通过自律锻炼出来的钢铁般坚定的信念,始终如一的宏大志向,这正是圣人所为啊!
我们不求做圣人,不强求事事尽善尽美,只求一辈子过完觉得值了,这也需要像曾国藩一样立志、自律,要保持自己的底线操守,不管资质有多平凡,也能做自己心中的圣人。
《曾国藩传》读后感篇6
曾国藩,被称为半个圣人,在近代史上一直颇受争议,到现在议论一直热度不减,有人称赞他有人批评他,他是一个有两面性的人物。
一般来说人们夸他勤俭持家,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传统理学,他是中兴第一名臣,“挽狂澜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中兴名臣。但好坏参半,有人说他是腐儒,叫他曾剃头,伪君子。我认为要说这个人首先要从看他的生平说起。
曾国藩,幼时愚钝不堪,科举屡试不中,六次落第,仍未放弃,终于在第七次考试中中举,此后一发不可收拾,连续中了举人,进士,最后更是进了翰林院。
但曾国藩虽然中了科举,但心态上还未成熟,他对人傲慢,认为自己是一位科举天才,但同时也很自卑,因为他是从乡下来的,没有那些同事们的广阔见识,他还爱看热闹,也很好色,还喜欢阿谀奉承,但曾国藩懂得及时改正,他开始养成了记日记的好习惯,他说:“截断根源,誓与血战!”
后来做了几年官,当时的道光皇帝死了,换了新皇帝咸丰。曾国藩决心跟随着新皇帝干出一番事业,他首先上奏皇帝要求整顿官场,没想到皇帝不仅没同意,曾国藩还得罪了怠惰的皇帝和大臣,一时间曾国藩人人喊打,最后还被皇帝免去了京官身份,被派遣到了江西。
没过多久太平军来了,曾国藩一看,这不成,太平天国尊的是拜上帝教,和他所尊奉的儒教可一点儿不一样,于是出山,训练军队准备镇压太平军。
他在长沙搞了一个团练,到处去找人报名,他治军的方法也不一般,别人都想找好武器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他却想着如何避免犯错,和他这么一搞却歪打正着的成功了,成功建立了当时最有战斗力的湘军。
在这之后出现一件震惊中外的大案子,当时天津出现谣言说传教士会吃人的心肝,曾国藩被派来处理,但最后乡人们打死了传教士,受到外国的强烈抗议,之后曾国藩被迫陪礼道歉,引起了人心惶惶和舆论发酵,曾国藩大受影响最后灰心丧气告老还乡。
有一句话叫做“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一个历史人物的身后评价,或许更多取决于后世的需求,而不是其本人。评价的背后往往有另一只手在推动。我们既不能固执己见也不能盲目跟风。是扬是贬,需要自己的了解,更需要自己的思考与反思。
曾国藩的一生,有功也有过,他勤于反思,懂得改正,提出了一个内圣外王的说法,作为自己的形式准则,因此他外表圆滑,内在却有自己坚守的准则。可是他也有很多错误的地方,比如在太平军投降之后屠杀太平军,练兵时随意滥杀,被人称作曾剃头,可见他有狠辣无情的一面因此分功过两面来看他,我们要学习他身上好的一面,不要学习他身上坏的一面,借曾国藩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吧。
吾虽蝼蚁,心向天空。人人可立志,不阻于穷困,不卑于本性。志立,力行,志成可待。
《曾国藩传》读后感篇7
苏轼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世间能人伟士,莫非英才,即是蠢才。曾国藩当属后者。家喻户晓,位极人臣的大庆官员,两江总督,多次挽救清廷于水火之中,被后世誉称为“清朝第一圣人”。
曾国藩,三十当前莫不过一介庸人而已。曾国藩身世普通,天分也平平常常,从小背负着振兴家业的重任,却也是考中秀才与官场结缘。进士的名号倒是为家族争了口气,又因“天分不甚低”,出入仕途,却处处受难,步步为险。凭着初生牛犊的干劲,年轻的“愣头青”曾国藩满怀激情与希望。力求在清廷立下番丰功伟绩。他骂过帝,怼过朝臣。得罪了满朝上下各官员,而自是正义凛然,神圣不可侵也。到头来却是人人取笑,人人排挤,连小命也难保。颇具堂吉订德色彩的曾国藩在仕途上可谓步为艰。不仅如此,少时曾国藩心性浮躁,为人傲慢,脾气火爆,有家书、日记为证:“说话又多戏馋………”“心浮不能读书………”“自定课程,以读《亦为正业,不能遵守,无恒》………”“晏起,则一无所作,又虚度一日,浩叹而已……。”很难相信,刻在我们骨子里伟大的圣人形象,三十岁前的人生境界竟如此不济!
回看今朝,正逢吉时,无数后起之秀如过江之鲤,他们想要在亚运的“舞台”上跃过龙门。人们只见得他们身上的光辉闪耀,又怎见得鳞片下的伤痕累累。他们又与曾国藩何其相似。同样的年纪,同样的热血,这股热血从古流至今日,或许它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但又像是同一个人,这个人现在就在我们眼前。三十岁,曾国藩人生中最重要的分水岭,彻底改变曾国藩的根源在于他曾接触的“不俗之士”。北京作为全国政治和文化中心,聚集了无数顶尖的人才,其中,有两位对于曾国藩的修身和仕途产生深远影响。一是唐鉴,即家书中常出现的镜海先生,他教给曾以两点,一为如何读书,他告诉曾,读经当专精一经,一经通则诸经通。二为“静”字的要紧。若不静,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二是理学大师俊仁,他教与曾一个延长身要决:研机,即认真对待瞬间念头,细微小事,将它与修齐治平的大事联系起来。
曾国藩从理学大师提出的研机中学会了在日记中无情地解剖自己,批判自己,以求净化灵魂,这也是曾国落觉醒的一方面体现。从中他开始对自己的行为、思想、为人、处世进行了公正的审视,并定下了极高的标准——为人。百年来每一位中国人,都为曾国藩的修行作了见证。曾用痛苦和折磨,为人和意志彻底颠覆了他在历史中的地位,完美地诠释了何以为人这极富哲理的人生思考。严于律己,底线明确,持之以恒,这是曾的为人态度和原则,致使他不再单单是打了几次胜仗的军事家,更是真正具有伟大心灵的知行巨人。凭借感想来战胜历史,战胜时间,跨越百年,他告诉我们,伟人和庸人,不过是个名号而已,关健在于我们是甘于平庸,还是敢于用一辈子来斗争,云修行。人终老矣,登上“舞台”的不只有新青年,也有经历风霜雪雨的前行者。但他们的血液里始终流淌着同样的温度,传承着相同的精神。曾国藩的修行并未结束,他在等待我们的延续和传承。听,那是来自百年前的一声清啸,那是亘古不变的呼唤。这声呼唤,从今观众席上呐喊而出。
《曾国藩传》读后感篇8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便是《资治通鉴》的由来。读人物传记,也是求在茫茫过往中窥见一缕善意的光辉,然后平心静气,修身养性的过程。
曾国藩不同于后来的李鸿章、梁启超等人,他的一生,起点极低。他智力平常,一个秀才考了七次;他身体禀赋很差,一身与多种严重疾病相伴;他出身也很平常,祖上几百年间都是平头百姓;更差劲的是,他年轻的时候,性格中还有很多毛病,比如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但他通过不懈的个人努力完成了脱胎换骨、超凡入圣的变化,达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与其说他生来便是模范,不如说他是每个平凡却不甘平庸的人的缩影。可恰恰是他这样,如同修仙文中,起步一无所有的男一,在旁观者的默哀注视下,却凭自己一招一式不断累积的朝朝暮暮,而走上人生之巅,这样普通又落俗的人设,才最最戳人心窝。毕竟天才少有,平凡才是大多数。由此见得,曾国藩的进阶之道,何尝不是大多数人忙忙碌碌一直追寻的应试或是职场生存之道?
作为一个中学生,我很乐意谈谈曾国藩的一生于我们学习有何借鉴之处。
最想谈的是努力。亦可分为勇于承认努力和敢于努力两部分。
常常看到高考后的状元采访,把自己说得是个不靠什么努力就取得了好成绩的顶级牛人。排除真的是天赋异禀这一可能,那为什么状元们,括弧所有人,都不愿承认自己十分努力呢?似乎努力常常与笨挂钩,而谁又愿意每天在脑袋上顶个“笨”字沉迷刷题,生人勿进呢?其实努力的人才是聪明人。不是每个人都找得到学习的捷径的,那谁先开始走路,谁便握有胜利的最大可能性。承认努力,是自己心底的轻松同时也可获得众人的监督,而所谓众人亦会因你的努力而岌岌自危。这也是为什么大家看不惯努力之人的原因,大抵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罢了。
“葡萄”自然不是所有人想有就有的。许多执着于“面子工程”的人幡然悔悟,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却发现无从下手。因为努力其实是一种能力。不仅要想努力,更要会努力。曾国藩深谙其道,只有放空一切的日夜兼程与脚踏实地才能给予那些看不上自己的人最好的回击。他读书是笨办法,不背完理解完一本决不开始下一本。不是鼓励这种方法,而是赞扬他这种铢而累,寸而积的信念。写到这儿,已经有点像心灵鸡汤了。的确,努力这话题太大,谈着谈着便有种给人画了一张大饼的感觉。那实际究竟该如何操作呢?
曾国藩同样给予了我们答案。我们可以自由发挥。总觉得庄子的齐物观有另一种解读。泰山大,而蝼蚁小,但有时用着的却是众人眼中效用较小的蝼蚁。天下万物各司其职,故可说是齐物。同样,我们学习,一定是功利心极强的考点一二三吗?曾国藩在翰林院时考试,不同于其他人般平日纵情高歌,考前临时抱佛脚,他得益于考秀才前的脚踏实地精神,而轻松了很多。所以,知识的`积累努力的边界无边无涯,我们自由发挥横冲直撞,终归会在将来有一天付诸回报。
《曾国藩传》教导我们的绝对不止这些,有些史越读越感慨,有些真理越辩越明白。
推荐访问:读后感 曾国藩 曾国藩传读后感和个人心得 曾国藩传读后感200字 《曾国藩传》读后感1000字 《曾国藩传》读后感800字 《曾国藩传》读后感2000字 《曾国藩传》读后感30字左右 《曾国藩传》读后感500字 曾国藩传读后感300字左右 曾国藩传记读后感 读曾国藩传心得体会
热门文章:
- 2023年一个人村庄读后感(优质8篇)【完整版】2024-08-21
- 2023我们去远方读后感(实用10篇)(范例推荐)2024-08-21
- 2023年最新小兵张嘎读后感(11篇)2024-08-21
- 2023年度不跪着教书读后感悟(模板14篇)2024-08-21
- 2023野风车读后感(通用19篇)【完整版】2024-08-20
- 2023年度最新水浒传读后感(模板9篇)2024-08-20
- 2023年度顶碗少年读后感(通用8篇)【通用文档】2024-08-19
- 2023年稻草人读后感三年级(大全14篇)【通用文档】2024-08-19
- 2023年度稻草人读后感(实用9篇)【优秀范文】2024-08-19
- 海底两万里章读后感,海底两万里读后感(模板14篇)(完整)202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