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哥范文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读后感 >

《魏书生》读后感3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06-19 15:30:08 来源:网友投稿

《魏书生》读后感1  课堂是艺术园地,这一园地应该百花齐放,《魏书生文选》读后感。一个教师,要紧的不是忙着用这种教法去否定那种教法,不是去证明多种教法的没道理,更不是糊里糊涂地照搬某中教法到自己的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魏书生》读后感3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魏书生》读后感3篇(范文推荐)

《魏书生》读后感1

  课堂是艺术园地,这一园地应该百花齐放,《魏书生文选》读后感。一个教师,要紧的不是忙着用这种教法去否定那种教法,不是去证明多种教法的没道理,更不是糊里糊涂地照搬某中教法到自己的课堂上,不加任何改变就用。他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学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的课堂教学的蜜。是的,每位教师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要结合自己的素质、性格特点以及学校和学生的事迹,探索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应珍惜讲课时间。

  魏书生认为,讲的少,教师才更珍惜讲课的时间,仔细考虑哪是必讲的内容,哪是讲了以后学生能记住、能理解的内容。讲的少、学生才有可能记得住。剩下的时间让学生读书。读得多,学生才能提高阅读能力。读的机会多,时间多,学生才自己去思考、捉摸、查字典、查资料、问同学才能形成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只有学生多读书课文内容自然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很清楚。如果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熟,即使教师讲得再精彩,学生的记忆能力再强,也只能是了解了片面,而不能把握文章的灵魂。在教学实际中,每讲一篇课文,老师都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了解课文的内容。可是有些学生就是不读书。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布置的读书作业就等于没有布置作业,一到课堂上,当教师或是同学问起问题时他们不是不会,就是不知从哪说起。就这样一次、两次、到了无数次。不会就不学,不读书就不会,形成了恶性循环。如果每个学生都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稳,也就不可能形成我们教师所说的差生。在今后的课堂中,如果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读书就应该把时间让他们用到读书上。哪怕是有一个两个学生没有读,我们也要挤出一点时间让他们读,从一步一个脚印做起。

  二、教师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样是课堂,同样的一篇文章。一位老师讲,学生学的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息凝视,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换一位教师讲,学生学的索然无味,忽而闭目瞌睡,忽而惊觉欠伸,上课简直成了受罪。

  课堂效果不同,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功底和教育思想,即使是一些小的技术问题,也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如果能在这些方面下写功夫,做写文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高涨一些,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也会得到提高。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不要去埋怨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提问的时候没有几个人回答。我们应该从自身的因素去寻找答案,应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也就在于我们就应该想各种办法让学生喜欢自己上的课。而让他们喜欢我们上的课,就应该运用各种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

  魏书生运用的方法有:组织教学、设计导语、设计板书、注意教态、说话声音变化、引导想象、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让学生猜测教师、适当用一点班级用语、请学生说读写。他们书中举了一些例子。使我感到收益非浅。

  是的,课堂虽小,却有着广阔的钻研天地,钻进去,入了门,师生双方都有无穷的乐趣,能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

  三、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自己的实践。而我们*常往往把时间用得满满的,自然实践的时间就少了。书中写到一位学生说的话,他们最怕的是一堂课都是教师讲,老师没完没了的分析课文,老师没完没了的表演做题,老师讲得很苦很累,他们听的也很累。为此魏书生就把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把上课留下来的时间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给学生一个自己实践的机会,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他说:"老师一点都不讲,学生靠自己实践,可能会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学生一点不实践,教师只靠自己讲,那么学生一定不可能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也无疑的说明了学生实践的重要性。在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每年刚开始的时候,我都要求学生写日记。可是时间长了,有些学生写的日记可以说是纯粹的应付差事,简简单单得几句话就结束了。看得篇数多了,于是也就开始要求不必要每天都写。可是效果也不是太好,也中间也就存在着方法的问题,让学生喜欢写,而且能起到写的作用,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在今后要从这方面着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养成一种习惯,要让他们觉得一天不写就感觉缺少点什么。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语文教学的方法很多,不管用哪种方法一定要根据学校学生以及自己的特点,语文课的弹性比较大,可伸可缩,同样的课文有的教师用一节课就可以结束,而有的教师讲三四节,甚至是更多,这就是教师自身根据教材的特点,再加上自身的特点,从而又不同的效果。不管用哪种方法一定要让学生从中有所得。

  现在我们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师生的角色也在变化,不管怎样,我们一定要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探究的权力还给学生,把学习的兴趣和快乐还给学生三尺讲台,开创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魏书生》读后感2

  自从当了老师,真正从事这个职业以来,我一直不断的在找机会提升自己。看有关教育方面的书籍便成了我的业余爱好之一。

  从教10多年,真正从事小学班主任工作已有三年多的时间,感触颇深。对于教育方面的书籍更是求知若渴。

  在课余时间,我认真地看了《魏书生教育教学理论》节选,主要讲的是民主化管理和科学化管理两方面内容。魏书生的教育教学理论蕴涵着深刻的哲理。读完这本书,我真的是热血沸腾,心中的敬佩之情不觉油然而生。感觉这也正是我一直所追求,一直想达成的梦想。

  在书中,我了解到,魏书生担任实验中学校长与*兼任两个班的班主任,承担两个班的语文教学,还担任教育局的局长,一年*均外出开会4个月,从不请人代上一节语文课,他学期之初即进行期未考试,一学期教材他用30多课时就讲完了;他不批作业,不改作文,但他的学生在升学成绩却能比重点中学*均高7.8分……面对这令人不敢相信的事实,我真的深深的震惊了,这怎么可能呢?因为我之前是教中学英语的,我知道教中学文科的艰辛。

  仔细研读他的理论之后,我觉得他的成功在于他很好的运用了民主和科学这两大管理理念。

  魏老师用“承包责任制”的方式,将各项班级日常工作细化,承包给个人,专责管理,从而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大好局面。这不仅强化了个人的责任心,还充分激发了班级各成员的智慧和力量,形成了强大的团队合力,集体推进了班级的各项工作。他不仅在管理上民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也民主。我在书中也深深的感悟到了,要想真正的实现民主,就必须真正的做到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的知识水*、接受能力,以使自己的教学能适应每个学生的需要。这种“需要”就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特别是对待后进生,他的方法很好。人都是有差别的,遗传、后天环境、家庭条件、性格等等,都会造成个体的差异。作为老师,要承认并允许学生之间有差异,要看到他们的优点,激发出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学习成绩靠后的学生慢慢地进步。在魏老师的眼里,后进生的意思就是"后来进步的学生"。他把语文就得8分的学生都教及格了,真是太神了。

  在书中,魏老师说,“在采用这些方法时,自始至终都要有民主的思想,都要有为学生服务,尊重学生,同学生一起商量教学改革的态度。如果是思想上有很强的自我中心意识,不尊重学生,主观片面地压制、强迫学生,那么,多好的方法也都会被用糟的,都不会收到好效果的。”我想这正是关键所在吧!

  我们常常慨叹,现在的学生不好教,不爱学习···我想可能是我们的方法用错了。

  更让我佩服的是,魏老师把民主和科学紧密相连。不仅以“德”治班,更是以“法” 治班。在他带的班级中,制定的法规就有30多项,语文教学中的34件事都精心地按时空顺序做了周到的安排。从班长的职责,到科代表的职责,从废品的承包责任制到所有物品的具体负责人,无一不显出他管理方法的精心与细致。他的一日常规,一周常规,学期常规,学年常规,看了让人钦佩不已。正因为工作安排如此细致,又能有一套监督检查系统的保证,所以才使得“规矩”说了算,才使得班级管理能照章行事,从而才形成了良好的班集体。把又苦又累的班主任工作干得轻松,干得快乐,并干出成效。

  看了魏老师的书,我真的受益匪浅。从中也悟出了一些管理班级,管理学生的理念,并试着实行,也有一些成果。我从一名中学英语教师转型做小学班主任,真的很茫然,很无助。魏老师的书,可以说是我在班级管理中的指路灯。比如,我也把“承包责任制”应用到了班级卫生清扫工作中。这样做真的很有效果,虽然我们是刚入学的孩子,但学生们很快就能够自己认真的并且很彻底打扫班级和分担区的卫生。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我逐渐的把这种方法应用到班级物品管理和摆放,个人卫生,课间纪律,就餐纪律等各方面管理中。效果很喜人,学生很快就走上了正轨,做得比一些大学生都要好。

  在管理中,我也借助了 “民主”的理念。我发现学生的资质有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别,应不同对待。我发现我们班有一个叫李明晨的学生特别不愿意说话。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他就一言也不发。我就多次找他谈话,也询问家长和其他学生关于他的情况。通过了解,我知道他是一个特别自卑不自信的一名学生。我就在上课时有意识的叫他回答一些特别简单的问题,他用很小的声音回答出来了,我就大声的表扬他,并让全班学生为他鼓掌。慢慢的,他有了自信,虽然还没有其他学生那么阳光,但也有了进步。看到学生在进步中逐渐成长起来,我真的很欣慰。

  我所面临的教育之路还很长,我已经这样在探索中走了10多年了,并还将要继续走下去,我会不断的去感悟,去学习,去研究。结合我校,我班的实际情况,走出最适合我和我的学生的轨迹。

《魏书生》读后感3

  莎士比亚曾说过:“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像天空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因此我们要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进而丰富自己的课堂。今年我有幸拜读了魏书生老师的《教学工作漫谈》,从中真切地感受到魏老师那哲学家的头脑、改革家的气魄。尤其是他那出神入化的教书育人艺术,民主科学的管理经验。下面是我读后的点滴感触。带来和大家一块分享和共勉 :

  一.做一个“科学”的教师,学会“教”好书。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求知的学生,因此我们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有丰富的知识教育技巧,要有驾驭,灵活运用教育规律的能力。读了魏老师的教育理论之后,我觉得魏老师的许多做法就值得我们仔细得揣摩体会和运用,从他的“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十法”中我进一步肯定有智慧的教育,确实我们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也能体会得到,比如课前一句富有哲理或饱含激情的导语,能很快的把学生带入课堂,引入教学,有时可能还能带动学生整节课的学习兴趣。记得在讲《老王》一课时,我在上课之前给同学们播放了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然后让学生畅谈生活中你所看到或感受到的爱的事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一时间学生融入了一种爱的氛围之中,课中对文章主题理解也就在不知觉中加深了。在讲《说“屏”》一课时,因为对于“屏”有的同学可能比较陌生,于是我先给学生展示了一些古今屏的图片让学生去欣赏,古典精美的屏画学生很感兴趣,对“屏”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陌生的《说“屏” 》一文学生学习也就不再感到那么枯燥了。又如课堂中我们一个夸张的动作,姿态或表情,也能使学生在愉悦欢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同样一句真诚的鼓励,可能会使一个滑入深渊的学生能够回心转意跟上集体的步伐。其实这些都是教师智慧的体现,只要我们细细的揣摩运用,一定会受到很好的效果。

  二.做一个“民主”的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

  魏书生是*教育界的一个奇迹,他没有出众的外表,没有过人的智慧,甚至没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然而他却达到了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我觉得魏书生老师取得成功的最大奥秘就在于他的`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想。无论他的班级管理,还是他的课堂教学无不渗透着民主的教育思想:班级怎样管理,老师课堂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布置作业,布置多少……他都跟学生商量,在他的一切教育活动中都能看到学生主动参与的身影。所以我觉得,只有民主才是教育的真谛,只有民主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学有所得。这一点我觉得感触比较深,拿布置作业来说,我认为千篇一律的作业效果并不好,布置难了吧基础差的不会做,容易了的掌握得好的同学做的没意义,也没动力,因此今年的作业我们都改为各小组安排,我设定一个初步范围,各小组根据具体情况去安排,但基础内容是必完成的,掌握好的同学可直接完成提升内容,作为我们语文来说作业比较灵活,因此作为成绩突出的同学也可直接进行课外练习或写作练习,这样各个阶段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当然督促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各个小组之间阶段性的的评比使每个小组,各个阶段的学生都有了压力和动力,感觉效果还是不错。

  另外一点值得欣赏的是魏老师的教学活动中,始终贯穿能力的培养,如在书中提到的观察力,记忆力写作能力及自学能力等等。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书中有两个章节讲到这个内容。确实我们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触,学生不会学习,不会运用。我认为这与学生自学能力不足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我们正大力倡导“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案的运用其实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合作探究的能力,如果很好的利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应该有很大的帮助。记得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对学案很陌生,学生显得很无助,再加上学生基础比较差。根本不知如何去预习,学习。更谈不上提问题。学案似乎只是一种形式,学生也不在意学案的存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先询问了一些有经验的老师的做法,然后我们几个人商量,学生不会预习,我们可以先给他们设计,给他一个拐杖,于是我们就把学案分两部分设计。第一部分是预习指南,这部分包括背景资料,作者简介,文体知识,字词积累,和关于文章整体把握的一两个问题,这些问题比较明确,即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基本上也能依据课文来完成。同时在下面我们还设计了一个空缺板块,可以填你疑惑的问题,只要有相关的问题就行,虽然问题参差不齐,有时也可能不合理。但最起码他们有了这样一种思路和意识,能够形成一种好的习惯。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完成第二部分的合作探究和拓展延伸部分。这样不同学生都能有事可做。虽然我们问题的设计也有一定弊端,限制了个别学生同学的思维,但对于基础比较差的状况来说,利可能要大一些,时间长了,习惯形成了我们可以进行适时的调整。

推荐访问:读后感 魏书生 《魏书生》读后感3篇 《魏书生》读后感1 《魏书生》读后感1000字 魏书生文选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