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9篇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9篇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幼儿园预防与应对手足口病的措施幼儿园预防与应对手足口病的措施汉中市铁路中心医院儿科—李慎晔2014年6月月 2014年4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9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园预防与应对手足口病的措施幼儿园预防与应对手足口病的措施汉中市铁路中心医院儿科— 李慎晔2014 年6月 月2014 年4 月30日全市手足口病防控专题会议通报日全市手足口病防控专题会议通报 疫情概况:今年3月以来,我市手足口病来势凶猛,大幅上升,截止月以来,我市手足口病来势凶猛,大幅上升,截止4 月28 日累计报告1673 例。1-3 月份分别报告:82 例、27 例、393 例,四月份1171例,汉台、西乡、勉县是重点县区,重症例,汉台、西乡、勉县是重点县区,重症4 例,无死亡病例。今年疫情特点:时间早、范围广、病例多、进展快,发病数和聚集性疫情均比去年同期大幅度上升,居全省第二位。今年疫情特点:时间早、范围广、病例多、进展快,发病数和聚集性疫情均比去年同期大幅度上升,居全省第二位。
手足口病知识
手足口病知识
什么是手足口病?得病后有什么表现? 手足口病是一种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常见多发传染病。一般全年均有发生,手足口病是一种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常见多发传染病。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 月为高发期。 手足口臀部的皮疹或和疱疹。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手足口臀部的皮疹或和疱疹。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 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 或溃疡,疼痛明显。 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手足口病 临床特征发病早期 有点像感冒 ,急性起病,发热,一般为38℃左右,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同时或1~2日后手掌或脚掌处出现米粒大小的疱疹,有时也会出现在臀部或膝盖处。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壁厚,疱内液体较少。口腔内的疱疹破溃后即出现溃疡,常常流口水,不能吃东西。
★ 手足口病 皮疹的 “三个四”四部曲: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手足口的传染源究竟?? ? 人是本病的传染源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 流行期间—— 患者 急性期,病人粪便排毒3~5周,咽部排毒1~2周。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急性期,病人粪便排毒3~5周,咽部排毒1~2周。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流行间歇和流行期——健康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健康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
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 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中病毒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中病毒(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 呼吸道 空气飞沫传播 。 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粪口传播、日常接触传播粪口传播、日常接触传播 。 门诊交叉感染、口腔器械消毒不严——医源性传播医源性传播 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手足口病能治好吗?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
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 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
★手足口病可怕吗 手足口病只是一种轻度轻度的传染病 手足口病 可防 、 可治 、不可怕
家庭怎么预防?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 手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 ★15 字防病口诀 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手、足、口皮疹
手、
手、
足、
口皮疹
口皮疹
口皮疹
口皮疹
股皮疹
股皮疹
防控原则 传染源隔离 住院隔离或居家隔离 建议隔离时间 通常,待皮疹结痂后1周 或自发病之日起2周 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防控工作重点 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重点对象为幼儿家长 养成正确洗手习惯
推荐较合理的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一、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推荐较合理的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二、搓: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一)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二)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三)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四)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五)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六)搓洗手腕,交换进行。二、搓: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一)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二)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三)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四)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五)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六)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推荐较合理的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三、冲: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推荐较合理的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四、捧: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五、擦: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四、捧: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五、擦: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
怎样对日常用品进行消毒? 如果家里没有孩子得手足口病,采用家庭的预防,用消毒剂。如果家里没有孩子得手足口病,采用家庭的预防,用消毒剂。 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 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分钟或者煮沸3 分钟;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用84消毒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消毒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
消毒对 对5 岁以下儿童家庭实行84化消毒措施。宝宝用过的各类用品、玩具、餐具都要消毒,开水煮烫或化消毒措施。宝宝用过的各类用品、玩具、餐具都要消毒,开水煮烫或84 液消毒.* 84 消毒液的配置方法1 矿泉水瓶盖的84 原液+1 矿泉水瓶的水
预防控制措施 : 个人预防措施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预防控制措施: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晨检流程:
一问二看三摸四查,1、问孩子在家时的健康状况,如睡眠、饮食、大小便等,问近日有无外来人员接触史;、问孩子在家时的健康状况,如睡眠、饮食、大小便等,问近日有无外来人员接触史;2、看孩子的神态、面色、皮肤,尤其注意手、足皮肤及口腔粘膜有无异常;、看孩子的神态、面色、皮肤,尤其注意手、足皮肤及口腔粘膜有无异常;3、摸额头试温,摸耳垂为中心的腮腺有无肿大,颌下及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查相应部位,如皮肤、咽喉等,、摸额头试温,摸耳垂为中心的腮腺有无肿大,颌下及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查相应部位,如皮肤、咽喉等,4、查幼儿有无携带危险的物品食品,及时发现引发危险的因素,查幼儿卫生情况、有无携带手帕、手指甲有无修剪等。、查幼儿有无携带危险的物品食品,及时发现引发危险的因素,查幼儿卫生情况、有无携带手帕、手指甲有无修剪等。
手足口病可防可治,预防关键从“卫生”做起
篇二: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效控制手足口病在我园的传播,杜绝传染源入园,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儿童,特制定此预案,规范操作,保障教工和幼儿健康,确保幼儿园各项工作正常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 《消毒管理办法》 、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
》等法律、法规以及市卫生局、 市教育局的有关规定, 以幼儿园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主体成立传染病应急工作小组,务实、高效、科学、有序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
(一)传染病应急工作小组
组 长:崔利玲
副组长:麦 宁 缪晓方 何凯黎
组 员:
王淑娟 姜 燕 贾成桂 鲁 冰 耿翠萍 夏德义 各班班组长 各班保育员
(二)职责分工
&nbs p;
崔利玲:全园预防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领导,指挥协调。
麦 宁:本园预防控制工作直接责任人,负责建立全园传染病防控制度,检查本园制度落实。
缪晓方:分园预防控制工作直接责任人,检查分园制度落实。
何凯黎:亲子园预防控制工作直接责任人,检查亲子园制度落实。
王淑娟:本园防控工作执行人,负责本园卫生保健检查、观察防治和信息报送以及全园宣教工作。
姜 燕:本园预防控制工作执行人,负责本园卫生保健检查、观察防治和幼儿缺勤分析工作。
鲁 冰:分园防控工作执行人,负责分园卫生保健检查、观察防治和信息报送以及缺勤分析工作。
贾成桂:亲子园防控工作执行人,负责亲子园卫生保健检查、观察防治和信息报送以及缺勤分析工作。
耿翠萍:
本园食堂防控工作责任人, 负责执行和检查本园食堂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工作。
夏德义:
分园食堂防控工作责任人, 负责执行和检查分园食堂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工作。
班组长:防控工作班级责任人,负责检查本班传染病防控制度的落实,负责本班幼儿卫生常规的养成,负责向幼儿园保健室及时上报本班幼儿缺勤原因以及可疑或确诊病例情况。
保育员:防控工作班级执行人,负责本班体弱儿以及服药患病幼儿的观察、护理和记录,及时检查、尽早发现可疑病例,负责本班环境卫生、开窗通风和消毒工作。
1、加强晨检 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重点检查幼儿有无发烧和皮疹。如发现有可疑症状的孩子,应立即通知家长带病
儿到南京市儿童医院确诊;一旦确诊为手足口病,保健老师应及时上报鼓楼区疾控中心。
2、加大宣传 利用板报橱窗、幼儿园网站向家长进行有关宣教,培训班级保教人员加强消毒、检疫和观察,提高家长和班级保教人员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3、指导消毒隔离 指导班级保教人员加强班级各种物品的消毒;督促疑似或确诊病儿在家隔离治疗,痊愈后,凭南京市儿童医院证明、经保健老师检查,确认无传染性后方可进班。
4、缺勤记录 每天负责记录各班因病缺勤幼儿名单,如果 15 天内发生 13 例或占全园幼儿 18%的手足口病确诊病例,应及时上报应急小组组长,将关闭幼儿园 2 周。
1、开窗通风 班级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加强消毒 每日消毒班级空气、毛巾、茶杯、门把手、水龙头、患儿玩具、被褥、厕所等,适当延长消毒时间(具体消毒方式见消毒记录表)
。
3、 正确洗手 师生餐前便后都要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保育员清扫和消毒时要戴手套,清洗工作(特别是处理幼儿大小便)后应立即洗手。
4、检疫措施 班级一旦确诊有手足口病(特别是肠道病毒 EV71 感染)病例,全班幼儿必须检疫 10 天,检疫期间全班没有发病的幼儿可以正常入园,但本班幼儿不串班,班级不接收和转出幼儿,班级早晚独立护导。
5、观察护理 在保健老师的指导下,班级老师每天中午注意观察每一位幼儿进餐时有
无口腔疼痛、午睡前检查有无可疑皮疹,一旦发现有可疑症状的孩子,立即通知保健室。
6、缺勤登记 检查班级幼儿出勤情况,有缺勤者及时联系家长明确原因,如为病假伴发热和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者应及时送医院诊治并及时了解病情,尽快上报保健室。
1、个人卫生 食品加工人员应当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头发不露帽外;操作直接入口食品时应戴口罩;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戴戒指;操作食品前,应用流水肥皂洗手消毒;不穿戴工作衣帽入厕;
2、食品采购 食品采购点应设在证照齐全的正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如菜场或超市)
,并索要相应的卫生许可证、 营业执照、 送货人员的劳动合同等复印件, 确保食品来源的安全、卫生;不采购腐败变质、霉变及其他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
3、食品加工 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必须洗净;荤菜、蔬菜应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当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食品加工应生熟分开,按生进熟出流程严格操作;食品烹饪应烧熟煮透;带皮水果进班前要清洗和消毒。
4、食品留样 每天烹饪好的食品留样一份,存放在冰箱冷藏保存 48 小时,并做好留样记录。
5、餐具消毒 餐具的清洗、消毒、存放,必须严格按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程序操作,防止餐具消毒后的再污染。每餐餐后及时清洗餐巾和餐具,餐前高压蒸汽消毒餐巾、远红外高温消毒餐具。
1、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孩子流水洗手,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孩子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2、进餐卫生 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幼儿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有条件最好高温或用紫外线消毒。
3、环境卫生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4、请假制度 如果孩子不能入园,应及时书面向班级老师请假;请假超过
3 天, 应向园长书面请假, 说明缺勤原因; 如果孩子确诊为手足口病,务必及时告知幼儿园保健室(本园 83303934-811,分园 86221794 转811,亲子园 86635378-800)。
5、及时诊治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腹痛、腹泻和皮疹等相关疑似症状,应暂缓入园,并及时到南京市儿童医院确诊。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在家隔离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在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6、提高免疫 适当锻炼身体,平衡膳食营养,增强抵抗能力;教育幼儿注意休息的同时,鼓励幼儿多饮温开水、多吃蔬菜和瓜果;膳食注意粗细搭配,保证幼儿摄入足量的、均衡的营养,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篇三: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预案(含儿歌)目录
一、加强宣传 ..................................................................... 2 (一)宣传工作要点:
................................................. 2 (二)、宣传主要内容:
................................................ 3 二、做好环境整治工作 ...................................................... 4 三、晨检工作要点 ............................................................. 5 四、信息报告 ..................................................................... 5 五、预防手足口病儿歌 ...................................................... 6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 5 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等皮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该病的潜伏期为 2—7 天,传染性强。
为加强手足口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有效控制手足口疾病在园流行,确保幼儿身心健康,特制定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一、加强宣传 (一)宣传工作要点:
通过晨间谈话、午间活动等各种宣传教育形式 对 广 大 的 师 幼 开 展 有 关 手 足 口 病 传 染 病 知 识的宣传教育。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最根本目的与任务。对于肠道传染多发季节,加强有关不饮生水、不吃过期变质食品,饭前便后要洗手等“防病从口入”的有关行为的强调至关重要,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同时,我们还利用宣传窗、家园栏、家长会、告 家 长 书 等 形 式 对 每 个 幼 儿 家 长 各 开 展 预 防 手足口病的卫生知识宣传健康教育,让家长知道该病可防、可控、可治,了解和掌握相关预防知识,让家长和我们幼儿园共同筑起一道安全保垒!
(二)、宣传主要内容:
1、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饮食卫生习惯。
2、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热透后再食用。
3、保持教室、宿舍等场所的通风换气,并告 戒 家 长 要 经 常 对 孩 子 居 住 的 房 间 进 行 通 风 换气。
4、尽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 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5、家长、教师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情况,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6、注意教室、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曝晒。
7、减少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8、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二、做好环境整治工作 1、做到“三清、三灭”:“三清”,即清垃圾、清污水、清厕所; “三灭”,即灭鼠、灭蚊、灭蝇。
2、活动室、午睡室保持良好的通风,无人环境下定期用紫外线灯消毒;教玩具每天 消毒,在含氯 250mg/L 的消毒液中浸泡 15 分钟或在阳光下暴晒 4 小时以上;幼儿个人用品(茶杯、毛巾专人专用,每天清洗、消毒一次;被褥、床垫每周暴晒一次,每次不少于 4 小时,及时翻动,并且个人专用;被套、枕套、枕巾每周洗一次)按要求定期做好消毒工作;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床围栏、桌椅板凳台面、水龙头、便器扶手以及其它可能触及的物体表面用 500mg/L 有效氯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 15 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3、加强园内食堂、饮用水管理,减少手足口病经食品及饮用水传播途径。
三、晨检工作要点 1、每天进行晨检、午检和全日健康观察,及时掌握幼儿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幼儿有手足口病等疑似症状或传染性疾病症状,要及时通知家长并送医院检查。
2、对缺勤的幼儿,老师要及时进行调查,摸清原因,并进行跟踪追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向园领导报告。
3、经医院诊断为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要按有关规定进行隔离治疗。
4、因手足口病等传染病暂时停学的幼儿必须在恢复健康,并经有资质的医疗单位确定没有传染性、并开具健康证明后方可入园进班复学。
四、信息报告 1、手足口病的报告责任 责任报告单位:****
责任报告人:带班教师——园长 2、手足口病报告时限及程序 幼儿园发现手足口病后,应在第一时间向学校主管领导进行报告。
3、因手足口病而暂时集体停课的,必须对活动室、午睡室、盥洗室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后,方可实行复课;因形成污染源而造成手足口病传染流行,其污染源必须在卫生部门指导下进行彻底根治处理。
五、预防手足口病儿歌 (一)
一二三四五六七,手足口病要防治。
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冷食物不要吃。
勤洗澡来勤换衣,人多不去凑热闹。
多喝水,休息好,多锻炼,身体好。
大病小病都赶跑,快乐健康最重要。
(二)
手足口病会传染, 做好防控是关键。
严格控制传染源, 传播途径要切断。
易感儿童要保护, 合理饮食多休息。
公共场所需防范, 人多容易被感染。
流行季节常通风, 室内空气要新鲜。
坚持消毒不放松, 卫生死角要常清。
保证晨午晚三检, 病假追踪不怠慢。
饭前便后要洗手, 养成卫生好习惯。
多吃蔬菜和水果, 增强体质要锻炼。
手足口病不可怕, 认真防范靠大家!
(三)
你拍一,我拍一,勤洗澡来勤换衣; 你拍二,我拍二,开窗通风好习惯; 你拍三,我拍三,肥皂洗手把好关; 你拍四,我拍四,人多地方我不去; 你拍五,我拍五,晒晒毛巾和被褥; 你拍六,我拍六,盐水天天来漱口; 你拍七,我拍七,生冷食物不要吃; 你拍八,我拍八,手足口病赶跑它;
你拍九,我拍九,太阳下面扭一扭; 你拍十,我拍十,良好习惯要保持。
(四)
小朋友们莫紧张,手足口病不可怕, 可防可控可治好,以下常识要记牢。
饭前便后洗净手,避开生冷吃熟食, 嘴巴渴了喝开水,早晨开窗勤通风, 春暖花开晒太阳。
五句口诀记住了,病毒全部消灭掉, 严格执行身体好,我是健康乖宝宝。
篇四: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总结今年以来,我省部分地 区 区发生手足口病疫情,为有 效 效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生 和 和流行,切实保障幼儿的身 体 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园按 照照上级主管部门会议精神和 文 文件要求,结合实际有针对 性 性地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了 幼 幼儿安全。
一、加强领导 , ,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手足 口 口病的防治工作。
手足口 病 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 传 传染病,以 5 岁以下儿童发 病 病率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 轻 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 、 、臀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 主 主要特征。引起手足口病的 肠 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 染 染比例大、传播速度快、在 短 短时间内机易造成叫大范围 的 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较大 。
。为此,幼儿园召开了领导 班 班子成员紧急会议,成立了 手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 ,并召开了全体教职工会议 , ,使广大教职工充分认识作 好 好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和 和紧迫性,把这项工作做为 工 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来抓,严 格 格落实责任,加强督察力度 , ,认真做好各项防治工作, 确 确保幼儿的身体健康及生命 安 安全,决不能让手足口病等 重 重大疾病疫情扩散。
二、 突 突出重点,加强健康教育, 加 加大宣传及防控工作力度。
为加大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的 的宣传及防控工作力度,幼 儿 儿园在门口橱窗内张贴了有 关 关手足口病的防控知识、幼 儿 儿园园报、悬挂了宣传横幅 , ,园长对全体家长进行手足 口 口病防控知识的宣传,让家 长 长提高认识,对幼儿加强健 康 康教育。同时,幼儿园还对 全 全体教师进行了一次手足口 病
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使全 体 体教职工掌握手足口的防治 知 知识,明确职责、责任到人 、 、全面落实晨午检制度及卫 生 生消毒制度等措施,并对幼 儿儿进行健康教育,引导幼儿 正 正确的吸收方法,养成良好 的 的饮食卫生习惯。通过在门 口 口橱窗内张贴预防手足口病 的 的预防知识、温馨提示、召 开开家长会、小喇叭广播等形 式 式,开展“勤洗手、吃熟食 、 、喝开水、常通风、晒被褥 ” ”等为重点的手足口病防控 知 知识宣传,让家长知道当前 的的形式及预防知识,切实做 到 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 、 、早治疗。
三、全员参与 , ,全面实施防控。
针对当 前 前手足口病发生的严重性和 紧 紧迫性,幼儿园制定了手足 口 口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传 染 染性疾病应急预案、预防手 足 足口病卫生保健工作要求、 预 预防手足口病晨检登记表, 并 并把有关手足口病知识上传 到 到幼儿园网站上,让教师、 家 家长利用网络进行了认真学 习 习。同时,幼儿园还加大了 管 管理力度,采取了以下有效 措 措施:
1、各班教师按要 求 求严格执行晨检制度。坚持 每 每天对到园幼儿要注意观察 精 精神状态、体温、手足口部 是 是否有散在点状丘疹、水疱 等 等现象,要及时通知家长隔 离 离,送医疗单位进行诊疗。
2、各班教师认真做好缺 勤 勤幼儿登记、调查工作。及 时 时了解因病缺勤患儿的诊断 情 情况,发现手足口病或其他 传 传染病时要及时向园领导报 告 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 、为保持活动室空气清新, 各 各班教师每天早上入园、中 午 午孩子起床后各开窗通风 2 0 0——30 分钟。
4、各 班 班每日对生活用具、玩具、 餐 餐具、水杯、手巾等物品用 8 84消毒液浸泡、进行清洗 消 消毒;对地面、门把手、楼 梯 梯扶手、活动室墙壁等物体 表 表面每日用 84 消毒液进行 擦 擦拭消毒。
5、各班教师 教 教育幼儿养成了吃饭(吃点 )
)前和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 ,引导幼儿用六步洗手法洗 手 手,讲究个人卫生。
6、 教 教师每天按规定带幼儿到室 外 外参加活动锻炼,沐浴阳光 。
。
7、各班通过家长会及 接 接送孩子交流等方式,让家 长 长带幼儿多参加活动锻炼, 沐 沐浴阳光,确保幼儿身体健 康 康和生命安全。
8、为及 时 时掌控缺勤幼儿情况,我们 要 要求各班教师对缺勤一天以 上 上的幼儿家长进行电话询问 , ,并做好相应记录。
夏天 是 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期,我 们 们要有针对性对幼儿进行卫 生 生保健教育,使幼儿养成良 好 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继续加 大 大督察力度,对晨午检、卫 生 生消毒、幼儿一日活动等进 行 行严格督察,发现问题,及 时 时解决,确保幼儿安全。
篇五: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园小班健康教案教案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幼教网整理了关于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教案: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期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关心,仅供参考。
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
活动重难点: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措施。
活动预备:
手足口病例图、视频及有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每天老师都会给你们检查小手和嘴巴,谁明白这是什么缘故?(请幼儿讲述)
二.介绍手足口病的差不多知识
1.看来小朋友们对手足口病都差不多有所了解,那手足口病都有哪些症状呢?(幼儿讨论)得出结论:症状:埋伏期 2-5 天,往往先显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显现斑丘疹和口腔粘膜显现疱疹或溃疡,专门疼。还会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病重的会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因此,小朋友不舒服时要赶快告诉老师和大人,及时就医。
2.请幼儿观看手足口病例图片。(加深幼儿对手足口的认识)2、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病菌是如何传播的呢?(幼儿讨论)小结: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要紧通过三条途径传播:一是人群紧密接触;二是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通过空气传播;三是引用或吃了被病人污染的水、食物。过粪、口传播是要紧的传播途径。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我们在接触都会得病。
全年均可有发病,但 3-11 月份多见,6-8 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
3、明白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如何样预防手足口病?(幼儿讨论)小结:预防措施:
(1)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2)早上入园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用肥皂,六步洗手法)、勤剪指甲、勤洗澡。
(3)健康幼儿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4)不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不要经常串门;不要和患病儿童接触。
(5)家长外出回家后,赶忙让家长洗手、换衣服,防止将病菌带给自己。
(6)饭前用 84 抹布擦餐桌,不吃生冷食物;夏天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幼儿加大营养,不挑食,注意休息,幸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抗击能力。
(7)保持活动室或家庭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至少每两小时开窗一次,每次通风半小时以上。垃圾及时清理、消毒。
4、开展"我是卫生小卫士"活动。
(1)比比谁的小手最洁净。
小朋友们都明白了手足口病是如何回事,也明白了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现在,咱们就来比一比谁洗的小手最洁净。以小组为单位洗手,选出洗手最认确实小朋友。
(2)比比谁的衣服最洁净。
由幼儿当裁判,选出衣着最洁净的小朋友。
(3)评选出"卫生小卫士"进行奖励。
篇六: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加强手足口病/ / 疱疹性咽峡炎防控的通 知各位家长朋友: :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每年 5-7 月和 9-11 月是发病高峰,极易在幼儿园和学校集体场所流行。近期学校、幼儿园已经出现相关病例,为了防范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在班级甚至学校的传播,确保孩子正常学习生活,请家长了解该病相关知识,家校协同,一起做好预防工作。
一、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样,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唾液、疱疹液、粪便和呼吸道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口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等引起感染。
二、常见症状: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多以发热起病,一般 38℃左右(症状轻者可不出现发热),同时在口腔、手、足和臀部出现皮疹,或出现口腔内溃疡、粘膜疱疹。部分病人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症状轻微,多在 7 至 10 天即能痊愈,愈后良好。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脊髓灰质炎样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发生死亡。
三、预防措施: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做好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要洗净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室内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流行期间尽可能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加强孩子的营养,注意让孩子休息好,加强体育锻炼,适当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四、协同要点: :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一旦传染,给孩子和家庭正常的生活带来很多的麻烦。家校共同防护,可以极大降低手足口病交叉感染率,为了您的孩子和同伴的健康,请您配合 做好以下事项: 1. 做好家庭防护工作: :注意家庭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本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不参加聚集性活动,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
2. 定期规范消毒物品: :餐具、玩具等使用前后要定期清洗、消毒。
3. 严格做好居家隔离: :若孩子被诊断为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应在家隔离。请家长一定及时将病情上报给老师,做好请假说明。隔离期间患病儿童不与健康儿童玩耍和密切接触,非必要不外出;二胎家庭,更要做好孩子间的隔离工作,确保不接触、不共用物品;双休日自觉不参加各类培训班。
4. 做好规范返校手 续: :患儿在症状消失 1 周后,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开具复课证明,经校医核实后返园。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杭州市大关苑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
2021.11.1
篇七: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及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gxhju0072主治医师g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邮箱:
gxcdcjkk@163.com
内容 概述 流行概况 病原学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诊断 预防控制措施▲ 晨检的内容、 方法与要求▲ 消毒方法▲ 学校、 幼托机构如何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概述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群16, EV71型多见)
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多发于学龄前儿童, 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主要临床表现为手、 足、 口腔等部位斑丘疹、 疱疹 重症病例可出现脑炎、 脑脊髓炎、 脑膜炎、 肺水肿、 循环衰竭等 传染源为现症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主要通过人群消化道、 呼吸道和分泌物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流行概况手足口病不是近几年才有的病, 几十年前就发现了 : 1 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 1 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 主要为Cox A16型 1 959年将该病命名为“手足口病” 1 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 EV71 感染与Cox A16感染交替出现, 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我国于1981 年上海首次报道本病 1 983年天津发生Cox A1 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 1 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
流行概况 EV71 1 969年首次从加利福尼亚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出。 1 975年保加利亚:
705 例患儿受到感染,其中149 例发生了急性弛缓性瘫痪,44 例死亡。 1 997年马来西亚:
2628 例发病,39 例急性脊髓灰质炎样麻痹或无菌性脑膜炎,30 多例患儿死亡 。 1 998年我国台湾地区:
1 291 06例HFMD ,其中405 例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78 例死亡,死亡原因主要为由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而导致的肺水肿和肺出血。
流行概况 EV71 1999年以来,我国广东、 福建、 上海、 重庆等地区报告局部流行EV71感染。 2007年山东临沂流行以EV71为主的手足口病。 2008年安徽阜阳、海南、 广州,河北等。
流行概况 2009年河南、 山东等多地流行。 民权79例实验室检查97.5%为EV71阳性。 荷泽36例实验室检查100%为阳性。
病原学 20多种肠道病毒可致 柯萨奇病毒A组的1 6、 4、 5、 9、 1 0等型, B组的2、 3、 4等型。 埃可病毒4、 6、 9、 1 1 等型。 肠道病毒71 型( 分为A、 B、 C 3 个基因型, 其中B型和C型, 又进一步分为B1 、 B2、 B3、 B4以及C1和C2亚型)
等。 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
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
最为常见。
病原学(理化性质) 560C以上高温会失去活性 对乙醚有抵抗力, 20%乙醚, 4℃作用1 8h, 仍然保留感染性 耐酸:
在PH3.5仍然稳定 75%酒精, 5%来苏对肠道病毒没有作用 对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 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 甲醛、 氯化物、 酚等化学物质可抑制活性
流行病学 传染源 人是已知的唯一宿主及传染源。 流行期间, 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病后1周传染性最强, 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 破溃时病毒溢出; 病后数周, 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 消化道:
粪-口传播。 呼吸道:
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 密切接触(主要途径)
:
可通过唾液、 疱疹液、 粪便等污染的手、 毛巾、 手绢、 牙杯、 玩具、 食具、 奶具以及床上用品、 内衣等; 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 医院感染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流行病学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显性:
隐性=1:
100 患者多为学龄前儿童, 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 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 不同病原型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 人群可反复感染 台湾资料:
EV71家庭接触传染率为52% (176/339家庭接触)。
其中传染率分别为, 同胞84% (70/83); 堂表血亲83%(1 9/23); 父母 41% (72/1 75); 祖父母28%(1 0/36); 叔叔阿姨等26%(5/1 9)。
流行特征 四季均可发病, 常见于4~9月份。 分布极广泛, 无严格地区性。 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 流行期间, 托、 幼机构易发生集体感染。 传染性强, 传播途径复杂, 流行强度大, 传播快, 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EV71特点 EV71 较强的传染性:
爆发、 流行 较高的重症率和病死率 较为特殊的发病机制:病情加重突然 较难做到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
EV71 感染手足口病/咽峡炎病毒侵袭脑脊髓炎神经源性反应肺、 心损害(非炎性损害? )死亡或后遗症康复
临床表现 潜伏期:
一般2~7d , 无明显前驱症状。 主要表现 急性起病, 发热和/ 或手足口病。 口腔黏膜:
小疱疹, 常分布于舌、 颊黏膜、 硬腭, 也可以出现在扁桃体、 牙龈及咽部等, 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 斑丘疹, 手足部多见, 皮疹主要分布于手背、 指间, 偶见于躯干、 大腿、 臀部、 上臂等处, 呈离心性分布, 斑丘疹很快转为小疱疹, 直径约3~7mm, 质地稍硬, 自几个至数十个不等, 2~3日自行吸收, 不留痂可伴有咳嗽、 流涕、 食欲不振、 恶心、 呕吐、 头痛等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 一般病例预后良好,多 在一周 自 愈。
手、 足、 口
诊断 临床诊断病例 在流行季节发病, 常见于学龄前儿童, 婴幼儿多见。 普通病例:
发热伴手、 足、 口、 臀部皮疹, 部分病例可无发热。 重症病例:
出现神经系统受累、 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 实验室检查可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 脑脊液异常、 血糖增高, 脑电图、 脑脊髓磁共振、 胸部X线、 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有异常。 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 需综合上述重症病例的临床和一般实验室和物理学检查进行临床诊断, 或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进行实验室诊断。
鉴别诊断 水痘:
向心性分布, 以头、 面、 胸、 背为主,随后向四肢蔓延; 斑疹、 丘疹、 疱疹、 结痂疹可同时存在; 皮肤瘙痒。 单纯疱疹:
多分布在颊黏膜、 舌及牙龈, 继发感染常见于口唇、 眼睑、 鼻周, 为粟粒状水疱, 没有其他部位的皮损。
重症病例 3岁以下多见 病情进展迅速 多在病程2-5天发生 神经系统症状 心肺部症状 重症病死率:
10-25% 死因主要为脑水肿、 脑疝, 中枢性呼吸、 循环衰竭。
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具有以下特征, 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 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 应立即送医院诊治。 持续高热不退。 精神差、 呕吐、 肢体肌阵挛, 肢体无力、 抽搐。 呼吸、 心率增快。 出冷汗、 末梢循环不良。
预防控制措施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主要是针对“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的措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
做好儿童个人、 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个人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还没有有效的预防疫苗, 但是, 只要养成良好 的卫生习惯, 做到“勤洗手、 吃熟食、 喝开水、 勤通风、 晒衣被”, 手足口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个人在预防手足口病时, 以下几点千万要注意: 1. 饭前便后、 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 不要让儿童喝生水、 吃生冷食物, 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 替幼童更换尿布、 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并妥善处理污物;
个人预防措施 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 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 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 居室要经常通风, 勤晒衣被; 5.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居家治疗的儿童, 不要接触其他儿童, 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 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轻症患儿不必住院, 宜居家治疗、 休息, 以减少交叉感染。
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1 ) 本病流行季节, 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每日对玩具、 个人卫生用具、 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
时, 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
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每日对门把手、 楼梯扶手、 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2)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每日进行晨检, 发现可疑患儿时, 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 居家休息的措施; 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患儿增多时, 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
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正确的洗手方法 正确的洗手方法是个人良好卫生习惯重要内容之一, 能有效的防止肠道病毒的传播。 在与患者接触后, 触摸眼、 口、 鼻前, 打喷嚏或咳嗽后, 进食前, 如厕后, 带口罩前及摘口罩后, 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 门柄、 电梯按钮、 公共电话后、 从外面回家后等均应及时洗手。 推荐较合理的五步洗手法:
湿、 搓、 冲、捧、 擦。
正确的洗手方法一、 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 擦上肥皂或洗手液。二、 搓 手心、 手臂、 指缝相对搓揉20秒: (一)
掌心相对, 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二)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 交换进行; (三)
掌心相对, 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四)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 交换进行; (五)
弯曲各手指关节, 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 交换进行; (六)
搓洗手腕, 交换进行。
正确的洗手方法三、 冲 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四、 捧 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 再关闭水龙头。五、 擦 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
晨检的时间每日学生入学、 入托时, 或上午、 下午第一节课开始上课时。
晨检的内容、 方法 一看:
查看是否有学生缺课, 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面色、 皮肤是否有异常表现。
要特别注意手足臀部位是否有斑丘疹、 小疱疹等。 二问:
询问学生是否有咳嗽、 流涕、 食欲不振、 恶心、 呕吐、 头痛等症状不适症状, 睡眠、 大小便是否正常。
如有症状, 是否就医, 在何处就医, 诊断为什么疾病, 是否按时服药。
对缺课的学生, 询问其家长您的孩子是否生病, 是什么时候生病的, 是什么病。 三查:
怀疑发热的学生测量其体温。 四报告:
发现手足口病等传染病或疑似病人应及时向学校负责人报告。
晨检的要求 晨检应每日进行, 并要做好登记。 发现生病学生时要及时通知家长。
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时, 负责晨检的老师应送诊, 并向学校疫情报告人报告, 学校疫情报告人应报告学校、 幼儿园领导和当地防保站或县疾控中心。 负责晨检或上课的老师发现在同一班级或者同一宿舍, 1 天内有3 例或者连续3 天内有多个学生(5 例以上)
患病, 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 皮疹、 厌油、食欲减退、 腹泻、 呕吐、 黄疸等)
或者共同用餐、 饮水史时, 应立即报告。 对于患手足口病、 甲肝、 麻疹、 水痘、 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的学生应及时隔离治疗。
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 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一般是指在托幼机构、 学校等集体单位的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 连续3天内有2例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1周内, 同一学校、 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 自然村寨(居委会)
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报告依据: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
》 (卫办疾控发〔2006〕 65号) 报告内容及时限(1)
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 1 天内有3 例或者连续3 天内有多个学生(5 例以上)患病, 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 皮疹、 腹泻、呕吐、 黄疸等)
或者共同用餐、 饮水史时, 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 4 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 (2)
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 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
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 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 腹泻等症状时, 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 4 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
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 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 4 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2、 报告方式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 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 传真等)
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学校向乡 镇卫生院防保组)
报告,同时, 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消毒一、 环境消毒要点 不需要大规模喷洒消毒。 只需要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 课桌椅、 餐桌、 婴儿床栏杆、 楼梯把手等)
、 玩具、 游乐设施、 寝具及书本等做重点性消毒。 清洁完毕的物体可移至户外, 接受阳光照射,通过紫外线杀灭病毒。 强调教室和寝室的通风
消毒二、 消毒方法的适用 粪便:
可用生石灰以1 :1的比例与其搅拌均匀消毒。 食、 饮具:
用25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 生活用具、 玩具、 校舍、 书籍:
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 作用时间30分钟, 或用0.3%过氧乙酸作用60分钟, 或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30分钟。 患者衣、 被单:
阳光下暴晒或煮沸20分钟或用500毫克/ 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肠道病毒消毒方法 盛放排泻物的容器:
用500毫克/ 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1 20分钟。 饮用水:
用1 ~3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 漂精片等作用30分钟。 灭蝇:
可用5%氯氰菊酯(奋斗呐)
、 2.5%溴氰菊酯或其他杀虫剂, 按说明书使用。 生活污水:
用5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1 20分钟。 垃圾:
用1 0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作用1 20分钟。
学校、 幼托机构应如何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加强领导, 提高认识。 认真布置, 明确各部门应做的工作及要求。 做好教职工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的培训。 加强晨检, 早发现、 早报告、 早隔离治疗病人。 病人痊愈后一周或发病之日起两周才能入托或返校学习。
对病人污染了的物品或接触过的物品按规定进行消毒。
学校、 幼托机构应如何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搞好环境卫生, 消灭苍蝇、 蟑螂等卫生害...
篇八: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园预防手足口病制度一、 晨间检查制度
1� 严格询问幼儿、家长身体健康情况。杜绝发热幼儿、手足疱疹、口腔溃疡幼儿、进入幼儿园。并及时统计幼儿缺勤健康情况。
2� 了解幼儿外出旅游情况��如有疫区人员接触史�则劝阻幼儿在家留观 1 周�并做好相应记录。
3� 严格执行一看、二摸、三问、四查�特别留意幼儿有无发热、口腔溃疡�手足水泡情况�
4� 加强教工晨检工作�并做好记录。
二、 全日观察制度
1� 保健教师每日早上、中午、下午各巡视班级一次�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2� 教师、保育员及时观察幼儿皮肤、体温、精神�发现异常立即处理。
三、 缺勤幼儿登记制度
1. 加强幼儿的全日观察�对缺勤幼儿及时进行电话联系并将原因及时报告卫生保健老师。
2. 教师每天电话随访缺勤幼儿的健康状况及家庭人员的健康状况
四、 消毒隔离制度
1. 严格执行幼儿园消毒隔离制度。
2. 发现疑是病儿及时隔离�并为孩子带上口罩
五、 食品卫生制度
1. 严格执行验收制度
2. 加强食具、用具消毒
六、 一日工作检查制度
1. 领导小组人员严格检查各部门工作�责任到人�
2. 全体教工每日进行工作自查。
七、 门卫把关制度
1. 在预防手足口病期间�禁止一切外来人员进入教学楼�有事在门口做好登记接待工作。
2. 每日晚上按照园消毒制度做好分管场所的空气消毒。
2008.5 制订
篇九: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教育·200·
医学教育 幼儿园手足口病健康教育预防措施及其效果评价
詹亚芬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宁谷幼儿园,贵州 安顺 561000
摘要:目的:研究幼儿园手足口病健康教育预防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选择同辖区内两所规模相近的幼儿园作为本文研究的对象,将其中一所幼儿园作为对照组,此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措施;另一所幼儿园作为研究组,开展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对比干预后一个月两组幼儿园家长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手足口病疫情。结果:研究组幼儿家长对高发季节、传播途径、隔离的时间、预防的措施等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幼儿园家长进行系统化的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能够提升其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可推广。
关键词:幼儿园;手足口病;健康教育;预防措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75(2019)2-0200-01
手足口病多因肠道病毒所致,该病多见于婴幼儿中,属于丙类传染性疾病;对其的治疗若不及时,极易影响到患儿的身心健康及生长发育。健康教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种护理手段的投入比较小、操作简便,将其运用到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防控中具有积极意义[1] 。本文主要研究幼儿园手足口病健康教育预防措施及其效果,并报道如下:
1 1
资料、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择同辖区内两所规模相近的幼儿园作为本文研究的对象,将其中一所幼儿园作为对照组,此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措施;且本组儿童共 297 名,男 184 名、女 113 名,年龄在3-5 岁之间,均值(4.11±0.25)岁。另一所幼儿园作为研究组,开展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本组儿童共 297 名,男 179名、女 118 名,年龄在 3-6 岁之间,均值(4.06±0.37)岁。两组基本资料对比( P >0.05),可深入研究。
1.2
纳入标准
本次研究的两所幼儿园使用面积、条件等接近,师资力量相近、家长文化和职业等无明显差异。
1.3
方法
对照组:仅由幼儿园保健老师开展常规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如下:
(1)饮食指导:幼儿保健医生应嘱咐幼儿家长多给予幼儿温开水,尽可能给予幼儿易消化、清淡、富含维生素的饮食,避免进食过凉、辛辣等的饮食。
(2)口腔护理:保健医生应告知幼儿家长应在幼儿进食结束后漱口,每日早晚应刷牙,一旦发现幼儿口腔有疼痛、疱疹、进食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免加重病情。
(3)隔离消毒:保健医生和囧事应确保幼儿园环境的干净、整洁,并保证教室内的每日清洁、消毒,定期开窗通风等;此外,保健医生和老师应告知幼儿及家长饭前便后洗手、定期消毒双手,以免发生交叉感染;对于班内有幼儿患上手足口病时,应全班放假,以防幼儿互相传染。
1.4
效果评定
采用自拟疾病知识掌握问卷调查 297 名幼儿家长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具体调查项目有:传染源、高发季节、高发人群、传播途径、主要症状、隔离的时间、预防的措施等等。
1.5
统计学分析
将本研究所收集的数据录入到 SPSS19.0 统计软件中,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 x ±s)表示,检验用 t ;计数资料用率(%)代表,检验用 x2 。
P <0.05,表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2
结果
两组幼儿家长对传染源、高发人群、主要症状等的知晓率对比无统计意义( P >0.05),但研究组高发季节、传播途径、隔离的时间、预防的措施等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见表 1:
表 1 对比两组疾病知识知晓率[n(%)] 调查项目 研究组(n=297)
对照组(n=297)
传染源 247(83.16)
241(81.14)
高发季节 271(91.25)
243(81.82)
高发人群 263(88.55)
265(89.23)
传播途径 282(94.95)
259(87.21)
主要症状 253(85.19)
260(87.54)
隔离的时间 280(94.28)
266(89.56)
预防的措施 283(95.29)
265(89.23)
3 3
讨论
手足口病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该病的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比较复杂,且传播速度较快;而幼儿园是该病的高发场所,因此,寻找一种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对于预防该病尤为关键。系统化健康教育能够让幼儿家属充分掌握疾病传播的途径、病理机制及其预防的对策等,进而最大限度防控手足口病;此外,在幼儿中开展系统化健康教育还能够进一步培养幼儿自我防护的意识,提升其抗病毒的能力,降低手足口病发生几率[2] 。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了,研究组幼儿家长对高发季节、传播途径、隔离的时间、预防的措施等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与刘天等[3] 研究结果基本接近。
综上所述,对幼儿园家长进行系统化的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能够提升其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郑艳芹,魏孝侃.小汤山地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效果成本效益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49. [2]袁玲.广州地区幼儿园教师及家长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 率 现 况 调 查 与 影 响 因 素 分 析 [J]. 内 蒙 古 医 学 杂志,2017(12):433. [3]刘天,宋灿磊,朱建明,等.上海市金山区某民办幼儿园一起 手 足 口 病 暴 发 疫 情 的 调 查 分 析 [J]. 医 学 动 物 防制,2017(09):982.
推荐访问: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手足 防控 工作方案
热门文章:
- 最新企业复工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优质8篇)【优秀范文】2024-08-21
- 2023年志愿者疫情防控志愿方案(模板11篇)2024-08-14
- 2023年疫情说说文案朋友圈(优秀9篇)【优秀范文】2024-08-10
- 农村疫情防控应急预案6篇【完整版】2024-07-15
- 公安局巡逻防控工作方案4篇2024-07-07
- 2023年度抗击疫情作文_不一样的春节抗击疫情作文优秀5篇(范例推荐)2024-07-06
- 疫情高峰6月来临二阳不可避免优秀3篇【优秀范文】2024-06-30
- 2023年疫情防控期间应急预案12篇2024-06-30
- 2023年幼儿园疫情防控温馨提示简短朋友圈3篇(范例推荐)2024-06-27
- 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方案7篇(完整)202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