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10篇
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10篇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1202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中央政治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10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贯彻 1 2021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心得体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25 日至 26 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着眼国家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了“三农”工作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重要作用,对 2022 年“三农”工作作出科学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对于我们扎实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开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来抓,从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到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从农民人均收入较 2010 年翻一番多,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三农”工作取得的一系列历史性成就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今年,我国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实现“十八连丰”,中国人端稳中国饭碗更有底气。但也要看到,当前外部风险挑战和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初级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仍需进一步巩固,特别是在粮食安全问题上绝不可掉以轻心。我们既要保证粮食安全,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严格落实主体责任,18 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守好“三农”这个战略后院,更要立足“三农”高质量发展,科学合理布局,实打实地调整结构,补齐种业发展等短板,把饭碗端得稳、更端得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我们要把底子打得更牢一些,持续用力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继续完善和落实监测帮扶机制,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同时,要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发展能力,坚持先富带后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为政之要,重在实干;实干之要,贵在落实。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守好底线、扛起责任,精准施策、真抓实干,稳定“三农”基本盘,不断书写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
篇二: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2022 年 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文稿两篇心得 文稿一
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12 月 25 日至 26 日在北京召开。会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领域的领导干部,务必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立足新时代“三农”工作职责定位,在思想上“绷紧弦”、行动上“拉满弓”、责任上“落到点”,持续让脱贫群众的生活更上一层楼。
在思想上“绷紧弦”,让脱贫群众的生活更上一层楼。“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回首脱贫攻坚往事,无论坦途还是坎坷,广大干部特别是“三农”领域领导干部都一如既往地坚定必胜的信心信念,我们才实现了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宏伟目标。当前,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广大“三农”工作领域的领导干部务必要认真践行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拿出战胜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屈服的大无畏革命气魄,以战无不胜、不胜不休的信念,坚决守住守好脱贫攻坚胜利果实,在增强广大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中聚民心、汇民智,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蓄力。
在行动上“拉满弓”,让脱贫群众的生活更上一层楼。当前,党中央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摆在重要位置,就是着眼兑现“共同富裕”的承诺,把乡村这块短板补齐。广大“三农”工作领域的领导干部务必要持续精准发力,切实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中更好兑现“共同富裕”的庄严承诺。当然,这个过程是异常艰辛艰苦的,必须紧紧围绕广大群众的所期所盼,主动担当作为,接续为脱贫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持续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好、作用发挥好、效果呈现好。
在责任上“落到点”,让脱贫群众的生活更上一层楼。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该怎么做,从哪里下手?广大“三农”工作领域的领导干部当以抓铁有痕的精神狠抓责任落实,不停息、不懈怠,用好党的“三农”政策“指挥棒”、找准狠抓工作落实“关键点”,聚焦广大群众特别是脱贫群众的急难愁盼事,全面解决好群众关心关切的焦点痛点难点问题,在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序衔接征程上蹚路子、做表率,真正扎根农村大地,在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过程中,顶在前面、干在难处、脚踏实地,不断增进同广大群众的感情,做广大群众特别是脱贫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
请查收你的“粮食安全攻略” “食为政首,谷为民命”,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自古以来就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在近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召开前,习近平
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粮食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压舱石”,广大党员干部只有用好“粮食安全攻略”,才能牢牢端住“中国碗”,进一步确保粮食安全。
攻略一:依靠科技创新,藏粮于“技”。科技强则农业强,科技兴则农业兴,科技是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我们要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只有牵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才能真正端稳中国人的“饭碗”。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要加强良种技术攻关,研发、生产,优质高产的新品种,克服“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的怪象,全力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造好农业“芯片”。党员干部要通过“网络新闻、线上通知、上门宣传、一线指导”等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农民了解掌握各类病虫害的预防方法及应对措施,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升种植技术,为实现粮食丰收,插上科技的“翅膀”。
攻略二:保护耕地红线,藏粮于“地”。耕地“非农化”正挑战着我国的粮食安全,我们必须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 18 亿亩耕地红线。广大党员干部要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坚决防止补充耕地数量、质量不到位的问题,护好粮食生产“命根子”。动员农户实施耕地“轮作休耕”,不要单纯为了经济效益对耕地地力进行持续“压榨”,要及时修复生
态、恢复地力,有效保护土地的粮食生产能力,更要利用自身优势行业优势积极对接民政、银行、农业保险公司等部门,建立灾情防范监测预防机制,确保农业保险、救灾、资金等政策落实到位,解决农民种地“靠天吃饭”的后顾之忧。
攻略三:禁止舌尖浪费,藏粮于“民”。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时代进步中更应历久弥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应从自身岗位做起,积极推广“光盘行动”,把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挺在前面,争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先锋,不讲排场,按需点餐。干部带好了头,群众自然也会跟着干。只有党员干部自己先做到把“光盘”当成习惯,才能带动社会形成节约粮食、文明用餐的时代风尚,让奢侈浪费行为得到遏制,让节约粮食入脑入心、付诸行动、成为习惯,才能为维护我国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仓廪实,天下安。”我们要从农业科技创新、保护耕地红线、禁止舌尖浪费方面持续发力,努力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不断开创粮食安全发展新局面。
稳住农业“基本盘” 全力端牢“中国碗” 近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历来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22 年,党员干部要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科学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下大力稳住农业基本盘,以端牢中国人饭碗的扎实举措大力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抓住政策保障的“基本点”,提升生产力层次。今年,我国粮食生产获得“十八连丰”,连续 7 年粮食产量稳定在 1.3 万亿斤水平上,农业的“压舱石”作用愈发稳固。我国是有着 14 亿多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为此,2022 年要进一步守好 18 亿亩耕地红线,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要落实好国土空间规划,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上下功夫。要健全激励性利益补偿机制,保护主产区和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升生产力层次,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突出科技兴农的“基本线”,夯实竞争力根基。随着时代发展,科学技术对农业的贡献率持续攀升,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差距较大。2022 年是“十四五”时期的关键之年,我们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聚焦生物育种、农机装备、绿色投入品等,突破一批关键核心和“卡脖子”技术。要推进农作物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加快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高效设施农业,推动农业节本增效。要通过科技手段,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中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不断增强农业竞争力。
强化人才支撑的“基本面”,发挥凝聚力优势。2021 年我们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但是基础仍比较薄弱,这就需要我们在 2022 年以人才队伍作为强有力支撑,助推农业大发展。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凝聚力优势,培养出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农村复合型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要鼓励引导企业员工、复转军人、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到农村创新创业,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增添新活力;要发挥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科技人员的作用,大力开展农业职业教育,培育更多的涉农人才,为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稳住产品供给的“基本盘”,提高保障力水平。当前我国农业抵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还有待提升,距离农业强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2022 年,要根据市农场供需变化和区域比较优势,进一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优质粮食工程,优质耕地优先种粮,发展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通过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让品质更优良、效益更明显;要完善全链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努力减少粮食生产、仓储、运输、加工、消费等环节损失和浪费,以稳住农产品供给的“基本盘”,持续提高保障力水平,确保 14 亿多中国人全力端牢“中国碗”。
提高“三个本领” 助力“三农”工作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25 日至 26 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研究部署 2022 年“三农”工作。会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三农”工作领域的领导干部要抓紧提高“三农”工作本领。
今年以来,农业生产保持稳中有进,粮食产量保持在 1.3 万亿斤以上,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成绩来之不易。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对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的一年,“三农”工作领域的党员干部要提高“为民服务”“真抓实干”“稳中求进”三个本领。做好“三农”工作、稳定“三农”这个基本盘,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守民心,察民情,提高“为民服务”本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三农”工作者要牢牢守住农民的心,“把屁股端端地坐在农民的这一面”。要俯下身子,一沉到底,与农民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切实当好服务农民的“暖心人”,打通服务农民的“最后一公里”,让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要倾听农民的声音,多交真心的农民朋友,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村情民意。农村是最生动的
课堂,农民是最好的老师,要多从农民的埋头苦干、勤劳朴实、乐观向上中汲取动力,磨炼品质,洗礼身心,提高“为民服务”本领。
重实践,讲实效,提高“真抓实干”本领。实干是最质朴的方法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成于真、兴于实,败于虚、毁于随。实干二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实现梦想的密码,也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金钥匙”。真抓实干就是要在实践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要在实践中全面学习、系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切实理解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通过紧密结合具体实际学懂弄通做实。在实践中突出三农工作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要不断坚定实干意志,涵养实干品格,保持实干姿态,提高“真抓实干”本领,勇做朝乾夕惕的行动者、不务空名的实干家。
稳基础,添活力,提高“稳中求进”本领。要清醒认识到目前“三农”工作依旧面临的困难挑战,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要把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坚决打赢保明年夏粮丰收这场硬仗,全力夺取明年全年粮食丰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做到中国碗主要装中国粮。要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支持力度,抓紧完善和落实监测帮扶机制,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稳”的同时也要求“进”,要践行新发展理念,以创新精神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三农”工作领域的领导干部要切实承担起“三农”工作发展的重任,增强“三农”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有效的举措,切实提高自身“三农”工作本领,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贯彻落实 1 2021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0 1210 字文稿
12 月 25 日至 26 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分析了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研究部署 2022 年“三农”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重视“三农”工作,持续强化重农强农信号;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三农”工作方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三农”工作,要切实把握好“粮食稳农”“科技助农”“成果惠农”这“三线”,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
。
严守“粮食稳农”的底线,牢牢端稳中国饭碗。“农为天下之本,农昌则国盛”,农业发展对我国具有战略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让中国人吃饱中国粮,就是要守住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的面积红线和产量红线两条“底线”,18 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不能只是农田,必须打造成良田。要“建设好 1 亿亩高标准农田”,可以从
利用信息化管理机制提高耕地管理水平、发展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建设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集中推进区等多举措、多方面推进。同时,在粮食流通环节,“要切实保障农资供应和价格稳定”,调动农民积极性,稳定农民收入。
开拓“科技助农”的实线, 步步推进技术攻关。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调,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这意味着科技已经改变了传统“足蒸暑气,背灼炎天光”式的务农生活,要摒弃“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模式,大力发...
篇三: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贯彻 1 2021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12 月 25 日〜26 日,2021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三农”工作领域的领导干部要抓紧提高“三农”工作本领。广大“三农”工作领域的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充电"“实践"“造血”本领,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
做“蓄电池"干部,勤学苦练打好“三农"工作基本功。“嫩竹做不了扁担,软肩挑不起重担。”做好“三农”工作绝不是喊喊口号、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做好的,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当前“三农”工作重心转移,对“三农”工作提出了更专业化、专门化、精细化的要求,唯有像“蓄电池"一样,不间断地、持续地充电,才能源源不断释放能量,避免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境地。广大“三农”工作领域的领导干部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为基本教材,迅速掀起学习的热潮,深入学、系统学、跟进学,做到常思常悟、常学常新、常学常得。要学习新形势下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尤其是学习农业生产、销售等技术,掌握科学的种养殖管理技术和产业发展规划知识,学习与“三农”相关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其他领域知识,使自己成为“三农"专家。
做“泥腿子”干部,变远程“听广播"为现场“看直播"。“三农"工作要上去,领导干部就要下去。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
策的过程,千万省略不得、马虎不得。缺少摸清实情、摸透问题的调研,所做的工作就会脱离民情、脱离实际、不接地气。广大“三农”工作领域的领导干部要带头走好群众路线,关键在“走”上下功夫,深入“三农”工作的最前沿、最一线,真正入了水、沾了泥,杜绝坐着椅子听、开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以实际行动诠释“服务三农”的初心。要带着问题去调研,有针对性地围绕农民群众最迫切的问题、农村建设最现实的难点、农业发展最科学的方向,到生活生产的第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既要到“三农”工作开展得好的“盆景"‘地区总结经验,也要到情况复杂、困难重重的地区研究问题,做到带着问题去,带着经验和思路回,以腿上沾泥的厚度赢得群众的满意度。
做“保姆"干部,引导激励人才投身“三农"工作。人才兴则发展兴,人才旺则事业旺。乡村广袤大地上百业待兴,亟需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等大显身手,“三农”工作的领导干部要打通“引水渠”,建好“蓄水池",让“人才活水"源源不断地流入乡村“蓄水池”。要把各方英雄引回来,提供项目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宣传引导,让“走出去”的能人志士反哺桑梓、泽被乡里。在人才项目申报、贴息贷款、土地承包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让高校人才、农业人才、科技人才等急需紧缺人才,积极主动投身到“三农”工作。要把本土能工巧匠挖出来,激活乡村潜在的人才资源,引导“土专家”“田秀才”们扎根乡村、发挥作用,成为“三农”工作的活力源。要把新型职业农民育出来,重点关注农村青壮年、返乡农民工、回乡大学生和退役军人,
大力扶持、培育造就一批扎根农村、热爱农业、善于经营的“新农人",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学习贯彻 1 2021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研讨发言
12 月 25 日〜26 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着眼国家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要想推动“三农”工作提档升级,加快实现农村稳定、农业增长、农民增收,可从三个"+"发力,奋力谱写“三农"发展新乐章。
“智慧+"为“三农"发展打响新“节拍"。“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夯实农业发展根基,“手把青秧插满田”的传统农业耕作模式难以匹配需求,亟需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当前,农业现代化效率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效率,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突出短板,而“智慧+"赋能是补齐短板的重要途径。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加大科技运用推广,升级改造技术装备,建立大农业数据库,提升机械化水平,打造智慧型农业产业基地。同时,深化与高校的交流对接,借力“智囊团”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充分释放“智”能效应,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用“智慧+”在“三农”工作中注入科技元素,加快农业发展“节拍",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旅游+"为“三农"发展融入新“和音"。“农旅融合、以旅
促农"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潜力和新热点。通过农业与旅游“联姻”,催生出乡村振兴新业态。比如,在种植农产品的同时,创新融入采摘体验,让游客领略“采菊东篱下”的闲情雅致;再比如,将种植的农产品搭配出观光美景,让游客体会“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自得。“旅游+”助力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让农民在原有农地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旅游服务的嫁接,实现农业产业创新发展和农民收入大幅度提升。这种“旅游+"发展模式,可以强化产业间的联动,叠加一产与三产效益,在美妙“和音”中碰撞出“三农”发展的强大活力。
“生态+"为“三农"发展调出新“韵律"。“最爱清和天气好,绿畴千顷露秧针。”田间地头掀起绿色新风尚,以“生态+”理念构建的新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运用生物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统一、同步提升。除设施生态农业、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等绿色生产手段带来农业增长、农民增收外,“生态+"也为美丽乡村建设有效发力。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扎实推进乡村建设。“生态+"则撬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重要“开关"。扎实推进生态河道整治,加快岸线生态修复,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等,可以推动农村成为宜居福地,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在“三农”发展进程中增添优美“韵律”。
篇四: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贯彻落实 1 2021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稿(两篇)心得 文稿一
12 月 25 日至 26 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分析了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研究部署 2022 年“三农”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重视“三农”工作,持续强化重农强农信号;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三农”工作方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三农”工作,要切实把握好“粮食稳农”“科技助农”“成果惠农”这“三线”,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
。
严守“粮食稳农”的底线,牢牢端稳中国饭碗。“农为天下之本,农昌则国盛”,农业发展对我国具有战略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让中国人吃饱中国粮,就是要守住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的面积红线和产量红线两条“底线”,18 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不能只是农田,必须打造成良田。要“建设好 1 亿亩高标准农田”,可以从利用信息化管理机制提高耕地管理水平、发展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建设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集中推进区等多举措、多方面推进。同时,在粮食流通环节,“要切实保障农资供应和价格稳定”,调动农民积极性,稳定农民收入。
开拓“科技助农”的实线,步步推进技术攻关。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调,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这意味着科技已经改变了传统“足蒸暑气,背灼炎天光”式的务农生活,要摒弃“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模式,大力发挥以智能化机械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目前,我国农业长期存在的“两低”问题,即现代化水平低、农产品附加值低。因此,科技的核心价值就在于与之对应的两个“提高”,一方面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尽力让我国农业科技水平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增强数字化思维,用好信息化手段。同时,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时代的契机,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十农技推广培训”,利用直播间讲授农业生产技术,为农民备耕提供技术指导和全程服务;另一方面依托“农村电商”,拓宽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完善农产品网上销售、配货、发货等物流体系。
。
坚持“成果惠农”的高线,层层加强民生建设。“三农”建设究其根本,需要落脚到农民本身,即“重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严控“返贫”是重中之重,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就需要“稳得好”,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帮助农户有效融入现代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内部的“生血”,把劳动就业嵌入到全产业链,将家庭经济融入于全价值链。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也需要“融得好”带动更多资源要素进入农业农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生产、生活、生有机契合,努力构建农村产业绿色发展的生态链、产
业链、价值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还需要农民“住得好”,整治好农村人居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对有局、道路、化、污水管网、公共设施等环境元素进行统筹考虑和规划,使美丽宜居的村庄遍布中国大地。
农村基层干部学习贯彻 1 2021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会 0 1370 字文稿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12 月 c25 日至 26 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研究部署 2022 年“三农”工作。会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三农”工作领域的领导干部要抓紧提高“三农”工作本领
今年以来,农业生产保持稳中有进,粮食产量保持在 1.3 万亿斤以上,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成绩来之不易。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对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的一年,“三农”工作领域的党员干部要提高“为民服务”“真抓实干”“稳中求进”三个本领。做好“三农”工作、稳定“三农”这个基本盘,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守民心,察民情,提高“为民服务”本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三农”工作者要牢牢守住农民的心,“把屁股端端地坐在农民的这一面”。要俯下身子,沉到底,与农民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切实当好服务农民的“暖心人”,打通服务农民的“最后一公里”,让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要倾听农民的声音,多交真心的农民朋友,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村情民意。农村是最生动的课堂,农民是最好的老师,要多从农民的埋头苦、勤劳朴实、乐观向上中汲取动,磨炼品质,洗礼身心,提高“为民服务”本领。
重实践,讲实效,提高“真抓实干”本领。实干是最质朴的方法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成于真、兴于实,败于虚、毁于随。实干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实现梦想的密码,也是做好“三农”实干ニ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实现梦想的密码,也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金钥匙”。真抓实干就是要在实践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要在实践中全面学习、系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切实理解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通过紧密结合具体实际学懂弄通做实。在实践中突出三农工作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要不断坚定实千意志,涵养实干品格,保持实干姿态,提高“真抓实干”本领,勇做朝乾夕惕的行动者、不务空名的实家。
稳基础,添活力,提高“稳中求进”本领。要清醒认识到目前“三农”工作依旧面临的困难挑战,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要把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坚决打赢保明年夏粮丰收这场硬仗,全力夺取明年全年粮食丰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做到中国碗主要装中国粮。要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支持力度,抓紧完善和落实监測帮扶机制,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稳”的同时也要求“进”,要践行新发展理念,以创新精神奋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三农”工作领域的领导干部要切实承担起“三农”工作发展的重任,增强“三农”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有效的举措,切实提高自身“三农”工作本领,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篇五: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2022 年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心得体会稿 稿 4 4 篇合编范文稿一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 2021 年 12 月 25 日至 26 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着眼国家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了“三农”工作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重要作用,对 2022 年“三农”工作作出科学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对于我们扎实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开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今年以来,农业生产保持稳中有进,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2022 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十四五”时期的关键之年,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真正见效。“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保证粮食安全,大家都有责任,党政同责要真正见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问题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政治账”;不仅要顾当前,还要看长远。
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喜获丰收,产量保持在 1.3 万亿斤以上,为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重要作用。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粮食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粮食增面积、提产量的难度越来越大。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气候变化影响日益加剧,保障粮食供应链稳定难度加大。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会议指出,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粮食面积,大力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确保 2022 年粮食产量稳定在 1.3 万亿斤以上。
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近日发布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明确将“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作为重点任务之一。
“抓粮食生产的发条要拧得紧而又紧,工作要落得实而又实。”明年必须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挖掘增产潜力,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抓好粮食生产对于明年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盘和应对风险挑战具有重要作用。保障好粮食安全,就要落实责任,切实抓好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并强化考核,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要共同扛稳粮食安全责任。
同时,要加快构建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在品种方面,要推动小麦、水稻等稳量提质;要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提升自给率。
近年来,我国“菜篮子”产品总体实现了稳产保供,但也存在一些时候一些地区菜价、肉价波动较大的问题。对此会议强调,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生猪生产,确保畜禽水产和蔬菜有效供给。
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 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
耕地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近年来,一些地方耕地面积减少,还有的地方出现良田不种粮食,建养殖场或种花卉果木。
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必须不折不扣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18 亿亩耕地是不能逾越的红线。同时,农田就是农田,不能挪作它用;农田须是良田,不能以次充好。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落实好耕地保护建设硬措施,严格耕地保护责任,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建设 1 亿亩高标准农田。
必须强化底线思维,坚持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保障好粮食安全最根本的生产能力。各地要严格按照中央相关要求,优化调整农村用地布局,对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既要管住“非农化”,也要管住“非粮化”。
对于一些地方耕地占补平衡要求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将进一步出台一揽子措施,强化执法监督。通过每半年一轮次遥感监测发现问题线索,对非法实质性占用耕地毫不手软,依法严肃查处。
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要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支持力度,抓紧完善和落实监测帮扶机制,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从 2012 年底拉开新时代脱贫攻坚序幕,到 2020 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党中央决定,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 5 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下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聚焦重点群体,不断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聚焦重点区域,强化倾斜支持政策落实;聚焦重点工作,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
发展产业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要坚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乡村产业布局,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有效供给,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
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讨论了《中共中央、国
务院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讨论稿)》。会议对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等任务进行了部署。
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条件,也是必然要求。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离不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农村具备基本现代生活条件,才能留得住人才。要做好规划,在注重保护好乡村风貌和传统文化的同时,加快补齐供水、交通、用能、如厕等短板。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会议强调,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妥善解决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好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贯彻落实 2021 1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0 1210 字文稿
12 月 25 日至 26 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分析了当
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研究部署 2022 年“三农”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重视“三农”工作,持续强化重农强农信号;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三农”工作方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三农”工作,要切实把握好“粮食稳农”“科技助农”“成果惠农”这“三线”,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
。
严守“粮食稳农”的底线,牢牢端稳中国饭碗。“农为天下之本,农昌则国盛”,农业发展对我国具有战略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让中国人吃饱中国粮,就是要守住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的面积红线和产量红线两条“底线”,18 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不能只是农田,必须打造成良田。要“建设好 1 亿亩高标准农田”,可以从利用信息化管理机制提高耕地管理水平、发展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建设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集中推进区等多举措、多方面推进。同时,在粮食流通环节,“要切实保障农资供应和价格稳定”,调动农民积极性,稳定农民收入。
开拓“科技助农”的实线,步步推进技术攻关。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调,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这意味着科技已经改变了传统“足蒸暑气,背灼炎天光”式的务农生活,要摒弃“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模式,大力发挥以智能化机械化为
特征的现代农业。目前,我国农业长期存在的“两低”问题,即现代化水平低、农产品附加值低。因此,科技的核心价值就在于与之对应的两个“提高”,一方面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尽力让我国农业科技水平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增强数字化思维,用好信息化手段。同时,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时代的契机,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十农技推广培训”,利用直播间讲授农业生产技术,为农民备耕提供技术指导和全程服务;另一方面依托“农村电商”,拓宽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完善农产品网上销售、配货、发货等物流体系。
。
坚持“成果惠农”的高线,层层加强民生建设。“三农”建设究其根本,需要落脚到农民本身,即“重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严控“返贫”是重中之重,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就需要“稳得好”,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帮助农户有效融入现代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内部的“生血”,把劳动就业嵌入到全产业链,将家庭经济融入于全价值链。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也需要“融得好”带动更多资源要素进入农业农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生产、生活、生有机契合,努力构建农村产业绿色发展的生态链、产业链、价值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还需要农民“住得好”,整治好农村人居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对有局、道路、化、污水管网、公共设施等环境元素进行统筹考虑和规划,使美丽宜居的村庄遍布中国大地。
2 2 篇 篇 2 2022 年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稿
范文稿一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 2021 年 12 月 25 日至 26 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着眼国家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了“三农”工作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重要作用,对 2022 年“三农”工作作出科学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对于我们扎实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开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18 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12 月 25 日至 26 日在北京召开。会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保证粮食安全,大家都有责任”“党政同责要真正见效”……总书记重要讲话中的“责任”二字,重若千钧。
农为邦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三农”,始终重视粮食安全。早在 2013 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要求“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2020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今年的会议,总书记再一次为大家敲响粮食安全警钟,强调“责任”二字,有何深意? 粮食安全责任要一起扛。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这是明年经济工作主基调。粮稳天下安,稳住粮食,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 7 年保持在 1.3 万亿斤以上,有力保障了 14亿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但也要看到,由于人多地少,我国粮食供求中长期仍是紧平衡态势,且“紧平衡”越来越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
放眼国际国内,形势并不宽松——世纪疫情、极端天气等因素对全球粮食生产带来不确定性。近年来国际上一有风吹草动,各国首先捂紧自己的粮袋子。我国还面临水地资源约束、农资价格上涨等挑战。粮食安全必须要立足国内。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必须稳住“三农”基本盘和粮食“压舱石”,以国内粮食稳产保供的稳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着眼国家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要有合理布局,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字字千钧。
端牢中国人的饭碗是重大战略问题。不能只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只算眼前账、不算长远账。无论中央还是地方,无论主产区、主销区还是产销平衡区,谁也不是旁观者,粮食安全责任要一起扛,绝不能推诿塞责或把希望放在调运和进口上。
关键品种要大力保。“要实打实地调整结构,扩种大豆和油料,见到可考核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正确认识和把握五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粮食面积,大力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这传递出十分明确的新信号。
14 亿人口,不能指望别人养活。近年来,我国口粮供给充足,然而大豆和食用油进口规模较大、对外依存度较高。2020 年,我国进口大豆超过 1 亿吨,食用植物油进口 983 万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肉蛋奶需求增加,对于豆粕等饲料粮和食用油需求增加。今后要
切实端牢饭碗,必须提前谋划,既要有硬举措,更要抓实效,多措并举抓好关键品种。
18 亿亩耕地要不折不扣守。土生万物、地发千祥。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 “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对于耕地问题,总书记重要讲话内容直击...
篇六: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对会议精 神进行了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结合自身思想认识和工作实际, 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学习的心得
(一)“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民族要复兴,乡村必 振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XXX 深刻阐述了“三农”工作的 重要性和紧迫性。XXX 强调,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 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 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 定位,把“三农”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稳住农业基本盘、 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决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
(二)“三农”工作的基础要巩固脱贫成果。党的 XX 大以来, 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打 响并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面貌显著改善,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 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但是脱贫摘帽后如何巩固和提升脱 贫成果,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 后,设立 5 年过渡期。一是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
防止返贫;二是惠农政策要由建档立卡贫困户向所有农户调整, 能够普惠所有农户。设置 5 年过渡期,保证了巩固拓展的时间, 确保了工作不留空挡,政策不留空白,牢牢守住脱贫成果。
(三)“三农”工作的重心要向乡村振兴转移。脱贫攻坚是 乡村振兴的前提,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进阶。在中央农村工作 会议上, XXX 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 兴,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将“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向乡村 振兴的历史性转移。会议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加快发展乡村产 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深化 农村改革,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加强 和改进乡村治理七大方面要求,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为乡村振兴 提供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二、今后工作的思路
虽然脱贫攻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是要推动乡村振兴、实 现民族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还是在农村。作为长期扎根基 层、服务三农工作的乡镇干部而言,每一个人都不是旁观者,都 不是局外人,都是参与者和实践者,尤其是作为乡镇政府主要负 责人,我更觉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 将更加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 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在乡村振兴的历史浪潮中克难奋进、砥砺 前行。
我们将以 XXX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 认真贯彻落实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按照 XX 年重点工作谋划座谈 会议精神,抢抓 XX 经济带建设历史机遇,持续巩固和提升脱贫 成果,坚定不移“深改革、促发展、保稳定、惠民生”,确保乡村 振兴和“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围绕以上目标, XX 年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以“绣花” 功夫抓好脱贫攻坚工作,持续开展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回头看,精 准对标补短,巩固提升脱贫质量,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 衔接。
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健全招商队 伍,完善招商机制,主动上门招商,力争 XX 年引进 X 万农特产 品生产加工项目,不断丰富旅游产品,打造优势旅游品牌。
三是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实施集镇老旧民居和贾坪、营梁公 路沿线民居改造,推动镇村环卫一体化改革,持续推进美丽乡村 建设。严格落实“河长制”,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常态化抓 好森林防火、秸秆禁烧、松材线虫病防治等工作。
四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茶叶产业,新建茶园 XX 亩,管护现有茶园 XX 万亩,建成 X 家规模以上龙头加工、销售 企业,发展中小型茶叶加工厂 X 家,大力发展农家特色餐饮,力 争实现“一家一特色,一户一品牌”,促进茶旅融合发展。
五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集镇垃圾处理站建设项目,完
成茶马古道游客接待中心、观光步道项目和电力、绿化等配套设 施建设,力促显钟、江河两座跨河大桥尽快贯通投用,建成汽车 站,开通县城至集镇公交线路,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 务设施,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和对外形象。
六是全力以赴保障民生。加快恒大中学项目收尾, XX 月底前 完成部室建设, 6 月底前完成排污工程,力促 XX 年秋季投用;改 善村级小学教学条件和寄宿条件,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 卫生队伍建设,提高乡村医生专业知识和医疗水平。落实最低生 活保障、临时生活救助、特困供养、优抚安置等政策,确保困难 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改善。继续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 社会保障工作。
七是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 化开展新冠疫情防控。严格落实信访制度,加强法律援助,切实 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苗头消除在萌芽。落实安全生产属地管理责 任,持续开展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努力实现安全生 产零事故。深化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行为, 捍卫全镇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八是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打造 学习型、法治型、服务型、廉洁型政府,不断开创政府工作新局 面。推行重大行政决策民主公开,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坚决整治 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努力建 设人民满意政府。
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遵循党的农村工作基本经验心得体会 百年奋斗绘就壮阔画卷,百年实践积累宝贵经验。中央农村工作 会议指出,要始终遵循党的农村工作基本经验,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 村振兴工作新局面。新的赶考路上,我们必须深刻汲取长期实践探索 出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遵循党的农村工作中形成的成熟有效的基 本经验,始终坚持不跑偏、不背离、不迷失。
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问题上,要坚持与完善并重,把握好“统” 与“分”的关系。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是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一方面,必须坚 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 承包关系,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要防止打着发展集体经济的旗号收 回农民承包地搞“返租倒包”,也要防止打着共同富裕的名号走“归 大堆”的老路。另一方面,要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和管 理体系,创新和丰富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的有效实 现形式,在稳定“分”的基础上,发挥各类经营主体“统”的作用, 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内涵。
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问题上,要促进有机衔接,把握好“大”与 “小”的关系。大国小农始终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农情,改变这种状
况需要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如果在发展中仅着眼解决农业问题,一味 强调土地规模化,不考虑小农户问题,势必会出问题、栽跟头。因此, 土地流转和多种形式规模经营要把握好度,确保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 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 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升相适应;土地流转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 原则,不能依靠行政手段去拔苗助长,人为搞大规模甚至超大规模经 营。还要创新经营方式,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两类新型农 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面向小农户的各种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促进小 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在保障粮食安全问题上,要讲政治经济学,把握好“责”与“利” 的关系。作为有着 14 亿人口的大国,我们在吃饭问题上绝不能靠别 人,靠也靠不住。粮食安全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绝不能把 粮食当成一般商品,光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光算眼前账、不算长 远账,不能完全任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必须更多发挥有为政府的作 用。在重农抓粮上,不能完全按照比较优势和效益优先的原则来考虑, 要从战略上、全局上考量。保障粮食安全,中央与地方,主产区、主 销区与产销平衡区都有责任,地方也要拿出真金白银补贴种粮,党政 要真正负起责任,较真碰硬抓好考核。
在农民进城问题上,要保持历史耐心,把握好“进”与“留”的
关系。长期以来,大量农民在城乡间流动,亦工亦农、亦城亦乡,农 村有效发挥了劳动力“蓄水池”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人的城镇 化进程是各方面条件成熟后、农民自然而然在城里真正扎根的过程, 是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都敞开怀抱、无条件接纳 和吸引农民的过程,我们必须保持充分的历史耐心,吸取一些国家城 市化过快发展、导致“贫民窟”的教训,不要大呼隆推进、赶农民进 城,不要急着断了农民在农村的后路,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权、宅基 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三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使他 们在城里遇到困难后还能有回去的地方。要把县城作为城乡融合发展 的重点,统筹县城内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扩 大就业容量,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城镇化。
“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只要我们始终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断从党的实践 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就一定能把牢三农正确发展方向,战胜各种 风险挑战,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绘就三农发展新画卷。
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大力开展“两城” 联创,着力做好经营城市文章,真正扬起中心城区这个龙头。聚焦文 旅发展高质量,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 论述,深入发掘整理和开发利用 XX 文化 9000 年丰厚历史文化资源, 加快 xx 遗址修复性保护与展示工程建设,扎实推进以文化为核心的 全域旅游,着力将 xx 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新高地,切实扛 起文化传承这一重任。聚焦党的建设高质量,持续抓好基层党建、意 识形态、党风廉政等各项党建工作,从严从实抓好管党治党责任落实, 推动 XX 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五)注重防微杜渐,筑牢廉政防线。认真落实“一岗双责”, 坚持重要工作、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事件亲 自督办,注重源头预防,努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认真落实中 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市委、县委实施细则,自觉遵守《廉洁自律 准则》《党纪处分条例》各项要求,率先垂范严格自律,做到自重、 自省、自警、自励,把高标准、严要求贯穿到平时工作生活的每个细 节,管住自己,守住小节,防微杜渐,以实际行动维护党纪政纪的权 威性和严肃性,树立勤政廉政的党员领导干部形象。严格遵守党的组 织原则、政治生活原则,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自觉维护班子团结和
领导权威,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带头深刻汲取党史中正反 两方面经验,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筑牢思想和制度防线,在 守纪律、讲规矩上作表率,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以上是我个人的对照检查,敬请同志们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 我将虚心接受、诚恳认领、认真整改。
县委书记党史学习教育五个带头专题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按照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方案部署和通知要求,我聚 焦聚焦“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坚定历史 自信,不忘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这一主题, 在重温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 立 100 周年大会、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等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 精神的基础上,结合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深入 开展谈心谈话,对照“带头深刻感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带 头牢记我们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带头践行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带头学习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 富经验、带头深刻汲取党史中正反两方面经验”等五个方面,查摆了 存在问题,深入剖析了根源,明确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现对照检查 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带头深刻感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持党的创新 理论“两个结合”的非凡历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方面。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每 次发表重要讲话后,都及时组织传达学习贯彻。特别是党的十九届六 中全会明确“两个确立”后,作为县委书记,我第一时间跟进学习“两 个确立”这一创新性“重要论断”,对“两个确立”的丰富内涵和重 大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把握,但对照党中央带头深刻感悟”两个确 立”决定性意义的更高标准和要求,还存在“三个不够”。一是理论 学习的深度不够。始终把强化理论武装作为修身之本、从政之基,高 度重视并坚持不懈地抓学习促提升,特别是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方面,能 够从讲政治的高度自觉学主动学,但通过参加一些培训班,听一些专 家、学者的讲座后,感觉自己学习的深度还有差距,在系统把握学、 拓展延伸学上下功夫还不够,特别是对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三者之间, 内在逻辑的学习理解、系统把握上还不够到位。二是党性锤炼的高度 不够。虽然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保持高度一致,注重牢树“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 “两个维护”,但在保持党员先进性的追求上,劲头还不够足,没有 始终做到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距离总书记提出的“四有”标准和 焦裕禄“三股劲”精神,还有一定差距。三是学用结合的紧密度不够...
篇七: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 1 2021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体会心得 体会四篇 文稿范文稿一
12 月 25 日~26 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历来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22 年,党员干部要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科学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下大力稳住农业基本盘,以端牢中国人饭碗的扎实举措大力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抓住政策保障的“基本点”,提升生产力层次。今年,我国粮食生产获得“十八连丰”,连续 7 年粮食产量稳定在 1.3 万亿斤水平上,农业的“压舱石”作用愈发稳固。我国是有着 14 亿多人的大国,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为此,2022 年要进一步守好 18 亿亩耕地红线,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要落实好国土空间规划,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上下功夫。要健全激励性利益补偿机制,保护主产区和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升生产层次,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突出科技兴农的 “基本线”,夯实竟争力根基。随着时代发展,科学技术对农业的贡献率持续攀升,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差距较大。2022 年是“十四五”时期的关键之年,我们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聚焦生物育种、农机装备、録色投入品等突破一批关键核心和“卡脖子”技术。要推进农作物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加快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高效设施农业,推动农业节本增效。要通过科技手段,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中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不断增强农业竞争力。
强化人オ支撑的“基本 面”,发挥凝聚力优势。2021 年我们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但是基础仍比较薄弱,这就需要我们在 2022 年以人才队伍作为强有力支撑,助推农业大发展。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凝聚力优势,培养出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农村复合型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要鼓励引导企业员工、复转军人、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到农村创新创业,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增添新活;要发挥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科技人员的作用,大力开展农业职业教育,培育更多的涉农人オ,为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稳住产品供给的“基本盘”,提高保障力水平 。当前我国农业抵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还有待提升,距离农业强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2022 年,要根据市农场供需变化和区域比较优势,进一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优质粮食工程,优质耕地优先种粮,发展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通过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让品质更优良、效益更明显;要完善全链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努力减少粮食生产、仓储、运输、加工、消费等环节损失和浪费,以稳住农产品供给的“基本盘”,持续提高保障力水平,确保 14 亿多中国人全力端牢“中国碗”。
2 2022 年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心 得体会 0 1740 字文稿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 2021 年 12 月 25 日至 26 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研究部署 2022 年“三农”工作。
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着眼国家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
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保证粮食安全,大家都有责任,党政同责要真正见效。要有合理布局,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 亿
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要实打实地调整结构,扩种大豆和油料,见到可考核的成效。要真正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猪肉、蔬菜等农副产品供给安全。
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要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三农”工作领域的领导干部要抓紧提高“三农”工作本领。
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严格落实地方粮食安全主体责任,下大力气抓好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促进大豆和油料增产。要切实保障农资供应和价格稳定,调动农民积极性加强田间管理,全力确保夏粮丰收。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要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发展建设,改进和完善乡村治理,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条件。
今年以来,农业生产保持稳中有进,粮食产量保持在 1.3 万亿斤以上,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成绩来之不易。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对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明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做好“三农”工作、稳定“三农”这个基本盘,对于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做好 2022 年“三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粮食面积,大力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确保 2022 年粮食产量稳定在 1.3 万亿斤以上。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生猪生产,确保畜禽水产和蔬菜有效供给。落实好耕地保护建设硬措施,严格耕地保护责任,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建设 1 亿亩高标准农田。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要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支持力度,抓紧完善和落实监测帮扶机制,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要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要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立足现有村庄基础,重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逐步使农村具备基本现代生活条件。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
用,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妥善解决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好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要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强化乡村振兴要素保障。
要全面学习、系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切实理解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紧密结合具体实际学懂弄通做实。要始终遵循党的农村工作基本经验,加强“三农”领域作风建设,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
全面 学习贯彻 1 2021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稿两篇文
范文稿一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25 日至 26 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着眼国家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了“三农”工作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重要作用,对 2022 年“三农”工作作出科学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对于我们扎实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开创乡村振兴工作
新局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来抓,从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到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从农民人均收入较 2010 年翻一番多,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三农”工作取得的一系列历史性成就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今年,我国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实现“十八连丰”,中国人端稳中国饭碗更有底气。但也要看到,当前外部风险挑战和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初级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仍需进一步巩固,特别是在粮食安全问题上绝不可掉以轻心。我们既要保证粮食安全,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严格落实主体责任,18 亿亩地必须实至名归,守好“三农”这个战略后院,更要立足“三农”高质量发展,科学合理布局,实打实地调整结构,补齐种业发展等短板,把饭碗端得稳、更端得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我们要把底子打得更牢一些,持续用力现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继续完善和落实监测帮扶机制,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同时,要持续推动同乡
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发展能力,坚持先富带后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为政之要,重在实干;实干之要,贵在落实。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守好底线、扛起责任,精准施策、真抓实干,稳定“三农”基本盘,不断书写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
学习 2 2022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0 4680 字文稿
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12 月 25 日至 26 日在北京召开。会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领域的领导干部,务必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立足新时代“三农”工作职责定位,在思想上“绷紧弦”、行动上“拉满弓”、责任上“落到点”,持续让脱贫群众的生活更上一层楼。
在思想上“绷紧弦”,让脱贫群众的生活更上一层楼。“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回首脱贫攻坚往事,无论坦途还是坎坷,广大
干部特别是“三农”领域领导干部都一如既往地坚定必胜的信心信念,我们才实现了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宏伟目标。当前,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广大“三农”工作领域的领导干部务必要认真践行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拿出战胜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屈服的大无畏革命气魄,以战无不胜、不胜不休的信念,坚决守住守好脱贫攻坚胜利果实,在增强广大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中聚民心、汇民智,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蓄力。
在行动上“拉满弓”,让脱贫群众的生活更上一层楼。当前,党中央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摆在重要位置,就是着眼兑现“共同富裕”的承诺,把乡村这块短板补齐。广大“三农”工作领域的领导干部务必要持续精准发力,切实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中更好兑现“共同富裕”的庄严承诺。当然,这个过程是异常艰辛艰苦的,必须紧紧围绕广大群众的所期所盼,主动担当作为,接续为脱贫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持续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好、作用发挥好、效果呈现好。
在责任上“落到点”,让脱贫群众的生活更上一层楼。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该怎么做,从哪里下手?广大“三农”工作领域的领导干部当以抓铁有痕的精神狠抓责任落实,不停息、不懈怠,用好党的“三农”政策“指挥棒”、找准狠抓工作落实“关键点”,聚焦广大群众特别是脱贫群众的急难愁盼事,全面解决好群众关心关切的焦点痛点难点问题,在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同乡村振兴有序衔接征程上蹚路子、做表率,真正扎根农村大地,在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过程中,顶在前面、干在难处、脚踏实地,不断增进同广大群众的感情,做广大群众特别是脱贫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
请查收你的“粮食安全攻略” “食为政首,谷为民命”,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自古以来就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在近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召开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粮食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压舱石”,广大党员干部只有用好“粮食安全攻略”,才能牢牢端住“中国碗”,进一步确保粮食安全。
攻略一:依靠科技创新,藏粮于“技”。科技强则农业强,科技兴则农业兴,科技是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我们要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只有牵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才能真正端稳中国...
篇八: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落实 1 2021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心得体会12 月 25 日至 26 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分析了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研究部署 2022 年“三农”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重视“三农”工作,持续强化重农强农信号;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三农”工作方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三农”工作,要切实把握好“粮食稳农”“科技助农”“成果惠农”这“三线”,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
。
严守“粮食稳农”的底线,牢牢端稳中国饭碗。“农为天下之本,农昌则国盛”,农业发展对我国具有战略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让中国人吃饱中国粮,就是要守住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的面积红线和产量红线两条“底线”,18 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不能只是农田,必须打造成良田。要“建设好 1 亿亩高标准农田”,可以从利用信息化管理机制提高耕地管理水平、发展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
溉、建设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集中推进区等多举措、多方面推进。同时,在粮食流通环节,“要切实保障农资供应和价格稳定”,调动农民积极性,稳定农民收入。
开拓“科技助农”的实线,步步推进技术攻关。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这意味着科技已经改变了传统“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式的务农生活,要摒弃“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模式,大力发挥以智能化、机械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目前,我国农业长期存在的“两低”问题,即现代化水平低、农产品附加值低。因此,科技的核心价值就在于与之对应的两个“提高”,一方面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尽力让我国农业科技水平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增强数字化思维,用好信息化手段。同时,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时代的契机,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农技推广培训”,利用直播间讲授农业生产技术,为农民备耕提供技术指导和全程服务;另一方面依托“农村电商”,拓宽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完善农产品网上销售、配货、发货等物流体系。
坚持“成果惠农”的高线,层层加强民生建设。“三农”建设究其根本,需要落脚到农民本身,即“重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严控“返贫”是重中之重,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就需要“稳得好”,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帮助农户有效融入现代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内部的“生血”,把劳动就业嵌入到全产业链,将家庭经济融入于全价值链。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也需要“融得好”,带动更多资源要素进入农业农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生产、生活、生态有机契合,努力构建农村产业绿色发展的生态链、产业链、价值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还需要农民“住得好”,整治好农村人居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对村庄布局、道路、绿化、污水管网、公共设施等环境元素进行统筹考虑和规划,使美丽宜居的村庄遍布中国大地。
篇九: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 2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三农工作重点心得体会食为政首,粮安天下。粮食安全始终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保证粮食安全,是应对一切风险挑战、实现稳中求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举措。端稳中国碗,装满中国粮,是我国长期的政策主张,但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将其强调为“底线”,还是第一次。应该说,“两条底线”是为了保障国家近中远期战略目标不发生相应的系统性风险而提出的。1 2021 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粮食持续丰收,粮食产量连续 7 7 年稳定在 3 1.3 万亿斤以上。到 1 2021 年底,中国粮食产量实现“十八连丰",粮食储备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这充分表明,中国粮食的数量安全已有了充分保障,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信心主要依靠自己端牢我们的饭碗。但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从“吃饱”到“吃好”、从米油面到肉蛋奶,中国人的消费结构在不断升级,食物需求仍然呈刚性增长态势,结构性矛盾不断凸显,紧平衡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资源环境的约束也在不断加剧。由此,如果狭隘地将粮食安全当作主粮安全、数量安全,那么我们的底线就有可能失守。为了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就要与国际标准接轨,回应国际上早已兴起的食物安全和食物主权话语,树立起“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食物安全是狭义的粮食安全的升级版,至少包括了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权利安全。食物主权更加强调国家主权、人民主权和自然主权的多层次保障。
4 1994 年美国农业和环境问题专家莱斯特• 布朗曾提出“谁来养活中国"的诘问,让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成为全球话题。如今,1 21 世纪已经过去了五分之一,“谁来养活中国”的命题已经演化成为“谁来养活 1 21 世纪的中国”的新命题。实际上,在新冠肺炎疫情、去全球化、地区冲突的三重冲击下,新一轮全球食物危机已经到来,中国要做好长期性、战略性预备。一方面,经过多年努力,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已经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由“吃得饱”到“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但“吃得健康”“吃得稳定”的食物安全问题,依然持续挑战着中国人。面向整个 1 21 世纪,即便充足的食物供应为中国发展奇迹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保障食物安全的现实压力丝毫未减。在人口峰值、食物消费升级以及老龄化的持续压力下,如下挑战一直存在:大豆、玉米等饲料用粮进口依赖度较高,种业发展存在技术“卡脖子”现象,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不够完善,工业化食物生产的负面环境影响还在持续。一系列相互交织的食物治理困境不断涌现,仅从单一的粮食生产视角,已不足以体现食物安全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基础逻辑与特殊价值,故此,需要引入食物安全、食物主权等食物治理新视角。另一方面,在维护国际多边贸易体系的进程中,中国已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逐渐由“配角"变为“主角",这需要中国主动承担起食物治理的国际责任。长期以来,在新自由主义推崇的食物价值链全球化进程中,食物的工业化、市场化和金融化不可避免地引发全球食物治理危机。加之气候变化、去全球化、新冠肺炎疫情和地区冲突的影响,治理危机被迅速放大,许多发展中国家和贫困人群甚至连基本的食物权利都难以保障。因此,站在重要历史关口,为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将食物主权引入到中国的政策视野中,以保障更长久、更全面、更可持续的食物安全。
食物主权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宏观层面的国家主权、微观
层面的人民主权、基础层面的自然主权。据此,中国应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完善国家食物主权体系顶层设计,以“提升自主性,实现去依附"为方向,以国家主导、人民主体、社会共治为基本内涵,通过发挥协同创新优势,压实食物主权体系建设的主体责任。立足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需求,中国需要建立起以国家为主导、以粮食安全(数量安全)为基础、以食物安全(加入质量安全和可持续性)为保障、以食物主权(权利安全)为目标的食物主权体系,筑牢中国食物安全之基。此外,我们对食物安全的讨论要做到“两个必须”。一是必须以人民为中心,主动回应由“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健康”的新需求。二是必须具备全球视野,积极回应全球对中国发展的关切。国际上对于食物安全的理解一直处在快速迭代之中,早期对食物安全的定义侧重于全球和国家层面的食物供应总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概念不断演变和拓展,一系列与食物有关的问题被纳入其中,力求反映食物作用的综合性和复杂性。而“食物主权”观念的兴起,更让人们认识到国家主权、人民主权和自然主权必须牢牢结合,才能保障人民“吃得健康”“吃得稳定”。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在建党百年之际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然而要实现稳定脱贫、不再返贫,不仅需要攻坚战,更需要持久战。目前我们只是消除了绝对贫困,实现了“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以此为基础,还需要持续推动“志智制立体扶贫”,增强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以不断完善的社会扶贫网降低各类风险的冲击。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提升内生动力(提志)、提升自身能力(提智)和提升制度环境(提制)三者的有机结合,以“志智双提"为基础,以“志智制综合提升"为主
要手段,将脱贫攻坚的阵地战引向共同富裕的持久战。在进行脱贫攻坚战、消除绝对贫困时期,我们提出“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志智双扶”。在防止返贫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我们提出需要在“志智制立体扶贫”上下功夫。“提志”就是提升思想、提升观念、提升信心,帮助已经脱贫、但依然处在贫困线边缘的群众提升斗志和勇气。“提智”就是提升知识、提升技术、开阔思路,帮助处在贫困线边缘的群众提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能力和素质。“提制”就是为防止返贫提供制度保障。
防止返贫要“提志":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脱贫后致富的想法和决心。长期的输血式扶贫以及摆脱贫困的艰难险阻,使得一些原来处于深度贫困状态的群众虽已脱贫,但仍心存“拦路虎”,缺乏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和斗志。已经脱贫的群众若还存在“等靠要”“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等思想观念,必然会面临返贫风险。内在改变的驱动力不足,外在的一切帮扶都无济于事。只有唤醒群众的改变意愿,才能化被动为主动,由被动的政府扶贫转变为主动的群众脱贫,进而进一步迈向共同富裕。防止返贫要“提志",就是要始终坚持鼓励劳动、鼓励就业、鼓励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因此,需要持续采取各类政策措施提升易返贫人群的志气,更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生活富裕。
防止返贫要“提智”:为什么有些脱贫人口容易返贫?这需要从深度贫困人口为什么陷入贫困陷阱找答案。致贫原因主要有如下四个依次递进的层次:一是没有劳动能力,导致无业可扶、无力脱贫,如因病致贫。二是没有脱贫意愿,以“穷开心”“知足常乐”等思想自我安慰。三是有劳动能力、有脱贫意愿,但缺乏谋生技能,这属于能力制约型贫困。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知识更新和获取的能力,
或者没有接受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贫困人群缺乏专门知识、没有专有性人力资本,无法在竞争性的经济活动中获取收益。四是有劳动能力、脱贫意愿和一定技能,但深受环境条件制约,这属于资源匮乏型贫困。由于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环境资源匮乏的地区,形成了从属于连片贫困区、贫困县和贫困村的大规模贫困人群。针对以上四类原因致贫的脱贫人群,要防止他们返贫,就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于第一类脱贫人群,仍需要加强持续监测和救济,社会政策要托底,托底要托实。第二类脱贫人群则需要“提志",提升其改变命运的勇气和志向。第三类脱贫人群需要“提智",提升其脱贫致富的能力。第四类脱贫人群需要在前述三者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制"。当然,在实际工作中,致贫原因往往是多元的、复合的,深度贫困人群可能既没有脱离贫困的想法和勇气,也缺乏脱离贫困的技能和手段,同时又受制于环境封闭、资源匮乏、信息闭塞等外部因素。因此,只有通过智力扶贫、智力致富,帮助脆弱的脱贫人群提升能力,才能让他们助人自助、渡人自渡,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永久脱贫。
防止返贫要“提制”:防止返贫的难度并不亚于脱贫,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地区结构看,深度贫困地区大多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从群体分布看,不少贫困家庭有残疾人、长期病人,加之陷入深度贫困状态的人群大多教育水平低、缺乏技能,因此“无力脱贫"。由此,若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达成“不返贫、能致富"的目标,则需要综合协调内生动力、自身能力、制度建设等手段。在资源短缺、脱贫全靠“托底"的地区,必须探索发展权赎买、社会分红等制度性贫困的解决之道。第一,进行发展权赎买。更新资源资本化的既定思维,将资源保有和维护者纳入转移支付的保障体系,对不开发地区进行发展权赎买,使得深度贫困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能够不开发或低度开发,保住一片绿水青山。第二,推动社会分红。根
据詹姆斯• 米德的理论,社会分红是公民经济权利的重要来源,理论基础是公共资源的所有者是公民。公共资源作为投资所获得的利润应该 50%作为积累基金, 50%作为红利分给公民。随着积累基金的增加,公民分得的红利也逐渐增加。此法兼顾公平与效率,对“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深度贫困地区更为适用。在具体做法上,可以结合农林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科技扶贫,发展以就地就近就业为主的转移就业增收,让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口实现转移就业。同时,可以提供更多生态公益岗位,通过购买服务、专项补助等方式,在易返贫的脆弱群众中选择一批能胜任岗位要求的,为其提供生态护林员、草管员、护渔员、护堤员等岗位。通过这样的制度安排,发挥和提升制度效能,对于保障易返贫群众的生活和提高其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重要法宝。
“三项重点”助力守住“两条底线” 2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工作就是“三项重点”: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突出实效改善乡村治理。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要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2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各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归根到底,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等,都为了促进农民就地创业就业增收,这也是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根本保障。
乡村建设,意在整个中国社会之建设,要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梁漱溟先生曾说,“乡村建设,实非建设乡村,而意在整个中国社会之建设”。我们要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
要求,坚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2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统筹城镇和村庄布局,科学确定村庄分类,加快推进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编制村庄规划,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也是为了合理规划农村土地使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三治结合,依法自治,要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2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着重强调了三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其中内容十分具体,如提出要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职责,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等。改进乡村治理,是为了营造更加稳定的发展环境,以实现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事实证明,在一个治理有效的乡村内部,村民们更愿意响应政策要求,更有信心脱贫致富。
“一个保障”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要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推动体制机制创新。2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着重强调了要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从财政、金融、人才等多个方面入手,指明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具体方向。比如,就农村金融而言,虽然现在的金融服务在大多数地区做到了“村村通”,走在了发展中国家的前列,但这并不代表已经实现了“户户有"和“人人用",很多农户尤其是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还存在困难,更不用说网络金融服务。而且当前中国的经济形态已经从以产业利润为核心的利润经济,转向以租值获取为核心的租值经济,“租的价值一方面来源于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好就会自然增值,另一方面来源于社会增值,由人口聚集、产业集群带来的社会增值。租来自于非生产性获利,利的价值来源于一二三产业的利润增加,获取的生产性利润"。“租利两得"就能发挥金融的杠杆功能,“四两拨千斤",撬动整个乡村的绿水青山,使其变成金山银山。为了促成金融创新与社会创
新,需要在乡村产权制度、治理制度等多个方面进行体制机制创新。
总而言之,2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锚定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对 2 2022 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其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既具体又务实,明确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年度工作要点和任务清单。当前,中国已经由一个农民占绝大多数人口、农业占国民经济绝大部分比重的乡土中国成长为一个以城乡中国为特征的现代化强国。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要守好“两条底线",牢记“农业兴...
篇十: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ldquo;三心”聚“三农” 阔步新征程近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着眼国家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我国今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实现“十八连丰”。明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做好“三农”工作,对于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具有特殊重大意义。广大基层干部要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恒心、坚定决心、坚守初心,在新征程上昂首阔步、砥砺前行。
以“誓将铁杵磨成针”的恒心,打造现代科技农业。没有农业科技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就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加快农业农村科技现代化显得尤为重要。想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就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农作物栽培、家禽牲畜饲养、病虫害防治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加快发展设施农业,促进农业高质高效。我们要根据本地新型农业、现代农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需要,把理论知识与
实际相结合,做到融会贯通,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库,注重结果运用,形成闭环,充分发挥农业发展中的科技创新作用。
以“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决心,助推乡村建设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在新时代,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不仅是技术性的政策执行过程,更是一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靠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力量共同参与新发展理念的重大践行,是一场深刻的观念和体制革命。我们要带头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将乡村建设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位置,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和党建引领机制,加强基层党组织对乡村建设行动的领导,持续做好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的工作,改进乡村治理,充分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初心,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我们党自诞生以来,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体现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理想,反映了我们党百年来的不懈追求。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保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练就服务群众
的真本领,以真挚的人民情怀砥砺初心,增强责任担当,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朝着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路迈进。
农村如何利用“兵法”解决“用人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进乡村创新创业。”随着党中央“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城乡发展进入互补融合发展阶段,这其中农村实用性人才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农村“用人荒”是制约乡村振兴的“老大难”问题。如何解决“用人荒”,也许古代的兵法里可以找到答案,那就是“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和“关门打狗”。
“诱敌深入”,关键在一个“诱”字,就是引导各类人才向农村一线流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有序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农村人才工作政策。“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青年农村电商培育工程、返乡创业农民工贷款、新型经营主体扶持政策。这些政策的落地,无疑吸引了大批城市高素质人才和外出务工的农民回到乡村从事基层工作和新型农业主体创新创业。这时就要求乡村一方面要大力加强进村返乡政策宣传工
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另一方面要确保引进人才应享政策落实到位,为农村经济、文化体系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夯实乡村振兴的人才引进基础。
“集中优势兵力”,关键在“重点照顾”,就是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价值资源,打牢人才队伍基础。直接“拿来用”的人才只能解决一时之需,乡村全面振兴还需从“新人”开始进行培养培育,利用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开展农民文化技术教育培训。同时要加强交流考察工作,组织人才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拓宽视野,增长技术知识,和本地区实际工作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农村人才的综合素质,增强农村人才在农村干事创业的才干本领,打造一支自主培育的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人才队伍。
“关门打狗”,关键在一个都不能放走,就是建立人才工作的长效机制。人才队伍组建完成后,需要保持“队员”稳定,如果“进出”周期太短,就保证不了人才工作在乡村振兴中的延续性。尤其是要杜绝“镀金”“走过场”和“吃空饷”的情况。要确保人才优惠政策落地,提供精准服务,建立用才、育才、惜才的长效机制,让更多人愿意扎根在农村,生活在农村。一方面我们要加强人才教育引导,从制度和情感上加强人才在农村工作的热情和责任。另一方面优惠政策应精准对接需求,解决人才在事业发展和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让愿意去农村的人才安心留下,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乡村兴则国家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和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实现乡村振兴势在必行。而乡村振兴的关键仍然是人才振兴,我们要利用好“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和“关门打狗”等这些“兵法”,才能打造一批乡村振兴实用性农村人才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筑牢人才基础。
“三抓”提“三力” “龙头”促振兴
近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与农民群众直接联系的纽带,也是党的各项政策主张得以落实的基础。在“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转变到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更要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一线“龙头”作用,抓住人才建设、抓好行动示范、抓实产业发展,切实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进乡村振兴伟大事业中的战斗力、引领力、作用力。
抓住人才建设,提升“战斗力”,让“龙头”强起来。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抓住人才建设这个关键,不断提升战斗力,让一线龙头强起来。要拓宽寻人渠道,放宽视野,从
新乡贤、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等群体中挖掘村“两委”班子的后备力量,共同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从多层面、以多元素构建村级组织服务体系,建立系统培养、专项培养、平时培养相结合的干部培养机制,实现乡村振兴力量结构化、标准化、数字化和专业化,真正让人才请得来、留得住、干得好,使乡村振兴的人才之泉源源不断、滔滔不绝。
抓好行动示范,提升“引领力”,把“龙头”亮出来。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乡村振兴任务重大,不是靠喊喊口号、做做文件就能干出来的,党员干部特别是村级组织的干部,当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真情投入干、带着群众干,不断提升引领力,把一线龙头亮出来。要注重个人作风,塑造队伍形象,在言行举止、生活纪律、出勤参会、接待群众等各方面严格要求、定好规矩,让硬规矩代替真随意,把作风擦亮;须注重躬身为范,避免只说不干、空手指挥,要用行动打消群众对新方法、新路子的疑虑,帮助群众啃下硬骨头、接好烫山芋,进一步擦亮党员干部敢做先锋、敢担责任、一心为民的本色。
抓实产业发展,提升“作用力”,使“龙头”舞起来。要将产业发展得好不好、群众有没有受益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不断提升作用力,使一线龙头舞起来。要围绕集体产业发展的重点,深入分析本地的资源禀赋、文化优势、区位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设计发展方略,通过产业融合等方式,让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用,进一步把集体产业的“蛋糕”做大;要聚焦共同富裕的目标,在保障集体产业经营
人员积极性的基础上,通过以工入股、以地入股、投资参股等方式,实现人人入股、各尽其力、共促发展;要聚焦群众幸福的目标,集小钱办大事,从集体产业盈余资金、群众入股收益中,设置村级建设资金,专门用于建设生产条件、人居环境、文化生活等群众能普遍受惠、共同受益的方面,打造乡村发展共同体。
“三农”干部要抓紧炼就“金刚钻”
近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研究部署 2022 年“三农”工作。会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三农”工作领域的领导干部要抓紧提高“三农”工作本领。
“三农”干部是打通“三农”工作“最后一公里”的指挥员和战斗员,只有炼就服务“三农”的“金刚钻”,才能揽下“三农”工作“瓷器活”,稳定“三农”基本盘,为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平稳健康经济环境及国泰民安社会环境铸就坚不可摧的“底座”。
勤学善思,心中有“数”。“三农”工作是最“显眼”的民生工程,事关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只有学深悟透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精神,才能确保开展工作时“底数”清楚、不
偏不倚、切中肯綮。“三农”干部要全面学习、系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切实理解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紧密结合实际学懂弄通做实;深入学习中央、省委等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提高自身政策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尤其是与群众密切相关、需要群众密切配合的发展政策、惠民政策,要能如数家珍,在宣传、讲解、实施时做到说得清、道得明、理得顺,让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切实当好服务“三农”的明白人、铺路人、引路人。
深访广探,脚下有“路”。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工作就具备多少“准星”。党员干部如果平日不进基层、不沾泥土、不湿裤脚,对乡村情况不熟悉,一身“机关味”,开展工作时就难免“隔靴搔痒”“隔山打牛”“走岔跑偏”,既损害党员干部形象,也折腾群众、贻误发展。“三农”干部只有坚持深入基层一线、融入群众生活,听得懂农民话、吃得下农家饭、住得下农家房,在牛棚羊圈拉家常,在田间地头找症结,点对点访民困、面对面听民声,全面了解“三农”工作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农业农村发展新问题,才能提出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拿出务实管用的工作举措,确保服务“三农”有方向、有路径、有实效,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精钻细研,手上有“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不懂就要学。农民最恨的是装腔作势的形式主义,最怕的是外行领导内行的官僚主义。“三农”干部如果对相关业务一知半解、一窍不通,开展工作瞎指挥、乱操作,不仅浪费资源、破坏环境,还会拖慢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三农”干部要常态化向书本、向专家、向农民、向
实践学习,真正懂得有关农业、产业的气候地理、品种市场、种养经验、产业融合发展等,不断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发展建设,改进和完善乡村治理,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条件,有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推荐访问: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中央 精神
热门文章:
- 值班心得体会(大全8篇)(范例推荐)2024-08-22
- 2023最新暑期教师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心得体会(优质8篇)【完整版】2024-08-21
- 最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得体会(优质11篇)(2023年)2024-08-21
- 2023最新大学入学教育心得体会(通用20篇)2024-08-21
- 2023年度初中生军训心得体会,初中生军训前心得体会(模板1合集)(全文完整)2024-08-21
- 最新市场营销策划书,市场营销策划学科心得体会(大全1合集)2024-08-21
- 教师师德师风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2篇)2024-08-21
- 2023年最新三项机制心得体会(汇总9篇)(2023年)2024-08-21
- 2023年教师工作心得体会感悟(模板9篇)(完整文档)2024-08-21
- 2023年度军训第二天心得体会(大全1合集)2024-08-21